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上映之际,首映礼中周韵的高级美先是引爆网络,接下来影片两极分化的评分也引发了互联网大战,无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大众,对于这部电影都给出了自己的感受。
两级分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仅能激发每个人的表达欲,还能从中看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我不禁对于姜文和周韵的第一次合作产生了好奇,于是找到这部影片,看到评分之后犹豫了一下,但很庆幸我看完了这部大气厚重的佳作。
遂作浅析一篇,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影片伊始,姜文饰演的校尉李本是唐朝军队能征善战的将领,但由于不肯杀全是女人和孩子的俘虏营而违抗了军令,被皇帝下令追杀,后为了自保发起兵变,战胜后与部下告别,从此销声匿迹。
三条故事线第一条 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来西,自幼来到唐朝学习先进技艺,终于要回故土日本前收到皇帝密旨,得到除掉姜文饰演校尉李的命令,并赐予掌握生杀大权的尚方宝剑。
萊栖到达西域后,由于他的朋友唐朝将军战死,他又受雇需要将朋友的女儿带回长安,女主角赵薇饰演的文姝出场,交代人物背景。
第二条 佛经护卫队(主线路)一批唐朝军队从印度驼着十万册经书来到了西域,周韵饰演的觉慧和尚亮相,并与十万册经书一同出发。
这里有一个伏笔个人很喜欢,请注意挥着旗帜喊 “起驼——” 的士兵。
十万佛经团队在沙漠遇到风暴,原本的大部队被风暴袭击,人员所剩无几,喊“起驼”的士兵醒来大喊“还有人活着吗?
” 此时他除了看到小和尚正稳坐在佛塔旁念经之外,还看到了一个从远方蹒跚走来的人影滚落沙漠,自此姜文饰演的校尉李大人出现。
此时,队伍只剩下校尉李、觉慧小和尚以及士兵三人。
第三条 佛经觊觎者王学圻饰演的反派安大人盘踞一方,与匈奴军队达成交易,既设法劫持佛经队伍中的佛塔。
佛经护卫队此时,由于护送人员不足,姜文来到从前的下属处寻找帮手,与独眼鹰及其他旧部下相遇。
这里有个细节就是姜文走向从前的部下时,其中一个部下并没有马上认出他就是从前的校尉李,但独眼鹰一只眼睛很远的地方就已经认出他来,这里间接说明亲密关系。
另外,这里的景色非常美。
插播周韵饰演的觉慧小和尚的盛世美颜,这里也几乎是他第一句话的台词,配音是个非常有磁性的男声,男声,,男声。。。
没错,真的是男声。
姜文与其中一名部下去驿站雇佣刀手,老不死的以及地虎小朋友亮相,此处有笑点。
同时,第一条故事线的遣唐使来西与主线路姜文第一次交手,道出当年违抗军令的原因。
二人定下三招之内若不能决出胜负便于长安城下一决生死的誓言。
这里的打戏俯瞰构图很美,与姜文新片《邪不压正》中的打戏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姜文返回部下住处后随即出发,旧部四人纷纷表示要跟着大哥走,但姜不愿打破弟兄们安慰的生活,寥寥几句劝归,却字字如军令一般充满力量。
最终在姜的暴力不合作下,下属们未能如愿。
唯独子模跟着大哥出发。
这里士兵第二次喊了“起驼”。
姜文队伍上路,来西暗中跟随。
由于刀手不足,姜与“老不死的”来到城中再次寻找捕快,与第三条线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相遇,交手中寡不敌众,姜与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相遇,在其帮助下欲脱身。
安大人两名手下武将实力非凡,眼看姜文和“老不死的”命悬一线之时,来西欲出手相助,突然从前的下属集体出现,影片中第一次正式的报了自己的称号和名字。
四人分别是:长发蝎子巫老二、马掌匠白秃子、一盏灯麻棍、独眼鹰曹健、沙漠白狼燥子模。
姜文突出重围,临走时号召来西加入他的队伍并留下一句话:“早到长安,早绝生死。
”校尉李与旧部下们夕日英雄再聚首,这里几个策马奔腾的跟随镜头与音乐使人热血沸腾。
此时姜文团队,四位大将协助,再加上“老不死的”,士兵、地虎小朋友 以及觉慧小和尚,总共九人。
四场大战可汗与安大人的反派阵营确立,最开始的城镇已由匈奴掌管。
王学圻饰演的安大人与姜文的佛经护卫队开始了猫鼠游戏。
第一战 血染红石峡战马打戏精彩,来西与文姝加入姜文团队与之共同对抗安的响马子兵团,此战中马掌匠白秃子遭安暗算,战亡画面十分血腥。
敌方切断驼队绳索后依然紧追不舍,致使佛经护卫团队生疑,为佛塔中所藏宝物埋下伏笔。
姜文团队痛失爱将,于交锋后进入地宫。
在大家的狐疑下觉慧和尚第一次打开了驼队的真正宝物——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得之者便可以统治佛国。
亲眼见识到其威力后意识到这此护卫行动不再单纯,而是上升到国家命运的层面。
姜文这里的人物矛盾点得以体现:他自己本身是被朝廷通缉之人,在面对国家兴亡之时,他仍然选择了效忠自己的祖国,即便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姜文团队在意识到自身使命和真正的敌人是匈奴国家后,任务升级。
小朋友是不适合这样危险的任务的,于是姜文给了地虎银两,让其离开。
姜部署作战计划,但由于沙漠水资源枯竭犯难时,“老不死的”提出当年自己喝过的暗河水,暗河支线出现。
这里姜与周首次正面同框。
为了躲开安大人的埋伏,姜团队进入戈壁,并派遣“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去寻找暗河。
在戈壁途中英雄的感情线也有了新的进展,既赵薇饰演的将军之女文姝与姜文之间欲说还休的互有好感。
这里影片中表现更多的是文姝对于这位久有耳闻的大将军的好感,姜则是非常隐晦的表达,所以经常看到的画面就是文姝看到姜文脸红的低头,但姜则是一脸懵逼的既视感233。。
另一边,“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寻暗河未果,反派安大人又将附近的苦水井下毒(姜已料到),众人逐渐陷入缺水境地。
路途中,来西与姜文更多的交流了身世,离开故土多年的日本遣唐使与被朝廷通缉有家不能回的武士在大漠行走中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友情。
这里的几个长镜头很出彩。
暗河支线寻找未果,“老不死的”与独眼鹰奔劳过度勉强回到阵营,此时安已经通过独门绝技发现了他们的位置并带兵来袭。
盾牌上的土颤动一细节表现敌军来袭好评。
第二战 大漠夺水安带着匈奴兵来袭,此时正值队伍中缺水的薄弱时期,此战中“老不死的”由于体力不支,在对抗敌军上处于弱势,中刀。
并且队伍中仅剩的水袋被扎破,团队彻底陷入无水境地。
第三战 予水杀人由于队伍彻底陷入无水境地,安在不远处与其对峙,等待对方彻底放弃。
安使出嘲讽伎俩,将两袋水扔在两军中间,巫老二移步上前,敌军副将一箭将其膝盖射穿。
巫老二上前拿水时被敌军连射三箭,拿到水后转过身依然笑着将水抛回的时候泪点。
这一幕让我想起《指环王》第一部中为了保护矮人而中箭倒地的Boromir,有些许同样的感动。
但安大人连最后这一袋水也一箭射穿,姜文团队再无顾忌,与安的殊死一战。
战斗中“老不死的”连中数刀,由他的视角看到了众人的屠杀,慢镜头的杀戮中,献血染红了守护佛塔的觉慧。
“老不死的”在乱战中倒地,剑指大地,此时在杀戮中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从老不死的刀下,迸发出了一股水流,这水流越来越大,老不死终于用自己的死证明了暗河的存在。
水危机解除,姜文团队向死而生,斗志进一步激发。
连安也感叹这是天意后,撤兵。
这一战客观的看有些鸡肋,巫老二的死渲染的有些刻意,不明白为什么姜团队不能出手相助,而且在事情逐渐走向于无法妥善完结之时编剧就直接拿天意来结束战斗,难以信服。
也许这是这片子在豆瓣这个资深影迷较多的平台分数走低的原因吧。
总之,第三战结束了。
第四战 孤城决战姜文团队赶往小孤城。
这里有一些武器,但仍如空城一般,只有寥寥几个唐朝士兵把守,突厥军队很有可能随时前来袭击,姜文团队再次陷入准备战斗的绝境。
而此时,人数已经骤减,只剩下独眼鹰,麻棍,子模,来西在战前与姜并肩出征。
“人在,城池在!
”傍晚,最后一战的傍晚战开始,与敌军的殊死搏斗中小孤城成了一座被火焰围绕的火城,非常悲壮。
在夜晚的战斗中,文姝也参加到战斗中,点燃火箭,神助攻队友们。
傍晚一战,沙漠白狼子模战死。
姜文,来西,独眼鹰,麻棍等退回最后的内城。
突厥兵进入外城,对内形成包围局势,战事暂歇。
当时看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一个人,原来是一开始喊“起驼”的士兵。
第二天战事一开始,他在敌军将大门攻破冲进来的时候挥舞着旗帜出现,并用尽最后力气对着队友们喊出了“起驼!
”的口号后,被敌军乱剑刺杀。
士兵的三次“起驼”呐喊,完成了他的使命。
从第一次威风凛凛到最后一次的疯癫,他本是普通的掌驼士兵,牵系国家兴亡的责任却落在了他的肩膀。
从一开始的有些胆小怕事,到最后的勇敢赴死,如何成为自己的英雄被这个团队中最普通的士兵诠释了。
敌军冲破内城,姜的队伍每个人都身负重伤。
他们被逼到最后的墙脚下,守护着佛塔。
殊死一搏。
觉慧身后出现了人们杀戮的慢动作镜头。
安和两名副将进入内城,麻棍与独眼鹰遭其毒手。
此时来西也已身中数刀。
姜救了文姝,来西却被安刺穿身体。
安欲拿佛塔时觉慧护法,与安正面接触。
有一刹那安被觉慧的眼神吓到了。
但还是将觉慧割喉。
能感觉到安是不愿杀觉慧的,也可能是那一秒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孽。
安回身劈开佛祖舍利塔的十八层套娃,佛光再次普照,战士的血被洁净。
来西最终找到归宿,说出“母亲,我回家了”后死去。
神来之笔出现了,觉慧被佛光复活,手刃安之后再次倒地长眠。
最终佛祖舍利如觉慧所说:“我看见了长安,看见了寺院,佛塔,就安放在地宫的莲花座上”此片的四场大战非常精彩,伏笔隐喻甚多,个人认为是豆瓣分数低于真实分数的佳作。
有很多镜头甚至看到了《权利的游戏》中临冬城的影子。
2003年的影片,为人诟病的奇幻之处我已经在前文写下,不多赘述,通片在如今看来也是大气厚重的佳作。
看这个片子的愿望来自于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以及对于周韵和姜文的初次合作的好奇,不得不感叹,姜文同志如果生在古代真的会是个兵点沙场的大将军吧!
以上。
这是2003的老片,我却在2010年的年末才观看,而且对她的观看也是出于偶然。
上优酷想搜索《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未果,随意点了《天地英雄》。
但这样解释“偶然”一词又显得欠充分。
很多时候,当事人觉得的确很偶然的事情,一经说出,又自己都不觉得偶然成分有多少了,就像对于《天地英雄》,好像也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的。
天地英雄应该是当时的“大片”,至少是我认为的大片,不过也无所谓了,在这样一个大片云集或是泛滥的年代,谁还会记得、在意这样一部七年前的“大片”。
2003年,我高一,当时并不关注电影,也是条件不允许。
现在想来,当时没能及时看到这个片子,到成了一种遗憾了。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围绕着两个敌对的武士之间的冲突而展开。
一个反叛的军官,一个身负皇命的捕快,敌对的两人因为要护送一件神秘而法力无边的佛教圣物而结盟,并在面对无情的大漠和敌人的追杀中重新检视他们之间的矛盾身份。
电影的开场是赵薇的声音,我喜欢的。
赵薇在影片里很美,令人惊心。
作为将军之女的文珠,一身柔情却不失狭义风骨。
也许这是赵薇骨子里固有的刚毅和坚韧。
面对两个男人,并且都是如此狭义的男人,文珠似乎并不犹豫和摇摆不定,她只对李校尉有爱!
两人的交流如此至少,仅就“我认为你是好人”、“我跟你走”,而且还不是对话。
也许这样的勇敢与默契是我无法企及的,唯有羡慕。
来栖大人,十三岁就被作为遣唐使来到大唐,对自己国家无限眷恋和想念的日本人。
在与李校尉正面接触之前,他只有一个归国之心,他想完成皇帝给出的归国前提,早日回到母亲那儿去。
为此,他必须捉拿李校尉。
但却在两人共同护送佛教圣物的时候,对朝廷通缉的李校尉有了重新的认识。
对老不死的不离不弃,对地虎的恩情,对护送驼队的执着,以及对自己兄弟的情怀,都不断冲击着来栖大人对他的印象。
让来栖大人的内心充满矛盾,也许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该做怎么样的决定了。
好在他在最后不用做任何决定了。
李校尉是个十足的大情大义之人。
从最初的不愿屠杀虏获的突厥老人和孩子而反抗朝廷,到最后执着得护送朝廷的驼队。
他对朝廷的情感看似矛盾对立的,实则又是统一的。
他有的只是一颗狭义之心,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做事。
王学圻的演技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传神而多变的。
不论饰演那种角色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饰演安大人的王学圻,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的二胡声,每每紧张时刻都不会少。
他悠然自得地弹奏着二胡,反衬着紧张的情节。
这是我第一次试图在看过电影后将颇多感慨付诸文字。
但很多的感慨和评论未能表达出来或未能充分表达出来。
不过,应该没关系的,我追求的是一种再接再厉的坚持,文章写作水平只是我额外的收获。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心虚的把“影评”二字换成了“随感”。
http://blog.sina.com.cn/u/1678118904
这片子很久以前看过,最近闹片荒,又找出来温习,话说我观影也有20年左右,我就爱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看看小说,没其他什么爱好,除了印度电影,基本其他国家好的烂的片子看过不少,这片除了结尾不能让人接受之外,其他真没毛病:故事架构严谨 人物刻画鲜明 动作戏犀利 卡司强大 道具和背景尊重历史 各人物智商在线 感情线丰富而不杂乱 取景讲究 赵薇也再次奉献了演技和最好看的颜值!
来栖大人普通话很好听。
可能很多文青最大的喷点就是玄幻舍利子了,不过既然都有舍利子了,适当有点玄幻也可以接受,可是导演把这搞砸了,不然,绝对神作!
由姜文主演的天地英雄啊看完了因为他是2003年的片子2003年的片子都有一个什么特征故事讲的乱七八糟然后这个故事又神乎其神七剑下天山对不对营造那种好屌好屌那种感觉但是故事很弱故事讲了个什么故事呢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七剑下天山然后一群邪恶势力过来然后七剑把他铲平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故事然后拍了好像是接近两个小时吧天地英雄特别在结尾的时候那结尾太扯了吧夷族把这个山寨给攻陷了所有人都被他给干掉了然后他就把那个圣物给夺走然后他就变成一个光环然后那家伙就被干死了就被类似于灵魂形态的僧人还是谁然后一刀给干死了然后这里面最大我疑惑的就是姜文为什么要保护这个东西啊一路把这个货物给护送到这里然后又在这里对抗就几个人对抗一整支军队有什么意义还有那个僧人感觉别人都杀不了他的然后别人一刀啊,挂了麻了这部电影反正我看着看着也是睡着了看前面部分还有点意思还可以还可以然后越讲越无聊
我是喜欢文栖的,虽然他很少说话,其前半部分交代人物出场有些缓慢,耐着性子,为了看懂这个故事,镜头没毛病,设定放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剧中三个人物的死,安排的很让人感动。
结局也很算完美。
就是文栖的死让我有些难过。
他想回故乡,不可以让他回故乡吗?
反正文珠和校尉已经在一起了。
最近我很喜欢这样单纯讲一个故事的电影,电影作为载体,有时候为了渲染一种影响,为了寄托而寄托改变了太多。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讲一个人,为了仁慈善良,而要被除去,只因他是对敌人的弱小而善良。
而文栖的矛盾在于那句台词,“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是有罪的。
”中井贵一长得有点像陈道明。
片子是老师推荐的,反复推荐。
不知好在哪里,趁着放假看了它,没拉快进。
男人、军队、大漠、胡马,镜头语言总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片子的总体基调。
仅从取景来看,就感觉这是一部和《英雄》截然不同的片子。
故事讲了什么?
忠诚与背叛?
人伦与服从?
还是说,它在追问信仰?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不是屠城李与将军女儿的暗含情愫,也不是来栖的漂泊流离,也不是一路护送舍利子的厮杀大戏。
重点是,小和尚。
为什么一个文弱的小和尚要安排在护送大队,为什么他能够死而复生,代替舍利子平息这场争夺?
当舍利子送回大唐,便开启了大唐盛世。
作为一个以道教为土生土长的古国,何以靠舍利子庇护?
故事回到第一次打开舍利之时,当众人都陷入绝境之时,舍利被层层揭开,光芒随即覆盖每个人,把人内心的懦弱无力全都引了出来。
看上去,舍利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不然。
小和尚就是舍利的化身,替众人打开了心里的桎梏。
如果更迷信一点的说,那就是舍利给人一种置身天堂的快感。
你能看见每个人脸上呈现出不同的内心变化(这里且不谈演员的表演力度)。
有一个人,始终是平静的,没有波澜的。
没错,小和尚。
他至始至终如一汪清水,平静、淡漠。
这里开始涉及人的欲望,种种欲望引发利益的冲突、斗争。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都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不关乎伦理道德,不关乎正义邪恶,仅仅是个人欲望。
而小和尚,没有欲望。
当我们说英雄,可以有很多定义。
但是,在这种片子里,称之为天地英雄的,只能是小和尚。
他有一种摆脱一切欲望挣扎的无为之心,这颗心可立足天地间,无偏袒,无私欲。
他能够死而复生,不是舍利子的力量,而是生与死是同等的,或者说,已经取消了生与死的界限,达到了一种通的境界。
这样的境界使他穿梭天地间,而不是人世的纷杂错乱。
人间的使命,到此为止。
舍利子被护送到大唐的最终使命不该是他,也不能是他。
为统治者所利用,借口保护天下苍生的使命,不是他该去做的。
因而最终,是那个当初违反了皇命的屠城校尉李将舍利子送到了君主面前。
讽刺的是,片子一开头也是这个人,既屠城又因保护女子违反了命令而被追杀。
人的欲望和良心的开启,总是一瞬间。
但是,若论天地英雄,当属小和尚。
ps:片中大漠风光值得一看,黄沙满天飞,仿佛能闻到飞沙中的血腥味。
响马子的二胡声简直是绝佳配乐,那种悠扬的绝望和凄凉简直是沙场配乐不可或缺的一大法宝。
2003 年,中国大片时代刚刚开启,获得最多国际奖项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一个个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纷纷按捺不住拍摄了首批中国大片。
作为《双旗镇刀客》的导演,何平虽然不大出名,可《天地英雄》作为他交上的大片作业,在我看来,却十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即使比起张艺谋备受赞誉的《英雄》,也不遑多让甚至远远超出,是一部远远被低估的好片。
也似乎,成就了中国武侠最后的余韵。
江南烟雨,白衣轻剑,一片雾蒙蒙里的花雨中,一个单薄的身影,一匹瘦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侠客。
高山险水,青衣斗笠,长剑出鞘,血不留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是游侠。
无论是侠客还是游侠,在中国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中,给人的感觉都那么的潇洒不羁,纵情肆意。
包含了很难活得轻松的中国人对于生命的另一种向往——温情的,任性的,自由的,豁达的……仿佛一副写意水墨画,仿佛一首飘忽古琴曲。
而边塞大漠,风卷残云,落日如血,北风卷地百草折,黄金百战穿金甲……一片浓墨重彩之中,身负家国之责,个人之命,则是武士。
唐代,就是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或者,也是唯一一个盛产武士的时代。
《天地英雄》,正如它的英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一样,“武士”这个词,袭面而来,已然充满了大唐那天高地阔,苍茫辽远的边塞气氛,也背负着自春秋战国以来,武侠的沉重道德感,从而赋予了这部电影独树一帜的深远格局。
什么是武士?
和偏执的日本武士道不一样,中国的武士,从先天便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伦理意识。
仁义廉耻,忠勇信诚——这些,是中国武士天然必须具备的品格,而到了唐这样一个空前开阔多元的时代,才绽放出最灿烂的武士灵魂与人格。
所以,我们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了李校尉、独眼鹰、麻棍、巫老二、秃子、燥子模,甚至那位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来栖这样的唐代武士群像。
这群连完整名字都没有的铮铮男儿,演出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有的热血忠魂。
何谓仁?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因为不愿屠戮突厥人的妇孺婴儿,李校尉走上反叛之路,一个“仁”字,胜过性命,胜过名誉,胜过官位,甚至胜过自己深深眷念的祖国。
由一介武官沦为朝不保夕的钦犯,也绝不背弃自己的信念。
何谓忠?
即使被朝廷抛弃亏欠甚至被朝廷背叛。
在西域这样一个多股势力争夺的无国界之地逃亡,却因深知驼队运送的事物事关国家命运前途,毅然担负起了护队重任,九死一生,付出所有。
何谓义?
一句话便能让诸位兄弟舍弃多年经营,舍弃妻子、儿子乃至安逸的小家庭,不顾一切跟随李校尉,赌上性命,至死不悔。
何谓勇?
以一挡万,哪怕身后是响马子和突厥人的双重堵截,哪怕自己已经弹尽粮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有去无回,依然决然向前。
何谓信?
一诺千金,重诺轻生。
因为被人所救,便答应对方将驼队护送回长安,为了这个诺言,百折千回从未退缩半步。
而来栖,既然有“长安城下见”的君子一言,便一路保护自己的敌人,直到牺牲生命。
……这一切,构筑了一个武士的信仰世界。
也唯有信仰,能够让一个人,哪怕是最普通最渺小的人,焕发出生命最辉煌的光芒。
黄沙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这是真正的边塞,真正的西域。
肃杀的背景下,只适合出演悲壮的正剧,只适合七尺男儿洒热血,和儿女情长,你侬我怨毫不搭边。
所以整部《天地英雄》,对白少得可怜,言简意赅的每一句台词,都凸显了真实的男儿品格。
“武士不滥杀。
”“武士更不能被滥杀。
”来栖和李校尉的第一次见面,在对方一连串“你知罪?
”的质疑中,李校尉冷静甚至面带微笑回答道,这两句话,毫无疑问是他的底线,是他内心最深处的支撑点,他从未认为自己做错。
他一直在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找活的?
”点头。
“可是趟玩命的活。
”不由自主的笑,仿佛是一个最好笑的笑话般:“玩得就是个命啊……”老不死的出场,一个落魄的年迈刀手就这么随随便便把他一生刀口舔血的经历交代了。
乃至后来知道这真是趟要丢命的活时,老不死的也只是摇头笑:“他娘的,没运气。
”一生卖命,却罕见能活到老年的刀手,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终究与众不同。
“我要是回不来了,你嫂子她们就交给你了……兄弟,替我把两个娃带大……”“又满嘴跑舌头,我们是生死的弟兄,对吧?
要去就一块去,谁也别想把我甩了。
”“弟妹不是要生了吗?
我是想……”然后就是那句“我老婆的事你想啥?
”兄弟之情,一生之义,尽在不言之中,不需要费力去演,只要轻轻一点,自然石土成金。
当年轻纯真的文珠问李校尉:“你是犯人吗?
”李校尉回答道:“你看呢?
”“你犯了什么罪?
”“因为杀人吗?
”“有时候杀人是没罪的,不杀人倒是有罪。
”一段话,便把一个发生在无情戈壁身份悬殊一见记心再见钟情三见托付一生天涯海角至死相随的的爱情故事说完了,毫不腻歪,毫不拖泥带水。
“我想我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家。
”“那你是得回去,该回家了。
”“杀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
”负责追捕李校尉的来栖和李校尉唯一一次气氛轻松的对话,轻描淡写的笑意间,两人从敌对到惺惺相惜再到推心置腹的生死之交,已经完满了。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这部电影中的演员们。
姜文的李校尉自然不必说,中井贵一的来栖也不必说,这两位的演出都无愧于影帝地位。
特别是中井,一个日本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拿出了一套虽然拿腔拿调但却情感到位的对白出来。
这是要致今天那些念数字的演员于何处?
或许,今天对于大多数人,不管是不是演员来说,获得他们想要的,都太容易(上一代人已经创造好了)。
而更好的东西,又已经由于阶层、识见、能力等原因不在他们的视野内。
于是今天的人,把一切,都看的太过容易(同时把另一些东西看做太艰难够不着的),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做珍惜,什么叫做对得起自己(这大概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完《天地英雄》的2003年,我整天都对着中井贵一发花痴。
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气势啊,气势啊…… 很兴庆和中井演对手戏的是姜文。
姜文毕竟是中国最好的演员,如果差一点点,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会尴尬——一个日本人怎么能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更有唐韵了?
好在姜文HOLD住了这个角色,让双男主的线还是势均力敌了。
还有一个史诗级别的存在便是王学圻扮演的反派,混血儿,响马子的头目安。
这是一个坏的极有风度气量的人物,他的野心他的算计全部写在明面上。
哪怕没有其他为了增加反面角色的光彩常采用的“加戏”“补过去”之类的套路,他依然光彩夺目,让人恨不起来。
甚至让人觉得他拉琴,扣指甲,吐口水的动作都那么帅。
老戏骨啊老戏骨!
真是台词只有一分,剩下的,全在神态动作一个眼神一根头发丝的位置啊!!!
其他人物,演得也都不错,任何一句台词都是到位的,虽然几乎没给这群武士群像太多特写,但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绝不跳脱也绝不被掩盖,哪怕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样,不得不说,一部影视作品只要演员到位,基本就能拿个及格分了。
唯一的BUG就是赵薇演的将军之女文珠,有人说这部戏没给赵薇多大空间——这是费多大劲替她洗了?
赵薇的角色无论从色彩配置还是发挥空间还是性格搭配上来看都是全片唯一和双男主齐头并进的线。
年轻的武家女儿,在西域长大,不怕打仗,不怕吃苦,见惯生死,能判断形势,能挥剑杀敌。
这已经是一个女武士的设定了。
而由于她年轻,出身好,却对复杂世事仍少了许多的洞察,也就少了那份沧桑和沉重,几乎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一如她那一身白衣。
)男性世界的阳刚锐利,更能衬托出她的纯净出尘。
就像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杀人也有罪,不理解为什么好人也会是犯人。
但她遵从自己的本心,被李校尉这个年纪足以做自己父亲,一无所有的罪犯吸引。
这本该是有着浓浓悲剧色彩的片最大的亮点,也能升华这部片的深度和温度。
但,赵薇决然的演砸了。
“你是个好人。
”“我们会活着离开这,对吗?
”“我跟你去”一类至关重要的台词,在赵薇的嘴里,全都轻飘飘的——这明明是全片中最重如泰山的词啊。
虽说演技跟不上,但始终觉得这部电影中的赵薇真是她颜值的巅峰期。
从镜头的表现力度来说,导演给赵薇的空间还要如何大?
整部剧一半用的都是她的视野,奈何赵薇真的不太给力。
应当说文珠这个角色确实不太好演,对手全是老戏骨,台词又不多,节奏全得踩点。
但绝对属于只要演得好就能大放光彩够一个人吃半辈子的角色。
说实话对赵薇真的很失望!
在这个场景中,对比一下两人的状态,眼神,大约高下立判吧。
或者我不该苛责?
毕竟这部男人戏中,太多太多的留白,太多太多要靠演员自己去完成填补的脑洞。
它的笔墨太过洗练,太过有张力。
节奏感只有靠演员自己把握。
关于结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这就像当年胡金铨《侠女》一样,结局也被很多人诟病,甚至让片成了票房毒药。
可是放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也不一定。
固然它让很多人的期待落了空:来栖和李校尉的决斗没有了,安和李校尉的对决没有了,突厥和唐的最终对战也没有了。
然而它毕竟多了很多空间,很多层次。
最高的层次,便是信仰,便是智慧,便是融合—— 作为开放多元的唐,海纳百川的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有气势的了?
何况,即使是唐,也已经是武士日薄西山的时代,一个武士,原本就无法改变结局,左右局势。
能改变结局的,也确实只有信仰和智慧。
只有文化。
所以,我对这个结局,始终持观望态度。
仔细回味,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还是觉得,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尾。
尽量不剧透的写完了这部电影的推荐,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看看,这部难得的武侠——或者说是武士片。
它对唐代的把握,堪称一个巅峰,远胜过近年来徐克的《狄仁杰》之类,比起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也更多了几分宏大。
以此纪念我的唐朝情结。
2023年1月10日,著名导演何平因病去世,年仅65岁。
作为国内著名导演,但何平独立执导的影片数量不到10部,他生前最后独立执导的影片《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在2015年上映,不过票房很惨,仅有不足200万,这部电影也成为何平心中的一个遗憾。
其实何平也是有过壮志雄心的,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武侠大片《英雄》上映,全球狂揽1.75亿美元票房,开启了内地电影的大片时代。
在次年何平也推出了他的历史题材大片《天地英雄》。
该片由何平自编自导,姜文、赵薇、中井贵一和王学圻主演,王中军和陈国富担任制片人,董玮担任动作指导,在当时来看这般阵容很明显是冲着要挑战《英雄》去的。
影片故事背景为盛唐时期,姜文出演的戍守边境的校尉李因为不忍心屠杀被俘虏的突厥家眷而被朝廷通缉,中井贵一出演的日本遣唐使来栖因屡次提出要回国的请求而被朝廷贬到边疆负责追杀校尉李,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大战在即。
这部影片的风格很有西部片的感觉,那种大漠风沙的宏大场景确实很有画面感,董玮设计的动作戏也是可圈可点,刀剑之间的你来我往,真实感很强烈。
不过该片也有备受吐槽的地方,那就是片尾突然出现的玄幻段落,突兀感非常强烈,以至于形成与影片之前的部分不搭调的败笔之举。
极有可能是鉴于《英雄》的巨大成功,所以哥伦比亚也投资了这部影片,并且拿下该片的海外发行权,而国内的发行权则被华谊兄弟拿下。
《天地英雄》在当年制作成本高达900万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换算已经是超过7000万人民币,对于当时的内地电影来说绝对是大手笔。
就只这样一部巨制市场表现如何呢?
该片在当年国内票房4100万,据说发行方华谊兄弟赚了。
不过该片在海外的成绩很一般,北美票房不足10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也仅过600万美元,这般成绩让哥伦比亚大为光火,对导演何平极为不满。
其实之前的《英雄》能够风靡全球,当时在好莱坞正红的李连杰功不可没,反观这部《天地英雄》全片未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员,这也是该片海外不吃香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地英雄》的主题曲很意外的邀请当时红得发紫的蔡依林来演唱,这般操作估计也是奔着之前《英雄》邀请王菲演唱主题曲来的。
蔡依林为该片演唱的主题曲叫作《海市蜃楼》,这首歌曲一反蔡依林的演唱风格,李焯雄填的词气势磅礴,再加上蔡依林深情的演唱,使得这首歌曲非常契合影片风格,不失为一首佳作。
如今21年过去了,早已经是物是人非,而这首《海市蜃楼》却一直在传唱。
【END】
四年过去,再看《天地英雄》,实在是这些年这些大片当中把故事讲得最好的一部。
《天地英雄》不幸诞生在《英雄》之后,举国上下人心浮躁,即使何平拍出《教父》,也能被骂成《无极》。
如果何平沉住气,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出尽洋相,再出手,效果会很不同。
白衣飘飘的赵薇漂亮极了。
可惜她的旁白太平板,毫无悬念。
还有那个看护佛骨的僧人,姜文后来的老婆,如果她不开口讲话该多好。
还有王学圻,他比姜文更出彩。
结尾潦草了。
没有人看到电影开始出现的哥伦比亚公司的标志吗我不知是否借鉴了好莱坞式的编剧但是我感觉要比国内的好得多人物丰富,结构紧凑,节奏明快尤其配乐到位漫漫黄沙戈壁,夕阳西下炊烟镜头的衔接,背景的转换,我感觉到的就是有好莱坞大片的味道赵薇作为回忆者出现,记录一路的壮烈。
看过电影想起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在人们心中,唐朝是多么辉煌的年代。
我们有广阔的西域,小孤城也应在现在的版图之外吧。
场景和场面的确很精彩,有点徐克武侠片的感觉,大漠 战乱 美女 英雄,总觉得剧情还差点什么,观众感情投入不进去!
不知道中日合作西域片下一回轮到谁。
★★☆ 找不出那点好看
除了结尾太扯,今年大片里难得的厚重
总以为打着Hero就能有所壮举,亦或许只是会秀的造型男
看了今天的verycd我才想起来我还没点过这个片儿,点一下吧。
这么好的电影为毛评分这么低?
记得当时和同学讨论,那隔着墙壁的斗剑。很精彩。
感觉很好,姜文很古典。
= = 没啥印象了 就记得最后的弘波了 讲啥呢??
2004,上海伊犁路134弄,VCD,补登豆瓣。期望很高,感觉一般!
1 创意 一个汉化的日本武士 追杀一个中国的西北武士 这前期创意可以啊,,。2 结局这舍利子 是要闹哪样啊?白刃战本来是可以爽快的结局 虽然可能会麻烦点 可是这舍利子 问题就大了【1世界观设定割裂 舍利子普通世界可没有这样的】【2 舍利子为什么要这样帮主角团 佛家不是众生平等的吗 总不能说反派杀佛门弟子 是坏人要现世报 可是这样就像卡通片一样俗气了】【3 释迦摩尼的舍利子 好像不是我们的吧】。3 我们的西部片 其实是有东西的 可能是不好挖。
我操,这结局……除了姜文耍帅还能看神马。
虽大体上是为一部大片,然或许是因为导演的水平吧,没啥印象。再看,发觉编剧为毛要加一个日本人,标榜国际化?反正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咖们拍的所谓大片都喜欢加一两个国际友人。比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加了一个日本人还得加个韩国人
结局突然就变成魔幻风格,太扯了。
塞外,侠义,这种武侠电影挺有味道
这是何平的电影,不是姜文的
嗯,还凑合。
几乎全靠西域壮景和姜文、中井贵一、王学圻的个人魅力支撑——得益于此,让我的观感没有跌到谷底,但挑不出别的优点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动作戏拍得乱糟糟的,只有最后短暂的守城战设计得稍有趣味。奇幻元素也是来得莫名其妙。
武侠不武侠科幻不科幻,还搞个连普通话不标准的日本人做男二,另外主角之所以没死全是因为戴了城管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