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徐熙娣在艺能界摸爬滚打十几年了,如果……(被打住) 熙娣:(怒!
)我有那么老了吗?
(晃过神)不过,的确我在演艺圈是出道比较早的前辈了。
(向后一甩头发,得意) 康永:反正不管怎么说了,这么多年,你没有想过转型吗?
熙娣:转型?!
我一直都在转型呀。
我以前是梦幻纯情国中美少女呀,(开始唱和老派的动作)十分钟的恋爱,嘿…… 康永: 够了!
我的意思是除了主持娱乐节目,还有打算主持别的类型的节目吗?
熙娣:别的类型啊?
(假装冥想)电视购物吗?
还是深夜的性爱节目?
要不然类?
康永:看来你真的不适合转型,保持好你的妖女气质就好。
今天我们康熙来了一位近期转型的大明星,欢迎李连杰先生。
熙娣:欢迎!
连杰:康永好,小S好。
康永:另外还有来自于内地的文章先生。
熙娣:欢迎!
康永:徐熙娣认识文章吗?
熙娣:我知道他在内地有一部叫《奋斗》的电视剧很红!
文章:谢谢!
康永:这两个人,你更喜欢哪一个?
熙娣:怎么一开始就这么犀利的问题啊!
(皱眉)我会选文章了。
康永:为什么?
熙娣:其实李连杰大哥很不错,会武功了。
但是…文章很年青,你知道我现在喜欢嫩肉。
(文章李连杰均笑)李连杰:我哪里不嫩?
熙娣:看上去不嫩而已,至于真的嫩不嫩,我尝一下就知道了。
(冲上去,被汉典拉住,李连杰吓倒)康永:不要闹了了!
最近二位要上一部新戏,由两位主演,名字叫什么?
汉典:(抢白,白痴状)叫海洋天堂。
熙娣:(大叫)谁在问你啦!
你是有多想抢戏呀!
(众人笑)汉典:(假哭,倒地)你怎么可以这样对一个脑子不健全的孩子。
你可以的打我,骂我,但是不可以骂我爸爸……熙娣:拜托!
我哪里有骂你爸爸,老娘打的就是你好不好。
李连杰快来教我什么佛山无影脚或者什么掌之类的招术呀(李连杰笑,熙娣被康永拉住)康永:好了了!
不要在来宾面前丢脸了了!
人家李连杰在这部戏里已经转型了了,不打架了。
熙娣:(边退回来边笑)好了了,闹着完了。
不过李连杰不演打戏开始演文艺片,我真的还满期待的。
而且我和我姐都好喜欢李连杰,从小看他的电影长大。
不过这次不打,应该没什么看头吧?
连杰:这次是一个新的尝试了。
主要是以感情为线索,动作就不太加入其中了。
康永:一直都是演武打片,怎么会想到要接这一部?
连杰:其实就是想换一点新尝试。
毕竟打了一辈子了。
熙娣:听说这部戏一定会哭死对不对?
连杰:这个…会有很动情的地方了。
因为这部戏的导演呀还有大家都很认真的在做,包括我也是新的尝试,所以有些细节,我觉得还挺打动人的。
康永:文章,你在里面演一个什么角色?
文章:我演儿子,杰哥演爸爸。
儿子患有孤独症,和平常人有些不一样。
这是一部讲述父爱的片子。
熙娣:那我一定会哭死。
我最怕这样的片子,但是又很想看。
康永:李连杰其实在以前的很多武打片里都演过父亲这样的角色,文章也应该演过儿子,但这一次演这样特殊的儿子,应该也是新的尝试。
文章:对,以前没有演过。
所以,也是一个挑战。
熙娣:不过文章我觉得挺合适的,因为他有点婴儿肥,有点小可爱的样子。
文章:(害羞)哦?!
是吗?
或许吧。
康永:汉典也有点婴儿肥呀。
汉典:(立刻抢戏,蹲下来)咩咩咩,我要喝奶我要喝奶。
我是婴儿。
熙娣:(白眼)你给我去死了。
还要喝奶类。
文章:汉典其实也满适合演这个角色的吧。
熙娣:(继续白眼)他?!
康永:不然让汉典演一下好了。
文章和李连杰先演一段好了。
连杰:(在放空,突然被问到愣住)啊?
我也要演呀?
(笑)演什么?
文章:要不就演那一段公交车上吧。
连杰:噢,好吧。
就随意演一下就好吧?
康永:就做个示范好了。
文章:就是在公交车上,我不知道到站了,然后被售票员骂,然后爸爸就很生气保护我,对着公交车骂。
康永:还有个售票员呀?
那S来演售示员好了。
那开始吧。
熙娣:这样呀。
好。
喊ACTION.康永:ACTION熙娣:(大声,故作山东腔)上车的乘客请买票,不上车的乘客往后走……(文章和李连杰笑场,康永笑倒在地)熙娣:(生气,双手交叉)不演了了!
一点都不PROFESSIONAL了!
不要NG好不好!
文章:(继续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好好好,继续。
熙娣:帮我喊ACTION汉典:ACTION!
熙娣:(对着文章大吼,文章吓到)你怎么还不下车呀!
到站了!
你到底下不下!
你傻子呀!
下还是不下?
文章:到了吗?
现在下吗?
熙娣:现在不下什么时候下?
你这么大个人了,还不知道到哪一站呀。
你把公交车坐着玩呀。
你知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像我这样美丽又年青的售票员在为你们这些人服务呀,要不是家里有两个女儿,我才不出来工作呢!
我在家做我阔太太多好呀……(康永打断说:李连杰该你出了了)连杰:我呀?
哦。
你这个干什么呀!
你干嘛骂我儿子呀!
他不过是没注意……(被打断)熙娣:没注意?
他当然没注意,你看他眼神色眯眯的,肯定就是看我漂亮,一直盯着我打我主意呀,下梁不正上梁也肯定是歪的,你肯定也想占我的便宜,你们这两个不正经的东西…(继续在演,但众人已笑倒在地,熙娣山东腔)想我徐熙娣号称公交西施,多少男人打我主意呀,知道这辆车上为什么人那么多吗?
又为什么男人那么多吗?
都是来看我的!
……(全场已囧态了)康永:够了了!!
你是有多爱演啊!
我们是要看文章和李连杰演好不好。
熙娣:(边笑)他们不演呀,搞得我一个人在演独角戏。
不过我发现我真的有点适合去售票耶。
康永:(继续笑)如果你去售票,那车上肯定没人敢做。
好了,汉典来演儿子。
要不熙娣演妈妈,妈妈护着儿子好了。
熙娣:那谁是售票员呀?
康永:那文章来演一下好了,不要让售票员这样负面角色的戏太多好了。
ACTION。
汉典:叔叔,这一部是哪一站呀?
文章:(完全没在演,干说的)这一站不是你到的站,你的站过了。
谁让你早不下车呀。
熙娣:(横冲过来,悲情,音响也正好配合了悲情的背景音乐)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你这个售票员不提醒他下车。
你有没有同情心,他已经是一个很可怜的孩子,你不爱护他,不关心他,还不提醒他下车。
你知道我养他有多不容易吗?
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你知道吗?
现在你还这样给他冷眼,你不可以!
你不可以这样!
……(众人已笑倒)康永:好了了!!
你是有多喜欢演呀!
汉典:S姐真的好棒。
我完全没方法切入。
熙娣:(自己也笑)切什么入呀。
你还切西瓜呢。
你们知道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嘛,所以一下子母爱的关怀就来了了。
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康永:李连杰觉得小S演得怎么样?
连杰:(忍不住笑)很好很好。
很好笑。
康永:好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部让你掉眼泪的电影《温柔海洋》的精彩片段--进VCR---熙娣:妈呀!
完全就是文艺片嘛。
我要哭了了。
我要去看!
康永:刚才的片子里有一场是父子俩抱头痛哭似的。
里面有很多哭戏吗?
连杰:会有一些,不过还好了。
好像我的哭戏会有。
康永:以前李连杰都是演高手,基本不哭,或者会有动情的落泪,刚才那个是大哭耶。
连杰:嗯,是会不一样。
熙娣:我觉得李连杰大哥应该不管怎么样都可以演哭演的好,因为以前那些大侠又不能哭但是有时你又动了情要哭的那种,我觉得最难演。
像我吧,我适合演这样的。
康永:你们女生演哭戏随便一哭就哭出来了好吧。
熙娣:这样?
那好吧,那今天的节目就先到这里吧。
康永:拜托!
你有点职业道德好吧,才做到一半!
熙娣:是写这篇东西的人不想写了要睡觉了,很晚了,我顺便回家给孩子喂个奶而已。
康永:看来我们的节目也不长了。
好吧,这一期分上下集,上集结束了,下集请继续关注康熙来了-功夫巨星和奋斗男生的父子情。
谢谢李连杰,谢谢文章。
熙娣:886【纯属好玩】
“仅以此片献给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母亲”影片结束时的字幕,或许这是影片的注脚,或许不仅仅一个注脚。
影片讲述一个自闭症患者和一个患肝癌还有几个月生命父亲,在父亲生命最后几个月的生活故事:海洋馆的丧偶老电工王心诚,在得知自己肝癌晚期没几个月可活以后,带着自己儿子大福(自闭症患者)跳海,离开这个世界,不料水性好的儿子将自己救起。
接下来的日子,(影片开始)王心诚为儿子大福找关怀中心、福利院、民间福利机构,带儿子离开福利教儿子生活自理,打蛋、穿衣、坐公车、扫地,担心儿子念记自己,告诉儿子自己以后会变成海龟;海洋馆来了个马戏团,马戏团的小丑玲玲与大福相识,且在空旷的楼台向大福倾诉心声,临走告诉大福,有一天海洋馆一角的电话铃响起,是玲玲打的。
最终,死亡如期而至,王心诚的离开了,大福学会做早餐,学会坐公车,学会扫地。
有一天,海洋馆一角的电话铃响起了,大福拿起电话,里面有海的声音,仿佛来自天堂;有时,大福会在游在水族馆的池子里,亲昵的抱着大海龟,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知道那是他的天堂。
真诚之后的,还是真诚主题分析影片是编剧、导演薛晓露根据自己十年自闭症关怀中心义工经历而创作的。
从故事本身出发,这是通过一个特殊自闭症家庭的故事,母亲早已离开,儿子患自闭症,父亲却患上肝癌且晚期,没几个月可活。
在这一特殊空间里,影片传递出一份沉甸甸的爱意,父子之爱、柴姨与王心诚的爱情、玲玲与大福的友情;父爱或是爱,成为这一故事的主题。
自闭症这一特殊群体,自古以来就存在,而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他们的影片。
唤起公众对这一特殊人群及家庭的关注,唤起社会对这一特殊人群及家庭的关怀,毫无疑问是这一影片的另一主题所在。
这一特殊题材,必然使影片承载的社会学意义远远大于电影学上的意义。
政府对自闭症人群的关注度、自闭症关怀机构的设立及制度的完善,社会对自闭人群的偏见以及帮助关怀;自闭症患者家人的物质压力、精神压力等等,在影片中虽有所提及,却点到为止。
这是所以有识之人和政府机构所观影之后所去关注的,对于这样一部诚意之作来说,这才是这部影片的归宿。
游离主线之外的辅线结构分析影片从结构上说,是典型的线性结构,以父亲王心诚生命最后几个月,为自儿子大福的生活安排而奔波、努力为主线,这条主线上衍生的明显人物关系有:1.王心诚与大福父子关系2.柴姨与王心诚的“爱情”3.王心诚与海洋馆老总的关系4.王心诚与福利机构的关系。
这些人物关系,组合在一起构成影片主线,在结构上成为主线的的各个支点。
而影片中还有一条明显的辅线,游离在主线之外,王大福与玲玲的关系线。
玲玲这一条线索唯一与主线交叉是,大福在海洋馆不归还玲玲表演用的白球时。
这条线索为何存在,为何在影片中占比例较大时长?
玲玲是个孤寂的女孩,在舞台上扮演小丑玩着各式花样取乐游人,在空旷的楼顶对着一个痴呆的自闭症患者袒露心声,会指着天空白云说,“我奶奶住在那儿!”,会给痴呆的大福打电话,尽管她知道,可能没人会接。
难道这不是活在我们身边又一个“自闭症”吗?
如果说活在电影主线是在说自闭症患者和他的家人的世界的话,那么这条辅线说的是人群中的另外一些需要大家去关怀、慰籍的人。
那么它让主线的故事在剧作和整部影片水准上上升的另外一个层次淡化的戏剧冲突---叙事分析电影剧作脱胎于戏剧和文学,一部叙事影片在结构上分为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尾,并以强有力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自故事片从亚里士多德“三一”戏剧定律发展而来,也是故事片的传统叙事手法。
《海洋天堂》这一影片在故事发展中,在事件并没有强化戏剧冲突,而且在人物上没有设置“二元冲突”的人物关系。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正面人物。
在许多情节设计中,几乎没有设置冲突情节。
在几个戏剧性强烈的情节中,把冲突弱化,如:王心诚离岗经理态度、在屡次求助后被拒等。
剧作情节外部戏剧动作上的弱化后,常使影片走入人物内心的表现上。
影片在这一点上没有采用常用的空镜头和人物特写,而是大量的带环境中近景描写和大量的水底镜头。
影片在叙事角度上,采用的是纯客观叙事,并没有从人物个人的角度出发。
而是从整个事件的整体发展出发,不偏不倚,没有刻意的煽情。
这也是这一影片叙事态度,一个关于自闭症平凡的家庭,他们是如此的生活在这样的这个世界,承受着一切。
就像影片的结尾文字,献给平凡的父亲母亲。
有爱,才有天堂!
电影中,在老爸得知自己就快要离世后,开始教患有自闭症的大福学习自主生活,至少学会煮鸡蛋,学会到站了自己下车,学会自己脱衣服睡觉。
最感人的是,李连杰饰演的爸爸一脸沧桑,还用布料做了一面海龟壳片,穿在身上,在儿子游泳时作伴在旁,然后告诉他,爸爸是海龟啊,爸爸就是这只海龟啊,下次你看到海龟,就知道这是爸爸在陪你啊。
最后,爸爸还是毫无悬念地走了,文章饰演的大福呆呆地趴在一只大海龟上。
不管是怀念,还是依恋,父亲的一点一滴都在他心里,虽然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情。
电影的故事其实没有多少新意,但是对于亲情,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新意,亲情那是本能。
所以这样的电影,用到诚意,就足够我们给他掌声,为他流泪。
话说这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那么在这样的主题下,其实本身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不管是《当幸福来敲门》的励志温情,还是韩国《婚纱》的细腻温情,此类片子,只要不至于太烂,基本是不会有人砸鸡蛋的。
父爱,相对于母亲的细碎操劳来言,更多的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所谓父爱如山。
父亲,大抵来说,总是没如女人来得巧言善令,父亲,更多的也许是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
此部电影,因为儿子是自闭症患者的特殊性,所以更多了一种悲怆的情绪。
因为担心大福死后没人管,他老爸甚至带他一起去跳了海,在一片风景极其美丽的蔚蓝海洋中,这对父子却只能因为社会上没有好的对患病者的福利,而差点选择长眠于海洋。
不得不多,看着很揪心。
在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一贯是最能轻易践踏的。
据说李连杰接此片,与他的慈善心不无关系。
此外,不得不说,李连杰真的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陆男人,有很多片段,让人觉得,似乎那些个武艺高强的大侠未曾出现过,他就是一个朴实顾家为儿子的操心的普通父亲,如同大多数的父亲一样。
看惯了李连杰演功夫片,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他给人的感觉居然这么自然,洗净铅华。
而文章的演绎,让人顿觉惊艳。
演自闭症角色是需要挑战的,他很成功。
电影里的细节处理和剪接甚至我们都能看出问题,但是不妨它成为我们的感动。
其实对于父亲,我感受到的也许真的没我期盼得多。
但是这人就是我的父亲,不管他做得怎么样,都是我的父亲。
那年,怕我冷,父亲大老远送被子来,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我从教学楼跑下来到他面前再到宿舍放好,居然没有叫一声爸爸,妈妈告诉我,他路上一直在念叨这事,而我竟然没有意识到。
一霎那,我就很难过。
六年级的时候,每天大中午我没心没肺地顶着个大太阳去上课,都说妈妈细心,结果还是爸爸拉了我去买了顶当时觉得蛮贵的宽边太阳帽,现在看来还很潮。。
不管是怎么样,如果父亲在我们的生命里,也许有些角色没能做好,那也不代表他不爱我们,在心里,他总是爱的吧我想。
如果父亲真的能变成海龟,那么也是好的,海龟很长寿,它可以替父亲看护着儿女。
只有你愿意,一回头,海龟就会游过来
如果单从故事上来看,《海洋天堂》应该是一部典型的通俗剧: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自知时日无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患有孤独症的儿子照料好。
而这个患有孤独症因此无法自理生活的儿子,因为已经成年,所以他和父亲都尴尬地陷入了这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空白处。
毫无疑问,仅仅凭借这个故事,相信很多观众的眼眶就已经开始湿润。
这个故事集合了太多的催泪通俗剧的因素:死亡、亲情、绝望,以及若有若无的希望。
只要稍微煽情一点点,这个故事就能拍成《爸爸再爱我一次》,观众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进了电影院就一定会被这个泪弹击中,哭到撕心裂肺。
但是本片编剧和导演薛晓路并没有让自己陷入到这个明显的诱惑之中,她用一种明显的克制态度,在影片诸多可以催泪的细节上,都作了淡化处理,没有用电影技巧来控制观众情绪,而是让观众完全凭借自己的观影感受对自己的情感判断做出了选择。
对于这样的一个题材,导演薛晓路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处理,从艺术上来说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态度。
虽然从市场角度来说,这种反通俗剧的处理方式会让本片损失票房,但对于本片的主题和孤独症患者以及他们的亲人来说,这种淡淡的关照可能更符合导演本人对这个故事的意图。
本片编剧和导演薛晓璐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同时她还是一个参与帮助孤独症患者公益活动十多年的志愿者。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生活经历和背景,所以《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中所有涉及孤独症患者的细节都如同纪录片般真实。
也正是因为这个公益性的故事主题,本片才能请到李连杰这样的电影明星,以及许多幕后电影工作人员不计报酬地参与到了这部电影中。
据说《海洋天堂》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一千万人民币,而除了李连杰、文章、桂纶镁主演外,幕后工作人员还有杜可风(摄影)、奚仲文(美术)、久石让(作曲)、张叔平(剪辑)等人。
以这样的故事主题和这样的制作团队来说,把《海洋天堂》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并不困难。
但是,这部电影就在这样的一个主题之前面临着另一个选择:这部电影是为导演而拍还是为观众而拍?
为观众而拍,就要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情感消费诉求,通俗点说就是要满足观众进电影院大哭一场的欲望。
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足够煽情的电影技巧和叙事方式就必不可少。
对于本片导演来说,可能正是因为她对孤独症患者的了解,以及她对相关公益事业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她无法采取这种方式来表现这样一个主题。
因为将真实生活中的痛苦作为电影观众消费的元素,是一个在道德和技术上都非常两难的决定。
如果《海洋天堂》是一部纪录片,这种道德模糊地带的抉择会容易很多,因为纪录片拍摄的是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生活,不去伤害被拍摄对象是一个基本的纪录片道德底线。
在这样的一个准则之下,如何处理片中的人物关系和生活细节,导演可能很容易就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是现在的《海洋天堂》是一部虚构的剧情片,而且是一个商业投资行为,除非投资者对本片的市场回报并无所求,否则导演还要面临剧情片导演所要肩负起的责任:谋取票房。
对于这样的一个题材来说,之前已经有许多商业类型片做出了示范,对于一个成熟的电影创作者来说,如何有效地运用电影叙事手段来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也并非难事。
但《海洋天堂》最后还是选择了一种克制的叙事手法,在许多关键场次的描写刻画上,都采取了相对冷静的客观视角,用拉开距离的方式,表达出导演本人对于孤独症患者以及亲人们的尊重。
当然,这种创作态度必然要付出损害商业性的代价。
作为一部李连杰主演的情感类型电影,李连杰在本片中做出了足够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表演而融合进了他自己的人生感悟。
本片的其他演员如文章、桂纶镁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电影元素也都在国产中低成本电影做到了相当品质。
这样一部真情实感、品质上佳的电影,最后在市场上面临的却是观众相对的冷淡。
这和本片采取的叙事策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种在通俗剧躯体之下包裹着文艺之心的电影,对于大多数只想来电影院做一次娱乐消费的观众来说,无疑有着一定的距离。
但即使是这样,《海洋天堂》对于导演一直在强调的“公益性”也起到了足够大的帮助。
如果这个故事有生活原型,如果最终以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这部电影给观众所能带来的力量和情感冲击,无疑会更加强大。
但是如果这是一部纪录片,又有多少人最终能够看到它呢?
今年出现了好几部关注普通人生活与情感的电影,如蒋雯丽导演的《我们天上见》,岸西导演的《月满轩尼诗》,以及罗启锐导演的《岁月神偷》,现在又有一部《海洋天堂》。
它们都将视角转向了普通人有笑有泪的平凡生活。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刻意漠视现实的国产电影来说,这种积极的转变是我们应该给予鼓励的。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扩大的电影市场来说,各种飞天遁地爆炸追车的大片可能是大部分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但如果市场上只有这种一味讲究感官刺激追求最大商业利益的影片,对于另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忽视的观众来说,则是不公平的。
希望《海洋天堂》最终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这样我们作为观众才有希望继续看到类似影片的出现。
我常说,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电影。
你作为一个观众,你现在就可以用你手中的电影票做出自己的选择。
原本以为,“功夫明星”李连杰“弃武从文”,一场电影就基本上没什么看头了,可结果远远超出了观众的想象。
李连杰将一个善良无私、勇于担当的父亲形象演绎得催人泪下,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细腻的表演、感人的情节打动了全场,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头哭到尾,催泪的强度堪比《妈妈再爱我一次》。
没有炫目的视觉效果,没有香艳的爱情故事,没有无孔不入的植入式广告,甚至剧情都没有太多的起伏,却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
整部电影没有大悲大喜,却有着真正触动人心的力量。
浓浓的父子之情,于细节之中传递着温情,感动着观众。
电影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静静地等待字幕的出现,没有一个人离开。
随后全场掌声四起,持续了很久,足以表达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肯定。
在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娱乐时代,《海洋天堂》将视角投向了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不仅让观众进入了自闭症孩子们的世界,也同时体验到了自闭症家庭的艰辛和不易。
当天的看片会上,主演文章也与大家一起观看了电影,记者和他坐在了同一排。
字幕结束,灯光亮起,文章缓缓起身的那一刻,我发现他的眼圈红了。
平静而热烈平凡而伟大………………………………………………………………………………………………………………………………………………………………………………………………………………………………………………………………………………………………………………………………………………………………………………………………
婚姻法课上又看了一遍,写了一点作业同样是傻子儿子,同样是含辛茹苦,同样是走投无路。
东莞母亲韩群凤只好把自己的脑瘫双胞胎溺死。
13年了,有什么艰辛没有走过,13年了,未来还能指望什么。
《海洋天堂》里导演试图展现一个美好未来,傻子大福学会了基本的自理,社会上又有好心人提供多方的帮助,阳光洒满傻子的脸上,灿烂而美好。
可是现实往往是家庭不愿承担智障儿童的抚养(福建母亲遗弃脑瘫儿案2011),抚养了但是经受不起岁月的侵蚀而亲手杀子的(东莞母亲溺儿案2011)。
在家庭最无助的时候,社会福利机构逃脱责任“孤儿院嫌他太大,老人院嫌他太小”,政府抚恤资金不到位,法院支持父母双亲必须履行抚养权,最终只能导致父母亲手杀儿的悲剧。
面对家庭,社会甚至上天的遗弃,傻子,甚至更广义的说,残疾儿童将何处为家。
文明社会的体现之一是对弱势群体的抚养。
儿子已经步入成年,甚至还认不出父母;跑遍全国,却找不到一条治愈的药方。
父母无论是情感,资金还是生命都已经耗尽,社会总得接过这个重任。
因为一个人的不完整而弃之不管,是一个丛林社会。
首先,政府应该树立法律法规,保证残疾儿童身有所属。
参照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自闭症患者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应该被纳入法律的权利保护范畴,并成为残障人社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对象群体。
其次,要建立起相关的收容机制和机构。
在美国,自闭症儿童是被政府从生管到死。
从诊断之日到3岁阶段。
社会服务的内容是“早期干预”。
由专业人员去训练孩子。
从3岁至6岁学龄前阶段。
只要患儿上官办公立学校,全免费的。
6岁至18岁的义务教育阶段。
患儿上公立学校全部免费,而且公立学校不得拒收。
公立学校或建有特殊儿童学校,或在普通学校里开设特教班。
在16岁左右,国外对患儿开始职业前培训。
因为这部分人自立很困难,先进行“支持就业”。
由社工为其找工作岗位,帮助雇佣者适应、了解其人,为该人进行岗位培训。
其后是“福利工厂”:由政府兜底的纯属社会福利事业的工厂。
任何脑瘫、自闭症人,每个福利工厂接收一个学员的残障补贴是每月900美元,让每个人享有日间活动时间,在里面学做圣诞卡、挂历、栽种子等。
法律规定,18岁以后的残障儿家长不再有责任,而由专门的群体保护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我国政府应该把NGO合法化。
政府组织普遍存在效率低,组织庞大,耗费资金,运作不透明,相互推脱责任的问题。
只有让社会服务社会化,让公民组织有自主权利筹集资金,展开社会服务,才可能真正去解决问题。
因为NGO的资金筹集自民众,必须要向社会公布财产,透明运作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而继续下去。
李连杰的壹基金,汶川救灾的民间组织纷纷被官方取缔,最终常常导致善款成为郭美美的LV包。
正如影片中展示的,伸出援手好心人和受惠的儿童面对面接触才能让爱心真正传递下去。
而国民的素质也会在这一次次援助和自助中不断提升。
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不是四处拆房,不是挥霍公款,不是屏蔽网络,不是包庇黑暗;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个人之不能,解决社会之不能。
当自闭儿童,当父母,当一个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在无力嘶喊的时候,政府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
残疾儿童又何处为家呢?
这应该只是一篇算得上是观后感的文而已。
我不懂得怎么写影评去评论演员演技电影的各种方面其实我都不懂,但是,这部电影,我用心看了。
我和我的父亲。
说起爸爸,我头脑里并没有浮现出什么特定的场景。
但是,我却能清晰的记起我的爸爸的容貌。
总是在爸爸面前说着一大堆嫌弃他的话,嫌弃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
总是这样的惹恼自己的爸爸。
经常对他大声嚷嚷,说话也毫不客气,一点礼貌也没有,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这样子的我,真的是让人很讨厌呢。
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的父亲呢。
我自己当然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却一直这样继续下去,总是想着要改要改却一直没改,每次对自己的父亲发完脾气转身之后就满心里的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去道歉或是什么,也只好这样任之不管,想着下次一定要好好的有礼貌的对爸爸说话,可是,下次之后还是只有下次。
这样不好的相处模式却慢慢地变成了固定的一种模式。
但即使这样,我爱我的父亲;而我的父亲也同样爱着我。
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早已记得不是那么的清楚了,但我仍然会记得爸爸带着读幼儿园的我去百货大厦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一整套外国进口的玩具很精致漂亮自然吸引着我所有的眼光,于是对爸爸说,我想要。
而爸爸也毫不犹豫就买给了我,于是带着怀里抱着一整套玩具的开心的我回家了。
那套玩具一直都很喜欢,现在也能想起那套玩具的样子。
但是,即使再喜欢的东西,对于我这个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来说,一下子就会把它忘到脑后而去玩别的玩具了。
于是,现在我也记不得那套玩具最后是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但是,现在的我却知道那套玩具并不便宜,那时候爸爸每个月赚的工资也并不多,买这样一件在当时算得上奢侈的东西,我的爸爸却一点也不手软。
只因为那是我喜欢的。
小时候,妈妈的单位出去外面旅游,于是我去外婆家居住几天,有一天晚上,我打电话给爸爸说,我的铅笔用完了,没办法做作业了。
于是,那天晚上很晚的时候,爸爸还专门帮我去买了好多铅笔送来外婆家给我。
小时候,对于这样的事情,总是觉得理所当然。
可是,现在,却觉得那果然是我小时候才会做的事情啊,这么的不懂事,大晚上的还专门要爸爸为了铅笔跑来跑去的,多辛苦啊。
后来,长大了一点,妈妈再出去旅游的时候,家里就只剩下我和爸爸两个人,平常在家的时候,爸爸都不煮饭的,但是,他却为了我而煮了几天的饭;平常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叫我起床的,而爸爸却一直睡到上班的时候,而他却为了我早早的起床给我煮早餐,叫醒我,送我去学校读书。
小时候,每次爸爸去接我放学,总会带我去买东西,买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但却都是我喜欢的,即使后来每次买回家的东西被我玩弄几次就丢开,我的爸爸却没因为我的浪费资源而生气,而是继续带我去买新的玩意。
我就是这样子的成长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没能得到的,只要是我想要的,只要我的父亲能给的。
他都会满足我的。
我记忆里只剪过一次短发,在幼儿园的时候,剪短头发的我相较于长头发,很难看。
连我的母亲也这样的说。
可是时到今日,我的父亲,仍然会说,剪短头发的我,很漂亮。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总是会对妈妈说,小时候刚出生的我,真难看啊,连妈妈也说,“是啊,你刚出生的时候很难看,我都不敢抱你了。
”于是,我知道了第一个抱我的人是我的爸爸。
即使是大家公认的不可爱的小婴儿,我的爸爸却会说,你小时候比你现在可爱多了。
我想,无论是怎么样的我,长头发也好,短头发也好,可爱也好,不可爱也好。
在我的父亲的心里,我都会是世界上最可爱最漂亮的女孩子。
似乎只要对象是我,那无论是多么丑的事情,在他的心里通通都会变成美好的事情。
记得妈妈说过,小时候,爸爸总会带着我骑车去各个地方玩乐。
会把我放在他的自行车前面的那条横杆上,把我圈在怀里,到处去。
可惜的是,这些小时候的事情,我却一点也想不起来。
但是,长大后,他照样会带着我到处去,只要我说出目的地是在哪里,他总会带我去到那里,无论刮风和下雨。
就算我现在读大学了,他都会经常说要自己开车来学校接我回家或是来学校带我到处去玩。
而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性的孩子,所以自然是不答应。
我不希望我的父亲为了我,而一个人连续开车几小时。
不希望我的父亲为了我这样奔波疲劳。
我想要有一天,当我真正长大的时候,是我开着车载着你去你想要去的地方。
然后,我用我赚来的钱买你喜欢的东西给你。
高中的时候,我选了理科,大多数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是,我知道,我的父亲希望我选理科,虽然他并没有干涉我的选择,但我是知道的。
所以,我选了理科,只是可惜,后来的我还是让他失望了吧,并没有好好的学习,反而总是厌学。
我知道,今天的我,没能读他想要我读的专业。
但他也没说什么,但是他应该会觉得不开心的吧。
虽然我知道我的父亲很疼爱于我,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在很多事情上,总有一种不关已的表现,导致了我一度也不搭理他。
两个人的脾气相近,互相赌气,其实本来只是一个误会。
他觉得我不尊重他,我觉得他不重视我。
但是,只要我欢天喜地的和他说着什么什么事情,或是对他说,“爸爸,我煮茶给你喝。
”他就会忘记生气的事情了。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容易满足,只要我的一个笑容,他就心满意足。
似乎对象只要是我,那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帮我完成并不求任何的回报,只要我绽放出笑颜。
后来,这两年,我的父亲的工作渐渐忙碌起来,每天早上,我去读高中的时候,他还没醒来,而每晚当我入睡时,他又还没归家。
于是,我和他之间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有时候只有晚上这一顿饭,有时候,连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种时候,我确实也在心里抱怨过父亲的工作的忙碌,但是,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我,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为了给我我所想要的东西而奋斗着。
所以,我便不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
是的,我一直都很感激我的父亲,没有他,就没有我。
但是,这样的一句谢谢,我却一直说不出口。
总是觉得不好意思。
我很感谢他带我来到这个世界,并给了我美好的生活,美满的家庭。
最多的疼爱。
现在的我,在大学的寝室里,刚看完这样的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从前和以后他所为我做的一切,他所给我的一切。
我更加的感激于他。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平凡的父亲,但对于我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我爱他,不管从前和以后,即使这句话一直没有当着他的面说出口,但却一直在我的心里。
并且,我会为了他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然后,养活他和他的妻子。
让他们可以无忧虑的生活着,到处去玩乐。
谢谢您,谢谢您们。
给了我现在所有的一切美好。
以后,我会长大,会成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能力守护您们的人。
所以,您们一定要等着我,不要那么快地变老。
我会加油的。
请相信我。
说点小事,我小学时班上有个低智同学,走路也不方便,不喜欢说话,也没有电影中的文章可爱,没有他开朗,也没有他帅气,放到真实社会里,那些在影院看《海洋天堂》电影哭哭啼啼的人恐怕连正眼看他一眼都不会。
这才是现实。
爸爸妈妈不要他,爷爷奶奶照顾着他,到了高中正规高中都不要他,爷爷奶奶把他转到我们这个不管你是他校开除的、以前多恶劣的,只要能支付正规高中7倍学费就什么都收的民办封闭式高中。
还搬家到学校附近好照顾他。
班上的男生都欺负他,当然像我这样的臭流氓肯定欺负过。
他偶尔也会发脾气,拿起书跟我们对打,他的书桌被几个男生拆成过粉碎,他还帮我们这些不能出学校的男生到校外买过烟带进来。
到高三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清退了一大票成绩非常惨不忍睹的同学。
包括他。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是不是就跟着爷爷奶奶,也不知道那个精心照顾他的奶奶,天天在校门口等他的奶奶,是否还健在。
是啊,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真的很艰难。
现实的生活,远远要比电影残酷的多。。
而来源于生活的感动,不见得比电影多。。
人总是要通过一些外部因素好像才能明白原本很简单的道理,就像看了于丹讲论语才开始感悟人生,看了北爱开始感叹生活的种种不易和纠结。
我草你妈个逼的,总是很简单道理,非要整得好像有个东西击中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然后突然醒悟的样子。
有那么多的感悟也不见得几个人会去改变什么,或是做些什么。
因为这些人只需要装,装逼才是他们生命,至少,某个时期内是这样。
“我也没怪他,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这种事的”父亲平淡的一句,倒出多少催泪的心酸。
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
艰难的抉择在父亲平淡的一句话中显得那样坚定,那样振奋。
影片开头的父亲带这大富的跳海,是父亲最无奈的选择,是患了肝癌晚期的父亲在临走前,在处理后事的最艰难的选择。
患有孤独症的大富,大富母亲无法接受的离世,曾让这个即将离开人世父亲无比痛苦。
即将解脱的他,又要面临人生最后的考验——大富如何安顿。
“你不走,爸走,谁来管你啊!
”在父亲的话语中流露出父亲的无助。
父亲决定放弃带着大富离世,决定要让大富有能力自己生活。
他给大富找了可以生活的福利园,他教大富怎样脱衣,怎样坐车,怎样煮蛋。
大富渐渐能够独立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实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玲玲,玲玲的出现预示的大富能渐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脱离自己的孤独世界。
一天一天,大富渐渐成长,能够适应正常生活。
可他不知道父亲陪他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最后,父亲离开了。
大富也能独立生活了。
父亲心愿圆了。
影片始终着重刻画父亲一点一点坚定的决心,深入描写了以为父亲在艰难抉择后的痛苦和无奈。
父亲的一次一次寻找可以让大富居住的地方,一次一次的失败。
侧面展现了政府对孤独症人士的关照不足。
最后还是在民办福利院得到帮助。
父亲在训练大富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在克制自己的耐心,他不想伤害大富。
父亲的这种耐心和坚持使得大富能够慢慢感受,慢慢领悟。
影片诸多配角的转变也给了影片很好的过度,这使观影者能更快融入故事发展进度。
李连杰几乎完美的演绎,为这位让人尊敬的父亲又添了几份可爱。
影片最后父亲墓碑上的慈父,是给了父亲一生最肯定的评价。
文章的表演毋庸置疑。
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内心,眼神。
生活中的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影片的链接流畅,故事情节紧凑。
让观影者感受至深。
还值得夸赞的是影片的背景音乐,柔美,纯净,极富亲切感。
天堂里,海水是甜的。
因为父亲的爱让整个海洋充满慈祥。
大富在海洋里自在,自由,幸福的,飞翔。
感谢李连杰,文章,感谢编剧和导演。
更感谢全天下的父母。
事实证明一个好故事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多么重要
年度吸泪大片,剩下半年不可能有另外一个片子能让人如此飚泪了。各部门在这个电影里配合出极佳的化学反应,一看片尾字幕吓一跳,本以为是小成本的新导演柔情作,结果从摄影到剪接到音乐,全是大卡司,然而这些大卡司在这个片里完全不得瑟,谁也不出挑,所有部门都浑然天成,太不容易了。
飞机上看的,无聊死我了。拖沓墨迹,煽情煽得也没水平。
感人吗?我怎么不觉得!李连杰实在演技不怎样!
一星给李连杰和文章的搭档,一星给人间的温暖关怀,至于电影,算了吧
我的父亲母亲。
父爱如山
看完后并没搞清孤独症患者和智障有什么区别。相对于本片中的儿子大福,《洗澡》中的姜武看上去智商和自理能力更高些。李连杰在此片中父亲这个角色显得很单薄,这个影片设定的慈父,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更象是活在水族馆的玻璃水箱里的人物,鉴于此,那些催泪的片段更象是奶牛场里技术范畴的挤奶。
文章好演技,李连杰演赵怀安不如演父亲。
为什么我挺讨厌这种类型的片的?包括文章的演技,没觉得怎么好。虽然没有用力煽情,但是仅仅靠感动就应该给高分?豆友们爱心泛滥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
爱,是电影不变的主题
此片投资虽小,阵容强大,可见慈善牌还是很有凝聚力的。李连杰首次全文戏演出,还算成功。从此片中,可见我国的福利事业社会化,真是一条尴尬的胡同,走不好就成死胡同了。此片不为艺术,只为良心。
科幻片
没有戳中泪点,感觉一般。
困得不行了。。个人认为文章还是比较符合王小贱的基佬形象。。
看功夫皇帝演绎深情父爱
这是一部好电影
没有feel
还可以,李连杰也能这么演啊
一个死亡带来的改变,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