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医生

You Don't Know Jack,你们不了解杰克,你不知道的杰克

主演:阿尔·帕西诺,布伦达·瓦卡罗,约翰·古德曼,苏珊·萨兰登,丹尼·赫斯顿,朗迪·里德,科特·史密斯,安娜·里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死亡医生 剧照 NO.1死亡医生 剧照 NO.2死亡医生 剧照 NO.3死亡医生 剧照 NO.4死亡医生 剧照 NO.5死亡医生 剧照 NO.6死亡医生 剧照 NO.13死亡医生 剧照 NO.14死亡医生 剧照 NO.15死亡医生 剧照 NO.16死亡医生 剧照 NO.17死亡医生 剧照 NO.18死亡医生 剧照 NO.19死亡医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亡医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头发花白的杰克·科沃基恩(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美国密西根州一名备受争议的医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亲眼见过无数人为病痛所折磨,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杰克坚信医生的职责不仅是要尽最大努力医治病患,更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他们对死的渴望。因此,杰克尝试帮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病人施行安乐死。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普罗大众的一致反对,人们斥责他剥夺病患的生命,更送他“死亡医生”的绰号。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姐姐玛格(Brenda Vaccaro 饰)和少数几个朋友默默支持着杰克的工作。 面对巨大的压力,杰克从未表现出退缩,他深知病患的痛苦,因此为了帮助他们解脱即时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佳夫婿花咲舞无法沉默町田君的世界猛男诞生记赤狐书生旅程终点人妖阿发痴人三部曲1/3汉谟拉比小姐临界区域婴灵小菜一碟没有爱的恋人们斗阵来闹热房车之旅笨蛋的悲剧人生冲动雪人极品家丁异星危机魔幻时刻硫磺岛的来信AQ少年之使命召唤家庭计划六扇门之御前盗圣爱的未知破风爱情交叉点爱情句号派对十七岁火线出击

 长篇影评

 1 ) 我爱生命,但不愿活

一网络社会摆脱无知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问百度。

它知之甚多,如像:1、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2、死亡,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

3、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然而,强大的它,却搜找不到这样一篇对白:因为这是我的名字,因为我一生仅此一个名字,因为我连绞刑犯脚下的尘土都不如,没有名字我该怎么活,我已给你我的灵魂,请把我的名字留下。

---the crucible 《激情年代》台词二 鲜活的生命是任何搜索引擎都找不到的,他可能在绿草茵茵的农场边,也可能在白墙伫立的医院里,总是让人毫不费心思地去说:“早上好。

”能这样的机体是幸福的,可以任性地吵架、悲伤地哭泣、奋力地摔打,甚至木讷地发呆。

只有感觉呼吸困难的时候,才会珍视空气的存在。

也只有行为受控的时候,才能领悟自由的真谛。

当然,前提是你还有时间,高质量的平凡生活。

我们常说世俗的日子是多么的苍白,井巷间的言谈又是如此的无稽,一身脏臭的农民工让人心生怜悯,西装笔挺的富二代使人摒弃过往。

黑黑白白,是是非非,是大家存在并快乐的源泉,低俗又如何?

粗俗又何妨?

只要活着。

三幸福的死亡,希腊语,是安乐死的名词解释,也是片中杰克的服务项目。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赞成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治疗的痛苦的一种办法。

后继者也不乏认为在道德上对老人与虚弱者,实施自愿的安乐死是合理的。

如果,年人均收入才几百块钱的贫困农民家庭,在百感交集中迎来了一个身体残疾而且智障的婴儿。

他们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痛苦自卑无法正常地长大?

还是把他看做夜空中的流星,稍瞬即逝?

后者吧,于情于理于现实,都是个不赖的方法。

但,这不是“如果”,而是数以万计的案例。

四植物人不是天然的生命,而是高技术的产物,停止给植物人以生命支持的措施,并不意味着杀害性命,而只是停止制造人工的“生命”。

---这是百度的话,可它也是高技术的产物。

在百度搜索“安乐死”时,看到了一下两条比较醒目的帖子。

1、请求一些安乐死的方法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16问题描述:轻度抑郁症,我喜欢一位女生,但是很累,很痛苦,我很想到世界的另一边,尽早的忘掉她。

2、注射安乐死后,文强几经抽搐,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五不否认每个时代梯队,都会有勇敢出现。

不管他们头发是否花白或尚未长出,而一些曾经执拗的影像和文字,足以让后来者理性地、警醒地活着。

而不是像唐宋元明清被颠覆时,满街逃散的平民,没有目的,只为生存。

杰克为了实现立法,很多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因为大家骨子里还是相信法律,这不是最好的事情吗?

但没有立法,也绝不意味着不作为。

不要对病榻上的残喘生命视如无睹,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尽量减少痛苦,我们可以选择生,亦可选择有尊严,有幸福地死。

 2 ) Don't Fear The Reaper

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合在一起就是安乐死,意指无痛苦的死亡。

说到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到艾尔·帕西诺主演的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死亡医生》(2010)。

电影原名You don’t know Jack是一句俚语,意思是「你懂个毛线」,而主人公正好名叫杰克·科沃基恩(以下简称「科氏」),可谓一语双关。

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作品《怪医黑杰克》系列中执行安乐死的反派角色「死亡医生」奇利柯(右)科氏性格激进而顽固,除了医生的身份外还是画家和作曲家,曾在朝鲜战争时期研究尸体向活人输血,致力于在美国推广安乐死事业。

影片中出现了三种安乐死形式,科氏主要采用最后一种,在结尾用的第一种:*主动安乐死:医生按照病人意愿,通过注射等方式结束其生命;*被动安乐死:如除去病人的维生系统,放任其死亡;*协助性自杀:病人委托医生协作,依赖某些器械自杀。

科沃基恩的画作《瘫痪》在科氏的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宗教保守势力。

他们认为人的生死只能由上帝决定,正如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认为的,人类的生命不属于个人的财产,而是上帝的财产,而人类不过是借居者。

因此科氏的行为无异于侵占或偷窃上帝的财产,是对神圣生命的巨大侮辱。

然而这种论调在无神论土地上没有多少市场就是了。

在日渐开明的如今,死亡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接受安乐死的人群也逐渐增多,而抗议的声音亦不绝于耳。

譬如合法化后会成为谋杀犯的新手段啊,招致无可避免的范围扩大如此等等。

但仔细分析,他们并不是反对安乐死本身,主要还是出于对法律实践层面的担忧。

其实我也想不到在道理层面有什么好反对的,人的生命自决,简单显浅的自由主义理念。

以下来浅谈下各种情况下的具体实践。

I植物人的生命取舍实施安乐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自愿原则,也就要求病患作出决定时必须处于「自由意志」状态。

遗憾的是,植物人正好卡到了这个尴尬的位置,无法现时表达意愿。

病患苏醒机会渺茫,此时是否意味着活着,还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法国植物人朗博特事件历经十年终于尘埃落定。

时间倒回到2008年,32岁的朗博特因车祸成为植物人。

早在2005年,法国便通过了「雷奥内蒂法」可以为特定的病人中止治疗。

于是在2013年,医院和其妻子、侄子和大多数兄弟姐妹都同意拔管。

但其父母坚决反对,上诉十多次。

最终到了今年法院才判决批准了医院执行被动安乐死。

其实这种漫长的拉锯完全可以通过「预立遗嘱」的方式避免。

美国所有州都已经或多或少承认「生前遗嘱」,只要签署后,早某些特定场景下,签署人不再非得接受医疗程序苟延残喘。

或是「预立医疗委任代理人委任书」,签署人可以指定一个人,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时候由那个人来主宰自己的生杀大权。

而在台湾也有类似的「安宁缓和医疗条例」。

II巨大的生理痛苦影片展示的案例大多属于这种状况。

但接收此类病人需要一些特定条件:「接受协助自杀前,申请者将由科氏全面问询。

任何申请协助自杀的病患必须接受心理医师的评估。

对于声称长期忍受疼痛的患者,将由疼痛治疗专家进行会诊。

科氏在接受协助自杀申请之前,会详细回顾患者的医疗记录。

申请人承受不可治愈疾病或治疗过程中面临无法忍受的副作用。

协助自杀不得在病人最后一次发出请求24小时内进行。

科沃基恩及其自制器械在实施协助自杀的过程中,科氏会全程录像,展现出病患的自主意愿。

且病情必须由医生确认是承受巨大生理痛苦且不可逆转的。

最后一点是为了排除病患的「阶段性」思想,确保这是他们深思熟虑的决定。

再加上心理评估,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防止一些担忧者口中的「把谋杀伪装成安乐死」情节出现。

III巨大的精神痛苦除去《死亡医生》外,还有另一部值得观看的安乐死题材的电影《深海长眠》(2004),该影片改编自西班牙人雷蒙·桑佩德罗的亲身经历。

雷蒙在26岁时跳水摔成了高位瘫痪,无法自行了断,只能求助于安乐死。

却因相关法条的空白,使得他这段寻死之旅足足奋斗了约30年。

劝导他的牧师说道:「遏制生命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雷蒙则回应道:「遏制自由的生命不是真正的生命。

」警方以协助自杀罪名逮捕了他的女友,结果小镇上连续有3000多人向警方「自首」,承认是自己参与了此事。

《深海长眠》电影海报《死亡医生》中也有着「巨大精神痛苦」申请安乐死的案例,但对比雷蒙还是有着莫大的区别。

科氏面谈了一名年轻的运动员,他因为受伤不能重返赛场而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甚至试过浇汽油自杀。

然而最后科氏还是拒绝了他,不仅是因为他并无身患绝症,更是因为科氏认为他此时是陷入了一种阶段性的精神抑郁,并不是一种能清醒作出决定的状态。

这与雷蒙身体残疾但神志清醒的状况不同。

在这里需要澄清一点的是,并不是「要把所有轮椅上的病人都送去见上帝」,而是能够有一个选项备用着。

毕竟同样改编自生活的电影《触不可及》(法版2011/美版2017)就讲述了一名热爱生活的高位截瘫人士不是吗。

IV健康者的规划死亡现在我们来稍稍发挥下想象力,跳脱出「医生-病人」的框架,往前迈一步。

抛弃那些「承受巨大痛苦的绝症」的条条框框,如果安乐死不再仅仅为忍受巨大痛苦的病人服务,而是扩展为一种健康人群的预先的「规划死亡」,那又会如何呢?

来自法国的杰奎琳·让克盖勒女士,同时是支持协助自杀组织ADMD副主席,以及瑞士争取死亡权利团体Exit的成员。

她觉得法国即使扩充了上文提及的「雷奥内蒂法」还远远不够。

政府应当让75岁以上但身体仍然健康的公民也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在她与VICE的采访中,不难看出她的思路:「年纪大了身体不利索,酒不能喝伞不能跳,还不如留住美好年华。

Jacqueline Jencquel说实话,我的感觉是:脱裤子放屁。

这种思路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安乐死的范围,安乐死的潜台词是免除痛苦,维护人的尊严。

与其说她是在推广安乐死,还不如说是推广自杀。

而因为自杀的不可追究性(警方为阻止少年自杀成功将其击毙?

),事实上合不合法化没区别。

我完全看不出来推行法律、全国性的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在哪。

而早在1991年,毒芹社就出版过自杀指南《最后出口》,各种方式满足各种人群。

当我们谈及安乐死时,我们联想到的是人文关怀。

而谈及自杀,大家则会想到生命的可贵。

同样是「自愿结束生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安乐死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反常的热爱,而自杀往往不能。

V中国安乐死进程1986年6月,陕西人王明成为了使身患肝癌晚期的母亲早日脱离痛苦,便向其主治医生蒲连升申请并执行了「安乐死」,二人被控故意杀人罪,直至1991年4月才宣布无罪释放。

这是中国的首例「安乐死」事件。

案件发生后两年的1988年,严仁英和胡亚美第一次在人大会议把安乐死合法化作为议案提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与其让一些绝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地安宁地结束他们的生命。

」2002年,为母亲进行安乐死的王明成患有胃癌晚期,申请安乐死被拒,于次年去世。

而中国的安乐死合法化提议,至今仍未通过。

 3 ) “法律至上”与”生命的尊严”

这部电影应该是小众电影吧?

涉及了“安乐死”这个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直到现在仍是绝大多数国家不能认可的事情。

医生杰克从医三十五年,见到太多承受巨大痛苦而现代医疗束手无措的病人,他认为医生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甚至包括用死亡来结束痛苦。

他认为人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医生也可以协助病人自杀。

他一共协助130多名患者自杀。

他的行为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谴责,他仍坚持这样做是对的,只是缺乏法律支持,应该对安乐死立法支持。

对于那些已经选择离开人世的人来说他是对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杰克医生就是杀人犯。

在130多个“安乐死”的病人中有多年四肢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对未来身体的担心,害怕认不出丈夫和亲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病人;有肺气肿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有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人,有晚期癌症的病人。

这些病人饱受身体极度疼痛,心理绝望的折磨。

杰克医生说:最重要的是我的病人感受,每一个人都有权死的有尊严。

被迫(太痛苦、太绝望)选择安乐死的病人是很无奈的选择,杰克医生的行为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毕竟触犯了法律。

在杰克医生强调的“生命的尊严”的伦理下,法官在宣判时的陈述了法律不容侵犯!

这段话相当震撼和有说服力:“你可以批判法律,斥责法律,跟媒体诉苦或向选民请愿,但你永远不能逾越法律界限,你不能触犯法律,或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

没有人会忽视由生命终止和疼痛控制......,这次审判针对的是无视法律.......法律至上。

杰克医生的行为直到现在仍争论不休。

这部电影像是一个开端一个记实,情与法的天平如何平衡?

是以尊重生命的立法?

还是社会道德秩序的法律?

应该是越来越接近人性的合理。

 4 ) 著名主持人安乐死全过程刷屏网络,让人想起美国的“死亡医生”!

我们对生很宽容,可对死一直很忌讳。

你也许很惊讶,但有人正在为活着而努力的时候,也有人为能够死去而苦苦哀求。

他们希望用死亡终结痛苦,有尊严的死去,在亲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开。

2月24日,台湾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傅达仁的家人公开了其去年6月份在瑞士进行安乐死的最后画面,一时间刷屏网络,令众人心酸。

视频中,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傅达仁保持着体面,甚至风趣。

他遵照医生的叮嘱,慢慢喝下四口药,每一口都让家人心如刀割,但一旁的家人依然流着泪安慰他:“喝下去就没有痛苦了”,“真勇敢”。

一旁的儿子泣不成声:“爸爸我们爱你“”,“好,这下不痛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漫长”告别,傅达仁悄然的结束了生命,倒在儿子怀中慢慢睡去,享年85岁。

傅达仁84岁那年开始被病痛反复折磨,多次主动要求去瑞士执行安乐死,家人劝阻多次,用尽方法也没能让他“回心转意”。

傅达仁告诉家人,就算积极治疗,也只剩50%的生存机会,而且即便活下来,也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失去自由,他不想要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这么痛苦,他想要快快乐乐,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2017年11月,傅达仁举家去瑞士安乐死机构,但因家人不舍最终放弃,回到家中。

之后,病情急剧恶化,昔日的体育健将瘦到只剩下49公斤。

2018年6月,家人再度陪同傅达仁到瑞士,最终完成了“安乐死”。

作为至亲的儿子,傅俊豪形容自己的感受是:“那一刻,很平静,平静得就像父亲只是睡着,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他真的走了,也是这一刻,我们真正释怀,觉得这是对父亲最好的方式。

曾经我们不谅解他、曾经我们觉得他自私,曾经我们希望他可以陪在我们身边,但是父亲身上的痛苦,真的不是我们可以体会的,我们对父亲的爱,就是尊重他的意愿,我们陪在他的身边,他离开的那一刻,我们全家都在,父亲知道我们是爱他的,我想那就够了。

”对有些人来说,活着很容易,死却太难。

因为争议巨大,目前只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等国安乐死是合法化的。

美国、加拿大则只有个别州允许安乐死。

而在美国,当年一位叫做杰克•凯沃尔基安的医生为推动“安乐死”,曾被控一级谋杀。

从1990至1998年,杰克•凯沃尔基安共协助了130名病人自杀。

在这期间,他曾4次逃脱牢狱之灾,其中3次无罪开释、1次无效审判。

但在1998年11月,因一盘“死亡录像”,他被控一级谋杀并最终被送进监狱。

这盘“死亡录像”记录了一名病人被实施安乐死的全过程,杰克亲自将它送给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并要求在CBS最权威的新闻节目《60分钟》节目上播放。

该片播放后,引发轩然大波,杰克•凯沃尔基安被称为“死亡医生”。

在他看来,“死”也是每一个人不容侵犯的权利,他只是协助了他人,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处罚了法律。

2010年,一部由该事件改编的电影《死亡医生》 (You Don't Know Jack)上映。

杰克•凯沃尔基安由好莱坞传奇影帝阿尔·帕西诺扮演,导演是凭借《雨人》拿下奥斯卡最佳的巴瑞·莱文森。

影片扎实翔尽的讲述了杰克从萌发协助他人“安乐死”念头,不断为其抗争的经历。

影片没有多余的技巧化渲染,完全凭借演员们的发挥,通过各个历史事件,展现了“安乐死”在美国社会引起的巨大争议。

同时,制作者也没有单纯将杰克塑造为改革英雄,在尽力保持中立的情况下,表现了杰克逐渐陷入“孤军奋战”的逆境,突出了安乐死合法化的不易。

影片中,杰克为自己的好友,得癌症的女医生执行安乐死的场景几乎和傅达仁视频中的场景高度雷同。

病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离开,双手合十,面露轻松。

能够帮助朋友摆脱病痛,保留活着的尊严,杰克虽悲伤不易,但依然能坦然接受。

可面对自己的亲生姐姐,心脏病突发去世,他没能陪伴其边,被医院通知去停尸房看最后一眼时,他拒绝了。

他不想看见姐姐现在的样子,那不体面。

他只想记住姐姐活着时的音容笑貌。

影片以逐渐低落、触底的方式推进。

一开始,杰克的身边聚集了一批能人善士为他出谋划策。

他得到了律师的协助,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可随着协助“安乐死”数量的增加,各方压力纷来沓至。

宗教人士质疑他亵渎上帝;州议员揪着他不放,三番五次想判他谋杀罪;最后州法院专门设立了禁止协助他人死亡的禁令;加上律师,朋友,亲人相继离去,杰克最终选择以卵击石,不但亲自执行了“安乐死”,而且把录像带寄到CBS电视台,以挑战法律的极端方式希望获得“安乐死”合法化的认可。

法官在最后宣判时提醒了杰克,法庭并没有因为他协助安乐死而针对他,但他的行为藐视了法庭,凌驾于法律之上。

而法律是现行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没有人可以用任何行为胁迫法律就范。

对此,杰克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度过8年的牢狱生涯后,杰克开始推动安乐死立法,他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参加电视节目等方式呼吁安乐死合法化,还在2008年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以失败告终。

2011年,他在密歇根州一家医院因肺血栓去世,终年83岁。

《死亡医生》展现了法与情的博弈。

一边是病人家属对死亡的渴求,一边是法律对于这种行为的钳制。

其中并没有所谓的善与恶之分,虽然杰克一次次把对于重病病人的治疗比喻为拖延死亡的纳粹行径,不过是医院为了盈利的手段。

但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延长生命又是他们的职业理。

且在法律禁止的情况下,他的行为不光挑战了法律底线,也挑战了当时的社会底线。

影片以此表现了杰克推动“安乐死”合法化的困境。

这其实也是人性的困境,道德伦理的困境,是文明尚未给出答案的终极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将到哪里去?

三大哲学问题中,人将到哪里去,这里面是否包含了死亡之地,尚未有人能给出解答。

选择有尊严的死去,这是自己的一种权利。

但也有人认为,“安乐死”如果以法律形式确认下来,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另外,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许可帮助他人结束生命,有悖于生存权利的道德准则。

对于未来“安乐死”立法的可能性,有律师说:“立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也是跟一个国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关,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我个人认为,目前在中国,立法允许‘安乐死’,条件是不成熟的,不现实的。

”无疑,“崇高的法律”与”尊严的生命”还将持续论战。

直到,人类真正懂得何为“生命”,看清“生死”。

我相信,答案不在科学和宗教,不在伦理和道德,而在文明的程度,文化的灌养中。

 5 ) He's out of time.

- He's out of time.- Yes.- You invited yourself here to make a final stand. Our nation tolerates difference of opinions, because we have a civilized and non-violent way of resolving our conflicts. We have the means and methods to protest laws with which we disagree.You can criticize the law, Lecture by the law, Speak to the media or petition voters, but you must always stay within the limits provided by the law.You may not break the law, or take the law into your own hands.No one's unmindful of the controversy and emotion that exists over end-of-life issues and pain control.I assume the debate will continue in a calm and reasoned forum long after this trial.And your activities have faded from the public memory.But this trial was not about that controversy. This trial was about you, sir.You've ignored and challenged the legislature and Supreme Court.Moreover, you're defied your own medical profession.This trail was about lawlessness, about you disregard for a society that exists and flourishes, because of the strength of our legal system.No one is above the law.You had the audacity to go on national television, show the world what you did, and dare the legal system to stop you.You publicly and repeatedly announced your intentions to disregard the laws of Michigan.Because of this, I am imposing the maximum sentence of 10 to 25 years.You may now, sir, consider yourself stopped.

 6 ) 阿尔.帕西诺

看到电影的名字,大概瞄了一眼简介,看了2分钟开头,我想我已经看到这部电影的全部了,剧情似乎尽在掌握之中,想都不用想我就知道会发生什么。

可是当我再去品味台词时,我已经无法停止欣赏,放弃对电影的崇拜,阿尔.帕西诺的每一句台词都是近乎惊艳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都让我回味良多。

阿尔.帕西诺的表情与眼神也很到位,让我感觉他就是那个曾经挑战法律的医生,并相信这一切都不是胜利,而是理所当然。

 7 ) 你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医生。

杰弗逊在《人权文件》里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文明社会,当人的生命产生之后,即被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利,甚至包括这个生命的拥有者。

但是我有我的自主选择权,我有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不论以何种方式来结束都是我要走的路,我活我的我死我的,又关你什么事。

对于一个陷入生存绝境的人,你不知道,活着对于他们有多辛苦,因为你有健康,你有明天,你有希望,你说你能够将心比心,你能好好照顾这些人支撑到自然死亡那一天,而他们这样艰辛的苟延残喘的活着又何尝不是为了满足世人的虚荣的良心。

对于安乐死的坏处所谓有志之士可以林林总总的列出一堆,却没有人能为绝望的患者做出最好的决定。

我无法选择何时、何种方式来到世界,但我愿能平静而有尊严地在我需要的时候离开,这应该是生命权利的一部分。

你凭什么干涉。

这个世界对于安乐死和协助死亡太过伪善,安乐死有他的规范和限制。

我们鼓励坚强的生者,但我们并不应该排斥安乐的死去。

不是要我们要轻生,而是痛苦的无法生活。

Jack Kevorkian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医生,他站在病人的一边看到了他们的痛苦与艰辛,他做了这些人不敢做的事和不敢开的先河,或许那句生不逢时真是说对了,可是我相信,很多个很多个明天,当社会进步到那个阶段时,安乐死一定能通过法律合法化。

 8 ) 先行者的悲哀

Will you choose to die while you can?to die or to live, it is always a question...安乐死,一向是争论的焦点。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当生存成为一种痛苦,当呼吸都令人不堪,当病痛、苍老将我们折磨得失去尊严、不成人形,我们是不是能够选择一种平静而又体面的方式死去?

我想,或许那时,解脱是唯一的念头了吧!

死亡,也是人的一种权利和选择。

我知道,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立场来评论,但是换作是我,大概会选择自己在平静中离去,而不是在痛苦中挣扎。

这或许是自私,或许是对身边亲人的残忍,但是未尝不是另外一种解脱。

Jack的悲哀,在于他对信念的坚持,他是支持安乐死的先行者,却是宗教主义者唾弃的对象。

他挑战法律,想将安乐死立法,可是法律最终还是将他击垮。

片尾,女法官对他的宣判,句句不离法律,“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法律不是人制定的吗?

不是为人来服务的吗?

那些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折磨的人们被剥夺了平静死去的权利,他们的痛苦能被法律救赎吗?

不能,这是法律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

我并非安乐死的支持者,但是我同情Jack,看到他以71岁高龄被判入狱,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阿尔·帕西诺太nb了,演技真是没得说啊,他一个人足以撑起整部片子!

 9 ) 假如生活是一场糟糕的电影

《野鹅敢死队》(1978)的结尾令不少观众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上校为避免战友活生生地被敌人剁为肉酱,含泪将其射杀。

在战争这样的非常时期,做出这种无奈的选择,人们尚可理解,倘若是和平时期呢?

因疾病等原因必须依靠外界协助才能自杀(安乐死),在中外(尤其是信仰救赎的基督教的西方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和极富争议的话题,人们夹在生不如死的至爱亲朋和宗教、文化、伦理、情感、法律的规条中无所适从。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指让患者无痛苦地去世。

1516年,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里为安乐死辩护:如果病人受到痛苦的、无法治愈的疾病的折磨,病人就可以选择死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1993年2月,荷兰通过了一项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

1995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

2002年4月,比利时议会通过安乐死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以法律形式准许实行安乐死的国家。

根据西班牙人雷蒙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深海长眠》(2004),从头至尾都在探讨死亡,给人的感觉却是爱、同情和温暖。

影片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发问: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生命的尊严若不是通过个体生命尊重彼此独立、自由的意志,怎么可能实现?

雷蒙1967年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自颈以下全身瘫痪。

如果不曾周游世界和如此热爱大海,雷蒙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热切要求获得死亡的权利:1993年,50岁的雷蒙要求政府准许由别人协助他实施安乐死,同时上诉到欧洲人权法庭,最终未能如愿。

想想巴西的海滩,想想曾经与自己一起坐黄包车的越南姑娘,那些激烈的运动,足球--想想吧,一个昔日那么活跃的生命瘫痪在床,日复一日地度过30年4个月零几天,是什么滋味?

天啦,这种痛苦拉长到几十年,和地狱有何区别?

雷蒙的自传就叫《地狱来信》。

能不能快一点,让我的生命回到终点、回归大海、回归宁静?

瘫痪的主教认为:“可以遏止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雷蒙针锋相对:“可以遏止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

”一个英国诗人曾经问道:“假如生活是一场糟糕的电影,何苦还要等到结束?

”当生命成为酷刑或累赘,当爱成为惩罚,我认为,无论是以法律还是上帝的名义,都不应强求雷蒙在非人的痛苦中度过余生。

1998年1月雷蒙经他人协助服毒自杀,西班牙警方以涉嫌协助自杀拘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大约3千名雷蒙的老乡集体自首,声称自己才是协助雷蒙自杀的“真凶”,迫使警方对此事的调查不了了之。

《深海长眠》以无比的坦率和对生命意义的透彻领悟,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诸多电影大奖。

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就是通过日常的生活镜头来展现生命的可贵,以及不同的人物如何理解生命的尊严,他们的冲突与饱含泪水的谅解。

影片不想对任何人指手画脚,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如此不同,只是让观众体会生命的庄严与美好,启发你对生命意义本真的探询。

如果饱受痛苦煎熬的患者已病入膏肓,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又该如何是好?

1986年6月,陕西人王明成为身患肝癌晚期绝症的母亲申请并执行了安乐死,这起中国首例“安乐死”事件轰动全国,关于安乐死的大论战席卷整个社会。

邓颖超1988年1月22日致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认为安乐死是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我在几年前已经留下遗嘱,当我的生命要结束,用不着人工和药物延长寿命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抢救的办法。

”1989年10月16日又表示:“当我生命快要结束时,千万不要用药物来抢救,那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事,请组织批准,给予安乐死。

”她的坦率和达观获得中共高层的充分肯定。

陕西汉中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王明成和主治医生蒲连升提起公诉,1991年4月法院宣布二人无罪释放。

蒲连升的美国同行杰克•科沃基恩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自1990年协助54岁的珍妮特自杀,病理学家杰克共帮助130位患者“摆脱痛苦”,性格张扬、无所畏惧的他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先后5次出庭受审。

1998年11月,杰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的《60分钟》节目里展示自己协助患者自杀的全过程,彻底惹恼了司法当局,被判二级谋杀罪入狱8年半,2007年方才获释。

2010年4月14日,82岁高龄的杰克•科沃基恩在纽约出席了以他为主角的影片《死亡医生》的首映礼。

老影帝帕西诺将杰克倔犟、骄傲和舍生取义的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作为安乐死的倡导者和人权战士,杰克不惜以身试法,屡屡挑战社会容忍的红线。

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帮助那些痛不欲生的人们脱离苦海,与“谋杀”风马牛不相及。

当患者提出安乐死的要求时,杰克总是先做一番细致的了解,并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

如果患者是因为抑郁症要求离开这个世界,杰克会加以拒绝。

对于那些延续生命无异于承受酷刑、生不如死的患者来说,杰克不是“死亡医生”,而是天使:有了这位天使的协助,他们才有可能在亲人的陪伴下,体面、无痛苦地离开这个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的世界。

“这个世界对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的态度非常伪善。

”杰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未后悔帮病人行使死亡权利,即使坐牢也不改初衷。

人类的所有活动最终都必然指向一个目标:生的尊严,死的尊严。

(新民周刊)

 10 ) 理想国

(lz是萝莉,承受能力差,若讨论请勿人身攻击)心情大好跑来写观后感有时候觉得电影奇妙得难以言喻。

眼睛盯着显示器,脑子转不转都能既有所收获又可以放松。

从电影里捕捉到一些现实问题时,头脑中的警报器会响。

这部电影着实让我兴奋的原因是,它给目前不大受人关注的安乐死问题设计了一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背景,加上阿尔·帕西诺手术刀般无比精准的表演,让一部看起来像纪录片,演员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内敛的电影,实则分量十足浓墨重彩,很容易达到使观众思考、激愤的效果。

起码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后劲儿非常大。

我们常把和现实拼杀最终落败的人叫做“傻逼”或者“理想主义者”。

看到杰克医生在法庭上用三段论为自己辩护却显得滑稽的一幕,难免心酸。

毫无疑问,他人格高尚,清醒而睿智,最后一搏的方式是亲自执行一次安乐死,以此炒作自己吸引大众关注,从而获得在无数人瞩目之下为安乐死合法化辩护的机会。

他的想法可能比这夸张,以他的自信,那场庭审就是他邀请众人见证安乐死合法化的门票,斩钉截铁,胜券在握。

他只一味从逻辑上延伸和演进,捍卫安乐死必须合法化的主张。

但是他或许太关注自己的理想与病人的需要,忘了看看周围。

既然要这项活动合法化,就意味着它从此是可以被开展的公共事业,而不是只为某一个人进行这样的工作可以畅通无阻。

民众相信他的判断力与医德,但安乐死合法化后,其他凭空冒出来的执行者呢?

无法保证他们配不配得上这个职责。

进行这样的工作,对人品与智慧的要求都非常苛刻。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哲学家因为最爱智慧,所以被认为最适合当国王。

杰克医生心系的安乐死合法化,也无形中附加了一个如同“哲学家才能当国王”的高门槛。

这种提议让人无从下手。

他宣扬的“人人都自主地选择死亡”,只能发生在执行者都是智者这样一个不可能的场景中。

他虚构了一个理想国,在那里我们可以放心地安乐死。

如果把对可操作性的期待延伸下去,不用多久就会走进死胡同。

不能寄希望于从业者个个都是智者,那么我们试着制定一份规范,一份判断标准。

问题来了,这个实际上说“经判定你已经可以去死了,但你爱死不死”的标准,人道么?

显然不,它严重背离了初衷与目的。

我一点都不希望看到安乐死合法化的一天。

我不希望生命的结束变得更不安全。

 短评

老头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姐夫处世方式更合理些,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的搭档。。。

8分钟前
  • Garcia
  • 较差

不能选择如何生,为何还要阻止我们选择优雅,美好且安静的死去呢?PS:Al Pacino,我爱你!

12分钟前
  • L.L
  • 推荐

1.里面有个病人叫汤姆约克 2.我痛恨法律 3.我想看那卷记录死亡的录像带 4.最有爆发力的台词是“你怎么敢,你怎么敢,拿安乐死跟种族屠杀做比较!”5.那些举着“上帝决定生命”的傻逼们你们去死吧

1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阿尔帕西诺可谓老戏骨了,他诠释的争议人物——专注在安乐死的杰克医生,既没有魔化也没用完美去神化,而是表现了他执拗、自大、悯世、尊重死亡的不同面,演技精湛,传神感人。

19分钟前
  • JuneYale
  • 还行

老戏骨了 虽然70多了 还是依稀能看出年轻时候的风采

22分钟前
  • 孤独的√3
  • 还行

吃螃蟹扎嘴。死不是罪过”。死亡并不总是矗立在生命的反面、对面。而平静、尊严地死,恰是对生最大的尊重与致敬。

23分钟前
  • hikaruleon
  • 推荐

这老头怎么长得那么像伍迪艾伦???

26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看不下去

28分钟前
  • MMM
  • 较差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出生(开始)~~但有时我们能选择自己的死亡(结束)!!能自尊体面而亡为何要痛苦麻木而死

33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我们没有千百年宗教观念的束缚却仍然在安乐死、同性婚姻等问题上固执地持简单粗暴的否定态度?真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吗?什么时候能活得放心死得舒心?我们能拥有什么层面上的自由?什么程度的个人意愿?Al Pacino老了。精准的法庭宣判词。真人真事改编。

37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最后法官陈词很有意思,这不是针对这个事件,而是针对你个人,你不能藐视法律。这个太让人佩服了。再有就是,那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抗议的地方。阿尔·帕西诺极佳的表演,固执又疯狂的老头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直记得影片25分钟时,第一个安乐死的病人结束生命时的那个镜头,我觉得自己瞬间崩溃了。我觉得这是阿尔·帕西诺十年来最好的片子,如果有可能,我想给六颗星。

42分钟前
  • vj大象
  • 力荐

目前,全球只有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允许实施主动安乐死。在美国,允许实行安乐死的仅有俄勒冈州。

46分钟前
  • 木头秋心
  • 还行

不能苟同

48分钟前
  • 睢园旧主让我啃
  • 较差

杰克穷其精力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自己认为可以帮助大众的事情,无畏教义甚至法律的阻碍,这是个人人格的完美体现,而帕西诺则将杰克这个颇具争议的角色演绎的更加完美;不容忽视的是最后的判词,你可以批评法律,但是你的行为已经蔑视了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才是法治社会!

52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力荐

节奏有点奇怪,很多关键细节一带而过,比如他的动机和心理,比如姐姐的死,比如用塑料袋“帮助”病人死亡,整部电影就是快速堆砌一个又一个plot,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很难产生共情。尊重病人意愿,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是好事,但中间因为毒药短缺用塑料袋加速老人死亡,在我看来还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已经背离了“安乐”的初衷,影片也没有过多探讨。对于安乐死合法化我希望还是要谨慎,毕竟这是不可逆的操作,儿女亲人为了节约医药费或贪图财产与医生串通或伪造父母许可的可能性也需要考虑。被赞美的法庭戏在我看来也太过平淡,主角不懂法,导致他最后的言行缺乏理智,最后法官的话才让我明白这部电影花了这么长时间不(光)是呼吁安乐死合法化,而是告诉大众不要用试图违抗法律的方式改变法律,感觉像吃了块蛋糕吃到最后才发现是用塑料做的。

56分钟前
  • 🐠
  • 还行

阿叔变阿爷。穿着老头羊毛衫。馒头白发。一脸皱褶。黯然神伤。

58分钟前
  • 水夫兔
  • 力荐

damn shit, this is a absofucklutely shocking movie,make people think and argue for this subject. Great Al Pacino, forever old man.I love you

1小时前
  • 十二石
  • 力荐

讲述美国安乐死医生故事的传记片,阿尔·帕西诺成功演绎主人公,虽然看起来很老,但依然很有魅力。本片对于理解让人尊严地死去这个话题有积极的意义。

1小时前
  • 乌咪
  • 推荐

抱歉,在我还没有活得更有尊严的时候不会也不可能去关注如何死得更有尊严。老帕还是老帕。

1小时前
  • 枯川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