明天不上班,刚好记录一下这个礼拜看的一部新片《东京贵族女子》。
电影的部分内容和前段时间看的东京贫困女子呼应上了,是一部蛮压抑的剧情片。
讲的是一个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日本二代幸一郎的妻子华子和外遇对象水原希子之间的故事。
作为连接两位女主的工具人,幸一郎仅有的魅力全部挥洒在婚前了。
婚后基本上作为一个贯彻家庭意志的工具存在,又呆板又无趣。
相比这两个女主就生动很多,用电影里的话来说“东京的人是分栖分层的,不同阶层的人是碰不到的。
”但是她们两个却像彼此之间的镜子一样,出生在对方完全无法想象的阶层和环境里面。
华子那一部分展现的是日本式的封建礼教是什么样的。
就很沉闷,很压抑,金丝雀式的贵族生活。
每当你觉得他要爆发了,但是那个女人又默默承受了。
这部分老实说是我觉得最好看的地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有点类似于你让一只笼中鸟许愿,结果它许出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院子里自由的飞翔一样。
有点可怜,又有点难过。
相比之下,水源希子太美了,所以她的演技不重要。
这话如果被导演看到,一定会被喷的。
因为她想表现的是可能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
但是这姐们明显想多了,电影最后又有点回归到girl helps girl的套路上来。
不是说不行哈,只是我觉着“凡事离了男人就好”和“什么事离开男人就不行”是一样蠢的
女主挺幸运的,原生家庭好,她还有得选。
大部分底层女性如果从小家庭环境不好,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甚至于连想走一条被安排好的道路都不得。
如果你还有忧伤的权利,你是幸运的,很多时候哭是一件很花力气的事,顾影自怜并没有谁想看,还是省点力气,希望今天不要加班活或者站在流水线的时间能缩短一些吧整部片子充满了粉红色的意向泡泡和自以为洒脱的明朗气息。
女主的角色不想说了,想结婚就结婚,离了婚马上就变身事业女性,闺蜜正好是知名小提琴家。。
编剧但凡多关注点日本真管新闻,都写不出这样所谓的大小姐。
水原希子更是编剧对所谓小镇奋斗女性的臆想集大成者。
考上庆应大学,在日本那种升学极其残酷的地方就是万中挑一了,结果人家退学去陪酒还碰到赏识的客人。
男主又没有过分的要求,还介绍了不少靠谱的客人。
这些靠谱的客人照顾了生意,也没有非分要求。。
除了没有豪门公子的真爱,虽然分手的那段可以看出女主的丈夫明显动心了,大学同学借笔记实在是太俗套的日影纯爱桥段。
最后这个世界哪有什么自由,每个人都是被当下社会经济角色束缚住的动物而已。
我们不断努力更多时候都不是为了摆脱现有的位置,而是为了不被挤下去而已。
电影全篇有点道理的就是那句,每个人都是圈层中的动物,只看得到能够看的到的风景。
这种指向不是你换个工作甚至你嫁不嫁人就可以改变的,而指的是你的阶级,你的趣味,你的三观和你的思维模式。
女主离了婚就脱离了她的圈层吗?
可笑!
服务发型变了变,就成职业女性了,这是什么变装游戏吗??
相信这种片子逻辑的女性,我祝愿你在轻易摆脱自己原来生活轨迹后,也有一个著名小提琴的不婚闺蜜,也展开自己的环游世界的经纪人之旅。
最后说下我这几年看这种关于女性成长的,日影小清新氛围片的感受,刚开始觉得画面干净,打光舒服,人人脸色平和,街道干净,大家都好亚撒西。
在这种氛围里,即使主角做着最无聊的事,我也能默默感动流泪,感叹真好呀,嗯对追寻你的自由和天地吧!!
但年岁上来了,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再多看点纪录片,了解下真实的日本社会,就能明白日影跟韩剧一样都是小国为了突破国土限制向外发散影响力的方式,跟真实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们只要把细节做得精细些,人物感情转变处理得细腻些,就仿佛能把所有情节合理化?
但实际上结构上没有突破,进程上控制得再好,不过是加速这个社会的衰败和固化,停滞不前,一片死气沉沉。
1.日本的阶级固化很严重,顶层政治家、大手,接下来是医生律师,各层级讲求门当户对,婚姻就是一门生意,不同阶级的炮友只是工具人。
2.从庆应这种名校也有明目张胆的内部生和外部生制度,土鸡想变凤凰,你还是退学做陪酒女吧。
3.日本的礼仪真的很恶心,之前看大松绘美的平林老师教见家长礼仪教学,跟剧中基本一致,恶心到死的敬语、男尊女卑的世俗、模式化的笑容和动作,连伴手礼都是同一款,女主连挥手都是真子公主同款(最近新闻看多了)。
4.服饰造型太用心了,不同阶层光看服饰就能看出来,例如小香套装珍珠项链birkin包VS一般名牌例如西太后。
5.在日本做陪酒女不是不见得光的事,比例还不低,同学不但不会鄙视你还会找你约炮。
6.两年前去过富山县鱼津市,也就是剧中出现那个,感觉是虽然高山好水好米好寿司好刺身但真穷真小真破,跟大东京没法比。
7.什么时候国内也拍一个北京或者上海的?
广州就没必要了。
前几日休假回到母亲家短住几天,不出意料的刚回到家便和她吵了一架。
虽然如同过去所有不那么严重的争吵一样,我们两人很快就忘记这件事情。
第二天下午,打开优酷电影,这部电影出现在显眼的推荐位,貌似曾经在某社交平台刷到过剧照,但电影讲的是什么,看之前我完全不知道。
影片从华子的贵族日常开始,元旦前夕和未婚夫分手的她陷入了被催婚,被相亲的境地,和28-29岁的我面临同样的焦虑和烦扰,这时我已经被代入了。
接下来,让我欣喜的是镜头中的绿意盎然,无论是第一次相亲的餐厅,还是和闺蜜下午茶的餐厅,还是青木家的宅邸,满目浓郁的绿色宛如仙境,让人沉醉。
我不仅感叹,能够在这样的餐厅用餐,能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多么幸福!
华子的每一身衣服,以及一举一动,都散发出优雅、低调的气息,我已经被布景和服化道的考究深深吸引了。
说回人物和剧情,华子瘦小的身躯、腼腆沉默,温吞如白开水的性格,确实符合我们对传统日本女性的印象。
和小镇女孩美纪相比,她的人生可谓是大写的无聊。
所以青木才会被这样的女孩吸引,她们自称是为东京这座大城市提供养分,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可以尽情享受属于平民的自由,华子精致华丽的生活之下,是被丈夫忽视的窒息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同样是女性主题的作品,以日本代表的东方将静水流深揉进其中,和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影片截然不同,华子不可能在发现自己丈夫出轨后拿起枪,那就成了《Why Woman Kill》,西方的女权看起是很爽快直接,但在东亚,女性长时间被规训的结果就是,她们很难挣脱一层又一层的束缚,但影片中,也有小提琴家闺蜜这样的角色,她们是觉醒的一代,而如今这样的女性越来越多。
近些年,我看多了以女性复仇为主题,或者描写男权压迫的作品,《东京贫困女子》看的我有如石块压胸一般沉痛,也会生出“日本这个国家果然要完蛋”的想法,但《东京贵族女子》以独有的清新格调,把我从那个黑暗的世界拽了出来,或许有人觉得这部电影在表达主题方面太过“藏着掖着”,但我却觉得,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独有的风格,正是因为没有赤裸裸的揭露阶层造成的不公,以及性带来的压迫,这部电影以其缓慢的节奏呈现了镜头之美,讲述了两个出身不同的女孩殊途同归的命运,不知怎么,就会让我想起多20岁出头看的《下妻物语》《沼泽女王》这样的电影来,虽然相比起来,《东京贵族女子》是非常现实派的表达,并没有什么夸张、神秘、特别反常的情节。
总之,我看完的感受是,我被这部电影治愈了。
周日下午正纠结要看什么片子。
想看《brutalist》,但是又决定和朱璨去看这个电影,于是暂时搁置。
不管怎么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我很早就听说就很想看,之前在M+放映的时候就没有抢到票,现在看来自己在M+办的会员有一点没用,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观影习惯,我充值了一个infuse的终身会员,600多人民币,其实我本来是想用apple tv app来看的,但是同步的这一过程怎么都没做到,于是就买了infuse会员。
后来昨天同步芝加哥的时候,选择了手动同步,就非常的好,于是这600元也白花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吃一堑长一智呢。
BCsunday这次是第一次参加,穿上新衣服,喷上香水,颇具仪式感地去戏院,先在隔壁的M记吃了晚饭,走进影厅,人满为患,这能有多好看呢。
在漆黑的影院里看电影一直以来就像朱璨和我说走进剧院的走廊一样具有仪式感和快乐的程度。
这次在BC也是如此,捏着电影票找座位,找到地方坐下,把包卸下来,放在大腿或者旁边的椅子上,然后深呼吸,等待广告的结束,电影的音乐或者开场字幕缓缓地出现,两个小时眼球和思绪跟随着导演的调度被玩弄,对我来说是很享受的体验。
“她们是贵族”,电影台词如是说。
或者可以用标题:那些孩子是贵族。
贵族这个词本身就揭示了本片最主要想要讨论的核心就是东京的阶级,阶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和达官贵族的生活是银幕前的我难以想象的。
出生于医生世家的华子从小到大都不需要考虑任何个人发展的问题,家里会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她口中所谓的帮助家里做事,其实也就是学学针线、学学插花和礼仪,看看电影,偶尔泡一泡茶。
与未婚夫的爱情告吹也不能在她的心中留下太多的波澜,很快她就被安排去认识各种各样的男人们。
有与职业匹配的但是笨拙痴呆的拍照狂魔,也有完全不在一个阶层的在烧鸟店见面的男人。
总之一直没有心水的男性,也被姐妹们在家里说背地里的话。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参与家庭的联姻就是她接下来唯一的出路。
她的学小提琴的朋友似乎没有选择将婚姻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因此活得十分精彩,在德国也有自己的男朋友。
直到在餐厅经过姐夫介绍认识了幸一郎,她确认这是心动的感觉,二人迅速陷入爱河,在那个会发生大事的雨夜。
他们很快确定关系,并且幸一郎也对她求婚了。
在求婚当晚华子知道了幸一郎在外面还有一个女孩名叫美纪。
美纪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庆应大学,但是读书并不能轻易改变她的命运,因为在私立大学里,光是生存下来就十分困难,时常在姐妹聚餐的时候面对账单面露难色。
大学也分很严重的阶级,这和富山可不一样,这里是东京,大学生之间有可怕的厚障壁。
是需要金钱,又或者是需要慰藉,总之美纪还是陷入了幸一郎的圈套,成为了他随叫随到的那类女孩。
她当然不认为他们会结婚,会有未来,她也许是为了逃离自己卑微的出身和绝望的家庭吧。
作品中间,美纪和华子相遇了,美纪果断地选择了退出,没有一丝丝的对爱情的留恋,因为其实实际上爱情似乎从来没有来过。
本片无意手撕渣男,也无意去讲男性和女性的故事,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讨论性别议题的电影,这是跨越性别意义上讨论“贵族”“阶层”的电影,穷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未来因而被迫退学去赚钱养活自己,放弃了努力了许久才得到的一切。
同时所有的富人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就像华子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幸一郎也只是为了完成家族的意志成为议员,和华子结婚。
美纪和华子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的人生意义也许就在于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如果这个人必须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么华子最后的结局就是和一个最亲近的陌生人在一起,每天说不到两句话。
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完成家族的任务,但是他们自己的苦闷无处去说。
华子多么希望幸一郎在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她分享,她或许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烦恼,但是幸一郎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的结合来自于爱情,但是相处又无法达到爱情的标准,因为这一开始的动机就是非常反人类的。
影片的最后,华子迈出了第一步,她跟幸一郎说了很多的心里话,但是幸一郎没有回应,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华子会想起美纪充满自己味道的房间,想起在天桥上看到的骑一辆脚踏车的女学生,也会想到自己走在东京街头,片刻的自由和宁静。
影片如果在此时,或者在华子和幸一郎离婚后,华子过得更好了,去追求所谓的自我生活的话,这部电影和所有的女性电影一样落入了一个俗套的怪圈。
但是最高明之处在于导演将结局二人的心态放回了爱情,在音乐厅二人的对视,充满了对往昔甜蜜的怀念和和不舍,我想二人的爱情是存在过的,哪怕只是在餐厅的时候,二人一瞬间的眼神对视,其余的都是家族联姻的现实图景。
在最后的结尾,我们能感受到二人爱情的遗憾,也许只有一瞬,但是也非常的珍贵。
所以困顿于阶级的人们是很不幸的,美纪通过与朋友的创业试图走出来,但是影片也没有给出一个像样的结论她是否走了出来,但是人生是在慢慢变好的。
华子最后也没能走出来,影片没有给一个结尾。
就像华子的小提琴朋友说的那样,在东京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是互相接触不到的,阶级的固化是导演最想去探讨的主题,在这个框架之内生长的男女爱情也在影片中铺排的很好。
一大早从上海的南面赶到北边,还是迟到了两分钟。
早上九点第一场,迟到的人好像也不在少数……如果这部片子每一个篇章拆开打分的话,三分最多了。
但是整合在一起看完居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甚至走出电影院,看到边上的闸北公园和南北高架,人流熙熙攘攘,四重奏不断地回响在耳边……我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没有明显的矛盾爆发和冲突,所有的剧情都在仿佛白开水的生活中慢慢展开,这才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哇,很多“一年后”、“半年后”也使观众有时间展开充分的想象。
全片的转折点也很明显,在青木幸一郎带榛原华子第一次见爷爷,甩开她独自走在前,一个人打水漂的时候,内心的一颗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所以,之后离婚的原因不是丈夫的“异性关系”很混乱,而是自己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丈夫也不愿意诉说自己的内心。
从青木幸一郎的角度出发,人生也都是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
从内部生到律师再到议员,一切都半推半就地顺理成章。
对于结婚这件事,家族给予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无非就是从几个人中挑选 ,运气不错,下雨天还遇到了美纪,有共同语言,也很乖巧不惹事,家庭也是中产上流。
于是乎半年就订婚了,对他来说已经顺利完成的任务,至于妻子怎么想都是次要的。
(这里补一句:我总觉得青木幸一郎是有关心妻子的心情的,但可能是高良健吾太帅了影响了我的判断力。
)从剧情来看,肯定还是不在乎妻子怎么想,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就好了。
榛原华子这边,遇到的坎坷就太多了,与男性相比,没有结婚的她要被家人数落,结了婚要在亲家面前唯唯诺诺,卑微做人。
因为性格,丈夫不关心自己也只好默默忍耐。
虽然名为东京贵族女子,但这种旷日持久看不到头的生活简直就是东京贵族监狱。
与之相对比的是美纪,活得更为洒脱。。
不过这也是很讽刺的点,对于乡下来的穷孩子,洒脱是一种无奈,生活所迫,到了贵族那儿就变成了珍贵的东西。
这样来看所谓东京贵族是不是有点无病呻吟了呢。
一共分为五章的电影,实际上想要表达的元素很多,边上的大哥说这部太长了,我却觉得太短了。
结婚问题,生孩子问题,阶级固化,养老问题(非特指脱毛…),女权(女性才能帮女性)等等。
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展开拍一部,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甚至在集合这些元素时还穿插了好多东京的风景,剪辑一下观光片的感觉,背景音乐,尤其是最后的四重奏过于美妙,和淅淅沥沥的雨天搭配绝了。
最后还有好几个点,高良健吾演技真的太好,《横道世之介》、《我在你床下》等片里演屌丝演惯了,在本片里演高富帅也是毫不违和,尤其是大学时的校服西装和去别墅的三件套,一度怀疑导演是不是绯闻女孩死忠粉。
水原希子的长相演乡下女孩也刚刚好,她的长相就是那种可以很夜店也可以很村的那种,和我的一初中同学(包括人生经历)简直一模一样。
最最后求个四重奏链接,有知道的评论告诉我呀,谢谢。
看过简介,本以为这是类似东京女子图鉴一般深刻展示东京不同阶层差异的电影,然而看后在惊艳于演员演技以及编导对于如此大变故的故事能如日常般娓娓道来没有狗血的轻松叙事以外,更感叹的是这是一部赞颂自由的电影。
对于东京和乡下出身的差异,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异在轻描淡写的日常中刻画得很深入。
同在一个东京却完全没有真正的交集。
印象深刻的是华子家庭对于节日人形的重视既突出了上层的传统,也展示了其有钱有闲。
更关键是通过人形象征了上层那人形一般美丽但又拘束的生活。
更特别的是美纪说的那句话:“感觉东京人(上层)和她那些没离开过小镇的家乡人很像”也是点睛之笔,小镇留守家庭和东京上层无论是生活习惯,眼界经历,社会影响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天差地别,为什么他们却那么像。
他们像的地方就在于都在走一条既定的路而失去了自我,特别是对于女性,即使贵为皇室也首先是生育工具。
而华子和美纪的相遇让她认识到了自我,看到了不同的景色,所以选择了离婚,去做了全职工作。
关于华子和幸一郎的爱情或者婚姻,真的是华子最后因为幸一郎对她没有足够的关注(比如没把她当诉说心路的对象,没看她介绍的电影)她才选择离婚吗?
个人感觉不是,正如她自己所说她也一直预料到幸一郎不会看那部电影,对于这些她是有预期且能接受的。
她离婚的原因是幸一郎对于走既定家庭路线的追随,而华子已经决定走出那没有自由的世界了。
最后的场景华子和逸子开心的游玩以及与幸一郎的重逢华子的表情都恰到好处反映了华子获得自由的快乐以及她对幸一郎仍然充满爱意。
幸一郎不同的表情以及希望一定能再见一面的商议以及华子立即答应似乎也说明了两者之间重修旧好的可能。
是的,虽然幸一郎走了既定的路,但是他也可以选择给予华子足够的自由并在不脱离家庭的同时也找寻到自己的自由,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呢。
不过故事戛然而止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想象空间。
当然不同阶级获得的自由也是有巨大区别的。
华子一旦想自由了,能很容易成为经理人,家里也有足够资源帮他找寻到这种甚至有议员候选参与的项目。
而美纪追求自由只能和朋友辛苦辗转一场场活动。
但是正如小镇留守和东京上层也能那么相像一样,她们两人也何尝不是那么的相像呢。
《东京贵族女子》是一部由岨手由贵子执导的日本剧情片,该片于2021年2月26日上映。
影片根据山内麻里子的同名小说改编,主演包括门胁麦、水原希子和高良健吾等实力派演员。
影片以东京为背景,展现了两位身世背景迥异的女性如何在都市中寻找自我和幸福的故事。
华子,在东京的富人区长大,她本人也是温婉文静、知书达理,是典型的白富美。
但是她并没有因为好的出生,带来好的婚恋。
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孩子应该找个好人家嫁了,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安稳。
她后来遇到了家世好的幸一郎就紧紧抓住了,这场婚姻没有那么简单,对方只是把她当做是清白好看的花瓶,他们的婚姻也是男方想为日后从政打下一个基础的牺牲品。
家境好的女孩也同样遭遇逼婚,甚至她们的婚姻还要用做其他用途。
美纪,是从偏远地区来东京的小镇女孩,虽然之前通过努力考上大学,但因家庭经济危机而面临休学的困境,现在就是东京万千打工人中的一员。
在家境殷实的男性眼里,美纪只是随叫随到的玩伴。
她很明白和对方是没有未来的,但如果不是幸一郎,她也没有办法接触到更高的阶层。
华子和美纪这两位看似截然不同的女性,在相继遇见富家子弟幸一郎后,开始产生交集。
美纪成了华子和幸一郎婚后的第三者。
和普通的影视剧不同的是,正宫和小三没有争吵,没有撕逼。
影片在表现两位女主角时,细腻地展现了她们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华子在面对退婚和家族压力时,逐渐认识到自己不能仅依赖家族和婚姻来实现自我价值,而是需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美纪则通过努力学习和面对困境,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两人在相互扶持中,共同走出了困境,实现了自我成长。
此外,《东京贵族女子》还通过两位女主角的故事,对现代都市中的婚姻观念、家族压力以及女性自我价值的追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影片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人物的挣扎和成长来引导观众思考这些问题。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影片具有更强的思考性和启示性。
其实不管是白富美还是小镇女,自立是所有女性唯一的出路。
特别喜欢电影的最后片段,华子成了闺蜜的助理,这个时候她笑的多开心,小镇女虽然意识到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养料,但是她最终也找到自己应该走的路。
最后,祝愿所有的姐妹和自己都能独立自主,活得更自由,更洒脱!
电影:《东京贵族女子》国家:日本上映时间:2021年导演:岨手由贵子主演:门胁麦、水原希子豆瓣评分:7.7分=====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53部:《东京贵族女子》-over-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华子是那种家教很好的女孩子,总是温温顺顺的样子。
她会脸上带着微笑安安静静的听别人说话,很少谈论自己。
可以想象华子从小被规训着要做一个温顺的女子,乖乖听长辈的安排,好好读书,毕业了听从家里工作的安排。
反正工作也无所谓,重要的时要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尽早把自己嫁出去。
这些保护不是为了她以后的人生独立而清醒,只是为了让她更好的成为一个男人的依附。
得知华子刚刚分手,家里人马上开始着手安排下一场的相亲,母亲精打细算地希望女儿嫁一个医生以便以后家里的生意可以继承下去。
只有姐夫在边上怯生生的说了一句,还是得看华子自己的想法,这个声音很快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中被忽略过去了。
从小被规训着要听话的华子,感觉到了局促,但是也不知道当下的情况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她只能顺着家里人的安排继续往前走。
在见了好几个歪瓜裂枣的相亲对象之后,遇见青木这样高大帅的富二代,谈吐清楚而且家庭背景优越,很难不动心。
就这样,哪怕知道对方脚踏两只船还是半年后就仓促的结婚了。
成长过程中没有被鼓励过表达自我的华子,在电影大半部分,华子对外界的声音是全盘接受的。
家里希望她尽快结婚,她就用辞职去逼男友;结婚后也是因为丈夫爷爷的期待而主动积极备孕,带朋友来家里还需要提前征得丈夫的同意,她很认真的去完成别人的期待。
在一点一滴的日子里,华子才发现原来自己不过是被这个家庭圈养的天鹅。
丈夫不跟自己商量重要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是最后一个知道。
家庭聚会时自己不过是一个端茶送水的工具人,婆家督促自己尽快生孩子。
想要通过姐夫找个工作,姐夫点拨她这样的家庭已经安排好每个人的出路,包括以后出生的孩子。
这个时候她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在懵懵懂懂中走进了这样的一个局面,看起来美满却毫无自由。
电影里华子的离婚来的属实有点突然,这个情节有点过于生硬了。
编剧铺垫了华子好友的成就、华子与美纪的邂逅,但是能容忍婚前出轨的人怎么会突然离婚。
华子比丈夫迟回到家里,上一秒还在跟丈夫感慨说出去玩的很开心,下一秒就转到婆婆给了她一巴掌,父母需要因为她的离婚登门道歉。
这个场景里丈夫青木的情绪还不如婆婆的反应到。
在最后一幕里面,华子和前夫一个站在看台一个站在台阶上,面对面着相互注视。
华子挺直了腰背,自信大方微笑着看着对面的前夫,不再是以前唯唯诺诺的样子,而前夫也终于看到了她。
真是讽刺,离婚之后才把妻子当做一个人来看待。
总觉得美纪是一个美化的形象,为了衬托出华子的醒悟,着墨篇幅也比较短。
事实上,美纪的经历几乎是所有底层女性浓缩,家庭资源倾斜,被迫辍学,从事风俗行业。
现实中这样的女性几乎是被赶进婚姻这个圈里,因为见识受限,她们也巴不得随便抓个男人就结婚,然后这样继续稀里糊涂又贫穷的过完被奉献的一生。
好吧,编剧这样写作为观众也没办法,只能顺着他们的想法继续分析,但是我们有保持清醒认知的权利。
美纪通过青木换了工作,也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脱胎换骨之后肯定是不愿意过之前的日子。
美纪跟好友谈到自己的感情关系时,好友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也跟有家室的前辈有过纠缠,美纪不禁感慨好像是东京在压榨她们一样,事实就是这样,总有人利用资源不均在压榨懵懂未知一无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毫无准备的女性。
看之前以为会是跟东京女子图鉴一样的直面现实残酷故事,不过主角换成了有钱人阶级,看完觉得还是一个粉饰过的理想化的故事。
大家说话都好温柔,特别是华子跟时甘美纪的见面,如果是狗血电视剧的编剧大概会让她们吵上三百回合了。
没想到最后她们只是轻声细语的聊了天,美纪也直接表态说以后不会见面了,华子和好友都表示不会谴责美纪。
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段落,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
两个女主的好友都是清醒类型,明白要把养活自己放在家庭之前。
最后两个女生都在友情里找到了支撑自己下去的意义,她们选择了和好友一起奋斗下去,就这样吧,girls help girls。
我一直在关系中迷惘,因为我意识到我欠缺些什么。
但是我说不出来。
今天悟透了的我真的瞬间眼泪充满眼眸。
这个电影透露了一个道理:把一个自己不喜欢/爱的人留在身边,前提条件对方喜欢/能够爱你的前提下,对对方是一种伤害。
我很幸运,一直被爱着。
遇到的男人都是独立自爱聪明有人格的,从来不会物化我或者把我当作sp, 反而是我,在之前的恋爱中,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
原来看来,是他们都比我会爱人、懂爱人。
聪明到当我内心不喜欢他们时,马上会意识到,而这种意识,马上就会变成规避伤害的举动。
所以电影里,她是听了那番话后,提出离婚的那方,“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有得意登顶的时候,也有失望落魄的时候,但无论怎样,在身边有愿意听你倾诉的人就值得了。
”而另一个她也道出她和他关系的本质:这个杯子虽然不太好看,但因为合适,拿在手上很方便,所以就一直用着了,家里面总有这种锅碗瓢盆,不喜欢的话,也会留下来。
回家后,她说“有什么想要倾诉的,跟我说吧,开心的也好,不开心的也好。
”他却兴趣寥寥,“你有梦想吗?
对我来说我只想老老实实继承家业,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表明了态度,我并没有对你有所期望,就像我老老实实继承家业一样,我结婚生子,也是为了这点去进行的,对我来说就起在自然不过的事。
所以你的存在也是这样。
只字不提,爱情,喜欢,所以她赌气的转头,离开。
我们有谈婚姻,说两个人在一起,是综合的考量,这样男方就不会出轨。
我说我想要的就是男女之间最自然的爱情,除此之外别的在我看来都是世俗的考量,我觉得那样的婚姻即使男方不出轨,我也觉得没有意思,我是不会为了这种什么所谓的利益共同体是最稳固的婚姻观念而奔向那样的世界的人。
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冯唐说过哪怕是去赴死也要有爱情存在过的痕迹哪怕是火烧成灰烬也值又谈了一句“你说的有那种可能性的男人之所以会在外面找女朋友,是因为他的另一半没履行到女朋友的职责。
”好多妻子找丈夫的时候,也是不爱对方的吧。
什么到年纪了,家里催,奉子成婚,那个人很好虽然自己不喜欢也凑合过了,这样不能说不好,只是纯粹浪费生命的行为,会把你的人格里面精彩的,好的部分渐渐弱化,消磨殆尽。
今天讨论了海不海的话题。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被海”的人,而是有的人喜欢骗自己,以为没有的事物反而会存在。
我从来都是在喜欢自己的人里面去考虑,是一种聪明,避觉了被伤害的可能性,所以才能一直被爱。
因为不爱我的人,我根本不会想到要去接触。
但是原来世界上真有人,期盼从水泥地里长出花来,这类人在我看来,也许有自己笨拙的坚持吧。
又有人口中不停嚷嚷着自己被海,谁又辜负自己。
但又迷恋这种感情游戏。
其实不过是好玩乐罢了。
也许前一天说着自己被海了。
转头又寻找下一个猎物了,这种人在我看来真是啼笑皆非。
也是。
人生苦短。
快乐就好。
反正真真假假是是非非谁信呢看客不过是当嗑瓜子谈笑间的娱乐,而自己内心最深邃的感受和情感,才是宝藏。
文字原创,图片转自知乎,侵删。
所谓的贵族小姐(完全就不是,嵯峨浩才是真正的贵族小姐)连活着都不配,什么贡献也没有,还有真是个人见过最没教养的霓虹金了,路上遇到的小混混也比她有礼貌,伞不能那样收的,塞进嘴里的手指添果酱?这是家教有多坏?!啊啊,难怪三岛看了’斜阳’里贵族小姐在院子随便撒尿的片段大骂太宰治乡下人了。虽然这是太宰治情人yy出来的日记的错。连英语都谈不上会?谁不至少会4种语言啊,除了母语,至少2种语言是能独立工作的程度,另外必须有技能,懂行业懂业务,这只是IT民工的程度啊。有钱人不受教育?这也太胡说八道了吧。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随便就能工作了,工作又不是办家家。另一个陪酒女也是,哪有那么容易得到正经工作的。全都活在童话世界。另外,真是最讨厌的2位女演员…。居然是21年的戏,远远不如100年前拍出的戏,什么糟粕!
很久之前打开过,没看进去。今天看进去了,虽然有些地方也快进了。很被打动,女性之间的互相扶持、理解和那种坦诚的交流。日子有时候很难,但还可以和朋友一起说一说,就都过得去。有朋友真好,那些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的可以互相说心里话的的朋友。
终究还是在原著外面裹了一层糖衣,剧情上弱化了华子婚后遭遇的来自丈夫的冷暴力以及在离婚时来自婆家的刻薄和娘家的不理解,删减了美纪在老家遭遇的父权压力。想顺利走出围城阴影和建立独立事业女性人设谈何容易呢,无论是贵族女子华子还是平民女子美纪。从个人喜好而言更喜欢水原希子的美纪,人物更富层次感,KIKO很好地演出了哪怕在社会大学里历练得如鱼得水但是见了华子这样有壁垒的大小姐时紧张的状态。不过小说里直接拿出手机删掉男主的做派更帅气。在SIFF看到这样温和香甜的女性电影,心情还是很愉悦的。
2020.06.13 SIFF
つまんね kiko just do me a favor dont try to be an actress anymore
太难改变了
剧本有点教条啊
假的假装真的拍 真的假装假的拍
我太失望了
一部让人看完内心非常平静的电影
我寻思这个应该就是黑泽清之前说的那种「いろいろあったけど、よかったよかった」的片子。半吊子的阶级和性别批评、以及乏善可陈的剧作和拍法。
门胁麦很会演👍 但最终走向实在是有点“硬”,类似于“女人不需要男人,只要有好姐妹就有了一切”的论调,和“女人被男人禁锢灵魂”,一样的片面啊。
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悲欢,有句台词很好:“女人和女人应该是同伴,而不是敌人。”
“Maybe we can be each other’s soul mates. And then we can let men be just these great, nice guys to have fun with.”
平淡
电影相对原著改动不大,但未免情节递进和人物刻画都太浅薄,并且性格恬淡不代表一定是面瘫脸啊!幸一郎的选角还行,两位女主感觉不符合原著设定。但就算脱离原著,也总觉得这部电影就像是堆砌了一堆东西但又没表达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是东京的养料”。
女子婚恋版东京折叠。“普通人是最难找的。”
人物好單薄啊。。。劇情也白開水。。。而且上流社會的女兒一定是傻傻憨憨沒有人情世故的經驗的嗎?是不是有點一廂情願了。從設定上看男主是那種為了家族利益放棄愛情的角色?可電影裏又一點表現都沒有。還不如去看19世紀20世紀的現實主義歐美文學。
看到后面我真的很无奈……这算哪门子女性电影
东京的日与夜都自有迷人的地方。美纪的朋友说是外地人滋养了东京。某种意义上也确实是。华子来到美纪家,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到东京塔和东京,美纪说你和我们家乡的那些人很像,也是生活在父母的圈子里。华子是标准的富家女,平日的做家务也就是学习、听听音乐会,焦虑的事情是什么时候以及和谁结婚。如愿以偿嫁给贵公子幸一郎,却不是童话里的幸福生活。几乎与丈夫零交流,他们的天作之合更多是门当户对,双方家庭都满意。相比之下,幸一郎似乎更喜欢美纪一些。不过,多一些少一些都不过是沙漠里的一粒沙与两粒沙,没有太多意义。最后,华子离婚了,整个人都变得有活力。之前锦衣华服的那个她,始终像一个精美的人偶,是摆在那里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