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

Den skyldige,来电追缉(港),厄夜追缉令(台),The Guilty

主演:雅各布·克德格恩,杰西卡·迪内奇,奥玛尔·沙加威,约翰·奥尔森,雅各布·豪伯格·罗曼,西蒙·本尼杰格,劳拉·布罗,蒙坦·瑟贝尔,莫滕·桑博,安德斯·布林克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18

 剧照

 剧情介绍

罪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前警官Asger Holm接到一通电话,来自一个被绑架的女人,当电话突然挂断后,搜寻那位女性的行动正式展开。这通电话是惟一的线索,警官需要与时间赛跑,拯救她于危难之中,然而他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理的案件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很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怪疑云鬼仔无主之作离开迷失地铁魔鬼山历险记五个相扑的少年疗伤旅程超级精英绿箭侠第七季包青天再起风云聊斋之极道天师侍神令你的生命之轮曼达洛人第三季权欲第四季别那么骄傲大反弹绿海冥王星时刻寒蝉鸣泣之时·业贞子大战伽椰子天堂岛之外第三季白色菲亚特请回答1988天使的小生意气火星生活纸兵心语阳光大漠青春

 长篇影评

 1 ) 《罪人》碎碎念

一部不长的电影 让我认识了一个叫雅各布.克德格恩的瑞士演员 一个叫古斯塔夫.莫勒的新晋导演 长镜头小场景叙事真的很难拍好 但也真的反映水平 考验功力 故事主线是讲女神经病人杀了自己的孩子并错认为是丈夫杀的且丈夫要杀了他 而暗线是警察正因开枪杀人而被停职调查 需要开庭受审 而警察现在的工作是接线员 整个故事都是观众从一个个报警的电话 警察警务系统内线 警察与他朋友的通话 与同事的对话中拼凑出来的 大量的长镜头冷色调 使电影有些压抑 悬疑氛围浓郁 同时本片给的线索也非常充分 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挺有本格乐趣的雅各布作为警察焦虑 内心煎熬的表现 不得不说 商业片根本见不着 而在故事之外 我们仍能看到一个真是的警察 为了救人想尽办法 充满正义 但同时冷落了家庭 为了自认为的正义开枪杀人 让同事帮自己作伪证 一线干警瞧不起接线的领悟人员 还有警察系统对内部人员的维护 警务系统的地域意识等等 其他人员在电话中的声音演绎富有画面感 电影虽是小成本但有特色 有内容 可圈可点

 2 ) 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一面之词,自以为是,助纣为虐

2018丹麦悬疑片《罪人》,豆瓣评分7.6,时光网评分7.2,IMDb评分7.5。

《致命呼叫》+《狙击电话亭》+《活埋》的杂糅版。

本片让我想到了很多个成语和俗语——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一面之词,自以为是,助纣为虐,好心帮倒忙。

一部仅仅依靠精良的故事构思和角色台词来推动剧情的电影作品,观众的思维完全被导演牵着走,观众也和男主一样,不断地通过电话内容来判断无法眼见为实的事件真相。

一部小成本、小制作、以小博大的电影。

影片成本可谓低到了极点,全片出现的演员不到十个,99%的戏份都是主人公,其他角色都是花瓶点缀,戏份少得可怜。

全片的地点只有一处——报警中心的接线室。

如果男主不是丹麦明星的话,那么本片的成本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不过再低也低不过《活埋》)。

本片以一个被临时调职为接警员的警察为主人公,以接打电话为叙事手段,故事的时间线以电影的时间线完全吻合。

本片很好地诠释了“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男主仅仅依靠来电,主观判断警情,也误导了观众的判断(这正是导演的目的)。

男主本以为是运筹帷幄,结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好心帮了倒忙。

随着通话次数的增多,随着其他参与事件的警力的反馈信息,事件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剧情不断反转,男主也在破案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误杀别人的心灵救赎。

影片的片名《罪人》是一语双关的,有着多重的含义,一是指电话中的精神病母亲,她杀害了自己的儿子,是罪人。

二是指男主,他在办案中误杀无辜者,是罪人。

三还是指男主,他因错判警情而导致案情恶化,男主因此而成为另一层含义的罪人。

不到影片最后,观众不会明白片名的多重含义。

影片几乎没有配乐,没有BGM,导演给观众制造了一种和男主相同的聆听环境,没有其他的杂音干扰,观众听到的和男主听到的是一样的,这一做法让观众的观影过程可以更好地融入影片,被导演牵着走。

我是戴着头戴式耳机看的本片,所以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片的架构很惊艳,构思很精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通过电话接线员无法眼见为实的角度变得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本片的精彩全凭编剧的巧妙构思和导演的节奏把控。

不过,从尽善尽美的角度,我觉得节奏感还欠了点,还可以拍得再惊悚些、悬疑感还可以再强烈些,还可以再扣人心弦些,主人公的表演还有提升的空间。

好莱坞2021年同名翻拍了本片,主演为杰克·吉伦哈尔。

本片非常适合被世界各国翻拍,因为只要一个男主和几个配角,只要一个房间就可以完成影片的全部拍摄了,实在是太适合以小博大的低成本翻拍了。

 3 ) 《罪人》 7.5

《罪人》7.5①繁复的,我就希望它更繁复,最好花团锦簇;简约的,我就希望它更简约,最好摒弃所有修饰。

一处地点两个房间,几乎全程独角戏,只靠台词就撑起一个惊心动魄的悬疑故事。

《罪人》已经足够简单,但我还是不停想着,为什么不把那些在现场的「同事」也省略,转而用镜头代替呢?

当然也有人比我更进一步,他们说,「为什么不干脆做成广播剧?

」好主意。

②就像以前那么多故事里说的,仿徨者开导另一个仿徨者,伤心人抚慰另一个伤心人,罪人通过拯救另一个罪人,完成了他的「赎罪」。

201811202

 4 ) 厄夜追緝令(Den skyldige,2018)

1、厄夜追緝令(Den skyldige,2018)中,照射在主角臉上的光色變換,從辦公室的白光,進入暗房後的冷色調光,到失敗後的血色光,以及重返辦公室的白光,說明了一段經歷自我(員警)、超我(英雄)、本我(罪人)再回復自我的過程。

2、性格決定命運,這一場紛亂起源於主角的衝動,哪怕是富有正義感的嗔。

3、主人公弄巧成拙。

莊子逍遙遊有「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意思是,古代的庖人在廚房裡的工作不只是切菜、炒菜、作筵席,還得負責殺豬宰羊,可是廚子都不做了,就在這罷工的時間裡,尤其祭祀這麼重大的事件時,該怎麼辦?

廚子不去料理廚房裡的事,尸和祝這些要被祭的代表者或祝禮的儐相,需不需要穿著禮袍,爬過祭壇,翻過酒杯盤子,甚至於跨過陳列肉的砧板與架子,然後到廚房做菜呢?

不需要。

即使是天大的事,也不必緊急的代替著去做,因為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各就最真實的自我去生活,不要越俎代庖,做了反成為社會的亂源。

因此,故事主角無可遏止的熱忱與擔憂,反而導致了更可怕的結果,還不如只做好轉接電話的紀錄工作。

隨劇情揭露,觀眾得知他是習慣性的去介入與干涉,表現自我的膨脹,人間世所謂「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不是嗎?

4、這裡可以留意一個結構的使用。

從電影原名與情節中女精神病患者口中的蛇,兩項暗示指示著聖經中的典故:蛇在伊甸園迷惑了夏娃,夏娃隨後迷惑了亞當,電影故事的結構脫胎於此。

 5 ) 观影《罪人》:罪人拯救罪人,最后被罪人拯救

  《罪人》是一部充满了悬念,情节千回百转的影片。

  阿四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警察,在调查犯罪过程中,阿四持枪射杀了一个十九岁的毒贩。

阿四并没有正当的理由杀死毒贩,他只是单纯受不了这些人的胡作非为。

面对即将到来的庭审阿四并不担心,因为同事阿希愿意为他作伪供,声称阿四出于正当防卫才杀的人。

  但是在庭审之前,阿四被暂时解除了职务,被安排到了市报警中心做话务员,电影就是从一只耳朵开始的。

  阿四接的第一个电话是一个瘾君子打来的,声称有人要杀他。

  第二个电话是自己的手机,一个女记者要就阿四杀死毒贩的事情采访他,阿四说去你大爷的。

  第三个是一个被妓女抢劫了的嫖客。

  第四个电话是一个叫伊本的女性,她开口就说嗨宝贝。

阿四问她你需要帮助吗?

伊本说,别害怕宝贝。

阿四问她,大姐你喝大了吗?

伊本说没有。

阿四问道你到底要怎样?

伊本说一定要说吗?

阿四说是呀。

伊本说那算了。

阿四说你要不说我挂了。

伊本说,妈妈出去兜个风,好吗,宝贝。

  出于直觉,阿四觉得事情有蹊跷,就问伊本,你是不是有情况?

伊本说,不方便。

  经过隐秘的问答,阿四判断出来伊本被人绑架了,现在正在一辆货车上,并顺着高速公路行驶。

阿四迅速联系了调度中心,并且准确的说出了被绑架人的方位,但是没有车牌号。

调度中心说,没车牌号无所谓,最起码你得告诉我车辆的特征吧。

阿四说没问题。

  可是联系到伊本时,伊本却说宝贝我要挂了。

阿四说,你别着急,你那辆车是什么颜色。

伊本说,白色。

然后挂断了电话。

  着急的阿四又联系上了出警的巡逻车,并且告诉了巡警车的颜色和所在路段。

巡逻车也准确的在路段上拦截到了白色货车,却发现拦截错了。

  调度中心把结果反馈给阿四,并且告诉阿四,高速公路上车太多了,你得告诉我们车牌号。

阿四有点儿无奈,他通过伊本打来的手机号,查到了伊本家的座机,随即拨通了电话。

但是让阿四没想到的是,接电话的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名叫玛蒂。

  玛蒂在电话里告诉阿四,她现在和弟弟两个人在家,她的爸爸叫米格尔,和她妈妈离婚了。

阿四说你真是个乖孩子,你爸爸电话是多少。

玛蒂说是50850204。

阿四通过玛蒂说的电话找到了车牌号,心情舒畅之余,问玛蒂,你家出什么事儿了吗?

  玛蒂哭着说,我爸爸和我妈妈干了一架,我爸爸拿着刀把我妈妈带走了。

  阿四安慰玛蒂,孩子别害怕,我会派人到你家里去的,放心吧。

我会找到你的妈妈,让她回去照顾你和你的弟弟。

  阿四把车牌号报到调度中心,就准备下班了。

可是下班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惦记在心,就是希望有警察能抓紧去玛蒂的家里。

但是阿四的所在的辖区管不到玛蒂那里,所以阿四找到玛蒂那个辖区的朋友,让他们去玛蒂家看看。

朋友说,你都要下班了,这不是你的事儿,就别管了。

赶紧收拾收拾下班,明天就出庭了。

  阿四有点儿沮丧,就说,好吧。

  准备下班的阿四,决定在下班之前给伊本在打个电话,可是电话关机了。

阿四又联系了调度中心,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阿四,车还没找到。

阿四思来想去,决定给绑架者米格尔打个电话。

电话打通了,可是米格尔并不想跟阿四沟通,说了两句就把电话挂了。

再打过去,米格尔给竟然拒接了。

  阿四找了一个朋友,让他帮忙去米格尔的家里看看,然后又给玛蒂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通了之后阿四的得知,警察已经到了玛蒂家里,并且发现玛蒂的弟弟奥利佛已经被开膛破肚。

  愤怒之余,阿四又给米格尔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米格尔的竟然接了。

阿四告诉米格尔,他已经知道了奥利佛的死讯,并且劝他抓紧停车,别再做傻事了。

米格尔说你懂个锤子,说着又把电话挂了。

  阿四内心的小宇宙急转,大脑不停的思索这解决办法。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进来了,告诉阿四,自己骑自行车摔倒了,让阿四给她叫救护车。

阿四说去你奶奶的吧。

  阿四挂上电话,这时候伊本的电话打进来了。

阿四告诉伊本千万别慌,看看车上有什么工具没。

伊本哭哭啼啼的找到了一箱砖。

阿四说,拿一块砖,等米格尔停车,只要他停车,就冲他脑袋上使劲儿来一下。

伊本说,我不敢。

阿四说,伊本别紧张,你平常最喜欢干什么。

伊本说,我平常喜欢带着玛蒂和奥利佛出去散步,这时候我内心就会非常平静,我周围是蓝色水流,我喜欢这个世界。

  正当他们聊得正欢的时候,伊本告诉阿四,车停了。

  阿四说,正好,你要冷静,把手机放好,准备好砖头,等他开门给他脑袋来一下,手机放好了吗?

  伊本哭着告诉阿四,奥利佛不哭了,现在好了,我帮他解决了。

  伊本愣住了,就问伊本,你说啥呢?

  伊本说,奥利佛太痛苦了,不停地哭,因为他肚子里有蛇,我帮他把蛇拿出了。

蛇拿出来之后,奥利佛就不哭了。

  阿四这回听明白了,捂着脸问道,奥利佛是你杀的?

  可是伊本还没有来的及回答,阿四在电话里就听到了米格尔打开车门的声音……  电影的场景设置在一个封闭的房间之内,整体的色调灰暗凝重,仿佛逃不出去的囚牢。

这正映射了主人公的内心,他杀了一个十九岁的孩子,虽然那个孩子有罪。

这时候的主人公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并为了脱罪还找好了作伪证的人。

但社会大众并不这么想,但阿四觉得自己只要坚持了正义,社会媒体的看法并不重要。

  所以,当瘾君子和嫖客打电话进来时,阿四并不热情,还告诉出警的同事,慢点去,让他受点儿煎熬。

但是面对即将受到侵害的女性和儿童,阿四心中正义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纵然一个人走进黑暗也在所不惜。

这时候,主人公的场景,从众人的房间,走到了一个空无一人的房间。

这说明阿四在背离秩序。

  而当阿四得知奥利佛身死的时候,他甚至关上了房间的百叶窗,遮挡住了光明,使自己处身于黑暗中。

这一处说明,阿四为了自己的正义,宁愿陷入黑暗。

  而当阿四得知奥利佛的死亡,正是自己正义的一方杀死的时候,阿四一个人在黑暗中彷徨无措。

最后,阿四还是走出了黑暗的房间,进入到了明亮的房间。

而让阿四走出黑暗的,还是伊本的电话。

  电影明面上看,是阿四在拯救伊本,其实是伊本在拯救阿四。

电影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阿四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自己得到了洗礼,对于善恶的判断,也变得更加清晰。

所以,阿四拿着电话推开了房间的门。

 6 ) 不是天才 就是疯子

全场基本上就只有一个人,一个半小时,你就傻傻的盯着这个人,看着他发呆,看着他喝水,看着他接电话,看着他安慰孩子,看着他跟同事打屁,看着他安排调度,看着他摔电话,看着他自白,看着他絮絮叨叨…然后脑补一切画面,慢慢挖掘他的故事,和他正在经手的案子,从绑架案到家暴到谋杀再到神经病到自我救赎和解脱…当一切事实都清晰以后,再用内心独白自我忏悔的方式去做一个结尾。

相信每个观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些收获,比如,他太自以为是,自以为举世皆浊我独清,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突然醒来,才发现醉的其实是自己,而且似乎也没那么清澈见底。

还好,最终,他走出了那间屋子,那间困囚自己的屋子。

能这么拍,敢这么演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不是牛逼,就是傻逼。

很高兴,能看到一部天才的牛逼电影!

如果有音频版,这也注定是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只可惜说的是丹麦语…

 7 ) 谁是罪人?人人皆罪人

首发公众号:偲固乡没什么文化,就是爱自说自话 疫情以来,大家被迫宅家接受各种信息轰炸,相信很多人已经感到疲惫了。

各种谣言漫天飞舞,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事实却被丢在角落无人问津。

这不由得让人陷入思索,是否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先入为主地任由自己的认知去主观臆断,给了一个错误的判定之后,就无暇,或者说不愿去找寻背后的真相呢?

有一部小场景电影似乎符合这种微妙的现状——丹麦导演古斯塔夫·莫勒所执导的电影《罪人》。

《罪人》海报说起小场景电影,出色的有不少:《狙击电话亭》因“声优嫌疑犯”而大出风头,“死侍”瑞安·雷诺兹主演的《活埋》听名字就让人紧张,而韩国的《恐怖直播》更是直击政府痛点。

而《罪人》却和上述影片有点不同,它并没有过多的紧张刺激的情节,与这些小场景电影比较起来,它反而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沉浸在男主心境和情绪里的影片。

男主人公阿斯格(雅各布·克德格恩饰演)因为犯错而被降职做一名普通的报警接线员,今天是他需要做这份工作的最后一天,明天他将接受庭审,而后便能顺理成章的官复原职。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然是最后一天,那么敷衍一点熬到下班也没有关系。

存着这样的想法,再加上阿斯格的老道经验和狠辣目光,他工作起来毫不费力。

从只言片语中,他就能识破报警的人吸了毒;两三句话,他就推断出对方因嫖娼没给钱而被抢劫。

接电话的时候还在玩球而这平静的局面被一通电话打破。

一个叫做伊本的女人报了警,却丝毫不提自己的处境,却是用温柔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嗨,宝贝。

”“别害怕。

”“妈妈出门去兜风。

”阿斯格敏锐地觉察出事情的不对,这个看似平静的女人实则被绑架了,而绑架她的,正是她的丈夫。

丰富的经验令他能够迅速处理这种突发情况。

他和聪慧的女主角不露声色地交流之后,他转接了调度中心,要求他们派出巡逻车搜索伊本所在的车。

在伊本不断被丈夫打断电话的情况下,阿斯格还是迅速获得了伊本的相关信息,并找到了她的家。

电话打过去,是一个稚嫩的童音,那是伊本年仅六岁的孩子玛蒂尔达,她和她的弟弟奥利弗在等待妈妈回家。

阿米克,伊本的前夫,也就是绑架伊本的人,是个有着犯罪前科,还依然带刀出行的人。

幼小的玛蒂尔达已经被父母之间时常争吵打骂的可怕气氛影响了,她十分担心妈妈的安危。

从接到伊本电话的那一刻,阿斯格漫不经心的态度就已经全然改变,此刻听到孩子的哭诉,他更是给予了保证,要让伊本安全得救。

不过凡事往往不如人愿,他一心想要救下伊本,却奈何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个没有多大权力的接线员,调度中心的员工办事不力,不肯配合,还嫌他多管闲事。

不得不佩服,主演的表情拿捏十分到位,明明从一开始就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人物内心的起伏却表现的恰到好处。

阿斯格有气不能撒,可同时他恍然领悟了自己以往的举措是否也与这些尸位素餐的人类似,给别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阻碍。

于是他为过去的言行向自己的同事道歉,并诚恳打听了能否换电脑的问题。

这寥寥几句交谈,让角色更加丰满了起来,那种负气、焦急和人情味儿在个镜头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阿斯格道歉而导演的精明之处在于,在如此小格局之中,利用有限的场景变化,灯光变化和拍摄角度,暗示和烘托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

阿斯格换到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这似乎也意味着角色为这起绑架案的全心投入。

氛围终于从此刻开始有了紧张的意味。

阿斯格独自在办公室在求助遭拒的情况下,阿斯格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关系去调查伊本的丈夫。

而此时,前去伊本家安抚孩子的警察带来了噩耗——伊本的小儿子奥利弗死了,且死相惨烈。

角色的怒气在此刻达到了顶峰,他打给伊本的丈夫米克尔,言语间的怒意喷薄而出。

关上窗帘,暗示的不正是心中愤懑和一意孤行吗?

再次接到伊本的来电,阿斯格教了伊本自保的方法。

他不仅要伊本平安,也要拿下米克尔这个罪魁祸首。

然而就在一切应该完满结束的时候,令他震惊不已的事情这才一步步显露出来,而这,足以击垮他心中的正义防线。

此处就不剧透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导演的绝妙光影表现感受角色心中的巨大震动。

办公室里仅剩一盏红通通的信号灯,男主呆坐在无边的沉默中难以平复。

而此情此景,正是网络上众人面对自己义愤填膺为之奔走呼号的事情,被揭开真面目时的感受吧?

“雪花论”依旧被挂在嘴边,人们的善意和正义涌动而来的时候,是否能够保证自己的判断就是无误的呢?

又有多少人,在这种愤怒下,能够克制住冲动言语?

更遑论,网络上所维护的一方是否利用了这种善意,行了一场骗局?

大多数人,被所谓曝光和正义驱使之时,便成了虚假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之一。

那么,真相揭露之后,他们会怎么面对自己呢?

这里的光影色彩值得注意电影中,平复了心情,接受了事实的阿斯格,走出了这个困室。

绝妙的镜头,房间内是代表愤怒和冲动的红色,由同事打开的门外则是冷静和充满秩序的蓝色。

再次坐在电话前,阿斯格恢复了克制和理智,且将自己最大的、准备掩藏的秘密公之于众。

他内心的正义,终于做出了审判。

电影的最后,是他怅然若失,又如释重负的离开这个接线厅。

穿越走廊,站在门口的他,是否参透了人情和法律,正义和邪恶的奥义呢?

85分钟,迟迟响起的背景乐阐述的是对于这些的疑问,又像是已经得到答案的叹息。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沉闷,并且和观众太有距离感。

我不否认它是需要沉下心来感受的,但有人若有这种观影体验,不正是我们对于一切闹剧的旁观之感吗?

不如去看看,85分钟后,你是怎样的体会呢?

 8 ) 看过活埋的,感受不到太多的惊喜

活埋是向外求救,而这部电影是向内求救,同样是在狭小的空间里。

片中的停顿镜头太多,也是暗示了主人公在解救他人的同时在进行自我反思和救赎。

对于狭小空间恐惧症的观影者,一直期盼主人公走出这间屋子,结果最后一个镜头还是在屋里。

此片可以作为丹麦警察的宣传片,面对每一个报警的群众都尽职尽责。

骑车摔了膝盖也是要报警的。

 9 ) 偏执的正义

人类不仅仅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世界的生物,更是通过想象力。

全电影几乎只有一个角色展现在镜头前,我们全部是通过对话和主角的表演“脑补”出了整个剧情。

惊讶于导演可以通过如此小的空间创造出这么强的戏剧张力,构图也非常极简,除了暗示冷峻的黑、灰、蓝色调,就是那个暗示紧张和危险的红灯,甚至后面成了整个镜头唯一的光源,暗示主角内心的激动和崩溃。

正是坚持自己就是正义的,是绝对正确的,才走在了正义的反面。

是主角先入为主的固执己见导致险些酿成了悲剧,一旦认定一个人是恶的,另一个必然是善的,那么似乎一切为了善与恶的行为都是可允许的。

电影的空间范围虽然小,但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随着事件的进展,主角把自己关进小黑屋里,到最后全镜头只剩下红光,暗示主角偏执的一步步加深,而最后走入更为开阔、明亮的办公室,暗示他不再偏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冷静的审视真相是什么。

电影名称《罪人》指的就是主角,这一点直到影片的最后我们才知晓。

电影中的主要情节不是主角第一次偏执的执行正义,比这更严重的事件发生在电影开始的时间之前。

这个事件藏在电影的暗线中。

主角本来是一个外勤警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借着惩罚罪犯的名义故意杀死了一个罪不至死的年轻人,他和搭档一起合计好说是擦枪走火的意外,因为这个事件,他暂时被撤下外勤,担任报警接话员,也就是电影中他所进行的工作。

明天他就要接受警队内部审查,如果顺利他就可以恢复原职,不过通过结尾可以预测出,他打算承认罪行。

更深的暗线解释了主角如此偏执的原因——他的妻子离开了他。

这应该最近发生的,他的上司和旧搭档都不知道这件事。

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之前他和妻子的关系就不太好,而且他有心理问题,一个人的烦躁、痛苦与愤怒必然需要一个出口,他发泄的方式就是暴力执法。

他把愤怒发泄在那些罪犯、人渣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开始几个电话,他对那些因自己的恶行而导致的不幸的人满不在乎。

他把个人的愤怒藏在正义的强光之下,这要不然就是被隐藏起来,要不然就被合理化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有很多喷子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骂人,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发泄的恶意与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产生认知失调。

主角可以对自己说那个人该死,那是他应得的。

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他意识到自己也可能是错误的,自己曾坚信的恶人可能是个好人,自己以为善良的那一个,可能有很大问题。

这事件是对他个人真正的审判。

一个人也许可以逃避司法的责问,但无法逃脱内心对自我的审问。

所以他最后坦然承认,是他故意杀死了那个年轻人。

电影的主题让我想起拔叔饰演的《狩猎》,《狩猎》最后一幕,一个人在高处阳光下开了一枪,因为是背光完全看不清这个人是谁。

而本片主角就是那个在阳光下开枪的人,处在正义中的恶意是隐藏的看不见的。

我们通常会把故事的主角当做是好人,把柔弱的女性受害者也当做是好人,这种不根据事实非理性的预设,不仅仅是电影出现反转的原因,也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偏见原因,我们追求正义却走在其反面的原因。

 10 ) 谁是罪人

嘀嘀的电话声响起 幽暗的光线仿佛在映衬主角的光环 这哥们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为了拯救被困的人质 他勇敢对抗不作为的上级 挑战腐朽无能的制度 孤胆英雄的形象呼之欲出 在他的英明指挥下 无助的人质大发神勇 干掉了穷凶极恶的罪犯 只是没成想 人质原来是个精神病患者 在精神错乱中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所谓的罪犯其实是她老公 他只想送疯狂的妻子去医院 男主本来是好心 却没抓到罪犯 反而间接害死了一个无辜的生命 这让人不禁沉思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世界上总有一种人 感觉自己永远都是对的 别人都是一帮垃圾 所有人都应该听自己的 历朝历代的独裁者 哪个不是如此 生活在这种社会 只能感叹命运多舛了 偶尔碰上个英明神武的 也不过视万物为刍狗 更令人费解的是 这种社会竟然能存在上千年 直到今天仍然有市场 生而为人 真的太难了

 短评

Good job, Asger

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喜欢结构。但这种结构,真的需要更多的事件量和更丰富的镜头语言来支撑。

11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还行

看过Tom Hardy演的LOCKE,再看这个,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本的张力都差好多,居然也能被人捧的这么高分,好电影这三个字现在这么廉价了?

12分钟前
  • 朝鮮有個大胖子
  • 较差

19052#真的太省钱了!场景费也省了,其它演员出场费都不用了!打光都不怎么需要!导演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啊!不能说相当精巧,但还是挺有意思的,时长也控制得好,主角演得好,虽然角色还是有点讨人厌

14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7.4

19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还行

不完整信息造成的心理误判,进而引导出男主自己的罪疚感,接受内部调查的警察来做报警中心接线员,造就了角色行为的合理性。

23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4.5星,人性光辉主题,很考验表演能力

28分钟前
  • 若即
  • 推荐

??????

30分钟前
  • 突突突。。。
  • 很差

竟然感觉和searching有几分相像,好在内容没有被形式吞噬

34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靠神经病推动情节的自动降一星

35分钟前
  • Tolkien
  • 还行

6.8/10

39分钟前
  • 日耳man
  • 还行

故事时间=真实时间+90%将男主和外部环境隔绝的景框——接近沉浸的观影体验,观众无限代入接线员将故事解码。以除恶的名义剥夺他人生命,是A线与B线的共同剧情,一场是意外,另一则为犯罪——男主的救赎不在成功解救伊本,而在意识到自己有罪。

43分钟前
  • occludere
  • 还行

很厉害的电影。在全程独角戏和精彩的反转剧情之外,对空间和光线的使用特别值得观察。因为全程都在打电话,男主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心态的变化都是通过光线和空间的变化展现的。音效做得也很细致,毕竟场景交代全靠背景音。

48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推荐

受夠了這些網紅電影

50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很差

7.4 音效设计还是很好的,的确能带入主角的情绪中,缺点还是剧情张力不太够。

55分钟前
  • KID Y
  • 推荐

7.2 #FIRST2018# #Sundance2018# 影片时长与真实时长同比例严格一致,极为低廉的成本做出了精彩的类型片效果,而且设定是极为有限的空间:长时间都是一人一室一部手机一个电台。本片成功离不开:1、一人表演展示现任职业流程、前身职业、人物性格,面对A故事各种案情推进与多次反转的合理反应,同时引出B故事与之相联系而产生对自身的反省救赎,精彩的台词写作和表演是能抓住观众的,编剧清楚观众在传统类型片观影经验下将如何慢慢被“误导”;2、各位“配音演员”的精彩表演,紧张感把观众吸引在座位上直至最后一个电话挂断,与主角一同聆听案情进展;3、导演对头部面部各个角度的特写与少许镜头移动来传达情绪,还有一些不错的音效与光线设计加分。放在FIRST是很适合拿来学习的,成本和审查都不是问题。

60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接线员职业规范反面教材示例。音效设计牛逼。

1小时前
  • AAA二流观众
  • 还行

同类型中你是最差的一部

1小时前
  • 我是被你逼死的
  • 很差

灾难表演

1小时前
  • stealth
  • 较差

小成本的剧本。眼见未必是真何况是听?男主以为自己是英雄,结果发现自己是个傻子。

1小时前
  • 龙王良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