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是:班上某个很不起眼的同学跑过来跟我说话或者与我玩耍一会儿,等她/他走开,与我相熟的同学就会对我说,此人不好,不要和她/他玩。
往往,我会被这一着弄糊涂,因为从刚刚的交谈接触中我不能察觉其有何不好,所以困惑着该不该听从好友的建议。
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小心翼翼或是大而化之,我从未从这种形容为“不好”的人伤害过。
而这种善意的告诫,却从头到尾都没有绝迹过。
事实上,“不好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好。
他们很可能成绩不好,人缘不好,外貌不出众,没有特长,不合群,鲜少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关注,就是地球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典型。
有时他们也真的不好:可能成绩太差拖了班平均成绩的后腿;可能是由于不够灵敏,把某些活动的任务完成得不尽人意;可能在公开课回答不出问题害老师出糗……电影中的弟弟铁郎就是这样一个不好的人。
一度,他在姐夫的葬礼上喝醉,大吵大闹惹了众人厌弃。
当小春的婚期就在眼前,没有收到他对婚讯的回应时,大家松了一口气——总算避免了任何不好意外的可能。
然而,婚礼进行时,他还是出现了。
一坐下,哥哥就警告他不能喝酒。
铁郎答应了。
不过随后,他还是忍不住趁大家不注意时,喝下了一杯又一杯的酒。
终于,他又把婚礼现场变成了闹剧场。
看着未婚夫非常恼火,小春十分无奈,一众亲友又一次对他彻底失望。
这次的婚宴大闹,也为小春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小春的丈夫责怪她隐瞒如此家族成员,她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便破碎了。
然而,祸至此还没完。
如果说大闹婚礼导致外侄女产生婚姻危机已是难辞其咎,那么随后,他制造巨额借款,倾尽了姐姐的家产,则可算得上是罪无可恕。
这一回,吟子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了,她默许小春的无礼推赶,使铁郞夺门而逃,从此再杳无音讯。
吟子再次知道铁郞的状况,是来自医院的电话。
由于常常酗酒,生活极不正常,铁郞患上多种癌症,在一间关怀志愿组织中心等待死亡的来临。
小春对这样的舅舅深恶痛绝,认为母亲不应该可怜他,极力反对母亲赶去大阪。
吟子道出当年小春爸爸让铁郞为孩子取名的原因:因为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老师的赞扬,没有人欣赏他,爸爸想让他有威风一下。
即使改了怪名,也会感激他。
在最后的日子里,铁郞只能躺在床上靠输液来维持生命。
不过,他却跟医生提起了姐夫,提起姐夫让他为孩子取名的事。
原来,姐夫最初的一个善意,铁郞一直心怀感激。
而吟子的大度和慈爱,也成了铁郞在临死之前唯一的依靠。
当铁郞说出“对不起,姐姐,给你添麻烦了。
”看者禁不住潸然泪下。
或许,亲情始终是维系吟子与铁郞之间的纽带,如果换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故事或者没有这样感动的结局。
铁郞可能被彻底遗弃,独自死去。
不过善意的相待,始终应是人间不可或缺的。
人与人的交往,多怀善意和耐心永远是值得的。
如果大家都能像吟子对铁郞一样,给予表现不好的人多些赞美,多些宽容,谁能说同样得到威风了的他们会一直不好呢?
很多时候,好与不好的果,都是我们来自于自身曾经埋下的因。
其实,我的那些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好,他们只是不够出色,暂时还不能让人有所倾慕,但不代表他们一直会“不好”,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日后也的确成为了让人赞叹的人,这过程中,绝对少不了许许多多的友善鼓励和肯定。
而另一部分不那么幸运的,或许将一直扛着来自他人莫名坏情绪赐予的坏罪名,永远好不了。
所以,不要轻易地否认看起来不起眼或者糟糕的人,你不知道,你的一个不友善的揣测,很可能会引起无法估量的的坏的连锁反应;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肯定的话,对于一个从没有得到过赞扬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宝贵,甚至有如救命稻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都有体会过的。
PS:七八年前,十分迷恋摘抄,其时记下过大阪方言的日语“谢谢”读作o ki ni,而非我们通常所知的“a ri ga do”,那是正儿八经的东京日语。
当铁郞吐出这一句的时候,我脑里的词库突然被激活,想起这一句遥远的大阪日语。
这么小的一件事,让我开心不已。
如果现在一直坚持做积极的小事,那么以后的每一天都有可能会得到美好的回报吧。
正像许多人说的一样,不要小看你现在所做的任何善行,你不知道这会为将来带来什么样的效应,而这些效应很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如果正在日行小善,那请继续为之吧,这些小善或许有一天会成就大作为的。
“即使是一个命运悲惨的烂人,一生中也该得到一朵红花。
”山田洋次再次带来十分出色的影片,有泪有笑,人物很生活,表演的都很自然。
小百合的气质真是没有话说,弟弟临终前小百合那个侧面特写,完全被打动。
只不过苍井优在众多老辈面前显得有些不足。
真是感动又激动的一部片子,在这个堆砌时尚画面、讲究形式、比拼3D科技的电影时代,这部平实、细腻的人生小品,以最朴素的电影语言还原了电影最本质的感动!!
在当代社会,这样的难得的好片子真让人激动。
每个情节都让我想要反反复复的回味,这种历经时光沉淀的艺术,才能经得起时间残酷的考量。
看到结尾小铁弥留之际,想起家乡病重的外公,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本已想好的“含泪却不掉泪”评价也就不适用了。
影片开场,山田洋次就充分地利用“时事画面”建制影片的时代背景。
插一句,山田洋次夹私货地插入了《男人真命苦》的情节段落。
于是,整个影片就在线性叙事的时间轴上渐行渐远。
笔者认为,《弟弟》最厉害的地方有二。
其一,山田洋次通过各种季节变化,调动人生的生老病死。
这一叙事元素的运用直接导致了叙事的弱化,情节的强化。
每到关键情节点,总是气候变化的节点。
弟弟的死亡(樱花飘落)、陌生女的讨债(盛夏)以及姐姐与弟弟的决裂(大雨),都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互动。
山田洋次不断地通过自然音效的过渡,强化人物之间的情感疏远。
其二,山田洋次在影片中倒戈了时间的线性进行。
唯一的声画错位,姐姐去大阪看望弟弟。
一面是姐姐对女儿的交代,一面是姐姐坐在新干线上的担忧。
时间,在这里开始打转。
影片最后,当患有痴呆的奶奶说出,“最近觉得他挺可怜的,大家都觉得他碍事,他肯定很孤单吧。
……吟子,叫他来吧。
”唯一的声话错位,以及最后段落奶奶的痴语,一下子把观众带入了时光的倒带之中。
而且,没有闪回、没有旁白,没有过多的煽情,时光依旧,厮人已逝。
除了音效,山田洋次在影片的空间编排上也做足了功夫。
姐姐家、婚宴、收容所,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空镜头,每一次镜头切换之间都能让观众看到这个空间的外延扩展。
譬如,最后收养弟弟的收容所,山田洋次不断地通过改变取景角度,让观众看到不同景别下的电视塔。
电视塔,仿佛变成了弟弟的内心写照。
人前、人后,到底弟弟是个怎样的人。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叙事核心上,《弟弟》与“亲情三部曲”的第二部电影《母亲》——温暖、厮守的不同。
弟弟的乐观,弟弟的放浪形骸,更加地凸现了他的自卑与他的孤独。
对于他来说,姐姐是他唯一的亲人,“小春”(吟子女儿的名字)是他唯一的慰藉。
实在感慨,山田洋次的《弟弟》在情感抒映上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没有过多的煽情、没有华丽的炫技、也没有倚老卖老的步道,《弟弟》就好像一幅安之若素的生活画卷。
人物的喜怒哀乐,全部发酵在126分钟的戏剧构成之中。
两个夏天,两场婚礼,《弟弟》以一种结构上的缝隙密合,开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念。
弟弟的死夜之后,山田洋次利用几个空镜头(电车、知了、浇水)过渡到了又一个明媚的夏日时光。
两位邻居,姗姗地从画框的纵深处走来。
一群孩子嬉笑地从画面中跑过。
好像,一切又都回到了影片的开头。
线性叙事的两个时间节点,在此,打上结头。
我是在卫西谛老师的《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一书中,知道山田洋次执导的《弟弟》这部影片的。
看书是几年前的事,看影片是最近的事。
一直都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再烂的人,也请给他一朵红花》。
之前苦于找不到此片的资源,就先看了市川昆导演的同名影片《弟弟》(拍摄于1960年)。
当得知山田洋次拍摄于2010年的《弟弟》,是“向市川昆致敬之作”,就更想看这部作品了。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个朋友分享了资源,使我得以欣赏到《弟弟》,为一个“烂人”流了比看《你好,李焕英》还多的眼泪。
弟弟的名字叫铁郎,他的姐姐吟子在东京开一家药店。
吟子早年丧夫,独自将女儿小春抚养成人。
小春即将结婚,影片开始于一场婚礼。
没有被邀请的弟弟不请自到,在外甥女的婚礼上喝得烂醉,说话不着调,洋相百出,着实令人讨厌,作为观众都想让他消失。
铁郎是个不入流的喜剧演员,热爱表演,无所事事,一事无成。
他贪酒。
参加婚礼被要求不喝酒,却偷偷喝下一杯又一杯,直到烂醉。
不仅在外甥女的婚礼上醉酒捣乱,影响到了小春的婚姻,通过人物对话观众还会得知他的前科,在姐夫的葬礼大闹,让全家人痛恨。
他赌博。
欠下130万巨债,姐姐穷尽全部积蓄代其偿还。
一向关心弟弟的姐姐也崩溃了,还债之后宣布与弟弟断绝往来。
他人生唯一值得称道的、影片中三番五次提及的,是给外甥女取了“春子”这个名字。
然而春子并不喜欢这个舅舅,连带着不喜欢舅舅取的名字。
《弟弟》没有激烈冲突的故事情节,平平的,淡淡的。
随着时间的缓慢流淌,家的温情,人世间的深情,对那个极其不堪的弟弟的同情,就慢慢在心底产生。
最好的家庭题材的电影也就是这样吧,有一种温柔的力量,让人震撼,让人思考,让人感慨唏嘘:哎,这就是人生啊。
《弟弟》是山田洋次年纪八旬时执导的作品。
一个80岁的老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一定充满着大彻大悟和无限悲悯吧。
吟子再次跟弟弟见面,是铁郎住进了临终关怀机构。
他已身患癌症,说会在“4月7日离开”。
那是樱花飘落的日子。
吟子留下陪伴弟弟铁郎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吉永小百合饰演的吟子,沉静优雅,满足了我对中年妇女完美形象的定义。
她坐在窗前给弟弟削苹果的侧影,恰似母亲的温柔;她对春子说起让舅舅给她取名字的原由,让影片中不曾出现的吟子的丈夫、弟弟的姐夫、春子的父亲的形象也高大起来。
当年他对吟子说:“铁郎自小就比不上你和你大哥,父母、老师从来没赞美过他,也没有人欣赏他。
我想让他为我们的女儿取名字,即使起了个怪名,我也会感激他。
”“即使是一个命运悲惨的烂人,一生中也该得到一朵红花。
”
吟子对弟弟,是姐弟情深;春子的父亲能做到这样,是人间大爱。
也是从那时候起,吟子“总觉得自己欠了铁郎一些东西。
”在优秀的哥哥姐姐面前,铁郎相形见绌。
想起《红楼梦》里的贾环,虽然他也是贾政所生,但跟人见人爱的宝玉相比,总是怯怯的,甚至是心理阴暗、举止猥琐的。
好在铁郎性格里有开朗的一面。
他总是跟姐姐道歉,说给她添了麻烦。
在临终医院,他也是个受欢迎的病人,医生和护工都亲切地叫他“小铁”。
透过这部影片,我们也可一窥日本社会福利之健全,临终关怀之到位。
铁郎被收留后,直到临终前的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吟子听了,明显感觉到她松了一口气。
临终医院里,有竖琴演奏,有病友间的相互鼓励,有医护的悉心照料……我想起有一类影片被称为“主流片”,负责国家形象的塑造。
《弟弟》是一部典型的家庭片,谁又能说不是“主流片”呢。
铁郎在4月七日凌晨离开人世的时候,春子和男友也赶到了。
志愿者对他说:“小铁,你很幸福,有亲人陪你走到最后。
”虽然铁郎是个烂人,一辈子都扶不上墙,开始的剧情让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极其厌恶,但是,当樱花🌸飘落,当他挣扎着做出胜利的手势跟家人合影,留给这个世界一个笑容,还是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影片开始于一场婚礼,结束另一场婚礼,新娘都是小春。
她离婚后,又找到了真爱。
婚礼前,已经患有痴呆的奶奶又问:“那人会来吗?
”“谁?
”“你在大阪的疯弟弟。
”弟弟已经去世的事,奶奶都不记得了。
一个失忆的、有些痴呆的老太太说的一番话,不仅让吟子泪奔,也让我泪如泉涌。
最后一段,奶奶的痴语,母亲(姐姐)的泪水,春子善意的谎言,三代女人的戏,把观众再次带入了对弟弟的同情之中。
观众的眼泪,就是送给命运悲惨者的小红花吧。
对每一个生命予以同情,是这部影片给我的提醒。
非常感人的亲情喜剧,人物很有特点。
《给弟弟的安眠曲》是母亲吟子对去世的麻烦弟弟的纪念。
多年前闯祸失踪的舅舅铁郎为道贺外甥女小春的婚礼再次出现,也给小春和母亲吟子带来诸多麻烦。
在用尽积蓄替铁郎还债后,吟子断绝了和铁郎的来往。
直到铁郎大病的消息传来,吟子和小春陪伴他直到去世。
铁郎这个角色的优点就在于他的优点很少,只有坚持贯彻的还颇为庸俗的幽默感。
如此麻烦的人物,在血浓于水的温情下尤为感人。
可以感受到导演一定是身边有这样的人,才能如此刻画。
故事选择从小春的叙述展开也是很讨巧的方法,拉进了观众视角,让人觉得亲切,不至于太遥远。
结局时,一直讨厌铁郎的姥姥因为患上老年痴呆,不记得铁郎已经去世。
当怜悯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反而比任何人都有力量。
我的心更平静了院子里有只小猫咪,喜欢自由的生活。
她饿了就跑到我的窗户下面柔声细语地倾诉一下,陶乐丝听到声音就伸长脖子盯着她看。
我便蹑手蹑脚将猫粮放到院子里,过会儿再看,当然已全被她悦纳了。
……这几天生活很随意,我好像是被陶乐丝熏陶。
写字到下午感觉累了就睡午觉,有时会一直睡到太阳落山,醒来恰好就出去买菜煮饭。
晚上接着再写时,想把下午睡过去的时间补回来,于是会写到很晚。
……近来陶乐丝嗜睡得紧,睡,睡,睡。
我说陶乐丝啊,你不工作啦?
她听见我叫她,她就睁开朦胧睡眼,伸个懒腰,看我一眼再打个哈欠,然后调转身——接着又睡啦!
哟,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亲爱的陶乐丝,她是做睡觉工作哒!
……看了一部电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就是呈现了人世间的苦乐悲喜。
妈妈性格柔和,女儿认真地生活,虽然爸爸过早离世,但爱从不曾离开。
很多很多的字仿佛是一封封的信,我以为,这意味着等待。
仿佛这人生,沉静下来的时候离自己最近,才能感受到心里最真切的愿望,不过是等待答案的开启。
你会相信,终有一天,真实会出现。
……“人生有何意义 当无人分享所有欢乐与幸福!
孤寂有时候会压得令人透不过气!
”……幸好,有爱。
就算这个世界不够好,我们的爱就是生命。
我很庆幸你降生世间,即使我们无数次,相聚或别离……Ps. 以前会对自己说,终有一天,真实会出现。
近来我想,也许,现在就是那一天,现在就是以前的将来。
真实已经出现。
该如何表达了然的心?
用这个世界的语言。
虽然很难,但我想值得为此再努力一下。
如果我们了解更多的爱,应该告诉更多的人。
……既然来到这人世间,我就喜欢享受着生活。
有人歌唱草药,歌唱苹果,但心灵的创伤,他从不想说。
……我亲爱的,请相信,这个世界存有永恒的快乐。
一如我喜欢的,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那快乐的心,隐藏在我们内边。
而无边的爱,照亮永恒星宿!
一个败家弟弟如何全方位拖累姐姐的故事。
姐姐是个寡妇,和妈妈及女儿住在一起。
弟弟铁郎小时候是姐姐带大的,有很多坏毛病,比如酗酒赌博,因而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搅了外甥女婚礼,外甥女最终也离婚了,赌博欠下130万元耗光了姐姐所有存款,他喜欢的女人也离开了他,最终弟弟得了2个癌症也不愿让姐姐知道,姐姐替他交了房租。
弟弟被收容在医院,医生们都尽力帮助他,弟弟每天都毫无顾忌地活着,在那种环境中幽默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
电影末尾,一直认为自己被排斥的外婆问起了舅舅(其实是不好的事情大家不希望打扰到她)估计是感同身受对舅舅有了共情。
日本普通人的临终关怀很平常,即使像弟弟这样的人,最终住院居然不要钱,由社会各种制度涵盖。
弟弟小时候没有父母被忽略又被姐姐溺爱,养了很多坏毛病,原生家庭对人真是太重要了。
其实自己活得不幸福的人,别人看着可怜,自己活着也痛苦。
他知道自己拖累姐姐,也对姐姐很愧疚,遇到这么个姐姐真是幸运。
姐姐遇到那么多事情,却淡定而坚韧地活得很好,弟弟从小闯的祸都是姐姐善后,女儿婚礼被搅她去亲家家道歉,女儿婚姻不幸福,她去和女婿沟通,创造条件让女儿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弟弟死时在身边陪伴。
被忽视和被排斥的人日子不会好过,而这样的人可能才会对可怜的人感同身受。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未经历过,不要批评别人的冷酷。
电影一开始就是小春(苍井优)的婚礼,看到后面点,果然还是给离婚做铺垫的。
虽然小春的婚姻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却和电影主题切合的很紧密。
小春的第一次婚姻和随后的离婚对应主角铁郎的回归及误解的加深;小春再次恋爱对应铁郎逐渐重拾与姐姐吟子(吉永小百合)姐弟情;铁郎的去世接着是小春的再婚。
铁郎在生命的末尾重新找回自我,小春也最终找到了一生的归宿。
电影虽然在讲述失意者的一生,终究还是有个温暖的结尾,有绝望但是没有终于绝望。
现实里失意的人总是很多,也有很多人像高野铁郎一样发出感叹:“你们不会明白像我这么倒霉的人,获得多惨”。
但是,是因为倒霉才自暴自弃,还是因为自暴自弃才倒霉呢?
对于大多数自认为倒霉的人生来讲,总是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如果不首先自救,怎么能完成生命里的救赎呢?
《给弟弟的安魂曲》
没看之前我就有心理准备,可是看的时候我还是哭了一公升的眼泪。
片子很缓慢,细节却处理得很好。
无能的弟弟,总是闯祸的弟弟,但是有一个温柔的姐姐。
一把年纪了还会大叫姐姐姐姐你生气了吗;生病了耍脾气背对着姐姐,说不想再麻烦姐姐;和医生一次次地说自己给小春起名字这件唯一让他人生骄傲的事情;和姐姐一起吃乌冬面;用丝带绑着彼此;甚至回想起他在婚宴上的失态都让人流泪……
很温情的家庭剧,只是弟弟颓废的样子着实令人讨厌,苍井优倒是演绎的不咸不淡,感觉没什么太大的起伏,平平淡淡如一杯水,或许也是生活的真谛吧。
家里人个个都当他是外人,他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以后大阪的天顶下,将不再有他的呼吸声。生命永远是一种悲哀,因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有个终结。结尾奶奶原谅了他,让他来。可是呢,他呢,他去哪里了呢?。
当男的真好啊,不论多么废物多么混蛋,也总会有人去包容,甚至还会有人愿意沉浸在包容废物男的自我感动之中。而男的不仅要求女性包容,还要把这种事情拍出来欣赏,yue
和步履不停有很大的差距啊
3入4入5,渐入佳境、逐步发力,尤其是最后部分。富有人情味的山田洋次并不是想学小津,只是偶尔致敬,骨子里还是自己的一套满满温度庶民剧,细节到人物,都各种老人家靠阅历打磨出的结果,而两位主演演技的强大也是同理。
完了完了完了……
中国的动车果然是从日本抄来的,座位都一样
比较失望,整体亮点不多,旧瓶装新酒
没有想象中好。加濑亮和苍井优真配啊....
温馨 吉永小百合+苍井优 的组合 很赞
敬,山田洋次,敬,吉永小百合。
很真实,这种电影最让人不能快进。好。
电影质朴的感觉真是近年少有。吉永小百合还是这么漂亮,小优和加濑亮气场好合,你们就在一起吧><
周五傍晚看这个有点难过 又不够难过 总之觉得半吊子了
开场很精彩,后面的故事平淡中却并未找到精彩,是真的“平淡”,细节给的不够细,前后的钩连也存在问题,废柴连死都死得废柴,所以不触动。山田洋次的调性拉到古代去做戏会很精彩因为历史背景的原因,一拉到现代就完全泄劲儿了。最后,苍井优老了。
豆瓣可以在线看的那个奇艺网的字幕翻译简直是坨屎啊~不会翻就别翻!耽误人!估计翻译的人二级都没过吧!幸好土豆上也有的看。。。
平淡得让人想睡觉的剧情,还以为结尾会有什么突破性的剧情,结果还是那么地平淡...
细舅是有多可爱啊!蛮感动我的诶
故事单薄了点,苍井优减分
やばり美人なあ
“有时觉得他好可怜,个个都当他是外人,他总是孤伶伶的”,大师最擅长的题材,极尽嬉笑怒骂却暗藏绵长细腻之爱,虽然故事不是很有带入感,但山田情感渲染实在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