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美和的片子,个人特色很鲜明,细节拿捏,情节穿线,强烈的人物性格塑造,懦弱的男主,老是把责任和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受不了一点委屈。
女主则是为了男主什么都可以做,变成一个欺诈犯都无所谓,他们两个人互相寄生彼此。
从头到尾,这个关系很感人。
其中有一个细节,电视上新闻说一对夫妇把吵闹的孩子给弄死了,男主说,哪有这样的夫妻,都疯了么?
其实这里暗语了他们后面所做的疯狂的行为也是如此不可思议。
而被骗的众女子,代表了社会上一代新的人群,剩女,这些人不缺物质,人际关系,缺少的是可以互相安慰的人,只有稍微对她们好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现感情,就可以捕获她们的心。
呃 本来脑子里想的是“最好的谎言就是现实”结果不知为何就变成标题那样了……后面想想,这也许就是就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观感体验。
心里本想该如何如何,但结果却背道而驰但又殊途同归。
还真是——真实便是最好的谎言。
撇开男女主角二人的故事不说,电影中各种配角的人生也真是多姿多彩,无论是相信爱情的情人,还是化仇恨为意志的剩女,亦或是梦想希望都不曾失去(得到)的冠军,哪怕是年老色衰的流莺也都相信着那些更为悲惨的人生,期待着能从他们那儿汲取令自身向上的力量。
可是这都是谎言,哪怕它们多么真实。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些谎言才换来了她们的新生(旧途)。
而男女主角的故事更为有趣,要我用知音体吐槽来说就是《多情丈夫 处处留爱遍为哪般?
绝情妻子 结婚欺诈却只为圆他人梦》。
一对多好的灵魂伴侣,因为出售自己的灵魂为博取对方的喜悦,最终重新走上了互相理解的道路。
真是悲剧版的《麦琪的礼物》。
他们过分沉溺于现实这个最大的谎言中,满足了物欲,却满足不了对方的心,真是什么都不剩下了……顺带:有人说这电影节奏比较慢,我看第一遍时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看第二遍,便发现自己每快进5s,就会漏掉大量信息。
而且再次品味,也发现很多政治意味在内,例如突如其来的大火象征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而那把从火灾中抢救出的料理刀则象征着仅存的Yamato Tamashii。
因为松隆子又看了一遍《卖梦的两个人》。
或许应该改名叫《因为梦把自己卖了的两个人》。
松把逐级燃烧的心火演的好棒。
其实这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励志电影。
剧本的构思很妙,各种巧合与主角的欲望交替推进着剧情。
夫妇俩遇到了人生困境,男主就与许多女性恋爱骗取钱财,被他骗的女子们也面临着各自的人生困境,反而都积极帮助他,最后女子们都踏实走出谷底,唯独主角夫妇二人双双迷失,把自己卖了进去。
正如片子里点睛的台词:如果不能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路,人生就会变得卑劣。
所以在这里”梦“是什么?
逃离凶暴老公的妹子,把去加拿大当作梦想,不惜从事性服务来攒钱。
却能有“我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幸福吗?
我现在很幸福,虽然这副样子,但是靠自己活着,能靠自己解决一切的话,不被人称赞也无所谓。
“这样的思考。
为了梦想,她真正承担起了人生的重量。
举重的妹子,因为身材超乎常人,始终不敢奢望恋爱结婚,“一想到自己完全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人生,就觉得低人一等。
“,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其实就是常人唾手可得的幸福。
与他们比起来,我们这些没病没灾有工作有家庭有兴趣爱好的普通人,没有理由抱怨什么。
梦,是脚踏实地去摘得的人生奖牌,如果摘不到,那不妨好好珍惜日常。
12年的《旬报》第十,委屈了,完全可以把借东风的《希望之国》踹下去。
影片开头是清晨城市刚刚苏醒的样子,不同的人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开始一天的生活,然而上帝似乎不满于这些人生如平行线一般的毫无交集,一场意外的火灾烧毁了原本生意蒸蒸日上的小酒馆,也烧毁了酒馆店主夫妇二人的人生梦想,他们为了重开酒馆的资金短缺而苦恼不已,这也由此导致他们从此走上了“卖梦”之路,所谓“卖梦”也只不过是平时所见的通过与其他女子交往而诈骗钱财的把戏,特殊的是,如果不看丈夫与妻子合谋骗钱的卑劣行为和最后的狼狈收场,单看他们为新开张的酒馆而忙碌的身影,一定会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励志片。
但让我深思的是,卖梦的两人到底卖的是谁的梦?
如果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来看,首先缺失的就是夫妇投入十年心血所经营的小店之梦,而他们又利用了女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之梦来填补这个空缺,一个梦的逐渐完满,也就意味着许多个梦注定破碎的结局。
这场罪恶“卖梦”的开场,不知道应当归咎于丈夫的懦弱狭隘,还是妻子对于丈夫出轨的畸形复仇,我不相信亲眼看着丈夫与其他女人卿卿我我并从旁指导的妻子对丈夫的感情还如同当初坐在丈夫自行车后座边喝啤酒边笑得无忧无虑的时候一样真诚,两人后来的关系也许像搭档更大于夫妻,丈夫在吸引女人的方面越来越经验老道,而妻子独守空房也不再那么孤独脆弱。
他们原本也是一对平凡、善良而恩爱的夫妻,只是因为挣扎出生活窘境的强烈渴望而萌生了贪婪的念想,最终将两人的善良、正直和爱情一并卖出,却并没有真正换来梦想中的酒馆,榨干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让单纯的梦想染上了无法抹去的污迹。
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梦想就像堆砌在海边的沙雕,美丽而脆弱,在时间与现实的冲击下无所遁形,支离破碎。
我想,“卖梦”从根源上就是个错误的概念,通过别人才能得到的东西始终不是自己的,梦想依靠一笔钱而过上幸福生活,梦想依靠一个人而获得一生的保障,梦想这些一蹴而就的美好本身就是一场奢侈而危险的赌注,自己的梦只有靠自己一点一滴地拼凑才真正属于自己。
影片最后曾经被丈夫骗过的女人们包括妻子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曾经有过交集的人生轨迹又再次各奔东西,不再依赖飘渺不定的梦想,而是将自己的人生握在手中,或许会艰辛但总能拥有一份踏实的安全感,这才是真诚的人生应有的重量。
看了儿时女神松隆子的新片dreams for sale,演技碉堡,上次演老师复仇,这次演中女携老公报复社会,最后life都是totally fucked up,人性也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日本片拍的是为了命运的牵绊不得不走上扭曲的人生最后大彻大悟,中国片拍的是大彻大悟之后为了命运的牵绊而走上了扭曲的人生。
这就是让播不和不让播的区别,国片还是图样啊
能把生活剖析得如此渗透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主人公的遭遇确实让人怜惜不过两人能想出这样的犯罪方法正式切中了当下人们最缺少的东西不过他们也不是十恶不赦只是从被害者那里“借”来钱之后恢复到自己以前的店面然后再把钱还上这些被害人虽然只得到了精神上小小的安慰却像是沙漠里的人得到了一个游泳池可见这种缺失有多严重阿部隆史虽然是这整个骗局的主导者在剧中确是表演了一个本色的人物因为这个人物的真实和率直才会有接二连三的人会送上门来而一心想要恢复自己店的松隆子在戏中表演极其生活化甚至连上厕所换卫生巾都在镜头前如此自然展现虽然全剧都在用轻松的方式在叙述这个故事但是犯下的罪终究需要付出代价影片最后的20分钟一切的矛盾点爆发出来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不同的人拿着自己不同的欲望在城市里飞奔影片最后的最后场景一个一个切换正好和片头形成呼应好像世界上什么都诶发生过一样太阳依旧从地平线上升起人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受害者收到了自己被骗的钱镜头下压抑着的阴天和雨天终于褪去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2019.8.7午后,看了西川美和的第四部自编自导的长片,《卖梦的两人》(日文译名:夢売るふたり)。
西川美和执导下的东京镜头充满着冷色调,少有的暖色调也是引起灾难开始的火团,广角镜头、移动轨道的连贯镜头下都布满了冷酷寂寞的气息,引人寒碜。
关于导演西川美和(1974-)(にしかわみわ),广岛出身,日本导演、小说家和编剧。
曾经师从是枝裕和,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下一站,天国》(ワンダフルライフ)、《距离》(ディスタンス)等电影的拍摄,02年首次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黑色幽默长片《蛇草莓》(蛇イチゴ)在日本国内赢得了不少奖项,并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巧的是,是枝和西川不仅是电影行业上的师徒关系,也是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的前后辈关系,现在两位还设立了以他们为中心的制作集团“分福”。
正因为这种种层层叠叠的关系,我关注起西川美和来了。
关于电影正如作品名所示,电影是关于“卖”梦的夫妻二人的故事(阿部隆和松隆子饰演)。
而这个“卖”,就是涉及金钱交易商品交换中买卖的“卖”,只是这次虽有金钱交易,而商品却不是肉眼所看到的一种“特殊买卖”,也不是双方都对交易知情的一场“诈骗买卖”。
在电影开始大概四十分钟,这种梦的交易开始完全浮于水面,电影前面交代的那场贯也出轨的情节大概是这场看似有意思的剧情展开的导火索。
也是这时感觉电影渐入佳境。
要定义这些个买卖的定义,日本的“牛郎俱乐部”概念比较贴近。
阿部隆饰演的市泽贯也是牛郎,松隆子饰演的里子则是妈妈桑,而都市中爱情失意的女人都能是顾客。
同为女人的里子负责观察锁定“猎物”,丈夫的贯也则负责卖梦,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天衣无缝的合作让他们从第一家高级居酒屋里捕猎的女人中如鱼得水,耍得她们已经无法摆脱这场梦带给她们的美好幻想。
在第一次卖梦的成功诱引下,他们迅速开始了第二次卖梦的生意。
生活始终不是如此多娇。
第二次工作的居酒屋做的是市井人家的生意,光临的也多数是老头儿,他们的牛郎交易没有一帆顺利。
这似乎也暗示了这场卖梦后来渐走下坡路的遭遇。
他们开始外扩,里子盯紧相亲聚会,在那里她注意到了举重现役女运动员。
这个角色特别,她与之前同是情场失意的上流女人不同,她操着职业需求的身型和体重,面临着比赛随时失败带来的不安定和模糊的前途,还有被不把她当女性看待的男性的不经意间的讽刺笑话,这是一类边缘群体的代表。
短促的一次肉体卖梦镜头后,贯也则偶遇做交际的乡村来的太田纪代,年庚三十,有个让她背负巨额贷款的老公,这又是一类边缘群体。
但这些女性却有着长期的底层生活孕育出来的刚毅独立的特质。
因火灾而失去自营的居酒屋的贯也,与这些同是底层的人士不经意间产生了情感上的相通,同时也被她们的特质而吸引,对于卖梦交易的动摇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也不由得思索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愫还剩下几分(有多处性爱镜头唯独没有夫妻间的性爱场面,妻子对性的渴望也是自慰解决的)。
于是在第二篇章的第三次邂逅中,他选择了那位单身母亲并离开了他们筑造的梦。
关于感想两段式的对比结构,剧情分配比例我觉得自然流畅。
但接近结尾那场灰色地带的诈骗交易在小孩误伤下迎来了了断,在雨的血泊中走向悲剧。
这道划破成人肉身的刀痕唤醒的刺人的痛,是谁的痛,是贯也的痛?
是小咲?
是每个关联的人都能共鸣的痛?
但鲁莽闯入的孩子不懂,他哭了。
这过错导演似乎有意让贯也背负,让他完成自我救赎的命运。
而这很残忍,相比成人间圆滑的犯罪,小孩的无知伤人更让我唏嘘,这引出的又一个社会沉思,在这里戛然而止,一切当没事发生,显得未免过于无情。
关于这场美其名曰为梦的交易,我问自己,这是公平的买卖吗?
情感能参与金钱交易吗?
最后贯也被判服役,里子在渔场打工。
前面我把他们这种行为比作牛郎俱乐部的交易,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喻体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上,而本体则是欺诈性质的交易。
作品的取名,夫妻二人的主线,都在告诉我他们是梦的卖主。
但是到底梦是谁卖给谁?
就算是梦的卖主他们也有梦,开一家自己的居酒屋,而丈夫又是妻子的梦,他们的梦建立在梦的利用和输出,利用对了,输出的梦的使命达到了,他们离梦才近了一步,这是互相利用的恶性循环,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只有等到这个链破碎了,他们唯有被解放,梦的真正开始。
结尾的那场抬头望向蓝空颇有此番意味。
电影开场一串上场人物和城市剪影的剪辑,很是干净利落,也由一场大火拉开贯也和里子故事的序幕。
火中贯也不顾自己妻子的劝阻,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想挽救这个自己和妻子经营多年的料理店,可是已无力回天;他只“救出”了一把自己最常用的料理刀。
这把刀一直陪伴贯也在食客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厨技,也最终把他送进监狱。
有人说贯也和里子是始终相爱的,因为影片有意无意在透露着,比如片中贯也回家后怕里子着凉,用脚垫起里子的脚;比如结尾两人对海鸥声音的注目;然而我觉得爱不爱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里子看透了一切,如果大家还记得片中那个里子蹲下看见老鼠的那一幕,而且还给这个小动物定格不少秒,那么也应该想到这个偷食的家伙不就象贯也么?
片中那把刀一直跟随着贯也,但当贯也在里子面前收起刀,要前去别人家借口“工作”时,这是一个转折点;也许说明贯也已经厌倦了和里子的“梦想”,而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当贯也骑自行车出门的路上也回了头,可是他还是决意要走,这时里子也出来挽留,却只有惆怅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说好了,不说结尾。
个人评分:8.0分,松隆子和阿部隆史扮演的角色在西川美和的循循“善诱“下,终于让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之情归于虚无。
笑福亭鹤瓶演的侦探出来时觉得好亲切啊?
我非常喜欢西川美和,她的电影虽然总有节奏上的问题,但总体来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看完茶饭不思。
我第一次连续看完《蛇野莓》和《摇摆》,几个小时不愿开口说话。
看得多了,会觉得她的风格似曾相识,故搜索一番,果然,她曾做过是枝裕和的助理导演。
我说西川美和和是枝裕和风格相似,似乎只是一家之言。
因为日本的“另类”家庭电影,似乎都是这个样子。
今年《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榈,我写了不少稿子,面对是枝裕和的影片,总是有很多想说的话,即使语无伦次,但平复了心情,也总能慢慢整理。
不同的是,看完西川美和的作品,却总觉心里空空,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好像无从谈起,张开嘴才发现无话可说。
西川美和镜头的成熟度远超她自己。
看着一帧一帧画面,似乎不可名状,但在无边无际之时又有所克制。
不引导也无刻意安排,自生自灭任其发展,只种因不问果,故事信手拈来。
与其追求巧妙情节,不如还原故事本真(仅类型片内),“看电影是偷窥别人的生活”。
《卖梦的两人》2012年上映,上映的时候不怎么火,以后也不会再火,我也是冲着松隆子(《告白》)才看的这部电影。
故事中有一对开料理店的夫妻,生活平淡幸福,直到一场大火摧毁了一切,十年的苦心经营化为灰烬。
丈夫自甘沉沦,与店里熟客醉里偷欢。
事情败露后,妻子气愤之余得到了启发。
她命令丈夫勾引那些身心寂寞的女人,以结婚为诱饵骗取钱财,目的是重开料理店。
电影海报就是火灾当时。
看了海报,我仿佛醍醐灌顶,感觉这电影的艺术性与结局无关。
无论结局怎样,电影的高潮从夫妻二人做出选择那一刻开始升华。
“卖梦”的意义是“诈骗”,日式家庭电影总绕不开犯罪因素。
我想日本导演如此偏爱这两个元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正代表着两个人性感情的极端:温暖的家和冰冷的恶。
当亲情与爱情遭到考验,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维持“人性”吗?
《卖梦的两人》剧情尺度大,镜头尺度也大。
在这样“反人性”、“反伦理”的诈骗下,“罪犯”妻子的目的居然显得十分可笑。
她费尽心机、害人害己,只是为了回到大火之前的生活。
假如没有那场大火,假如他们的生活还和以前一模一样,这样的故事还有可能发生吗?
人究竟是知足的还是不知足的?
人世间最大的谜题,就是人。
人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不是代表着平均的善恶,而是表示,人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善与恶,一念之差。
“卖梦”,到底是贩卖希望、还是以希望赌博?
人是梦的奴隶,而梦让人绝望,绝望之后,人却不迷失,也不敢毁弃。
《賣夢二人組》由日本導演西川美和所執導;有趣的是,身為女性創作者,她的這第四部劇情長片卻是她首次以女性為主角,並將故事的焦點投注於女性身上的作品,「描寫女性的生存方式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
」西川美和在一次訪談中曾提到。
電影始於片中幾個人物的日常景象,或平淡,或激烈,左不過是這些市井小民的人生片刻,不足為奇。
但是在這平靜之中,卻穿插著幾場意外,譬如:車禍的撞擊聲、撞倒在桌上的咖啡杯和火災,這些意外看來或許偶然,但安排在開場卻似乎別有用意,因為在這故事起始的時間點發生了這些事件,正有意無意地預示了往後一連串的風風雨雨。
這樣的開場讓我聯想到黑澤清的《東京奏鳴曲》(トウキョウソナタ,2008),兩者同樣以看似稀鬆平常的生活景象為起始,並在其中穿插一些徵兆來揭示主題,顯然西川美和與黑澤清都深諳破題的藝術。
《賣夢二人組》的主軸在市澤貫也(阿部サダヲ飾)和里子(松たか子飾)這對夫婦身上,兩人原本經營一間小餐館,過著忙碌卻充實的生活,然而一場火災卻無情地奪走一切,吞噬兩人的夢想。
貫也和里子就像《東京奏鳴曲》的主角佐佐木龍平一樣面臨失業的問題,但是里子很快便振作起來,到拉麵店找份工作,而貫也則如同龍平,即使失意,仍舊十分好面子,面對熟人的關心,他選擇隱瞞,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慘況。
同樣是面對困境,夫婦兩人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但這樣的差異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這不過是映現出男女兩性的不同罷了。
里子在事發後第一時間便拿出自己的積蓄給貫也,並鼓勵他:「反正就和十年前一樣。
」意指兩人可以從頭再來過。
相較於里子的堅強與韌性,貫也顯得脆弱許多。
作家渡邊淳一曾說:「男人看重面子超過女性的想像。
」他又指出:「男性最難忍受的便是自身人格被否定;其次是自身的地位、收入等受到輕視;第三便是性方面的挫折。
」餐館失火,對身為廚師的貫也而言,等同於失去自己的事業(地位);妻子的援助,以及對食材新鮮度的堅持遭受嘲諷,則猶如對他(男性)人格的否定,在重重打擊之下,他便覺得自己喪盡了顏面,進而自卑,甚至陷入墮落的悲慘境地。
因此,貫也才會憤而對里子說:「我沒對妳不滿,是妳對我有不滿吧?
」並向玲子(鈴木砂羽飾)傾訴:「她還是充滿幹勁,她很厲害,但我看見她就好痛苦。
」男人總是無法接受女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子──的能力比自己優秀。
在傳統的性別(Gender)架構裡,男性總處於主導者的地位,而女性則是被動、附屬於男性之下的角色,但是西川美和企圖顛覆此一既定框架。
此意圖在一場浴室的戲便可清楚查見:當貫也在泡澡時,里子於一旁控制水溫,她讓水不斷加熱,又三番兩次阻止貫也加冷水。
顯而易見,里子是主導者,而貫也一方面只能受控於里子,另一方面也暗示他將會像水煮青蛙般,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被煮熟,聽憑宰割。
於是,在里子的操控之下,貫也開始行使結婚詐欺的騙術,試圖從單身女子的身上騙到錢,以完成自己重啟事業的夢想。
兩人下手的對象從OL、女子舉重選手、性工作者到單親媽媽,一次又一次的詐騙,猶如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戲,一邊給的是虛情,另一邊回覆的是真意,真真假假,竟也換得一筆錢財,實在諷刺。
然而,看到里子振筆疾書指導貫也用電話假裝與女子分手,實則卻是一個女人利用另一個女子的憐憫之心騙取錢財,再也沒有比這個戲碼來得荒謬、可笑。
西川美和在電影裡融入許多現存的社會現象,諸如:詐欺、外遇、面臨結婚壓力的單身女性、單親媽媽,但她卻選擇以誇張,甚至離奇到令人發噱的故事來包裝,製造出黑色喜劇般的效果,然而不容忽視的還是這些議題背後的複雜性,包括日本社會對女性的制限和歧視。
就拿結婚的問題來說,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最終的歸宿還是婚姻,唯有委身於一名如意郎君,人生才是圓滿。
所以受害者之一的單身OL咲月(田中麗奈飾)時不時就必須面對家人的「關懷」,提醒著自己仍單身的事實;舉重選手皆川瞳(江原由夏飾)則是自覺到「這樣下去,我會的只有舉重」,擔心自己無法結婚生子,因而參加聯誼會。
女性為了結婚到底承受多少的壓力?
抑或付出了多少?
失去了多少?
或者,婚姻是否真為女性最後的依歸?
我想西川美和不做如此想,因為咲月和皆川瞳最後並未走入婚姻,反而是以另一種方式面對人生,使自己過得幸福。
西川美和於片中突破傳統性別框架,安排里子指使貫也騙財騙色,故事所倡導的家庭價值也挑戰社會傳統灌輸的觀點(咲月最後從原生家庭獨立出來),種種跡象或許會讓人以為西川美和企圖挑戰傳統父權,但從性的角度來看,卻又顯示出不一樣的觀點。
影片中,貫也發生了幾次性行為,可是對象都不是妻子里子,另一方面,里子僅有一次的性行為,而這唯一的一次卻是自慰;換言之,貫也和里子可說是無性夫妻。
原因很簡單,正如渡邊淳一所言:「在現代社會中男性難以對女性持有優越感。
」對男性來說,性是征服,是展現自信的時機,是以女性的地位一旦壓過男性,便很難引發男性的性致,好比貫也和里子的關係。
由此看來西川美想和表達的,究竟是男女地位的顛倒可能導致夫妻關係的失衡──特別是在性生活上──還是意圖打破傳統夫妻價值?
著實令人玩味。
電影的開場是在清晨的魚市場,收尾的畫面也是在魚市場,看似兜了一圈回到原點,但是同樣的畫面卻有不同的意義。
開場時,貫也和里子兩人一同上市場買菜,準備一天的開始;結尾時,貫也和里子卻分處兩地,一人在監獄裡煮飯,另一人在市場裡工作。
夫妻兩人雖然暫時分開,但是在聽見海鷗鳴叫聲後不約而同望向天空的動作,讓人意會到他們之間仍存在著某種連結,尤其是里子貫穿鏡頭的凝視,或許一如她所言:「只要能和你一起活下去,無論再怎麼黑暗,我都能看見一點光芒。
」即使到最後,里子依舊流露出能屈能伸的堅強韌性,這大概就是女性的生存方式。
6/10。里子在家庭领域拥有的主导权是一种表象,她试图控制丈夫来掌握行骗的权力,当里子质问贯也因出轨获取的收入时,畏缩在浴缸里的贯也愧疚地微微仰头看向妻子。自此,里子决定利用丈夫去引诱梦想结婚的单身女性,而无论在料理店还是电车上,贯也和行骗目标都处于她的监控中,当贯也假分手以骗女白领借钱时,里子编排着他的话语和哭泣的时机,将男人掌握在她手心里。但随着丈夫频繁地与其她女性同床共枕,唯独没有与妻子缠绵的时间后,孤独守候的里子失去了家庭的价值,当她从缺乏性魅力的角度讲女举重运动员可怜时,遭到了贯也罕见的驳斥,远景镜头中失落的她乘电梯下行,最后里子看到了贯也和单亲母亲愉快的家庭生活,她彻底破防,拿起刀摔下楼,被小男孩关心,此时画面中嘈杂的雨声逐渐减少,她意识到自己沉迷骗钱所勾勒的梦,轻手摧毁了她的家庭。
松隆子继【告白】之后的又一力作,真心不得不感慨她太会选剧本了,每次都挑战自己的新演技新领域啊。卖梦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后到底有没有再找到,就像本片的结局一样,见仁见智啦。
所有的原始积累都是不要脸的。欺骗感情还不用成本,可一切算尽还需要那么一点运。
只要照着女人胃口做菜 女人就会变成你的盘中餐了 真可悲 女人们自己勾画一个梦境 没想到除了自己的感情别的都是做戏 故事蛮无聊 演员也很无聊
总觉得这个故事不成立
卖梦过后,又营营役役的活着。如果到头来发现自己也是这样,不过是增添多了一分卑劣。
冷酷细腻,长而不厌
我本来很期待这部电影,本来应该很有张力的剧本,最后被男主角毁得十成十,看到他到处做种马开始就崩塌了,找乐吧!再温柔都不行,最后证明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演技来弥补的。
原来有两个小时,不过这么大的信息量的确需要两个小时才能说完。松隆子阿姨真是抛弃了形象演这个屌丝女腹黑抖S角色,开头和中间部分的尺度简直要跪下。利用人感情真的是门学问,圆谎也是,没本事只能表示此片真是叹为观止。
零星的“谎言”终于演变成连绵的“欺骗”,西川美和仿佛彻底走进创作的“舒适区”。或许因为设定上的离奇,拍法上也与过往的生活流大有不同,对声画分离的运用尤其频繁,不断在日常的节奏中重塑心理空间。可惜叙事线头太多,难免左支右拙,对人物的挖掘没能不断深入,作品的商业属性第一次盖过了作者属性。
每个人都有需要
音乐7 画面8 导演7 故事7 表演9 印象7 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是该继续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松隆子饰演的妻子选择了后者,还以笑面虎的姿态想尽办法撺掇丈夫,甚至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深爱中的女人有多温柔就会有多可怖。梁这酱油打得,真是一错眼儿就看不着了。
2个多小时的剧情确实太拖沓了。松隆子的腹黑实在找不到她的用意?她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老公送进监狱吗?
看不下去
137分钟,全剧无高潮。看到最后真是莫名其妙了。谁能告诉我这是啥结局!!松隆子阿姨,咱能别再演这样子内心极其阴暗的女人的吗……
松隆子演得不错 但这种卖梦真不能接受
可以售賣的不是夢,是不滿足。
松隆子腹黑抖S崩坏的气场全开,真棒...阿部演成这样也是一种能力啊。然后好想吐槽说:自X完后竟然不洗手!而且用过的纸巾用来擦鼻涕,也太重口味了吧QAQ和桐岛相比可以说是完全是相反的题材呢,虽然黑色也很好,但人总是向着有光的地方前进的。
隆子一抿嘴,浑身抖三抖
看介绍还饶有兴趣,但没想到是个那么无聊的烂片,又臭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