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开场我就被tvb简陋的背景镇住了这就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吗?
皇帝上朝的宫殿不是应该是最最华丽、最最庄严、最最宏伟的吗?
怎么就一间简陋的小房子就算了呢?
那个大兴殿啊,先不说占地面积那么肤浅的点了,那些木雕啊,能有多粗糙就有多粗糙,这张龙椅你应该还能用很多年,拍很多戏吧?
扔多一点钱也不为过啊你前几年的不是这样子的!
你怎么变得这么快!!!
算啦,tvb省钱是出了名的,这点我就真的没什么话好说了,连宫心计里面比人还矮的宫墙都见识过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
2.主角们连对骂地面红耳赤都能丝毫不乱、条理分明、文采斐然。
我真的很佩服编剧们的写作功底,真的写得好但皇帝能不能多说一点话呢!
能不能不要对谁都说一句:啊!
xxx真的是深明大义深明大义深明大义的。
我知道你是想表明这个皇帝是个草包子、没见识无能帝,可是也不用说的皇帝那么烂吧,好像皇帝对臣子的褒义词只有深明大义似的。
害得我对皇帝的印象只停留在他斜着头、牵拉着两颊肌肉、一副痴呆相地说深明大义啊深明大义啊!
3.两位主角的演技真的好,作为观众的我看得很舒服。
两位主角在草屋飙戏时,那绷紧的喉结、盈眶的眼泪、舞动的衣衫、到位的神采,还有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华丽丽的演技。
不过不才的我觉得黎耀祥的演技稍微那么点过火,郑则仕稍微那么点僵硬。
嗯,忽略吧。
这是电视剧,真的已经很好了。
4.对于细节,我是很惊叹于造王者的细节才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的。
可是不知道怎么来着就把他放到了那么的后。
你怎么会知道押解余父的官差准备上路的包袱,而不是两手空空随便捉把一看就知道是假剑的烂货就可以上路了啊?
你怎么知道余靖在与杨次山吵架后,在怒极地冲出酒家的时候还不会忘记给钱,对啊,吃饭是要给钱的,何况你喝个小酒还占着别人那么好的位置,紧靠水边,风景秀丽,还看得了烟花,旁边还有个琴相伴勒!
怎么这么多电视剧忘记了吃饭要给钱,你在扬长而去的情况下仍记得给钱啊!!!
5.你们还记得余靖说了句:不成功便成仁。
然后太子又说了句不成功便成仁,然后台阶下四位随从又不嫌啰嗦地重复,不成功便成仁。
我能老实和你说这个场景真的戳中我的囧点了吗?
哎,好吧,我的囧点很低,这是事实。
最近没空,只看了两集,到时继续!
冲着黎耀祥和郑则仕看的。
一开场就是把结局给剧透了。
囧。
之后几集,表现出黎耀祥扮演的余靖的太没城府了,过刚则易断啊(而且好几个地方太做作了,反而觉得很假的感觉)。
相反郑则仕扮演的董昭,老谋深算,城府极深。
最近几集则是余靖看到大殿下从金国回来。
(敖嘉年演的挺好的啊)我已经感觉到了余靖如果把大殿下辅助称王的话,第一个就会把余靖灭掉。
那个皇帝会对着个知道自己当年像狗一样的臣子啊。
而且历史以来,许多辅助皇帝的功臣在皇帝称王之后,立马就把功臣这样那样的搞死了。
本人追剧从不安分,虽然对祥叔有些很深的影视滤镜,但奈何造王者确实槽点颇多,故在此记录追剧时内心按捺不住的吐槽,实在不吐不快。
注:本人带有严重的黎耀祥滤镜,祥叔主演作品优先4☆,后续根据剧集质量修改。
第五集:看了余靖与漕帮二当家的对手戏,实在不懂编剧究竟想塑造什么样的余靖:是嫉恶如仇,或者是出淤泥不染,又或者是宁折不屈,还是说编剧真的想说余靖就是那种不懂迂回,情商不够的且偏偏怀才不遇之人?
明明弟妹下落不明且对他们极其关心,明明有机会可以离开去寻找下落不明的弟妹,余靖偏偏就是要维持自己的清高,维持自己的“气节”,誓不与出身背景不太“光明磊落”的漕帮合作。
先不说在实际情况中是否会遇到二当家那种别人顶撞甚至蔑视你出身背景还欣赏你的老板,被拒绝后二当家还说不管什么时候余靖考虑好了,他仍会接受余靖。
这种如此“欣赏”人才的老板现实环境中概率属实太低,只能说这里是编剧为后续剧情服务而做的有悖于实际的安排。
而且一晃十年后,按照普通剧集套路这个二当家必然会在后续剧情中再度出场,并且还会在余靖大赦回乡落难时再度出手救他。
这一段我甚至觉得是编剧为埋伏笔而埋伏笔,过于不切实际。
再然后是三四槽点,第五集结尾原大皇子被金国释放,余靖大赦天下后给到董昭的戏份,他们居然会想起十年前被流放的余靖。
这里我有些忍不住了,十年了还能记得余靖,这十年间你们不会一点营救余靖的想法都没有,专门等到大赦天下才想到吧??
董昭是没了势力,但是你大皇子的母亲难道没这个能力吗??
而且大皇子比较离谱,余靖好歹一开始没什么身份地位没有营救的必要,但是董昭皇后你们不会没试过营救大皇子吧??
十年啊,十年你们多努努力也不至于要等到人家金国内患才把玩腻的大皇子放回来。
只能说编剧为了强行加上余靖受难十年的苦大仇深背景,这些情节设置得实在过于不切实际。
第六集:开局槽点,编剧在前面剧集应该是想把余靖塑造成一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人,结果他俩刚回到临安看到乞丐争抢小贩的馒头却无动于衷,这就是“嫉恶如仇”的人设吗?
槽点2.一进店就坐了有熟客的座位,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总觉得这是编剧为后面剧情故意设置的剧情冲突点,但是过于刻意反而有些出戏。
而且余靖刚被大赦,为何不能隐忍收敛锋芒,偏要与他人对抗呢?
余靖用茶杯破头那段还挺帅的。
槽点3.护送大皇子回国的路程看到官兵说了句“大家要提高警觉,千万小心”实在忍俊不禁,这也太套路了吧。
槽点4.全剧除了董昭基本就没有智商高的了吧,双面间谍游刃有余。
槽点5.李成昌,你除了黄绿医生以外到底有没有演过好人呀?
槽点6.不懂算不算是槽点,编剧估计是铁了心了要把余靖塑造成一个冲动且不顾后果的角色,所以让他基本没有准备的就去望江楼找漕帮的人对峙要回自己弟妹,可是剧集初始的余靖明明是个为大皇子出谋划策的谋士,虽有冲动仍有一定的脑力,十年过去了,余靖却变成了个类似柴九一样的靠气势演讲服人的冲动莽夫,而且貌似还没有柴九那种小聪明大智慧。
这是要把董昭编成一个全剧最聪明的人吧?
第七集:槽点1.杨春吐槽余靖留在漕帮毫无槽点,观众点赞。
说来,杨春演员将角色演绎得与萧正楠在《大太监》、《公公出宫》的角色实在相似,单看角色扮相也有几分相像。
第五集开头杨春曾对余靖表态要报答他,按照一般套路,这个角色结局基本在“为报答余靖而死”或是“中途背叛余靖而后被反杀而死”这两种可能中选择了。
槽点2.董昭的儿子过于无脑,他爹喊他“畜生”,他居然还回应“做咩”,这是变相承认自己是“畜生”吗?
😂槽点3.余靖从脑子不正常的大皇子只言片语中误会董昭过于强行,TVB编剧还有没有别的套路。
第八集:槽点1.终于明白编剧为什么一定要设置余靖流放十年了,铺排了8集,编剧你真的是“忍辱负重”呀!
这波编剧在大气层。
👏👏👏
强行“致敬”《巾帼枭雄》槽点2.余靖确实是冲动无脑,虽然董昭双面间谍观众也无法辨明其忠奸,但就凭半疯半癫的大皇子的只言片语就判决董昭“变节”,实在是过于武断。
董昭确实阴险且无情,对自己女儿亦是如此,第一次便是不断暗示自己女儿下嫁杨次山以保全自己,第二次则是不断暗示自己女儿去找余靖,通过自己女儿“洗白”自己在余靖心中的形象,即便目前其难辨忠奸,也无法保证其人品。
第九集:本想吐槽十年前的二当家现今的大当家终于再度出场并且救场,结果镜头一转原来他在帮董昭寻回大皇子,不料想镜头再一转,原来大帮主竟然是金人内应,这波二重反转属实没想到。
槽点1.实在无法理解余靖在净土寺前放烟花的行为,本以为他是想将皇后引出来,结果按照剧集的发展,编剧是想解释,余靖想将净土寺的杨谷引出来好保护大皇子面见皇后,可是他怎么知道出来的人是杨谷,如若是其他人,那余靖岂不是万劫不复?
只能说这一段从结果反推,逻辑实在难以成立。
第十集:槽点1.不得不说,弟弟变太监不敢和哥哥相认的情节……实在过于狗血槽点2.好弟弟你叫醒你妹妹别只搁那里喊呀你至少上去摇一摇我都当你尽力了。
槽点3.这太监简直绝了,人家帮你捡回玉佩,你报答人家的方法就是把人家也变太监?
这一段槽点过于密集,属实让人有些无语。
只能说董昭实在心机过深,每次都是利用女儿去做他的说客去说服余靖达成自己的目的。
槽点4.虽然吐槽了好几次,但是余靖是否真的是情绪控制有问题,被人一激就炸,炸就炸了,还一点应对手段也没有。
这个角色到目前真的实在是不太讨喜呀。
第十一集:剧集已经过了三分之一,怎么还没进入“造王”的主线,反倒在漕帮的支线兜兜转转呀第十二集:只能说董昭是本剧的智商天花板,无间道玩得太过出神入化,反倒是男主余靖只凭一腔冲动,实在难以看出其作为谋士的能力,倒是处处被董昭利用,全无半点男主角的讨喜气质。
难以理解制作班底拍摄时的思路,董昭似忠似奸,余靖冲动鲁莽,本剧除了严三娘几乎就没有讨喜的角色,剧集已过三分之一,“造王”主线才终于开始推进,观看体验属实一言难尽。
看完常喜与余靖合作完皮影戏后的对话,终于理解部分短评里评余靖迂腐到令人憎恨的原因,余靖到目前也实在太不讨喜了。
目前看的稍微引人注目一点的情节便是余靖同严三娘在河边扔石头的情节,不再板着面孔的余靖倒是也还算有几分大老爷戴从文的影子。
【待续】
董昭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余靖推崇王道。
不少人支持董昭,很明显因为实用。
造王者前面的太子之位争夺战。
太子之位只有一个,谁赢谁就是,达到目的就行,董昭就适合干这个。
而太子之位大定,明日之君就需要规规矩矩,施仁政。
这时余靖就适合这个。
所以董昭适合打天下,余靖适合治天下。
疲劳感来了。
其实看这部剧有点儿失望。
已经对黎耀祥无感,郑则仕太用力,敖家年基本上都快被逼疯了。
新晋演员还不错。
剧情不够紧凑,人物关系复杂,但是又俗套。
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主题歌。
之前对这部剧抱有很大的期望,原因是题材绝佳。
偏居临安的南宋末年,内忧外患交困,奸邪佞臣当道。
要造王,更是造时势。
但朝廷腐朽已极,想要回天亦是乏术。
即使明知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困兽之斗,但只要心中尚存忠勇血气,就是虽败犹荣。
大时代之下的风云变幻再加上人心权谋的智术匹敌,下得妙着即是好棋。
只可惜这一出剧,还是浪费了这原本可以叱咤有声的棋盘。
故事看到结尾,只觉得很荒唐。
余靖啊余靖,你愚昧坚执了25集,到了最后一集还不是得用旁门左道的招数,造就的也还是个乱臣贼子。
这莫不是一个巨大的反讽?
还是要到了最后一集,董昭在狱中对余靖一通见血的嘲笑,才将这主题点出了些许意思。
一、董昭:一念忠臣,一念权臣要说董昭的奸角变化,很是有些突兀。
抛开这一点来说,最符合这剧意的角色,倒还只有他。
所谓的权谋心计,余靖在他面前真的不过是小儿科。
够狠,够隐忍,够深藏,要在风声鹤唳的朝堂上呼风唤雨、大权在握,不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比起余靖的忠,更真实的是董昭的奸。
倘若现实中真的有此二人,余靖根本就连站在董昭面前与他过招的机会都不会有。
董昭这个人物其实可以刻画得更好——如果不是编剧笔力所限,最后将他毫无悬念地推上谋反之路的话。
虽然郑则仕动不动地飙高音让这个人物更显疯魔和不够内敛,但他对董昭这个角色的解读却很独到。
他认为董昭的变坏,是因为无人理解他做事的苦心,是最终为势所逼。
结局董昭自己所说的那句话,是最好的概括。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
要造王,自己得先有势。
想要权倾朝野,必得铲除异己。
这是千百年朝堂上的不二法则。
董昭之所以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深谙此道。
会根据自身的处境审时度势,亦对政敌的情况了如指掌。
忍得辱、负得重,便是心性迥异的一双儿女,都全部做了他制胜的棋子。
看似自愿,其实不过步步都是他的安排。
权臣与忠臣,一线之差看似微妙,又似天渊,其实不过都是对权力的争取使然。
最好的例子,是明朝的张居正。
二、余靖:一昧天真,一昧刚愚说余靖愚忠,不如说他愚昧。
有勇有谋?
对不起,全剧下来丝毫未见。
满眼所见,不过是不察时务,累人累物。
刚则刚矣,很多时候未免太过自不量力。
以他这样的心性和资质,造王不过痴人说梦。
品性纯良、光明磊落是他的优点,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这就足以致命。
喜怒哀乐七情上面,爱恨悲喜处处软肋,如何与那些虎狼势均力敌?
偏执太甚,纰漏太多,何足为惧?
一句话尽矣:竖子不足以谋!
连刚极易折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白白辜负了他父亲临终赠予的,少去一点的“藏”字。
不信你看,结局董昭喃喃自语的“造王十式”,句句都是朝堂之道。
他余靖却依然摇头冷笑,不以为意。
崖州十年,未死已是幸运之极。
原以为他遭此大劫,已可懂得收敛锋芒、深藏不露。
但看他口口声声指责略施小计去保护妹妹的常喜,才觉此人真是愚不可及、无可救药。
秉直刚正不是你的错,你的错,在于资质不足还不自知,错在一次又一次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之前与银豹口头定下退兵盟约已令人大跌眼镜,更因此害了三娘的一条命;后来再故技重施与太子贵诚订下十年约定,终至贵和流放、贵贤殒命。
余靖啊余靖,原来你也不懂得什么叫做与虎谋皮。
只可惜了那些心甘情愿为你牺牲的人。
余靖最后所谓的成功,不是必然,纯属运气。
倘若故事继续迁延,他被赵贵诚清算,只是时日问题。
三、赵贵诚:善为己谋,王者之道最后的赢家是太子贵诚。
他应该庆幸自己选择的是余靖而非董昭,不然哪里还有机会披上龙袍?
在最后的对决中他看似被动,却因为掌握了余靖性格里的致命弱点而一举遂愿,并在此后的宫廷变故中始终牢牢掌握先机。
余靖的正直,正好为自己利用。
余靖的愚昧,正好为自己铺路。
这才叫做精妙的算计。
最后一集的脱胎换骨来得干脆决绝。
这才是宫廷争斗的真相。
不见血腥不见杀戮,指望人人信守仁义道德,那是余靖的一厢情愿,在残酷真实的现实面前就是笑话一场。
太子贵诚显然比余靖更懂得这些道理。
金国十年,毕竟不是白捱的。
可笑的只有余靖。
之前他辅助贵诚,是看重他的宅心仁厚,可以造福民生,绵延宋祚。
但最终得他之力登上王位的,既非仁者之君,甚至亦非赵氏血脉。
这就是现实赏给他一记脆生生的耳光,他余靖知情不报瞒骗天下人是为不仁,推举逆贼之子为王是为不义,累死赵氏储君终至王权旁落是为不忠。
他与董昭、杨次山有何分别?
赵贵诚最终得以君临天下,靠的并不是余靖,而是自己。
可笑的是这些自以为是的“造王者”,以为自己的辅佐是储君夺位成败的关键。
孰不知自己也不过是棋子,成王败寇自不必说,兔死狗烹更是常情。
那一记功败垂成的摔杯之举,不过是清算的前奏。
这处处危机的权力博弈,余靖显然不是个中好手。
赵贵诚的反扑,只会比这个更加变本加厉。
登上高位既然不易,他自然更懂得如何去消弭所有会带来动摇的隐患。
首当其冲的,舍余靖其谁?
若是必要,即使是他挚爱的丽妃,也逃不过劫数。
赵贵诚只是羽翼未丰,他迟早会让余靖为自己所做出的愚蠢的决定付出代价。
四、三杯清酒祭故人余靖在望江楼祭下了三杯酒。
有些出乎意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是第一杯给了玉乔。
原本整出剧最可怜的人物,当属玉乔。
可惜当中一段近乎疯癫打骂婢女的情节,莫名为这个角色加了一层无谓。
身份与遭遇的不淑,是她最大的悲剧。
十年后烟花再绽的那个夜晚,是往事已矣、覆水难收,她哭得让人一起肝肠寸断。
女人,永远是男人们争斗之下不可避免的牺牲。
余靖把第一杯酒给了她,总算是有了些许安慰。
二杯祭常喜。
可怜的余清身份卑微,有苦难言。
加之四面虎狼,更是处境堪虞。
虽然兄妹三人相认一段极为感人,但情节依然处理得浅淡了些。
若是他最终因保护兄妹逃不过悲剧命运,却至死也未能相认,那么这个角色一定能够得以升华。
就权谋智计来说,他明显比大哥余靖高出许多。
可怜的是做了无谓牺牲之后,他一心维护的大哥却连他最后的尊严都无法维护。
三杯祭三娘。
与余靖这段情与巾帼枭雄系列如出一辙。
英姿飒爽、清心解语的三娘赢尽了众人的心,江湖中人的草莽气息肝胆率真、爱恨分明,刑部大堂上怒骂奸臣昏君大快人心,与余靖的相互扶持显尽情意。
一盏清茶、一杯淡酒、一扇风窗。
关于三娘的记忆皆是情怀释然,不喜余靖做造王者,却爱他做惜花人。
不过可惜,与他情意相关的人,都注定死于这一场权与义的博弈。
从一开始看《造王者》就觉得跟两段明朝的历史好相似啊。
太子之争, 太子被俘。
唯一不同的应该是, 权臣从来都不会天真的,余靖这种人在历史上根本留不下名字的。
TVB总是有一种很诡异的思维,他们现实构思出一个相当有看点的人物,再给她一个看似合理但又不道德的变态的理由。
然后推出来一个异常天真傻得可怜的人物,道貌岸然的抨击着前一个人。
比如姚金玲跟刘三好,比如董昭跟余靖。
不得不说,直到最后我都还是董昭党。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才应该是官场造王的生存之道。
余靖愚昧可笑,不过只能在电视剧逍遥一把。
玉乔更是十分诡异,本来已经非常凄惨了,中间一段意图黑化,我还想这个家伙应该能整出点事吧。
结果又不明不白的为了余靖和董昭死了,一个是早就不爱她的男人,一个是根部不在乎她死活的父亲。
我只能说,玉乔的丫鬟啊,你那顿打白挨了。
1、小人治人,君子治国,君子为小人所治,无君子则小人治国。
先治人,而后治国,天之正道。
2、没有永远的朋友,却可能有永远的敌人。
正如黄雀虽捕了螳螂,但永远不会成为蝉的知己良朋。
每一个过程都会有结果,但每个结果又是另一段过程的开始,无极无终。
追本溯源,不能放过每一个现象。
万物皆在变,思见不变,徒增冤魂。
一种凄凉和前所未有的孤单萦绕在心头,不离不散、不厚却密不透风。
未经历共患难,情无以至骨髓;但共同经历了刀山火海之后,又有多少知己可以生死与共?
阴阳两隔,死者牵挂,生者孤零,纵有另一种归宿,心里的洞又有谁人能平?
——奠严三娘、余靖之情。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
”其实权臣和忠臣的概念真的没有那么明显。
董昭前期是忠臣,但当他权利越来越大时,他就开始膨胀了,再加上皇帝无能,所以他就开始由一个“造王者”渴望变成“王者”。
而余靖最后能够成功不在于他比董昭的能力有多强,而且余靖最后的手段确实是和董昭学的。
但余靖最后并没有黑化。
因为他始终是把百姓放在心里,他始终记得“藏”字的秘密。
不是要远离官场,远离世俗,而是要藏于官场之中,认真辅佐王者。
凡事留一点,不要锋芒太露,更不要功高盖主。
而自己即使被骂“权臣”也没什么问题。
历史自会有所评判!
剧情整体设置还行,但前期过于拖沓,余靖流落民间各种被误会也能演几集,拖拖拉拉最后还是把身份暴露。
余靖刚开始所有“自以为是”的计谋都会被董昭想到并“反击”。
可是最后还是被反杀。
主角光环不得不服。
TVB演员的演技没话说,视帝黎耀祥+影帝郑则仕的配置,基本上全程处于飙戏状态。
比较出彩的是演太子的敖嘉年,前期被困“金国”十年后变成羊牯的状态真是绝了。
后期又开始黑化。
其实他的反差看《巾帼枭雄》两部就够了。
历史?
TVB的剧有历史可讲?
历史上的余靖是北宋的。
外景全靠ps?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睇剧嘛?
最点要是开心!
人往往在经历痛苦、经历生死后,才能彻底明白道理背后的真谛。
一个「藏」字,蕴藏了多少智慧、经验与觉悟?
要经过多少洗炼才能领悟个中真谛?
父亲死前留下缺笔「藏」字,余靖因一时未能参透真谛,结果身堕樊笼,经历劫难,并与亦师亦友的董昭展开一场一场的造王斗争…… 为了成功推贵诚坐上王位,董昭设圈套令次山谋朝造反,终于成功除去次山和慧妃,将贵和眨为庶民,贵诚重夺太子之位,更借皇上病重,董昭独自把持朝政,一时权倾朝野。
余靖知董昭不择手段,即极力劝阻贵诚跟随。
董昭见贵诚对余靖甚为信任,认定余靖是自己「造王之路」的最大障碍,暗中密谋铲除余靖…… 及后董昭得悉太监常喜真正身份乃是余靖之弟余清(邓健泓饰),竟利用常喜,陷害余靖,更挟持贵诚,成为王上之王。
余靖为振朝纲,不惜破斧沉舟,与董昭展开一幕幕惊心动魄,生死相搏的宫廷斗争…http://www.00dy.net/xianggangju/zaowangzheguoyu/
黎耀祥怎能错过呢。每集都看得我热血彭湃啊
郑则仕不管演什么。我脑中自动脑补流着口水抖着满脸肥肉的肥猫。
节奏快是好事,但是这个剧也太快了吧,都不带歇息一下的。台词太多了,剧情少,大部分都靠台词撑。只是个殿下太子,娶的妻子居然称为“丽妃”“德妃”?难道不是太子妃吗?黎耀祥有种不管演啥都是黎耀祥的感觉,看得好疲劳。只有郑则仕撑起了整部剧,演技太好,人设太好,只有董昭这种人才能在现实中混的风生水起。
好像义海豪情
用不足20个人就去逼宫的宫斗剧就是这么二!╮(╯_╰)╭
祥仔完全复制了他在《秀才遇上兵2》里大老爷的角色,但是只复制了一半,变得随时义正言辞正义化身去指责别人,反而招人厌,还有对待玉乔的方式,真的大丈夫么……再这样下去对大太监都快没期待了。
失望了。。
这样的剧6.7分?
大殿下其实品德上没有啥不好的 如果单从爱情方面讲 劈了苦守十几年的妻子的腿 就是个渣渣 黎耀祥郑则仕演技正
不好看啊不好看
若余靖最先遇上的是二殿下咧?
开头还不错,后面开始越来越脸谱化了。郑则仕除了吹胡子瞪眼拔高嗓门,还有什么本事!!
白亦或是黑,你我皆是棋子。董昭后面实在是太急功近利,未沉住气。
目测没有我讨厌的人,可以一追。。。但是TVB的历史古装题材的一般又都很渣。。。。。= =果然。。。。
剧情反转之后再反转还是不错的,就是结局太草率了
董昭人人得而诛之。
只有吹胡子瞪眼睛大声吼才算好演员吗?
可耻的大宋朝代,还拿来拍。是想告诉我们当时的宋朝是有多蠢蛋多无能么?
相当烂的一部烂片,角色塑造非常差,人物行为逻辑混乱,所有剧情推动都是为了推动而推动,很多的道理也是为了有道理而有道理,虽然电视剧剧情都是编的但是这未免也编的太不符合现实了。
16还是很无聊,又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