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

念念,Murmur of the Hearts

主演: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王识贤,陈志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念念 剧照 NO.1念念 剧照 NO.2念念 剧照 NO.3念念 剧照 NO.4念念 剧照 NO.5念念 剧照 NO.6念念 剧照 NO.13念念 剧照 NO.14念念 剧照 NO.15念念 剧照 NO.16念念 剧照 NO.17念念 剧照 NO.18念念 剧照 NO.19念念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念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繁忙的大都市,每个人在快节奏的世界中生活着,繁重的生活重担让他们无瑕估计其他,然而,总有一些阴影在时时影响着他们。 育美(梁洛施 饰)发现自己怀了男友阿翔(张孝全 饰)的孩子,但因为过去父母离婚后,母亲(李心洁 饰)难产而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让她迷失了方向。育美几次想找阿翔商量,但梦想成为奥运拳击手的阿翔正因为眼疾的关系,濒临被禁赛的命运,不甘心失败的他,每天如着魔般练习,却不知不觉冷落了育美。育美思考再三提出分手。 育美的哥哥育男(柯宇纶 饰)从小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去世后,渴望家庭温暖的他终于鼓足勇气,外出寻找失去联系的妹妹。阿翔寻找育美到海边,遇到一个与遭遇海难的父亲非常相像的男人。 没有影子的男人,能穿越时间的酒吧,疑似遭海难的父亲,人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恐惧。究竟旧日恋人能否复合?失散兄妹能否重聚?一个关于爱情与青春的故事,在美丽的绿岛之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爱过的一切狡猾的兔小姐恋与枪弹坏妈妈火药奶昔呼吸追杀横路靖六熊出没·变形记疑惑下落不明干脆杀了他算了刑名师爷卢旺达饭店绿色妈咪会陪你很久很久我的麻吉女友未来玩具惊声尖叫6想爱就爱2极道大战争奇门大盗过江龙穿靴子的猫2排球女将咕噜咕噜美人鱼2冬湾之恋种群天鹅城之恋霍元甲站稳了猫猫逃走了

 长篇影评

 1 ) 老气横秋的亲情片

印象中好久没看张艾嘉导演的电影,或者说她好久都没拍了。

一直觉得她属于老派的导演,作品也是那种传统而平实的居多,这部新作要表达的亲情主题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过于工整的处理手法却让我觉得无趣。

除了男主、男配分别跟各自父亲/母亲的幻想/梦境戏让我满意之外,其余的表达手法过于刻意,巧合的营造毫无新意可言,也导致缓慢的剧情节奏变得矫揉造作。

即使把宝押在梁洛施身上也没用,多年没演戏的她让我感觉大不如前,这结果也导致男女主角相拥的几款海报显得误导性十足。

看完之后感觉要得最好的却是柯宇伦,庆幸他刚好获得今年金马奖提名。

 2 ) 我们都是孩子,都有机会长大

无论我们是否清楚,我们的确是在重复自己的童年。

电影《念念》刚开始的时候,我在想,又是一个可以充分证明精神分析理论的故事。

育美无法原谅带她离开爸爸的妈妈,一直活在抑郁中,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阿翔以为自己只要能打好拳,父亲就会回来;育男因为母亲带妹妹离开,以为自己被母亲抛弃……所以,他们即使长大了,仍然还活在童年,因为没有得到,或者自以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而缺失了正常的爱的能力,即使育美和阿翔很爱对方,却彼此无法信任和沟通;育男一直单身,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仿佛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如果他们一直活在自己认为的童年里走不出来的话。

但,我们的童年生活真的和我们的记忆一样吗?

育男在梦中和妈妈交谈,得知了妈妈的爱;育美通过目睹一个孩子的出生,理解了妈妈;阿翔也在想象中见到了父亲,从七岁的男孩变成了有担当的男人……所谓童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还是看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童年。

有时候,记忆会骗人;有时候,生活会教会我们,用另一种目光看待我们的童年。

电影的结尾很美好很温暖,在育美读自己的书和回忆的时候,我对着手机屏幕哭了很久,我一定是想起了什么吧……我们都是孩子,无论何时,都有机会长大。

 3 ) 《念念》: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梁洛施在《念念》里质问:“我一直很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是一开始就注定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是我们做了什么,结果今天变成这个样子?

”这种面对历史和命运的无力感,瞬间戳中了我的心窝——作为一名“陆客”,我在看《念念》时始终体会到的那股无力感,终于在这句台词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念念》所带给我的那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奇特疏离体验,甚至让我想起1942年冬天德军第6集团军士兵写的家书:“斯大林格勒就在我面前,但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就像片中的绿岛之于台湾,一个台湾人人熟悉但似乎又很陌生的离岛;当然,也更像现实中的台湾之于大陆。

这种无力感也弥漫在剧中的角色身上,育美(梁洛施)、阿翔、育男,他们每个人都与自己的父母(家庭)疏离了——从剧情上看,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尚年幼时就主动选择了缺席,于是,他们的今天变成了这个样子。

张艾嘉通过青年一代的视角回溯了台湾近世的社会变迁——曾经的绿岛政治犯,原来与育美的母亲有着一段不伦私情,时下则变身为一位绿岛作家,时过境迁之后,跟育美相逢,昔日情人的女儿还是咽下了秘密,让这位有光环的老男人继续保有他的光环。

阿翔的父亲是个海员,阿翔戮力苦练拳击,无非是想求得父亲的认同,但父亲在自己的成长中始终缺席,阿翔只能在想象中与父亲对练,歇斯底里般的完成对父权的膜拜祭仪。

育男在母亲和妹妹出走绿岛后,独力来到台湾本岛打拼,同时面临着大都会与离岛家乡间的无尽牵扯。

那个昔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之岛,现在已成了云淡风轻的旅游景点,小小的绿岛,无法及时救治育男的父亲,也承载不了育男的职场理想。

而育男这个角色,正是在金融风暴后承受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当下台湾青年的真实写照,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育男辛苦打拼,也只能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姑且取暖,只能在想象中与母亲重逢……陈文茜在《树,不在了》一书中对于台湾当下的世相描摹,简直就是对《念念》最好的读解。

所谓“台湾对不起年轻人”的文锋,不正是落在了育美、育男和阿翔们的身上?

陈文茜也提到,在经济低迷的时代,“年轻人疏离”已经成了亚洲社会里普遍的集体症候,老一辈的人甚至认为世界已经分裂成了“他们的”和“我们的”,这不正是《念念》所传递出的思绪?

——透过几位青年主角父母的缺席呈现出来。

而《念念》源自一位日本演员的故事,被张艾嘉看中然后毫无违和感的移植到台湾语境中,也凸显出这种社会集体症候的“泛亚性”。

回到文首那句梁洛施的质问,正映照着时下台湾年轻人的心声,父辈曾经坐享经济起飞的繁华景象,现在都已雨打风吹去——是后来者做错了什么吗?

还是一早注定只能接受这一命运变迁?

陈文茜在《树,不在了》里写道:“是的,我们还活着,好似活在一个小幸福的世界。

可是我们被巨大的不安包围着,心中曾有的温暖、勇气、信赖,渐渐被冰封。

”最后,育男和育美重逢,阿翔和育美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可是,这点小小的确幸,真的让问题都解决了么?

今天还是变成了这个样子。

就酱紫。

 4 ) 电影慢谈之[0355] 念念

梁洛施在17岁的时候就遇到最合适的彭浩翔和最好的杜汶泽,所以有了最好的[伊莎贝拉]。

而之后,就在流言蜚语中走过自己的20并且来到30。

生了三个儿子、赚了10几亿(或许更多?

)之后的出山之作,在老文艺女青年张艾嘉的带领下,中年文艺女青年刘若英的歌声(她的那首《念念》,值得一听)衬托下,拍一部很台湾的文艺片。

念念不忘,是否能“必有回响”?

正如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的一生,是不是能够在很多年以后,找到自己的亲人和归宿?

也正如当年红得发紫的陈志朋,如今只能在电影里几乎看不到正脸地打打酱油但是依然在圈子里坚持着?

 5 ) 耳畔的父亲

今天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无数个昨天的累积,还是因为命中注定就是这个样子?

梁洛施的脸棱角分明,眉眼里有英气,这也让她说起这种话来更有决绝的味道。

而这个疑问恐怕不止存在于电影里的人物心里,也无数次的盘旋在众人的心里过。

无论是阿翔对自己身份认同感的追寻,阿美安全感的缺失,还是阿男对归属感的迷茫,好像都是对一个问题不同的发问,而导演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去和解。

第一次看张孝全的戏,第一眼就喜欢这个演员,眉头的淡淡疤痕平添些沧桑感出来(私心里觉得他长得有几分张国荣的神韵),也喜欢他对一些小动作的捕捉。

比如在得知女友怀孕后有些茫然的踱步,再下定决心似的牵起对方的手;再比如当自己的实力被质疑时语气里流露出来的急躁不安,都很有感染力。

跟教练的争吵那场戏很出彩。

自己一直以为是眼疾阻碍自己成功,一心想着再拼命些或许能争个候选选手的资格,可拳击教练无情地戳穿他并无任何天赋的事实,像一个耳光惊醒一个做了多年的梦,醒来才觉得周遭世界的残酷,现实反而显得不现实。

他愤怒,盛怒时一拳击碎屋里的落地镜;他逃避,不愿面对现实的他慌乱骑上摩托车仓皇尝试着逃得更远些。

现实把他生生拽了回来,自己的固执跟所谓的傲气跟着一个下跪被击得粉碎,一片片拾起自己打碎的玻璃片,像拾起自己碎成一片片的自尊来。

被他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戳了泪点。

阿翔独自一人去少时等船员父亲归来的堤坝上钓鱼,或是想补贴些家用,或是排遣心中烦闷,抑或就只是努力再证明些自己的生存价值。

遇到一位悉心帮助他的父亲岁数的人,聊起天来却是一副熟悉口气。

谈着谈着,他知道那是幻化出来的父亲,不禁让幻想里的父亲与他比试起来。

这一段最触及我心,导演好像极为了解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心结。

在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每每遇到人生最迷茫的时候,心里最希望的无非是自己的父亲能在身边,说说自己的经验与看法,哪怕什么都不说,只是听,那也好。

像阿翔,在拳击场上英雄一样的浴血奋战,在父亲面前也不过脆弱的像个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这是一个男人流泪的唯一的场合,总不能让自己的女人看到自己的柔弱样子,毕竟自己是她的一片天,身为男性的自尊也在泪腺后面勒着缰绳,容不得一点质疑与侵犯;可在父亲面前就不一样了,他知道自己所有的苦楚,毕竟自己经历过的父亲也经历过,他也知道自己的心境的复杂与变化,因为自己所遇到的人生的岔口父亲也曾走过。

在影院看着阿翔哭着跟幻想中的父亲倾诉自己的不解疑惑迷茫,不禁泪流满面,并且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在爷爷患病时父亲尚年轻,用尽了努力也没有挽回爷爷的生命,在那之后他就学会了抽烟跟酗酒,而每次酗酒都在家里又打又骂,吵得我跟妈妈不得安宁。

我从小就在这环境里长大,从小也下定决心不会碰酒,长大后也要离酒鬼父亲远一些。

直到我长大,有一天我掂量着个子差不多,力气也够跟他比划比划,就在某个深夜他醉酒后骂人时跟他顶了起来。

他喝醉酒蛮不讲理,我气急了说你看你这副样子,两眼无神,口齿不清,嘴边还有涎水,路都走不直,让过世的爷爷看到了该有多生气! 话一出口就后了悔,心想这么大不敬,肯定要挨打了。

没想到父亲本来漫天的气焰一下子萎靡了去,瘫软在沙发上呜呜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要是他在就好了,他在能听我说说话,给我指指道,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啊……我多想听听他的声儿啊,听听我就心安了……我在一旁不知所措,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所有的苦衷。

而直到我长大离家,也逐渐开始懂了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感情羁绊。

我初遇到一些人和事都是茫茫然不知该怎么办,而下意识想到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跟父亲说。

我心里知道他的观点未必是绝对正确,他倔强有些过头与不容一丝反对的专制性格有的时候还有些适得其反,可我有的时候就是想听听电话那头的声音,并不时唯唯作答,心里能想象出那边他以为能帮我更好的走在人生路上的微微的自得神态,尽管我不怎么听。

但更多时候,我尝试着自己尽力去独立处理,也总忍不住想若是父亲站在我的位置将会如何做,而也就是这种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男人一言一行里父亲的影子始终存在。

而且除此之外,阿翔与父亲的想象中的拳击比试真是神来之笔。

那个比试把儿子对父亲天生的依赖与寄托表达得准确,因为父亲在许多时候亦是一个验证儿子人生价值的所在,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与梦想并不是一场空。

阿翔父亲从阿翔小的时候就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拳击手,阿翔也是这样一直按照父亲的期许要求着自己,或者说催眠着自己。

对一个儿子来说,有时候倾尽一生的努力完成一个梦想,原本只是一个父亲的梦,或者是完成自己梦来给父亲看。

所以阿翔在被教练无情击碎梦想时的心碎与心酸让人心疼。

父子间的羁绊永存,所以阿翔最终想象出一场与父亲间的比试。

阿翔以一记漂亮的出拳把心里的父亲击倒,并且满心欢喜地看向周围期盼着掌声与喝彩,可除了永不停息的潮水拍击堤坝的声音,什么都没有。

到头来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结。

战胜了父亲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父亲无论在自己小时候多么高大,两只臂膀在举起自己时多么有力,他也会老,岁月也会染白他的发,皱纹也会侵占他的脸,他的力气也会消减,他的步子也会蹒跚。

这个时候若是再发起像小时候一样的挑战,多半会赢,但那是时间在助你。

父亲是永远战胜不了的,就像是儿子在人生路上前行时,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所以我理解并喜欢堤坝上那场与父亲的相遇。

男孩或者男人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会有个父亲在一旁,像一个不期遇的智者,在耳畔轻轻地对他说着话。

 6 ) 《念念》:美人鱼的执念

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它的惆怅与湿漉漉的海风。

执念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电影里,无论是育美(梁洛施 饰)和育男(柯宇纶 饰)的父亲,还是育美、育男和阿翔(张孝全 饰),都是心有执念的人。

育美和育男的父亲,那个暴躁而自卑的男人,用暴力逃避着内心曾经的伤口,保护着自己;育美缺乏安全感,她屡屡怀疑夜间相遇的陌生人是鬼魂,她渴望依赖男友阿翔却不得,她敏感而细腻,用无声的艺术世界来表达自己;育男多少年来逃避与人亲近,逃避家庭温暖,一个人生活着,却在虚拟网络上与人亲近。

人活着,总有那么多不得已,总会被别人伤害,和伤害别人。

一个心智不够健全的人,会制造出另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

育美和育男的父亲是这样的人,育美和阿翔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阿翔自问:“我能成为父亲吗?

”是啊,父亲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放不下内心的执念,如果不够成熟,是没有做父亲的资格的。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执念。

过去的伤害已经造成,尽管它令我们如此不堪,令我们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们还是要与它斗争,直至消灭或与它共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恢复。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粗暴与母亲的抛弃下,育男还是长成了一个温暖的人。

他和失散的妹妹育美在梦幻中与死去的母亲和解,那个强行分离他们的女人,尽管她温柔善良,从小给他们讲美人鱼的故事,让他们将海里的鱼儿放生。

美人鱼是自由与幸福的代表,也是逃离的象征。

母亲(李采洁 饰)在水中婉转婀娜的身姿,灵动有余又似被水推搡。

这段影像几次出现,甚美,是导演对镜头的迷恋,亦或有其意义。

即使成了美人鱼,也依然受水所限。

从来不存在随心所欲,从来,自由与幸福都是相对的。

台湾和香港共同拍摄,使得这部影片有台湾小清新的底色,香港都市森林的风骨。

我还是喜欢里头苍茫的大海,黑色礁石,碧色的浪,昏沉的天,台湾的海是那样清冷,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清凉,海风湿漉漉的。

干净至极。

和梁洛施的气质一样。

看结局,育美和阿翔,毛衣、羊毛披肩,干净的头发,脸庞变得那样柔软,微笑中都是珍惜的味道。

这是美人鱼所没有的。

(本文为 Jenny天涯小鸟 原创于时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7 ) 我可以的,你呢

我是冲着张艾嘉来看这部电影的。

同伴看到一半就跟我说困了,睡到末尾。

但是我看的很认真,我喜欢那细腻的画面,似是而非的段落;喜欢育美在街头对着激吻他的吖翔说出,如果你不想见面,我们就暂时分开;喜欢育美在地铁里画的那幅矛盾而强烈的画;喜欢张孝全在想清楚之后对育美说的我爱你;喜欢张孝全那稚嫩的成长;喜欢育男在酒吧里与母亲重逢喊出来的妈妈................开篇就是浓浓的文艺气息,大段娓娓道来的旁白,伴着美丽的海岛画面,将故事一页页翻开。

故事进展节奏很慢,没有商业片的跌宕起伏,平淡中不断的有矛盾有惊喜,也许就是张艾嘉自己活了这么久对生活的领悟吧。

有些人只相处短暂时间,但注定要记得一辈子。

有些人生下来关系便生成,任何事物都不能改变这浓浓的血缘关系。

张孝全饰演的吖翔,童年的他对父亲的依恋很强,非常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可是没能等到他成为一个可以跟父亲对打的合格拳击手时,父亲已经远远离开了。

“但是未见尸骨,也只能跟自己说他可能是不要我了,我要练好拳击,等他回来的时候可以看见我的努力,可以夸奖我。

”童年的遗憾塑造了他极度自尊以及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即使身边最亲近的教练和女朋友都不能得到他百分百的依赖和信任。

因为他害怕他一旦把全部心交付出去的时候,他们也会像爸爸一样离开自己。

对于育美怀孕,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可能很多观众觉得他窝囊,但最终他还是挑起担子,勇于面对。

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童年情节,童年对于自己后半辈子的影响之大,也许只有活过去,才能看清楚。

给自己一个成长的空间,不要着急,也许现在完成不了,但是以后可能会做到呢。

但我们要坚信这一点,相信我们会好的,相信自己能行的,能和身边的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可以的,你呢?

 8 ) 相信命運,而又不停質疑它。

念念具備了我喜歡的很多元素,主題﹣關於追憶過往及自我覺醒,故事元素﹣島、海、回憶,氣質相投的主角,美麗的海報和劇照,還有拍了《心動》的張艾嘉。

之於我,這簡直是一部不得不看的電影。

回溯生活中的其他事,我也常常靠這樣的直覺來判斷一樣東西屬不屬於我。

衣服剪裁簡單、正好是我要的顏色、還有一顆星星的裝飾,立馬就能上升到“不得不買”的行列。

用一種矯情的方式來說,即是命運註定了它在那裡等我,我理應迎上去擁抱它。

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也是如此。

育美擁有過人的畫畫天賦,於是她的命運自然是成為畫家…阿翔因為父親愛上拳擊,冥冥之中他就成長為了拳擊手…育美和阿翔兩人之間問題重重,卻還是能包容彼此在浮潛的人潮中吻下去。

他們遇上的磨難,更多來自於過往﹣父母。

他們通過在回憶中掙扎、尋找答案,或者直接同外化的父母對話,打開心理上解不開的鎖,才終於敞開心扉,去面對現世。

以及最後的最後,失散多年仍有著相似人生軌跡的兄妹倆,還是能在某個特定的時刻熱淚盈眶地重逢,這時兩人都已經完成了對過往的寬恕和自我進化,他們重逢的時刻,可以說是最適合、最完美的時候。

他們的一切,好像都是命定的。

張艾嘉試圖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子有緣有安排,試圖用看似殘酷實質上還是很美好的故事來給我們描繪一幅美麗願景,告訴我們──磨難終會找到出口,你愛的人始終都會回到你身邊。

但他們究竟為自己的命運做了什麼?

我看不到。

我感覺很恐懼,這樣一個痛苦的故事,理應讓我在電影院里大哭一場得到勇氣,實際上的效果卻是讓我反思自己和這電影里一樣的世界觀是不是錯了。

為什麼要等著命運來引導一切的走向?

是不是最後哥哥不碰掉書本他們就不會再重逢?

他們有為重逢努力什麼嗎?

nothing.阿翔有為找尋父親努力過什麼嗎?

nothing.這種故事,還真是讓人覺得“差了點什麼”。

放在眼下的,是抓住過、努力了才叫是命運,還是任憑它來、隨我喜好才是命運呢?

拋開對主題的個人思考,回到電影本身。

念念最大的問題,在我看來源自演員和臺詞。

除了李心潔,其他演員都表現得相當一般,包括所有的配角、群演,演得不自然,拉得張孝全也表現得很一般。

主角梁洛施就更沒演出來各種層次,典型的不說話時氣質上佳,一開口就意蘊全無了。

但開口說話后的洩氣其實又是和臺詞有很大關聯的。

張艾嘉女士喜歡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講完,有潛臺詞文本的內容非常少,相反被多罐雞湯和抒情童話充斥著。

她也是跟過楊德昌的人,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同樣是文藝腔同樣是喜歡把哲理講出來的做法」,為什麼楊德昌就講得人心服口服,張艾嘉就講得人心裡膈應呢?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楊德昌講得東西本身就具有更高的哲學含義和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更牛逼更發人警醒),而張不斷絮絮叨叨地卻更多是她自己的小情緒──一整部都這樣說話,搞的人不像人,神也不像神的,看完了也沒從他們的話語中得到多大啟發。

最好看的部份是回憶的零碎穿插技巧和超現實的幾個段落。

為了這個,我下次還是會願意再看一次張艾嘉吧!

 9 ) 《念念》 你懂了,也就感动了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

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

《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

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

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涓涓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

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

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

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

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

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

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

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

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

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

 10 ) 美人鱼的故事和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毫无疑问,念念是一部文艺的不能再文艺的文艺片。

片子一如既往。

讲的是关于亲情和爱情,讲的是青青少年的伤痛和迷茫,对往事的美好和因此生怨的念念不忘。

整部影片算得上清新,节奏略慢。

每个人都带着深深浅浅的忧伤和回忆。

儿时因父母离异而分开的姐弟二人,长大后各自的生活,本来是相爱的两个人,一个因为忙碌,一个因为陷入童年的阴影,从而忽略彼此的感受。

期间不经意的各种回忆的片段穿插,真的很需要观影人的静心,跟随者主演的思绪,一起飘荡,飘到以前,那里有明媚,有温暖,也有无奈和可怕的,总之难以忘怀,而且跟眼前的生活状态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绪,真的叫人潸然泪下。

电影里的所表述的人生艰辛也是浪漫和耐人寻味的,现实中的各种辛苦和漫无目的的渴求找不到出路,有时候会觉得,仅仅需要一点点的温暖就好,但是四周却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少年的回忆,柳絮似的轻,又网一般的缠绕,压得人喘不过气。

育美、阿翔、育男,上一辈,这一辈,他们的生活都如此不易。

但是我们相信爱情、亲情总会找到出路的,所幸,影片最后,给了我们这种温暖。

另外,影片前半段有点刻意营造的压抑、诡异气氛,无论是看起来明朗的风景,还是波谲诡异的大海,甚至在大海里徜徉的美人鱼--母亲,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关于回忆的穿插,一不留神就跟不上趟,容易让人一头雾水。

其他无论是服装,还是道具,还是导演或远或近的取景,满满的文艺气息。

最后总归是圆满,父母造就了我们的童年,是好,是坏,等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就一切都释然了。

对过去的念念不忘,或许只是我们还不够成熟,没有设身处地,年少的执着,成年的思考,勇敢的走出过去,迎接未来。

 短评

太差了。这样一个家庭和解,搞得神神鬼鬼的……第一次觉得到了饱受诟病的“文艺腔”。不仅台词太矫情,梁洛施的念白更是矫情得要自我粉碎化蝶飞了,服气。李心洁在里面的形象好丑啊,设定成一个怀抱文艺心、期待浪漫远方骑士带自己离开这局促岛屿的小饭馆老板娘,后面的家庭和子女悲剧其实已经注定了。所以不知道张艾嘉拍这个是为了啥?即使「念念不忘」,也是神经质的抑郁碎语抓狂伤害色彩的念念,不是念兹在兹我要回家的念念。母债子还、血脉关系里的巨大蝴蝶效应,造孽了要还债,仅此而已……还真自我感动起来了。

10分钟前
  • 猫腻鱼
  • 较差

果然不負對張艾嘉電影的一貫期待,「有些事我們慢慢講」才是臺灣電影的主調。綠島也不愧是我去過的台灣最喜歡的地方。張孝全老了。李心潔正好也給迪士尼電影《小美人魚》唱過中文版主題曲呢。at 北碚越界 with@huangxun

13分钟前
  • 廢肥匪·老🐰
  • 推荐

念念,一念是念叨,是破碎往昔里解不開的埋怨,是生離死別間,未知與殘存間的間離;再念是思念,是相見不如懷念,是不能相見只好懷念的化解,是墻上影,海上光和流浪的小魚。經久別離,念念成疾。

18分钟前
  • 副作用极浓
  • 推荐

半看半沒看。不知道讲的啥。只记得当时捷运站里都是广告。太文艺了吗

21分钟前
  • 娓娓
  • 较差

哭惨了,这是鬼片吧?妹妹见到没有影子的人,哥哥见到死去的妈妈,男友见到死去的爸爸。。。

26分钟前
  • NONAME
  • 还行

中午次饱饱去看。结果睡了半场。

31分钟前
  • Miss太幼稚
  • 还行

边看边觉得可以预见直男癌影评人拿女导演叙事(贬义)来攻击,但我这次居然很有点同意这种攻击…故事的(拙劣)匠气太重,过多的戏剧化巧合做作得要命,好像要讲多少无奈和残酷原来翻开还是一颗中二少女心…镜头语言居然也还是有点幼稚…风格倒是极台湾的,伊莎贝拉也几乎融入了,只要不给她面部特写

32分钟前
  • willow
  • 还行

张艾嘉镜头运用又进步了,包括几场海里潜游的幻想场景。可惜演员个个缺乏自觉,尤其梁洛施这位大脸瘫和其造作的肢体语言。

35分钟前
  • CelanPaper
  • 较差

36分钟前
  • ☮kent
  • 力荐

不忍批评 自我意识就让它最后猛生长一次 人伦复杂至此

38分钟前
  • 零点七
  • 推荐

简单平凡不过的故事,以奇幻唯美的方式呈现。回忆、意象和现实交叉,隐喻手法穿梭其中。李心洁很漂亮,梁洛施女神肉眼可见老了,眼角皱纹已明显,国语没想到这么标准。看到最后我的脑洞已经开到《深海寻人》那里去了。

42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家庭亲情的救赎,很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感受的文艺片。烦躁的心来看这片,是会觉得闷的。

4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介绍又误导人,阿翔遇爸爸明明是幻境,还有个打空拳的镜头告诉你。自己缺乏移情能力,看电影又不仔细的人,别怪导演讲不清楚故事。每个女人都能轻松理解妈妈为何要带孩子离开绿岛。

48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张艾嘉的电影,真正喜欢的只有《心动》,之后的所有作品仿佛都无法超越。《念念》的主题选择很好,通过对上一代的原谅承接对下一代的孕育,全部都是浓到化不开的亲情。但处理上太随性,太多的碎碎念,总会让人出戏。

52分钟前
  • 请叫我腹黑
  • 还行

拍的是什麽鬼東西,完全看不下去了!

54分钟前
  • 五十级皮神
  • 很差

一直贯穿着母亲讲给育男与育美的“一个小美人鱼”的故事 最终 这个故事渐渐弥补了兄妹之间的距离 让他们再次遇见 不得不说 张艾嘉在这部电影中的所有处理温暖而深情 作为一部文艺片值得你慢慢体会 一部好的文艺片同样具有市场号召力 拍了四十多年的电影的张艾嘉 一直在坚守自己的理念 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57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世间既有生死爱恨的深,也有相逢一笑的浅。既有万劫不复的悔,也有却上心头的念。

1小时前
  • 小白
  • 力荐

很触动,看到很多想到很多。很好,值得收藏

1小时前
  • 汤头精灵
  • 力荐

念想那些很远的很轻的,而此刻身边的都未知,所以到底,生活有什么,怎么生活?

1小时前
  • 忏聒
  • 推荐

念念不忘,人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想和他人和世界相处,就要学会跟自己的过去和解。女性视角和文艺标签是这部电影反倒可以出奇制胜的地方。温暖、感人、睿智

1小时前
  • hedgeho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