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的电影,一直没有来评论,是因为我怕自己评论的不客观。
坦白讲我是炎亚纶的骨灰粉,粉了他九年了。
今天心血来潮来豆瓣搜了搜评分,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低。
所以想来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且使自己尽量客观。
我也是写过影评的人,一般写得还算诙谐有趣,属于不捧不黑的阶层。
看电影我一向习惯挑闪光点,当然也会吐槽一下实在是不能忍受的槽点,看完这部电影,其实我觉得闪光点比槽点要多。
这部剧的故事很简单,真是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你家隔壁老王的故事。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故事贴近大众。
近几年上映的电影都太过远离我们的生活,娱乐圈霸道总裁手撕鬼子还有那不是我们的青春的青春剧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电影,但偏偏有很多还很卖座,例如什么我就不说了,反正大家都懂。
先说扣掉的一星。
我本人最不喜欢片段性的东西,但偏偏这个电影片段性的东西太多。
中间的第几幕的小片段,几个女孩蹦啊蹦的我完全不知道其存在的意义。
然后就是最后面的群魔乱舞,真心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我为什么给过年好打四星,会有一部分因为炎亚纶,但又不单单是为了炎亚纶。
可以这样说,炎亚纶也最多占了一星,剩下的三星全都是因为我在其中感悟到的东西。
让我们忽略掉扮演角色的明星,单纯看人。
首先说大海。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上学时插科打诨但现在却混得风生水起的同学,他的出现或许会让你反感,但他或许并不存在显摆的意思,他就是真真实实地想对大家好。
另外就是那个我深受触动的清洁工。
大年三十。
我们在干什么呢?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他们夜里十二点还在清扫街上的鞭炮。
那个清洁车里面的孩子,微信里那几句吃了吃了我现在想起来都很是辛酸。
姥爷是这部剧当之无愧的男一。
不得不说,本山大叔几年不出山还是宝刀未老,把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空巢老人表现得十分真实。
为什么说真实,因为我曾祖母曾经就是这样的。
她会不记得自己吃没吃过饭,也不记得自己刚刚干了什么,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到了她的身边。
每次看到姥爷独自一人的画面我就想哭,因为我想,我家里的爷爷现在也是这样的吧,桌子上也一样摆着我曾祖父曾祖母和奶奶的照片。
没有电的时候摸索着打开手电,摸索着点上蜡烛,好像有了蜡烛,就有了光明有了希望,就可以透过微黄的光芒看见自己思念的人。
说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刚刚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心里有些难过。
我有时候很不懂,我们为什么都要背井离乡,有人说为了梦想,也有人说为了生存。
但任凭我怎么想我都觉得这是我们目前社会存在的一种病态,比阿尔茨海默病更加严重的病,而且近期内不可能治愈,估计,好转也没什么希望。
我能做的,只有常回家看看,不管过不过年过不过节。
最后,如果你看到我啰啰嗦嗦写到了现在,希望你也可以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虽然不是过年,但也许,他们正在想念你。
过年三件宝,饺子麻将过年好。
春节回家,只跟家里人看了一部电影《过年好》。
之所以选这部电影,片名是很重要的原因,大过年的谁不想图一个吉利。
此外,本山大叔和闫妮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喜剧演员,让我在猫眼出票后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一部热热闹闹的东北幽默杂烩“大片”。
但是,当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观影完毕后,我发现《过年好》绝对不能简单地归入贺岁片,他更文艺、更接地气、更耐人寻味。
影片故事内容非常简单。
大年三十,东北退休教师老李头儿上街买菜过程中,老年痴呆症病发,在火车站等待女儿过年回家。
车站保安电话告知老李头女儿李羊朵,李羊朵带着留学女儿朱莉匆忙赶回家中。
在当天女儿离婚、孙女意外怀孕、儿子离家出走等种种意外被一一掀出,矛盾冲突不断。
酒过三巡之后,李老头儿离家出走,儿女们奔走告急,后在网友的帮助下成功找到父亲。
《过年好》不禁让我想起了话剧《雷雨》和《长夜》。
二者都是讲述了长夜漫漫,家族种种的秘密纠葛被无情地揭露。
《过年好》的戏剧冲突虽然不及前两者,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品读此片,影片对我最大的触动是价值观的强烈冲突。
李老头儿生于五六十年代,那个时代的人踏实肯干,思想传统且爱较“死理儿”。
在他们看来,一份稳定的国有工作,一个品质优秀的爱人,勤勤恳恳、安分守己最为重要。
所以离婚、未婚先孕在他们看来都是无解的。
李羊朵是典型70、80后的代表,他们向往事业,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认同。
与此同时,他们懂得感恩,期待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代人。
孙女朱莉由于从小父母离异,外加少年留学所以不能完全代表当今的90后,不过从她的身上仍可以感受到年轻人追求新事物、个性张扬,却又眼高手低、自私自立的特点。
三代人的价值观在短短一夜冲突四起,但却傻傻分不清孰对孰错。
这正是我喜爱本片的原因之一,因为当你把自己当成是片中的每一位主人公时,你会发现他们所做的都是他们价值观下正确的事,所有的冲突都水到渠成。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特别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秒都有旧事物在淘汰、新事物诞生,仿佛打个哈欠的功夫就会被别人落下。
当岁月流逝,思维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时,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个世界失控了。
电影《老炮》所反映的主要一个情怀亦是如此。
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其实也非常地道,不得不为本山大叔的演技鼓掌。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闫妮哭喊着对本山大叔说:“我从小到大什么都听你的,你让我进国企,我进了。
你让我嫁人,我嫁了。
我整天呆在办公室里都快发霉了,现在我想有自己的选择,我想过自己的生活。
”这句话特别触动我,同样处于面临选择的人生节点,同样是面对着传统观念和新兴事物的挑战,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我自己的呼唤呢?
不过,看完本片,我最想思考的问题却是电影本身的名称《过年好》——究竟怎样才算过年好?
早在年前,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在内都感到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有让人期待,反倒会为岁月无情徒增烦恼。
的确,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以及互联网行业的盛行,每个人的吃穿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再也不会因为过年的一桌美味和一件新衣而欣喜若狂。
我想也仅有像老李头儿这代人才会如此在乎过年,因为过年已经成为融入他们骨髓里的一个仪式,成为他们家人团聚的一个重要日子。
看到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晒出的丰盛年夜饭,看到拜年短信一条条充斥手机屏幕,看到家里亲人拿着手机为了几分钱摇一摇,看到大家为了敬业福不亦乐乎,我感觉这些都不是让我满意的答案。
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已长达7年。
每次回到家中,一家三口多数以手机为伴,话自然也少的可怜。
并不是我有意疏远,而是,父母不愿主动、有意回避。
聊起时,母亲说的最多的话也就是“今儿想吃点啥?
”,然后便开始到超市、厨房里忙碌。
早几年,我十分不能理解,经常抱怨道“难得回家一次,多在一起说说话不是更好?
我在大城市什么好吃的没见过?
那点时间干嘛都用来做饭?
”。
可是,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父母其实并不是不想聊天,只是不知该跟我说些什么了。
大城市的节奏他们无力跟随,我的生活和思想他们搞不懂,我们注定在两条相差很大的轨迹上愈走愈远。
流水无情,在他们看来,儿子的事业他们帮不了,儿子的情感他们还是帮不了,他们能为儿子做的就,仅仅是让我能够满足地、舒服地吃一点好吃的、家乡的饭,仅此而已。
更或许,在他们的印象中,我一直都是那个喜欢吃东西、馋嘴、贪食的小孩儿。
这是无力的,却又力大无穷。
我相信天下没有哪一对父母不愿意为孩子倾其所有,保驾护航。
但是,时间就是如此无情,当他们能够承担地、理解地渐渐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时,他们的儿女摒弃时,他们只能选择满足儿女最基本的需求。
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过年好不在时间,不在地点,更不在贫富,只要时时都能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爱并且力所能及地为这份爱付出,这就是生活中最幸福的事。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低的分,发现豆瓣装逼的略多。
看电影是感受,以前觉得赵本山是个老梗,小时候的春晚,一到了赵本山的节目就煮饺子,吃饺子看赵本山,然后春晚没了赵本山,煮饺子也需要看时间,春晚彻底是为了听个声,仪式化的东西。
为了吐槽而看。
说远了。
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忘了生活,但是不会忘记自己的子女,依旧守候在破旧的车站等待子女。
老人的记忆停滞了。
旧的车站带来的盼头是团圆,是家庭。
老人被时代“淘汰”,固执的守着老宅。
老人固执的安排女儿的婚姻,工作,女儿离婚。
反抗老人。
女儿长大了,成家,离婚,女儿开始安排女儿的人生。
多么熟悉的景象,一代代的轮回。
她说她女儿,你退学我怎么跟你爸交代?
是女儿的人生重要?
还是交代重要?
都是爱。
但是是不被需要的爱。
一人我饮酒醉的傻子,始终开心又无忧,与“乌烟瘴气”的家庭成为对比。
傻子多快乐啊。
朱莉任性自私,不知道是家庭变故的伪装?
还是真的自私呢?
寻人微博力量大于警察。
羊朵,为了梦想,辞掉铁饭碗,去北漂。
然后这个年三十,投资人撤资,爸爸阿兹尔海默症,女儿任性怀孕,前夫也有了新的生活。
一连串儿的打击让这个女人情绪不受控制。
老李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爱女儿羊朵,羊朵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生活,固执的有些散乱,固执的羊朵用固执的方式爱着女儿朱莉,朱莉用固执的方式反抗着母亲。
过年好。
我觉得影片蛮不错的,虽然结局烂尾一些。
但是大家太忙于结局了,你要什么结局呢?
老李头的老年痴呆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不能自理,依旧会去那个车站等待不会再出现到那个车站的羊朵。
好在儿子回来可以照顾老人到离世。
其实儿子一直守在父亲附近。
羊朵年后回到北京,依然要面对事业危机,经济压力,羊朵是否会会和大海再续前缘。
女儿朱莉呢,到底会不会回到学校,生不生孩子,是否与皮特在一起。
其实这更贴近生活,哪有那么多结局啊?
不过是另一个开始。
四星,流畅性差一点。
但是真的不至于一星,。
贺岁片里面这个算是走心的。
更不应该跟消费主义的小时代相比。
读不懂这部剧,真的是你们太小了,当你们真正经历之后你就知道这个电影多真实,他不是告诉你过年好,他是告诉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在慢慢的失去彼此,女儿的父亲逐渐忘记一切,女儿的女儿距离她越来越远,而她所谓逐梦的事业也危机四伏。
多么真实,所谓过年好,无非是一个讽刺和无奈。
又快过年了,你过年好吗?
一开始是没看豆瓣评价,随便找来看的,并没有他们一星两星所谓的那么不堪,这个电影还是挺接地气的,但并不俗,小朵对于多年来的不满和患了老年痴呆的父亲吵架那一段还是很棒的,人物性格诠释的很好,对于前夫的留念以及知道前夫有了新女友那种心酸无奈也体现的不错,傻子总唱一人饮酒醉的那种快乐与本山大叔一家糟心形成对比,本山大叔对儿子的宽容所打的那一通电话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小朵女儿在家的那种自私状态恰恰也是一些儿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前面整体的故事叙述很扎实,后面为了贴合温暖过年主题有点烂尾,但是整体还是可以打到7分之上的,豆瓣的影评我也不太知道到底是怎么评价,我认为这种真实反映小生活的电影打分应该要高于一些商业片的电影,然而恰恰相反,好吧,我还是觉得在中国电影行业商业化,校园化的大背景下,这个片是我这两年看中国家庭类型电影里值得一看的影片,推荐!
对想看这部片子的朋友说句最中肯的话 如果你有兴趣去东北的农村住一住 那你没必要花钱去看电影刚才看评论有人说觉得文章那段太神经病 为凑2小时瞎演 其实真的不是 他那段儿开头说的就是这个村子各态人的生活 我倒觉得那段很真实 因为村子里真的总有这么一号人确实很多地方太low了 直接可以删除掉 有开头没结尾 那段卖鸡本以为是给整体定了个调儿没想到单单纯只是为了搞笑开头一直在凸显日历到了也没弄明白 广告从头到尾哪哪都是不间断但还是感觉很真实 尤其本山大叔的眼睛 完了说完这句肯定会被嫌弃其实我是看到有朋友说这片子是道德绑架 过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看看老人我才码的字这和什么老年痴呆生不生病没关系 过年难道不应该回家看看父母吗 过年不应该回家团聚吗 父母难道不盼望孩子回家么 当然也许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很多人和父母关系冰到爆平时打个电话互相都烦但是回家过年四个字绝不是道德绑架 连过年回个家看看老人这样的事儿都成了道德绑架了那过年太不好了 取消掉好了 取消取消我们过圣诞<图片4>
我是第一次写影评,没有献给好莱坞大片,也没有给喜欢的偶像,今年看了很多贺岁片,这部和张国立的那部真的看哭了,我也总在外面,不回家,家里也有老爸老妈,还有姥爷~(楼主单亲),真的很感动,很喜欢本山大爷,从小看他的小品长大,觉得很理解闫妮,在外面都不容易,炎亚纶虽然整容了,但是角色很讨喜,就是小外孙女有点贪玩不懂事,哎呀~~~看了之后明白以后不管什么日子,有时间真的要多回老家陪陪妈妈和姥爷!
好感动!!!
喜欢!!!
记得若干年前看过一个电影叫《西风烈》,至今都为我喜欢的演员吴镇宇演这样一部垃圾感到遗憾,还有里面一妇女用陕西话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第一次感觉什么是两眼发黑,当然这部电影最厉害的是导演对观众的糊弄,在紧张刺激的最后决战开始之前,躺在边上半死的倪大红忽然起身掏出枪把吴镇宇表演的大反派爆头了然后说:‘就这么个坏种你跟他啰嗦个屁’,这个电影到这就像个屁被放完了,从这时候起我就认识到一个神一样的导演——高群书,知道他在中国导演糊弄侮辱观众界无可争议的大师级地位。
如今这位大师又携着自己的最新力作《过年好》出现了,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糊弄观众的才能,并且发展出多种特点,体现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
不知道有没有,但我国每年产生这么多的学术垃圾里应该有一大部分是探讨为什么小品不适合变成电影,而且理论已经很成熟了,但不知道为啥还是有这么多的傻逼把小品以及网剧这样的垃圾往电影上套,那种夸张化的表演耍嘴皮子的出息都是仗着观众知道还有五分钟这些傻逼就要鞠躬了才得以苟延残喘这么些年,现在妄图把这种玩意拉长到90分钟甚至120分钟,真该给他两耳光: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了你。
开头赵本山在菜市场买菜那一段,碰到那个卖鸡的大妈,两个人的对话我第一句就听不下去,他们还以屎为食愣是扯淡了几分钟,如果你看到这里,那么我告诉你,整部电影就是这几分钟的重复扩大。
那一点好的地方都没有吗,有的,就是吵架的两场戏,还是有他妈的生活的,否则整个片子只剩下婊子扮纯良的假和腥,举个例子,你让一个政界商界文化界B社会都要通吃哪个都不落下的赵本山演自甘平淡的老头,就是当观众煞笔观众也知道演不像,倒是吵架是能体现他们的生活之一隅,反正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钱为了名啥也不要,谁也不服谁,娘们不服爷们,儿子不服老子,一天打架撕扯要八百趟,这下全展示出来了,多自然,根本不用演,拿个摄像机架在他们身边就源源不断出来了。
最最牛逼的就是结尾了,一路扯了无数个麻烦,哎哟我操到底赵本山能不能去北京搞美食啊,哎哟我操闫妮到底能不能咸鱼翻身啊,哎哟我操闫妮女儿到底真退学假退学了,哎哟我操整容整的面部线条跟变形金刚似的炎亚纶能俘获丑女芳心吗,大家还想看看高大师在剩下十分钟里怎么来个结束,结果一大帮人跑到铁路上跳起广场舞了,啥王小利宋小宝也不知道啥时候露出头来,舞得跳得那叫一个浪,然后,电影就……结束了。
NMB
凉皮昨天拉上好基友去刷了《过年好》,在电影上映以前,凉皮还是相当期待的,毕竟是赵本山老爷子又重新出现在大荧幕上。
况且,《过年好》这个名字也太应景了,又有作为《武林外传》忠实的腐竹喜欢的佟老板。
总之,虽然是不被看好的电影,凉皮还是有不少期待。
结果···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过年好》,顾名思义,显然走的是“合家欢”、“亲情”这些“喜剧”、“感动”路线。
没想到电影是一个大杂烩,当下流行的元素都有了——不要钱和唱着歌剧的菜贩子爱做诗的车站派出所警察摆阔的土大款痴迷追星的孙女离异独自打拼的女儿孤独的空巢老人···甚至连《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都出现了但就是让人感觉不到好笑和感动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凉皮之前说过,让人笑的方式有很多种,是有等级之分。
而最糟糕的喜剧表现就是,”我都这么努力了,你就笑一个呗“。
很显然,《过年好》无论是一开场的菜贩子还是买咖啡论壶装的土大款,都是电影里的”包袱“。
你都知道,它要抖包袱了,都已经有了笑的准备,但就是笑不出来。
为什么呀?
夸张的表演虽然让人想笑,但并非夸张的表演都是好笑的。
更让人尴尬的是,电影还把自己分成了好几幕,中间穿插了几个与故事剧情并没有多大关系的情景喜剧。
笑点没有,倒是让人直呼莫名其妙。
尤其是在电影里,配上凉皮喜欢的佟掌柜,简直就是《武林外传》的即视感。
可是无论是炉火纯青的赵本山、浑然天成的闫妮还是新近正露锋芒的大鹏个个都是拔尖的喜剧演员,却没有碰撞出半点喜剧的火花。
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更可惜的是,出于感谢师恩客串的赵家班也在电影中有亮相,可竟然是在最后陪着赵本山老师跳了一个MV。
能把这么多优秀的喜剧演员”烂“用这种地步,《过年好》可以算是巅峰了。
喜剧不够,感动来凑呗。
其实在感动方面,《过年好》的题材太有优势了,”亲情“是大多数人感动的点,尤其是赶上了春节回家这个热点,让人感动确实不是难事。
可是,《过年好》实际上是一个裹然着团圆外衣的母女版”小时代“。
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简单概述就是,女儿热扎依在美国怀孕了,备胎炎亚纶还特意从美国赶来想娶热扎依,结果在除夕晚上暴露了。
妈妈闫妮情急之下抽了热扎依两耳光,热扎依突然控诉闫妮独断,母女当场撕逼。
外公赵本山病犯消失,母女不计前嫌共同寻找赵本山,最终一家人团聚。
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呸”这不仅是凉皮的想法,也是整个影院观众的内心写照。
而本应该代表着过年团聚、对故乡的执念、和子女的关系的重要意义的赵本山扮演的老人的角色却并没有起到发挥出它的意义。
在《过年好》当中,老人赵本山对于过年回家、吃团圆饭的执念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少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不可替代的人情味。
而对于现在社会,老一辈和子女存在的隔阂、矛盾、不理解,电影也通过争吵的方式带过,却最终没有任何结果。
这跟闫妮和热扎依母女撕逼没有实质性区别。
这一声《过年好》的问候,你只想回答“哦”!
这种为回家而回家造成的为感动而感动与前面的为好笑而好笑的展现方式实在让人无法感同身受。
此外,《过年好》在使用贺岁档明星客串方面做了非常不好的示范。
电影里赵本山老爷子失踪了,于是孙女热扎依发了一条微博寻找老人,一众在电影中就饰演自己的明星们纷纷暂停了各种年三十聚会、嗨皮的热闹氛围,神色沉重的一个个在网上转发号召寻找老人。
这个时候,凉皮身后的一只说个不停的少女大声喊道:“一个个都不找人转发微博有个屁用啊”虽然呼吁大家,在电影院尊重他们观影,不要一直说个不停和大声宣传,却也不得不不赞同这个少女。
这个狗屁剧情,谁信啊!
所以,谁跟凉皮说“过年好”好,凉皮跟谁急。
最后,祝愿大家过年好
《过年好》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可以看作是巨多明星参演的一部长篇的小品吧!
看了之后挺有感触。
整个电影将大年三十这一天浓缩在100分钟里,电影以话剧的形式分五幕展开,这种新颖的叙事方式十分特别,虽让人有些不习惯却也让人耳目一新。
赵本山饰演的化学老师有很多学生,闫妮饰演的女儿羊朵是个离家多年却事业不尽人意的北漂,热依扎饰演的则是一个叛逆处处与妈作对的90后小姑娘。
前面四幕看起来显得略微杂乱但是却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奸诈的卖鸡商贩、和李家有着密切关系喜欢装逼的土豪大海、略神经却热心的小天、热情的警察沈强、被生活所迫压力大的路人甲乙丙丁……导演透过这些人物影射了人间百态,一个个包袱让人捧腹,几乎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
虽然老李患上了老年痴呆,思想常常突然间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但他最最不会忘的就是闺女、外孙女、女婿、儿子,一定要给孩子们整一桌年夜饭!
年夜饭年年都吃,但这顿饭将老人的一年的爱和思念都包含在内,特别是像老李这样一年见孩子们一次的空巢老人。
随着老李一道道美味佳肴的出锅,天色暗了下来,来到了故事的高潮第五幕。
羊朵的事业感情问题、孙女朱莉的叛逆、羊朵与父亲的矛盾等等都一下子赤裸裸的展现在了这个原本就脆弱的家庭面前。
桌上丰盛美味的饭菜和主人公们一句句的争吵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个剧情由喜转悲,十分突然却又看起来那么的合情合理,主人公们争吵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石头,不断击打着我们的心,导演功力确实是好(全场观众一片静默)。
虽然有万年好男人Peter和全剧笑点之一的小天的调解,一家人还是面临“一哄而散”的尴尬。
看到独自哭泣的羊朵和给老伴上完香又犯病给空桌发红包的老李,我的眼眶湿润了。
犯病的老李走失后,家人朋友急切地奔走相告、网上电视上发寻人启事,最终老李与家人团聚,特别是和多年未露面的小儿子团聚这里又是戳了我的泪点。
一家人团圆矛盾化解,圆满的结局!
(每次要掉眼泪都被小天神一般的“今朝我饮酒醉,醉把那家人成双对”给打断,真是调节气氛的神句哈哈!
)看了这部电影吧,真的觉得其实我们生活的家庭是脆弱的,稍不留神也许维护许久的家庭感情就会岌岌可危。
在外打拼的人们,过年了,回家看看爸妈,他们用一年盼着这团圆的一天。
时间一年年过,爸妈一年一年老去,又有谁知道你能与爸妈再相见、拥抱过几次?
叛逆的孩子们,也不要想着青春期叛逆多么多么正常,爸妈打你骂你都是爱的体现,如果自己做错了就更不应该蛮不讲理了呀!
总之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看得我又哭又笑,它展现的是我们普通人都有可能会遇到的事儿,看过之后会有很大的共鸣,很适合和爸妈一同观赏,来电影院找找剧中“你的缩影”吧!
——来自一个普通90后观众的观后感ps:颜值担当炎亚纶真帅!
导演,Bigbang演唱会开了几个小时那么长?
哈哈!
and片尾mv和拜年视频星光璀璨!
过年时没去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真的挺遗憾的,我特别喜欢赵本山,他的小品一直很有意思,这个电影可能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搞笑,它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纪实的感动。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已经和老人聊不到一起去了,即使过年回家的时候,老人们也是那么的寂寞。
特别喜欢里面的peter,对于那么能作的莉莉真的有掐死的冲动……
表演节奏非常惊艳,情感诠释亦相对到位。家庭情感线,社会关怀线,文化差异线,统统表现其中,但剪辑结构缺点明显,没能舒适地做到将话剧表达转化为电影表达。赵本山演技娴熟,老姜够辣,潘斌龙是中国不可埋没的演员,该红了。
2016年度最差!
虽然明星堆积,却是表达真实感情和生活,没有取悦谁。就是,找人的时候,做广告,秀人脉,过分了。
抖音上看文章的来一条三根首付过来的 这部片子被黑得太厉害了 其实还蛮好看的 张译的那段直接给我整破防了!
烂片定期看,刷新新底线。题外话,中国的春节对与两类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有家庭观念的,根本不差你这一天。没有家庭观念的,会因你背受传统道德的压力。但是,对于两者之间人们的确是一个机会。一年当中总得有这么几天去琢磨一下自己的活法。电影中这点善意还是有的。
题材和内容很好,形式和节奏选得糟糕。大半部都模仿舞台剧来拍,固定的场景,没有环境音,夸张的布光,但这一幕幕又没什么实际意义,高潮部分又变成正常电影,不理解导演这样左右摇摆的用意。赵本山演得多好啊,镜头和表演完全呈现出了台词之外的丰厚故事。如果节奏不那么急躁和破碎,安排好这么多优秀演员,好好讲这样一个故事,这部电影会出色得多。
我的天好心疼赵本山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多好啊,是不是所有人都想当喜剧看了?我觉得超写实超真实,母女之间,父女之间,父子之间,情感都演绎得非常到位,闫妮演得太好了
除了赵本山其他全员神经病不吃药那种,热依扎多大岁数居然演一个聒吵的熊孩子真恶心又牙碜
无论是表演还剧情都不错,家庭关系更是一针见血,我来拉一下分。
整个故事太作了,但是赵本山的演技真的是一流的,没有表演的痕迹
评分很低,不过个人觉得很好,形式新颖,不过有时候抓不住重点,过年好,过年一点也不好,亲情,友情,爱情,说尽了,感觉很不错
土的掉渣,试图融入一些当下的社会现象,却显得生硬而极端。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得到一个回答。还不如直接放最后的舞蹈。
很热闹的一部贺岁电影,适合打游戏做个背景音,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过不要紧,赵本山爷爷不在春晚也可以看到,还有炎亚纶和热依扎演一对儿,就是图个热闹。
看到最后那群明星刷脸的时候,我快吐了
很好,各家各样,经经难念,固执的一家子没一个省油的灯,但中国人的年就是这个样子,很贴近生活!另外,本山大叔演技真强大,只是可惜我上映时没看
除了明星大腕,整个片子混乱,故事不明晰
我也是真无聊了
最后一段热舞可以剪掉了。狗尾续貂。
过年看这片等于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