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如果最后的二姐那个大转折没有的话,就还挺好的。
就完整地讲好这家子糟心人做得糟心事儿,不是挺好的嘛。
也很符合B级片黑色荒诞电影的格调啊。
开创一个暗黑系生活伦理片的独特类型片赛道。
*去世的老爷子和强势的二姐因为不信任自己家的孩子,直接把男主角马飞送到少管所里关三年。
马飞在少管所里学习深造了一身好本事,出来之后凭本事作倒爷签了五十万高利贷,自己跑了,结果害得自己怀孕的女朋友瞎了一只眼。
马飞母亲天性懦弱,老爷子活着听老爷子的,老爷子死了听二女儿的,不管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反正一辈子糊涂。
马飞大姐跟母亲一种类型的性格,对事没主见,谁声大听谁的。
马飞大姐夫做假病例,装作得肝癌。
从小姨子那里骗了二十万,买了一只赛鸽。
又被老婆发泄怒气时放飞。
为了避免马飞找他要钱,大姐夫报警抓马飞,想把马飞再送进去。
*二姐自己在谈判离婚。
二姐夫是个跟踪狂和偷窥狂。
天天开着车跟踪二姐。
二姐离婚选择孩子,把婚房留给二姐夫。
二姐夫不甘心。
想孩子房子都要。
马飞找高利贷老大林雪去谈判女朋友曚曚眼睛受伤怎么算。
林雪把伤害曚曚的手下拎过来,让马飞动手取眼珠子。
马飞不敢动手,只扎伤了对方颧骨。
林雪抹掉马飞三个月利息。
马飞为了弄钱就找狐朋狗友猪头肉帮忙一起绑架自己外甥,让二姐出钱。
二姐不肯掏钱,她在赌马飞不敢真撕票。
*猪头肉为了绑票成功,到处找别人帮忙,结果惹上了煞神老六。
老六手上本来就有人命。
为了拿到钱,老六不允许绑架失败。
最后,不需要二姐那个突兀的转折。
就按照主线剧情往下走,林雪被老六干掉,老六被泥塑的菩萨像砸死,马飞和猪头肉被流星干掉。
曚曚流产之后开始新生活。
李嘉文成功跑掉,老老实实上学。
大姐和大姐夫离不了婚,一辈子糊涂着过。
二姐离婚带着孩子住在娘家,给自己老妈养老送终。
马飞那个房子就一直空着。
直到李嘉文长大之后,结婚时才收拾出来做婚房。
*一家子糊涂人,一家子糊涂事,挺符合现实逻辑的。
真实生活里,这种乱七八糟的家庭伦理戏多得很。
也没啥神转折。
也没什么原生家庭的痛不痛的,导演本来也不擅长搞什么原生家庭的痛这种文艺元素。
可惜了,最后那段色彩明亮的结尾,让电影味道都变了。
逻辑也不甚通顺。
还是愿意在影院里笑一笑哈哈哈。
这部电影和曹导以往的风格略有不同,他是黑色幽默加一点犯罪的故事,不像以前曹导的那些“犯死罪”的犯罪悬疑。
马飞为了还债劫持侄子,事态一步一步的升级,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在积累,剧情在意料之中,但你依然会为里面的人物紧张捏一把汗,屏住呼吸。
看完后我可以理解宝瓶导演为什么一直要强调“津味”黑色幽默,不仅仅台词是天津话,剧情节奏和态度都非常的天津。
仍然有曹导喜欢讲的亲子问题,但不像狗13和涉海当做主题,而是通过演员们的台词表演来感染观众。
郭麒麟演技很有突破,虽然还是觉得他“不像演的”,但马飞和郭麒麟本人反差太大了,其实我想问问郭麒麟下辈子愿不愿意成为马飞活一次,可惜提问环节没选中我。
今天抢到的位置比较偏,等上映后挑个好位置再看一遍!
=====加个边水向无剧透联动repo=====沈星有复仇,觉辛吞你变了,还是当姐姐更好,哈哈哈
德云少班主的表演能不露怯,整体美术风格的年代感和整体胶片质感的黄色通调画面色温极舒适。
故事果然荒腔走板,想做齐溪人物复杂性,有想法但执行层面没平衡好,想黑色幽默又搞得不够狠,越到后面越扯淡,全员降智没脑子基本等于侮辱观众。
剪成个二十分钟短片当个荒诞小品凑合看,作为大电影这水平真是丢人现眼,曹保平出来挨骂。
脱缰者也:4.5分。
《脱缰者也》,片名脱缰,主角马飞,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似一匹马脱缰飞驰的故事,随着主角面临的艰难情境一步步逐渐升级恶化,由开局一切还算在控制范围以内,最终走向了脱缰失控。
要说当下看完这部电影的首要感受,一句话总结的话,它依然是非常明确,且在个人水准之上的曹保平导演作品。
同时,电影在喜剧/犯罪两大类型标签下,独属于曹导个人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很突出。
这一风格化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曹导早期的作品《光荣的愤怒》(2006),上一部同样入围上影节的《追凶者也》(2016),则是确立了“者也系列”方言+黑色喜剧的独有曹氏电影配方。
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当然在新作里也会有变奏。
相对于上部《追凶者也》的两位主角刘烨、张译的云南方言,以及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加之林雪的加盟出演,绝对堪称这个项目选角工作的绝妙一笔。
从杜琪峰电影里的香港黑社会,转身一变成了天津娱乐城里的收债大哥,本身就是天津人,操着一口流利天津话的林雪,让身份切换过程表现的十分丝滑。
而作为喜欢曹保平和香港黑帮片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厨狂喜。
可以这样说,整个《脱缰者也》正好是沿着曹保平导演个人的黑色幽默风格,在“者也”系列品牌的基础上,玩起了一些之前未曾见过的喜剧元素融合,将天津话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气与喜剧/犯罪的黑色幽默类型片做了类型融合,成就了一套全新津味儿喜剧的独门配方。
而这样的创新和融合,也是这部电影在观感上给到我最大新鲜感与最多观影乐趣的地方。
同样,对于当下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也需要更多导演像曹保平这样敢于突破性的大胆尝试,才能给观众持续带来观影新意。
也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而入围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恰恰说明影展的选片部门也意识到《脱缰》在类型创新上展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回到故事性上,电影主要依托于曹保平的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剧情通过因果律不断展开深入,故事沿着“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出现更大问题”的叙事脉络不断滚雪球,逐渐“脱缰”失控。
场景在城内马家、娱乐城、郊外修车厂三地来回切换,虽然是喜剧,但作为犯罪类型片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叙事逻辑。
作为电影核心的“笨贼三人组”,郭麒麟、甘昀宸和张本煜饰演的三个角色个性迥异,角色的价值立场摇摆不定,不断在正邪之间转换,正所谓“一念神魔”,加之电影对破庙、断头佛陀的符号隐喻,令角色的命运走向又充满了一种宿命论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犯罪类型电影,要求演员在一部戏里既演喜剧,又演正剧,对他们的演技要求极高。
但无论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游走于家人、黑帮、兄弟、女友之间,还是三个笨贼之间的互动,都拍得热闹、生动有趣、同时又紧张、扣人心弦,展现了几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当然,曹保平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控制能力一直很有名,相信这也为几位演员的角色塑造带来了很大帮助。
【2025SIFF主竞赛《脱缰者也》五星】影展片也好,市场片也好,全算上,《脱缰者也》是我在2025年看到的最流畅,最酣畅,剧情最饱满,节奏最好的华语电影,有劲、精彩、特别。
我太喜欢这个又疯癫又抓马,又复古又未来,又过去又当下,又怕怕又哈哈,又戏谑又厚重的电影,曹保平是怎么斟酌了又斟酌,掂量了又掂量,能在这一百分钟里装这么满的元素,讲这么癫的故事,又在尝试疗愈每个有“童年伤痛”的观众,而结尾又是那么大悲转大喜,我期待这部和曹导以往风格太不一样的,由“狠”变成“哏”的电影,能成为一块华丽大砖头,在上映后砸进这汪暗色的深潭里,溅起巨大水花。
不管你爱不爱“复古赛博”,你都会被电影的“红绿蓝黄”的强对冲影调和用光给深深吸引,太魔性了,又搭配倾斜构图,强化了夜晚的末世风,白天的废土风,你发现“诊断书”上是1999年,但天津变成了天垏,一点水的浪漫都没有了,变成了满眼黄土,变成了荒废之地,你就完全理解电影里的世界里尽是“脱缰之人”,这个地方都“脱缰”了,人怎么能不“脱缰”...只不过每个人“脱缰”的原因不同。
大姐因为姐夫脱缰,大姐夫为了鸽子脱缰,二姐尽量不脱缰但还是为了儿子脱缰,二姐夫为了抚养权脱缰,收高利贷的为了“钱”脱缰,六子为了“脱缰”而脱缰,猪头肉为了哥们脱缰,李嘉文一开始为了躲一顿打脱缰,马飞的对象为了爱脱缰...这里面貌似只有马飞的脱缰是被动的,小时候迷迷糊糊“被脱缰”,进了少管所,他不想脱缰也不得不脱缰,于是一个荒诞的纷乱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被曹保平呈现给所有观众,这个世界的秩序需要你在故事里慢慢捋,反正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但真的不一样吗?
看完电影你自有体会,那便是我认为曹保平的电影更强的地方。
郭麒麟的表演很惊喜,曹保平导演是在框定了一个大方向之后给了郭麒麟空间,于是一个混不吝的浪荡少年跃然于观众眼前,你说马飞心里善?
但他真的挺混蛋!
你说他重情义?
但他真够荒腔走板!
你说他是不是废了?
他还有英雄虎胆的一瞬间!
李嘉文的故事主视角的设计非常妙,一个黑色的故事被孩子的眼睛观察后便有了亮色的质感,一部生猛的电影还多了几分轻松幽默,他说“那女的没眼珠子,那男的像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我老舅也不像是好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精辟?
年纪轻轻就做观众嘴替,替得还那么好。
有两场戏极度流畅我极喜欢,一场是马飞和女友吵架,俩人走在荒草丛里,一路走一路吵,最后女友停在荒草中的破船边,灵光一现一现又一现,这不就是“未来世界”吗,对白的节奏也好,俩人的前史小传够足,爱的精髓尽显;还有一段是马飞家的“臭豆腐大战”,群戏对文戏为主,稍加点动作,节奏那么好,镜头调度同样好,元素道具用得也好,透着大银幕都有“味道”,太成功了,也太有“平行时空”的“垏门味了”。
还有很多小细节,你都能看到,而且一定要仔细品,那里面全是内容,还有说天津话的林雪、说内蒙话的张本煜、说着最狠的话做着最有爱的事的孙安可、还有齐溪、常远、刘亚津、甘昀宸...怎么能所有人都这么好!
《脱缰者也》电影,演员们一口天津话,以荒诞的津味喜剧外壳,包裹着深刻的人性探讨与原生家庭之殇。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在“绑架”外甥小屁子的闹剧中,完成了从叛逆到救赎的成长,好在结局是好的。
整部影片通过幽默解构现实困境,人生不容易,让人在笑声中感触于那份挣脱束缚、传递温暖的勇气。
(六哥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当"狠"变成"哏",曹保平输给了自己366万。
这是《脱缰者也》上映首日的票房数字。
作为曹保平"者也"系列时隔八年的回归之作,这个数字比电影本身更具黑色幽默意味。
4.1%的排片占比、6.1%的上座率,预测最终票房不超过2000万——这位曾经的"影帝收割机",在2025年的暑期档交出了一份让人尴尬的答卷。
更尴尬的是,猫眼专业版预测该片最终票房可能超不过2000万元。
对比《烈日灼心》的3亿票房,曹保平这次的"脱缰",更像是一场预谋已久的自我阉割。
郭麒麟的"少班主困境"与曹保平的算计选择郭麒麟担纲主演,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商业算计,也是最致命的创作妥协。
郭麒麟自带的天津腔颇具喜剧感,让马飞的吊儿郎当显得格外真实。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当一个相声演员的"包袱感"压过了角色的真实性,当观众看到的是"德云社少班主"而非"马飞",电影的沉浸感便荡然无存。
更讽刺的是,郭麒麟近年来的"综艺狂魔"形象,让他在大银幕上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郭麒麟表示,自己在剧组时为了保持精力一直规律作息,这有助于减肥。
这种"敬业"的表演,恰恰暴露了他作为演员的稚嫩——真正的好演员,不是靠减肥来塑造角色的。
看看科恩兄弟的《冰血暴》,威廉姆·H·梅西专程飞到纽约,半开玩笑地"威胁"科恩兄弟:"如果不给我杰瑞·朗迪加德这个角色,我就把你们的狗射死。
"这种对角色的渴望和理解,是郭麒麟这种"资源咖"永远无法企及的。
从"黑色"到"哏色"——曹保平的创作滑坡《脱缰者也》反其道而行之,《追凶者也》的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然而,这种"完全不同"并非创新,而是倒退。
曹保平曾经说过,《烈日灼心》是更严肃、更正向的剧情片。
《追凶者也》不是一个需要特别使劲的故事,只需要写几个生动的人物,写得好看就行。
现在看来,《脱缰者也》连"好看"都做不到了。
故事油腻,奸滑,强制设定为上世纪末天津的荒唐故事,却强尿了一通西部色调:一个笨贼,几个草包,一帮聚众的文身肥膘二流子。
这种不伦不类的风格杂糅,暴露的是创作者的迷失。
对比科恩兄弟的作品,他们的作品紧扣死亡哲学,情节不落俗套,剧情构思缜密,而其表达的主题往往强调命运的某种不确定性。
而曹保平的《脱缰者也》呢?
只剩下了廉价的巧合和尴尬的"哏"。
天津不是明尼苏达,方言救不了烂片《脱缰者也》以天津作为主要叙事空间,全片在天津实地取景拍摄,并采用天津方言对白,将天津人特有的"哏都"幽默融入千禧年代的时代背景。
但方言不是万能药。
科恩兄弟的《冰血暴》同样有浓重的明尼苏达口音,但人家的核心是通过低成本的、小规模的制作和自己的演员公司,他们的电影通常不能与黑色电影、讽刺、黑色幽默和荒谬分开。
曹保平显然误解了黑色幽默的本质。
黑色幽默不是让演员说几句方言俏皮话,不是在煎饼摊旁挥舞砍刀,更不是用天津快板配追车戏,唢呐声里汽车撞得稀烂,生生把生死时速整成坟头蹦迪。
真正的黑色幽默,是对人性荒诞的冷峻观察,是在绝望中发现可笑,在可笑中看见悲凉。
原生家庭的陈词滥调与主题的虚无80万拆迁款的分配展开,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荒诞感。
但荒诞不等于深刻。
曹保平试图探讨原生家庭创伤,但这个主题早在《狗十三》里就已经说尽了。
到了《涉过愤怒的海》,本身原作提供的丰富的阶级内涵和议题却被曹保平弃之不用,似乎回到了《狗十三》的原生家庭议题。
现在《脱缰者也》又来一遍,只是把背景换成了天津,把演员换成了郭麒麟。
这种创作上的原地踏步,暴露的是曹保平创作力的枯竭。
更要命的是,行为动机的欠缺,使人物显得空洞苍白,这最终让电影所谓的幽默变成了尴尬,既无法让人会心一笑,更如坐针毡。
2025暑期档的缩影:华语电影的集体迷失《脱缰者也》的失败,不仅是曹保平个人的滑铁卢,更是2025年华语电影的一个缩影。
国产片在暑期档没有一部达到了预期,今年暑期档的平均发行价较去年下调了5元。
但更低的发行价并没有吸引观众进场。
这背后反映的,是华语电影在创作上的集体迷失。
导演们要么沉迷于空洞的类型片模仿,要么困在自我重复的舒适区,要么像曹保平这样,在妥协中失去了锋芒。
与"父亲"的深度反思,以及对其黑暗性之不可解与传承性的表达,具有如今华语电影中罕见的表达勇气——这是对《涉过愤怒的海》的评价。
可惜,这种勇气在《脱缰者也》里荡然无存。
"者也"系列的终结,还是曹保平的终结?
曹保平凭借《脱缰者也》获得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这个奖项,或许是对曹保平过去成就的肯定,但绝不是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从《光荣的愤怒》到《烈日灼心》,曹保平曾经是那个敢于在审查边缘游走的导演。
曹保平说:"电影这东西,如果我想拍,每年都能拍一个。
但电影是我真正喜欢的职业,我看中的是作品里究竟有没有能打动我的东西。
"可惜,《脱缰者也》里,我们看不到任何能打动人的东西。
这部电影最大的黑色幽默,或许是它的存在本身——一个曾经锐利的导演,选择用最安全的方式,拍了一部最无聊的电影,然后在暑期档的尾巴悄无声息地上映,像一个笑话。
脱缰的不是野马,是创作者的灵魂回看科恩兄弟,喬爾·科恩和伊桑·科恩是猶太人,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猶太人家庭,他们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文化根基,却能在黑色幽默中触及人性的普遍性。
而曹保平呢?
他想学科恩兄弟,却只学到了皮毛;想讨好市场,却连基本的票房都没有;想保持作者性,却在妥协中失去了自己。
《脱缰者也》,脱缰的不是故事里的人物,而是创作者的灵魂。
当曹保平选择用"哏"代替"狠",用算计代替真诚,用郭麒麟代替真正的演员,这部电影的失败就已经注定。
或许,这就是当下华语电影最大的悲哀——我们有技术,有资本,有市场,唯独没有了创作的勇气和诚意。
最后一个黑色幽默是:这部讲述"脱缰"的电影,恰恰是被各种缰绳死死束缚的产物。
一、金钱悬浮罪:90年代80万像“印钞机产物”•数据:1999年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天津统计年鉴2000》),80万=普通家庭攒98年;水上公园房价3000元/㎡,可买266㎡大平层。
•吐槽:怕不是把“8万”多写个零?
这拆迁款,拆的是天津卫龙王庙吧!
二、逻辑分裂罪:二姐“护弟”=“掐脖子喂饭”•剧情:喊“为你好”却拒给救命钱,马飞被追砍时,她攥80万说“别乱花”。
•吐槽:当代PUA天花板——你饿了?
我锁馒头防你噎;你快死了?
我藏钱防你浪费!
三、天赋诈骗罪:作文一等奖只写“爸爸夹肉”•细节:反复提马飞拿作文奖,却只输出“肉夹给我”,获奖作文、文笔全没影。
•吐槽:90年代作文竞赛黑幕?
怕不是“流水账大师”走错片场!
四、犯罪儿戏罪:绑架案=人质逃跑大赛•对比:现实绑架控人质,马飞绑外甥——人家跳窗、装打电话、跟着黑帮跑,绑匪全程摸鱼。
•吐槽:防绑架教程更新:遇马飞这样的,跑!
他们比你怕被抓!
五、时空错乱罪:90年代用上05年后针灸仪•考证:家用电子针灸仪2005年后普及(《医疗器械年鉴》),90年代只有银针。
•吐槽:道具组拼夕夕买的“复古款”?
二姐面瘫是被未来科技电懵了!
六、工具人罪:全家都是“剧情推进器”•剧情:大姐夫骗钱、外甥逃跑、黑帮炸车,角色无背景,全靠“一句话闪回”糊弄。
•吐槽:这家庭像临时剧组——工具人集合,除了姐弟互撕,全员打酱油!
七、编剧偷懒罪:失忆=解决所有问题•法律:犯罪后失忆不免责,但马飞炸成孩童智商,直接跳过审判。
•吐槽:矛盾解决新方法:吵架?
撞墙失忆;犯事?
撞墙失忆!
八、风格割裂罪:悲剧裹着“恶俗笑点”•分析:用二姐面瘫、马飞狼狈博笑,却建立在家庭创伤上,冲淡悲剧感。
•吐槽:黑色幽默像撒糖黄连——甜是坏的,苦是真的,把悲伤演成小品!
九、逻辑留白罪:80万拆迁款“从天而降”•疑问:拆迁按户口+面积算,老房多大?
为啥二姐独得?
关键信息全没说。
•吐槽:这拆迁款怕不是老房底下有金矿?
建议拍前传《我家拆出印钞机》!
十、深度不足罪:创伤靠“失忆”收尾•主题:想讲原生家庭困局,却让马飞失忆逃避,等于“创伤不用治,忘了就行”。
•吐槽:主题像没写完的作文——开头难,中间乱,结尾“我忘了”,老师给不及格!
碎碎念:本是扎心好题材,却被悬浮数据、儿戏剧情、摆烂结局拖了后腿——像碗好面煮糊了,吃着噎人,想想可惜。
《脱缰者也》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看地出曹保平导演是花了心思的,无论是电影的置景,摄影,还是文本的复杂度看起来都还不错。
导演非常想营造出一种类似《大福普拉斯》那样的荒诞和宿命感,同时还想构建一个《无人区》那样一个黑暗而讽刺的世界。
但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这部电影跟觉就像一个四不像。
分析起来原因有两个。
一是导演贪多嚼不烂,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
二是今天的电影创作环境就不可能容忍导演心目中理想电影的出现。
首先无论是《大福普拉斯》还是《无人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电影,就连黄信尧和宁昊导演之后作品也没有超越自己的前作。
更何况想要两者兼而有之。
因此电影《脱缰这也》就在荒诞的幽默与黑色的肃杀气氛中来回摇摆,相互消解。
举个例子:当杀手小六因打游戏想要勒死猪头肉的时候,马飞和蒙蒙已经和大打出手,又是水壶咋砸头又是胡扇耳光,眼看暴力就要升级,小六马上就要反客为主了。
可一切忽然戛然而止了,接着又开始了天津话的相声桥段。
导演既要又要的心态还导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细细的打磨剧本合理性。
因此你会看到,电影的氛围和质感其实还是不错,但情节却是漏洞百出,完全经不起推敲。
蒙蒙为什么一只带着船厂瞎混,她没有家吗?
她去找杨保全谈判的逻辑是什么?
她明明已经有了流产的迹象为什么还是活蹦乱跳的?
马飞绑架外甥到底是六亲不认的真绑架,还是弟弟和姐姐恶作剧?
小六多位全片唯一真正的恶人为什么直到警察堵门才想起来要钱?
孩子都有生命危险了姐姐为什么还不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
这些琳琳总总说不清的情节贯穿全片。
另外作为黑色电影,有一个铁律。
那就是故事里的角色不能有好人,也就是说所有要么是小人,要么是恶人,再不济也得是个懦弱人普通人,而在黑色电影里懦弱的普通人一定会成为小人和恶人的猎物,从而死无葬身之地。
但今天的电影的创作环境显然无法容忍这一类作品存在。
实际上就算在当年宁昊导演为了《无人区》也是付出沉重的代价,电影延后上映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导演个人上了总局的黑名单,从此不会得到任何的奖项,尽管这样,电影的结尾还是被迫做了正向的补拍和修改。
而在原版的《无人区》里营造的就是一个人吃人的丛林社会,所有人物都有不同动物的符号对位。
而《脱缰这也》导演显然也想做一个这样的故事。
父亲害儿子坐牢,姐姐霸占了弟弟的家常,弟弟就绑架外甥要挟姐姐,结果弄巧成拙,倒是请来了真正的恶人,以至于自己无法收场,最终导致家庭和自我的毁灭。
单单看这么一个故事框架,是一个相当黑暗的独属于中国的荒诞故事。
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不是那么回事,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创作环境导致导演无法让故事一黑到底。
比如说马飞和姐姐马慧本应该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人物关系,硬生生给写成了春晚小品式的一场用心良苦的爱的误会。
小外甥李嘉文和女友蒙蒙已经她肚子里的孩子,本该是姐弟利益之争的牺牲品,但最后却是一场全家郊游的合家欢结局。
那么这些有没有可能是导演能力不够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导演曾经做到过一黑到底,那就是他2016年的作品《追凶者也》。
那部电影导演就营造了一个黑暗而绝望的世界,张毅饰演的董小凤既穷凶极恶的抢劫杀人犯,同时也是被更大的恶逼的走投无路的可怜人。
而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本应该也是类似的角色,但最终呈现却是一个假流氓真暖男。
让郭麒麟演这个角色的真是个天才,流量不用投就来了。
郭麒麟,在外面是郭德纲的儿子,德云社的少班主。
在家里却是外人,没有自己的房间,刷牙没牙刷。
同父异母的弟弟说“这不是你家,是我家”。
郭麒麟从小是被穷养打压长大的,可轮到弟弟却成了捧在掌心的宝贝。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也正是如此才寒了心郭麒麟学了十几年的相声,转身就进了影视圈,是德云社不赚钱不香吗实际上德云社给他的就是法人,法人是干啥的,是背锅的。
今天小乔和大家看的就是《脱缰者也》曹保平导演方唱 王馼联合编剧郭麒麟 齐溪 孙安可 常远 张本煜等领衔主演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二星正在影院热映,有钱又闲的可以去看看
最近小乔在看《喜剧之王单口季2》,郭麒麟的点评水平还是蛮高的也看了他挺多影视剧,演技算不上精湛,但中规中矩还是有的就是相声腔有点重,但这次背景是天津这味儿不就对了嘛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郭麒麟饰演的马飞,从视觉上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坏孩子的形象开着拉风的跑车,载着超扰民的音响单手开车真的超装,装的很洒脱,实际上也是内心不甘的小朋友
虽然出场很帅,但欠了一屁股债家里人讨厌,女朋友要分手看起来酷炫的跑车,实际上也是破车改造的这次他回家就是和姐姐们争夺家产他认为父亲觉得对不起他,房子说留给自己,可是姐姐觉得他是混子,早就离开家了,不配分遗产
其实整部电影逻辑很不合理,在90年代拆迁款就能有80万那这个家庭怎么看都是超中产家庭可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把时间划到零几年,就合情合理了
柳杨饰演的大姐,主张拆迁款的弟弟的,典型的中式大姐齐溪饰演的二姐,认为他没有尽到孝心,不该给他
胡朗荃饰演的李嘉文,是二姐的儿子,也就是马飞的外甥于是马飞决定假意绑架外甥,逼迫二姐就范给他拆迁款,他好还掉欠款,然后和心爱的女朋友结婚
外甥跟这个陌生的舅舅走,一开始只想少挨一顿打谁承想就变成了绑架,他是聪明孩子,好几次就差点逃跑成功了马飞一开始只想吓唬一下他二姐,只是想要拆迁款谁敢想真的就变成了绑架,自己和朋友也成了被绑架的
孙安可饰演的朦朦,马飞的女朋友说实话看之前最担心她会拖后腿,结果表现还真不错人设也好,三观蛮正的,就是多少恋爱脑了知道马飞绑架自己外甥的时候,第一时间是对他发出鄙夷,知道真相后会照顾屁子可惜了就是恋爱脑,脑子不好使跟着马飞什么都没得到,还搭上了一只眼,就这样还要去帮马飞求情
张本煜饰演的杀手,是这次事件最大的意外他的出现就是意外,想不到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他直接把假绑架变成了真绑架张本煜这次又狠出了新高度,在狠人赛道上越走越远
几方势力交织错乱,最后真的闹出来了人命前面的三分之二都很有意思,每个角色都很有特点但结局就挺糟糕的原来二姐不是不想把钱给弟弟,而是不想被他乱花原来他们真的对不起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清楚呢差一点弟弟就被追债的搞死了,那又算谁的所以二姐真的有想把钱给他吗?
就像爸爸究竟爱他吗?
那个小孩演得不错,很多笑点也是在他身上最后提醒各位朋友,规范行车,文明上路!
鉴定结果:玩脱了的不仅仅是马飞,更是导演。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开头质感还挺好的,但是后续情节全靠人物降智和发疯推动,谁看谁着急
很嗨的片子,剧情的疯狂与拍摄的疯狂终于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这个片子导演和演员应该都拍嗨了,尽管资方可能要哭了。俯拍车过红色的盐湖,和大量倾斜视角的拍摄都特别酷。整个疯狂并无完全是无根的,他代表了两个重要的时代,一个是刚开放的九十年代,一切都有希望,一切又都没有希望,还有就是再往前二十年,男主被抓进少管所的年代,一个彻底疯狂的年代,好学生都去当流氓了这句话说的好像也没嘛不合适。结尾也特好玩,仿佛只有变傻,变得彻底被童年锁住才能逃离这一切,而且只有变傻,只有被绑架,才能不被打,才能有最后虚假的大团圆。在这样一部天津味儿的片子里有六哥这样一个角色也特有趣,真是把轴演绎到了极致,就是想要八十万。 2025-8-25看
者也这个系列的黑色幽默是延续的,几处扣子回转压辙又好玩儿又精准,比如那个开枪后的仓颉像佛头。天津话这方言一出口也能立马逗你笑,甚至能展现“精神状态”,这个城市不能是一种土壤吗?原来天津也有如此西部感的世外之地。当争斗掉落市井,小孩儿误入成人的丑恶世界,鸽子飞出窗外又被拔了毛,所以结尾成为一种回归童真的必然,没有消解警示也没有停止释放善意。//25SIFF
导演拍亲情像剥洋葱,外层是哈哈笑的喜剧壳,剥开全是呛出泪的生活核
曹保平刷脸进上影节的吧,自以为是的幽默,自以为贴近时下观众的审美嗨点,自以为直击原生家庭痛点,自以为那几个翻转镜头是视听创造,救命拍的是什么鬼东西
编剧差 BK含量过高
最差一档的曹保平。对黑色幽默的理解仍停留在肤浅地把黑色和幽默两个完全分离的词组强行拼接,因此方言也完全失效,更多是笑不出来的小品式幽默。编剧拒绝给观众提供哪怕一秒的独立思考空间,越热闹,越空洞。对郭麒麟的使用是有一些想法,还是利用了他个人身上的父子关系去代入完成了全片最温情的一次表达,之后所有人不在乎般地成全每一段浮夸造作的表演。
是最糟糕的一部曹保平作品吗——很难讲,也许他想通过这部电影,证明他还能拍出更差的。影片延续了《涉过愤怒的海》里,黄渤那类癫狂、躁郁、蛮不讲理的各式花色POV镜头。故事油腻,奸滑,强制设定为上世纪末天津的荒唐故事,却强尿了一通西部色调:一个笨贼,几个草包,一帮聚众的文身肥膘二流子。如此一个言语混账,行为下作的盲流子,不仅要骗一个小孩子上路,更有一个“爱上野马,向往草原”的前空中小姐给他托底。曹最爱的,准是荒野海边的破败老庙,重瞳四眼的仓颉神像,永不熄灭的照明燃烧弹,他似乎自得于开启了神性,悲悯,高高在上的俯瞰视角。看啊,一群蝼蚁般的愚蠢玩意,一帮太好诈唬的二流观众。
一场闹剧,太混乱,太荒唐,的确是脱缰了,根本控制不住了,基本的逻辑都不讲了,每个人都疯了。曹保平你说你拍了个嘛玩意儿。
3.2分。要素太多了,将《涉过愤怒的海》的问题极度放大。
同为一个系列远不如《追凶者也》,比《涉海》也是全面退步,看完也不知道想讲啥,原生家庭的创伤?因果报应命运无常?想解析人性也没解的多深,学科恩也没学出个所以然(整个思路就是《冰血暴》),随着以前最为看好的两个大陆犯罪片导演曹保平和忻钰坤相继陨落,现在的电影院完完全全就是以陈思诚为首的环大陆犯罪片时代了
纯天津味的电影,郭麒麟演这种市井小人物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脱缰者原来是曹保平啊,除了无人问津的导演首作,他的作品序列就没出现过这么差的。这个剧本就不是合格编剧能写出来的,角色的欲求和能力混乱不堪,全片一个有亮点的情节都找不出,简而言之不知道在讲啥。第二糟糕的是摄影,画面在乱七八糟和煞有介事之间打转,但跟美毫无关系。虽然演员人均天津话,但本片是一点天津本土性都没有啊,极其肤浅、悬浮,感觉得跟土味视频坐一桌。金爵奖把最佳导演颁给曹保平只可能是肯定演员的集体发挥,但导演肯定不是只负责这一个事儿啊,全片的完成度都烂完了。
曹宝平这几年为什么如此关注原生家庭之痛了…
什么玩意
臭豆腐掀翻全场!津式幽默的化学武器——当豆腐渣糊上反派的脸,天津喜剧正式宣告杀疯大银幕。
其实没怎么抱期待,就是冲着郭麒麟演疯舅舅进的电影院,结果一看还挺上头的,全程嘴碎、满脸憋屈但又死鸭子嘴硬,超像我表叔
3.5 曹保平依然怀着对jc的不信任走到了“曹保平导演作品”出现前的最后一秒,且《涉过愤怒的海》应该算作其作品风格的转折点,向着更极致的情绪化影像创作者迈进。
siff#6.17首映7分完成度不错,光影很像坚如磐石,故事很有意思,越到后面越放飞,真正脱缰了
这嘛玩意儿,还没天津市民路边聊天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