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那时的我那时我也没想过会不再联络你总是说青春从不曾永远我真的以为用不完时间我该忘了那时的你有着整个世界上最好看的侧脸无忧的少年安静坐在我身边我却来不及讲不出告别最好的我们 最坏的我们回忆是时光里 带着温暖的余悸最好忘了吧最坏不过是关上这世界的门伸出了双手 拥抱当时的我们我该忘了那时的你有着整个世界上最好看的侧脸无忧的少年安静坐在我身边我却来不及讲不出告别最好的我们 最坏的我们回忆是时光里 带着温暖的余悸最好忘了吧最坏不过是关上这世界的门伸出了双手 拥抱当时的我们最好忘了吧最坏不过是关上这世界的门伸出了双手 却不再会有我们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深夜看完这本青春小说,以而立之上的年龄重回高中岁月,竟然一颗心被抓的很紧的看完了。
配合看着爱奇艺正更新的剧版——改编挺大,加了一个男二,将很多内心戏变成了情节的冲突,但依然好看,刘昊然挑的好,他确实像高中时大多数女生都会多看一眼再看一眼的男生,挺拔,骄傲,学习优秀又幽默的倜傥不羁,甚至家贫早熟也是优点。
他是小眼睛,这本是缺点,但是多么好,“他”应该是小眼睛,笑起来是月牙一般的小眼睛。
青春的岁月里,总会站着一个笑的很好看的小眼睛男生。
站在阴影里,站在阳光里,看着他,心跳就加快起来,脸上就红起来,那是最初的最初的爱情在敲门。
其实耿耿是值得羡慕的,如《橘生淮南 暗恋》的女主洛枳在本书中与她的交集时所说的话,至少你可以借着同桌的身份和你爱的人说话交往,至少你天天可以看到他,至少你们不是陌生人。
她另一个值得羡慕的是,她其实一直清醒的知道自己喜欢余淮,她一直清醒的知道自己喜欢余淮什么,了解余淮什么,又不了解余淮什么,她仰望他,追赶他,多年后,真相揭露,她不仅追赶甚至超越了他,她还知道了她当年不知道他的那部分。
而这一切都在岁月的河里水落石出之时,那个挺拔的少年依然挺拔的站在那里,他只是被绊住走不快而已,他只是被命运的双手玩弄的暂时不能展翅飞翔而已,但是他的翅膀还在,他依然和她在同一个国度,他的骄傲还在,他的爱也还在,沧海并没有变成桑田,他们努力跨一跨,依然可以走到彼此跟前,命运的门并没有向他们彻底关闭。
而生活中更多的比这个淡然,灰白。
当时默默的开的粲然,后来不知何时却凋落的无声无息。
命运从此岔上另一条路,两个人只能越走越远,远到有一天只会偶然想起,哦,曾经我们有过交集。
类似这样。
多年后再见,哦,他早已不在我的世界,哦,他还结婚了。
哦,他永远不知道你曾经暗恋他。
那些碎片只是你一个人的独舞,舞的华丽,舞的颤颤巍巍,却无人知晓——这是《橘生淮南 暗恋》的上半部分所讲,但是她最终还是追上了他,他最终还是知道了,她可以笑着向他讲述黑暗过往,他疼爱的望着她讲。
而现实中大部分却是,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曾经孤独的在舞蹈,没有人多年后会体谅呵护你当年舞的有多狼狈有多好看有多心悸有多期待,再过多年,或许你自己也忘了,你曾经在某一段岁月里,还有过这么一段青涩难以下咽,却又美丽不能形容的感情。
淡忘,才是生命中最无言的痛。
你曾因之而有百转千回的心灵,你曾因之而有夜不能寐的辗转,你曾因之有繁星满空的喜悦,你曾因之有不能诉之于口的奢望,你曾因之有痛彻入骨的眼泪,但是无人理会,你渐渐朝前走,直到有一天,你有新的故事,你回头,只看到回忆淡淡的影子。
你竟然不太记得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耿耿和余淮,他们却不是。
最好的余淮和不那么好的耿耿,他们在一起度过了那么快乐的三年,三年后他们被命运捉弄,他们终于印证了彼此的名字——耿耿于怀,多么美丽的暗示续写未来的四个字。
在不那么好的耿耿心里,狼狈而痛苦的高中三年,那白色窗帘飘飞的窗边,多年后回忆起来,永远有余淮月牙般的小眼睛和一口整齐的小白牙,他好看的侧面映着阳光,他少年的从容和自信永远让人那么骄傲,安心。
真好,他在你身边时,让你欢喜,他后来不在你身边时,又让你耿耿于怀不能爱上另一个人,他后来归来时,单身,且有隐情,且灵魂尚在,他虽然没有飞起来,他也没有堕下去,他依然具备和你一起飞的能力,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堕下去。
命运很残酷,但命运也很宽容,它关了一扇门,开了一扇窗。
大熟话说的真有道理。
所谓最好,只是相对而言。
每个丑小鸭般的女孩子都想在变成白天鹅时,遇到那个他,但是谁知道呢,或许有个小太阳般的男孩子就喜欢你丑小鸭的笨拙呢,你慢慢变成白天鹅,他也爱着,那是你啊,过去的你,现在的你,初心不变,执着不变,就是最好。
2 、和其他青春故事的对比——说说改编的影视剧爱奇艺正在独播《最好的我们》(24集),目前刚更新到第6集。
为了矛盾冲突更好看,剧版增加了一个男二——路星河——星河耿耿,与“耿耿于怀”组成对立。
两男争一女的模式,淡化了耿耿暗恋的部门,加强了余淮吃醋的部分,更像韩剧模式,男二的出现,让男主和女主相爱变得更困难却也更光明。
说实话,观看起来更好看了一些,因为完全按照小说拍,很多心理变化,没有外化的情节,不太容易拍,而且情节量也少了一些。
这是影视画面和小说文字的不同,没有办法,改编还是必要的,这个改编不能说不好——还有18集没有看,先说这么多,以后看完,可以再来讨论。
不过我想,剧版故事的大致走向和男女主的命运冲突应该和小说无二,剧版让过程更热闹了些,剧版让“暗恋”的心酸都晒在了阳光下,耿耿不再是个可怜少女了,她成了被两个少年争来争去的“玛丽苏”了。
《最好的我们》里青春故事不同于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其他青春故事。
举例来说。
目前流行的青春故事的几大要素都非常极端、惨烈。
堕胎,撞车,失忆,表白被拒,等等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郑微向陈孝正大声表白,陈孝正回应“你神经病啊”,激烈执着的表白,铿锵有力的拒绝。
郑微的好友阮莞毫无预兆被车撞。
《匆匆那年》里有倪妮“不打麻药”堕胎。
《万物生长》里有女生跳着脚想要将孩子跳掉。
《左耳》里吧啦被车撞死。
《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和赵默笙两个隔着家仇,隔着七年的分离都没问题,多么理想,多么戏剧化。
《少女哪吒》里,少女的反叛和沉沦,“哪吒”的最后结局,都是青春里的逆反和成长之痛。
《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里,侧重讲述了青春里的冲动,满屏幕大陆要禁的冲动之词,而最后男男强力的一吻,给青春画了强力的一个句号。
《我的少女时代》是台湾式的夸张搞笑,有“丑女无敌”式的丑小鸭追校草,有“古惑仔”式校霸追校花,是弱弱联盟假戏真做的青春爱情故事。
最后一个例子,《小时代》,集各种青春故事之大成,同居怀孕,堕胎撞车,偷情绝症全占全了,不仅如此,全屏幕的金钱社会的味道。
这其实是一小撮人的“小时代”。
以上的青春故事,都激烈而极端,都戏剧而小众,可能在细节和情绪上会引起部分共鸣,但这里的主人公,都是青春回忆里比较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激烈的演绎着青春,不计代价,屏幕上一片兵荒马乱。
说到高中,最重要的是书本和学习,是老师的耳提面命,是高考这个紧箍咒的如影随形。
但是你在这些影视剧里是找不到书本的,书本只是道具,也找不到学习的,学习只是短暂的场景,更找不到高考,高考只是个有催化作用的背景而已。
普通中国高中生的生活和情感,你找不到的。
但是,《最好的我们》却清新的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普通高中生是怎样在学习、生活、默默的滋生小情感的。
当然,这也不一定是所有人的高中,但至少他在向真实靠近。
女主是个被命运眷顾的差生,上课听不懂,文理分科大纠结,高中重理轻文的现实。
男主虽然优秀却也不是“天是老大,我的老二”的校草级人物,他有骄傲,也有忐忑,他有坚持,也有权衡,他有努力,也有失败。
这里的学生都不是超人,都是学生。
这里没有吊炸天的高富帅,也没有娇艳欲滴的大众情人玛丽苏,都是我们身边可能有的高中同学。
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他们被学习烦恼,被高考威压,但是他们在如火如荼的间隙间还是偷偷的相爱,偷偷的坚持自己的爱,坚持不了了就默默中途退出,坚持下去的却又被命运捉弄。。。。。。
这部剧的情节和人物,让我们切实想到自己的高中。
甚至这里的老师,也都不是脸谱化的,不是一味强大或一味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他们也迷茫,他们也失望,他们也在自己的生活里喜怒哀乐。
所以,这部剧让我重新想起自己的高中,不再以沉重的心情,而是以一种回忆审慎的态度,它有什么坏,它还有什么好。
不喜欢那时的自己,太沉重,学不会举重若轻的微笑,太紧张,急着冲出去,以至于回忆起来,像是阴天里在奔跑,却怎么也跑不到晴天。
但是这部剧清新的画面和美好的情感,令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是值得回忆和珍惜的,阴天有可能下雨,雨后却有彩虹,况且阴天也有阴天的美。
这里的青春是普通平凡的青春,这里的青春触手可及。
从这种意义上说,《最好的我们》被改编,对青春剧故事的荧屏来说,是一股比较不同的清新风,吹走惨烈不真实的青春,送来普通却可感可信的青春。
拭目以待之后的剧情。
希望和小说一样扣人心弦,且好看。
2016-4-24晚一点小推广:谢谢大家的喜欢,本人读书时,本科读的教育,研究生时入了古典文献,工作时又偶进了媒体行业,天天看的是国产抗日神剧,但工作之余却仍喜欢古诗词,喜欢看书,之后又喜欢上电影,也爱看各种流行好看的电视剧(不分国别)。
一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那些感动和触动到自己的人、事、光影。
工作结婚稳定下来后,年龄稍大了一点后,有时会感到人生和生活的一点单调无聊,以及无奈,突然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赖以生存的快乐的是那些美好的东西。
是那些生命中体悟到的美好和感动让自己得以对抗无数个觉得难过单调的瞬间。
什么是美好?
好书是,漂亮的光影世界是,摄影是,绘画是,旅游是,古诗词是,一切让你觉得安宁,觉得心里有丝丝喜悦的都是。
欲罢不能,安然陪伴,都可。
当然你若拥有美好的爱情和舒服的婚姻,那更是。
我想,有一些感动和想法,如果分享出来是不是能开出更璀璨的花来?
我看花是花,你看花也是花,我们共同看到这朵美丽的花,在阳光下盛绽,这是一件多美的事。
为此,我开了公众号:jinshizhi2017,分享好电影好剧,以及在光影中体悟到的人生、婚姻、情感,以及看到的一些好书,以及一些有趣的事,以及一切让我们感到美好和快乐的人或事。
会时常分享让人感到美好的古诗词(包括自己点评赏析)。
还会推荐一些好文章好故事。
或许还有我们非常关注的热点和八卦。
文中除特殊配图外,所有配图均为自己拍摄,文章也都是原创。
喜欢的话,加我吧~豆瓣让我们相遇,微信让我们更方便分享交流~当然关于影视剧和一些书之类的评,我还会同时分享在豆瓣上,如果您更喜欢豆瓣王国,也没关系~能够遇到并有共鸣已经是缘分~感谢!
~个人公众号:jinshizhi2017(锦时志)再次感谢!
当七月的风吹过阳光洒满了窗格我们十指轻扣着听同一首歌那一场大雨滂沱时间在这里定格十七岁的我总爱傻笑着抬头看你说你说美好和那些经过你说时间敌不过你我世界是一个圆怎么会走散了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简单勇敢的天真到现在夜空闪烁只留下我一个人看烟火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明亮坚定的眼神你说这些经过平凡而又深刻却没见你留下任何的颜色街角那家咖啡屋路牌已褪了颜色有些简单的快乐藏在遗忘的角落哼着你唱过的歌坐着从前那辆车记住了什么忘记了什么不为谁难过你说美好和那些经过你说时间敌不过你我世界是一个圆我们却走散了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简单勇敢的天真到现在夜空闪烁只留下我一个人看烟火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明亮坚定的眼神你说这些经过平凡而又深刻却没见你留下任何的颜色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简单勇敢的天真到现在夜空闪烁只留下我一个人看烟火那时候最好的我们有明亮坚定的眼神你说这些经过平凡而又深刻变成你我从未褪去的颜色你说这些经过平凡而又深刻变成你我耿耿于怀的颜色耿耿于怀, 耿耿余淮最好的我们。
看了一星期,终于追完了。
虽然结尾草草收尾了,但是真的我最后两集看哭了,不知道在感动个什么劲,但是整部剧都是很暖,很甜的感觉,赞。
😻 这部剧应该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片,它没有把任何美好的东西撕碎给谁看,和大多数人上学的时候一样平淡无奇,但又像没什么味道的白开水,满溢着青春本该有的样子。
剧中满满的青春元素让人兴奋又怀念,呈现了自然纯粹、阳光健康的正能量,大打纯情路线,充满校服、军训、球场等高中生活元素,其中也穿插了80后的年代记忆。
《最好的我们》致力于传递正能量,其风格怀旧又不失温暖,用一个“真”字穿起了全剧的脉络,用平实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征服了我,让我看的真的津津入味,很棒了,强推!!
🤗
耿耿和余淮的重逢,经过了遥远而又漫长的十年的光阴。
十年,张平老师的孩子都五岁,周末和简单仍然在一起,贝塔去了伦敦被迫成为同学们的代购……十年,路星河追了耿耿高中三年又等待了十年也没有得偿所愿,十年,余淮消失了十年,耿耿等他等了十年。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成年了可以大大方方的约个会谈个恋爱,反而总是孤独寂寞,形单影只呢。
你看高中那三年,也不是只有快乐笑容,也常常有悲伤眼泪的啊,可是那个时候,是不是因为就是笃定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就算我喜欢你不让你知道也没关系,我有一道物理题永远都不会做等你来帮我解题。
十年过去了,那道永远也解不出来的物理题也真的无关紧要了,反正也用不到。
耿耿问余淮,高考前你没有告诉我的话什么?
是怎么就能忍下心,说一句我忘了呢。
有些话不说是为了留在将来的日子慢慢与你娓娓道来,未来很长,我们又不着急,可我们又怎么能预料到,将来的日子,我们是否还能够找到彼此。
然后,猝不及防的,想起你,就哭了。
耿耿和余淮十年之后人海里再次遇到,我和你呢,十年够不够,如果可以,十年我也认了。
和你不是青梅竹马,青春竹马早就结婚生子;也不是同窗之谊,那个暗恋了好几年的同窗如今心里再也不起波澜。
可是我们相遇时,也许你是最好的你,我是最好的我,却没有办法成全最好的我们,我们,就不是最好的我们。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没什么,直到遇见你,才觉得还是两个人的时光更好。
因为我们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我们。
一直都很喜欢简单这个角色,总是屁颠屁颠儿的跟在韩旭背后,带着羞涩的笑容帮他做这做那。
韩旭和她讲很少的话都可以让她开心半天。
妈蛋那跟朵花儿似的笑容和我和男神讲完话后一摸一样。
看着她蹦蹦跳跳开开心心的样子,屏幕前的我心情也会变好,但也没有特别注意这个角色。
从文理分班那件事开始她就不是我眼中简简单单的简单了。
都知道她学习不好,理科根本就不是她的大脑可以解读的东西。
理科的弯弯绕绕以是她简单学不好的。
可是她最后还是学理了。
注意,她和耿耿不一样。
耿耿最后为了她的余淮留在理科班是因为她知道,不擅长文科的余淮也曾想过为她去学问。
她心里有一种笃定的温暖,她知道余淮是喜欢她的。
可是简单呢?
“以后再也没有人想你一样对我好了。
”对,就是这么一句话。
且不说韩旭对简单哪及得上余淮对耿耿,光论这句话,只能感觉到一直不敢淡淡的惆怅感。
是和那个经常请你吃点心笑容灿烂的邻居要搬家了的惆怅感,是一向严厉的英语老师辞职回家带孙子不管你了的惆怅感。
就是这么句话,让简单留下来了。
看到这里我真的快要泪目了,当初转学的时候我毅然决然的转了,转了才有更好的前程,才有精彩的未来。。。
呸,那些都是虚的,我转是因为我知道他不会像余淮那样,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可能。
我用我全部的理智逼着自己转学了。
简单做了我一直想做不敢做的事。
请相信,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前途,为了那个人做一个任性的选择。。。
真的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啊。
看到最近那集,简单看见韩旭书里一字一句和贝霖的亲密交谈,那句“放学要不要我送你”,谈着那些她听不懂的话,说着他们的“得天独厚”,想终于被稻草压倒的骆驼,趴在在桌上慢慢红了眼眶。
屏幕前的我早已哭得泣不成声。
我想起那个天台上挚友困难的慢慢吐出“他给我表白了。。。
我好像喜欢上他了”,课间亲密的欢笑打闹,就像耿耿于怀那样美好,他们会为了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争论不休。
每一个音节就像一把匕首,每个课间我都躲到厕所去。
简单,简单,你别哭,我也曾像你也一样,我真得好想穿过屏幕,给街角的你一个用力的拥抱。
那种自己的好朋友,早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就不动声色地渗入他的世界,什么时候,他们变成了“我们”。
偏偏你还觉得,他们真的好配啊。
那种无能为力的自卑感,那种不同世界的无力感。
我以为我都忘了啊
初看时,觉得耿耿和余淮应该在一起,这是青春。
再看时,觉得耿耿星河才是最好的,这是成长;初看时,只是知道电视剧里演的高中时光过的很快。
再看时才真正明白高考倒计时五个字真正意味着什么;初看时,也曾经无畏无知地许下过承诺。
再看时,终究感同身受一分就是千军万马;初看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各自怀揣着心事。
再看时,几乎每个人当初的心事都变成了过去式。
从高中到大学,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作为一个喜欢看正剧,不喜欢看言情校园剧的我,这部剧真的戳到我了,无论是角色的贴合度还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剧情都恰如其分的抓住了我的心。
很少一部剧能让我反复的去品读,《最好的我们》就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我们可能遇不到像余淮 路星河那样的人,可能我们更多的会像简单韩叙那样,一个人以为只要对他好,终有一天会感动他,而另一个人只是把你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到头来,你只是感动了你自己。
爱啊,从来都是平等的,能靠打动获得的一些东西,可能就真的不是爱吧,既然你做好了一厢情愿的准备,也要有愿赌服输的魄力。
不是原著党,完全是因为本宝宝追太阳的后裔,充了爱奇艺会员,本着一定要值回票价的精神,打开了这部会员网剧。
谁知道看了一集一发不可收拾,满满的青春铺面而来,跟大家伙说的一样,没有狗血,没有堕胎,没有撕逼,有的只是和青春有关的一切。
因为一个礼拜两集,每集只有三十几分钟的尿性,我忍不住去找了原著小说看。
说实话,我对作者八月长安并不熟悉,也是百度了以后才知道她是《被偷走的那五年》的作者,这样的大神的作品,我怎么一部都没有看过呢,太不应该了!
一口气把原著看完,才发现网剧真的改动了很多,所以好多原著党都接受不了网剧中的情节和人设,可我此时却庆幸,幸亏我跟你们是反着来的,所以,两种形式我都喜欢。
大部分原著党都对路星河这个角色接受无能,但是我觉得这个角色在影视剧中真的挺重要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不同,需要大量的冲突情节才能形成节奏感。
在剧中,路星河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催化剂,没有他的刺激,耿耿和余淮的很多情绪都无法表达出来。
原著里的文字,可以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可到了剧中,这些情绪一味的靠耿耿一个人的内心OS表现,恐怕也不是你们想要的。
就像侯孝贤导演的《聂隐娘》,整部电影没有过多的台词,人物没有过多的表情,一个镜头可以定格五分钟不带动的,意境真的很美,可能欣赏来的人,毕竟只有少数。
所以我觉得原著更适合叫另一个名字《流水混账》,二熊用细腻悠扬的文笔,将点点滴滴流水账般的少女心事写入到读者的心坎里。
而剧作用一个又一个冲突,慢慢加深耿耿余淮的关系。
非典,悉尼奥运在我的高中生活里是不可缺少的记忆标记,按时间算,我应该是比耿耿余淮低一个学年,所以他们经历的一切,我都能感同身受。
不同的是,同样是学渣的我,在那个自带滤镜的三年里,没能碰上一个学霸同桌,但是却恋着一个同样青春阳光,爱画画,爱篮球的男生。
所以看着胡思乱想的耿耿,拼命想办法去给余淮篮球赛加油的耿耿,给余淮带吃的耿耿,偷偷摸摸上课发短信的耿耿......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一边傻笑,一边摇头,小姑娘每天这样,哪能读的进书!!!
选角真的很成功,青春不用过多的粉饰,只要够简单。
耿耿,余淮,路星河,β,简单,徐延亮,每个人都是我心中的样子。
包括张平,这个演员演的真的很好,把农村青年的土,初为人师的心态和在工作中的迷茫困境,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被潘主任撤职的那一集,失魂落魄,衣冠不整的走在商场里的场景,把我看哭了。
一个农村出生的大学生,一个人在城市打拼,遇到挫折的那种无力感,真的可以体会的到。
都怪,有这帮淘气的学生,还好,有这帮懂事的学生。
耿耿和余淮之间的点滴,我就不再多评论了,太多的情绪反而无法用文字表达。
看到他们每天陪伴学习生活,再想到后面会七年不见,心里真的会难受。
现在越是快乐,我就越觉得伤感。
可能我已经走过了那段日子,知道那份等待的艰辛。
还好,最后不枉费那份执着的耿耿于怀。
我想,这是我见过青春剧里最好的结局。
没有曲终人散的离殇,没有盛宴不复的凄凉。
耿耿、余淮回到了故事开始的地方。
我当然很爱陆星河,如果真的有这号人物。
为了让剧情更饱满,矛盾更冲突,原著里并没有的人物,陆星河,横空出世在网剧里。
这个少年,有叛逆的眉眼,邪邪一笑,足够倾倒振华的众妹子们了。
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堆里,只有他敢把潘主任的衣服挂上旗杆泄愤。
校风严谨的重点高中里,只有他敢用一瓶钠,制造一场水花四溅的浪漫。
一板一眼走形式的革命歌曲大赛,只有他敢直言应试教育违背了初衷。
任何一条,发生在振华足以让一个普通学生退学100回。
可能就是这样离经叛道的陆星河,才让人喜欢。
挑战应试教育,勇敢追求喜欢的女孩。
献唱心上人的革命歌曲“姐姐妹妹站起来”,一等10年求婚被拒依然无怨无悔。
他满足了少年心中那个叛逆勇敢的自己,也完全符合了少女心中深情王子的幻觉。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断断续续的回忆在某一个时刻就像磁带搅了带一样,掺杂了对回忆的美化,真假难辨。
而陆星河就是青春里那个最完美的幻觉。
的确,没有他,这个故事瞬间平淡了许多。
可是平淡不就是大多人的青春吗?
不断的考试,可怕的家长会,变态教导主任,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为了一场失利的考试,可以像余淮一样闷闷不乐。
和周围这样的好哥们在黑网吧度过放学后的时光。
因为贝霖这样的贱人,误会又和解的友情。
像β一样,因为喜欢的人,死磕在并不合适的理科班。
暗恋如洛枳,爱盛淮南,谁也不知道。
炽热如简单,喜欢着韩叙,全世界都知道。
余淮说:那我说什么,说我知道你爱我?
你知道,时间停住,是什么感觉吗?
我知道。
因为我的心跳也停住了。
八月长安在书里,寥寥几句写出了同桌余淮一次口误引起的震荡。
没错,没有群架没有堕胎,我们青春里的兵荒马乱,原本就因为这样细微的小事而发生。
懵懂到第一次发觉,面红耳赤是不是就是喜欢一个人的感觉?
天真到相信年少时倾心喜欢的人,注定在一起。
“凭什么陆星河十年的等待,抵不过余淮一句“对不起我来迟了。
””“用十年等待一个刻意不联系的人,太不值得了。
”......看到弹窗里刷屏一般的愤愤不平,老实说现在的我也是赞同的。
因为,我也成了看利弊的大人。
其实,谁不曾在青春里,爱过一个闪闪发光的少年。
尽管多年后回想起,他也不过是成绩优秀点儿,篮球打得好一点儿。
可是那时候的耿耿,平凡无奇的女孩,成绩垫底,侥幸入学。
家庭离异,内心忧郁。
骄傲自负的余淮,成绩优秀,有领导气质,笑起来露出虎牙的阳光男生,只消在她心上轻轻一击,便足够沦陷多年,无法自拔。
那个在顶楼说“毕竟我是你崇拜的人”的少年。
那个在集训时拼了命也要打通我电话的少年。
家长会门外的走廊里孤零零等待的少年。
平凡的耿耿追着前方的影子,考上了曾经令自己无法企及的大学,就像《被时光掩埋的秘密》里的苏蔓,万年修得的陆励成也动不了她的初心啊。
何况耿耿和余淮有那么多的回忆。
最恶俗的就是,青春片最后,男女主角也不过30不到,已然一副历经人生,生无可恋,死气沉沉的样子。
所以,当耿耿神采奕奕地成为了一名独立摄影师,终于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时,我居然想到了一个同样恶俗的词:正能量。
余淮胡子拉碴地出现在10年后的医院里,消毒水的味道也不能掩盖他的疲惫。
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被生活折磨得失去了锐气。
耿耿不会想到,当年那个骄傲锐利的少年,有一天也会这么平和地对她讲话。
再也听不到理想主义的大志气。
余淮放下红白机的手柄,说的是,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这一句正中了我的靶心。
其实他已经做的很好,放弃清华也并没有放弃人生,在母亲的病和前程之间,他已经做到完美的兼顾,在贫穷窘迫的环境里奋力前行,所以他才这般疲惫。
余淮不去联系所有的旧日同学,不敢接受耿耿,因为他说他不再是最好的自己。
这个骄傲的少年,始终学不会接受冰冷的现实。
这一刻,我觉得他无法面对的是在现实面前,受挫的自尊。
他并不懂成功与爱情。
待到哪一刻,他才觉得他所谓配的上耿耿?
功成名就,还是技高一筹?
现在的他就是最好的他,很多年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他和最好的我之间,隔着一整个青春。
故事快讲完,谜语即将揭开。
如果说当年的耿耿只是个自卑的等待未来和爱情的懵懂女孩。
而多年后的她却给了故事完美的结局。
的确,现实的残酷,命运的重击,经济的窘迫,成长的挫折杀死了骄傲的少年,可是幸好她还相信永远:爱情的意义本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扭转命运的手腕。
我们曾是天真的简单,失去了以为一生一世的韩叙。
我们曾是耿耿,在卑微里仰望一个光芒万丈的未来。
我们可能会是余淮,失去所有,跌入谷底。
但我想总有一个人会记住你年少轻狂的样子,即使你出走半生,他依然耿耿于怀。
给我很大惊喜的一部剧,之前没怎么看过小说,振华三部曲也只是略有耳闻,话说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怎么没看到呢(懊恼)尽是看一些饶雪漫、独木舟、之类的伤痛青春。
开播一两集后去补了小说,很真实细腻,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偶然不小心看到隔壁班耿耿同学的日记。
很奇妙的感觉。
很喜欢耿耿余淮,从一开始就非常喜欢,所以反倒是没那么期待的路星河给了我惊喜。
现在更新到14集(追的蛮辛苦的说)最近被路星河感动,虽然是小说里没有的角色,但是很惊喜。
开始我觉得路星河太爱出风头,对一个刚刚考入重点中学的伪学渣耿耿来说,太过于出风头和麻烦。
紧抱着耿耿于怀CP,但是现在反倒觉得他们三个我都太喜欢了。
觉得路星河挺有意思的是因为,陈雪君:”你还挺有意思的。
“路星河:“我有喜欢的人了,还有学校不让抽烟,对身体不好。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想起,路星河也是一个16岁的孩子,他只是相较于耿耿他们来说早熟一些,太过于喜欢画画和父亲的专制,让他用逃课和一些幼稚的举动来进行他以为的反抗。
后来把耿耿从厕所拉出来表白的些话也是可爱到不行。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咱俩在一起了,一个人搞艺术,另外一个要懂得生活,没事,我不急,咱俩能抓住早恋的尾巴就行”路星河路星河代表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小野兽,我们只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
看到给他耿耿唱的歌、写的情书,这应该是每个女孩子学生时期都偷偷幻想过得事情。
“ 在你什么都不懂的十六岁,你遇见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觉得孤单。
就这么一直过日子。
岁月像一个安静的小偷。
很快,我们就要走到一扇扇冰冷的大门面前。
门上写着,毕业、工作、结婚、生育。
衰老和死亡。
我打开一扇门,却遇见了你。
”-路星河
<图片4>“现在的我带着被人喜欢的感动和喜欢别人的心跳,开始我的十七岁”--耿耿三只都超爱,只不过这两集被路星河感动了、、、、、
校园题材的电视剧最近很少见这样高质量的了,男女主选的也真是很合适。尤其是耿耿,真的是高中少女的样子啊,主题曲也很好听,就是剧情发展到后面有些落入俗套。最后几集剧情漏洞有些明显。
道具组良心,选角良心,台词剧情不尴尬,网络剧有这水准还可以了吧。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首部,2016年直接捧红刘昊然谭松韵的校园青春爱情剧,刘昊然当年横空成为“”国民校园男神”。适合学生观看,里面不少校园男女情窦初开的情节能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配角的处理其实也不错,周末那里
选角满分,演技满分,真庆幸没有选欧阳娜娜
一起同过窗就是我心中的最佳校园片,其他校园剧都是老套剧。
剧情马马虎虎,有这么高的分数是我觉得归功于纯天然的校草颜值的刘昊然出演男主。
1.青春题材在大陆网剧能拍成这样,简直拜佛点高香修来的。2.演技非必需,终逃不过胶原蛋白和荷尔蒙反应。3.路星河单恋变奏,可惜其过分理想化的人物,反而降低现实感,假到女一配不上男二,编剧败笔。4.有强烈的代入,没想到十年差距也无太大差别,这才是有真实质感的高中校园。
谭松韵的表演不错,年龄的跨度感不错,当然的学渣耿耿和学霸余淮经历过人生中的一些偶然和必然,成就了“当年最好的你和现在最好的我”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我过了很多年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隔了一整个青春…17岁的路星河喜欢耿耿,可是17岁的耿耿却一直喜欢着余淮,爱的人在身边为什么不能说出那句我喜欢你,让对方都明白自己的心呢 ?
作为青岛人看的很尴尬,反正这演的不是我们上学时的样子。
我的天,我竟然通宵原速把全剧刷完了!对不起!耿耿星河党来迟了!吐槽都找不到人!路星河简直当代骑士模范,反观褪下校服的余淮只能在回忆滤镜里找存在感……朝气蓬勃,有着被人喜欢的感动和喜欢别人的心跳,这才是最好的青春啊。称赞几位主演,尤其是谭松韵真的让人无时无刻不在感慨“她也太显小了吧!”
八月长安。谭松韵的表演,很动人。我不喜欢男主对女生的打压、轻视、嘲讽。
男主很有校草的样子,剧情一般般把
最好的我们那时的你是最好的你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隔了一整个青春
三个主角在戏外都很喜欢,然而放在戏里三个人我只喜欢路星河这个角色,尤其看不下去男女主的感情线。我试着看了三遍都看不下去,可能是我有问题吧
溜了一拨书粉的心来看剧 加了个男二也就不说了特么编剧大概是余淮黑吧 编剧真的行啊要不是有小说这部电视剧还能有逻辑吗?反正以后我只看刘昊然cut 前年的高中生活还挺好挺让人感慨的挺真实的 后面都是什么玩意儿 打一星 打给编剧和白莲花男二 心疼刘昊然招来一堆耿耿于怀cp粉
国产青春片瘸子里的将军。有几点不满意,妆还是太浓,小事情拍的一惊一乍,人物关系很套路,部分台词很尬。男女生之间的关系真的不是那样的。可以幻想和美化,但是不要为了塑造伊甸园而架空生活。有这种感受也可能是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也许这种尬尬的感觉才是所谓青春本真的一面吧。
一般
1.没看过原著,有些逻辑想不通;2.没看电影版,决定不看;3.应该先看这部再看《以家人之名》,表演高度相似;4.没有年龄差是真的;5.刘昊然不错诶;6.忍不住回去翻了翻《十六岁的花季》的演员们都在干嘛。
当初我妹强烈安利我去看的 但是很无感 没有一点让我触动的地方 尤其看到最后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弃了 还有副cp 矫情死 每次看到简单就觉得特尴尬(不过谭松韵真的好显小啊 羡慕「(゚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