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陌生人
Friends and Strangers
导演:詹姆斯·沃恩
主演:Fergus Wilson,Victoria Maxwell,Amelia Conway,Emma Diaz,Poppy Jones,Malcolm Kennard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21
简介:《朋友和陌生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喜剧影片,通过两个中产阶级千禧年人的视角,探讨当代澳大利亚人的流离失所、失联孤独、心态厌倦的现状。透过大胆的剧情框架和细腻的层次,影片展示了爱丽丝和雷所经历的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这两个年近30岁还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似乎没有能力驾驭枯燥的工作、诡异的爱情和半吊子的创业..详细 >
镜头内外的现代性惆怅,氤氲出关于城市空间和土地历史的某种隐喻,然而导演在Q&A提到对于colonization和indigenous struggle的反思感觉只是postmodern contrivance,带着明显的牵强附会.中间一度认为是叙事不够精巧的Sally Rooney式的成年人社会关系解构,但是最终跳脱的absurdity让我意识到我也许只是一厢情愿期望太多.
+
垃圾 澳洲accent英语听力合集 无意义的画面堆砌 世界观和审美观肤浅爆炸
极佳的空间电影,它游走着,注视着城市里平凡的墙壁与草木,但注视的时间越长,所有的景象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奇怪,这里的“Stranger”显然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但“朋友”却是会分离的,甚至要躲避的,隔着海景房、汽车与街角店铺的玻璃。
这应该算是安东尼奥尼那一套吧,空间疏离,这种电影放到澳大利亚是小清新,放到法国是个性小浪漫,到中国就叫小资了.
weird
是我不理解的年度wtf之作了。景观,符号,走马观花,当代世界。
洪常秀式的叙事结构灵感,两段故事采用了不同的视角。特别关注了当代年轻人生活的无意义、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澳洲殖民历史。澳大利亚风景很美,户外和城市的景观构图和环境音效印象深刻。近期看过最有意思的一部。
强烈建议天幕退出北影节
在唯我主義的辭典裡,好朋友約等於陌生人。
100+英国和美国评论家的一项民意调查,将这片列为他们2021年前50。且该片是榜单上唯一一部澳大利亚电影,也是前50里自筹资金的电影之一…… 5分,视听+1分,导演很有自己的风格。这片比起评论说的侯麦吧,太注重人物了,而且中近远景很不侯麦。说是呢喃核吧,又很注重视听效果。大体来说,我觉得这片挺无聊的。风景上,土澳是真的土啊…… 另外,总觉得导演隐喻了点什么,但不知道他隐喻了什么,也可能根本没隐喻什么。开头杯子上的查尔斯,英国女王、躺在沙发上的貌似是川普和我看过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的人们一起挂在一个房子里,多少有点意思。放奇怪画作的房间,不知道为什么,里面有2副画让我想起了Jean Fautrier,却又差很远
有点闷有点一般,但总有一股力量驱使我看完...
浮生于城市之中。用今日热梗评价是男主肩膀内扣。
8.1/10 从布哈克/杜皮约跨入洪常秀,但区别也就在最后的水温。密不透风的楼宇立面,无处安放的殖民议题。白噪音般的自言自语消弭在暖阳之下,比起干瘪陌生的词句,水声与虫鸣更像是我们的挚友
全固定機位+零碎的對話,簡陋的很。一些短評在那裡跩什麼人名?顯得好像很懂一樣
低欲望的澳洲年轻人 只想躺平听自然的声音 会抱怨难以掌握的生活 但烦恼永远都是蜻蜓点水 溜号maybe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精神保护机制哈哈哈哈
作者论者很容易意识到影片和侯麦的相似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侯麦之外的不相似性展开了一种更为能产的考察。“朋友与陌生人”是社交软件的分类学,也是后福特社会大数据至上的控制成瘾症,影片被“青少年”的对话湮没,“青少年”不再是生理范畴,而是被抹杀了深度的表层社交。语言的过量实则为空无。正如两人的名字:Ray是radioactive的简写,Alice则总是与奇遇相遇,两位延迟生长的“青少年”似乎是本雅明式的,城市的闲散者与收集者,这种收集或是数据库的,或是开场诸画作暗示的早期博物学,在他们身上,后现代的“拼贴”解构让位于“下载”———所有的影像似乎均是从Ins,Tinder或Tik Tok之中下载而来,因此闪烁着情色的灵光;空镜头模拟于游客的视角,发掘某种伪能产性的凝视。
拿捏了年轻中产阶级空虚混沌却又安于当下的某种现状,当然,在内卷的国度恐怕感受不到。
so weird
想法有趣,执行偏散。在看到的外部世界中,是不是隐藏着些幽灵,促成了那些日常中的偶遇,别离与再会? 恍恍惚惚,这些日常的交际也许只是一场梦,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忘记了那副画是不是粉色的那样,陌生人随时可能变成朋友,朋友也随时可能变成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