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香山叶正红。
近日,由巴特尔执导,盛和煜,柳桦编剧,唐国强、许文广、王伍福、郭连文领衔主演的革命历史剧《香山叶正红》正在CCTV1热播,葫芦视频与卫视同步播出
该剧以香山为切口,从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等多个事件入手。
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从首播情况来看,央视又一次拿到了王炸,收视率轻松破1。
该剧开播后不仅有央视亲自为其宣传内容,更是被新闻联播表扬,并配以视频。
据悉,剧集塑造了230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完成了348个场景拍摄。
这意味着,除开主角这部剧的每个小角色都是真实、鲜活的。
《香山叶正红》将以剧情的方式来为大家展现这段历史的清晰脉络。
在编导上,编剧盛和煜非常值得信赖,他一直是靠成绩说话,他编剧的《走向共和》,至今仍保持着9.6分的高分,绝对是国产剧中的佼佼者。
而《汉武帝》、《夜宴》、《恰同学少年》、《赤壁》、《黛玉传》等观众认可度也极高,由他操刀,剧本方面是有保障的。
导演巴特尔更是品质的保障,曾执导过《我是警察》、《江山》、《较量》、《大唐代宗》、《至高利益》、《国家孩子》等多部优秀作品。
2002年凭借《江山》获得第十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
除开编剧及导演,这部剧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基本都是老戏骨,年轻演员以及流量小生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唐国强老师继《跨过鸭绿江》《大决战》之后,唐国强老师主演的电视剧又一次登上央视的舞台。
唐国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毛泽东特型演员。
出演过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各种大奖几乎拿了个大满贯。
再次饰演毛泽东,唐国强本人表示压力很大,1999年他在这里拍过《开国领袖毛泽东》,21年过去了,再次塑造毛主席,他希望能有所突破。
除了唐国强老师以外,还请来了3位特型演员。
王伍福,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曾在《大决战》、《跨过鸭绿江》等诸多大剧中都是饰演朱德的角色,所以经验颇丰。
饰演刘少奇的郭连文,和王伍福情况类似都是多次出演同一角色,已经能够将其的性格特色,人物风格完美拿捏,给了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至于周总理的表演者,议论颇多。
原定的演员是刘劲,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1996年出演《遵义会议》,饰演“周恩来”,从此成为特型演员。
此后出演了《长征》、《张学良》、《建国大业》等多部影片。
然而因为刘劲的档期冲突,无法参演。
剧组只能更换人选,最后选定了许文广进行饰演。
许文广,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在《人民的名义》中塑造的“丁义珍”一角却是深入人心。
也正是因为这一角色过于深入人心,再加上外形上的差距,不少人表示,无法带入。
不过除开外形,许文广的履历一点也不输其他人,他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影视公司董事长、演员中心主任。
从剧情上来看,该剧可以说质感满满,很多细节藏在其中,第一集主要人物就全部登场,尽显一代伟人的风采。
《香山叶正红》的叙述方式更像是将当时的场面复述了下来,相当真实。
开头就是欢快的歌舞,庆祝北平解放,后面更是从人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给解放军送食物等等情节都有极强的代入感,和书中讲的一般无二,也是展现出大家对解放的认可和对我党的热爱。
从播出的前几集来看,节奏非常快,第一集就讲述了离开西柏坡前的一些事情,无论是主席品尝辣椒,还是警卫员与主席的对话,亦或是萧静娴不让把指示标识用钉子钉在墙上,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还铺垫了一些戏剧性特色,增加一层神秘感,有一个镜头就是南京保密局少校特工接到密保,上面写着“尽快了解,目标何时进北平”,不仅使得情节更加紧张刺激,也是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逻辑缜密。
夯实的剧本实力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香山叶正红》的情节虽然偏向于纪录片,但剧情进展速度恰到好处,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追求光明和真理。
看了两集,一如继往的好看,喜欢看这种题材的剧,虽然演过多版,但都角度不同,内容不同,百看不厌。
这次演员换了不少新的,总理的扮演者有些出戏,不如刘劲舒服,可能是不习惯吧,其它人换的挺好,外型酷似,特别是叶帅,克公,太像了,这次选演员下了不少功夫,马晓伟这次没演常,有些小失望,继续追剧。
在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中,主席曾说此番从西柏坡到北平是“进京赶考”,更以李自成的例子感叹“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忆昔抚今,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再来重温党的百年征程,从至暗时刻到黎明破晓,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迎来了真正属于人民的万里江山,确实让人感慨万千。
《香山叶正红》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
追剧过程中,不禁让人想起刚刚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从成功出发,走向新的成功,《香山叶正红》无疑是历史伟大节点的见证。
全剧开篇,是从我党领导人进北平讲起。
从西柏坡动迁而来的党中央,将香山半山腰的双清别墅,作为了大后方的总指挥部,革命前辈正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渡江战役”,也进行了经济建设规划、筹备政协、召开政协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筹划和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
《香山叶正红》有宏观的视野,在叙事层面采用的是多线并进,可以让观众更清晰地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之于整个世界的意义与价值。
同时,也以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建国前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让历史有质感,有温度,更符合真实化的还原与重现。
由此,该剧也在历史的大框架之下,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诸如毛主席及各位革命领袖们,都有着很多的戏份进行烘托塑造。
比如对毛主席生活场景的再现,就相当朴实又贴心:离开西柏坡之前,他还嘱咐警卫员专程去还书,并随手带上一些刚包的饺子……这样的小细节,所凸显的是人物做事的有始有终,以及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朴实与和蔼;在香山深居简出期间,毛主席为工作不舍昼夜,但也有许多生活场景,让人看到了这位伟人的真性情。
比如他同几个孩童一起走山路的欢快,还有同警卫员一起忆起延安张思德时的落寞,都令人物的情感更加饱满,形象更加真实。
其实不仅这些,《香山叶正红》也着力刻画了主席在待人接物层面所呈现的智慧与魅力。
比如刚刚播出的剧情中,他和著名民主人士柳亚子之间的一段交往,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主席与柳亚子是很深的故交,曾经凭一首《沁园春·雪》留下许多佳话,两人交往过程中,以诗唱和颇多。
而今,虽然两人在西郊机场阅兵时有过会面,但因为主席事务繁忙,并没有再约他深谈,于是柳亚子自觉不快,还写了一首诗《感事呈毛主席》转交给主席,主席从诗中看出他的用意,不仅安排改善柳亚子的生活环境,还和诗一首回给柳亚子先生,旋即解开了对方心中的疙瘩。
之后,毛主席又亲自上门拜访柳亚子,得知他正在休息,就没有去打扰,而是在院子里等……这个场景,不禁让人想起曾经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两人一个雄才伟略,一个经纶满腹,都是有大学问的大人物。
对于柳亚子的“牢骚”,毛主席是典型的大局观兼顾细节控,总能用自己的诚意与行动来化解,或许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高情商吧。
虽然在整部剧中,主席与柳亚子交往的剧情并不太多,却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有情有义、高瞻远瞩却又平易近人的主席。
不仅对伟人领袖有细腻的刻画,《香山叶正红》有许多小人物也很出彩,比如中央警卫员柳二勇,就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二勇年龄不大,行动敏捷,枪法精准,带着农村娃的朴实与警卫员的机警,虽然也曾犯过冒充劳动大学学员去探望团长姜莱阳的错误,但他胜在知错就改,成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好战士。
这个人物,带着一些喜感,但又饱含深情,比如他和姜莱阳一起流泪怀念牺牲的战友的场景,就相当感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慈幼院的老师萧静娴,不同于二勇一路追随党的领导,静娴对党的认识则是逐步深入的,毕竟她生活的北平也是刚刚解放。
所以从初始时她对中国共产党的一知半解到参加西郊机场阅兵的兴奋,再到闯入双清别墅后,遇见毛主席等革命领袖时的激动,以及对北平城新秩序日新月异的感受,使得她决心放弃赴美留学的机会,留下来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静娴这个人物是从更客观的视角来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新变化,无疑更具说服力。
总体来说,《香山叶正红》遵循史实,剧中所出场人物、所发生事件皆有历史出处,同时也有艺术化的处理,使得整部作品有历史大局观,也能照见人物内心世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又注重故事性与节奏感,让观众看得懂,乐意看,而这正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对于七十多年前的共产党人而言,如何打破“历史周期率”,创设新中国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是建国、治国的第一要务。
而到如今,面对现代化中国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从历史过往汲取经验教训,如何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大踏步前进,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香山叶正红》的播出,让理想照进现实,让过往与未来对话,之于观众而言,是一次鲜活生动的共和国历史温习,更是一次走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最近播出的这几集给我看破防了。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群中,除了我们英勇的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
他们虽然没有同解放军一般穿一身军装在前线奋战,但他们也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勇的母亲赵玉甜是河北河间府支前队队长,带领队员将物资送到部队后得知部队缺船工,便号召队中的船工留下陪部队渡江,即便被姜莱阳告知这项任务是危险的,大家也决定一同出力。
二勇十四岁的时候就被母亲送到了部队,还笑称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带着他支持革命,都是妥妥的“老革命”。
赵玉甜说起儿子满满的骄傲,东北战役都有儿子的功劳。
儿子在警卫团尽职尽责,母亲在支前队伍上奋力支持,即便母子二人多年未曾见面,但二人都全心全意为同一个目标前进。
还有江南渔家女黄阿毛,她的母亲是游击队队长张淑花,多年来一直奔波在抗战第一线,阿毛曾在南岸与母亲短暂见面,又匆匆分开,还没从再次离开母亲的伤心中走出来,父亲黄水根就为了保护刚组装好的船只,被国民党的轰炸机炸死。
我的泪也跟着流啊……
在大家的共同协力下,解放军开始渡江。
在夜色中,解放军划动小船直奔长江对岸,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大炮纷飞打向对岸,掩护渡江的船只顺利渡江,也向国民党的南岸阵地发起攻击。
众多船只上,赵玉甜和阿毛也在一只小船上摇着橹,一位是母亲,一位是女儿,但她们都在为了共同的胜利而斗争。
渡江突击团上面的红旗已经被子弹打穿了不少窟窿,但大家的士气足。
经过不懈努力,张淑花带领的游击队和姜莱阳部队终于汇合,双方激动拥抱握手,张淑花也在人群中看到了欢呼跳跃的阿毛,母女俩穿过人群呼喊着对方,这是多年后千载难逢的团聚,让人泪目。
就像剧里旁白所说,渡江战役是人民的战役,有很多像张淑花、阿毛、赵玉甜这样的人民群众,她们都是大军中的一员,她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们与解放军并肩前行,威力势不可挡。
看完这几集给我治愈了,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
向平凡又伟大的他们致敬!
粗制滥造的应景电视剧因为有强迫症所以不敢轻易看一部电视剧,即使看着无聊之际也要看完。
所以这部电视剧是我咬着牙看完的。
观后感就是一部粗制滥造应景的电视剧。
首先这个时期的电影电视剧这十来年了这几位特型演员演了不下十部电视剧了,同样的历史却经常具体事件上一点也不一样。
估计这几位特型演员也疲倦了。
首先,剧本写的不算太好,虽然有几位虚构但又有真实人物的小人物这也仅是唯一亮点。
整部电视剧的剧本感觉散、乱、杂,无头无尾。
至于具体点,就是太突出教员了,其他几大书记就是陪衬,在建国后10年也许是这样,在这个时期不应是这样的。
大量的几大书记对白都是唐的侃侃而谈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而其他人要么随声附和,要么实在没有可说的台词,就当复读机说下战况或事件的过程结果。
毫无集体决策的氛围。
任虽然身体不好,但绝不是没有工作没有贡献,结果整部剧好像整段的台词都没有就是生病了。
再说选演员,唐面部松弛,与当时的教员比有点显老。
朱老总有点显老。
最失败的就是周面部太松弛。
刘配音太难听,有点尖,枭叫。
任角色太老了太瘦了像康生。
粟裕有点年轻了,谭震林显得太高大了,真实和粟裕应该身高差不多,粟裕在刘邓陈面前谦恭还说的过去,但与谭震林对戏太谦恭了,谭震林在粟裕面前有些上下级颠倒了。
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不像,蒋经国太年轻了。
杜鲁门角色太胖了,艾奇逊太丑了。
再次,为了赶时间,时令都不顾了。
剧本编剧,现场道具等基本都不看剧本里应该是发生在几月的吗?
南苑机场阅兵在三月,北京的三月怎么可能有巴掌大的树叶?
姜莱阳和团政委在辽沈战场上是十一月,东北十一月还有树叶呢?
四月的北京四野的战士还戴狗皮帽子。
香山别墅的戏绿树掩映,这可是北京的三月、四月。
更可笑的是警卫员在种菜,大白菜辣椒在北京的五月是不是可笑?
陈毅在上海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都是秋装军装外加一件皮衣!
宋庆龄六月也要批羊绒披肩。
八月的北京赵玉甜穿着春天的衣服还有脖子上的围巾。
因为有强迫症所以不敢轻易看一部电视剧,即使看着无聊之际也要看完。
所以这部电视剧是我咬着牙看完的。
观后感就是一部粗制滥造应景的电视剧。
首先这个时期的电影电视剧这十来年了这几位特型演员演了不下十部电视剧了,同样的历史却经常具体事件上一点也不一样。
估计这几位特型演员也疲倦了。
首先,剧本写的不算太好,虽然有几位虚构但又有真实人物的小人物这也仅是唯一亮点。
整部电视剧的剧本感觉散、乱、杂,无头无尾。
11月28日晚间,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一套播出第10集内容。
随着剧作热播,该剧的收视率和观众口碑均实现了非常耀眼的成绩。
收视率方面,已经连续获得单日收视冠军,并且处于同时段遥遥领先位置。
观众口碑方面,该剧更是好评如潮,剧迷们纷纷为剧作的恢宏叙事和朴实温度点赞,认为该剧无论在伟人呈现,还是小人物塑造方面,都真实、立体,具备真正的严肃历史剧质感。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讲述的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之后,如何带领全国人民筹建新中国的故事,“进京赶考”和“打破周期率”成为本剧重要的叙事内容。
《香山叶正红》遵从电视剧自身创作规律的同时,严格遵循正史原则,不仅对严肃历史进行影视化叙事,而且在这份叙事当中,自带历史理论和历史精神。
这部作品其实是以电视剧的方式回答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党“进京赶考”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我党又是如何尊重“历史周期率”,并且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这个周期率,获得长治久安的。
因此,《香山叶正红》在自身影视剧范畴内的叙事、通过剧情对历史精神的传递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
综合起来讲,个人认为,通过10集的剧情,至少已经有三点缘由,让这部剧堪称精品佳作。
第一点缘由,恢宏叙事与朴实温度有效结合,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
《香山叶正红》讲的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如何在香山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我党工作重心如何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如何团结各民主党派,如何积极和谈、避免战火继续蔓延等等,都是历史维度上的大叙事,是非常恢宏的题材内容。
在《香山叶正红》中,遵从了自身电视剧属性的要求,越是恢宏的历史大叙事,越能娓娓道来,尤其能在有温度的小桥段中,把大道理向观众讲得明明白白。
比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讲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之后,要警惕腐化问题,便提出了“糖衣炮弹”的理论。
负责警卫工作的战士柳二勇随即便开始思考什么是“糖衣炮弹”,甚至拿着自己的窝头问直属领导,炮弹外边裹上糖衣,一爆炸不就化了嘛。
镜头一转,毛主席和自己的秘书正在吃的,也是窝窝头。
恢宏叙事的,是党和军队进城之后,如何警惕腐化的问题;朴实温度的,是战士们坚守生活简朴、精神作风过硬的品质,毛主席则和战士们一样,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窝窝头的食物和打补丁的衣服,正是伟人最温暖的底色。
在《香山叶正红》中,这种恢宏叙事与朴实温度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俯仰皆是。
因此,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和党中央搭建新中国“四梁八柱”的“历史大内容”,而且可以看到完成这些工作的伟人乃至伟人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带着人间烟火气,都来自于人民群众,并且保持着和人民群众一样的生活底色。
这种底色与温度,是对历史的最好记录。
第二点缘由,从伟人到小人物,均性格饱满、真实且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立住了“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内核。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被观众口口称赞的另一点,则是这部电视剧中,无论是对伟人的塑造,还是对小人物的刻画,都非常真实,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大家认识的人,有着革命温度和生活质感。
而该剧对于其他角色的塑造,也是客观、公允。
比如已经播出的剧情中,对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国民党人等角色还原与精神塑造,都是有口皆碑的。
《香山叶正红》中对毛主席的呈现,一面是工作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面则是生活中的乐观主义和感怀动情。
工作当中,毛主席带着伟大的革命豪情,指引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做出了很多高瞻远瞩的决定。
剧作中,也有毛主席生活的内容。
比如,警卫战士想让坐了一上午的毛主席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就带来两个孩子唱歌跳舞。
毛主席走出来,和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顿时成了一位带孩子的老人。
而当毛主席大踏步出去活动一下时,警卫战士追上来。
主席看着年轻的战士,想起自己在延安时的警卫人员张思德。
这位已经牺牲的张思德和很多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同志,让毛主席感怀伤心,伟人内心的情感温度,瞬间呈现。
该剧对柳二勇、姜莱阳、萧静娴等多位小人物的塑造,也是栩栩如生,让观众觉得这就是当年的革命青年。
于创作而言,人物塑造有编剧成熟的技法加持,但最根本的还是人物的情感内核要立得住,能够赢得观众认可。
无论是伟人,还是小人物,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朴素的情感内核,那就是对历史负责,为人民服务,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这样的情感内核,放在当下的中国,依旧振奋人心,鼓舞着大家继续前行。
第三点缘由,讲历史事件,但更是讲历史何以如此,讲历史的真正逻辑。
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不仅为观众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要为观众以电视剧的形式将历史何以如此讲明白。
《香山叶正红》经过10集剧情,在叙事上已经明确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前进线”:我党为何能够取得“进京赶考”的好成绩,又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我们为何能够走出“历史周期率”,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出的。
《香山叶正红》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回答非常严肃的历史学问题。
观众看到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冲突的同时,更是在看历史发展的必然脉络,看到历史前进的本源逻辑。
《香山叶正红》已播剧情中,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之后,思想建设层面上防微杜渐、警惕腐化;工作层面上深入实践,多方学习城市管理经验;小的一面,进入北平之后,清理了北平城上百年的垃圾;大的一面,则是保障物资供应,各行各业恢复得井井有序;革命的一面,紧密团结各党派进步人士,大家纷纷来到北平,共商国家大事。
尤其毛主席请黄炎培先生出山的那句话,最具备历史质感——不是请黄炎培先生出来做官的,而是请您出来为人民做事情的。
坚持以人民为根本,坚持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正好回答了“何以走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遵循真实历史,注重历史质感的表达,在史实叙事的同时把真正的历史精神娓娓道来,向观众很好地讲述、论证了我党何以能够“进京赶考”取得优异成绩,何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走出“周期率”。
基于此,这部剧能获得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上的双丰收,则是必然了。
黄薇看起来又老又凶巴巴的,感觉她不适合再演邓颖超了。
可以考虑转型演些女反派之类。
记得她在十几年前国庆七天乐友情出演坏女人角色演的挺好的。
比如演恶毒的妃子,演恶婆婆之类的。
其实可以发挥的地方挺多,并不一定非要执着演一辈子邓妈妈。
黄薇看起来又老又凶巴巴的,感觉她不适合再演邓颖超了。
可以考虑转型演些女反派之类。
记得她在十几年前国庆七天乐友情出演坏女人角色演的挺好的。
比如演恶毒的妃子,演恶婆婆之类的。
其实可以发挥的地方挺多,并不一定非要执着演一辈子邓妈妈。
撒花!
《香山叶正红》今晚收官!
真是又双叒叕一部精彩出圈的重大革命题材历史剧啊!
真不愧是连续三周收视率稳居榜首的剧,追着看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将历史演活了,故事讲漂亮了,大领袖、小人物个个都有看头!
这个片子展现了中共中央在香山181天的光辉岁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国共和谈、渡江战役、政协会议、开国大典……都是些非常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即便已经多次在影视作品中呈现,但这次在《香山叶正红》中呈现的仍然有新意、有创造性。
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人物塑造,都十分给力,在真实性、艺术性两方面都做到了突破。
首先说说大领袖的塑造。
说起建国前的岁月,自然少不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这样的领袖人物。
但在剧中对这些领袖的塑造并没有“高高在上”之感,而是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平凡人”表现。
以毛主席为例,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又有平常人的真情实感。
无论台词还是动作都给人一种亲近感,让大领袖在生活方面与人民群众之间没有隔阂,与荧幕外的观众也没有隔阂。
当然这也归功于演员老师们的塑造,像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等等都是经典的特型演员,他们对于人物的诠释都有着各自深刻的理解,还想说一句,杨童舒老师扮演的宋庆龄太太太优雅了,真的爱了!
再说说小人物,无论是小警卫员柳二勇、还是四野团长姜莱阳、还是女学生萧静娴,再或者是游击队队长、普通民众等等的,形象都十分生动。
这些小人物纵使都是艺术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但在整个故事中有真情实感可以去感受,有人物性格变化的迹象可以找寻,也有小人物身上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
相比其他展现壮阔、惨烈战争场面的历史题材剧不同,《香山叶正红》整体氛围更为轻松,很多场景、事件都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比如出城要带垃圾、粮食价格的调控等等细节,既平实也生动,都是这部剧在创作上的闪光点。
今晚最后两集完结,竟然还有点舍不得,只可惜这时候北京已经完全进入冬天,香山的红叶都落完了,等到明年秋天,一定要再把这部剧看上一遍,然后去香山真切地感受一番,这七十多年前的壮阔与温情!
最近在疯狂给身边朋友安利央一播出的《香山叶正红》,这一路追下来,就想说一句话:央视出品,必属精品!
先去查了一下这部剧的收视情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高居榜首。
为啥这部剧收视率这么好呢?
总结了几点原因:首先是题材好、内容好。
这部剧以建国前的故事为主要内容。
那时国共两党位置转换,但仍潜藏危机、暗流涌动,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同时香山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要着手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与许多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
《香山叶正红》就聚焦这个时刻,讲述了许多温情的故事。
然后是讲述的角度好。
《香山叶正红》是重大历史题材剧,但有很多艺术化的创作手法。
对小人物如姜莱阳、柳二勇这些虚构人物的创作十分到位。
他们是小人物,更是年轻人,讲他们的故事,就是讲那个时代多数青年人的故事。
对毛主席、周总理这些大人物的讲述也很到位。
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老百姓一样,会关心生活中的一米一粟,有真情实感。
小人物深刻,大人物温情,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有了更强的带入感。
最后是阵容的强力保障。
导演是多次获得“飞天奖”的巴特尔,编剧盛和煜,他的《走向共和》在豆瓣保持着9.6的高分。
演员阵容更是响当当,唐国强、王伍福、郭连文、何林翰、张宁江、崔一梁、郜峰、杨童舒……强有力的导演编剧搭配实力演员,这部戏绝不会错。
看了二十多集,有进京赶考之始末,有渡江战役之壮阔,又有粮食价格变动生活百态,还有特务刺杀的惊险……想说《香山叶正红》又详实、又生动,又精彩、又刺激,节奏一点不拖沓,故事细节非常充盈。
这样的剧怎么会没有收视呢?
越往后看,越是激动,不仅仅是因为剧情,更是因为看到现在我们电视剧制作水准不断上涨而激动。
国剧当道啊!
这就是中国力量啊!
一定要多出这样的好剧,多出这样的精品!
《香山叶正红》的剧情马上就接近尾声,还没开始追剧的可以抓紧了,相信我,是可以打开一口气可以看好几集的那种!
主旋律题材,全篇浓浓的说教风格,台词满满的申论套路,让人听了烦不胜烦。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看的热血沸腾,只因为主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还行吧,就是总理差点
第一次这么完整的看到结束内战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剧,各个方面井然有序,名场面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热血澎湃,很喜欢!
爸爸很爱看的一部剧
可以看出这是做完《觉醒年代》和《大决战》的边角料
定国旗国歌
求编剧不要把二勇写死,蛮顺眼的
这部剧作为主旋律电视剧拍得还可以,我挺喜欢看的。
一⭐给历史,其他演员剧情什么的0⭐
还好吧,中规中矩,对历史的描写也还好。及格了
有点烂,但也有亮点,题材不错的啊
看到有张宁江一时还有点转不过来,塞上风云记的反派还没缓过来就演了这么个正面人物。
中老年人专供的剧吧,剧情,人物台词都像在过家家,经不起一点推敲。还有打光问题,太敷衍,所有场景都一样的高亮度,根本不想用灯光去营造氛围,图省事是吧。配音也是一样敷衍,不同人声场不一样,同一个人一段话声场也可以不一样。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吧。
勿忘建党之初心,勿忘建国之使命
正能量用心好剧,可能是资金不足,现在主流正剧这么少人看和热度低真可悲,那些于正的假大空大烂剧却热度高,这样下去中国脑残会越来越多,现在美国已经很多反智人群了,希望中国脑残不要学。这个讨论区可以回复呀,神奇,剧情拍的还是很不错比现在最新的流量偶像剧剧情都好看,就是选角不够形像伟人,但是学到很多当年的历史。
看了三集,剧情还可以。就是周总理这个演员不太像。还有唐国强永远在用帝王那套演自己,一点都不像教员。
呵呵
换了个别角色总感觉被破坏了化学反应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