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汉语普通话,缅甸语年份:2014
简介:老人想让儿子靠骑摩托车载客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然而,贫穷的一家人根本就拿不出买摩托车的钱来。东拼西凑之后,老人用家中最后一头小黄牛作为抵押终于换得了摩托车,半年之内他必须用钱赎回小黄牛,不然小黄牛就将命不久矣。然而,摩托车载客的生意并不好做。 一次偶然中,儿子结识了名叫“三妹”的被拐女子,和三妹一样被拐无法和亲人..详细 >
缅甸山区,两个华人青年因生活窘迫,受发财的诱惑走上了贩卖冰毒的路,结果更惨。节奏慢,用好莱坞的剪辑估计15分钟就讲完。偶尔来一段对中国的高级黑。
3.5归乡三部曲第三部,缅甸华人的浮萍生活,缓缓映射出中国的食品安全,贫困地区拐卖妇女等问题。在生存的逼迫下走上了冰毒的路,结尾的杀牛镜头极其血腥决绝地告别了从前的生活和命运。
男女演员的表演张力还可以 剧情就没啥好评论的了 就内样儿 爱看不看 不看也值 有事儿没事儿还得看看贾科长
导演说,他拍电影就像宿命。他很幸运自己一直都很走运。见到导演真人,帅炸了。
各自孤独又又聚集在一起,游离在中缅边境地区,追求求生之道
我知道那头牛注定被杀掉,当它被刀割开喉咙,喷涌的鲜血被急促的喘息鼓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一种疼痛。男女主在状似坟墓的土丘上溜完冰后,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女主的轻声哼唱里两人骑着摩托车的颠簸摇晃的场景,大概是我今年为止最喜欢的镜头——也是男主唯一的一次发自内心地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快乐的方式只有一种。再然后就是永远地疯掉,天干了,烧地了,结束。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20141005 看完心想:不想吃牛了。/想完又心想:我這不是他媽的偽善嗎。哎,罷了,當我沒想。
第一,电影极具风格的长镜头叙事。第二,虽然是缅甸或者缅北的故事,却是中国人漂泊离散的表征(如果带有大中华中心主义的话,自有检省的空间与必要)。第三,影片结尾,屠宰场被宰杀的牛,一方面是回应影片开始老父亲带着儿子,用牛换摩托车的场景,这有点草蛇灰线,抑或是增加悲剧的结局:用摩托车挣钱的梦想彻底破灭!儿子因吸毒发疯,摩托车不再成为赚钱的工具,牛不仅不能被赎回,反倒被卖掉宰杀。这也意味着原本的农家失去最重要的耕作工具!另一方面,睁大眼睛,被捆缚住四肢,被宰杀的牛,是否也是剧中人物命运的隐喻?看得让人如此心痛!由此又引出第四个话题,即全球现代化或者全球化的问题,庶民、边缘族群、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底层群体,何以为生?
对侯侯是真爱。
感覺很久沒看到這樣敘事單純的故事,讓人想起早期台灣舊電影,小人物的小故事,映後剛好遇上導演座談,他說:緬甸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只是知道有這樣的事,而且認為必須被說出來,如果我不說,大概也沒人會說了,不為了什麼。
吴可熙口音有点出戏...吸食一幕自然到惊悚
写实,底层人的无奈
老人去世,如此安详宁静。
台湾人去缅甸演大陆人
跳舞那段很像贾樟柯。
berlinale2014.我看到了赵德胤的进步。
现实图景展示
我很喜歡的一部,女主勾引男主那場特別喜歡。
比看A片 还更需要快进键。不是写实就能文艺,就能吸引人。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缅甸山区,两个华人青年因生活窘迫,受发财的诱惑走上了贩卖冰毒的路,结果更惨。节奏慢,用好莱坞的剪辑估计15分钟就讲完。偶尔来一段对中国的高级黑。
3.5归乡三部曲第三部,缅甸华人的浮萍生活,缓缓映射出中国的食品安全,贫困地区拐卖妇女等问题。在生存的逼迫下走上了冰毒的路,结尾的杀牛镜头极其血腥决绝地告别了从前的生活和命运。
男女演员的表演张力还可以 剧情就没啥好评论的了 就内样儿 爱看不看 不看也值 有事儿没事儿还得看看贾科长
导演说,他拍电影就像宿命。他很幸运自己一直都很走运。见到导演真人,帅炸了。
各自孤独又又聚集在一起,游离在中缅边境地区,追求求生之道
我知道那头牛注定被杀掉,当它被刀割开喉咙,喷涌的鲜血被急促的喘息鼓动发出沉闷的声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一种疼痛。男女主在状似坟墓的土丘上溜完冰后,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女主的轻声哼唱里两人骑着摩托车的颠簸摇晃的场景,大概是我今年为止最喜欢的镜头——也是男主唯一的一次发自内心地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快乐的方式只有一种。再然后就是永远地疯掉,天干了,烧地了,结束。
作为万恶之源的金钱在赵德胤这部写实主义杰作里貌似是以神的身份出现,然而最终它却从一团火焰之中抽离出一把冷酷无情的刀。为此,男女主人公将《冰毒》吸进肺里的同时也将恐和欲、罪与罚统一坐到了我们的心里。这一亘古不变的铁律不仅贴近底层劳工,套在《大空头》里的金融精英身上同样适用。影片最具张力的部分源自各种转场之间,因此仿佛纪录式的叙事手法其实潜藏着个体命运的流变性和戏剧性。作者的观察角度(机位)大部分是紧随人物,只有车站处是稍稍高于人的视线,一种亲密而又趋于陌生的悲悯自然而然地外露于天地间偌大的屠宰场里。
20141005 看完心想:不想吃牛了。/想完又心想:我這不是他媽的偽善嗎。哎,罷了,當我沒想。
第一,电影极具风格的长镜头叙事。第二,虽然是缅甸或者缅北的故事,却是中国人漂泊离散的表征(如果带有大中华中心主义的话,自有检省的空间与必要)。第三,影片结尾,屠宰场被宰杀的牛,一方面是回应影片开始老父亲带着儿子,用牛换摩托车的场景,这有点草蛇灰线,抑或是增加悲剧的结局:用摩托车挣钱的梦想彻底破灭!儿子因吸毒发疯,摩托车不再成为赚钱的工具,牛不仅不能被赎回,反倒被卖掉宰杀。这也意味着原本的农家失去最重要的耕作工具!另一方面,睁大眼睛,被捆缚住四肢,被宰杀的牛,是否也是剧中人物命运的隐喻?看得让人如此心痛!由此又引出第四个话题,即全球现代化或者全球化的问题,庶民、边缘族群、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底层群体,何以为生?
对侯侯是真爱。
感覺很久沒看到這樣敘事單純的故事,讓人想起早期台灣舊電影,小人物的小故事,映後剛好遇上導演座談,他說:緬甸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只是知道有這樣的事,而且認為必須被說出來,如果我不說,大概也沒人會說了,不為了什麼。
吴可熙口音有点出戏...吸食一幕自然到惊悚
写实,底层人的无奈
老人去世,如此安详宁静。
台湾人去缅甸演大陆人
跳舞那段很像贾樟柯。
berlinale2014.我看到了赵德胤的进步。
现实图景展示
我很喜歡的一部,女主勾引男主那場特別喜歡。
比看A片 还更需要快进键。不是写实就能文艺,就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