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Shirky发了一篇很好的就影片和圣经的故事内容对比的长评,《诺亚方舟电影的<圣经>考据,哪些是原文,哪些是扯淡》,原帖地址如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612175/?start=0&post=ok#last。
我对于影片本身有些自己的和Shirky不同的理解,在原帖里发了回复,现在略作修改再单独发个长贴,以期能和更多人讨论。
关于这部片子创造者的意图,他们应该并非仅仅想简单叙述一个圣经里的故事,像前两三个周影院里放的SON OF GOD,几乎毫发不爽的照搬了圣经里Jesus从出生到复活的经历。
这部Noah主创们应该是在试图用一种非常“现代”的眼光,理解和技术来重新讲述这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圣经故事。
应该算是一个艺术的再创作,并非基督学校里的宣传片,考虑其优劣,应该从创作的角度,而非从多少符合圣经的角度吧?
如果承认这是艺术的,并且是基于现代的再创作,我们该评价的应该是这些再创作是不是合理的。
我只是从一个接受了些基督教育的非基督徒的角度来看,有错误理解的地方还请多包涵,没有丝毫不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些讨论是很敏感的。
对于Noah故事的现代再述,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应该在于如何让现在的人们理解Noah只救自己和家人,而罔顾其他所有人死活的动机。
这和新约时期到现在的基督的仁慈宽恕的理念是根本相悖的。
如果你是基督徒,还容易理解点,毕竟一个“听从上帝的旨意”就可以解释一切,所以我前面问了Noah是否理解上帝的意图。
但是放到当代环境,即使是最虔诚的基督徒,应该也会在面对千万即使有罪,但是否就不值得挽救的生命的哀号不得不动容。
况且,所有的世人都是有罪的,包括Noah和他的家人,即使Noah是个“义人,完全人”,那为何只有他们得以幸免?
所以影片就重新设定, 1,Noah及其家人是纯粹的自然主义者,连朵花都不毁坏,何况大小动物了(这点的确有些搞)。
而其他人都是极其严重的利己主义者,拜物主义者,贪婪,残暴,虐待动物,强暴女人,毁坏自然,看把地球搞的跟末日世界一样,花花草草都没有了(这点很现代,很环保)。
2,Noah是不完全理解造物主(影片一直用的这个词,而非上帝)的意图的,他以为造物主要毁灭所有人类,包括自己和家人,反正大家都是死,早点晚点而已,他的职责就是挽救那些动物(既然要挽救,自然他们一家就不能吃肉的,要不你杀一个动物,和杀千万只有什么区别?
你和那些该死的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他可以坦然面对其他所有人的死亡。
他的妻子就不同,所以有争执。
最终他所经历巨大的痛快和挣扎,放弃杀死两婴儿的念头,也让观众可以理解,毕竟这算是其他全人类死亡为代价的。
3,如果他的三个儿子都有媳妇,那会让一心要自己灭门的Noah决定让谁上船的时候很难办的,所以影片就巧妙的设定,只有大儿子有相好的,并且A,这个女孩子是从小跟他们一起长大的,跟个女儿差不多了,B他认为她还没生育能力,这样以来Noah就很容易下决心了。
当然她要是真的没生育能力,那就没有后来的人类了(恢复生育能力这节也的确很搞)。
4,二儿子后来一定是要出走的,但是要是仅仅因为看了老爸的裸体就成了罪人,这在现在看来是很荒唐的,所以影片里改编成二儿子要女人,老爸不理睬,因而嫉恨,产生弑父念头,最终因为“他是值得生存的”,而悔过,出走。
5,至于那些充分借鉴了《指环王》里的树人和老贝的变形金刚的堕落天使的设定,我有些搞不清,这个放在整个写实的影片大环境里实在有些突兀。
我理解为,影片要设定Noah和地球上的其他人互动,所以有乱民攻船一节,Noah顶多算个造船师,不是武士,所以需要堕落天使来守船,顺便制造点大场面,且堕落天使也算造船好帮手,不然Noah一家真要造个百八十年的。
我个人觉得,能从原本的仅仅百十行字扩展成两个多小时的剧本,影片创作者把故事讲的还算不错了,顺带还把进化论天衣无缝的塞进来,特效,演员表演都不错(包括赫敏小姐)。
放在春季电影里,客观的讲Noah还算是上乘的。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星光熠熠的中规中矩。
在这个被信徒熟知的故事中,找不到我熟悉的那个达伦!
如果就论这部电影本身,我觉得完成度还是挺高的,主题的表达、故事的完整性和每个人物的饱满程度都是足够的。
不过缺失了达伦之前那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虽有豪的演员阵容,但依然显得平庸无奇!
6分!
ps:原谅我对圣经的无知,品味不出故事内核上的深意!
这是一部象征意义很强的电影,也有一些抽象的情节。
但这些情节异常吸引我。
一滴水孕育的花朵:水是生命之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水泉被解读为上帝的同在。
蛇皮:可能是想说,人子战胜了撒旦。
以色列人在旷野仰望被挂起来的铜蛇得医治,也可以代表基督的救赎。
种子:人起初与神同在时的种子,代表与神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
从中涌出的水泉代表从神而来的生命生生不息。
石头怪:这是导演改编的内容,本片最让我感动的是石头怪坚守职责甚至牺牲,但当第一个石头怪仰天呼喊:“Forgive me, my Lord"时,本以为会灰飞烟灭,但他却被接到上帝那里,他本来的所在之处。
悔改永远不会太晚。
方舟:方舟里面是救赎和上帝对生命的爱,方舟外面是上帝的公义和审判
首先说一句,电影我给的评分一般,因为作为电影本身,剧情设置槽点比较多,作为宗教题材,显然剧本又改太多了。。
总之有点又想照顾观众又想终于原著的“两头不讨好”感。
评论看下来,从圣经和宗教的角度解释几个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
我是基督徒,但我的解释肯定不是权威的,我只能说,尽量从圣经出发吧。
如果我说错了,求神怜悯。
1. 电影的白人中心主义电影里诺亚的三个孩子闪、含和雅弗都是白人,这应该是导演迫于政治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白人至上什么的。
因为含被设定成“坏孩子”的形象,不管他是黑白黄,总之拍出来肯定就被认为是种族歧视了。
西方社会这种政治正确是木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只好拿白人来一视同仁。。。
(美国有个笑话,说只有白人绝对不能说“我为我的肤色感到骄傲”,其实想想“政治正确”这事本身就挺政治不正确的)2. 闪、含和雅弗究竟应该是什么肤色在我现在能想到的经文中,好像没有关于这三个儿子是什么肤色的直接记载。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闪”代表的是白色人种,“含”代表的是黑色人种,“雅弗”代表的是黄色人种。
但这个结论应该是推断出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持不同看法。
不过有一件事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既然三人是全人类的祖先,那么肤色的分化是出自这三人的,但从哪一支、哪一代开始分化是不确定的,我自己听过有解释说是从巴别塔以后。
3. 人类出自同一祖先,但肤色不同,这件事符不符合科学规律说实话“神迹的科学依据”这个问题是基督徒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而且基督徒自己对这个问题往往是很清楚的,但说出来好像就被质疑很多。。
我努力一下试试看吧。
首先呢,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那么科学规律也就是神创造的一部分咯。
所以,神做点所谓“违反科学规律”的事情当然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二呢,为什么人会认为有些事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其实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直是有限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有些我们认为“违反科学规律”或者“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可能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家就不这么想了(请参照古人都是怎么迷信的)。
人类有没有可能穷尽科学的极限?
我自己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对神的了解也是不可能到达完全的。
“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件事情并不能证明圣经或者基督信仰就是错的。
最后,如果有人是对第一点提出质疑,即“怎么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
这点我是没有办法真的去“说服”一个人的。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有很好的见证(比如强烈推荐里程的《游子吟》)。
我只能说,凭每个人的信心(faith)去接受吧。
耶稣说:“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约翰福音20:29)”4. 电影里的巨人是什么突然发现前面跑有点远,回到电影里来。
电影里对石头人(The Watchers)的设定是堕落天使神马的,但据我所知圣经里是没有相关的记载的。
该隐杀了他弟弟亚伯以后的故事,在圣经上是如此记载的: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
」他說:「我不知道。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 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
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
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 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
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
」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创世纪4:9-15)所以我自己觉得,导演设计这些天使是出自这一段也说不定。
不过这个设定确实是导演自己的东西,与圣经无关。
不过电影里地都干了,没有作物,大家只好打来打去还吃人什么的,是从圣经里“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来的。
5. 诺亚为什么要灭了所有人类这点电影里还是挺明确的,因为他看不下去人类的罪行了,想保护动植物资源嘛。
不过这一点在圣经里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神创造人本来就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创世纪1:28)。
神把这样的心意放在人心里,所以电影里诺亚内心的纠结应该是导演自己演绎出来的。
不过当时的诺亚在看到人都被淹死了的时候是不是很纠结很伤心,我们就不知道了,上古时代的人了。。
6. 神到底有没有让诺亚选择毁灭或者存留人类这一点是电影的关键点,但再一次地,这件事在圣经上是没有记载的(请注意,是没有记载。
有没有这件事我是不敢说的)。
很多人会问到“神为什么创造智慧树”、“神为什么不消灭撒旦”、“神为什么不把坏人都杀死只让好人活着”,其实这都有点与“自由选择权”这件事情相关,在这里也多说一两句吧。
神在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时候其实都是好的,“神看着是好的”这句话在创世纪第一章提到了很多次。
所以在那样的时候,一切都很和谐。
后来,天使中的一位因为觉得自己与神一样伟大,不服神的统治,就堕落成了魔鬼撒旦,处处引诱试探人,让他们离开神。
犹大书1:6说“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可以推测魔鬼可能是变坏的天使。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从此原罪就在人的身上,一代代流传下去。
除了基督耶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罪的。
因此人就不像在伊甸园时期一样,是全心全意爱神的,而是有了自己的私欲,也就需要选择善或者恶。
神当然有能力把这些恶和恶人都从地上除去(旧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包括诺亚的故事就是一例)。
但是神爱人,愿意让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然,祂也喜悦人是自己选择祂的。
但是,如果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神是会把恶除去的,有的是部分的(比如灭族),有的是世界性的(比如大洪水)。
这些大概可以简称为“神都看不下去了”的情况(⊙﹏⊙b汗)有些人会说神好残忍啊,但是要假设一下,是神一次性把恶除掉留下好的比较残忍还是任恶随意发展人类自己灭了自己比较残忍。。
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
如果看到新问题就继续更新。。
十分,因編劇。
想他會是個幸福的人吧, 喜歡圓滿的結局, 又對信仰有很深的理解。
揀選, 命運,因果,選擇。
神會揀選哪些人完成他的任務呢?
軟弱的諾亞, 父親被殺時的逃跑, 一生都在逃, 不孕的伊拉。
凱隱第一次來到方舟的時候,諾亞沒有和巨人當時殺掉他, 這不是一個將軍所爲, 太過軟弱, 沒有殺伐果斷。
也正是他這種性格, 更不能對他的雙胞胎孫女下手。
凱隱沒有妻女後代?
殘暴, 隻懂得掠奪, 他可以組建一支打敗巨人的軍隊, 卻不能組建一個建造另一個方舟的團隊, 狂妄, 不依靠神, 他的能力就小於軟弱的諾亞, 他若早知道這一點, 向神懺悔, 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
但, 誰又能知道是不是神讓他的心堅硬呢?
誰又能知道這是不是神的旨意呢?
諾亞冒死救了伊拉, 最後伊拉又救了他, 編劇很喜歡這種人類無法預測的因果。
命運,諾亞,妻子,伊拉。
閃,含, 亞弗, 這三個人的命運很有意思。
整部電影中, 諾亞是孤獨的, 他跟妻子,兒子們, 兒媳, 都無法溝通。
神的安排, 讓軟弱也并不特別聰明的諾亞在這段時間中境界得到了飛升。
含這個老二定律,挺難的, 這種反復, 在人類史上, 老二都是挺難,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衹有倚靠神吧。
如果含是長子, 如果他有伊拉, 他的命運還會那樣嗎?
他還會恨他的父親嗎?
還會在是否謀殺父親之間徘徊嗎?
還會在父親頹廢事態丟醜的時候旁觀嗎?
電影又再暗示耶穌的降臨, 人的罪, 痛苦的循環, 是無法解決的, 即便是諾亞這樣順服, 受到恩賜, 得到神的揀選的人, 也是一生痛苦, 衹有把神的長子作爲贖罪的價碼, 人類才能得到救贖!
一个所谓的好人——诺亚,却是一个宗教偏执狂,把所有善心都只施舍给动物,对人类不管无辜与否都冷血无情,甚至还要杀死自己刚生下的孙女,整天借造物主之名,把自己都忽悠瘸了,强求别人无条件支持其理念,否则便是异端、要清除。
实在是无法接受片子中的理念。
如此所谓“圣母”、邪教疯子、偏执狂,最后片子却试图将其洗白,可惜最后把害人的邪教之物传承下去的做法暴露了其本质。
片中人类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对邪教的偏执引起的众叛亲离、最后其儿子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弃邪教传承物如败履毅然出走的剧情,勉强为片子挽回1分——很少给电影这么低的分数,毕竟冲着导演们的付出一般最少都给4分的,除了一些试图用自己的NC理念给别人洗脑的。
1明明知道会失败,仍然去做,这就是哈勃.李所说的勇气。
15年前我看过约翰.休斯顿拍的《创世纪》,非常让人失望,他试图在直译圣经中获得影像的震撼。
却因为题材过于宏大,尝试过于简单,而遭到彻底的失败。
被青年的我所笑话。
而这部名导名演的好片,引入了一个巨人(Samyaza),引入了一个敌人,就把创世的神话与后工业时代的迷惘联系在一块( The end of beginning),产生了强大的代入感。
要知道创世纪中,诺亚的原著记载也不过就一页书。
一种不可完成的任务。
有几个问题是他们一直牵动着观众的:第一,为什么要毁灭人类?
第二,为什么选中诺亚?
第三,要不要饶了两个孙女儿的命?
2在圣经起源中,人类的罪恶始于该隐杀弟。
Cain即英文gain,得到的意思。
为了有所得,为了利益,杀死了弟弟。
作为一部宗教的影片,不能不反映七原罪。
而通过一大批该隐子孙的脸,我们看到了贪婪,看到了仇杀,看到了骄傲。
电影就什么也没有说,表现的非常好。
只不过他们给无辜的诺亚,增加了一个原罪——杀人。
电影让诺亚杀了试图登上方舟的邪恶的人类。
还安排他在电影的最后,一个人隐居思过。
但圣经上说,这里的记载是诺亚的子孙记录的,而且说他是个义人,与神同行,没有什么好苛责的。
光这一条,就解释了上帝为什么选择诺亚。
而电影上说,是因为诺亚有怜悯心。
电影把赎罪这个概念演绎的非常好。
还把善恶树设计为伊甸园中连理树的模样,把大蛇设计成蜕皮的神物。
在大迁徙中还专门讲到蛇,此外就是百鸟和百兽。
圣经里讲的很清楚,蛇是动物中最狡猾的。
3圣经.箴言集ProverbsThe fear of the LORD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but fools despise wisdom and discipline.2for attaining wisdom and discipline; for understanding words of insight;3for acquiring a disciplined and prudent life, doing what right and just and fair;
首先想说,我是一名佛教徒,对基督教和圣经了解得并不多,但却保持着谦卑和尊重,因此以下分析中的谬误,请多多指正诺亚这部电影,不抱任何希望地看,但个人认为,远没有评分显示地那么糟糕. 豆瓣低分的原因,估计主要有三点: 细究电影与圣经情节之间的偏差; 格调过于阴郁; 以及对大场面大投入的商业电影先入为主的差评细究电影与圣经情节之间的偏差:作为佛教徒,对圣经了解是不全面的,电影基于圣经原著的增减,个人认为是深思熟虑的. 比如在人类被毁灭之前的种种顽抗, 比如大反派潜入装满冷血动物的船舱里伺机复仇, 艺术性的增减,让情节更加饱满, 这是无可厚非的. 没有必要执着于是否处处都要与圣经原著相符, 甚至上升到情节有出入就与原著相悖,是不敬的, 这就有点转牛角尖了. 而我,认为电影最为震撼我的情节,是诺亚潜入灭亡前的人类城市,何等的肮脏,何等的罪恶,何等的痛苦,甚至让我相信了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佛教中没有原罪的说法,而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来自于起了二念,有了二心,如果把一切执着都放下,看空,痛苦自然就灭掉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看那般痛苦,甚至希望洪水快来,让罪恶的人得以受惩罚, 让无辜者得以解脱. 人类之所以受到惩罚,也是有原因的. 以基督教的角度出发, 他们骄傲, 他们不信靠上帝, 却信靠着自己所谓的"男人的力量",去掠夺,去制定丛林法则,去压迫.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的,他们的心态是斗争的,情感上没有怜悯,眼里没有法制,只有无尽的欲望. 觉得熟悉吗,想起某些强调阶级斗争,人定胜天,然后又说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唯物主义party吗. 对,没错,电影可怕的情节是一种良心上拷问, 我们不会为一块肉而绽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了. 但一场西装革履的圆桌会议上, 人们心中的各种妄念,不见得比电影情节所展示的画面要干净吧. 我们的的确确或多或少地生活在这样的场合中,只是大家隐藏地更深一点,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反省,让心清明,基督教的忏悔也好,佛教的念诵,坐禅也好,信仰是虔诚的,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好了,扯得太远了,回到电影,既然这部电影有能力催人反省,让人谦卑,使人信奉,那他的核心精神就传达出来了,何用较真与原著的偏误呢格调过于阴郁: 是的,整部电影用小调和弦烘托,加上人类的罪行的多处反映,毁灭的大雨,持久的阴天,格调的确阴郁. 信仰是沉重的.但电影情节中一处不同于圣经的修改,需要提出批评: 圣经中(非圣经原著,是另外的权威史料),诺亚想虔诚地依附上帝,欲将婴儿杀死,被上帝喝止,原来上帝是想测试诺亚的诚心. 而电影中诺亚放过两个孩子,不是被上帝所喝止,而是出于自身的爱,或人性.这是电影的一大败笔,似乎诺亚放过孩子的决定,完全是与上帝对立的,显得上帝是冷酷而不近乎人情的.而诺亚吻了孩子,天气没有转晴,直到在岸上,诺亚仍然愧疚不已,觉得背叛了上帝.这些细节,让电影一直累积下来的重压得不到释放而假设我是导演,则会在诺亚吻下孩子的瞬间,让阴云散开,阳光出来,显示出上帝对诺亚行为的赞许.虽不免俗套,但让人起码看到希望.对大场面大投入的商业电影先入为主的差评:这部电影的的投入多少我不知道,但从特效来说,并不是顶尖的. 也因为这样, 我不认为它的主要卖点是大场面和特效. 它是商业电影没错, 但我觉得商业味道没有别的好莱坞大片那么浓,同时它也传递出基督教的价值观, 并且也让我受到了震撼前三分之一 6.5分后三分之二 8.0分总分 7.7分谢谢
呢次唔再喺20世纪最伟大嘅博弈论数学家John Nash,时隔13年,罗素同詹妮弗•康纳利重逢于公元前,化身为亚当嘅后代,拉麦之子,诺亚使神力喺堕天使嘅帮助下造方舟,挽世间生灵于大洪水中。
改编自《圣经•创世纪》嘅诺亚方舟故事早已为世人皆知,想当年我都兴致勃勃咁买佐本大陆教友会出嘅正版圣经嚟睇,但怎奈何实在太枯燥无聊,未睇完《旧约》本书就俾我劈埋一边了,更唔使讲《新约》。
老实讲,文化差异喺睇本片最大嘅障碍,就好似叫一个外国人睇《西游记》一样,我只能一边百度一边睇戏。
为佐应对呢个问题,本片嘅电影风格改得完全冇半点宗教味道,佢唔似得《上帝之子》嘅中规中矩,变得现代味道浓重,原本喺一个平静嘅世界末日故事,最炫目嘅镜头却变佐亚伯后代同该隐后代嘅方舟攻防战,但我唔太认同呢种宗教叙事,佢增加佐娱乐性,但令电影整体霎间低端佐好多,配上原本其实并唔刺激嘅故事,如同爆米花电影,显得不伦不类,不知导演意为何欲。
好多观众可能会觉得登上方舟后嘅诺亚变得暴戾专制,其实睇旧约嘅时候我就一直觉得所谓嘅造物主其实就喺一个独裁嘅暴君,可以由只言片语就断定一个人嘅好坏,可以由一次偶发嘅不尊而降下地狱之火毁灭一座城市,呢啲根本唔叫先知,咁样嘅神点解还有无数信众?
只能怪古时候平民百姓文化生活过度空虚,当年呢啲故事嘅作用或者在于震慑,但今日我却只睇倒残忍。
高达1.3亿嘅特效实在不敢恭维,粗糙得就好似贴图一样,阿伦诺夫斯基已难现《黑天鹅》嘅神奇,罗素亦变得越嚟越邋遢,但值得庆喜一睹艾玛有女初长成!
全方位觉得很一般,唔推荐,准备删除。
作为历史类型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带有宗教色彩的影片历来都不太受待见,尤其是与基督教(天主教)相关的电影很容易与教义发生冲突,以致在上映发行过程中遇到各种掣肘。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马丁·斯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曾因刻画耶稣人性真实的一面而被宗教人士批为亵渎圣典,在多个国家遭到禁播。
具有相似遭遇的还有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从立项到拍摄再到公映,其间也是步履维艰。
不过与以上两部涉及「耶稣基督」的影片不同,虽然同样出自《圣经》,但「诺亚方舟」这样的题材显然要宽松得多。
在《圣经》中,诺亚只是个「义人」,同耶稣这样的「救世主」难以相提并论,因此只要别改编得太荒腔走板,便不会受到什么非难。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圣经》中所占的篇幅其实很短,大致是从《创世纪》的第六章(THE WICKEDNESS OF HUMANKIND)到第八章(THE FLOOD SUBSIDED),寥寥数语,内容也很简单。
唯一值得提醒的是,在《圣经》中记载能够进入方舟的动物并非以讹传讹的每种一对,而是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类,前者(包括禽类)可以有七对,而后者只能有一对。
应该说,这个故事的粗线条给了编导很大的创作空间,然而相应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一个情节简单到乏味的故事编得丰润圆满,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导演达诺·阿罗诺夫斯基绝非籍籍无名的鼠辈,《梦之安魂曲》、《摔角王》、《黑天鹅》都是名噪一时的经典作品,不过在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中却未能让观众看到任何惊喜。
在本片中,达诺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以及拓宽故事的深度,加入了几个虚构人物(土八该隐、伊拉等),并且植入了关于人性救赎和家庭亲情的内涵。
遗憾的是,由于剧本和技术方面的硬伤,使得这部影片既难以表现出洪荒时代大灾难的史诗气质,在情节上也显得生硬造作,而着力打造的内涵方面更是充满了说教的意味。
受限于资金,影片在特效上的粗鄙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花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1.25亿美元的成本很难制作出拿得上台面的特效,同样是讲洪灾的灾难片,2009年那部《2012》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2亿。
如果说技术领域的缺憾是编导无法左右的话,那么在剧本上达诺就有点难辞其咎了。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影片在可有可无的段落花去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前面几乎三分之二的部分中都在时不时地整些有的没的,反而忽略了在人物塑造上的精益求精,除了男主诺亚,其他角色都相当酱油,真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感到可惜。
反观最后的高潮部分,由于缺乏有序的情节铺垫和情感累积,人物的选择和行为动机显得仓促而突兀,予人草草了事的感觉。
自二十一世纪以降,大多数历史片或者史诗片都走入了「大资本制作、重电脑特效」的窠臼,原本应该具有叙事性特征完全被各种奇观化视效所取代,娱乐性成为了制作方考量的第一要素。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片的人文内涵以及角色的神性气质逐渐消散殆尽,跌入了人物故事与影音特效本末倒置的深渊。
而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不仅没有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在视听方面亦丝毫不具竞争力,虽然在票房上收获颇丰,但终究难掩平庸的实质,只能沦为沧海一粟。
所有末世的寓言中,还是圣经的最深厚、恢宏。导演放开了视野和胆量,我也一拥而上。再见吧,自以为是的打低分者们……
那谁老公是秀逗了才会找emma watson来
要把耳熟能详的故事拍得津津有味是很难的一件事,尤其是故事本身有点狗血还这么规规矩矩的拍更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煎熬。
玩到大投资就蒙了
算是圣经故事的现代改进版吧,不错。当然不要和原著去比较,这是再加工,不是以圣经为剧本。
其實Darren Aronofsky把這個故事改編得很精采,他拿手的人性黑暗面的刻畫也獲得很好的發揮,但也就僅止於方舟裡的那部份了
神马几把玩意,诺亚简直就是个神经病。CBC冬奥会的时候不断播出预告片,劳资瞎了眼想去看这么个烂片。
呵呵呵都满头白发了结尾还弄个《怦然心动》版牵手……有意思吗。Σ(-`Д´-ノ;)ノ
前半段好看,后面太狗血!
不觉得差啊。撇开宗教的角度不说,剧情不说,一些画面和特效还是很美的。宇宙之初,世界变化什么的好像纪录片我爱那些色彩与辽阔的视野。艾玛姑娘真美。壁花少年长大了有点帅,小时候好像囧子。诺亚吻婴儿的时候还是被感动了(′;ω;`)。配乐还可以。还有,一些逆光剪影的画面简直美惨。
论没有一个好的剧本空有强大阵容有什么用。
对宗教题材的电影一向不感兴趣,唯一能支持我看完的理由就是俩帅哥一个美女……
剧情太拖沓,看睡着了要。
有几场戏拍得还是有水准的 但是大场面越拍越黑黑到最后什么都看不见了这是几个意思?
原本以为又会是一部大制作史诗大片,结果偏向宗教性更多,可还是无法做到对圣经的真正诠释。《创世纪》里说“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而诺亚说:造物主选择不是因为我是个好人,而是因为我是能够完成任务的人。人性的矛盾硬是被整成了家庭内部矛盾。
qiukuaijin
would somebody let logan lerman fuck emma watson already, jesus christ i dont know how many more of these movie I can deal with!
穿着夹克工装裤和皮靴的诺亚,潮咧
艾玛越来越像布鲁姆的女儿。梦之安魂曲版圣经·诺亚方舟。
在万能的主の神迹面前,赫敏从霍格沃茨学来的那一丁点魔法是多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