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好,这剧也就值6.5-7分,但演员大多是我喜欢的,所以给了四星,这部剧是一部典型的日式职场励志剧,而非灾难片,如果这样想,还算是一部佳片。
主角天海通过自己的热忱和策略一步步搞定BOSS,拯救国民,你可以把天海看作一个游戏的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级,并且把一些可用的怪收做召唤兽,最终达成目标,拯救所有NPC;或者一个勤恳的上班族,通过获得领导认可,最终让所有员工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再次盘活.....但是毕竟这部剧还兼具灾难片的属性,那么就来聊聊这不灾难片一些过于理想主义的地方,但大家同时要想到它首先是一部职场励志剧,其理想主义是必然的,但是结合灾难片的标签就会有点让人在感动之余忍俊不禁.....首先是假设真的有1.2亿人口需要集体迁移,那这个工程量是多么浩大,单凭一个某某推进会是绝对搞不定的,在这一集日本要在中国实现移民1000万人,而且还要打造“日本城”,刨除历史问题不谈,这就意味着数个大和民族聚居区,抿住郭嘉的民族政策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国模式,还有一种是瑞士模式,简而言之,法国模式就是来了都是法国人,遵守我当地的法律政策,待遇一视同仁,没有专门的民族问题处理部门,尽量不形成专门的聚集区,我不管你信什么,肤色是什么来了,来了就是法国人,要被法国的政策划归,虽然不一定理想。
还有一个是瑞士模式,尊重当地的人文和民族背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尊重民族的差异性和多元化,一个小小的瑞士,光是教育就有26种模式,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中国和日本其实都是典型的非移民国家,移民政策呈紧缩态势,就不说这五大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就算现在真的开放1000万人的移民缺口,以中国的国情来说也不可能允许主角所谓的“日本城”计划,所以我认为剧中的前竹席杨锦黎问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你们愿意不愿意做中国人”虽然男主天海不能代表大多数日本移民,但是光凭他这个回答就足矣让中国正负对海量的移民关上大门。
其实从现实角度考虑,假设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要出现灾难性的覆灭,无论如何也很难实现全接收,因为地球上并不是只有你日本一个郭嘉遭灾,假设整个地球只有日本一个灾难国,那么大家伙还能想想办法,携手发挥人道主义精神,但很不幸,地球上发生饥荒战乱和灾难的国家比比皆是。
天海的计划就是打造一个个小型的国中之国,最后结果必然是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对立,而且来的人不光是带着企业和资金前来,同样的还有文化上的隔阂和竞争,所以即使不考虑历史问题,如果发生如此大的灾难,日本最终能得救的人也只有少数......比较现实的方案其实是有能力者自行移民,其余的通过企业搬迁把企业员工及其家属转移到其他郭嘉,再通过人道主义接纳一部分妇女儿童,最终这些人在其他郭嘉变成一个新的民族,最终得救的大概是五分之一人口,已经很乐观了。
(至于什么蒙古一个国民才350万人的郭嘉,接收300万日本人,已经不属于乐观的范畴了,属于天方夜谭)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地,在俄罗斯(奇怪剧中从未涉及俄罗斯)、蒙古、加拿大、巴西和非洲部分郭嘉这些地广人稀或者和日本有文化联系的郭嘉,购得当地国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吸纳日本移民,这样可以保持其独立性,这样可以更多的保住日本民众,但一定会有人日本的国土一起沉没.....最后要说,目前为止这部剧是《日本沉没》搬上银幕得分最高的作品,其实是扬长避短,发挥了日本职场剧的优势,淡化了其短板灾难片的属性,如果真想看灾难大片,还是看美国的吧(香川照之老师怎么现在一股大和田的味道挥之不去,我杏好美,职场剧才是杏的正确使用方式)
这一季的日剧中选了几个追,这一部算是跟上了,如果把日剧类比食物进行想象的话,日沉算是大米饭吧,是日本人最不可或缺的主食,题材大,可以和其他各种食物进行搭配,可以从多角度解读,无杂色无怪味,正经的讲一件事,没有煽情,可以看到日本人对待灾难的冷静克制,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只能做好眼前当下,其他的交给天意吧。
能想到它很一般,没想到能这么一般,前两集的观感就是剧本仿佛是个中学生写的,该有的要素确实都有,但却是用一种非常生硬的方式连在一起的。
第三集看完,我只想感慨,居然可以在2021年看到一部这么寡淡的剧,好人满脸写着好,坏人满脸写着坏。
能想到会很无聊,但是可以无聊到如此地步是我没预料到的。
半个月之后,终于想明白这片最无聊的地方是什么了,那就是主角光环。
我本来期待这是一部政治剧,里面有政府各部门的各展所长,但实际上整部片的呈现效果就是小栗旬一个人在干活,其他人都是不断对主角行为表示惊叹的人肉背景板。
而且哪怕是小栗旬这个角色貌似也没怎么办公,跟个警察似的从头调查到尾。
怀着看政治剧的心情来看,结果是部不怎么高明的励志爽剧,实在是让人丧气。
到后面正式进入救灾剧情的时候还是有点感觉的,为了这个戏码增一颗星。
看了第七集生肉,对前半部分的BOSS非里城副首相毫不意外。
毕竟,里城老头前面阻挠首相和男主,也并非小人之心。
再让里城老头当反派的话,就会造成审美疲劳。
所以从编剧角度看,换个小BOSS也很合理。
具体是谁我就不剧透了。
除此以外,在田所博士一度身陷囹圄的困境下,男主说服世良教授协助检验研究所的数据,并成功揭露了陷害田所博士的真凶。
事后,世良教授和田所博士和解。
后半部分,里城副首相和男主一同到中国大使馆,以生岛汽车公司为筹码请求中国接收难民。
同时,东山首相和常盘(男主的朋友)到美国大使馆,开出了同样的筹码。
两边都经过了讨价还价,美国提出以美国National Motors公司并购生岛汽车为条件,接收600万移民。
中国提出接收1000万,不要求公司合并,但求搬迁入华,以提振中国汽车产业。
男主和里城向首相极力陈词与中国合作的好处,但东山首相却说自己承诺了要让生岛汽车入美。
两边当然就吵起来了。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美国为了把生米煮成熟饭,抢先单方面宣布,美国NTL要合并生岛汽车,建成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
随后,中国立即对日美表示抗议,并召开外交部记者会把日本将沉没的隐情和中国接收一千万难民的诚意公诸世界。
本集结束。
从下集预告片段看,男主到了中国,应该是要与我国进行新一轮的讨价还价吧?
个人观感,这一集的最大转折,与其说是“日本沉没”机密泄露,不如说是世良教授和里城副首相的“洗白”。
毕竟,世界迟早要知道日本沉没,毫无悬念。
但世良和里城,这两个前期反派竟然被男主方化敌为友,更能彰显本剧副标题“希望之人”的含义吧:在灾难面前,昔日的政见、学术等各方面对手放下恩怨,团结起来,共渡难关,才能真正地带来希望。
看第8集结尾以为编剧要“晚节不保”了,主线仓促收尾,袭击情节又属于“脱环”。
看了最后两集,发现编剧还是有梗的,只是埋梗没有做到2-7集的环环相扣。
最后两集把矛盾从之前的决策层转移到民众,虽然有点“脱线”,但也算推进动线了。
而且“副篇”的难民抽签众生相还比国际社会交涉好看一点。
至于最后的病毒裉节,编剧倒是想得周全,把全过程都考虑进来,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最后。
但这个设置放到最后其实有点破坏整体叙事结构,病毒情节或许可以前置并作为副线。
3星给编剧,流水帐也能讲好故事的典型。
世良教授,每部剧集都需要这么一个角色。
没想到整剧最感人的竟是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
国村隼,演什么都一个样,却演什么像什么(所以哪哪都有他,中国拍片找他,韩国拍片也找他)。
这就是历经磨练的演技,不需要流于表面的东西,演员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将情境表达传递出来。
1星给世良教授和国村隼。
--这部剧集可以作为连续剧(区别于单元剧)编剧的入门级教程。
在整体故事框架提供了很大创作发挥空间的基础上,编剧选择了一种可能最简单的方式。
但这也正是编剧的明智之举,化繁为简,简单地讲好故事。
单线程,没有层次,发展互动都在明面上,却很好地保证了剧情的清晰连续完整,而且在情节推进上做到了”移步易景“。
例如第7集“企业换难民”的设计很儿戏,但在剧集”思想实验“里,这种现实与否不是编剧主要考虑的(或者被有意舍弃)。
编剧的目的只是为了在剧情中让”沉没“以一种戏剧性的形式曝光给公众,从而让”动线“有设计感地向前延伸。
因为剧集聚焦日本政府高层应对大灾难的”心路历程“,国际社会只是制造戏剧冲突的引子(用现在的网络语言说就是”工具“)。
作为客体的它们其实并不参与互动,这也体现了编剧因繁就简的基本思路。
--虽然才刚过半,但能每集都更好看,很难得。
目前为止剧情动线清晰层层递进,也是有赖于整个故事框架提供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而编剧选取的这个叙述视角,相当于城市旅游中的双层巴士(或游船)经典路线,虽然浮光掠影,但能给予游客直观的具有冲击力的第一印象。
--好看,前4集的好看度逐级上升第4集开头就是一个山崎丰子(剧版)化的前情提要,无论旁白还是配乐。
只是这部剧集的人物关系更柔情。
仲村亨和杏还有点搭的,看来仲村“隐匿”的柔软气质还挺适合硬朗的女演员。
--严肃是一种气质,正经自有其魅力。
考虑到灾难电影的拍摄成本(尤其是特效)和日剧的制作预算及时长,开始就没有认为这会是一部“大片”。
但开播前的预告让个人对剧集的预期降低,难道灾难片也要“半泽化”。。。
果不其然,第1集,这万物皆可“半泽”的恶趣味。
如果硬要说优点,第1集拍得像面向日本年轻人的日本中央高级公务员宣传片:一群活力满满的精英青年官僚,组成头脑风暴式的青年智囊团,喊出青年向标语---未来是你们的。
虽然有股半泽味,却收敛了很多,显然导演编剧不想走激进路线。
既然选择文火慢炖,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好在发展到第2集尾声,剧集更为丰富的味道或者说层次慢慢熬煮出来了。
半泽式的人物刻画和剧情动线之上,似乎又有了点山崎丰子式的氛围感。
而行至第3集结尾,有赖于剧情的渐次推进,这种氛围感得到强化,故事的背景框架似乎已经搭建完成。
后续的节奏把控可能是关键,毕竟多数观众期待的是“沉没”,如何与文戏为主(个人猜测)的剧集手法相平衡。。。
日本真的是非常有危机感的民族。
看点1:对中美博弈的探讨。
简言之,如此明确的亲中的作品,台湾看了都气死。
我也不知道是近些年日本民间对中国态度有所转变,还是单纯只是这个剧组的想法,但是,如此态度鲜明的亲中,还是很令人讶异。
我觉得就奔着这点,这剧就不应该在豆瓣低于8分,这是啥,这是政治觉悟啊!
看点2:日系洗白术——里城大臣和世良教授。
一开始是篡改数据的世良教授。
还对田所冷嘲热讽+诋毁。
里城大臣又是和财阀通气机密情报,又是自己偷偷卖掉了东京湾的房产。
过了几集都洗白了。
感慨。
日剧在塑造立体人物上还是比国产剧略胜一筹的。
作为平民当然会觉得里城大臣这样和财阀沆瀣一气很过分,但是想一想,不管是哪个阶层,在朝中都要有代言人的,难道不是吗?
只不过这个代言人是里城大臣。
但是在日本沉没的关口,需要财阀配合政府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里城的协调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说这个剧,不光是剖析了里城的两面,同时对财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双面解析。
毕竟在大难来临之时,比起一团散沙的平民,企业更能拧成一股绳出力。
关于中国政府出让土地建设日本城这件事,我就不做评价了。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政府之间会如何谈判,和我等平民其实关系也不大。
但是如果真的到那一步,日本需要出卖的,绝对不止企业,艺术品和知识产权。
这个充其量是艺术创造者对于大国博弈的想象罢了。
如果真有那一天,谈判一定不会这么简单的。
最后安利一下日本旅行之千叶篇。
上面是美食篇,移民政策出来以后以后,天海一行在日料定食店里的就餐。
我看了很馋。
这时候我已经在上海关了快一个月了。
天海最后回家劝母亲移民的时候的散步的场景,很戳我
后来朋友帮忙找了,摄影地点在千叶。
有机会一定去打卡!!!!
End。
日本在中国建国中之国?
还要五个?
要不把中国直接送给日本人算了?
癞蛤蟆娶青蛙——长得丑玩得花。
这是中国不可能接受的方案,世界各国也不太可能接受Japan Town的方案。
中国接受1000万侨民,分散在5个Japan Town,平均每个200万人口。
这既是放在中国也是一个小城市的规模。
一共有1亿2千万日本侨民,那就是至少在全球范围建60个国中之国。
另外,日本还保留着政府,日本国还继续存在,这些侨民还不大可能加入当地国籍。
这对所有国家都是安全隐患。
更何况日本有军国主义前科。
总之,编剧想得太美了。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不会把经济利益、人道主义救助置于国家安全之上。
看日本沉没第8集的感想1其实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沉没”吧?
不一定是地理上的沉没,也可能是战乱,疫病,天灾等等。
也许不需要往别国移民的这种程度,但是如果有国际上的援助肯定会更好。
因为人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吧。
这样想的话,假如有天,“中国沉没”的话。
(可能听我说“中国沉没”这话就得有小粉红来批判了。
)会有多少国家愿意帮助我们呢?
14亿人口的国家,肯定是比1.2亿人口的岛国难救助多了。
岛国还能卖技术卖企业,跟除了东亚周边的国家似乎很多国家关系都不错。
我们能卖啥呢?
我们能去哪?
谁愿意接受我们呢?
我觉得还是得有这种危机意识,国际关系的维护是要平时就要做的,而不是觉得“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或者觉得大陆上不会发生任何灾难。
当然我们的国家土地辽阔,经常可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在气候变化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也许也会遇到需要“八方国际支援”的情况也说不定,当然也许短期不会遇到。
但是我觉得还是怀着这种可能性谨慎的做事会比较好。
感想2。
这一集日本沉没看得五味杂陈。
虽然感觉有些变相的宣传日本的“和平侵略?
”?
但是日本沉没的概率应该还是很小的(或者几乎没有)…这集应该是面向日本民众暗示和中国搞好关系的重要性?
不知道TBS和脚本是不是混进了我们大外宣的人哈哈。
不过脚本从逻辑上来看也没啥问题。
虽然现实来看阻力可能远比电视剧里的大的多吧?
分界线12月13日看了最终话前后篇的观后感有点烂尾了,期待的灾难片的大场面是一点没有,感觉到了制作组的贫穷。
不禁想如果这剧是Netflix拍的话会是啥样,据说全裸监督每集的预算是1亿日元,灾难场景应该不会是反复拍一个浸水的日本列岛的模型吧。
剧情上,一切都太凑巧了。
有点过于“都合のいい話”编剧的神之手对日本人过于怜悯,缺少真实感。
先是一场小地震来确立田所和天海的领导地位,然后大地震慢慢等几个月让日本人疏散。
最后还给日本人留了2个大岛…留了这么多地、已经移民的人至少可以撤回5千万吧,然而主角们丝毫没有撤回移民的意思。
大概就是从这里感觉到了这片子暴露的日本对外殖民的执着。
如果真的是2023日本沉没,大概率是这样的。
自然灾害:2023年开始,一直到2028年,日本先品川地震,东京圈受灾。
然后富士山喷发,静冈山梨群马神奈川报废。
九州樱岛和阿苏山喷发,熊本地震,警固断层断裂,福冈地震。
鹿儿岛,大分,熊本,福冈报废。
佐贺临近福冈的核电厂泄漏,佐贺报废。
然后南部海底火山不安分,整个九州大地震后小震不断。
(这些地震以后大概率台湾也会有一些大震小震)日本具有极大的沉没可能性。
此时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社会状况:日本地震后的对应缓慢导致疫情以后糟糕的状况更加严重,可能爆发小型暴动。
政治状况:执政党内部分裂,在野党继续分裂。
外交状况:为了获取移民资格,日本会在中美反复横跳,但是结果肯定是大公司会被金融市场瓜分。
之后,日本会孤注一掷,向中俄进行武力威胁(北方四岛不在同一块板块)。
这时候波斯坦公告就开始闪光了,作为政治正确和利益维护,美国不得不跟中俄一起组成维和部队进驻日本。
日本现任政府解散,联合国代管。
此后洪水滔天,日本人也只有闭嘴接受的份了。
现实社会其实特别残酷。
但是日本人,还在做中国会接受他们在中国建国的春梦。
完全忽略了中国几乎没有接受过难民的事实。
上面这些地质活动也是真实的,比如富士山随时可能爆发,并且可能喷发口增长至254个十年内关东会有大的地震,有大概率会在品川直下。
日本阿苏火山今年三级,二级喷发过了,樱岛火山持续喷发,浮石影响渔业。
福冈市中心的警固断层在约4000年前和8000年前,12000年前有断裂的痕迹(大地震)。
日本南部海底火山最近确实活跃,甚至造出了一个岛。
所有都是有新闻可查的。
而最悲哀的,莫过于这个电视剧居然是2021年拍的2023年的事情。
里面没有新冠。
对中国仍然想着用汽车行业交换。
里面没有任何对战争的反省,没有任何归还战争掠夺文物的意思(甚至没有这方面的珍惜的感情)。
还想着在中国建立国中国。
这其实是比日本沉没更绝望的事情。
而某个影评被喷了以后愤愤的删评并且禁止回复。
你看,童话故事里永远都是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来没有婚后生活。
而日本沉没这本小说不停被翻拍,可是从来没有人写过他们去中国生活以后的故事。
被中国接受,建立国中国,不过是日本人的童话故事。
谁都知道,中国不会接收日本人。
还有一个华点。
冲绳人快跑吧,整片里面既没有撤难民也没有人关心,冲绳人直接被无视。
这剧真的绝了。
补充,我悟了。
驻日美军不存在,中国领土上搞殖民地。
俄罗斯仿佛不存在,联合国五常不出现。
就算是被改造了一遍,还是沉浸在日俄战争胜利➕满洲伪政权的军国主义里的那个日本啊。
我们都以为日本还停留在昭和,没想到居然是明治和大正啊。
(完)二刷感想由于过于离谱,就把前面几集认真看了一下。
发现了一些华点。
表面看说的是日本沉没(物理),其实说的是日本沉没(整个社会包括新冠)。
除了不停的开会,无比复杂的走程序。
我们还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的政客,基本没有几人出现。
作者和基友都属于公务员。
也完全没有国会什么事情。
也就是已经说明,这是一个幻想小说。
对于当前政治制度的反思。
要知道今年政客们和议员们闹出来了不少的笑话。
比如无驾照开车照样领工资的议员,比如咬奖牌的市长。
还有新冠疫情之下的一系列无语操作。
整个电视剧说的是地震,其实是新冠。
一开始有学术界的派系斗争,讽刺的是国立传染病研究中心为了发论文,不让其他地方做pcr检测。
导致检测缓慢,疫情初期完全没办法把握准确数据。
然后是政府不信任科学家,由着政客胡闹,于是出现了岩田健太郎吹哨钻石公主号,但几天之后就被迫删掉影片和推特。
之后争论要不要民众知道实际情况,就是映射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拼命掩盖日本国内已经开始出现本土传染和死亡病例(顺便给中国泼脏水)但是大公司提前知道疫情真实状况,并且提前开始了在宅工作。
之后是官房长官居然利用日本沉没的消息来赚钱,说的应该就是安倍小口罩,趁着疫情,捞了一笔小钱钱和奥运会拉胯基础设施条件,也赚了一笔。
抽选去哪个国家,应该是说的疫苗不够的时候,申请加抽选打什么品牌的疫苗。
后来疫苗多了之后,可以自己选择打辉瑞还是莫德那了。
背景是完整的中国地图
最上面的两张图很好理解,为了换取中国的支持,男主提出了以入华企业为中心建立“日本街”,并拿出相应技术帮助中国实现环保型经济增长的构想。
中间我国领导人出场及中日高层会谈的画面,我不敢放,大家应该也能理解。
不过,No.1刘至邦”、No.2“赖孔明”这俩名字还是起得挺有水平的。
而且,要注意,这一集中出现的中国地图,是包含了阿克塞钦、藏南地区、台湾岛在内的完整版中国地图,非常符合我国的政治正确!
男主的构想一开始被政商大佬嘲笑是天方夜谭,但是,作为男主朋友的常盘公子哥,拿出“正因为中国拥有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才能够理解我们”作为理由,说服了日本政府和常盘集团老总,打消了常盘老总关于企业员工不适应中国社会环境和中国拒绝的顾虑。
“正因为是在世界各地拥有唐人街的中国”
“才能够理解我们(日本街构想)吧!
”
东山首相、里城副首相和解
大家看过前面几集的也都知道,东山首相和里城副首相分属日本民政党不同派阀,既是政府同僚,也是党内竞争对手。
而且,直到第七集都有政策方针的分歧。
但是,到了这里,两人携手促进中国接受移民,从而带动世界各国支持日本人民的合作也是真诚的。
前面还有个东山首相向临行前的里城鞠躬的镜头。
回顾本集中途,中方大佬拿出八十年代中日企业交流会(差不多相当于日本援华了)以及里城年轻时赴华指导工作的照片这个情节,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现实中,日本直到2018年才停止为中国提供ODA开发援助。
很多日本企业家,以及拥有商界背景的政治家,是亲华派(至少是知华派)也不稀奇。
即便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期,两国还是有不少人记得八十年代那个中日关系蜜月期的。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和极右势力因素,中日关系遭遇挫折是不应该的,非常令人惋惜的。
幼稚至极的政治童话。
问有什么证据证明教授说谎。答:眼睛。……………………………………2022.4.6
62/100.关东要沉拉,关东要沉拉,关东要沉拉
值得看
是有续集哦
五颗星给人类战胜疫情的设定。脚盆一直在觊觎我兔啊。演得脚盆zf太草台班子了。松山健一很帅啊,颜值回春,超年轻的。不过小栗旬和香川照之相继翻车,安倍也心胸开阔了,有点衰
剧情极其“理想化”和幼稚,搞了半天日本也没全沉没,还要在世界各地建日本城?前两集开会已经弃了,在微博看到后面移民的剧情才又开始追.这种题材给wowow拍比较好吧.
槽点过多 虽然剧情也算流畅可看 但处处透露着一些弱智 很难说能从哪里开始槽起
剧情离大谱,主角部门天天不干人事就开会,强行上不存在的道德价值,团没有的结。自己龌龊两面三刀,总统跪舔美太明显,中美表现却谜之现实,那段好精彩好好笑。 听说原著不错,有空找来看看。本子别拍科幻了!
其实还行,11区的主旋律
这部戏就是日本核心价值观,一种极致的反战败思维,淋漓尽致的展示了自以为是的扩张主义
这个题材要20集才能完整展现。小栗旬演技很好。个人不喜欢杏的外貌。对灾难的刻画太少了。编剧对政治的认识太肤浅了。个人理解,后期应该有个艰难抉择把钓岛放给中国,北四岛(或许沉了)放给俄,换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库页岛,产业整体转移的过程,对接中国振兴东北计划。额。前president内涵有点明显。但不是应该在上海吗?如果他在,我不觉得他会同意计划。
日本人其实还是挺明白国际现实的嘛
2021秋季档丨超级无趣的剧本(同名电影就很无聊)表面写灾难实则写政治 桥段老套又肤浅 类似戏码不如看《新哥斯拉》最拉垮的是香川照之的角色 扯着嗓子说话听得很难受 「一个异端学者背负起了所有希望」这种严肃向的剧怎么有那么中二的人设(费解
阵仗看起来很严肃厚重 但内容真的比火腿片还浅薄 緊張感ゼロ 赶紧沉了算了
公权力可以轻易地扭曲真相,污名化反对者,因此言论自由才显得难能可贵。
目前为止technically interesting,是非典型日剧节奏
同为人类,对丧失居住地的无土之民本应是体恤悲悯之情,可是吧,小日本儿真的还是一本正经地自大自傲自视过高。要不是有喜欢的小栗旬如此严肃认真地演出,第八九集往后根本就是追不下去的……至少原作者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无土之国毛将焉附,还是关注个人的避难和求生,这版日剧就太搞笑了,拿优质企业换取部分难民名额还是有可能的,允许你在自己主权国家里建聚居地,然后像以色列慢慢吞食巴勒斯坦土地美名建国一样无耻下作?!?小日本儿你一百多年侵略历史都实现不了的占据他国领土的愿景,你成了国际难民却反而可以了?!?这是什么鬼才逻辑?!还拿唐人街来对比,真是可笑!
日本政府一点也不伟光正,所以它会欺上瞒下,避重就轻,谋财害命。向伟光正的日本审查制度致敬! 然而,日本没有完全沉没,这个世界缺正在沉没,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看此剧一定不要抱着看灾难片的期望,毕竟不是电影,多拉马拍摄时间长,不可能每一话都是刺激大场面,不然TBS要破产了……但毕竟是大制作,大场面还是有的,和半泽直树和小巨人也不是很相似。前半段的确是zz片,一堆老官僚排挤提出沉没危机警示的科学家和年轻议员。然而五话出现首都圈半沉没事件后,内斗逐步变为外交,剧情一下子因移民政策的对外交涉而变得有意思起来。而里城老师因为和中国的良好关系而拉回了不少好感(姜还是老的辣)。最终的走向一如预期,不过还插入了一波全球疫情,搞了一个变异消化道病毒,而且超级凶险,却被岛国人民研究出来的药克服了。虽然很扯,但足足映射了陷入泥潭的现实。总体来说还是发挥很稳的一部制作,切入点有点沉重,香川照之的演技过分用力,仲村彻什么不好演了个没有智商的好人手相……总体满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