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春贤这个角色,我有点闹不清了,她不算单纯的好人,也不算单纯的坏人,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一开始的时候,她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处处为楼外楼着想。
在爱情上,也是坚贞执着,她还跑到战场上去找家柱,看到她与家柱相见不相识,真是很虐心了。
可是后来,她的小心思越来越多了,先是怕家宝抢走家柱的掌柜之位,故意使些小心思,甚至到洪母那里去告状,显得她很小心眼。
后来,她又主动怂恿赵田雨强娶秋水,真是太自私太可怕了,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但是我继续追了几集后,突然想明白了,人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体,会因为处境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会改变,会成长的才是活生生的人,能一条道走到黑的,不是傻子就是圣人。
总体而言,李春贤这个角色塑造的还是比价成功的。
目前看到第六集,可以说很失望。
原以为会是一部格局很大,很大气剧,看卡司也觉得不错。
但实际感受是主要演员奚美娟和秦海璐演技在线,其他都大跌眼镜。
张铎在我印象里是个实力派,也许为了表现主角的成长,所以前六集里那种愣头青的冲动不长脑子,张铎完全演不出来,很尴尬,可能后期成长起来会好点。
叶璇,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
tvb时期的叶璇我是多么喜欢啊,后来离开tvb跟着杜琪峰在电影里打酱油,我为了她还看过这些酱油片。
到了内地后,画风突变,这个不说了,但好歹当年不觉得你没演技呀?
可在楼外楼里,他装嫩卖萌的表情,跟十几年前tvb时期一样,有没有想到冲上云霄?
演技完全没有长进,甚至感觉退步了……一言难尽……大哥说实话,演员不熟,目前戏份不多,但人设真的很讨厌,没有半点责任感。
剧情上一点不大气,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
但对这个阵容还是有点期待的,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好点,应该还会看下去吧
不得不说,《楼外楼》这个时候上线给我们姐妹们提供了一个夏天踏青的好地方,就是不知道西湖边上现在人还多不多。
我挺喜欢民国范儿的那种感觉,尤其是男生的制服,家宝穿的那种,跟家柱的鲜明对比,男神感一下就出来了。
我是无聊换台换到了,对这种古装历史剧蛮有好感的,就一直追着看,还跟我姥姥聊,我姥姥就喜欢家宝这种耿直的男生哈哈哈,还有就是很羡慕家秀有这样两个哥哥啊,性格迥异但都会保护她,还长得这么帅。
难得这部剧里没有整容脸,男女生的都很养眼,尤其是女的,都特别有大家闺秀的感觉。
总的来说还是部质量比较高的剧,剧情也不狗血,也没有小三撕逼什么的,觉得蛮和谐的,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电视剧嘛,希望多出这种精品。
没想到《楼外楼》的编剧,竟和《神医喜来乐》的编剧是同一个人,都是周振天。
我从小是看着《神医喜来乐》长大的,现在还记得里面很多精彩的桥段。
这两个电视剧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通过小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展现历史大背景的变化;都有中西合璧、中西对抗的元素;同行对抗,《神医喜来乐》是高高在上的太医,与民间野医的对抗,《楼外楼》里是两家百年饭馆的对抗,楼外楼与老燕京等等。
这两部电视剧都很好看,可能因为是周振天写的剧,所以自动对《楼外楼》有一种好感。
另外,感觉周振天长得与莫言有点像啊,胖胖的,和蔼可亲的,有点像邻家老爷爷。
难道文学巨匠修炼他们那种程度,都会长得很像?
《楼外楼》完结了,剧里几个主角也纷纷迎来了专属自己的大结局。
家宝历经磨难,成为楼外楼真正的掌柜。
家柱英勇就义,成为万世流芳的大英雄。
秋水引燃炸药,与日军同归于尽。
洪母病重多年,沉疴而死。
杜小笙将汉奸赵田雨拖到秋水和家柱的墓前,手刃奸贼。
春贤独自抚养儿子,在怀念丈夫的寂寞时光中度过后半生。
比较幸福的就属家秀了,她与阿文有情人终成眷属,结成革命情侣,继续为救国救民的大任奉献自己的力量。
编剧大大对家宝也不算太残忍,让马蕊带着儿子港生到楼外楼与其团聚。
看完了这部几部类似《楼外楼》的高质量高口碑高收视率的剧吧。
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怎么想的,还是演员的能力有限,现实中能有这么二的两个男主吗?
做任何事情脑子都不带转弯的,这样也能成为大掌柜,也能带兵打仗…除了秦海璐和奚美娟演技在线,这两个儿子实在无力吐槽,表演痕迹太明显,明明是老腊肉又完全演不出小鲜肉的感觉,在戏中处处还那么横,太浮夸了,不符合逻辑,甚至让人厌恶… 几个反派人物反而可圈可点,真实自然才是最好的演绎方式,哎,太失望了……
两颗星打在1.妆容得体,服饰精美。
大嫂和小妹的装扮都很衬人。
——秋水和赵小姐就真的···一言难尽了2.大嫂姆妈镇宅,演技在线。
问题出在哪?
1.人设有问题。
大哥要追求真爱,却没有正面事情的勇气和能力,逃避和拖延导致两个女人都被坑了一辈子。
逃婚会导致两家反目成仇,这个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春贤守活寡,举家成笑柄,这叫对家庭负责任?
自个跑得快,怨气秋水挡,这叫对爱情有担当?
抛下老母亲和两个还没开窍的弟妹留守家业,对面还有敌人虎视眈眈。
这是不孝。
用逃避躲离爱人和婚姻,让两个女人去背锅。
这是自私。
请问我们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什么呢?
大嫂是个「巾帼英雄」,能力不逊于人,手段无可指摘,这是女强人人设吧?
问题是,这样一个人活生生演成了宫斗戏,斗完初恋搞小叔,挣完爱情夺家产。
眼界格局就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理解这是近代女子的悲哀,可是当下社会都在鼓励女子自强,毋以依附男人为生,这个人物越鲜活(秦海璐老师演的是真好),其实对当代女性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要么看了认命,要么看了窝火。
请问,国家频道的价值观,还停留在一百年前吗?
半个世纪前我们的裹脚布就放开了。
而当下,还有很多无形的裹脚布以各种光辉伟岸的方式禁锢着女性。
少年强,则国强;而女性心灵自由,则国盛。
文/桃妖不是妖最近央视一套的年代大剧《楼外楼》火了!
家国风骨与美味佳肴,西湖边上的百年老店屹立170年不倒,这本身就是一出风云历史了。
由拉风传媒出品,周振天编剧、苏舟执导,张铎、秦海璐、叶璇、蒋毅、奚美娟、丁勇岱等联合主演的《楼外楼》,更是把一代名楼的荣辱兴衰演绎得百味回甘,荡气回肠。
如今,这部年代大戏即将落下帷幕,看剧中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这座楼外楼里活出自己的样子,洪家宝的耿直大义,洪家柱的家国情怀,姆妈水莲的大家风范,就连春贤的精明算计和智勇双全都令人觉得人物鲜活,感慨颇多……也特别醉心于杭州楼外楼“以文兴楼,以菜名楼”的文化底蕴,那么多文人骚客,西湖的歌舞美景与珍惜佳肴,都在一道道菜名里流淌,凝固,成就了人们心中无可取代的文化瑰宝。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如我一般,追剧追到眼馋嘴馋,想要去西子湖畔的楼外楼点几道西湖醋鱼、叫花童鸡、宋嫂鱼羹,好好回味一下《楼外楼》的百年历史记忆。
闻名已久“楼外楼”,令人赞叹不已的不仅仅是食色生香的菜肴,还有这部年代大剧一路水涨船高的口碑。
制作精良的好剧,总是格外注重人性的揣摩。
而《楼外楼》人物众多,牵连着几十年的时间流线,却把每个角色都刻画的生动自然,有人性的弱点,也透着生存的智慧。
比如大嫂李春贤,秦海璐饰演这个嫁进洪家的悲情女人。
同样是民国大戏,可这个女人不是《白鹿原》里的仙草,更不是《红高粱》里的淑贤,看似温婉贤淑的外表下,藏着自己的私心算计,也有对丈夫的挣扎不甘。
家族内斗,她勾连敌人出黑手;可生死关头,她却从未放下自己对洪家人的责任。
或许,秦海璐在年代大戏中的印象太过深刻,很多人会认为春贤是扛起楼外楼生死存亡的脊梁。
可故事的走向如果被人如此轻易猜中,便失去了追剧的趣味。
《楼外楼》用一众老戏骨和实力演员,塑造了鲜活的楼中人,曲中事。
整部剧赋予人性的变化,也让剧情婉转多变,不曾落入陈旧的套路之中。
菜馆酒楼开门迎客,三教九流演绎出了乱世之中的经商之道。
张铎饰演楼外楼大掌柜的洪家宝。
曾经的富家公子二少爷,经历种种变故,在一次又一次的绝处逢生之中,终于悟出经营之道。
这个人物,看着满身的缺点,有时候好心办坏事儿,令人着急。
可他却总能在关键时刻逆风翻盘,靠得是灵机一动的小聪明吗?
或许有,但更多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是果敢、诚信和大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据说,“楼外楼”的得名,与这首诗颇具渊源。
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兼程,才有了如今年代大剧《楼外楼》的情怀和底蕴。
看过这部大剧,有多少人想去“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的楼外楼坐一坐呢?
这样的文化瑰宝,因为一部剧再度翻红,怎么不令人心生向往,令人珍惜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诗人林升的名句流传千古,正如杭州坐落在孤山脚下的那百年菜馆,楼外楼。
毕竟,楼外楼的外面,再没有楼了。
剩下的就是一片泱泱湖水。
假如你从波光潋滟中偶然发现还有什么画栋雕梁,绝对不是别的,而是楼外楼风云变幻的时代下的倒影。
由拉风传媒出品的央视热播大剧《楼外楼》,一直非常期待。
看了片花,可不是什么美食节目,而是有点类似《大宅门》、《乔家大院》这样的历史传奇剧。
故事描述了以楼外楼的历史变迁为主线,讲述那个动荡年代的传奇故事。
看了几集,史诗传奇剧的气质扑面而来,刚一播出就以9.2766%冲上收视率冠军这一宝座绝非浪得虚名。
其实这样的剧乃在国内还是非常典型的。
就像上述举例的《大宅门》那样,明着是说一座名府的往事,实际上乃是乃是写人,进而拓展到时代大背景,突出个体在时代命运下的抉择。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娱乐化时代,拉风传媒拍摄这样的厚重本分的历史题材正剧,还是有着十足的匠心精神
就拿这套《楼外楼》来说,通过剧情故事塑造的人物,以洪氏家族为主线,故事线索将楼外楼的商德、浙商的商经娓娓道来,在人物剧情的烘托中,首先一点将的经营之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比如洪氏家族的经营诀窍和诚信之本,就是通过剧中人洪家宝、李春贤、老太太几位的口中讲出。
而在时代背景下,从军阀混乱,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二十多年的乱世之际,几位角色的行为和作风,以及洪家宝的大哥洪家柱革命党的身份,从地痞流氓滋事,到军阀垂涎楼外楼的宝地,乃至在抗日期间被误当做汉奸等等,内忧外患,让楼外楼始终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什么叫做祸从天上来,这就是。
纵观《楼外楼》的正剧范儿,该剧并不是为了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因为该剧之所以渲染楼外楼一系列的遭遇,其实就是为了通过楼外楼的不幸,去映衬是整个近代中国的不幸,秦海璐、张铎、奚美娟、丁勇岱等戏骨坐镇,让该剧每一场戏都颇具质感。
洪家宝为首的楼外楼所代表的勤奋而本分的生意人,在时代背景下,犹如岁月洪流中飘摇的一只船,既要面对来自黑势力、同僚、官僚的外患,又要稳定兄弟之间因为经营理念不同产生的内忧,任凭风吹雨打。
而洪家柱投身革命,也代表着弃商从武这一类人的典范。
他思想开明,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革命和爱情,他选择革命,不代表他不爱爱情,只代表他不愿意受制于封建礼教,又代表着他打破宿命的诉求。
除非真的有些大的生死离别触动到他的价值观了,或许人会变,否则很难。
洪家的两兄弟,却也由于各自命运的不同,逐渐走出更开阔之路。
而秦海璐饰演的李春贤,这个略带悲情色彩的传统中国女性,个人是比较喜欢这个角色的。
她出嫁到楼外楼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却没有被命运压垮,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支撑起家族的繁荣兴衰。
从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和旧社会对女性的摧残,也歌颂了女性角色的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虚构的故事中,融入了相应的史料,剧中洪家宝利用传说和典故,几乎将自家店里的每一道菜肴都找到与历史名人的传承关系,不仅艺术形象地展现浙商的经商智慧,也成为该剧趣味吸睛的细节。
该剧还根据真实史料,描写了民国时期若干政要名流、文人雅士莅临楼外楼,把酒吟诗,挥毫泼墨的史实和传闻轶事,丰富了该剧元素,增强了现实质感。
其实《楼外楼》就是以历史题材反映现实精神,通过几位角色跌宕起伏的从商经历和人生历程,深刻而又生动地展示了浙商文化中以诚实守信为本,以见利忘义为耻,重信重义,百折不回的精神品质。
通过艺术表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唤醒人们心底的荣辱观,满足了人们追求高尚文化氛围的需求。
前年去杭州旅游时,到楼外楼吃过饭,听本地的朋友说是杭州的特色,以前还有很多名人去吃过。
人超多,菜挺好吃的,就是价格有点小贵。
前几天发现了一部叫《楼外楼》的剧,到网上一查,说是专门写楼外楼在近代几十年的变迁的,就去爱奇艺看了几集。
一看吓了一跳,他们不会真的是在楼外楼拍的吧,外形牌匾还有做的菜,都和我上次见到的差不多。
果真是名楼啊,都拍成电视剧了。
从超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美的场景道具上来看,这个影视公司应该是下了血本了。
下次去杭州玩,一定要再去吃一次,真的好想念叫化童鸡、西湖醋鱼、东坡肉、宋嫂鱼羹啊,口水流了一地…….
剧本硬伤啊
一部好看的经典!值得一看!看完令人回味无穷!洪氏一家人,在军阀割据、北伐鏖战、外侮入侵背景下,以浙商“自强不息,厚德经营,求精进取”的精神。值得学习
台词啰里八嗦,情节推动缓慢。很多没必要拍出来的还在那讲讲讲。全剧除了赵律师之外,其他演员演技都不在线。说实话就是垃圾。
YZTV2,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学生天天念叨的经典台词原来就来自这部剧啊。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们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剧情弱鸡,演技尴尬
总感觉剧情上很随意,不大气
我觉得还挺好看啊,评分咋这么低。。。。我妈更是很喜欢看。。
人物性格很鲜明,故事也是两家世仇恩怨外加穿插点儿女情长,是一部介绍江浙一带美食的好片。最后一集大伙送家柱赴形刑场那场戏的对话,被奚美娟奶奶演技打动了,看哭了
喜欢大少奶,她真的旧中国女性的代表人物!
叶璇这化妆完都像40的大婶,怎么选的角色,想抄大宅门的鸿篇巨制是想多了,硬伤不少
人称逼王的张铎,声音太瓷实饱满了吧,他的演技完全够用,就是在本剧里表现书生意气时的味道不太对,感觉他刻意收敛自己霸气侧漏的逼王气息。不过这剧幸好有奚美娟和秦海璐两大演技大神压场子,不然这剧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我国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不仅要保留更应该让更多的下一代知道,央视的剧节奏快,而且正能量满满。以文会友,看见那些好久不见的毛笔字,真是感慨啊。好剧!
1920年的楼外楼风雨飘摇,如今越来越红火。 一百年了,那条路还叫南山路。 奚美娟妈妈有一家之主的霸气。 叶璇的沧桑写在脸上。 封建婚姻害人不浅,大嫂秦海璐,这个可怜的女人啊。
哪个是鲁迅!
楼外楼大型宣传片。给三星半吧,演员们演技没得说,尤其是老太太,无论作为一家之主时的沉着大气,还是在面对危险紧急时的临危不乱,亦或是在面对生离死别却无法相认的隐忍,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他人的演技也都是可圈可点。这据最大的问题是,剪辑太跳跃了,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之,很影响观感。故事情节相比于其他年代剧论商战策略不够多,论爱国表现不够全,不过涉及面比较广。另外我就是觉得张铎很帅哈哈哈
秦海璐演技一如既往的棒,有层次有渲染力。很推荐,值得一看!
海璐姐演新娘子略显老了些,不过她演技还不错,奚美娟特别适合演妈妈,尤其她说话的样子。看评论才知道有叶璇,我看的时候竟然没认出来。追着看还不错的
上小学时候跟我大姥看的,去西湖时候还看到这家饭馆了。
粗制滥造
前面谈得过于空泛,整体不在楼外楼这个主线上,但后来还好,开始真正谈整个楼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兴衰历史,如果前面的铺垫只讲个几集,会更好。虽然剧情还是很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