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

主演:郭晓东,丁柳元,严晓频,蒋易,寇振海,何政军,周征波,曲国强,王思涵,史嘉怡,张立,吴昊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2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3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4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5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6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3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4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5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6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7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8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19我的父亲焦裕禄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很容易让人想起主席的“老三篇”。

《纪念白求恩》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写道: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愚公移山》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焦裕禄同志一定学过这些文章。

他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

山东是出圣人的地方,前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有地委书记的榜样孔繁森。

 2 ) 我的父亲焦裕禄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

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今天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干部作风,就要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新的实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3 ) “你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做个好人吗?”

Long long ago(不好意思又皮了 用上了惯用的讲故事的开头语🤣)在我刚开始粉郭晓东老师的时候就听说了这部并且冲着郭老师或者故事讲述的原因灰常灰常想看这部,于是乎把它纳为了“豆瓣想看片单”。

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在线上看完这部讲述焦裕禄同志短短一生当中最后几年的光辉故事。

(听说🈶的影迷去电影院还包场了,我们这的影院没🈶放这个的而且这也是三年前的电影了所以更没🈶影院放,所以线上看也是个挺不错的选择的……)废话说多了(我人就这样,激动的时候就会不自主地话多)那么开始言归正传。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好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好的点就是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是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云口述写成的回忆式传记题材的电影。

以前对焦公的形象或是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本上,那单薄的几页纸便足矣概括伟大的焦裕禄书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虽然有所印象但是始终停留在学完了这篇课文,也就不再深层次体会焦公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丰硕果实了。

直到郭晓东老师的这部电影重新让我拾起了对这篇课文的回忆,课本上几页纸所概括的人物终于鲜活地被塑造了出来。

我于是便在看电影之前搜集了很多关于焦公的资料……整部电影说是小成本也可以,因为没有请任何一位所谓的流量明星来出演便可以将角色和剧情塑造到完美极致。

说是成本较高也可以,整部电影从质感,到场景,再到每位演员老师所展现的方式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些生活状态和人物性格都再真实不过。

以及郭晓东老师之前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就说,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部戏。

我虽然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但是听我父辈甚至祖辈的讲述,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虽然没有什么钱用来读书学习,考取文凭,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朴实无华是弥足珍贵的。

我认为这也就是中国人最值得可爱的地方。

这其中就包括我在标题中就已经提到的那句话,那句经典台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要是个好人,那颗星就是亮的;你要是个坏人,那颗星就是暗的;你要是个坏透了的人,那颗星就不亮了”(这是标题那段台词的完整版)就是这么一句话,看似非常平平无奇,但是却是整部电影的主旨。

主人公焦裕禄同志便是谨遵着母亲儿时对他的这句教导,在他所热爱的祖国建设事业上鞠躬尽瘁,燃烧尽了最后的一束光,虽然如此,但他死后也并没有化为灰烬,而是变作星星,继续闪烁在兰考人民的心中。

这部电影每位演员老师的演技都在线。

这是我看过并且我认为的唯一一部从领衔主演,到饰演乡亲们的群众演员演技无一不在线的电影。

我看过好几部2021年党的100周岁生日的献礼片。

在众多的各显神通的献礼片中,这一部反而更能🉐到我的青睐,显得更能脱颖而出。

就是因为在这短短的107分钟里,虽然仓促了点儿但是没有一处无用的剧情。

我从头至尾看下来完全没有快进或者倍速看。

其中包含了焦裕禄书记对兰考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的爱和帮助。

我感受犹深的就是焦书记的儿子(我分不清哪个了哈,反正三个儿子就对了)没买票去看了两毛钱一场的戏,焦裕禄说:“不要因为你是我儿子就搞特殊化”总之原话不是这个,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

以及看到大女儿小梅不愿意沿街叫卖,他放下自己身为县委书记的“架子”(一直都没有什么架子哈😊)教女儿沿街叫卖“腌萝卜嘞,腌豆角嘞”看起来很平常的一处剧情,一场戏,往往就是最打动人的点。

还有焦裕禄为了看望年迈的老母亲自己带妻子儿女过最后的一个好年,不惜问同事借三百块钱……每个情节,每场戏,演员老师们都表演🉐十分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或者地方。

以及最后的片尾展现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式的结局。

今日的兰考,走过了艰辛的建设时期(当然现在美丽大兰考还在不断地建设中)繁华景象欣欣向荣,这种结尾我还是很能GET到的。

更提升了观影体验说了非常多了,再啰嗦几句。

片尾曲我也听了,而且一听感觉这声音真的不错(我也不是学音乐的这是我的大体感受。

)一开始我以为周深唱的(因为周深老师不是经常给电影电视剧啥的献唱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啥的吗🤣🤣)。

后来一搜索资料,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暂且叫它“国音”吧,哈哈哈)的邓婷丹老师献唱的,真的不错虽然辨识度不是很高,但是跟歌曲很适配。

以上就是我推荐这部《我的父亲焦裕禄》的全部感言。

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喜欢郭晓东老师在里面的精彩演绎的,或者各种原因的并且现在还没有看过的,各位兄弟姐妹们,冲冲冲🥰🥰🥰

 4 ) 《我的父亲焦裕禄》还有多少人记得

今天去看了《我的父亲焦裕禄》在1990年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太经典,以至于在看这部电影的没多大的希望,但是整片看完让人肃然起敬,不知道是自己年龄大了,还是怎么回事,不说从头哭到尾,但是整片的泪点是真的多,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又重温了书记的伟大

现说下电影的创作背景,电影是根据焦裕禄二女儿、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焦守云的口述改编而成,她还担任了电影的总监制。

是导演范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主演郭晓东激动的表示,这是他流泪最多的一个戏,也为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感到骄傲,电影自2020年10月15日开机以来,摄制组辗转淄博、洛阳、兰考、银川、阿拉善等地拍摄,作品全面回顾了焦裕禄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作为一名影视博主,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除了感到之外,更多的是焦裕禄的奉献精神,他一生扎根基层,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如果不看这部电影,好多人觉得奉献都是大事,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这些冲在一些的人,才是最辛苦,最值得学习的。

他是“一位父亲”但是在他去世前,他的家里都没有一张合照,在电影院里你能真切的感受到场景的震撼,不需要多动人的画面,也不需要多煽情的表演,只是泪到深处自然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才是我们需要追的星,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的一生任劳任怨,不辞辛苦。

为人民服务,最终长辞于岗位之中,他死前仍在为人民着想,不打止痛针。

最终死于肝癌晚期,是长期透支身体,营养不良所导致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们穿的是普通群众一样的衣服,吃的是家常便饭。

影片中最后镜头,一个黄沙的背影留在了戈壁,静静的守望着这片土地,热爱着当地的人民。

正是有这样无数的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平凡而伟大

 5 ) 我的父亲焦裕禄影评

焦裕禄精神是红色的精神。

太炙热,太感人。

他真心真意的关爱群众,一直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

他其实身体一直不好,但他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想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受苦的群众。

这真是七月应该看的一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还记得,前几年总有人说现在的人缺少信仰。

我看着身边信仰佛教,天主教的小伙伴也挺羡慕,我问爸爸,我要不要信点什么,爸爸说,你信共产党啊。

后来通过很多事,我更加坚信了我的信仰。

[加油]

 6 ) 我的父亲焦裕禄观后感

我的父亲焦裕禄我这一辈子,不是为了所谓的名利所奋斗,我所坚持的目标,是为国为民,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

又何必在意我身,我心。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守家园,曾也有焦裕禄精忠报国离家郎,未能尽孝愧父母。

我心依旧,为国为民。

不论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身上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依旧如此,坚守吾心。

要做,就做天上那颗闪亮的星星。

 7 ) 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一部非常 朴实无华的电影,它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个年代人们的热情,勤奋,不怕困难等非常好的品格展现的非常棒。

服化道很贴合那个年代的感觉。

以前焦裕禄只是书本上的好干部,现在感觉经过郭晓东老师的演绎,焦裕禄更加生动真实了。

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就是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积极创新求索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有文化有学识了一定要好好报效建设自己的国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意义深刻,在各行各业里,只要认真踏实,总会干出一番成绩,历史会记住有价值的人!

 8 ) 别再让李雪健流泪,新版“焦裕禄”不该被时代冷落

1990年,李雪健主演的《焦裕禄》在全国上映,引发了观影狂潮。

最开始很多单位组织员工去看影片,后来大家自觉购票观影,影片的成本只有130万,最后的票房却过亿了,在那个时代堪称奇迹,而李雪健也凭借本片拿到了金鸡奖和百花奖双影帝,他饰演的焦裕禄也称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2011年,李雪健拍摄了电影《杨善洲》,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他放弃进省城的机会,带领当地百姓植树造林,是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和焦裕禄一样,是新时代的英雄。

李雪健为了拍好本片来到杨善洲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杨善洲怎么走路、怎么说话、甚至口袋里有几支钢笔他都了然于胸,他想把用这部电影影响新时达的年轻人,然而现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杨善洲》在北京票房惨淡,有一家影院,8个放映室,只有一个放映室在中午吃法事件安排了一场放映,里面只有2个观众,其中一个就是李雪健的爱人。

另一个影院,终于在晚上7点半安排了一场,结果只有3个观众,其中一个是李雪健的儿子。

从爱人和儿子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李雪健彻夜难眠,几乎要哭出来。

他不明白,同样题材的电影,同样的英雄人物,为何20年前大家奉为经典,20年后却无人问津呢?

更让他寒心的是,同时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票房却突破了10亿,为何宣传美国先进科技的“广告片”却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呢?

其实李雪健的困惑是有时代背景的,1990年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商业电影,每年的票房收入不足10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焦裕禄》这样的电影就解了大家心灵的渴。

可到了2011年中国的年度票房已经突破了110亿,好莱坞商业大片凭借炫目的画面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此消彼长,《杨善洲》这样的电影自然就受到了冷落。

今年已是2021年,去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票仓,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也被本土电影打得节节败退,那么像《焦裕禄》《杨善洲》这样的主旋律影片能否重新赢得观众的心呢?

8月6日,一部“新版《焦裕禄》”悄悄登陆了各大影院,这就是由郭晓冬主演的《我的父亲焦裕禄》。

本片上映后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首先它的点映口碑高达9.6分,是今年院线电影中的第一名,喜的是本片虽然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但是却带给了观众最纯粹的感动,它的点映口碑高达9.6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影片,很多观众被深深的打动了。

本片的编剧高满堂还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畅谈自己创作剧本时的心路历程。

而赵薇在看完影片后,也对老同学郭晓冬的表演给出了高度评价。

可另一方面,本片的票房却怎一个惨字了得。

影片上映9天,票房刚刚突破1200万,目前的拍片量不到0.1%,我看了一下,这部影片遭遇了和《杨善洲》相同的尴尬,只有少数电影院给它安排了一场排片,而且时间都集中在中午一点到下午4点。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太过熟悉,以至于有些麻木,加上现在的观众去影院的目的是娱乐的而不是受教育的,而影院也投其所好来进行拍片,使得《我的父亲焦裕禄》这样的电影注定叫好不叫座。

然而让我欣慰的是,我看的那一场虽然人不多,但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观影时大家都很专心,观影结束后,我能感到他们还沉浸在那种情绪之中,很多人的眼眶已经湿润。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的父亲焦裕禄》绝对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新时代下拍出了新的精神内涵,唯一不变的是那种充沛的情感,它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新版焦裕禄最大的特点从片名就能看出来,“我的父亲焦裕禄”,本片是从女儿焦守云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切入到焦裕禄的故事的,每个故事之间都会有女儿的旁白,这使得影片既有那种纪录片呈现的那种冷静,又有亲情片的温情。

而焦守云本人也参与了创作,她给了编剧厚厚一沓资料和一本书,内容几乎都来自于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而剧组还去了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当年在洛阳和兰考工作过程的地方进行实地采访,获取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焦裕禄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他在哈工大进修过,也曾担任过洛阳矿山机器厂的车间主任。

1962年他调到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村民除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在苦干475天后,积劳成疾,因啊肝癌去世,享年42岁。

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已经在中国传诵了几十年,还怎么拍出新意呢?

编剧高满堂说:“你给我100个情节,不如给我两个细节。

”影片就是靠很多细节打动观众的。

片中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车间主任,当时苏联专家撤退,他带着工人夜以继日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

期间焦裕禄一直睡车间的一条长板凳,他为啥不睡床上,因为他怕睡得时间长耽误了进度。

而而那条长凳的宽度只能侧躺,人一翻身就滚到地上醒来,醒来就接着能干活儿了。

就是靠着这股拼劲儿,焦裕禄带着大家完成了不可能的奇迹。

后来地委书记找到焦裕禄,要调他去兰考县,那是全国知名的贫困县,1962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地委书记说:“兰考县36万人,有20万人在外逃荒。

”而焦裕禄只淡淡说了两个字:“我去。

”焦裕禄在兰考县当书记,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他曾经说:“什么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就是一个卒子,什么事都得往前拱,拱到第一个!

”在兰考县期间,他不仅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还提拔了陈继光这样被打倒的大学生。

影片中他当着所有人的面高呼:“没有人敢用陈继光,我用,我焦裕禄承担全部责任!

”可是焦裕禄却毫无怨言,将一生奉献给了这块贫瘠的土地,即使身患肝癌,他依然奋战在第一线,1964年病逝的时候,42岁的他对组织提出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你们把沙丘治好。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兰考县已经从荒沙变成了绿洲,而焦裕禄的铜像一直矗立在他奋斗过的那块光荣之地上。

后来他不幸染了肝癌,自知时日不多,就回乡看老母亲,可老娘对他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

你要是个好人,天上那颗星就是亮的。

”而在患病期间,两个细节直接让人破防。

焦裕禄有一张藤椅,肝癌严重的时候,他用一个硬东西的一头顶在藤椅上,一头顶着肝部来止痛,时间长了,那个藤椅被顶出一个大窟窿。

而在肝癌晚期的时候,医生要给他打止疼针被他拒绝了,他说兰考那么穷,不要在我身上浪费钱。

他和医生要来一支烟,观众都以为他是用吸烟来缓解疼痛,其实他是拿烟头烫自己,用这种疼痛来转移肝癌的痛苦。

看到这些细节,我已经泣不成声,我难过的点在于,这不是艺术的创作,而是真实发生过的。

临终前,焦裕禄对组织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把自己埋在兰考的沙堆上,他要在九泉之下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理好。

而他叮嘱自己的儿女:“们长大了要做一个好人,眼睛里要看得见受苦人的眼泪。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兰考县已经从杀敌变成了绿洲,焦裕禄的铜像就矗立在那里成为兰考人民的精神象征,而他当年亲手栽种的泡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人民亲切的称之为“焦桐”。

影片中焦裕禄的扮演者是演员郭晓冬,他和焦裕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山东人,都是农村出身,而且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

开拍前,郭晓冬特意拜访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从她口述中了解了焦裕禄生前的点点滴滴。

郭晓冬为了从外形上更接近焦裕禄,他用一个月节食减肥,180个头的他从81公斤瘦到了64公斤,简直是瘦脱相了。

郭晓冬说:“这个不值得我去炫耀,但我只是想说,我的功课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演员,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对得起焦裕禄这个名字!

”在读剧本时,有些情节他是无法理解的,比如焦裕禄在患癌时拒绝打止疼针,他说:“都疼成这样了,你为啥不打一针呢,我过不了我自己这一关。

”为了走近焦裕禄,他做了5个月的功课,阅读了大量焦裕禄的文章,还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调查走访,了解到当年兰考县就是穷到一针止疼针都需要计较。

在开拍后,郭晓冬从来都是素颜上阵,就是为了呈现真实感,即使化妆也是让自己看起来更脏一点,在片场他让自己被太阳宝少,不让自己喝水,甚至不让自己吃饱,就是因为焦裕禄当年就是这个状态。

而在拍摄焦裕禄病重的戏份时,郭晓冬强迫自己几天不睡觉,就是为了找到那种命若悬丝的状态。

这种坚持最终让他成功塑造了焦裕禄这个人物,他的表演不敢说比得上李雪健,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观众的期待。

最后我想说,焦裕禄的精神永不过时,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反而更加弥足珍贵,遗憾的是10年过去了,我们的电影市场已经从100亿发展到了600亿,但却依然没有给这样的电影足够的票房空间。

记得当年《百鸟朝凤》的制片人用下跪来为影片争取排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别再让李雪健流泪,新版焦裕禄不该被时代冷落。

 9 ) 观后感

这个剧情很写实焦裕禄先生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他为人民着想,看得到别人的苦,却看不到自己的苦。

不管是什么方面,他都是一个值得人去敬畏的人。

他经得住苦,不顾他人阻拦,将责任全扛在自己一个人身上。

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人民英雄。

他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和星星一样亮,一样发光的人。

 10 ) 我的父亲焦裕禄

焦书记亲民、爱民、为民,心中装满了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焦书记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值得我学习;焦书记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情操值得我学习。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生产落后,物质贫乏,焦书记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兰考,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义无反顾的迎难而上,带领兰考人民走上改善环境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兰考人民身上,无私帮助贫困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兰考这个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我们更要倍加珍惜这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成果,继续保持焦书记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将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

 短评

[1.0]借条目来标某片《伟业》。看了等于没看。

7分钟前
  • momo💜🤍💚
  • 很差

"百姓干什么,我女儿就干什么",现在哪还有这样干部,那还可能有?难过。

12分钟前
  • 怒之御风
  • 推荐

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一位。

16分钟前
  • 意晚
  • 还行

从焦裕禄女儿对父亲回忆为原点的展开,使《我的父亲焦裕禄》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更加贴近生活化的走进了焦裕禄。在这部电影中焦裕禄不再仅仅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他同时也是一位好丈夫、 好父亲与好儿子,不同角度的展现,使焦裕禄的形象被回归到了朴素的生活,又从生活的点滴中凝聚起了焦裕禄信仰的不凡,将毕生奉献给人民的无私,不论时代更迭,永远璀璨生辉。

2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天上一颗星

23分钟前
  • 炭焙白兰地
  • 力荐

默默流泪,有一些场景蛮好

26分钟前
  • 小小白大大太阳
  • 还行

今晚哭得我口罩都湿了

28分钟前
  • winkowin
  • 推荐

这哪是电影,这就是个配乐朗诵啊,音乐从开始第一秒到最后结束都没有停过。

2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电影用真诚平铺直叙的手法全面立体的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从焦裕禄女儿的角度,讲述了父亲“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的故事。以前的焦裕禄电影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集中表现兰考时期的焦裕禄,一个无私奉献的干部形象。这部电影除了表现工作中的焦裕禄,更是让我们看到有血有肉真性情的生活中的焦裕禄。电影里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做了好人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希望大家都能向焦裕禄学习,成为最亮的那颗星!

31分钟前
  • 弦贤的小亲亲
  • 推荐

还是以前的那个好看。三星给我们历史上的英雄焦裕禄同志

34分钟前
  • 晴宝贝
  • 还行

整体中规中矩 但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下来

39分钟前
  • Dec
  • 较差

um政治任务✔️

44分钟前
  • 熊熊很失控
  • 还行

这种多方面的形式是传记片的一种非常不错的结构,从厂子里的事业贡献、下乡的扶持、跟家人的相处三方面完成了这部传记片,每个人都会有不止一种身份,这种结构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不过表现形式有些平淡,有点流水账。

45分钟前
  • 玩儿少
  • 还行

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50分钟前
  • Milaso
  • 还行

虽然拍的都是真事,但拍的太刻板印象了,一点也感动不到人

51分钟前
  • Genius阿大
  • 较差

电影回溯焦裕禄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全片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

53分钟前
  • 笨笨的-笨蛋
  • 较差

演员感染力好强,看哭了。如今条件好了,有给好人实现理想的机会和条件了吗?

54分钟前
  • WATAM
  • 推荐

优秀人物传记片!讲述人民的好干部河南兰考县书记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真实还原六十年前兰考“寸草不生盐碱地,黄沙滚滚鬼唱歌”的极度贫困的惨状!郭晓东老师演技精湛,性格鲜明饱满,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比那部小鲜肉扎堆的大烂片强上百倍!

55分钟前
  • 火星
  • 力荐

终于明白焦裕禄到底做了多大的贡献,真的很伟大,拍的也真的不错

60分钟前
  • 大发是大发
  • 推荐

这片子真的拍的不俗

1小时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