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汤姆
Tom of Finland,汤姆的电影,芬兰汤姆(港/台)
导演:多姆·卡如库斯基
主演:佩卡·斯特朗,塞马斯·F·萨金特,Chris Myland,Alf Myreen,Fabian Puregger,劳瑞·提卡宁,Roope Karisto,泰斯托·奥克萨宁,Emanuel Claesson,Henri Keränen,Jessica Grabowsky,Siim Maaten,
类型:电影地区:芬兰,瑞典,丹麦,德国,冰岛,美国语言:芬兰语,英语,德语年份:2017
简介:Tom of Finland 的同志情色插画,相信不少人都欣赏过。硕大的肌肉、壮阔的广膊、下体大大的一包,连黑色的皮裤都遮盖不住。电单车、制服、一组组激情动作连环图,教一代代同志血脉沸腾。这是 Tom of Finland 的 传记故事。他本来是一名军官,二次大战时为国家拼死奋战。战后回到芬兰,却因为同志的身份,..详细 >
大提琴太好听了
我特么不敢穿铆钉夹克戴机车帽了!
本是战争英雄,奈何因为同志身份备受歧视。故而寄情艺术,画技无双,画作震惊世界。因此推动了同志平权。爱真的无关性别、年龄等等一切的外在条件,只要心生欢喜,那便是爱,让你从内心感到愉悦、有幸福感,那便是情,我动情了,又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居然看哭了 鲜肉好鲜
一个骄傲
love is love!
Hello boys.
SCA Screening// 观影厅坐了一大堆穿着皮衣的大叔,还有很多漂亮的男生 大家对landscape 和pheasant的梗大笑不已 我坐在最后一排 后面还站了一个来晚的皮衣老头子 这很LA啊
太浮光掠影了
回顾了Tom的人生,从战争的悲叹,到生活的压抑,从漫画中释放压力,到去美国释放自我,经历了艾滋的爆发,隐忍了深藏柜中的抑郁,通过绘画这个窗口,他不仅表现了自己,还向全世界展示了同志情色之美。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插画,满足了多少人内心的幻想,成就了多少同志少年对于爱的渴望。那样的时代,这样的画笔,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走马观花。
色情艺术随着族群文化的正名而正名,可惜电影讲得几头不是,草草了事。
情色的场景很有意思。隐没了里面有关纳粹的一切,这些作品应该不少才对。哎。毕竟是现在的电影,纳粹一点不谈,全片大量苏联。
电影里主角和男友走进军官家,众人回头的一刻一下戳到我。小心翼翼的拉上窗帘罩上台灯互相交换画作,这一切就是文化诞生的过程。电影的最后“谁可以成为汤姆的人,任何人都能成为汤姆的人。感谢图科•拉科松南先生”更是说出了芬兰汤姆的精髓,让每一个喜欢芬兰汤姆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
致 图克·拉科松南 *20200815我们在病床底下寻找兔子生命中最后的幸福时光在病房里他是他笔下的战士为被神抛弃的爱而发起战争“不要放弃反抗”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画家眼睛里面放着铅笔而左手握着尖刃右手攥着鲜花他骑在漆黑的摩托上带着信徒走向曙光曾挥舞着军刀与敌人舞蹈 而现在画笔是他的武器当艺术要与顽固的体制和迷信作出战斗时不得不牺牲怯懦为生命中的爱与自由而战斗敌人以为艺术荼毒人心但我们认为艺术让人走向永恒和无憾谁把兔子放出来的呢是为自由而战斗着的生命呐喊
把色温控制好能更体现故事环境,电影长度不足以概括其一生的波折和社会运动,好在导演把其一生各个阶段贯穿得很连贯。皮靴、马裤、军帽、小胡子,爸爸,这个性幻想的原型不是斯大林么?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追求点艺术比较有市场,不要整天想着打炮、心焦。
传统的传记片,难怪变成了芬兰建国100周年的纪念影片,也得到了芬兰官方机构的推荐。也许用另外一种拍摄手法,可以既大胆奔放,又自由绚烂,就好像他的作品一样。
喜欢配乐色调和剪辑
还是要去画,去创作,去抗争,去活,去爱。
老一辈同性恋之所以传奇,大概是因为要跟太多东西抗争,一生也不能投降。今天平权运动势如破竹,年轻的LGBT轻易过上建制化的人生,谁又会记得在夜晚的小树林里求欢觅爱的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