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野蛮人# 电影分享 🎬👉借由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欣赏了新西兰的广袤森林和四季变幻👉“无恶不作”的小胖墩在姨妈去世后被迫回到福利院?
为了不回去·选择大逃亡·然而被不识字但精通森林生活法则的叔叔找到……其他人误以为小胖墩是被叔叔绑架……于是开始了“追捕野蛮人”行动……👉一本轻松愉快的亲情系列电影·虽然过程曲折·但最后小胖墩和叔叔又踏上了森林探险·去寻找传说中灭绝的鸟·Happy ending!
👉非常适合下雨天宅家看·2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抱团取暖·“不是我选择了黑帮·是黑帮选择了我”…Ps:新西兰居然有文盲?
[破涕为笑]颠覆了我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知·另外就是持枪的自由……小胖墩击中野猪要害·一击致命!
🐗结尾处他们被警察围捕·因为叔叔的投降·小胖墩生气朝叔叔开了一枪…[抠鼻]没搞懂……咋叔叔没事?
莫非不是真子弹?
但又为啥能打死野猪[敲打]
独立电影《追捕野蛮人》是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最新执导作品,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受到空前的好评,被认为是新西兰版的《月升王国》。
到目前为止,电影在IMDB上的评分为8.2,烂番茄新鲜度为98%,豆瓣评分8.3。
各个网站均给出了比较不错的评价,可见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1975年出生于新西兰,2004年曾凭借短片《两车一夜》入围了奥斯卡金像最佳实景短片奖。
之后的几部剧情长片,2007年的《鹰与鲨鱼》、2010年的《毛利男孩》,以及2014年的《吸血鬼生活》,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上文曾说过,电影《追捕野蛮人》被不少影迷评价为新西兰版的《月升王国》。
这两部电影确实有些共通之处,都以古灵精怪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逃亡的故事,而且主角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
只不过《月升王国》他们是在一座美丽的小岛上,而《追捕野蛮人》是一片野性的丛林。
电影的主角瑞奇·贝克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辗转于多个收养家庭,最后都被送返福利机构。
因为他是一个终日梦想成为黑帮成员的调皮鬼,叛逆、偷窃、毁坏公物、离家出走,干尽了各种各样的坏事。
表面上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胖子,穿着夸张的街头RAP歌手风格的帽衫,看上去一点都没有这种类型电影中小孩该有的萌样。
但事实上,他的内心却是一个因为缺乏关爱而学会过分自我保护的小孩。
他喜欢吃,喜欢读书,喜欢动物,胆子时大时小,为了发泄情绪而写着简单直接的俳句。
电影从福利机构开车送他来到大山里的领养家庭开始,善良友好的阿姨,沉默寡言的叔叔,瑞奇全新的生活就此开始。
阿姨温柔体贴,为他准备热水袋,不厌其烦地与他交流,宠溺地让他做所有他想做的事情,甚至包括离家出走,只要在早餐之前回来就行。
瑞奇的生活本该就此变得正常而温馨,像所有孩子一般慢慢成长。
但这却是一部骨骼清奇的电影,导演总会给你突如其来的“惊喜”——阿姨莫名其妙就这么去世了。
故事由此开始变得更加欢脱,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了。
失去主心骨的家庭瞬间分崩离析,福利院要带走瑞奇,而叔叔准备进入大山深处。
可是瑞奇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他自以为聪明地放火烧了自己的衣服,以营造自己被烧死的假象,然后独自一人逃进了深山里。
事实上,叔叔和孩子这一老一少,两人都在与人相处上有着各自的问题。
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被社会遗弃的人,正是阿姨的存在才让他们有生活的可能性。
所以当他们在丛林中再次相遇时,他们决心结伴往丛林深处走去,远离社会的一切。
可是此时福利院的人,或者说社会上其他的所有人,都误以为这个奇怪的叔叔拐带了孩子,所以出动了许多警察甚至军队开始寻找他们。
故事从这里开始又有了一次神转折,从一个丛林探险故事瞬间变成一个逃亡故事,更加精彩刺激了。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不断逃亡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遇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而他们两个人的立场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最初他们只是为了逃避少管所和监狱的惩罚而逃亡的,后来他们慢慢被认为是向往自由的人,还因为救助了一名护林员而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崇拜。
此时,在他们后面紧追不舍的警察反而成为非正义的迫害。
导演伊加·维迪提本身就像是一个从未长大的大男孩一般,有着奇怪的脑洞和趣味。
在他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笑点,从《吸血鬼生活》中便可见一斑。
这部电影绝对是吸血鬼电影中的奇葩之,电影中的吸血鬼除了要吸人血之外,还要应付人类社会的繁杂规矩,例如付房租、设法混进夜店、处理室友矛盾等等。
而在这部《追捕野蛮人》中,在故事结构上一波三折,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个神转折,让人始料未及。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还以一种竭尽全力的姿态,试图逗笑所有观众。
智障的无政府主义者,淡定的自拍父亲,可爱的骑马姑娘,甚至包括无能的福利院警察,都达到了搞笑的效果。
在电影中,导演还表达了对其他电影的致敬,比如对《疤面煞星》中黑帮文化的引用,躲避警察的镜头与《指环王》躲避戒灵的画面如出一辙,还有对《变形金刚》《终结者》的致敬,都是笑点十足。
导演伊加·维迪提还接下了《雷神3》的导演工作,不知道在他的影响下,雷神会不会变成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逗比人物。
想想觉得还是蛮期待这样的雷神的。
很庆幸绝大多数弱智,都只会在短评里面吐点东西,还好他们不会写长评让我错过这么好的片子,感谢生命中让我错过了这些弱智。
也感谢,认真写影评的人,让我选择了,这部电影。
很庆幸绝大多数弱智,都只会在短评里面吐点东西,还好他们不会写长评让我错过这么好的片子,感谢生命中让我错过了这些弱智。
也感谢,认真写影评的人,让我选择了,这部电影。
不得不说,美国人一方面脑洞大,另一方面敢想敢做,想离家出走,立马离家出走,而且是在荒野里离家出走,真的是为了自由倔强到底啊。
看这部片子的同时,难免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其实小时候自己也不止一次的想过离家出走。
比如,考试不及格挨揍的时候,心里默默发誓,下次再挨揍,一定要离家出走,甚至开始了行动,零花钱不再买零食偷偷攒着,路线都想好了,只不过不敢去荒野,目的地最多就是离家远一点的亲戚。
后来,记得还真是离家出走过一回,只不过根本没敢走远,在自己家门口的猪圈里趴了一下午。
哈哈,想想小时候的这种想法感觉就搞笑啊。
不过笑着笑着,立马就不笑了。
因为现在人虽然长大了,其实不也一直在做着逃离的梦么?
多少次感觉工作不如意,想毅然辞职,可惜没敢?
多少次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少次背包都打好了,结果又放下了?
哎,最终还是美国小胖胆大啊,羡慕。
看到这个题目,假如您想到的是卡森麦卡勒斯的《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那么恭喜你,它跟本文没太大关系。
笔者把它翻译成《Heart Is the Lonely Hunter》,在这里‘Lonely’是一个名词。
《追捕野蛮人》的故事很简单,孤儿小胖子瑞奇因为性格暴躁,爱搞破坏,被福利院送到一个小村落,多次逃离无望的他,在养母离奇死亡之后,与养父在追逐自由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故事。
没错,又是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但是导演却拍出了不一样的清新、愉悦。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被导演套路般的梗狂轰滥炸,一段小胖子破坏城市的蒙太奇,再到养母死后话唠般的追问蒙太奇,导演十分巧妙地运用了重复这一笑点。
往后一推来到今天他导的《雷神3》重复的手法也无处不在。
逗趣中带着的那股温情,是一个孑然一身却拥有美好心灵的小男孩所能带来的一切,没有一个爱字,却足以融化每个孤独的人的心。
天真的他,会在丛林中致敬最爱的电影;会在最后的追车大戏中大叫“不是我选择了黑帮生活,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会向“背叛”自己的养父开枪,并射中他屁股。
多情的他也会对骑马而来的话唠少女倾心;会对养母送的热水袋产生情愫;会依恋有社会障碍的养父。
两个孤独的人在这冷酷的社会,却迸发出了令人动容的爱。
疑似致敬经典电影《猎鹿人》本片的摄影也同样出色,摄影师很棒,一帧帧无可挑剔的画面,让广袤孤独的丛林富有感情,还有福利院与小胖子猫鼠游戏的一个旋转长镜头,巧妙却不显得炫技。
少不了的红蓝CP
冷暖色调的冲突,使镜头语言更加丰富
老人在图片的三分之二处,伸出右手让画面更加饱满,充实养母的死始终是一个迷,也是一种《低俗小说》中suitcase的设定,以无代有,引发故事又让观众遐想,妙不可言。
福利院追捕的两个野蛮人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野蛮人也是追捕孤独的猎人,他们捕杀了每一个观众的孤独,并用中二和爱将它填满。
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一个和高晓松《晓松奇谈》惊人相似的点!!!
影片后半段他们遇到了神经男,神经男给他们每人脑袋盖上了一个锅盖,说这样政府就找不到你们了!
这和高晓松的《晓松奇谈》20150213那期的《朝花夕拾(中)文革时期何以笙箫默》里面说他叔叔奇怪举动是一模一样!
天呀!
难道导演也认识高晓松本人吗!
难道神经病的世界是互通的吗!?
哇额妹A紧难道神经病人的世界是互通的吗?
还是说高晓松老师已经把故事原版告诉了这位远在新西兰的导演?!
真是太额妹A紧啦?!
不知道高晓松老师怎么看...
咳咳...回正题...熊孩子和不良少年的真正区别是:熊孩子会说:不是我选择了黑帮,是黑帮选择了我。
不良少年会说:不是我选择了黑帮,是黑帮诞生了我。
这部电影说白了是一部童真有趣的电影,影片一开始2分钟就定好了全片的基调。
不用猜导演就是一位天生带有野孩子冒险家性格的人。
堪称新西兰版本的《月升王国》+《飞屋环游记》+《第二滴血》。
故事剧情很简单,被收养-收养女卒-留下收养配偶老头和被收养的熊孩子-熊孩子需回收-熊孩子出逃-老头寻人反成犯人-两人逃亡-奇特冒险经历-两人产生感情-从此成为朋友。
简单的故事剧情故事背后,同时也勾勒出了新西兰的美景。
为何这么多人喜欢这种逃亡,甚至崇拜他们的逃亡,在现代社会,人们套牢在点线生活中,连一个晴朗的蓝天都能刷屏的今天,人们确实需要一种逃亡。
本片的两位主角正是因为对人类文明唯一的牵线人死去,才开始迷上了这种逃亡和野外的生活。
而野外生活和野营的冒险生活,可以唤醒现代人们更多心中的原始属性。
影片中途熊孩子遇到了一堆奇葩的父女,里面的父亲甚至把这熊孩子当作自己偶像,以及之后他们遇到了一个在山林里住了15年的神经男。
这都也不难看出人们对自由,对叛逆,对冒险的天生向往,这是人性的最基本的特性。
而放在今天,那些警察,福利院的人,还有军队,他们就像我们社会里的上司老板,工作,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一样,牢牢锁死了我们。
以至于我们看到了这种童真有趣而又充满冒险的题材电影,会让人心中荡起了涟漪。
最后附上好听的歌单。
喜欢里面音乐剪辑带过的剧情镜头,利用一镜到底,角色在里面不断演绎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后期技巧把人物衔接在一起。
1 Makutekahu2 Ricky Runs3 Cloak of the Sky4 Ricky Baker Birthday Song5 Tupac6 Ricky Alone7 Ocean Blue8 All the Nummiest Treats9 Hunting / Raindrops10 Are You Lost?11 Ancient Stones12 Horseriding13 Kahu's House14 Forest Spirit15 Majestical16 Crumpy17 Milestone 2 (Skux Life)18 Sycamore19 Trifecta
本片的观影感对个人而言不是很理想,很多情节都带有夸张成分。
感触也不是很强。
与《完美世界》有相同之处,不过是部喜剧。
影片运用很多语言幽默,但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感触高潮。
反而凸现些无厘头的味道。
故事开始,一个自小被抛弃的小胖子,被孤儿机构送往丛林的一户人家。
有个有误杀记录的老人~机构得得知后决定把小胖子撤回,小胖子受够机构送来送去的虐待,决定离开到丛林一个人生活,一个孤儿又如何能自理~很快被老人找到,孤儿不愿意回去激怒老人。
老人因此失足受伤,不得不在丛林中休养几天。
结果被机构误解以为老人绑架了胖子,到处贴告示上媒体。
老人决定带着胖子在丛林里生存逃亡,故事最后还是被捕,小胖子送往较好的人家,老人因此入狱。
出来后两人再次相遇,相约再次到丛林里去冒险~
这部烂番茄新鲜度100%的片子终于出了资源,第一时间刷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真是一部既干净又童真还那么可爱的电影。
指环王国度新西兰不光景色那么优美,排起电影来也是杠杠的啊!
和大家一样,看完我立马想到了《飞屋环游记》,叔叔Hec,小胖小子Ricky,两条狗Tupac和Zag的设定注定一路上都是故事都是笑点:拿盘子当脸伪造自己自杀的假象,“—这才不是那娃儿烧焦的尸体。
—你怎么知道?—你觉得这像人头吗?
”逗到不行;前一秒说面包省着点吃,下一秒就都吃完了;怀念那温暖的暖水袋竟然直接用火加热;把狗看成蛋糕;瑞奇小镇,人口瑞奇一个;前一秒说哪都不去,后一秒又说回到城市其实也挺好的;树叶当随身听边“听”边跳;拿着一把草说当沙拉;以及老司机才懂的“让我帮他做。。
”;“shit just get real”,哈哈,真的是部欢乐不断的公路电影,一路把自己当成黑帮,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一路逃亡,最后要被抓住了还大骂Hec是叛徒,还因为生气想报复大声撒了个慌,让我想到《狩猎》里面那个小女孩的慌,还好这电影一路干净到底,最后两个人皆大欢喜,再去踏上了寻找珍贵的垂耳鸦的丛林冒险生活。
而且该片的配乐我真的是太喜欢了,配合长镜头式的蒙太奇,真的是把节奏和情节烘托地恰到好处,干净利落,赏心悦目啊!
真的有种想马上跳进屏幕和他们一起冒险的冲动!
一起过那种虽然被通缉但一路逃亡的自由自在的黑帮生活!
而且影片中几处对那些经典大作如《指环王》、《第一滴血》等的致敬也是实力圈粉。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小男孩,那个小胖小子,刚开始说真的倒没觉得多可爱,倒觉得还有点丑丑的,不过看他后来的姿态,神情 ,性格,语言以及他那一直没瘦下去的大肚子,倒还真是挺萌的!
不是我选择了黑帮生活,而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
如果不是儿童福利院的服务太差,如果不是Hec可能是唯一的亲人他老婆死了,可能就没有这场“牵动全国”的冒险,所以说很多时候你貌似过着别人看起来很潇洒很自由的生活,其实背后还有很多难言之隐。
自由,每个人都想要,从全国人民对这件事对他们两个人态度的转变就可以看出来,自己想过但又不能去过的自由的黑帮生活,只有寄托在这一老一少身上,追求崇拜,因为人们都知道,社会没那么童真没那么干净,自由的生活往往都是人们可望而不可求的,导演看到了人们的这个矛盾,于是就拍了这部干净童真又自由的圆满结局的电影,让我们也能过一把自由的黑帮生活的眼瘾!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爽的片子了。
壮丽的新西兰风景,每一帧都是壁纸。
说说片子讲了啥吧,小胖子从小被父母抛弃,有点缺爱,是个熊孩子,打砸偷抢,基本都干过。
这次,政府又给他找着了一个寄养家庭。
这个寄宿家庭在大山里,这么好的条件,小胖子就没事逃跑玩。
好在寄宿妈妈心底善良,小胖子渐渐的有了归属感,不再逃跑了。
好景不长,寄宿妈妈突然就领了盒饭。
这下好了,剩下uncle和小胖子,谁也看不惯谁,小胖子回归老本行,策划了一次大逃跑,烧了房子,一人一枪一狗向着山里进发。
uncle也因此开始寻找小胖子。
没过多久,二人汇合,但是uncle因为想要揍小胖子却崴了脚,二人就在山里呆了一段时间,没想到从山里出来时发现uncle被通缉了。
原来政府看到烧了的房子,以为uncle绑架了小胖子。
这之后,二人开始了逃亡生活。
中间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当然最后二人还是屈从了政府。
其实片子的核心是在freedom,小胖子不愿回到那个条条框框的世界,uncle不愿又被抓进牢里,但是可贵的是传递出来的温情,小胖子并非不可教化,uncle也并非不近人情。
当然,全程哈哈哈的我也是中了片子冷幽默的毒,倒霉的哥仨,家里有各种各样香肠的父女,还有疯子:我是灌木,我是人,hooo,灌木人,哈哈哈(叫啥来着,忘记了,哈哈)。
最后,很喜欢一些镜头,包括中间的一个类似于“一镜到底”的镜头(恕我不知道专业名词应该叫什么),但是某奇艺不能录屏,很烦。
平淡的6月档期过后,这部来自新西兰的独立电影绝对可以唤醒的你感官。
先要介绍下这位奇特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作者型导演:塔伊加·维迪提(Taika Waititi)。
如果你去搜索一下他的采访,你会发现他肯本就是个天生的“多动症”外加“表演狂”。
所以他出演了不少自己的电影作品,例如2010年的《毛利男孩》,2007年的《鹰与鲨鱼》,2014年《吸血鬼生活》等等。
(表怀疑,这是导演本尊)
(真人长酱紫,是有多欲求不满)这部新片《追捕野蛮人》同样在年初的圣丹斯上大放异彩,更是被买下了北美发行权,6月开始了小范围的院线上映,在IMDb上高达8.5分,Metascore更是给出了80分,最低分为60分,全线及格。
可见这部新片的受欢迎程度,另外75年的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更是接棒了好莱坞大片《雷神3》的拍摄,令人不敢想象,如果雷神系列的调性,变成了毛利野蛮小清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开玩笑)。
在这位用尽浑身解数“搞笑”的新西兰导演,踏入好莱坞大染缸之前,让我们来聊聊他这部可爱的新片《追捕野蛮人》。
开篇定调:笨拙搞笑与童声合唱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一上来,常常伴着合声的配乐,一下让观众从全方位视听感官,瞬间进入他的电影世界。
一个幻想着自己的爸爸是英雄人物的孩子,一个到处搞破坏的问题少年,那些个纯粹的、有趣的孩童形象,总是能在他的镜头下,变得与众不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也许天真、也许幼稚、也许叛逆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与好感,而不是以社会规则的角度,成年人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图片13>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说,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就会激发创作的灵感。
而看他的电影,更像是把他自己还原成了一个孩子,重新审视大人的世界。
在他的电影里,孩子活的像大人,大人活的像孩子。
在《毛利男孩》中,生活落魄的大人,整日胡闹,妄想着找到一大笔钱,还组建了一个耍酷的帮派。
当一个家庭里大人的位置失衡,孩子活的则像一个找不到生活角色的大人,在贫穷的生活里,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协助抽风的爸爸。
影片的英文名字《Boy》,其实代表了两个角色的状态,父子都是BOY,而BOY最终都要自己成长为MAN。
而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一个经历了多个领养家庭的调皮鬼,成天想着自己要成为一个恶棍,他违反规则、破坏公物、无视管教。
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恶棍。
但其实他什么都害怕,他害怕野猪、害怕鲜血、更害怕孤独。
他只是个每晚都要抱着热水袋睡觉的孩子。
胖胖的身材和他粗鲁的态度,只是他的外在和伪装,他喜欢惹人生气,喜欢离家出走,而他最讨厌的,就是人类。
<图片14>影片以一段极其精简的开头,为全片定调,邪恶的小胖子,从城市里被送到了大山里的寄养家庭。
幽默的阿姨,冷漠的叔叔,一心想离开的瑞奇.贝克,三个人度过了一段,诡异又温馨的生活。
当淳朴的阿姨用美好的早餐、猎杀野猪的教学,以及搞笑的生日歌,让瑞奇.贝克终于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停留的港湾和依靠的家人时,阿姨却意外去世了。
生活的秩序,再一次被打乱。
<图片11>失去女人的男人与世界,开始失衡。
回顾电影《毛利男孩》的话,你会发现,故事开始于奶奶进城参加葬礼,一家子都交给了大儿子“Boy”,全全管理。
以至于父亲回来的时候,一切都是一团糟,两个人从相互仰仗,到决裂互殴,以及最后的和解,最终都在奶奶的归来后结束。
而在《追捕野蛮人》中,一切同样开始于阿姨的去世。
小胖子瑞奇.贝克不想再接受任何一个寄养家庭,于是带着自己的爱狗Tupac(命名来自他崇拜的“黑帮英雄”说唱偶像Tupac Shakur。
),一起逃进了丛林里。
同样失去了家庭和伴侣的叔叔埃克,更是从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头,变成了一个唉声叹气的老人。
面临着生活港湾的消失,他进入丛林寻找瑞奇.贝克,一开始也许是出于责任,不过到了后来,两人一起做出不再返回现实社会里的决定,一老一少,一个面临蹲监狱的风险,一个面临蹲管教所的现实,两个人突然有了共同的目标:为了自由,向着丛林深处进发!
成为一个野蛮人(Wilderpeople),是他们唯一的生存选择。
<图片12>这一刻的转折点,太有趣了。
奠定了全片的立场,顿时让观众理解了两位主角的感受,并且站在了他们的立场上。
开始支持他们疯狂的想法和行为,在茫茫的森林里,面对那些城市人无法想象的危险。
而受伤、打猎、过夜,都变成了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这片丛林里,他们的危机不是来自野蛮的地带或者野兽动物。
而是来自人类社会派出的警察、为了赏金搜捕他们的猎人,以及带头追捕他们的,儿童福利机构的女性负责人。
<图片10>(影片符号化的这位女性反派,极其暴力凶狠,还带着一个没用的小弟。
导演刻意把社会职能的成年人,刻画成了不择手段的流氓样子。
)影片花了大量的对白和剧情,来凸显城市生活与社会制度,对于这一老一少的束缚,他们的叛逆和出逃,变得理所应当,是为了自由而战。
看着他们熟练的驾驭丛林法则,把追捕他们的人耍的团团转,衣食无忧的在密林里穿梭,确实让人体会到了,自由的感觉。
而他们之间,对于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更是看到了那些叛逆少年、冷漠老人,内心脆弱柔软的一面。
<图片9>《捕猎野蛮人》中小胖子瑞奇.贝克对于母亲抛弃自己的耿耿于怀,以及《毛利男孩》对于过世母亲的想念,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影片里,都有着一小段伤感的元素,这段情节来的不紧不急,笔触柔软,恰到好处的给了故事一个间歇的暂停。
再小大人的孩子,在他顽皮的伪装背后,也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总觉得亲人的离开,是自己的错。
因为感觉没有人喜欢自己,所以他们讨厌所有人。
这是一场心理战的逆袭,就像瑞奇.贝克说的: “I didn't choose the skuxx life, the skuxx life chose me.”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也很重视文字的元素。
在《毛利男孩》中,Potential-潜力一词被反复使用,老师对与孩子的评价,孩子的不解,再到自我否定。
直接表达了导演要对观众说的话,每个孩子的潜力,你看不看得到?
到了新片《追捕野蛮人》中,叔叔埃克是个不太识字的猎人,而小胖子瑞奇喜欢阅读,而影片最为沉重的单词,应该是叔叔埃克爱狗“墓碑”上名字:Zag。
<图片7>让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
这句话在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毛利男孩》中,他自己饰演的不着调父亲,曾为大儿子解释,什么是帮派组织:“就是一群人,游离于法律之外,但是依然很酷。
”。
而到了《追捕野蛮人》中,男主角小胖子,整天念叨自己要成为:Gangsta。
这一次,导演干脆把两位主角,都设定为这样的社会角色:游离于法律之外,在丛林里逃亡,但是他们依然很酷。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Gangsta,而是Wilderpeople,是城市人的对立面。
<图片6>两人从吵架到并肩行走在丛林里,再到意外失散。
小胖子瑞奇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叔叔早已教会了他,如何在野外生存:寻找水源,走上高地,不要赤裸。
他认真的生存,却也不失幽默。
而一段时间后,小胖与叔叔在丛林里的相遇,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吃惊,他们都是各自可以独立、自由的生存的男人。
他们相视一笑,没有对彼此失望,叔叔没有被抓,而小胖瑞奇也毫发无伤。
竭尽全力的逗观众捧腹大笑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曾经做过一次TED演讲,讲述他的工作有关:创造力(Creativity)。
而他与生俱来的毛利和欧洲犹太人的血统,他保持了一切男孩子的喜好,涂抹漫画、做自己的动画片、模仿自己的偶像:迈克.杰克逊。
他的第一部电影,简直就是对迈克.杰克逊、日本武士文化崇拜的极端产物。
而到了《追捕野蛮人》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美国黑帮文化、好莱坞大片的影响。
而他每次都会把这样的美国流行文化,混搭到他的本土文化里,那些优美的合声配乐,就是最好的化学效应。
<图片5>(这一幕的对话是,与《指环王》躲避骑士的情节相同,叔叔已无语。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表示,绘画、摄影、拍电影都是在创造有趣的事情,而他是一个真诚的,竭尽全力想逗观众笑的创作人。
他的作品涉猎范围之广,混搭口味之怪,常常令人大笑不止。
与其说其迎合美国文化,不如说他是瞄准了全球影迷共鸣的流行文化。
西方主流文化的魅力,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偏远的新西兰的村庄里,那个崇拜迈克杰克逊的小男孩儿,还有那位抓住小胖瑞奇自拍发社交网络的萌大叔。
我们追逐流行文化的心态,都被他放到镜头里一一展现。
无论是《毛利男孩》还是《追捕野蛮人》,影片用古怪的搞笑,战胜无聊的社会。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对故事的把握更加成熟,格局也更大,尤其是新片中广阔的自然环境,很好的释放了影片追逐自由的情怀,虽然追车桥段有些过火。
塔伊加·维迪提的搞笑方式,有时很低级,有时又有意外惊喜,你很难猜测,那些是刻意添加的,哪些是浑然天成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疯癫的人,没有自我束缚。
(新西兰人古怪幽默是骨子里)
虽然不知道他的《雷神3》是否会一如既往的新奇,不过他的新片,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赢得颇好的口碑。
这部用野蛮的方式,讲述蛮荒里发生的有趣故事的影片,让观众一起经历了一次,没有超级英雄的,为自由而战的影片。
即便方式是偏门的、暴力的、无厘头的。
在还没有新片资源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先去看看他之前的几部作品吧,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2016年小玄儿记————————————————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中国观众对外国文艺片是真仁慈啊!各种尴尬癌!最多6分的电影,活生生刷到8分!这样搞豆瓣还有可信度吗?
Kiwi accent is sooo interesting!.AND the people is waaaay more fun.
形式大于内容 且形式不算特别有感
Fun
1、老少版《末路狂花》,公路片的模式,以一段冒险之旅升华情感、净化心灵、收获成长;2、惊现“植物大战僵尸”真人版疯狂的戴夫。
全片自嗨
我是灌木 我是人 hooooo 灌木人!
有些古灵精怪,一看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但是他最幼稚的一部,后来的他进步很大。
可爱又讽刺的无厘头喜剧,每个角色都神经兮兮,从家庭喜剧入手,中段过渡到反抗体制的英雄叙事,结尾却又归于调侃。中间穿插不少流行音乐和电影的梗。神经汉山姆关于山下“填表人生”的发言最让人感慨。
和《蝴蝶》比起来,这部差的太多了,温情不够,而且剧情过于滑稽。
完全不明白这片子的点……一点都get不到🤔
我反而更喜欢前边两章,山姆·尼尔都这么老了。
章回体新西兰丛林生存法则:十章+温情尾声。妙趣横生又各种有爱!我和这个小胖墩,一起逃亡、一起觅食、一起读书,那是段美好的时光。不是我们选择了黑帮生活,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们。美丽的新西兰自然风光,剧情温情不矫情。月升王国、飞屋环游记、指环王、末路狂花,做个影迷看这样的电影感觉好幸福
很好的新西兰文化风光旅游宣传片。
智障
挺闷的
搞笑的同时又很感人。。。魔戒梗笑翻
看了一会儿 挺无聊的
低于期待;高潮不理解,感觉有点小题大做;末路狂花式大逃亡;配乐赞,但没发现好听的单曲
剧情简直无脑到不行,后半段纯粹应付,说好看的都不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