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乐与路

北京樂與路,跳豆,Beijing Rocks

主演:耿乐,舒淇,吴彦祖,吴耀汉,俞飞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剧照

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3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4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5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6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7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8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19北京乐与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京乐与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的创作乐手Michael(吴彦祖)因故滞留北京,与一群真心热爱着摇滚乐的北漂青年相遇。他们有着自己的乐队,乐队主唱叫做平路(耿乐),队里还有个活泼反叛的领舞女孩儿杨颍(舒淇)。Michael被这群年轻人深深吸引着,他喜欢他们对音乐苦苦的执着精神,一路跟着他们到乡下走穴。 然而,本土文化浓重的北京既可以深刻的诠释摇滚音乐,又可以高傲的把它视为粪土、垃圾。平路他们生活拮据,在音乐的路途上不断碰壁。唯一不变就是对音乐发自灵魂的热爱,如同那歌里一声声的诘问:“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有风么……” 边缘的生活方式,坚挺的灵魂,感动每个人的是歌声还有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钢铁侠与浩克:联合战记万花筒伞学院第四季宁为女人乐高DC超级英雄:闪电侠前男友不是人大奥最终章绿色边境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第一季鬼灭之刃游郭篇人狼游戏:死亡游戏的运营人太空熊猫历险记皇家圣诞惊喜浸没八星抱喜打破巴尔比我怀了你的孩子校花的贴身高手杰米·福克斯:事发当时尚食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后来的我们高空豚鼠特攻队黑道与家族刀剑神域爱丽丝篇异界战争最终季咒·丝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心碎画廊冰冰冰淇淋君

 长篇影评

 1 ) 乐与路的纠缠

耿乐演的平路让我想起了春树在《北京娃娃》所写的有关北京摇滚艺人的生活。

真的就是这样,就象我几年前读到的文字给了我一个抽象的轮廓,今天则让其具象化、色彩话和丰润化。

从一开始,成长就注定了某种不平凡的生命。

“玩摇滚总比做强盗好罢”或者起先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后来却渐渐与自我的生命融为一体。

平路反叛、焦躁、自我,这几乎构成了一个地下摇滚歌手的典型;同时,他理想、无畏、不屑于现实。

可是这一切,最终却一点点地被摧毁,统统化作对生活的绝望。

当他说:“我非常喜欢狗,因为人饿了会逃跑,而狗永远不会”时,我相信他对于人性的绝望;当他说:“我每次出远门都把狗寄养在朋友家里,他们都是与我一样的玩摇滚的穷鬼,而回来后朋友总是告诉我狗跑了,哭得比我还伤心。

其实我知道狗一定是被他们吃了”时,我相信他对于生活的绝望。

现实将他逼得走投无路,他开始变得暴戾和反复无常。

这就是春树文字的再现——我相信它的绝对真实。

然,当平路被满载着玉米的卡车撞倒在地后,他惨白着脸与唇,艰难地爬起来,走到卡车司机面前,右手从牛仔裤的口袋里拿出他们乐队的样带递过去,平静地说:“最精彩的部分在……你一定要听下去……”我终于受不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绝望与希望。

此时,我开始明白安妮所说的:常常绝望却不轻易失望。

原来,绝望越深,心中对美的憧憬与希冀所抱的希望就越大啊。

这样的人,注定要死在自己思想的手里: 敌不过死亡,战胜命运。

舒淇所饰演的平路的女友,也是个够“摇滚”的妞!

她是一个大棚里的艳舞舞蹈队的领舞。

十几岁就独自出来闯的女孩。

她在自述里说:“我知道自杀有很多种方法,但嫁给一个摇滚歌手无疑是最痛快的一种——死得既痛又快”她与平路的爱情就象是一种互为救命稻草的依赖,一样的绝望让他们或者成为了彼此的救赎,或者因为遇到彼此而开始懂得自我救赎。

她说:我们注定就是要这样在一起的,无论小路多暴躁,无论我们吵架吵得多凶,心里却始终认定了对方——你可以不认同这是一种爱情,只是对于绝望的人而言,有爱就会拼命地抓住。

平路死后,舒淇对吴彦祖说:“小路就是这样,他心里有再多的事都不会说出来,从来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她无意间发现墨西哥跳豆的秘密后,她也开始学会不说出来,放在心里了。

平路予她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这种感情将占据整个生命。

吴彦祖的角色也一样的无奈。

只是很喜欢他在平路问“香港摇滚的特色是什么”时的回答:香港?

……香港根本没有摇滚 是啊,摇滚,只有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才能摸索到精义所在。

“红的起来的乐队,都是在外面反叛,在里面听话。

你这样的脾气是不可能在这个圈子里混的。

”这是平路去唱片公司时听到的话,就是这句话让他忽然间失去了坚持和勇气——原来自己苦苦撑着的东西在别人眼中如此不值一提——那么,意义何在呢?

平路的死也许暗示着张炬的逝世 乐与路的纠缠 还不知走向何处

 2 ) 还好有好音乐

和很多人一样,我诚实地将《北京乐与路》定义为烂片,但提起本部电影的摇滚音乐,和很多人一样,还是有的说说。

音乐远远大于故事的叙述,导演张婉婷将俗套的三角恋情和摇滚相结合,试图来描述摇滚人的新路历程,可惜不很成功。

一上来,耿乐来一首子曰的《磁器 Porcelain Brothers》,确实有点吓唬住我了,因为这首《瓷器》是子曰乐队中,除了《相对》《你也来了》之外,比较喜欢的一首。

乐队表演和疯狂的群众造就了狂热,对,这是摇滚,至少表演和场面调度上,导演排练出一场摇滚戏。

耿乐一头长发,赤裸着上身,有点忘乎所以,加上子曰乐队那种半带说唱半带吼叫的唱腔。

紧接着一段轻柔的音乐,反差效果很好,可是下面的打架斗殴就是那么矫情,音乐断了,戏一下子就降了下去,扯淡慢慢占据了剧情。

《瓷器》这首歌里引用了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段在电影中搞得能算及格,迷幻低沉的意味出来了;艳阳乐队走穴过程中,"子曰"的另外两首歌《你也来了》和《光的深处》也被搬上了农村的大舞台,可惜没有光大,甚至《你也来了》出现了4次,“桥归桥,路归路,各走各方?

" 是剧中人的命运?

不知道,也没有看出来,导演也没有表现。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光的深处》过后,导演的扯淡又慢慢的占据了上风,“玩摇滚总比当土匪好吧。

”这是何等荒谬的台词。

谁也知道摇滚,如果真的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音乐形式,那摇滚也就死了。

比如《乖乖的》那段,我们可以看到,悠闲的中国太极和愤怒的摇滚并行不悖,可是没有人欣赏,正是,没有一个乖乖的人可以玩得了摇滚的。

导演设计平路的几首歌,《落魄的人是可耻的》(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和《上苍保佑吃两碗饭的人》(张楚:《上帝保佑吃饭的人》),是导演在影射国内摇滚的摇滚经典?

公司试听那场戏,可疑可笑可怜可悲……导演理解的摇滚人生,也许仅仅是在自己试图玩一个乐队“墨西哥跳豆”,这样的幻梦破灭之后的臆想罢了。

激昂奋进的唐朝乐队《国际歌》也被用到当中,没得挑的,全顾着跟着哼哼了。

说句题外话,印象中个人听到的《国际歌》第一版就是摇滚版的,就是香港红磡体育场那场,再听主旋律版本的,总不那么带劲。

下面就是汪峰的《回忆之前忘记之后》,也是主题歌,轻柔又温暖;《晚安北京》,颓废和宽广;陌生的城市里,摇滚梦永远没有终结。

导演很惨败的让男主角撞死,是为了表示对唐朝乐队贝司手张炬的纪念?

还有纪念前途惨淡的中国摇滚乐?

撞车后给司机一盘磁带的设想,不知道导演是在怎样脑残的情形下的构想。

《晚安,北京》和《你也来了》,有点早年的MTV的感觉,撞车的那一刹那音乐戛然而止,他交给司机一盒磁带,我们又一次听到了《你也来了》。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摇滚都需要这么悲情吗?

这样一来,《晚安,北京》成为葬礼上的歌曲,似乎有点主旋律的意味,男主角的影子投射到致力于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每个摇滚人身上?

可以唤起集体摇滚人的共鸣?

那为什么电影出来,许多摇滚人抵制?

崔健、郑钧、秦勇、秋野、张楚、何勇、戴秦、吴彤、汪峰、张浅潜、子曰、黑豹、唐朝、瘦人、轮回、木马、扭转的机器、夜叉、舌头……还好,有这样一份鸣谢的名单,会让喜欢中国摇滚音乐的人欣喜。

 3 ) 乱弹—关于《北京乐与路》里的音乐

乱弹一个关于摇滚者的故事。

其间有很多原始的快乐很多执着的激情很多无奈的挣扎。

可能会没有痛楚,甚至也没有遂愿。

最后的结局是死亡。

孤独愤怒的男人在自己离去的音乐里追问命运,然后落幕。

悲怆么?

这年轻和摇滚和你我所看不到的,宿命或者其他。

总是在完结的音乐响起时僵硬着身体看屏幕愈来愈朦胧。

我不敢承认我是被故事打动了因为朋友说一切都是假的。

可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每当我又听到那些音乐的时候心情会总这般无端失落呢。

不想看到你脸上的同情,听听故事里回旋的音乐。

真实。

一些摇滚。

你听到了什么?

《磁器》音乐响起了。

是磁器。

秋野与子曰乐队的一首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鼓声震耳欲聋,音乐很钝重却撕心裂肺。

听这歌很容易就变得亢奋,就像一下子被他们点燃了一样。

我会和着节奏跳啊跳啊一边还点着头吼同胞兄弟同胞兄弟。

我敢肯定这时我的几个舍友就会立刻用手指头堵住耳孔然后瞪大双眼看着我大骂SB。

是在看《北京乐与路》之前听这歌的,所以在我意识里它不带一丝电影的味道。

隐约只记得平路在一家酒吧里对着麦克风摇摆着唱这歌。

子曰的摇滚总这么激动人心和出乎意料,带着京味,原始朴素得我想顶礼膜拜。

《磁器》里还有一段背景独白,好极了,我只能这么说。

在《第二册》里这种独白式的背景很多,似乎是想让听者在被音乐麻木的间隙里清醒。

找不到理由,我想这或许就是子曰。

隐藏愤怒刻意诙谐。

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歌要叫作“磁器”。

我说大概应该是瓷器但是他们故意写错了吧要么就是表示之间有磁性的什么东西比如人和人。

朋友朝我冷笑。

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

同胞兄弟!

同胞兄弟!

他们怎么了?

我们怎么了?

“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中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们亲亲热热/拍拍握握/怎么着/我们是同胞兄弟/磁器!”《你也来了》也是子曰的一首歌。

带着有如宗教般的说教。

“你也来了/赤条条同我在同一个地方/你也来了/大睁着恐惧的眼抖如筛糠/你也来了/为了上一世因果在这里得以报偿”这是在说故事里的人们吗还是在说芸芸众生。

恐惧的来,只为前世的因果。

前世???

音乐里没有唯神或唯物之分,在音乐里,前世就是空白饥渴乏力,就是起点。

香火渐散,我从菩提印珠被罡风吹过掉落的尘片里窥见了九幽。

到处是刻上了年轮的欲眼。

那里是不是也会有这样清醒的音乐。

“你认命了吧/走过了奈何桥奈何又妄想/你忍住了吧/泥巴莲花本同路都在桥下”子曰在虔诚地唱。

子曰是说,不管即将或已经发生了什么,你和我每个人都没有错,一点都没有。

命而已,注定的。

镜头中平路站在台上唱,流了一脸的汗:“只不过/只不过是汝矛来剌汝盾/一个尘劳/一个业障/只不过/只不过是用凸的应付凹的/一块丰碑/一面牌坊”音乐很疯狂唱歌的人也很疯狂,就像发泄着一语道破尘世幽怨的快意。

台下的人开始骚动,有些人很不满在大声斥问这叫什么歌有些人干脆愤愤的走了。

只平路他们还在制造音乐制造疯狂。

没有耳朵在听。

这个时候我宁愿相信子曰说的是对的,谁都没有错。

故事、摇滚以及看客。

心情很糟,但我得听完这子曰:“所以/我说/你说/他说/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一首在整个《北京乐与路》里相比之下较平缓的歌。

主唱汪峰。

喜欢汪峰,他有着深情破裂的嗓音和干净的脸庞。

这个男人懂得掩饰骨头里澎湃的暴戾与愤懑,他甚至用有一些贴近主流音乐的来发泄郁闷。

不过这次,他作了小小的妥协。

“一见一回心底一阵痛/故人故事故情只落的一场空/回忆之前茫茫如梦醒/忘记之后方知梦中还有梦……”是在电影结束后升起字幕的时候响起这首歌的。

音乐元素很简单,旋律很美很动听。

低回的男声加上钢琴与吉他默契的糅合,似乎在诉说激情退却后的爱情。

不平凡的爱情。

电影里杨颖深爱着平路,就像平路深爱着摇滚那样执着。

但结局呢?

也许如同朋友们说的一样——摇滚,与爱情无关。

它是首好歌,真的。

《晚安,北京》第一次听《晚安,北京》就是在《北京乐与路》中听的。

钢琴的声音随着画面飘出来的时候我竟被打动了。

汪峰的音乐语言和嗓音是这么恰当地撞击着听者敏感的心灵。

“我曾在许多的街头失眠 它的城市梦幻的空间 它的子无虚设的阻力 在疯狂的边缘失眠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未眠的人们 我觉得越来越有些疲倦 继续着隔壁提琴的抽泣 说着事事如非的蹂踏 越来越有些疲倦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未眠的人们 晚安 北京 晚安 所有孤独的人们”从头到尾我都在静静的听。

我想我能感受到那种落魄的无助和对世俗麻木的宽容。

七分钟的灵魂与身体尖锐的撞击伴着电子特技音色久久不散,这就是本土的北京摇滚么?

在《北京乐与路》里的此刻,挣扎着的是灵魂,冷漠着的是北京。

喧嚣已过。

我要说,早安,北京。

没有人知道在昨夜里,在寂寞美丽的黑夜里,曾涌动着怎样的一种激情。

《光的深处》是“光的深处”这四个字说服我把它放在了文章的最后。

还是子曰的一首歌。

但它与其他的不一样,至少在于我,它是。

吉他的声音打破沉寂,然后秋野开始唱。

秋野的声音有些怪异,恍恍然似乎是在刻意去表达什么飘渺的事实。

“靠近窗/摸风的声/玻璃挡住我说:/‘不行’/贴着墙/躲避身影/光线却罩住我说:/‘我能’/‘是谁能穿透谁的身体/又是谁在让谁发出的响声’”。

如果不看歌词我绝听不出来他在唱什么。

但我宁愿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因为我喜欢那种感觉:迷离的幻影无措的人,光明的深处渴望的心。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 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有风吗?

”在金属刚烈的磨磋中,子曰开始了他们向往的呐喊。

电影里的平路也反复这么唱着:“我想到光的深处,那里可有风吗?

有风吗?

”是啊,光的深处,那会是什么。

大概所有黑暗中的摇滚者都想冲脱无边无际的黑暗去接受阳光的照耀吧。

可真正的摇滚却是属于盛放在暗夜中的植物,除了那些幸运的伪摇滚外,所有人都承当得起光的重负。

或许你已经读出来了,在光的最深处,还是茫茫的一片黑暗。

所以我们在用音乐追问,用摇滚赋予的某种精神或力量在挣脱。

一如子曰,一如平路,一如所有真诚的摇滚。

故事结束了。

所谓的宿命已在无尽的旋律里被铭记。

直到今天我都不确定《北京乐与路》是在宣扬摇滚还是在嘲笑摇滚。

导演在最后安排了一种叫墨西哥跳豆的东西出现。

我可以看到裂开的壳里一只小虫子正舒展着洁白而顽强的躯体。

新生命在痛苦的微笑。

不管他有或没有什么寓意,我不喜欢虫子。

平路死了。

但所有的音乐还在。

再见,《北京乐与路》。

晚安,人们。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杀戮的<活者>这首歌吧还有秋天的虫子的一首《永恒的小夜曲》

 4 ) 大白话

这部电影不错,尤其是配乐。

我是看了这部电影才开始听《子曰第一册》,很好听。

还有汪峰的《晚安北京》,也很不错。

张婉婷同学的电影很对我的胃口,包括后来的《玻璃之城》。

 5 ) 凑和

追着张婉婷这个标签,找到了这部影片。

我算是个落伍的人,看了下时间,竟隔了有7年。

每次,特别有感觉的东西反而写不出长篇大论,只有散乱的几个123。

1、北京。

一开始晃动的北京街头的影像是典型的纪录片语言,再配上摇滚,我一下没认出来是张导的作品,倒是想到了李玉去年的《苹果》。

据说片子是导演很多年前的作品,只是一直没通过审批。

北京是个素材特多的地儿,而所有围绕北京的片子,不是古代就是底层,穷得让人心难测,少有光明灿烂的东西。

有一点倒是挺好,北京人一点也不媚外,对于香港人,完全可以不鸟。

人民商店的老板告诉香港小伙子米高,这里人民说了算!

乐队里的人叫米高“港农”,骂人也要人文主义。

2、对比。

一处是关于北京和香港的对比: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穷;香港摇滚什么特色?

香港摇滚没有特色!

——是啊,摇滚源于愤怒,香港人没有愤怒,也没有时间去愤怒,自然就没了摇滚。

(杨颖和米高黑夜一起去上厕所的路上对话)大陆的黑是一直这么黑下去,而香港的黑是一阵后又能亮起来——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啊!

一处是两对父子的对比:平路声嘶力竭告诉父亲“我签约了”,父亲却什么都没听见,他希望的只是儿子回家一趟,看看母亲。

米高老爸处处给人赔笑,死命地喝酒,还要忍受别人对儿子的耻笑。

这时的米高再也拽不起来了,他只有低头,抢过酒瓶一醉方休。

3、张导好像非常钟情于舒淇,《玻璃之城》里用了她,这里也是,一开始彩色头发出现的摇滚乐队老大的女人,却是心地单纯。

我却发现,舒淇真是要多土有多土,要她像乡妹子真是可以非常到位。

而那个第一次上台救场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后的一鞠躬倒是给了我一点小小的震撼,无论是舒淇本人还是她演绎的杨颖这个角色,都是很有潜力的。

4、同样不是一部纯粹的摇滚片,贴上标签,带着张氏特有的时代感。

影片里用舒淇之口两次说出了“千禧年”“新纪元”这些有着各自特定含义的词语。

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群人的命运总是要和时代连在一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才值得被记录被刻画。

当然,语言在这里也是一个惯用的标签。

米高一开始那口港式普通话让乐队人都笑了,给他一个封号,叫港农。

5、除了开头的纪录片风格,中间插入的四个人的自述同样也是。

每一个人都对着镜头来一段陈述,内容包括: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6、影片最后打出字幕:特别感谢罗大佑。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

 6 ) 人文关怀;浓烈怀旧;潜藏于表面的批判

导演视角下的人文关怀:摇滚青年与商业大潮的碰撞。

理想触礁现实,至高无上的追求遭遇外界的嘲笑与轻视。

我从来不认同这类为书写自我为无上追求的个人,但又承认他们有许多可爱之处:为了把女友保出监狱而去当狐狸,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而选择撒谎报平安。

但唾弃触礁现实后拿女人当泄愤的容器,人性复杂,不好作出单一评价。

导演最终诗意处理了摇滚青年的死亡,将之视为对个人理想的赞歌与因理想而向死的悲悯关怀。

除了摇滚青年,还有那对从香港来到北京的父子,写不出新歌的青年歌手,被粗俗商业文化摧残折磨的父亲,他们没有像摇滚青年那样碰壁之后便破口大骂、发泄情绪、骑着摩托超速狂奔、甚至癫狂似地奔向死亡。

尽管没多言一句苦楚,但凝重的面部与静止的镜头视角已经交代了他们同样是负重生活着。

不论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哪个时代或地区,抽象出一个大而悲伤的主题:“你是怎么生活着?

”“凑合。

”生有生的热烈死有死的怀念。

电影在怀旧着流逝的岁月以及时光中每个渐行渐远、天各一边的人。

美丽善良的舒淇,她似乎总在银幕上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出身低微,无权无势,却如同野草般肆意生长着,自由美丽,救赎着身边每一个与她一同受难的人。

她的生命不是暴烈绽放、稍纵即逝的,而是坚韧明媚、如溪水细流般长久。

这样的银幕形象很大程度上和她本人的成长经历交叠着,毫无意外、不出差错地沉淀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巨星舒淇。

“洗洗睡,明天再说吧”

 7 ) 死亡

宣言: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第一次听到这句,是在沙田电影院,号称歪曲祖国摇滚历史的《北京乐与路》正在上演,后排坐着一群中学生,然后就只有我们,我和乐乐。

长发矫情男主角死了,那一夜,陆峰唱着,晚安北京。

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只一句,便被击中。

非常非常郁闷的时候,我就很想听这句。

大声对这个世界说,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不再醒来。

晚安北京,晚安香港,晚安费城,晚安,所有未死的人们。

我感到绚烂却有点疲倦,越来越有些疲倦,只剩力气做一次怒放,然后,请让我永远睡去。

当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不会有什么变化,失眠的人继续失眠,幸福的人请继续幸福。

在此之前,我只想大喊一声,晚安,所有孤独的人们。

THAT’S ALL。

(此评论还有一半是关于《樱桃的滋味》的)http://www.douban.com/review/1013396/

 8 ) 骤然散落,一如繁星的碎片。

这天醒得很早,离开了联福道的安静,搬来太子,喧嚣的早市,午夜的飙车,都让我睡得不安稳。

生活似乎因为这些喧闹更近了一些,把房间打扫干净,换了小碎花的壁纸,洗干净宜家买回来的垫子和床笠,喧嚣中的宁静,小小的家才让我感觉安心一些。

不敢碰腿上的淤青,搬家时的磕磕碰碰现在才显露出来,草草吃了早饭,打开电脑重看一遍北京乐与路。

忽然之间决定做什么,就叫灵光一现吧。

“男子汉大丈夫,不挣窝囊钱,不喝跌份酒,不抱小骚货。

”耿乐儿留着没型儿的长发在午夜大排档坚定地说。

还是沿着那些可以预知的轨道,挣了窝囊钱,抱了小骚货,也坚持梦想到沉迷其中的最后一刻。

有人会说,不用看都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说它是俗套,可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你能指望它有什么大转机么?

耿乐儿像极了我大学时的班长,那个我们喊他老大的比我们大很多岁的男人,所以我又想起了曾经在我身边的许多人。

我想起了我的另一个大学同学,叫他D吧。

大一入学,他被女生选为比较帅的其中之一。

我依旧记得清楚,他穿一件真丝的大红色衬衫,笔挺贴身的白裤子,黑皮鞋,头发梳得锃光瓦亮,叼着烟,痞得很。

班里的另一个女孩和他是一个家乡的,大学之前还谈过恋爱。

她这样形容D:他就是个少爷,家里有钱得很,花钱不眨眼,每天都打扮得特规整才出门去玩儿。

接下来你们以为是一个富二代的淫乱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继承老爸的资产住别墅开跑车包二奶的故事么?

不是。

之后的一系列故事,只能用惨来形容。

D的父亲后来生意失败,那时我们刚上大二,并不清楚这件事对于他和他的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只是觉得钱没了就没了,赚就是了。

一节表演课上,他交的5分钟作业,是一个酗酒成瘾的父亲打骂儿子的小品。

他演得逼真尽兴,最后在台上哭起来,久久不肯下台,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也愣在那不知所谓。

直到他眼睛肿了,离开了教室,像耿乐的老大说,他爸前天死了,酒精依赖症。

他爸死的那天,他没回去,就在学校四季村一个我们经常去的小火锅店里和老大吃了顿饭。

火锅店的老板劝他,回去吧,起码看看你妈。

他就摇头,什么也不说,喝酒。

再后来就是你们所谓的俗套了,他没奋起勃发,也没走狗屎运讨回债务,更没从此和他妈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家里因为债务把房子全部抵押出去,只省下一间小房,他妈一个人在老家守着。

直到毕业,他也没能帮他爸翻身,他的世界不存在什么命运的眷顾。

他和老大一直是好哥们儿,大学剩下的这几年,老大吃饭带着他,卡拉ok带着他,打CS也带着他,谈恋爱都带着他。

期间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代价是毕业后把贷款还完才能把毕业证学位证的正本拿回来。

但到现在,他都没拿。

毕业典礼那天大伙儿吃了散伙饭,他毫无疑问地喝大了,两个人抬着他,他却奔向班里的一个姑娘,抱起来就哭接着就亲,那天距离离校还有7天,他们俩就好了7天。

再后来,大伙儿就各奔东西了,那姑娘最终以不在一个城市和他分的手,这是借口好像大家都清楚,所以没有人意外。

毕业的时候老师说,学我们这个专业的,出来就是当演员,否则就废了。

谁要是一年都没演上戏,就得再学一遍,要不然你们不配上台。

D和另外几个男孩儿都北漂去了,见组被拒,住地下室,沉迷网络游戏,没钱没车没女人。

好在老大是北京人,时常叫他们出来吃个饭,救济一下。

后来毕业快一年了,D还是没演上戏,老大看不下去了,给他找了个证券交易所,说,学,慢慢就上道了,不说还债,起码别挨饿!

老大说他的发达就是炒股票,当然,我们不信,却不得不信。

他不去,说不想转行,我还有梦想。

梦想这件事情,被多少人敬仰就被多少人唾骂。

后来有一天晚上他找了老大,老大开着他的宝马在崇文门附近的天桥下等他,看他从远处的地铁站走出来,整个人邋遢至极,脸色发绿。

老大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两天没吃饭,两天前就一直吃包子,1块钱仨。

他支支吾吾,老大明白,就说了一句,救急不救穷,给了他十块钱,起码能坐车回去。

后来我知道这事儿,问老大为什么跟打发要饭的一样只给了10块。

老大还是那句话,救急不救穷,我给他工作了。

接着D去了房产中介卖房子,怪得离谱,三个月没卖出一套房,租客也没有,所以只能拿到基本的几百块钱。

那会儿他有个女朋友,在网上认识的,湖北人,比他大好几岁。

他住地下室,她就跟着住地下室。

老大看不下去了,说不能让人姑娘跟你受罪。

于是把自己在崇文门几套豪宅之中的一套借给了他,直到姑娘离开北京,他俩都住那儿。

那会儿我已经来了香港,W在北京上班,于是我就成了京港爱情线的女主角。

09年的秋天,我到崇文门,参加老大家的聚会,D工作的房产中介正好就在新世界百货的旁边,我看到他穿着上学时穿的棉外套,在门口抽烟,整个人老了许多,连手都是。

我说,怎么没原来那么帅了。

老大说,生活啊。

10年的夏天,八一建军节,我和w,老大和女朋友,孙思雨和时任男友去瑞士公寓看雷子乐的话剧,主演之一就是我的另一个大学同学王浩。

散场之后,我们跟着老大一起去吃了宵夜。

席间无外乎就是谈谈谁在演戏谁在卖保险谁挺可惜的。

忽然老大说,今天D当爸了!

我们雀跃,吵着要给他道喜,电话接通,D在那头开心极了,说谢谢谢谢,人在湖北,回来再聚。

那晚之后我以为这是他人生的转机。

今年夏天,我和w在青岛,接到老大的电话,说要陪着D去湖北,说他一年都没看到过孩子,到现在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那女的跑了,现在好不容易找着了,他得陪着D,不然就有危险。

我惊,命运曲折也不带这么玩儿的。

后来这事就算解决了,孩子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D的,D离开了北京,去了上海,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接着卖房,据说,业绩稍微好了一点,但养活自己还是够呛,毕竟是上海。

故事讲到这儿我已经用了好多的“后来,再然后,再后来”,没办法,用一个后来根本讲不完。

说回北京乐与路,有人说这电影是映射摇滚梦想的,一般人看不懂就说是烂片。

我不知道,我不懂得摇滚,但不排斥这种愤怒和梦想。

片子里的平路坚持老爷们儿的梦想,生活里的D已经没有梦想。

你们都说为什么他不去他妈的奋斗一下,我也想问,但我不忍心,我想他的苦衷,我们谁也不懂。

平路死的时候把卡带给卡车司机,让他听,下一首。

然后在歌声中他心满意足地死了,导演替他做了主,给了他最好的结局。

那歌唱出来的时候我掉了几滴眼泪,那曲调想学,学不上来。

但他是这么唱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9 ) 回忆之前茫茫如梦醒,忘记之后方知梦中还有梦。

不再有《秋天的童话》中令人心旷神怡的无剪辑效果和行云流水般的运镜、不再有《宋家皇朝》里史诗般的厚重笔触,张婉婷,这个比女强人许鞍华更具女性特征的香港导演,一改往时作品中所流露的女性细腻,告别唯美和精致,毫不犹豫地举起DV,记录青春的沸腾、记录时代的喧嚣,于是《北京乐与路》中的一切都变得粗糙而真实。

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三轮车、糖葫芦、华灯和霓虹、路边的剃头摊、风筝老头、秧歌老太、集贸市场、大小胡同,五花八门的符号堆砌之后,观众看到了一个清晰而平民化的北京。

镜头一转,导演告诉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出租车里的香港青年麦克.吴手持DV纪录的。

杨颖:“我整天笑吗?

”麦克.吴:“嗯。

”杨颖:“傻乐吧,其实我挺绝望的。

”麦克.吴:“绝望的是我。

”杨颖:“好吧,那基本上呢,我们两个都是绝望的。

都绝望才要傻乐呀!

哈哈哈哈。

”麦克.吴:“哈哈哈哈”大家陷入了一种绝望,没有什么比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更令人绝望了。

在这个城市里,每个人都在奋斗着,有人留下来,有人离开……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突然我又想起你的脸突然我又想起你当天的叮咛明明灭灭星光的夜里恍恍惚惚我又看见你的脸 点点滴滴往日的眷恋寻寻觅觅又再回到我的身边苦苦安顿抚平的回忆骤然散落一如繁星的碎片 曾在寒夜中偷偷的会面攀越银河远岸 你在月牙旁轻颦浅笑你伴我渡过星尘 沉醉晚风中我不愿回头不舍不弃不忘 忘不掉 一见一回心底一阵痛故人故事故情只落得一场空回忆之前茫茫如梦醒忘记之后方知梦中还有梦 曾在寒夜中星空间徘徊走至银河无路 你在断云旁轻轻告慰你替我拭去星尘 浮沉寒风中我心乱如麻一脚踏空坠落 回忆中 突然我又想起你的脸突然我又想起你当天的叮咛

 10 ) 香港对北京摇滚圈的想象力泛善可陈

国内的摇滚电影,基本上都不会深入描绘摇滚乐手的内心世界。

他们只是把摇滚乐手当作个角色,然后生发故事。

摇滚乐手都是地痞一样的混混,在电影里都绝情和歇斯底里。

《北京乐与路》也是这样,耿乐费尽心思饰演的摇滚乐队主唱,脱不开“浑浑噩噩的幼稚理想主义青年”的固定标签。

他唱着子曰乐队的歌儿,却没有那几位爷的气定神闲。

演出在歌舞厅也就算了,大棚里唱也能当作实在没招儿了,但舒淇的一口台湾腔如何能成功演绎北京摇滚歌手的情儿呢?

看“秋天的虫子”在台上露脸,真是觉得电影是个太诱惑人的东西。

摩托车、灌酒、乱搞、没钱、自以为是、凑合活着,就是电影为我们呈现的北京摇滚圈子。

这满满的负能量把摇滚和土气结合到了一起。

连吴彦祖都连带着真像个香港农民了。

耿乐最后出车祸,一下子就彻底把电影打入剧情乏力的大闷锅里了。

对着镜头说话的梗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乍一看以为自己在看电视台专题片。

整部电影所有人都成为了最丑的那一个,包括舒淇。

她穿着短裤渔网袜站在台上蠢蠢的样子,令人不禁知道了为何耿乐总会偷腥。

您至少弄个鼻环啊!

就肩膀上纹个情侣纹身,这才不是摇滚青年呢讨厌。

2015年7月28日

 短评

很早之前看过的貌似。

3分钟前
  • Gaby
  • 还行

最怕装rocker的

5分钟前
  • 毛球
  • 较差

看得想吐,除了歌是原味,其他都是垃圾

8分钟前
  • 没有人在乎
  • 很差

摇滚青年,没有内容。

13分钟前
  • 天生是明星
  • 较差

十年前看过的片,今天没片看随便点着重看,当年留下的记忆只有那首“和稀泥”的歌,还有“墨西哥跳豆”。现在再看虽然文艺腔,但因为那个年代的印记,文艺腔也自然。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也不虚。只是,让舒淇演安徽姑娘,还用她难听的原声,就太不地道了。再说,都过千禧了,还要有“他们跳开放!”“你才

14分钟前
  • Q_Q2
  • 推荐

我终于发现了一部比《死了都要爱》还tmd难看的讲乐队奋斗史的影视作品!!!看到秋天的虫子那帮人我好伤感又好想嘲笑啊!

1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较差

非要把这片子和摇滚扯在一起的话,它不够深,有模有样却又难免浮皮潦草,不过也只能如此,若是真往深里倒腾,当然有灿然的闪光点,但大多还是尴尬的世俗之脏。这里有『理想你好』也有『理想你洗洗睡吧』,这就是生活。

20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还行

1.本片出自张婉婷之手,却丝毫没有感受到任何女导演的自觉意识,舒淇饰演的角色虽然性格乖张狂野但却是个十足的恋爱脑傻瓜,甚至从始至终都处在被凝视的奇观状态,整体看下来大失所望。 2.拍法实在太土了,密集堆砌升格镜头不说,还有奇怪磨皮特效的个人独白桥段。 3.这部以北京和摇滚命名的片子不仅跟北京没关系,也跟摇滚没多大关系,十分外地人的拍法,除了强行带过的四合院布景和仅存在在台词里对北京摇滚的调侃,这个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成立,地域空间的特征并没有表现出来。4.一个残忍的事实:青年亚文化注定是场无法伤及主流社会的反叛游戏 5.平路的死法让我想起Suicide Silence的主唱Mitch Lucker 6.阿祖很帅(造型有冠希化嫌疑),舒淇很美,以及无论看了多少次依旧觉得长发滤镜无法拯救耿乐。

22分钟前
  • 焦百烈
  • 较差

见过吴彦祖弹奏《纤夫的爱》吗?能想象香港老牌喜剧演员唱《英雄赞歌》吗?考古千禧年初的北京变迁和酒桌文化,但更像是香港导演的水土不服的猎奇产物。千禧年的舒淇真好啊,灵动自然,可爱至极。耿乐的确拿捏了一部分北京摇滚的中二气质中最尴尬的部分。以及导演对于“北京摇滚的特色是穷”真是一针见血。

26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吴彦祖开头那段自述真可爱

31分钟前
  • 母神
  • 较差

摇滚的精神没看出来,就看出神经来了。

33分钟前
  • 沉歌
  • 较差

二楞子导演 您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35分钟前
  • 猫蜜
  • 还行

for alternative ending!

38分钟前
  • 小橙Haruka
  • 推荐

7分,拍得是真不咋地,故事段落间非常断裂,处理得很不流畅,镜头也缺乏设计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三个演员实在是太太太青春了,所以实在不忍心扣分。耿乐真是很有那个劲儿,虽然在舞台上唱二手玫瑰还是有点违和,后半部分让人心疼,看到老父亲眼泪都下来了;一直不怎么喜欢吴彦祖,在这个片子里也演得跟角色设定很贴切,舒服养眼;舒淇不用说,穿那么土依然很可爱,跳舞萌死了。北京的风很大,秋很美,那时候的电影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光影质感,后来不知道是设备换了还是大家的审美变了,反正那种质感就没有了,因而让人怀旧。很多有趣的段落,现在看来依然可以会心一笑,也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吧。#补遗#

39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如今的年龄来看这样的片子实在有些尴尬,不喜欢这样的态度,矫情过头了。舒淇的角色没有很出彩啊,确实被捧得过高了。耿乐这个角色,真的无力评价。。。。。

41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较差

题材很好,导演没拍好的典型。这绝不是我想看的中国内地摇滚,benjiamin童鞋N年前写的那部青春校园小说《地下室》都比这个真实100倍。

42分钟前
  • 斐波那契的兔子
  • 较差

香港青年眼中的北京摇滚...

4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说这话的人,既不明白爱情,也不明白秘密。

44分钟前
  • 伊卡洛斯
  • 推荐

虽然内容不是特别好 但是也是一部不得不看的摇滚电影!

47分钟前
  • 假摇滚
  • 推荐

高中时候看的了 金属打扮唱子曰。。。

48分钟前
  • 暗地丝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