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

原乡

主演:张国立,陈宝国,马少骅,冯恩鹤,潘丽丽,杨千霈,宋晓英,朱德承,周凯文,奚美娟,李耕,高天,杨怀民,王家梁,张琼姿,陈慕义,何曼宁,傅雷,颜嘉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剧照

原乡 剧照 NO.1原乡 剧照 NO.2原乡 剧照 NO.3原乡 剧照 NO.4原乡 剧照 NO.5原乡 剧照 NO.6原乡 剧照 NO.13原乡 剧照 NO.14原乡 剧照 NO.15原乡 剧照 NO.16原乡 剧照 NO.17原乡 剧照 NO.18原乡 剧照 NO.19原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原乡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惨烈的八年抗战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国共两党阋墙之争。国民党逃亡台湾岛,也让许多戎马在外的游子远离了家乡和父母,遥望故乡,惟有泪千行。路根生(张国立 饰)便是这百万退到海岛的老兵中的一员,他们匆匆离开,没有等到“反攻大陆”的时刻,反而在陌生的土地被迫扎根。许多年来根生在江西的结发妻茶嫂(奚美娟 饰)都不知丈夫的死活,他有心回家,但高压的政治环境让他和伙伴们动弹不得。曾经血气方刚的老兵陆长功(陈宝国 饰)如今是警总官员,却反过来监视老兵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们有任何企图叛逃匪区的僭越之举。所谓的“荣民”,没有一丝光荣可言,心中的酸楚只有自家清楚。 娘盼儿归,浅浅的海峡怎么就阻隔了数十年的回家之路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在这里等你清算日爱渴您好,北京木乃伊杜米挂线情未了4月的你,角宿星校园乌托邦学美向前冲!狂欢命案第二季51区事件魔王学院的不适合者我记得你篮球之心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灵书妙探第四季恶灵之家猩红诊所阳光以西虎胆龙威5花花公子俱乐部旅行者的需求必是天堂笑嗷喜剧人102真狗菜鸟评审员边境前缘秘密的校园堡垒:汉妮邦尼謊言謎情热血军旗

 长篇影评

 1 ) 台词重复太多

路长工:什么?

大点声,我听不见?

岳将军: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本是“洪”根生相煎何太急。

应该多拍拍台湾的人文,除了眷村以外的,台湾80年代的风土人情,大陆人了解太少了,还有台湾的政治环境,是什么导致成现在台湾这个台独样子。。。。。。。。。。。。。。。。。。。

非要140个字才能发吗???????????????

 2 ) 以老兵思乡为情感主线

《原乡》以老兵思乡为情感主线,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台湾眷村生活的老兵们思念家乡并最终和家人相见的故事,整部剧紧紧围绕着回家、尽孝道这个主题来写,国殇、乡愁、故土、亲人,电视剧中这些看似不够有看点的元素却在创作者朴实、细腻的笔调下展现出了大格局。

《原乡》以老兵们的拳拳思乡之情打动人心,传播了正能量,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3 ) 年年花开,儿的心不开

看了几个晚上到凌晨两三点,《原乡》基本看完了,陈宝国,张国立的演技非常棒,台湾女演员也特别的赞。

有些集数是看着哭着,电视剧里他们哭成个泪人,看的人也是哭花了脸。

这个题材这么多年没人碰,总算是出来了电视剧,且不说戏里的他们,造成共鸣的是这些故事也发生在我身边,当然不是台湾,是这头,我小学时以一个孩子的眼光观察的画面。

第一个从台湾回来的老兵,是我村子里的同姓长辈。

准确时间我记不清是1990年的秋天还是1991年的秋天,那天大概是星期天,中午饭刚吃过,街西头有一辆小轿车,90年代的农村街里面小汽车是非常少见的,一条街不过二三百米长,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跑过去围上去了,故事刚刚开始。

车里面下来的那位老先生,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戴一个金丝眼镜,尖尖的皮鞋,特别像个大官的样子。

然后我就清晰的记得他们母子抱头痛哭的样子。

儿子那年60岁,母亲75,。

回来那位先生边哭边说,没想到还能见到老娘,一直往家里写信,寄信,寄钱,都是托自己当年的一个同学转交。

见到母亲后才知道钱根本没收到。

然后就听他慢慢说,1949年的时候他在开封高中上学,后来就跟着学校队伍撤走了,最后就到了台湾,在那里结了婚,生了子,在台国防部与中央银行都任过职,开过饭店,看状态要比《原乡》里这些个老兵经济要好的。

他坐下来慢慢讲,80年代初期特别想回来,想家想的不得了,后来没办法了,就辞职了。

然后去美国了,在弗吉尼亚州三年也拿到了绿卡,然后就赶紧回老家,没想到还能见到老娘,他说他离开台湾第二年,台湾就解禁了,允许老兵回乡探亲,他自己折腾了一圈子总算回来了。

其实他见到是两个母亲。

他父亲当年在西北军西安当副官,娶了两房妻子,她的生母是二房,15岁就生了他,所以他能在自己60岁的时候见到75岁的老娘,她的大妈那年是78岁,身体也硬朗。

全村的老少爷们都在抽他从美国带回来的雪茄烟,听他诉说一辈子的坎坷。

他至今还健在。

幸运的两位母亲在人生暮年还能见到漂泊在外的儿子,也算是有福气吧。

另一个回乡的老兵是我爷爷的一个堂哥,他回来的时候是1998年。

那年夏天暑假还没开学,听一个堂爷爷说他要去前边村接他大哥回家。

这位从台湾回来的堂爷那年是68岁了,我见到他的时候,正听他一嘴乡音的说回来的经过。

他说他回来这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没找到家。

1948年的时候,他跟着父母在徐州讨生活,从开封的乡下到徐州好几百地呢,他们是推着独轮车一步一步走过去的,父亲给了他两万块钱(当时的法币两万块钱估计也就是现在的一两百吧)做小生意,没一段时间他就赔光了,然后特别害怕父亲打他,就偷偷的参加了国军部队,然后当兵不久就跟着部队撤,他说的时候还说自己是挺幸运的,当兵基本没打仗,一直就往南撤,最后撤到了越南的富国岛,好像是98军黄杰的部队,在那里待了一两年,就撤到了台湾。

没想好到这个赌气的一走,再没见到爹娘。

他一直在军中,到了53岁才结婚,就是我的这位堂奶奶,当年才20出头。

隐约记得这位堂爷爷说,他当时80年代末期没回来是因为还在部队,妻子也在部队的一个部门,不允许回来。

等到退役了,一双儿女正是上小学需要照顾的时候,没办法又缓了几年,等孩子读中学了,才有时间回家见老娘。

第三次从台北到香港转机,然后直接飞到了南京, 因为前两次都是在当年逃难之地徐州找,爹娘哪能还在那儿呢,都回到了老家开封乡下几十年了。

然后他从南京坐火车到开封,再转大巴,公交,下了公交车,找不到回家的路,坐街头哭开了,别人一问他,他报上自己老父亲的名字,大家都摇头,有一个老先生指点说,都是一个姓,前后村的,远不了,你去后面那个村问问,二里地不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到村里了,却找不到家,没人知道老父亲的名字,坐街头满眼流泪的时候心肯定如刀扎一样吧。

就这样,我的一位堂爷爷听信就去了,接回了白发苍苍的大哥,年逾古稀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家来他是没见到我那位太奶奶的。

老太太80多岁的时候,成天坐在家门口念叨还有个儿子,会回来的。

《四堂探母》里杨延辉唱到: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

儿在番邦一十五载,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

闻听得老娘征北塞,乔装改扮过营来,见母一面愁眉解,愿老娘福寿康宁永和谐无灾。

”千拜万拜,还是没有见到爹娘。

我的这位从台湾回来的堂爷爷 回乡的第二天去给父母上坟,跪那哭的一塌糊涂,几个兄弟也是眼泪巴巴的陪着哭,爹娘都已经去世了整整十年了。

《原乡》里的故事很像我隐约听到我这位爷爷说的一样,他的战友们,同乡们的回乡的情景。

他的妻姐丈大概是一个军级干部,就是《原乡》里的这位岳将军一样的职位吧,所以也是罩着身边一群人的。

他快70岁的人了,身材倍直,一米八几,精神矍铄,围着他听他讲往事。

他回来的几天里,还有我一位同学的父亲过来拜访,这位同学的三爷也在台湾,国民党老兵,已经回来一次了,一打听,原来他们在台湾还都认识。

只是我同学的三爷一辈子没有娶上媳妇,很像《原乡》里的八百黑,一辈子勤勤苦苦的一个老光棍。

看《原乡》之所以落泪,除了这个题材的催泪,也是我一想到我同族这两位爷字辈的老先生回家后的泪流满面,就禁不住要哭。

人生不过百年光阴,长寿的还难活到一百岁呢,父母儿女一场,几辈子修来的缘分,生不能见是人生最大的残酷吧。

其实想想他们,又会记得村子里其他人的故事,就是当年村子里参加革命队伍新四军的几位老先生,还有两位后来都做了到将军的位置,位列司令之职,听村里老人说,他们除了淮海战役胜利后回乡一次,从没回来过,包括他们的爹娘去世都是自己的子女回来祭拜的。

他们实在太忙了吧。

如今这两位革命的将军,就一个在自己晚年,回到出生地住了一晚,再没回来过,听说都已经去世了。

在台湾的这位堂爷爷,在美国的那位老先生,农历甲午年的今年都已经满85岁高龄了,身体都挺硬朗。

他们受了半生离乡之苦,爹娘是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受尽身心折磨,愿他们都长命百岁,安度晚年。

 4 ) 乡愁啊,乡愁

国产剧要么是家庭伦理剧,要么是抗日敌特剧,是后宫穿越剧。

这个剧不是目前流行的讨巧的题材,它的题材很独特,让观众看到了一群不曾注意的,却有百万之众的人群—撤退台湾的老兵。

一弯浅浅的海峡,黑发变白发。

想起了余光中的一首小诗《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啊,乡愁。

为何古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想起故乡,要让它带着忧愁呢

 5 ) 骨肉天情、原乡情长

《原乡》是一部重大的海峡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骨肉天情、原乡情长”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两岸一家亲”的血脉联系,对于沟通两岸同胞感情、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剧积极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创作人员自觉的文化追求。

儒家的仁义礼智孝等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

剧中的老兵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些文化传统已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了。

 6 ) 原乡,我的眼泪不值钱……

确实是国产剧少有的题材,以思乡之情和亲情为中心思想的电视剧本就不多,从台湾老兵为切入点太巧妙了。

剧情也很现实了。

台湾眷村的老兵,国内白发苍苍的亲眷,相思相望而不得相见。

国内亲属的无计可施,老兵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玩起了“谍战”,以躲避台湾当局的监控和阻拦。

但是浅浅的海湾拦不住浓浓的思乡之情啊,哪怕只言片语,哪怕只看一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眷村年迈的老兵们,无论成功回乡亦或是客死他乡,都是悲剧。

不过不知道台湾当局认识不认识得到这一点……

 7 ) 一种家国愁,两岸三地情

49年,百万青壮兵员随着国民党撤退台湾,离开大陆时他们只是携带着简单的行李,大多数甚至没有带上一张父母妻儿的照片,因为当时只当作战略撤退,很快会回来,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谁也没有想到,此后海峡两岸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封闭,对峙和隔绝。

老兵们最终卸下戎装,成为台湾的一个特殊阶层--荣民,别无选择地寄居台湾社会。

将军们的马蹄声杳杳远去,历史的硝烟也终于散尽,留给这些老兵的却是无尽的原乡之思,家国之痛。

这份沉重染白了鬓发,压弯了脊梁,风烛残年望家乡,依旧的路远山高,依旧的薄雾茫茫,所以才有了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血泪之句。

87年,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然而几十年时间过去了,多数老兵已不在人世,即使健在有的也因身体原因再也不能成行,极少数幸运的老兵们回乡见到的也多是双亲墓庐,蓬蒿满地,白杨萧萧,人物俱非。

有的老兵当年离开时已经结婚,育有儿女,到台湾后由于归乡无望又重新组建了家庭,而大陆的发妻却仍在苦苦守候。

看过一部有关于此的纪录片,老兵探亲结束时返回台湾,大陆的发妻在机场堵住出口,抱住双腿,死活不让走,泪水扑簌簌像断线的珠子不住滚落。

感情的闸门打开,数十年独自抚养儿女,照顾双亲的辛酸,孤独和无助瞬间喷涌而出,难以遏制。

任何一个有一丁点感情的人都能感受到她锥心刺骨的伤痛与无奈。

然而终究是不可能再续前缘。

有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大陆的发妻另行嫁人,台湾的老兵却终身没有再娶。

令人感慨不已:历史不忍细看,放远了,满是江山兴亡,名臣贤相的宏大叙事,而一旦把镜头拉近,小人物佝偻的背影,艰难的爬行,呆滞的目光,苦涩的泪水骇人心目。

历史的天风呼啸吹来,历史的巨浪滔滔卷过,他们无力抗拒,任由其把自己扬向天边,带到海角,一路的悲欢离合,艰辛不易就成了一个时代最为具体详细而生动的注脚。

撤到台湾的老兵百万之众,这样的生离死别应该也并不鲜见,对于华语影坛,天啊,这是多好多好的题材!

 8 ) 隔断亲情的不止是那一弯海峡

历来政权交替,受伤害的都是最底层的士兵和老百姓。

就像剧中的一句台词“我们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只不过是一枚棋子,而绝大部分人连棋子都配不上”。

记忆中,1993年的夏天,村里本家的一个爷爷从台湾回来探亲。

他是1949年初安阳解放前夕被抓壮丁走的,那天有人看到过他在离村三里地的大路上捡粪。

随后是一路败逃南下,直到被迫登上前往基隆港的运兵船。

那年他不过17岁。

他被抓走之后,他爹为了找回他只身一人踏上了寻儿路,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他娘在建国前夕哭瞎了双眼。

后来在“文革”初期被批斗死了。

现在还能想起来他回村那天,站到村口那棵已经快两百年的皂角树下,哭的像个孩子。

17岁被抓壮丁,61岁才回家。

阻隔两岸亲情的,真的不仅仅是那一湾海峡。

 9 ) 让人动容的剧

《原乡》以老兵思乡为情感主线,该剧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台湾老兵与故乡亲人之间的分离、思念和团聚的故事。

这是一部让人动容的电视剧,几乎每一集都有情节能戳中泪点。

《原乡》中入木三分地展示了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思乡归宗的最为朴实的情感。

而在当代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心向原乡却身在异乡,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依然有增无减。

 10 ) “生而不见是人生最大的残酷”

从台湾老兵视角出发的,情感真挚的一部良心好剧。

一周连续着追完了,真的很有感触。

很煽情,但是老戏骨们的表演就是赚眼泪啊。

先来谈谈故事背景。

1949年,国民党战败,带领百万政要、残兵败退台湾。

这一退,就是38年。

38年里,当初跟随的老兵思乡之情日益浓厚。

他们之中有自愿的,有被抓壮丁的。

故事就围绕着这一群老兵寻乡来展开——以董家强案件为开端,交代了警总的绝对威慑和老兵们被唤醒的思乡之情。

以杜守正带着老兵录像重返大陆寻找亲人为全剧高潮,深刻、细腻,讲述了老兵们家乡的情况,宣泄了老兵的乡愁。

以路长功案件为转折,最终升华了“思乡是每个人的本能,思乡无罪”的主题。

(虽然我感觉晓梅和台生的感情线有点老套,而且晓雄完全成为了爱情线的工具人。。。

)叙事节奏上,详略结合,明快干脆。

尽管有时觉得某些情感宣泄情节太慢了,但是过了后常常又接一段警总线的紧张叙事。

快慢结合,有种港剧的快感。

在第一集就已被吸引。

果不其然好剧三分见。

另外演员们的演技实在精彩,情感的表演很好抓住了观众的心,情感真挚而不做作,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

(根生见到茶嫂时的复杂感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最后一点,从台湾的角度出发看大陆,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一种“外”的视角。

剧集开头一直只是通过老兵们的讲述来展现大陆,于是 形成了一种“未知”的氛围,“38年”的感觉通过十几集形成了,因此当杜守正到达深圳的时候,一种“新奇”的感觉油然而生,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接下来谈谈主题,“思乡不该有错”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再来谈谈居中的人物塑造,有的人觉得三观不正,比如洪根生,在台湾有家庭还想着阿茶,甚至在现任女儿妻子面前表现出来;当晓雄出事时,自己包括整个家都好像不怎么在乎一样。

又比如说朱晋,多次出卖自己战友等等。

初看觉得诧异,但仔细一想这也许这就是当局压迫下的现实。

当人人自危,随时随刻都担心警总对自己出手时,棱角自然就给磨平了。

对洪根生这种老兵来说,大年三十都可以给抓到警总去审问,活着、平安就已经是奢求了。

另外剧中一大看点就是长功和将军的情谊了,真是塑造得太好了,针锋相对又惺惺相惜。

长功会帮将军躲避香港的杀手,杜守正事件中将军也会顾及到长功而不愿独自逃亡美国。

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也都能理解对方的立场,但是在重要关头,他们还是会以彼此为重。

服化道上,这一点是真的好,很有乡土气息。

旗帜、字体、取景都很讲究,很有80年代的感觉,而且色调上也很自然,代入感强。

台词上,一些真实存在的人名、地名、事件,也大大增强了代入感。

总结:深夜看完,久久难眠。

我没有离家远行过,更没有试过被阻挡归家。

但是也从剧中可以感受到老兵们的悲哀和无助。

颠沛流利三十八年,来到一个陌生岛屿,被监视、被排挤。

和熟悉的那个故乡没有了任何联系,只能随遇而安,重建自己的家庭、亲人。

但这个时候,令人更加绝望的事情就来了。

家乡带来的音信,并不一定都是有利于新生活的,对国家来说是一种畸形的分裂,对个人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无奈。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的德剧《暗黑》,由于一群人误入的时空隧道,引起了众多伦理上畸形的关系。

只是,那只是科幻,而这对国家来说却是现实。

恳切祝愿祖国早日统一,这群漂泊在外的游子,需要疗伤。

奉仙好有气质,马莉也好可爱MvM

 短评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

6分钟前
  • 阿美
  • 还行

超级主旋律 “是时代的错”这个conclusion算conclusion吗 时代本身又没有agency

10分钟前
  • 方觉夏深
  • 还行

认同影评里大家说的主题和戏骨之间的演技,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11分钟前
  • 猴龙牛牛龙猴
  • 还行

虽然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和取舍,但还算前几年很诚意的作品,历史裹挟下的众生,联系现状是不是更魔幻?一把青观看中补。

14分钟前
  • Renee.
  • 力荐

剧情感人。场景美丽。看完后,好喜欢婺源的美景。

19分钟前
  • 蓥鄞一米
  • 力荐

陈宝国那段看到母亲录像时痛哭的表演和跟母亲通话的表演真的让我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

22分钟前
  • seven
  • 还行

好多剧情bug有点无法接受,有几个配角的出戏表演也是难以直视,整部剧全靠陈宝国的演技撑着

23分钟前
  • Wonderwall11
  • 还行

好看 反应了一些现实生活

24分钟前
  • 格格好萌
  • 推荐

演员演技在线

26分钟前
  • 君君
  • 还行

很好

31分钟前
  • 一笑D芳
  • 还行

三观正,剧情上也没有什么硬伤,演员不做作,真的蛮好的了~ 最后好燃!

36分钟前
  • 陌上桑
  • 力荐

少他妈扯上台湾。

40分钟前
  • 光辉岁月
  • 很差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45分钟前
  • Adore Light
  • 力荐

除了国产剧,请告诉我哪儿的电视剧能拍出这种浩然正气?没有深夜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46分钟前
  • 兔兔宝
  • 还行

人,要有梦想,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方向。梦想,是人生前行的指路灯;梦想,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是成功后的满足。

49分钟前
  • 高艳灵
  • 还行

也是跟着爸妈看看,国产剧讲眷村题材的,话说还有我一直蛮喜欢的演《饭团之家》的杨千霈

52分钟前
  • 好了日inutile
  • 还行

聋哑的母亲听说找到自己儿子后在楼梯间的那声嘶吼,泪崩啊;题材很不错,根生这个角色太窝囊了,窝囊得有些自私,后面香港几个人间的偶遇可以说是故意拼凑再一起的,也算是那一代人背后故事代表的缩影吧。

57分钟前
  • 肖斯塔科维奇
  • 还行

最大的委屈就是问出“有什么错呢?”但就算是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勇气。男人都很明确,他的来处,他的思念,他们很清楚能握住什么,失去什么;女人却只能包容此刻,理解模糊的过去和未来,被动着爱。

1小时前
  • JessicaPeggy
  • 还行

乡愁

1小时前
  • 不侠与
  • 力荐

期望太高……

1小时前
  • 赴山海Club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