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个五分,等了很久的电影,今天终于看到了。
说说感想: 按照希罗多德记载,托米莉斯的儿子是去袭击被居鲁士故意留下的一些弱兵防守的驻地,然后喝了大量故意留下的酒被歼灭的,并非是居鲁士诓骗他们去巴比伦城谋杀; 此战后借用托米莉斯的话,是消灭了马萨格泰人一半的军队,她希望和居鲁士求和,只是居鲁士选择了拒绝,因此历史上是剩下的半数马萨格泰人全歼了居鲁士军队,并非是双方主力对战; 导演还是很用心把马镫藏在皮革里面(比如图3就是),但在电影开头的画面就不知道为什么不谨慎了?
后面出现的画面,包括托米莉斯的策马狂奔腿部特写的确都是有意刻画了没有马镫;
这个还是铁的?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这幕这么明显?
马镫在皮革里面
真实还原
导演还特写了这个无马镫的细节,为什么电影开始时不谨慎?
最初迎战花剌子模人的这种粗糙简陋的战车,马萨格泰人居然心有戚戚,应该是站在车上放箭更稳定?
这种战车也不太可能是去冲击步兵,毕竟太轻便了,车轴两边也没有绑上镰刀;托米莉斯使用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冲击居鲁士的不死队,这个可能性多大?
我一直觉得这战波斯人应该是被使用反曲弓的马萨格泰轻骑兵绞杀的,如同卡莱战役; 波斯人和马萨格泰人打过仗,领教过斯基泰反曲弓,但是依然大量使用直木弓(降低成本?
中世纪英国紫衫木例外)同时也降低了杀伤力,直到以后面对重装冲击的希腊人。
尼布甲尼撒留下的巴比伦的伊兹密尔门和认真还原的居鲁士服饰,只是觉得居鲁士一个人坐在阴森的大殿里,是为了突出万王之王内心的孤寂?
值得一看,用心之作,把马背上的民族那种飒爽拍出来了,最初那个部落女兵出现,我还以为是亚马逊女战士呢?
我最喜欢的是片尾的这段文字~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居鲁士大帝(前603年~前530年12月4日)即居鲁士二世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故事来源于希罗多德,从历史角度上来讲事迹,亦真亦假,不好判断~一句话总结~不负众望的史诗片~!
生于国境之南,哈萨克斯坦应该算是离我最遥远,又最陌生的邻国了吧,无论历史人文抑或地理环境,在我眼中都像是一片迷雾,知之甚少。
而在本片那数量有限的观影人群中,大概多数也是第一次看哈国电影,第一次听哈萨克语,却没想到就立即被电影的质量给惊艳到了。
观影前,大部分观众想必都是因为居鲁士弑杀者的身份才听闻过托米利斯女王。
除了曾在“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笔下短暂登场,托米利斯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录其实相当有限,也因此,本片中女王那离奇跌宕的身世大概更多是源于编剧的想象。
但本片并未因它有虚构成分而失去价值,反而是它写实重现的历史面貌令观众大开眼界。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对照我国那是春秋时期,相当久远。
托米利斯女王来自于斯基泰人中的一支马萨格泰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游牧民族。
发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斯基泰人骑术精湛,经过几个世纪持续迁徙扩张,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我国鄂尔多斯沙漠都留下了他们统治的痕迹。
相比起那时还没广泛应用骑兵的中原农耕文明,首先发明了马鞍,配备了反曲弓,具有骑射能力的斯基泰人简直是碾压式的军事存在。
我一边看电影就一边在想,真庆幸有西域的高原雪山天堑阻隔,将我们与游牧民族分离开,才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片存活繁衍的沃土。
那时,斯基泰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横行在了广阔的中亚大地上,除了游牧经济,就是以劫掠周边农耕文明为生。
本片中有过经典一幕,女王父亲曾训斥手下,“你可以直接抢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跟他们交易?
”这在今人看来犹如强盗土匪般的理论,却是2500多年前,那个蛮荒的时代里,要在资源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活下来的生存法则。
它深刻揭示着游牧民族的生存理念,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份真实的历史感。
在当时的环境下,讲究的不是良心,不是道义,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可消磨在沟通上,生存法则激进而纯粹,实力就代表了一切,能活到最后的注定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头铁角色。
所以,反过来也证明,生产力发展是维持社会道德的基础,我们没法天真地祈求食不果腹的猎人对猎物表达善意。
终于,斯基泰人与不断北扩的新兴帝国——波斯发生了碰撞,原以为是“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来教会游牧民族重新做人,却没想到反手被托米利斯女王杀了个全军覆没,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片以区区3000+万人民币的成本竟拍出了不亚于《天国王朝》的效果,尤其是细节上,对当时仍未出现的马镫、斯基泰人的战甲、毡帽、居鲁士的形象、巴比伦城外观等,都设计得很用心,绝对是《蒙古王》之后我看过最出色的游牧民族历史片。
为我对中亚历史文化的贫瘠了解浇灌进了新鲜的养分。
精彩,推荐,不收藏。
公元前五百年马萨格泰的王妃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去世,最后给女儿起名为托米莉丝。
想要一个儿子的马萨格泰王把这个女儿当成儿子一样培养,教她骑马、剑术、搏斗。
由于马萨格泰内部的权利纷争,王被部落里的奸臣所害,皇室子嗣只剩下年长的多米莉丝一人被护卫和亲信保护带走,多米莉丝发誓要夺回父亲的一切重振马萨格泰部落。
多米莉丝的周围灾难不断,护卫和亲信栖居的诅咒森林被一伙游牧的强盗偷袭,又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此时已是少年的的多米莉丝这次没有逃避而是只身一人找到那伙强盗手刃了所有成员并且身负重伤。
她用最后一口力气爬到马背上,保住了性命。
一个游牧部落的女战士发现了她,部落的女酋长治好并且收留了她,她开始在这个部落里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战士。
这个部落里的女战士有一个婚嫁习俗——集齐三颗男人的头颅就可以选择自己的丈夫。
女战士问多米莉丝你杀的那伙强盗有几个人?
多米莉丝说:省着点算可以选两个丈夫。
日复一日的训练加上背负的仇恨九死一生的经历让托米莉丝变得勇敢而又谨慎,强大而又冷静。
当她看到来部落拜访的仇家的时候她对同伴说:我的心让我现在冲上去杀了他们,可我的理智告诉我现在还不是时候。
仇家联合花剌子模部落和其他部落想要托米莉丝的本家对他们俯首称臣,本家意识到自己当年下的那盘棋是时候收尾了。
本家的首领叫来了多米莉丝,跟她说出了实情,如果不想屈服的话只能和花剌子模宣战。
部落想要和另外一个部落结盟,那个部落的王子是多米莉丝喜欢的一个战士叫阿尔贡。
战场上,多米莉丝打头阵,上来就指认两个杀父仇人,敌人的军队里有一半是多米莉丝原来部落的战士,看到上一任马萨格泰王的女儿还没有死而且还是一军之首前来复仇,立马把两个奸臣以及他们的党羽包围起来,多米莉丝骑马上前将两个仇人刺死,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夺回了王位。
收回部落之后多米莉丝重整旗鼓和之前的本家以及结盟的部落继续壮大准备对抗更强大的花剌子模部落以及他的其他联盟。
这时候多米莉丝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她提出采用迂回包抄的作战方式,先假装败退,拉长敌人的战线再在侧面埋伏一部分士兵,在阵线里面找出力量薄弱的地方然后进攻。
这时候前面的部队再折回战场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她们通过这种打法赢了战争,阿尔贡也在战场上向多米莉丝表白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战争结束之后多米莉丝和阿尔贡完婚并且生下一个男孩,脱下战袍,开始专心治理部落。
过了十几年,一伙波斯人逃难到马萨格泰部落,用金器和各种先进的技术获取了部落的信任,得到了部落的收留。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就提出想要回到波斯,因为波斯城市的建筑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集市上的人和地上的沙一样多。
阿尔贡被他说动了,他也想部落更加安定繁荣,于是想跟波斯人一同去看一看强盛的波斯王朝。
虽然多米莉丝表示对这个多话的波斯人很担忧,但还是不能阻挠丈夫。
阿尔贡带着儿子随着波斯人一行去了波斯王朝。
到了那里,阿尔贡发现波斯王朝虽然更加强大但是远没有波斯人说的那样好,虽然集市上挤满了人,但是有钱人和乞丐一样多。
他们草原部落虽然不怎么富有,但是没有人上街乞讨为生,因为在草原人看来,相比物质生活的优越,有尊严的活着更为重要。
到了大殿上,波斯王坐在几十级的台阶上跟站在下面的阿尔贡对话,更加体现了对他们的不尊重。
而且波斯王还想要他们归降,想让他们不战而屈,就更加不可能。
谈话结束,两方不欢而散。
此时波斯大帝还是尊重阿尔贡的,直到波斯人上前提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他认为寡妇更加好说话,于是劝波斯大帝不要让阿尔贡一伙人站着走出王城,等事情过后再去和多米莉丝联姻,一举获得整个草原的统治再西进埃及扩张领土,一番话打动了波斯大帝。
当天晚上,一番歌舞升平之后,波斯人把乐师赶走叫进来一群士兵把阿尔贡一行人全部杀死。
托米莉丝让从小跟着自己的提耶尔秘密跟着阿尔贡以防万一,提耶尔发现阿尔贡没有出城于是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去向托米莉丝报告,托米莉丝知道之后悲痛欲绝。
此时波斯一行人还在沙漠中用骆驼托着阿尔贡和王子的尸体在回马萨格泰的路上。
波斯人回到部落对托米莉丝说阿尔贡一伙人是在回来的路上被强盗所杀,他们已经将那伙强盗抓住并割下了他们的头皮。
此时托米莉丝还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看到丈夫和儿子的尸体听到波斯人可笑的说辞只是冷冷说了一声:“将他们好好安葬。
”葬礼一结束,波斯人就向多米莉丝提出波斯大帝想要联姻的计划,她把波斯人带到空旷的场地上,召集所有的族人,对族人们说:“波斯人在他们的城市里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并且跑到我们这里说要和我联姻,你们能答应吗?
”族人们的愤怒声音此起彼伏,波斯人知道自己的谎言败露百口莫辩。
托米莉丝亲自上前把匕首插进波斯人的胸膛,然后转身对自己的族人说:“事已至此我们绝不屈服,如果波斯来战我们就战斗到底,哪怕最后剩我一人。
”族人群情激奋支持他们的女王。
只有族里面的祭祀被吓破了胆,他深知波斯帝国的强大如大象,而他的草原部落跟波斯比起来如同一只蚂蚁,蚂蚁怎么能和大象抗衡?
祭祀到了晚上在一堆篝火前自焚,这一点没有动摇托米莉丝的决心,她当晚又重新穿上战袍。
她也知道自己无法和强大的波斯抗衡,于是召集来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强大自己的力量。
起初其他部落除了他的本家部落和阿尔贡的父母没有人同意加入进来。
多米莉丝说:你们以为我是想给自己复仇,但是波斯帝国的野心持续膨胀他们今天能这样对我们明天就能够以同样的方式对你们,我们的游牧草原总有一天会被他们占领。
看到托米莉丝的决心和远虑所有的部落都加入了进来。
波斯大帝知道自己的信使被杀,亲自带兵南下要扫平游牧部落。
长途跋涉的过程中,托米莉丝不断派军队夜袭扰乱他们前线部队的睡眠,同时制定了更加详细周密的作战策略。
相比于之前的迂回包抄战术,这次在军队中增加一百精锐铁骑,迂回时有一支军队进行掩护在战场中寻找波斯大帝,擒贼擒王。
以此对抗数百倍自己战士数量的波斯军队。
战场上托米莉丝的几员大将和大臣先后战死,百人精锐被杀的所剩无几,但是波斯大帝也已经被锁定,从小受到托米莉丝亲自培养的提耶尔以一敌百杀出重围先是砍杀士兵最后杀死波斯大帝的守卫,直取波斯大帝的首级。
这时候波斯军才反应过来他们的王已经死了,大势已去,于是四散而逃。
最后提耶尔亲自将波斯大帝的首级交到托米莉丝女王的手上,女王终于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报了仇,也意味着整场战争的胜利,由此西北弱小分散的游牧民族战胜了强大的中东波斯王朝换取了百年和平发展的繁荣。
上次对古装片产生这样的敬意还是三年前看的一部英剧《禁忌》。
作为一部古装电影最为基本的是还原历史,并不是说就要花多少钱,这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电影的态度。
在这方面我们拍了不少的古装电影其实都不能称之为古装电影。
甚至称不上对于历史的尊重,更别提尊重电影了。
当然我们有足够长的历史可以拿出来供这些后辈来戏谑,但是记不清有多久没有看到过严谨的国产史诗电影了。
我们的电影工业已经与国际接轨,电影市场也成为全球第一,反观哈萨克斯坦人,还在拿着600万美元的中等成本预算拍着这样体量的电影。
好的工业和市场环境缺少的只是一颗对待电影的真心。
牛逼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
一个小女娃,本来官二代加富二代好好地生活,结果老爹被同事搞死了。
自己被迫走上流亡之路。
稍微大点的时候又自以为有个性,出走,然后再回家发现亲戚们都被别人干死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被迫流落到别人家打工。
慢慢成长,找机会干死霸占老爹位置的仇人。
虎躯一震,臣民拜服,重新登上王座。
本来又有个倒插门的好女婿,从此过上性福的生活,结果来了个能说会道的波斯商人,忽悠着老公去大城市铁岭溜达一圈,老公觉得是个好机会得带上儿子见见市面。
到了大城市发现不是铁岭,是巴比伦,很破很差劲。
可老公还得装着加过市面的样子,可别的兄弟装不住啊,一顿唱k喝酒,被人阴了干死。
波斯商人老头能说会道,带着老公和儿子的尸体回来跟美女女王说,妈蛋你老公被野蛮人搞死了,我们头儿看不过去给你报仇了,你看把野蛮人头皮都给你送来了,你一个寡妹子还挺漂亮,我们头儿觉得要不你跟了他得了。
波斯老头读书少,也不查资料,不知道人家是母系社会,一个女的能娶好几个爷们呢,惹恼了美女,只好被干死了。
波斯头儿一看,我靠我想上你,都没嫌弃你寡妇生过娃了,你还敢不从,那我面子往哪放,于是亲自来搞美女。
美女更不服,一顿忽悠,把左邻右舍都招呼来,说大城市的老板来要大伙都拆迁,猪圈扒掉,狗勒死,房子推到,鱼塘里训练航母。
大伙一听也努了,干丫挺的。
于是在美女女王的带领下,一起干波斯老板。
女王人美话不多,美人计以弱示敌,什么麻雀战,游击战,毛爷爷的8字方针用得贼溜,搞得大城市老板还没见着面就疲惫不堪了。
美女女王有个小弟很牛逼,据说是贴身的,功夫高也不怕菜刀,一路冲到这老板面前一刀干死。
把头放在垃圾袋里,好像是pvc的高高兴兴给美女女王送回来。
大伙一块喊“乌拉,乌拉”。
故事告诉我们:我是真喜欢这种纪实性的东西的,借着机会查查史料也学习学习。
tomyris,也不能算是哈萨克人,毕竟民族起源也不一样。
马萨格泰人,里海附近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500年左右吧,大概咱们那时候是春秋时期,秦国牛逼点应该能碰到这些人,可惜那时候都往中原挤,没人搭理荒无人烟的西北。
游牧民族的蛮荒和生活艰苦还是很明显得。
性格个性也很鲜明,我要你就得给,你不给我就干你,找机会阴也得阴死你,从来都没有太多的话。
崇拜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和高高在上的太阳。
最近找到前几年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想起以前看希罗多德《历史》中关于托米莉丝女王和居鲁士大帝终期的一段,这段是《历史》里麦子为数不多印象最深的桥段之一。
希罗多德历史8.9希罗多德 / 2005 / 商务印书馆关于居鲁士之死,希罗多德记录了他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居鲁士大帝死于征讨托米莉丝女王统治的草原民族马萨该塔伊人手中。
波斯军在第一次交锋中施诡计生擒女王的儿子,少年在松绑后自杀,女王托米莉丝倾草原民族全部军力与居鲁士亲征军展开前所未闻的血战,最终草原民族获胜,随后她搜寻到居鲁士的尸体,兑现自己的诺言割下居鲁士的头颅浸在盛满人血的皮囊中,“不管你多么嗜血如渴,我也会叫你把血喝饱了的。
”这一桥段后来出现在不少西方绘画作品中。
其实武勋卓绝的古波斯帝国建国皇帝居鲁士生前并不是个令人生厌的统治者,甚至有传奇的身世:出生前他被预言将成为亚细亚霸主,招来了国王外公的杀意,一出生就上演狸猫换太子式逃亡,又传奇般的从草莽一步步应验预言,走上王座,征伐四方,智取巴比伦,卓绝的气量让很多敌人转化成了死忠。
他解放了困于巴比伦的犹太民族,允许犹太人返乡重建圣殿,因此在《圣经》中也留下美名。
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于是居鲁士自我驱策,将目光投向草原部落马萨该塔伊人。
野心和有意无意的误解终于将居鲁士一步步推上悲剧之路,直到死于草原女王之手。
而大仇得报的托米莉丝最后留下的话语,没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喜悦豪迈。
画面里只剩下一个复仇成功后被空虚和无法挽回的悲伤迅速吞噬的母亲。
大概是这个结局太过血腥又戏剧性,后世很多历史学者都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是最不可信的……麦子还是私心很喜欢这个故事,只要想想一个女子能够在公元前时代驾驭统治草原部落,一眼看穿居鲁士求婚目的并提出渡河三日作战条件,实在是刚烈野蛮又富有智慧。
有魅力,但很大程度上不会是什么可爱的女人。
托米莉丝最终据记载是被居鲁士的儿子冈比西斯率军杀死,冈比西斯迎回居鲁士的尸体。
两家冤冤相报的螺旋到此结束,更大的时代浪潮结束冈比西斯的统治,世间并无完美的胜利者。
哈萨克斯坦拍摄的电影《托米莉丝女王》很难得的从草原民族主视角出发,以希罗多德阿拉伯史学为基底,还原了托米莉丝女王的传奇事迹。
关于托米莉丝的史料,主要只有《历史》中的一段,所以电影中绝大部分剧情,女王前半生的事迹,基本都是艺术加工编撰,糅合了铁木真等草原英雄事迹,也有观众看出《加勒比海盗》、《勇敢的心》的影子。
《历史》中记载的儿子被俘的剧情被改成丈夫和儿子去巴比伦亲见居鲁士,大言不惭一番后被鸿门宴干掉,居鲁士最后被女王的亲信奔袭一刀结果,说老实话大BOSS死的有点太草率了……但片子尽可能在很多细节上还原了公元前草原部落和人群的风俗和特征。
接生婚庆丧葬、各种萨满祭祀、巫医传统、摔跤叼羊、尊重火的风俗,类似那达慕大会的画面,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都难得一见。
考据并不是十全十美(比如开篇还有出现马镫的反历史描写,之后的骑马画面中就不再出现),胜在草原国家的字正腔圆,已经超越其他定居民国家影视作品中此类描写。
故事中女王气质拿捏的也不错,彪悍野蛮果敢,甚至女性的敏感也转化为生存能力,比较有说服力的诠释了什么样的女人能够成为那时统辖草原的主人,能够团结起所有草原部落抗击居鲁士。
但是印象最最深刻的,是电影中的骑马画面。
实在太美了,到底是草原民族拍摄出来的画面,畅快和分寸感令人心生向往,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原来马是应该这么骑的。
马匹也非常美,也是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骏马”应该是什么意思。
能够这么畅快的奔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整天灰头土脸,手抓吃饭都可以忍。
联动到最近《少女新娘物语》连载正好在讲阿杰尔哥哥和未来嫂子赛马比武招亲,森薰画各种骏马画了一个爽,画草原帅哥美女飙悍马英姿飒爽相爱相杀也画一个爽。
赛了大半年马,哥哥的部落一口气娶回三房媳妇,阶段性结局上演三对洞房花烛+一台C戏,美轮美奂。
有生之年,希望有机会去钦察草原骑一次马。
长达2个半小时的电影,因为语言有点不习惯,精彩画面正常速度,叙事画面1.25倍速播放;①剧本条理清晰,但是不复杂,也不拖沓,主要想歌颂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的女英雄;②先不谈历史的还原度能有多少,从电影画面的角度来说,起码视觉冲击力是可以五星的;③影片也让我对中亚历史中的人民生活,有所认知了,算是我看过古代草原系列电影中,首要推荐的一部。
④个人认为,另外本片所表达的草原人的气概,或者说是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取长补短的。
情节上是有很多问题。
但是看看哈萨克斯坦这个地名,就知道这个电影已经是很牛逼了。
就冲演员翻身下马的动作,就知道在这些细节上用了多少心思。
了不起,竖起大拇指。
情节上的问题还是在人物和设置上。
捡回来的孤儿终于在最后高光了。
这在剧情上不算太复杂的安排。
你老公跟居鲁士都太任性了,他们确实不适合搞政治。
最终的对决还是很乱。
战阵很多地方看不出来有啥作用,甚至广角镜头都没有展现出阵型的重要性。
盾牌兵一脚踹开实在让人无奈。
但是看来看去,从人物着装,场面调度。
《指环王》可能比不上,但是比国内炒IP的美颜电视剧还是强百套。
科普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真实的托米莉斯女王生卒年月已经没法详细考证了,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多年那段时期,那个时候中亚草原地区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很多原始游牧部族,统称为马萨革泰人,很多部族正经历着从母系主导向父系主导变更的交替过程中,所以其实称其为“女王”并不十分准确,称为部落联盟的女酋长可能更合适一些。
那时候中亚地区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依附于古波斯帝国的花剌子模,花剌子模虽然时不时的用强大军事实力压迫草原部落,但由于草原游牧部落的分散性和草原骑兵来无影去无踪的打法,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花剌子模被彪悍的游牧部族经常的侵扰。
而托米莉斯和她的部族正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掠夺侵扰中逐步壮大起来,直到让强大的波斯帝国感受到威胁,帝国统治者居鲁士带着十足的自信要亲自去征服这些游牧部族,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波斯帝国与马萨革泰人大战。
但是居鲁士过于自信了,大军在长途跋涉中不断的被游牧部族袭扰,还没开战就已经草木皆兵疲惫不堪。
托米莉斯带领的马萨革泰骑兵充分利用主场优势,硬生生以少胜多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据史料记载,双方的军队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完了,而以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在失去了弓箭的保护后,完全成了游牧骑兵冲杀的靶子。
双方杀的昏天暗地,波斯大军最终溃败,居鲁士大帝也被斩杀在阵前,数万远征的波斯大军除了零散四处奔逃的以外,大部分成了游牧部族刀下亡魂。
居鲁士大帝的战死让当时看好波斯的各方势力大跌眼镜,原本被波斯征服的很多民族也蠢蠢欲动,好在他儿子冈比西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对内压服了各方势力,对外继续扩张,才没让波斯帝国轰然倒塌。
此役,暂时阻滞了波斯帝国势力向东扩展的野心,也延缓了波斯帝国侵占埃及的步伐,继续让中亚地区各种小国家小部落处于分散割据的状态,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涉足此地也没有完全征服这里。
再后来就是匈奴的崛起和百余年的汉匈争霸,汉匈势力所及,这片地区的众多部落小国基本没什么原则,就是实用主义随风摇摆,谁强就听谁的。
托米莉斯大杀四方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正处于春秋中期,诸侯争霸如火如荼,晋楚两国打的不可开交。
由于中国西部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少有人踏足,加之北方匈奴尚未崛起,所以大家基本也没什么交集。
简评一下本片1.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真实再现了古代中亚游牧部族的生存状态。
2500多年前的的中亚草原,资源匮乏和生存环境险恶,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信奉实力至上,没有那么多闲功夫坐下来讲什么仁义道理,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不听话就直接弄死。
能活到最后的,都是人狠话不多的,说太多的基本都死得早。
2. 大规模的冷兵器战斗场面也比较实在。
无论射箭坠马,还是砍人捅刀,都能体现那个冷兵器时代应有的力量和残酷,各种搏斗细节一点也不输于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水准。
在亚洲影视界,这点难能可贵。
3. 受限于资金预算,如果能再现一下巴比伦的辉煌,把战斗场面再做的宏大一点,就是一部完美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商业大片了。
总之,还是值得去大荧幕看一下的。
用法拉比大师的笔讲述古希腊希罗多德写下的传说:托米莉丝女王从出生,复仇,婚育,再复仇。
流水账一般用两个半小时讲完了。
波斯语对白很国际化,惊现法语merçi,有闪米特口音,不愧是世界之都巴比伦。
古突厥语对白有点慢,建议调节至1.5倍速观看,塞种人的葬仪黄金人很独特,萨满引火自焚温暖了马萨革泰人民的内心,也符合腾格里的要求。
喜欢草原和马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游牧-定居文明的冲突,可怜我花剌子模的人民,夹在中间被两边殴打。
长生天啊,保佑草原的人民吧,愿世界和平🙏
女性光辉,对抗花拉子模,为父报仇的同时,领导人们走向强大,和阿尔贡共同建立了伟大的国家。
一提到草原大战,就想到成吉思汗的千军万马和铁狼骑兵,想起从版图分裂出去的土地,是自己眼界高了些吗?感觉相比较来,这规模的战争电影不值一提啊。不过给个鼓励吧。3星。
两次家破,两次复仇。女王厉害!小成本拍成这样,相当不错。
很套路的民族英雄片……英雄磨难成长伟业什么的,老公娃儿做炮灰,缺乏亮点细节……最后就那么轻易干掉居鲁士了(萨拉丁扮演者,不过这里不出彩)——喜欢斯基泰人的尖帽子,不如文明6里继续扮演女王:)
前半部分有点拖沓,套路
三星半。打斗和战争画面还蛮震撼的,就是故事有点流水账。家破人亡——复仇——再次家破人亡——复仇,我就说女主不会简简单单结婚生子安居乐业
还原的非常真实,语言 服装 道具 建筑等等。演员们也非常敬业,骑着无马镫的马演马戏很辛苦
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独立拍摄的电影,女王先为父报仇,后联合部落抵御外敌入侵,传奇的女中豪杰!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失去悬念就变得寡淡了,战争场面貌似宏大,但细节表现差强人意,女主戏份很多但表演欠奉,大多数时候面无表情,经历了很多人生的大喜大悲,按理情感的变化是很大的,根本没有表现出来
挺大气
战争场面,服化道好评。影片完全站在斯基泰视角,波斯的居鲁士大帝作为反派,难免被贬低,但至少还有人物高光,这一点不能苛责。唯一过度美化女王地方是,作为一群草原上互相劫掠的部落领袖,指责居鲁士大帝双手沾满鲜血,还有自己家人被杀的复仇就是正义,自己劫掠别人就是勇气,荣耀的展现,未免有些太双标了。
看完眼泪都掉了,要是曹操也像居鲁士一样,当年也不用败走华容道,直接让人砍了,三国也就大结局了。看完觉得里面每人都是铁憨憨,阿贡在别人地盘挑衅别居鲁士;居鲁士快被人砍了英勇挨刀;女王的直击波斯王战略——在战场上直接杀居鲁士,关键居鲁士也配合!女王那么英明,那仗都不用打了,开始就应该派人跑去波斯皇宫把居鲁士干掉不就好了,反正居鲁士也会配合——我已经不怕面对死亡了!
中亚小国哈萨克斯坦(其实也不是小国,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恐怕很多人不看地图估计都不知道在哪的国家,人口都没一个深圳多,600万美元成本拍部片子,没有太多特效加成,大量真人真马互冲互砍,加上壮丽的中亚大草原的背景,愣拍成了史诗片,堪比中亚版《天国王朝》。吊打国产古装片,要剧情有剧情,要画面有画面,同时还吊打最近几年经常出的女权电影。从公元前5世纪居鲁士大帝之死就告诉我们,没事别惹游牧民族!吃饱了撑的吗!
吹牛不花钱
流水账一般的叙事,战争场面也看不清谁在打谁。。
历史上好勇善战的女性应该不少吧,能够被写下来传诵的少之又少
这个才是真女权啊 简直女版铁木真了 有勇有谋 游牧民族哪有这么多性别刻板印象 只要你能战斗 像男人一样 你就能够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地位 勇士无分性别 (话说 喝粥的第一天影片每隔几分钟就出现一场的大块吃烤肉场景 真的好折磨啊)
6/10。哈萨克是在草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在开场得到揭示:托米莉斯的母亲临终前未能诞下男继承人而心生愧疚,父亲没有不满,反而致力将女儿培养成军事事务上优于男人的战士,成年的托米莉斯骁勇善战,总能在实力悬殊的对决中完胜,终结了居鲁士大帝的神话。影片中毡帐生活、巫医传统、拜火风俗、接生丧葬,骑马射箭和捅刀厮杀一系列冷兵器对决,细致还原了哈萨克游牧文化的表现力,而托米莉斯的英明更直言不讳地体现了这里对女性的尊重,最为典型的是她拒绝在丈夫的葬礼上用活人祭祀,接着说服四分五裂的游牧部落抵御外敌,不留情面地当众杀死了要求她本人和国家一起臣服于居鲁士的波斯大使。遗憾的是,影像的逼真性限制了文化想象,当象征波斯帝国的狮鹫兽四次侵扰托米莉斯梦境,带来不祥之兆,动画特效的虚浮感减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哈萨克斯坦电影少见,吸引到我的葬制部分
场景宏大,故事曲折,特别是战争现场残酷血腥,让人有身处古战场之感。唯一不足女王的表演有些生硬,服饰、化妆的光环有些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