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更热爱罗马。
在他的影像世界里,“永恒之城”总是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古老又不乏现代,颓废却带有活力,消沉中带着希望。
从《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开始,在意大利出生的索伦蒂诺把罗马重现带回到世界的注视下。
就算是之后那部和罗马毫无关系的《年轻气盛》(Youth),每一个人物也像是终生居住在罗马城,带着虔诚的信仰在年轻的思维和衰老的肉体之间搏斗,寻求生命,死亡和艺术的之间的平衡点。
当然如此热爱罗马的索伦蒂诺是绝不会放弃这座城市最迷人最神秘的部分——居住梵蒂冈深居简出的教宗和红衣主教们。
于是在2016年,他带来了《年轻的教宗》(The Youth Pope)。
在这部十集的电视剧中,由裘德·洛(Jude Law)饰演的庇护十三世成为了史上最性感也最现代的一任教宗。
他总是穿着白色的内裤,裸露着上身,漫步在梵蒂冈明媚的阳光下,回顾自己的童年,同时思索着上帝,宗教和世界的关系。
这不是挑衅的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庇护十三世的存在就是一种挑衅。
庇护十三世,《年轻的教宗》(The Youth Pope)三年半之后,索伦蒂诺再次归来,继续讲述这个挑衅的故事。
剧集的名字从《年轻的教宗》变成了《新教宗》(The New Pope),英俊的裘德·洛还在,只不过他的头上有了更多的白发,多数时候都躺在病房了,奄奄一息。
上帝自然不会让尘世缺少他的代言人,于是一位新的教宗从权力争夺中诞生。
这位新任的教宗由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饰演,宣称自己是约翰·保罗三世。
与前任相比,他更符合人们的传统映像,苍老严谨,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着装永远一丝不苟。
接任教宗之前,他隐居在远离梵蒂冈的布兰诺克斯,并直言自己对名声和权力不感兴趣。
可一切都是表面现象,这位面目和蔼的老人曾经的身份竟然是一位朋克摇滚乐手,同时还被孪生兄弟的神秘死亡所折磨,多么巨大的讽刺。
索伦蒂诺对权力的态度是讽刺的,尤其是在呈现梵蒂冈教廷对权力的争夺上。
名义上教宗的权力来自上帝,但他选举的过程却充满了妥协。
甚至城市里的那些位高权重的非宗教人士也要参与其中。
这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关于宗教理念的讨论,最后的选择结果只是各方妥协的产物。
那么上帝的意志在哪里?
如果他真的存在,也只是看着在天堂默默地看着这场闹剧。
约翰·保罗三世,《新教宗》(The New Pope)在《新教宗》前半部分的时间里,整个梵蒂冈都都像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闹剧。
沉默的修女们决定罢工,希望由此来换取长久以来缺失的尊重。
广场的民众还在悼念前任的教宗,久久不愿离去。
新任的教宗想要解决这些繁琐的问题,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权威。
显然这他没有能力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他时常陷入困惑之中,又全力装出镇定自若,胸有成足的样子。
新任教皇面临的最大威胁依旧来自他的前任,躺在病床上插着呼吸机的庇护十三世。
他像个幽灵,即使没有肉体,也在暗中注视着一切,让每个人都无法忽视。
这给约翰·保罗三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前来探访的查理·曼森直言自己分不清楚新旧教皇的区别,让他无比尴尬。
而当他决定去会见病床上的前任时,甚至担心媒体拍到两人同框的照片。
最后他选择了逃避,暂时离开了充满纷争的梵蒂冈。
这也不是一个教宗该有的行为。
剧集的后半段明显带有更强的宗教意味,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如此。
庇护十三世如同耶稣基督,像圣经中描述的一样的死而复生。
人们期待他像之前一样施展神迹,解决问题。
这正是他之前所做过的,例如让不能生育的女子怀孕。
《新教宗》(The New Pope)从《年起的教宗》到《新教宗》,庇护十三世的身份大部分时候都模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
即便成为教宗,他始终是个局外人,游离在梵蒂冈的教廷之外。
一个美国人,父母是一对嬉皮士夫妇,悲惨的童年始终困恼着他,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上帝和信仰的力量。
作为教宗极端的宗教保守主义者,将同性恋地神职人员驱逐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身份的焦虑从没有离开个教宗,也没有离开过梵蒂冈。
从这个角度来说,庇护十三世和他的继承者没有什么不同,都在寻求真实的自我。
索伦蒂诺的故事里,寻求自我是一个永恒的母题,他的主人公永远处于游离的状体。
在《绝美之城》中,托尼·塞尔维洛(Toni Servillo)饰演的是一个冷漠的记者。
观众们通过他的眼睛来观察着罗马城的繁华,可最终也没人知道这一天的游历给他的生命真正带来了什么。
到了《年轻气盛》中,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饰演的音乐家来到一所养老院度假,同时思索着过去生命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通常这些问题不会有答案,索伦蒂诺更关注的是思索的过程。
《年轻气盛》(Youth)如何表现思索的过程,这正是索伦蒂诺影片最大的魅力所在。
主人公沉默式的思考常常和周遭繁华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游走在其中的人物不自觉地被那些荒诞而美丽的世界吸引,却无法真正将自己投入其中。
疏离感始终笼罩着他们,久久没有散去,最终传递给了观众。
索伦蒂诺喜欢用影像传递情绪,无论是瑰丽的罗马城还是宁静的养老院,都带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特质。
罗马城一群关在栅栏里面带笑容的修女,养老院里出水芙蓉的裸体女性,具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巨大的冲击力的影像让观众们沉醉,然后又心生疑惑,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么?
到了《新教宗》,类似的画面依然层出不穷。
修女寝室里的十字架变成了硕大的霓虹灯,即将就寝的修女转瞬之间开始扭动身体,伴随着电子乐跳起挑逗性的舞蹈。
又或者是让复活的庇护十三世走在沙滩上,赤身裸体地穿越一群泳装美女,暴露在众人渴求的目光之中。
无论出现与否,庇护十三世一直都是这些挑衅画面的核心。
从死亡到复活,他对自我认同的困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可以成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么?
修女的舞蹈,《新教宗》(The New Pope)从庇护十三世的困惑中,可以触及到《新教宗》的核心:宗教的信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既然所有的教宗表面上都在传递善的理念,为何不同的宗教之间充斥着纷争和对抗,人世之间依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苦难。
索伦蒂诺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暧昧的答案。
复活的庇护十三世经历了一段小小的挣扎,就重新取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他身着华丽的衣服,如帝王一般被抬到红衣主教们面前,发表了一段掷地有声的演讲。
此时外面的世界陷入纷争,一群穆斯林恐怖分子劫持了人质,试图挑起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
庇护十三世没有依靠任何外界的帮助,只身一人走向恐怖分子,似乎只依靠着个人的魅力让他们放下了武器,化解危机,一切都是神迹。
《新教宗》(The New Pope)一个对自我认同都产生困惑的教宗却可以仅仅依靠自我的魅力解决宗教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究竟信仰什么并不重要。
抛开繁琐的教义,各式宗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重要的是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将真实的自我传递出来。
外部世界的纷争并不会改变一个人,你永远都是你,也永远只是你。
《新教宗》的结尾又回到了故事的原点。
约翰·保罗三世隐退,回归到尘世的生活。
庇护十三世受到万人朝拜,然后再次陷入昏迷,倒在“哀悼基督”的雕像前。
他是完成了在尘世的任务回到了天堂,还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复活,谁都不知道。
唯一能够知道的是,无论身处何处,拥有着什么身份,他永远都是上帝的仆人,也永远在真实的自我和信仰之间的挣扎。
或许保罗·索伦蒂诺会让这个挣扎的故事继续下去,展示下一次复活和真正的死亡。
本文首发于深焦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 ,文字和图片略有改动。
你我皆凡人!
当有一日,你发现你是这世界上最成功的故事“宗教”的主角,那么你就不会满足于文学、电影、音乐等这些“不重要”的娱乐消遣中。
如何叙述这个故事的主角?
作为凡人,这个奥义是:宗教即“人的本相”。
——Sir John Brannox (约翰爵士)
唱诗班的虚无空灵,配上《2° Coro Delle Lavandaie》脚踏实地的动感,众神肃穆,如厕的音效又让你回到人间(开篇即把观众留在座位上) 保罗·索伦蒂诺的作品总不会让人失望,不仅编剧和台词一流,其摄影和配乐更让人惊艳。
于是《新教宗》开篇,被他过于大胆表达所刺激了,时刻在华丽恢弘与世俗粗鄙,敬神与渎神之间切换,肃然起敬之后又不禁嗤鼻。
对“宗教”这样严肃厚重的题材,导演的表达看起来过于激情冲动、肆无忌惮,在我看来,是种隐喻的探讨,让两个世界、新&旧文明予以碰撞,理所当然要你感受其中被撕扯的“痛感”。
开场画面始于“年轻的教宗-莱尼(庇护十三世)”的病床前,这位“频死”的偶像已经因心脏病昏迷一年之久。
却时不时以“圣人”的姿态,出现在粉丝们的臆想和媒体宣传中,狂热的粉丝们席地而坐,明为祈祷,实则震慑着病房里的“阴谋”。
于是,选举“新教宗"是教会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教宗不新立,教众不凝聚”。
但是选谁呢,这是个问题?
故事开始对新教宗,即本剧“人设”的探讨。
主教们奉献自己的同时,又要为自己的利益祈祷,使得“新教宗”是自己的父、代言人或傀儡,要平衡这一切很不容易,需要阵营间要对峙、平衡及妥协。
导演用一个有趣的、可视化的方式来表达“第一次选举“的局面:两大候选人“赫尔南德斯(Hernandez)和瓦埃洛(Voiello)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除了脸上的“痣”(这被瓦埃洛笑称另一个大脑)由此可见他们谁也不会成功获选!
第一任教宗选举,隐形候选人-维利耶蒂渔翁得利,成为方济各二世。
显然,他本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胜出的原因在于赤身裸体、无所仰仗。
如果诚惶诚恐的接过权棒也就罢了,可惜在鸟(隐喻天意)叼走了他的《演讲稿》逼他自己说话后,触发了他对“权利”的觉察。
魔盒一旦打开便再难关上,维利耶蒂站在教会所有人及人性的对立面。
(要求所有主教奉献金银饰品,赤裸裸的掠夺和控制)
方济各二世出身贫穷,将其视为圣洁,要求所有主教奉献金银饰品,接过权棒后即开始掠夺 不明所以就为所欲为,方济各二世注定活不过一集。
在他猝死前两大阵营已就继任候选人(约翰爵士)达成一致,可见是“枉死”。
鉴于任何人都有作案动机,他死谁手将永远是谜。
| 权利即重罪!
有些人兴高采烈,自欺欺人的以为可以打破牢不可破的联系,那是上帝悄悄布设,许多人尝试,最终都过时了...——瓦埃洛(Voiello)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反观贵族出身的第二任新教宗约翰·保罗三世很清楚自己要面临什么。
诚如主教Cardinal Gutierrez所言“新教宗作为(伟大的)庇护十三世和(枉死的)方济各二的后继者,要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危险,堪同殉道”。
约翰爵士知道不了解全局的信息,注定会以悲剧收场,在成为候选人的那刻起,就开始了各方观察与试探,背调势力派系,为自己的决策输入信息。
“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是我?
)”这是他的第一个问题。
初见约翰他还是个画着烟熏妆,玩世不恭的歪卧着(不能正视) 这个问题透漏出至少两个信息:一方面是梵蒂冈预期和定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透漏出深深的自我怀疑。
对外而言,约翰爵士的出身及成就堪称卓越,家中庄园的面积是梵蒂冈的20倍,发展大批圣公会教众改信天主教,畅销书《中庸之道》簇拥者众多。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可能只是源于出身、人脉、挥霍、享乐和盗窃(《中庸之道》实为胞弟亚当的著作)“躺赢”的人总是对“拥有”持有深刻的怀疑。
通过自问:我想成长吗?
我想活着吗?
通过调研另一阵营主脑赫尔南德斯也是贵族出身,更正重要的问题:“你觉得父母会在电视里看我吗?
”最终,他接受了邀请。
毕竟当前处境也好不到哪去,英国脱欧(去基督化)让他倍感焦虑,终日忙碌于俗世琐碎让他倍感无趣(英国皇室数小时穿衣指导电话可窥一斑)。
“方济各二世是怎么去世的?
”约翰又又又问, 梵蒂冈肆无忌惮的过分简化让他很是担忧。
纵使梵蒂冈四面楚歌,内有淫乱丑闻和修女罢工,外有意大利的《千分之八》减税法案财务危机和恐怖主义,他依然拿出心力亲自前往方济各二世的墓地调查死因。
约翰·保罗三世在继任后无法解决任何具象化的问题。
当人问“你对这教廷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他反问“你认为教廷接下来要做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 。
除了诗情画意的宽慰自己,他最明智的决策莫过于推迟决意到这届政府垮塌,亦或啃家族财阀的老本。
面对恐怖分子的挑衅和攻击,他的方案是喊口号:“NO!
”用一个单词,来对抗暴行美曰其名为“平衡宗教和人性”,其实是另一种妥协与退让。
也许,他真的就像是“瓷器”。
你知道这无尽权力斗争的可怕之处吗?
就是一点诗意也没有——瓦埃洛(Voiello)庇护十三世苏醒在即,所有人都在屏息听着庇护三十教宗的“呼吸声”。
人们高呼的“希望”对约翰·保罗三世而言说同“末日“,脆弱如他将在“永恒的头衔”较量中败下阵来。
于是不再接见明星和偶像们,他选择去滑雪度假,说是”避世”,不如说“溯源”。
他去见迷失的自我,回忆胞弟亚当之死并袒露心声:我一辈子背负着深深的孤独感,已是一具躯壳。
(对Sofia说的话,是为了与自己和解)。
“世界因扭曲的爱而蒙受苦难”——约翰·保罗三世
约翰再也不用抱着亚当的宠物盒睡觉了 既然“光有上帝是不够的”所以再次入世就显得理所当然。
他终意识到:“我的脆弱就是最大的力量,我决定实现人生最大的抱负:就是被遗忘”!
教宗约翰·保罗三世辞职了,他看似逃避,实则是对自由的自愿抽离,免受了这场教宗偶像游戏的悖论“假设圣人复活,则代表着过去对未来的胜利,不会有任何惊奇。
”
回归自我后,素颜对镜,敢于直面 很多粉丝都在因古典美丽的“裘·德洛”戏份太少而感到遗憾,我也是!
然而就本剧所传递的内核来说又再合适不过,原本庇护十三世也不是“新”教宗的一员,他像是一个楔子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他代表了“过去”,就在他被众人以“圣人”相称时人们的注意力便放在了他已终结的“神迹”即过去上。
所以,赢得头衔获得“永恒”的人早已离场。
(对该人设应结合《年轻的教宗》整体来探讨)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而你们继续活着, 哪一条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
——《申辩》柏拉图
上帝视角,俯瞰众生 Ps.宗教偶像化让教众的狂热及由此导致的后果,在本剧中已充分表达了,如果大家觉得不够充分请移步:如何看待韩国民众不顾疫情禁令举行大型集会,首尔市长劝市民解散遭围攻?
新冠肺炎在海外为何难以引起重视?
梵蒂冈的影子杀手Bauer正在路上 最后,第三任新教宗——瓦埃洛(Voiello)由于他不是 “为永生的头衔而战”的游戏参赛者,所以他的名号并不重要!
我们姑且称瓦埃洛为某某某教宗,他唯一的目的即阻止宗教游戏的结束,让参与者一直参加,避开任何结果并对未来保持开放。
(参考《有限与无线的游戏》)下面请看瓦埃洛(Voiello)的述职报告:
好矮 【第一次述职】:身体健康《体检报告》-(减分 ; 原因参考历届教宗选举现实案例)空降提拔助手-减分;主打循规蹈矩和平庸,拒绝离经叛道-减分。
鸟粪浇身暗喻天意如此,结果是失败!
其中有一个重大转折点“ 吉罗拉莫之死”, 预示了瓦埃洛从虔诚的“侍奉者”变身独裁“主父”。
他对吉罗拉莫的悼词让人动容:他(吉罗拉莫)是受苦的世界,是善良和美德,是道德指南,是我们无法成为的一切。
我们想成为他,因为他知道如何真正的爱,怎么当一个真正的朋友,他是苦难之痛苦,是牺牲之美;
更矮了【第二述职报告】:以史为鉴教会需要“平庸”+加分;我虔诚的服侍你们,解决无数请求,平衡各方势力,让这个故事永远是最成功的 +加分结果:成功!
俯视“小朋友”的某某某教宗
看了第二季一直觉得剧情不连贯,重新看了第一季,突然想到,第二季里国务卿一直担心的就是大众偶像化了教皇。
那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大众是不是也偶像化了裘花饰演的教皇?
所以这一季里裘花一直昏迷,也是去偶像化的过程。
第二季里少了裘花,凸显了国务卿的角色,精彩,机关算尽为了教会,真是幕后的男人。
特别是离职之前的各种安排,真是精彩又温馨。
看完了最后一集,真的是emmmm感觉导演是想表达无效沟通的后果??
John说要回归自我,于是辞职回家,结果他父母终于见他了。
猜测一下,父母一辈子不理他是觉得当神父是Adam的梦想,所以生John的气???
那就不能好好沟通吗???
一辈子互不搭理最后老了白发苍苍了终于和解了……那一辈子是不是都蹉跎了。
Ester 也是想见Lenny见不到,最后误入极端组织下狱。
Voielle还是看的明白,why people have to fall in love (大意)。
穿白衣得Voielle很违和。
感觉九集看完就回到原点。
那早点voielle动用手段当上pope,那真是半集就完。
回归基要主义,靠神秘和'圣迹',塑造成偶像的庇护十三世,到'放纵'而暴死的方济各二世,因人性而退隐的保罗三世,都充满着人性的'弱点',真正如圣人的只有吉罗莫,他不语,倾听,满足一切想象,完全符合圣人的标准。
这一点或许只有看似世故的瓦埃洛领悟到了,所以在梵蒂冈大教堂为吉罗莫举办的弥撒,才是重点。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是言。
“I don't have sins. My only sin is that my conscience doesn't accuse me of anything.”每当我看到那美丽的教宗的时候,我就不禁地问自己:是什么让他这样与众不同,教宗和其他普通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真的是因为他离神更近么?
真的是因为他比别人的信仰更强么?
教宗非常清楚我们普通人最根本的弱点就是每个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外在的神秘事物上:其他的人,新的地方,新的想法,新的电影等等。
越神秘,我们就越容易相信这些事物的力量。
越了解,我们就越对其没有相信。
所以,很少我们会把希望真正寄托在自己身上。
相信别人永远都比相信自己要容易许多。
我们宁可相信别人能有超能力,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有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教宗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面容。
让大家的想象力把自己带到神坛上。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念,这才是真正的信念。
对其他个体的信念,那都是迷信和单相思。
奇迹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这一生都在错误的别处寻找。
Ciao, Rome. Ciao, world!你好罗马,你好世界!
(Ciao.)你好!
What have we forgotten? What have we forgotten?我们忘掉了什么?
到底我们忘记了什么?
We have forgotten you!我们已经把你忘记了。
Let me be very clear.明确地说,I am here for one very simple reason.我之所以站在这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To not forget anyone.就是不遗忘任何一个人。
God does not leave anyone behind.上帝不会遗弃任何人。
That what he told me when I decided to serve him.这是当我决意侍奉他时,他告诉我的。
And it is what I say to you now.这也是现在我对你们说的。
I serve God. I serve you!我侍奉上帝,我侍奉你们。
We have forgotten the women and children who will change this world with their love and their kindness and with their marvelous, divine disposition to play.我们遗忘了那些妇女和孩子,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善推动世界不断变化。
用她们非凡的神性玩耍其中。
Play is the only authentic means we have to make us feel in harmony with life.要感受生命中的和谐,玩耍是真正而唯一的途径。
And to be in harmony with God we have to be in harmony with life.若想与主同在,我们必须要与生命和谐。
We don’t have a choice.我们别无选择。
We must be in harmony with God.我们必须与主同在。
And what else have we forgotten?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忘记了什么?
We have forgotten to masturbate, to use contraceptives,to get abortions, to celebrate gay marriages, to allow priests to love each other and even to get married.我们还忘记自慰,忘记避孕,忘记堕胎,忘记庆祝同性婚姻,忘记允许神父相爱甚至结婚。
We have forgotten that we can decide to die if you detest living.我们还忘记了如果我们活腻了可以决定死去We have forgotten to have sexual relation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procreation without feeling guilty.我们忘记了不以生育为目的不知羞愧的性关系。
(Help!)(过来帮忙!
)To divorce, to let nuns say mass, to make babies in all the ways science has discovered and will continue to discover.忘记离婚、忘记让修女做弥撒、忘记用所有已发现和未被发现的科学方法制造婴儿。
In short, my dear, dear children, not only we forgotten to play, we have forgotten to be happy and there is only one road that leads to happiness.简言之,我亲爱的,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不仅忘记玩耍,我们还忘记变快乐,只有一条路通往快乐。
And that road is called freedom.这条路称为自由。
一开始的方济格二世不知道他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他身边的那些护卫感觉很邪恶。
突然出现的和国务卿一模一样的人,除了没有痣,国务卿一直看不懂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说他是一个表面邪恶的好人。
他的同党,那个光头男子,那个独眼神父,似乎能够操纵世界局势,这群团伙是什么人。
最开始以为在有上帝存在的设定中,这群团伙可能是撒旦的人,但看到最后2集,弄不懂了,他们似乎是好人。
雷铁古斯他一开始拒绝上一季的圣职长,很为他高兴,但他后来拒绝不了弗莱德,让人伤心,可以理解,年轻善良的肉体,邪恶苍老的圣职长当然输了上一季金发妹子的堕落,她丈夫抛弃了她,还有他们的孩子。
她很容易爱人(被那个修表工和神父欺骗),也因为不允许爱而愤怒(她爱上了残缺丑陋之人,当她说爱的时候,前面出现那群似乎是被上帝遗弃之人,对比还是很令人惊讶。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且真的好漂亮啊,特别是怼脸画面,好喜欢),因为生活的不幸转为狂热的行动。
约翰的眼线代表了什么,他在英国画眼线看起来有点鬼魅。
他和那个金发公关主任,看起来他是喜欢她的,那约翰不是gay是straight,那他为什么不解释,似乎很多人对他的性向都不明。
约翰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的直播对话被打断了,很好奇约翰的那番话要是说出了,效果会怎么样。
约翰有一个兄弟亚当,亚当热爱天主教神学,写出了很不错的作品。
而约翰他因为吸毒,头脑昏沉,任由亚当滑雪身亡。
他还在亚当死后,把他的遗作,当做自己的作品发表。
约翰很自责,很伤心,很脆弱。
弄不懂约翰,他和那个金发公关部长要结婚吗?
他父母终于放下对他的怨恨了?
不过我喜欢约翰的演讲,特别是他对那些朋克的演讲,让我想到莱尼的父母。
那些嬉皮士前面7集,莱尼处于昏迷之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角色,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很多新面孔,上一季没有的。
前面的画面+剧情的感受是邪恶,约翰真的很脆弱,甚至是软弱,拥有权力,却被别人牵着走。
莱尼出现以后,故事画面变得和上一季一样平和安宁,但是剧情变得很快。
约翰和莱尼,莱尼一开始说只是回去,约翰一开始说我是Pope,最后莱尼回到Pope,约翰回家。
莱尼应该是Saint,他为什么要让那个神父牺牲。
还有出现的三次恐怖袭击,最后一次是他的狂热支持者为了验证他的死亡做的,前面几次呢?
不是哈里发做的,那哈里发的出现,在电视里面长久的沉默是为了什么。
最后国务卿当上Pope,莱尼在海边,他去做什么了呢?
这些该不会是为了第三季的伏笔吧。
每一集片头都不一样,刚开始十字架跳舞💃🏻,看起来简直像是钢管舞。
依然是索伦蒂诺的绝美画面和灵性配乐,又仙又妖,神圣蹦迪。
每句话都好像磕了药,又好像是神谕。
它和《年轻的教宗》一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自反性的神话结构。
高潮还是在最后三集,前七集一切混乱到达崩盘边缘,后三集逆转,救赎,完成自反的结构。
《年轻的教宗》的自反在于,起初PiusXIII 用他自己因被父母抛弃在痛苦和怀疑中找寻上帝的方式惩罚世人;他极端保守、坚持神秘,让梵蒂冈几乎众叛亲离,但他又敏感和悲悯,能上演常识无法解释的神迹,最终任性执着的孩子终于长大,用两段演讲和和一封情书获得了全世界的爱。
《新教宗》的前七集,梵蒂冈一片混乱,信众沉溺在对前任教宗PiusXIII的偶像崇拜中,教廷里养男宠的红衣主教怀孕的修女辞职的国务卿,全员迷失。
最后三集还是大逆转,所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路,所有的爱都得到了承认。
两任教宗各得其归宿,John Paul III 回归于凡人,而PiusXIII回归于天堂。
激进的狂热能让教会重新获得失去的目光,掀起一时的波澜,但教会的未来是进步,是温和包容。
正像PiusXIII在最后的演讲中说的,这不是middle way (中间之路),这是the way (唯一的路)。
John作为代表温和中间派的一方,在讨论神职人员的种种“病态的爱” 时是这样说的 : “爱是无法被治愈的,你可以治疗癌症,但无法治疗爱” 。
于是,修女的孩子没有被带走,同性恋的红衣主教没有被追罪,卸任的教皇甚至和卸任的市场顾问走到一起,恨了一辈子的父母还主动想见他。
因为上帝的真理是绝对的,而人间的爱是如此的相对。
结局表面上非常难以接受,PiusXIII死而复生,却再一次在万众簇拥中死亡。
这样的结局来却是合理而自洽。
到最后,痛苦的得到解脱,狂热的献上膝盖。
凡人皆得以与自己和解, 圣人永远地属于天堂。
John Paul III 本身就是一个凡人,他自卑、脆弱,因为双胞胎哥哥Adam的死而厌恶自己,期待教宗职位去治愈自己,去证明上帝是爱他的。
到最终他做回了凡人;Pius XIII则如第一季中sister mary 强调,是一个saint, ‘I see Christ’s reflection in you’ 被塑造成耶稣的化身,处处都充满了与耶稣的对应隐喻。
而耶稣是在天的。
片头的从海里走来隐喻着他Rise from the dead而结尾正是他走向海,走向上帝之国。
Idolatry is for god,and god,is in heaven. 苏格拉底《申辩篇》 的结尾: “ 我去死, 你们去活, 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
”
(前一季中也有对苏格拉底这句话的化用,教宗的情书开篇是: Which is more beautiful , my love? Love lost,or love found ?
结尾是 :I don't know, that is how I would like to imagine it, the answer 没有答案就是我要的答案 ,因为只有上帝才有答案 )
【有剧透!!!!!!!!
】首先我的加粗吐槽:预告片能不能好好拍了,简直是方便面照片,实物根本完全不同!
你们不能因为裘花每集都像阿飘一样在背后晃两下就把他排在演员表第一个好吗!
(虽然我知道他是制片人)要我说这海报国务卿应该站裘花的位置,而裘花只需要一个小头就够了,不带这样骗人的好吗!!
我连续三刷了The Young Pope之后马上紧接着看了这部,这部的E7/E8/E9也连看了两次,为了确保自己没看走眼。
各种各样的宗教隐喻,政/治讨论我就不说了,有很多人都解释的很出色。
我就想问问导演/编剧:最后一集在拍个啥?!?!?!
整个E9的剧情就如同导演/编剧拿不定的主意,幸福二选一迟迟选不出来,这个试一试那个试一试。
充满了各种OOC,看得我真的很想哭……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给这剧打得4星,后来E7E8我觉得值5星,看完E9我……先说我觉得最后一集不错的地方:- 最后Lenny的演讲非常的棒,超越了The Young Pope的威尼斯演讲,他真正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宗,懂得爱和接受。
光看这个演讲,他从一开始的极/端原教旨主义慢慢懂得了当教宗的正确方式, 他学会了爱世人。
- 国务卿大人真的是非常的可爱。
最后的画面算是完美的点题了本季的名字“The New Pope“再说最后一集我?!?!
的地方:- 不管是E7还是E8从对话中都看得出来Lenny还是很在乎自己的Pope之位的,他在知道有新教宗之后明显表现出了失落感。
但E8里他和国务卿在房间里的对话lenny强调了他们的目的是“ we need to lend a hand to the church“,这个是他行动的基本目的。
其次The Young Pope里面花了整整11集来讲Lenny的个人成长史,结果最后一朝回到解放前??
我指的是他非常独断的让John去发表讲话declare war那里,这里的lenny和上一季第一集那个独断专制的lenny有什么差别?
- 18分左右Lenny和John第一次会面,一开始进程都很正常,最后突然Lenny和John表明了自己不同寻常的身份,几乎是“恐吓“John要求他尊从自己……第一季和E7/E8我觉得Lenny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的一点是不管别人觉得他是不是Saint,他都一直以凡人的定位生活着,就算他之前再傲慢,也从未拿自己的“神迹”宣扬过,所以这里是个啥???
OOC??
- 27分左右,Lenny才吼完国务卿,话里话外都是把John当成一个傀儡的意思,结果38分钟时,两个教宗见面,毫无预警的,John的腰杆突然挺直了,Lenny直接就跪下吻他手了……我??????
这是人格分裂吗还是啥??
还一次性俩人格分裂???
(他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John把手伸出来了Lenny并没有靠近去行礼) 虽然前篇一直有在暗示John心理的成长和改变,但这变的是不是太快了点,前一秒还在被威胁好吗,简直像花样滑冰燕式旋转……- 接着讲John,这一季可以说是这个老头子新教宗的成长史,E9开篇他的演讲也很感人肺腑,终于算是没有在借用他兄弟的理论,而是迈开步开始展现自己。
下一秒,被Lenny一威胁就怂了……后来他又不怕Lenny了,要求Lenny服从自己,结果刚刚宣誓完主权,下一句就跑路了……我???
E9的整个plot可以简化为:“他站了起来,他怂了,然后他站了起来,然后他怂了,然后他又站了起来……” 这个“他”可以随便带入这俩教宗。
反正就是疯狂OOC和人格分裂。
最后,结局,我完全能接受国务卿上位的结果,我觉得他早该上位了,他是一个合格的把教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领导者。
- 我知道导演最后可能是为了凸显这季【新】教宗的主题,所以John走了,Lenny死了(他到底死没死大家看法不一样)但是不管他死没死,我都想吐槽!!
如果他没死,我的理解是,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被神化过度。
“Idolary is dangerous, Idolary is prelude to war",这是本季第一集就在强调的问题。
所以假死,然后离开,去海边当真正的裘德洛放飞自我(……)这个选择不是没可能,但是,他作为一个从小就信教,并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圣人”,我并不觉得他能做到啥都不管就跑了。
如果他死了,我的理解是,这个角色就像是救世主一样的,在危机的时候来就教廷&民众于危难,然后任务完成,回上面报道去了。
我知道这个导演是个艺术型,也因为他的艺术心这两季画面都非常精致,但是能不能不要最后直接变成抽象派????
好歹来个人急救一下行不行????
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宗教隐喻,但他最后死亡这画面真的象征主义过分了啊。
我给第一季的别名是“圣人传”,心脏病+昏迷这个设定是为了给这季留伏笔,而这季最后把Lenny搞死是为了啥?
为了告诉大家彻底的不拍了了???
Esther的故事/设定,我真的槽都不想吐。
【以上为个人观点,每个人看剧理解不同,欢迎讨论拒绝撕逼】
第一季都宣传梵蒂冈版宫斗,结果是教宗找父母;第二季铺天盖地拿裘宣传,结果是披着外衣的宫斗。
第一季教宗穿着白色飘扬长袍在花园里晒太阳,第二季冬天的整个氛围就变得阴郁。
一般第一季围绕主线展开,若第二季还抱着人物不放就有炒冷饭之嫌,所以剧出到第二季都会对配角故事有展开,苏菲也好,瓦耶洛也好,酸溜溜的圣职长也很可爱,每天蹦迪的修女不带感嘛。
等到后几集lenny醒了发功了才有原来内味儿,神能不能救赎?
救赎别人?
或是救赎自己?
归于大海吧,本就不该来人间
写这一部的影评显然比第一部容易。
如果说the young pope的关键词是loss,那么the new pope的关键词是No. Lenny和John都有father issue. Lenny问题在于Loss:他是孤儿,嬉皮士父母为了去梵蒂冈遗弃了他,尽管他们爱他。
John的问题在于No:他是弃子,父母宁可整日守在他双胞胎兄弟的墓前,也不愿看他一眼。
所以,Lenny的终极目标是追溯根源,而John的首要目的是寻求认可。
天使,魔鬼?
谁是天使呢?
我们的Lenny看起来是最接近天使的。
虔诚: all he cares about is church; 神圣:让垂死之人复活;智慧:能够玩转Voiello的,全剧其实只有Lenny了。
当然,还有英俊,就像Voiello恭维的那样:Holy father, you are as handsome as Jesus.
那我们的Lenny怎么回答的呢?
纵观新约旧约,只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比圣子基督更英俊:长天使Lucifer.
Lucifer长天使Lucifer正义完美,因为不能与圣子平起平坐,愤而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坠落。
从此以后有了新的名字:撒旦。
Lenny对Tommaso说:I don't believe God can save me from myself. 这点隐喻就很明显了:Lenny无比自信,乃至于自信到不相信上帝。
Lenny是个彻头彻尾的教旨主义者。
他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
这些刚愎自用的举措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剧:无辜男孩自杀,好友横尸荒野。
基督未完待续,以下是昨天写的:第一集,第二集笑话一样的弗朗西斯二世,或是墓地一样的公爵府邸,都无关紧要。
前两集的内容无非是布景。
唯一重要的信息是,梵蒂冈想复制Lenny的神话,并将其解读为middle way. 于是,英国贵族John便成了这条middle way的最佳人选。
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所以,John Sir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呢?
看起来是的。
请看他对大主教们的演讲,正是middle way的体现:How are we to love? With tenderness, without passion. Christian humility is frugal. love is an abstraction like intelligence. Our judgement is beclouded by the ardent passion that consume us. We give love a dangerous concreteness, which calls pains for ourselves and for others. Replace that concrete love with tenderness. avoid passionBeautiful Words. 但至少于我而言,这有些本末倒置:将目的扭曲为手段。
tenderness,或者说,middle way(中庸),应该是智者的终点,是理智透视的必然结果:“一切都会在透视的眼睛下消融:激情、不懈的执著、狂热,通通都是头脑简单的人所具有的特色,他们对他人和自己都保持着一贯的忠诚。
” 而不是原则。
不应成为清规戒律。
任何清规戒律,都是精神生活衰老的起点。
老贵族John的华服之下,是一颗脆弱的心。
John相信诗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并不了解肮脏的神力。
为此,John任命了功利得毫不掩饰的主教做助手。
Holy spirit 在该主教的嘴里无非是perfume of spirit: 香水的诞生,总是为了掩盖恶臭,但却不能改变任何本质。
可怜的John,真的是尚未长大。
他想取悦所有人,去掩饰自我的缺失(I've missed myself)这一季多次强调family,大概是因为:children can fill that void. 而John本身,当然是优美的。
这种优美在我看来正是来自于fragile. 善良是表象,fragile才可靠的。
John的weakness正是他的强大之处。
他了解,他不行动,他承认接受,一切。
And if you were reading, my dear, my friend, you may understand why I treat your confession, your doubt towards your soul, as treasure, as gift. 一点笑话一位高贵的女士访问John. 提出对教会反对同性婚姻的质疑:can the bible be upgraded?
John回答:no. bible is not a iphone. 但事实上,John本身就是这样的upgrade: a door opened to all possible love. easter生活窘迫,peter离开以后,钟表修理师成了新的可能。
然而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她希望他是天使,可事实证明,他是毒蛇,他给她带来新的sin:出卖自己的肉体。
对象是富有的卡西莫多。
15000欧元一次。
当easter爱上了卡西莫多,哪怕不再收一分钱,也愿意继续来看他,卡西莫多的母亲却立即制止了她:sex lives and dies at present, but love looks into future. 因为母亲并不想除了自己以外,有别人去爱她的儿子。
easter突然像着了魔一样想掐死卡西莫多的母亲,唯有向Lenny祈祷才能阻止她。
那么,如果Lenny不在了呢?
我是说,当她再也看不见他的时候呢?
第六集到第九集很快,这一幕发生了。
Lenny醒了,但跪在广场上的人群却以为他死了,因为Easter说:They killed him, I can feel it. 又让我想到在费城博物馆看到的那句话: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他没有死,只是她不再能感受到他。
当Easter失去了bless,牧师和孩子遭到了绑架,全世界都以为是穆斯林干的。
但实际上,却是Lenny最忠实的拥护者,包括Easter. 我花了三个小时看完了这几集,没有太多想法。
印象深刻的,是Lenny最后演讲的头两句:Our mouth is filled with word “love”, but I, before anyone else, don’t know how to define it. Our mouth is filled with word “beauty”, but I, before anyone else, don’t know how to receive it. Of course, it is touching. Because they are my words. John终于得到了幸福,作为人。
Lenny终于回到了天堂,作为神。
Where is the middle way, where is the way, for me?To be OR not to be?
第二季开头两集感受到了一种丧气,再没有第一季那种睥睨一切的感觉。
等了6集终于等到了那个熟悉的wink。
“我突然感到一阵寂寞。”“如果我今晚让你进来,我们以后会感到更多的寂寞。”—翻出泪花又消化了许久的动容。
自恋、油腻、固执又很纯熟的一种审美,一种延续自旧世界,但如今已经日薄西山而找出的自洽。你也不能说他伪善,至少在个人主义上,他是真心要向善的。但称这种旧秩序为良心和大道,已经不合时宜了。
🤢
乏味,极端迷人的教宗角色不占据主要角色后,故事就变成了一群老男人的推搡撕磨
片头RGB十字架实在是太骚了,请给我来一个谢谢
这个结尾,真是,感觉是导演被逼营业后对观众的报复:看吧,上一季就终结就好啦。和第一季的自然洒脱相比,本季矫情散乱,靠华丽的秀来掩饰剧情的尴尬,卖卖肉,卖卖萌,卖卖腐。被庇护十三世吊着胃口,只能说上一季作为教皇,他成功公关了观众。在焦灼的等待中,他不负众望地醒来,结果呢,他的存在成了问题本身。
一边借角色之口说出问题之价值在于其没有答案,一边尝试解决一切问题,角色未成人物而是表达工具;从运镜的刻意(且技术灾难)到情节的刻意,表现欲满溢;台词筋道,一切跳跃拼接令人惊喜;宝贵而令人失望
8.5/10.年轻的教宗因更换心脏而陷入昏迷,新教宗诞生,有两任。说的是宗教和哲学,但其实还是人性,黑暗的欲望,权力的腐败,极端的信仰,官僚的虚妄。虽然这也是老调,但你永远都猜不到保罗索伦蒂诺的下一步出招是什么,总有惊喜,总有意料之外,大胆,骇世,黑色幽默,不落俗套,这才是他的作品的魅力所在。梵蒂冈国务卿还是那么出彩。第五集的开始有莎朗斯通客串,致敬了《本能》的经典换腿段落,很搞笑。
太吃索伦蒂诺这一套了。画面的构图与光影美绝了!神圣的场景搭配风骚的电子音乐,潮得很,嗲得很~神剧!
逼良为娼梵蒂冈🇻🇦
意大利的完美制作!像诗歌一般流淌……
乏善可陈。
拿波里 还是respect
不可动凡心,一动凡心,就烂尾了
推荐看过《年轻的教宗》再来看这个。否则对一开篇裸着被供养的裘德洛缺少敬畏。延续第一季的特点,场景华美,运镜丝滑,构图精致,即使是对宗教毫无兴趣的人,也会被美轮美奂的梵蒂冈景色吸引,更不要说导演索伦蒂诺对剧情的把控和音乐的选择真是让人中邪。
其实我们都被预告蒙蔽了,原来“新教宗”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主角从离经叛道的年轻教宗换到恪守中庸的新教宗,影像风格也不再剑走偏锋,但更加鲜亮华贵,直播打呼这段设计和拍摄也是可以载入史册了,最后一集的两段演讲一次人浪更是惊掉下巴。
跟第一季比也差太多了吧,剧情完全不融贯不知道想说什么,宫斗剧也不是自我寻觅也不是,越到后来越神神叨叨,果然第一季拍得好索伦蒂诺只是撞彩
梵蒂冈心机男101,比上一季更敢玩,只要沾了皇字的边,权力就无边…半仙Lenny和妖男John惨遭淘汰,Voiello大人白袍加身,板着脸的小老头终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