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离谱,讲述平淡,不要跟风吹了好不好?
既然埋了那么多伏笔,又通过对话讲故事来反转?
是不是太水了点?
每次事情讲不通了就把两伙人逼到一个房间里坦诚相待开诚布公谈个话?
大家是在搞外交吗请问?
靠对话解决所有矛盾冲突?
多大的冤情只要见面坐下来就全聊明白了,这得多实诚的一群人啊!?
换成国产剧,靠独白和对话来推剧情不得一星差评好走不送?
结尾更是扯淡,一个医生能自己调查那么多信息,还一下子知道杀了修女的凶手,还找到凶手谈合作?
警察都该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说真的,导演这种风格浓缩在电影的时间里还算精彩,时长限制可以砍掉大部分无用的延伸内容,放在剧集里面完全是整体失控,全靠对话当面对质收节奏勉强推剧情。
三星给画面和几个精彩的角色吧。
可别尬吹了
好久没熬夜刷剧了,话说上次熬夜还是为了王国。
西班牙悬疑剧,不得不让人惊呼!
编剧真神啊!
如此深刻的领悟!
以第三人角度述说开场每一个人物,看似无关的剧集,但总会最后全满呈现,层层反转。
妈妈因为彻底失去丹尼,而悲痛万分,马特因为妈妈的每周见面而在不断救赎自己,两人互相羁绊,慢慢走过悲伤。
但爸爸却渐渐走远,失去理智,杀人成了理所当然,被仇恨迷了眼,越陷越深!
女警和佐伊,我以为能是高能联合,但没有等到,编剧就没按观众思路前进,但我觉得这组真飒!
舞女们,互相依偎生活着,但每个人终究都有生活苦难与心中郁结无法释怀,每个人的立场与想法,看完后觉得编剧已经完美呈现了,你们就只能这么活着,最好的结局,最终彼此互不相欠,开始新生活。
该剧多次讽刺,爸爸的意外杀死退休警察,也着实让爸爸感同身受一次什么叫意外,有意思!
那位卧底警察,最终也没能控制住自己下半身的欲望,27号磁带的产生,让他自己断送了家庭幸福,却反咬女警一口,最后一根稻草垮掉也是因为自己本性的放荡!
最后说说马特和奥利维亚,真是全世界都在与马特为敌,如果不因当初那个女孩多驻足酒吧,哪里会有失手丹妮,哪有牢狱之灾,哪会遇到现在奥利维亚,但也庆幸遇到奥利维亚,让马特还相信,生活是有希望,有人陪伴的!
奥利维亚也是千疮百孔之后才能再次安稳的生活,其实内心也在不断煎熬,人一旦走向光明,曾经的黑暗就会慢慢消散,但仇恨永刻心中之人,永远无法获得自由,反而会断送自己!
这两个内心都有秘密的人,互相羁绊走下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能够彼此理解!
其实我也有好多疑问,一是,我一度以为马特父母车祸身亡和哥哥突发疾病死亡都是爸爸做的呢?
二是,当年那个情敌到底是谁告诉他那么多警察内部信息的?
难道也是爸爸?
还是说警察队伍也有暗线?
这剧,人性的善与恶,被编剧通过此剧展现的淋淋尽致,不得不说用心了!
不想去跟“看不见的客人”比较,毕竟时隔多年,编剧依旧保持风格,就很了不起!
值得称赞!
暴力血腥场面,真实,带劲!
但个人觉得八集还是有点儿长了,可以节奏再紧凑一些。
结局的升华是温暖人心的感悟,觉得还是可以的!
熬夜刷完第一集∶这什么鬼?
第二集∶诶嘿!
有点意思嗷第三集∶我的天哪……第四集∶O!
M!
F!
G!
第五集∶最后一个镜头,我了个大🌿第六集∶心率飙升,恨得牙痒痒第七集∶悲伤我靠,我就知道要黑化第八集∶大快人心,到片尾字幕出现前一秒还在反转,原来你还真的不是完全清白啊一集一个线头,搓成一股绳,最喜欢的是基米,很悲剧色彩的一个人物,即便黑化都让人恨不起来。
我觉得老爷子也是变态,无数次尝试剥夺别人重新开始的机会,有证据吗?
没有,他自己做侦探臆想的,人家过失杀人,你来个蓄意杀人还好意思审判别人,活在自己儿子的阴影中看似深情老父亲,其实勾结黑帮颠倒是非,早就越过了人伦道德的底线,“丹尼在九泉之下也会因你蒙羞”。
当一个国家的刑侦部门都烂到最高层了,出了事找警察都没有用,正义荡然无存,要不是飞天小女警一意孤行逆流而上,这些命案可能都会不了了之,录像带无论是被销毁还是被公布,都是极度邪恶的结局。
想想连特罪科二把手都加入过那场禽兽的狂欢,不难猜出还有多少达官显贵都曾参与其中,要是录像带被泄露,高层机构的公信力瞬间就会被瓦解,社会必然陷入动荡,也是真的可怕……(好像能接着拍黑镜了)我能想出最好的结局就是把录像带交给这个国家更高级别并且充满正义感的人或机构,不公之于众,但必须处理这些人,一点点的把他们从现有的职位弄走并且捉拿归案。
真的精彩绝伦,很久没有这种体验了,让人生理性的紧张,牛逼!
暌违三年,那个曾拍出《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的反转之王杀回来了!
新作刚上线,开分直飙9.2。
up一口气连刷八集,高能连连、跌宕起伏,一集接一集根本停不下来。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部——
本剧片名可以直译为“无辜者”,而我们的男主就是那个悲催的倒霉蛋儿。
马特本是一个前程似锦的男孩,法学院在读生,眼看就要毕业。
在酒吧蹦迪时,他的哥哥和一撮陌生人发生摩擦,马特赶忙上前拉架,没想到口舌之争演变为推搡群殴,混乱中马特失手将一个叫丹尼的年轻人推到,丹尼头部撞到石头上瞬间死亡。
马特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4年有期徒刑。
不仅前程泡汤,入狱后还备受霸凌,最惨的是服刑期间父母车祸双亡。
但恰恰因为这场事故,马特得到了一次服刑外出的机会,期间,他在海边结识了一个叫奥利维亚的姑娘。
他们约好第二天见面,但马特却因为要回去继续服刑而没能赴约。
两年后,马特出狱了。
他到哥哥的律所工作,没想到第一个案件的委托人竟然是奥利维亚,马特相信这是命中注定,因此两人又坠入了爱河,结婚,并且奥莉薇亚还怀了孕。
在医院陪妻子做产检时,马特居然遇到了丹尼做医生的父亲;
搬家中又在新小区遇到了胡戈,当年酒吧那场导致丹尼丧命的群殴中,胡戈就是死命撺掇、叫嚣最凶的导火索。
往事犹如紧箍咒一般笼罩在马特头上迟迟不肯散去。
此时,奥利维亚却接到一通电话,需要临时去柏林出差。
一片愁云惨淡中,马特只能用工作麻痹自己。
本来一切风平浪静,直到马特收到一条奥利维亚发来的短信,短信的内容居然是一张陌生男人的自拍照片。
马特想要弄个明白,但发短信不回,打电话不接,奥利维亚宛如人间蒸发了。
一头雾水之际,马特又接到一条来自奥利维亚的短信,这次的内容更劲爆,居然是奥利维亚赤身裸体的不雅视频。
追查下去发现,奥利维亚到了机场后其实根本没有登机。
而是辗转来到银行,将二人5万欧元的积蓄全部取出,接着打车去了某一家酒店接着便杳无音讯。
换言之,奥利维亚依然在国内。
就在马特想继续往下挖的时候,居然有人开车撞他,并且要朝他开枪。
这个男人正是视频中跟奥利维亚在一起的男人,而且他居然找到了马特家里来。
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案件的真像到底是什么?
第一集到这就戛然而止了。
而这种抓心挠肝的疑惑在第二集达到顶峰,因为这集画风突变,主人公居然换成了女警察洛蕾娜,故事的主线也变成了她调查一桩修女谋杀案,马特和奥利维亚的故事看似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但其实是编导在暗戳戳的憋大招。
几条看似毫无关系的叙事线索同时出现,让人不免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基于导演对强大的叙事能力以及对节奏的精准掌控,加之一直着力营造出“山雨欲来”的氛围,配合不断抛出的悬念。
就是能让你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有继续看下去的动力。
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看似不相干的脉络开始或明或暗地交汇贯穿,彼此融合。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等到第二集结尾两位主角的四目相对,后坐力相当的猛烈。
架构之细致精巧,悬念之引人入胜,铺垫之合理缜密,皆是大师水准,让人拍案叫绝。
本剧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采用了这种类似小说中POV的叙事方法,每集变换一位主人公,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一个互相关联的大事件。
得益于这种独特的切入方式,角色的情感铺陈也不会因为案件复杂而被忽略。
而这种第二人称的叙事,则是沿袭了原著的风格。
本剧改编自美国知名作家哈兰·科本的同名小说。
哈兰是前美国三代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最喜欢的畅销书作家,也是《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的伯乐。
Netflix之前已经和哈兰签署了一份长达5年的独家超级合约,将会把他的14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和剧集。
这些IP被分配给不同国别的Netflix子公司进行影视化制作,例如波兰的《森林谜案》、英国的《陌生人》、法国的《一去不返》,以及之后的《不要走远》和《六年》……而本次的《无罪之最》则交给了西班牙名导奥里奥尔·保罗。
作为注重心理刻画的社会派推理大师,哈兰的作品跟导演保罗善于埋伏线、抖包袱、玩反转的风格相当契合。
保罗的画面冷峻压抑,剪辑凌厉快速,善用固定机位的推拉镜头,塑造悬疑感的技巧炉火纯青。
在改编过程中, 保罗保留了主要人物和故事的架构脉络,在最终的boss,在人物动机和故事整体性上进行了更加扎实的加工。
通篇没有一个闲人、一处废笔。
因为剧集篇幅较长,导演在反转的设置上区别于之前电影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而是在每集中平均安插,保证每集都有小反转的同时,最后的结尾还有惊天大反转。
整个故事的逻辑完美自洽,不到最后一刻真心不知道凶手是谁。
开篇我们跟随男主马特的视角切入,眼睁睁看着马特卷入案件,跌入陷阱,成为嫌犯。
而这样的设置恰恰是最典型的“赎罪-辩解-无罪(或脱罪)”的过程(类似《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等经典好莱坞大片)。
有罪的人需要全新的身份,无罪的人要洗刷冤屈(不管是法律上还是道德上),剧中的每个人几乎都处在这个闭环之中。
马特和奥利维亚都藏着黑历史、伤痛和秘密,几个重要配角们各个都有不堪回首的过往。
有人想要借由隐藏身份获得重生的机会;有人处心积虑想要抹除过往作恶的犯罪纪录;也有人背负着曾经的苦难在社会中努力生存、拼命挣扎。
抛除惊悚悬疑、推理探案的外衣,真正带给我们震撼和回味的,恰恰是抓马外壳之下的社会内涵。
过失入狱、背负罪孽但想重获新生的罪犯;沦落风尘、往事不堪但也想活出自我的脱衣舞女;心怀迷茫、阻力重重的警探;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皮条客;徇私枉法、监守自盗的堕落高层。
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正是基于人性本身。
到底谁是标题中那个无辜的人?
剧中很多人物似乎都是那个符合标准的“标题角色”,虽然理智上我们痛心疾首深表同情,但情感上真的能接受那一个个有着污点的人么?
就像剧中高层口中的道貌岸然,为了几个劣迹斑斑的小人物,真的值得拉下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么?
但生命的价值绝对不允许被如此草率的判定。
那些口口声声维护正义的卫道士恰恰是亵渎生命的最大毒瘤。
多行不义必自毙。
正如本片极其正能量的结尾,那些有罪者最终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戳【有用】,为了这酣畅淋漓的走心神反转。
无论是叙事的节奏还是每集的视角切换,导演的功力都值得肯定!
但越是这样,一些细节上的小瑕疵就越显的低级。
比如:1.作为老江湖的基米,居然当众撂挑子跟鸡头说不干了,这种智商不挨揍都对不起她!
可就是这智商水平居然能谋划出那么大一个局?
2.女主怀孕,利字当头的鸡头居然不让她打掉……孩子既不是他的,他也不是基督徒,他这操作不合情。
从怀孕到生产,至少半年没法正常接客为他赚钱,他这操作也不合理。
3.穿制服的警察在医院欲对男主做笔录,居然会先说“你老婆都告诉我们了,她搞外遇……”这特么都不用两个当事人串供啊!
4.反派警察带了一大批警察去抓男主女主,时间那么充裕,居然只知道守前门,结果男主大摇大摆的从后门跑了,还轻松松偷了辆车。
5……唉,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还是值得一看的!
跟着木鱼水心的推荐来看的,前三集确实有称为神剧的潜质,特别是每集结尾终会有惊喜。
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你就会发现节奏不对了,逻辑不自洽了。
本来每集一个人物独白似的出场,貌似要让人物更加立体,把动机说的更合理。
第4集后面开始就发现,有个屁用,一堆工具人!
特警男找到🔑后让同伴去拿录像带,自己留在家里准备灭口两人。
结果还能让本来就认识的女主发现自己的身份,还在厕所对峙的时候没杀对方,反而杀了同伴男让女主跑了???
这tm是老警察?
还是真的卧底太久变成真的lsp?
开门对峙时,门打开的同时就能反杀对方(门是向内开的,女主只可能在门的正面或者门活动关节一面的角落里,不可能在墙后面开门,因为这样门开的同时手就会露出来,一个特警瞬间连开几枪不说杀人,致残没问题吧?
)。
出来也就忍了,女主开了多少枪了?
子弹够吗?
(手枪一般10-20发),同班男进来先杀他就很奇怪了(明明还没有失去信任)。
最后居然还让女主跑了,哈哈哈!
666,不愧是lsp。
后面反转就更扯淡了,剧里一直在立男主天真无辜的正派的人设,无怨无悔,还无条件的找寻女主,各种相信原谅女主。
但这种人,而且还是律师的男主会一次又一次的在警察有充足证据逮捕你的时候拒捕逃跑吗?
你的背景身份、专业知识真的就是来搞笑的?
还是你自己的律所真的垃圾,不值得你信任?
那逃跑时敏捷的身姿,逃跑计划近乎完美,不是罪犯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反转一点也不出乎意料,甚至是无聊。
丹尼他爹就更扯了,都这深仇大恨了,都想着自杀了,都下了这么大的棋,都隐忍了这么久了,居然都要成功了,还撑不住气,一点都不像个外科大夫。
为了结尾而结尾,无聊!
烂透了!
浪费近600分钟!
短评写不下了8.5/10很不错的悬疑剧,刚开始入门有点吃力,主要是出场人物太多。
S03之后就渐入佳境,到后期更是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每集一个人物的独白,既新颖又省事。
故事讲得清楚且自洽,虽然牵扯人物多、关系复杂,但兜了一圈居然能圆回来。
人物是亮点,这里所有人,除了黑老大(彻头彻尾的混蛋)和打手(拿钱办事的工具人)是几乎扁平的恶人以外,每一个人都有着相对完整的性格曲线,即便是特案组的虐待狂警长,作为大反派的他也表现出温情的一面,他或许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喜爱,但他的死亡给了我短暂的触动。
此外,这里头的女性角色值得单拿出来说一说,三姐妹相互帮助逃离魔窟,之后又相互保护、相互救赎。
即便背叛与伤害,但始终放不下患难与共的真情。
女警坚守信念不畏强权顶住压力,捍卫了法律、捍卫了正义,同时也放下了心结。
失独母亲隐忍坚强又不失智慧,看似最脆弱的一个人实际上强大且智慧,她选择的并不是宽容男主,而是与所有人和自己和解,这是高明且伟大的。
再加上女侦探与嫂子这两个笔墨不多但作用关键的人,这几组女性的互动以及互为因果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到了闪耀的女性力量。
这部剧是妥妥的女主群像大戏。
说女性拯救女性一点不为过。
感叹一下男主真滴窝囊啊,啥啥作用都没有,最后一集暴走又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真是的。
这里头最出色的两个男性角色应该就是兢兢业业的年轻探员和背后坚挺的警察局长了吧……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本来闪光的一点又被几个疯子拿出来当枪使、煽动对立,这其中不乏高赞影评/短评,请别玷污影视作品,别玷污男性、别玷污女性、别玷污女权这个名词。
当然了,这部剧也不是没有缺点,几个小的不理解之处我其实已经手动忽略了,因为要圆这样一个故事实在太难,只说几个大的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最后一集父亲的反转弱了一些,不是说这个角色不能阴暗,只是前面埋梗太早铺陈不够,中间再也不提,可能是为了不引人注目,最后引爆,但最后的引爆效果不好,一个是叙述太仓促(当然了也没时间展开讲),另一个就是不够令人信服,一个医生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瞒天过海招贤纳士打通所有关系搞这么个大事件。
这种行为用单纯的爱(儿子)、恨(男主)与愧疚是解释不了的。
况且父亲的疯狂黑化对他人物的立体感帮助也不太大,这么个桥段感觉像限定剧拍到最后剩四五十分钟生编硬凑的。
男主人设也有点问题,他是个窝囊废这没问题,但其实我不介意把他塑造得阴暗一些,整个剧看下来他最有争议的两件事就是青年与狱友的意外死亡。
青年之死,纵使他有故意之意图,然而行为实属意外,法律已有盖棺定论(即使他在法庭上承认,综合实际情况也很难在性质上判为故意)。
狱友之死被欺辱在前,后又确实遭到生命威胁,起了杀心私以为阴暗苟且但可以理解,最后一秒反转似乎并不能起到角色的颠覆,最多只能说明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节奏也有点问题,大梗在S05揭晓,S06、07属于人物命运的奔波,到S08的收尾就有点疲软。
总体相当不错,少有的优秀悬疑作品,更是少有的女性占据主舞台的悬疑作品。
每个人都在为命运奔波,抗争不是男人的特权,女性的抗争也从不依靠毁灭男性,电视剧里没有,电视剧外更没有。
人们对未知总是充满了恐惧,同时也充满了好奇,应运而生的艺术作品无数,悬疑电影自诞生起,就以扣人心弦的叙事魅力,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
说故事讲就来龙去脉,而悬疑故事的难点在于如何隐藏来龙去脉。
1957年的《控方证人》和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便是个中高手。
随后改编成熟的文学作品成了一种趋势,《尼罗河上的惨案》与《东方快车谋杀案》风靡一时,福尔摩斯系列也被搬上银幕。
8,90年代后好莱坞通过《大卫·戈尔的一生》《一级恐惧》《非常嫌疑犯》等作品形成20世纪末的风格。
时间进入21世纪后,虽偶有《致命ID》《恐怖游轮》《万能钥匙》等佳作问世,但未形成统一的风格与趋势,随后悬疑电影类型进入了沉寂,直到近些年来西班牙悬疑电影崛起,风格也毅趋成熟。
直至今日,西班牙悬疑电影崛起,从《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到《蛮荒故事》《饥饿站台》,再到今天这部《无罪之最》。
近些年来西班牙电影用独特的视听语言,精巧剧作结构,高超的叙事技巧,抽丝拨茧,诉说了一段又一段光怪陆离的都市预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扎实的人物,以及他们演绎的人性善恶,完成了对生命、生活的思考与追问。
开创了21世纪悬疑惊悚电影&剧集的新篇章。
这一出出好戏背后是一个个立体鲜活的人物。
“戏”是什么,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动人真实的人物,才会有精彩的故事。
丰满的角色塑造尤为突出,每一集人物小传式的开场,虽然有些取巧,但是也最终让所有人的性格鲜明,动机扎实可信,被一场意外改变人生的马特,大都来自南美怀揣梦想却又遭遇种种不幸的脱衣舞娘们,活在父亲自杀阴影中却仍自强不息的女警官,都有血有肉的跃然银幕,之后导演在用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动机一个个隐藏起来,在用缜密的逻辑编制所有事件,慢慢抽丝剥茧,带你走进事件的真相。
然而优秀的作品为人们津津乐道,往往是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以及对生活的追问。
“救赎”便是本片要探讨的最大主题。
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爱德说:“人们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面对同样的“不幸”,人们做着不同的选择,究竟哪一条路是通往救赎的呢?
人们应该得到救赎么?
丹尼生命的结束,是所有故事的开始,耶稣基督的雕像在丹尼的棺椁上,陪着他缓缓下葬,仿佛他生前所有的罪都已得到了救赎。
但活下来的人,他们救赎之路,才刚刚开始。
为了得到救赎,丹尼的父母选择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
有人选择仇恨,丹尼父亲选择了仇恨,他为儿子的死所困,他认为凶手马特不应该只被判4年,就应该烂在监狱里,出狱后不是工作,结婚,甚至迎接自己孩子的降生。
上天仿佛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他倾尽所有想为丹尼报仇,想毁掉马特的生活,他买凶在监狱杀人,他要毁掉马特的工作,让他认为妻子出轨,并骗走所有的积蓄,他努力调查着马特有关的一切秘密,寻找任何有可能报复的蛛丝马迹,到最后一刻,他甚至想用自己的生命,让马特杀了自己,来毁掉马特。
有这份决心的父亲,却没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上天在夺走丹尼的那天,他就死了。
有人选择和解,丹尼的母亲选择了原谅与宽恕,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他的形象更多的代表了神性的爱与包容。
他和马特每周相约在国家美术馆见面,用艺术,用美好去治愈生活给他们的伤痛。
同样获得重生的修女玛丽亚和奥利维亚,每周相约去动物园,这是残酷生活给他们唯一的温柔时光。
有人先选择了仇恨,最后选择了释怀,金咪深爱着姐妹,但是姐妹的背叛让他悲惨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些悲惨也滋生出邪恶,知道最后奥利维亚飞身为她挡下子弹,她才想起,她伤害的是她当初最珍视的好姐妹,她曾发誓用生命去保护的人。
“黎耀辉,不如我们重头来过。
”人到底能不能和自己的过去告别,人生是否还有第二次机会。
这些艺术片常常探讨的主题,被导演奥里奥尔·保罗埋藏在这一桩桩悬案的深处。
西班牙悬疑电影依靠着这一批才华横溢的电影人,以独特的视听,精巧剧作,鲜活的人物,深刻的主题表达,为21世纪悬疑电影找到了一条新的“救赎”之路。
可能好多剧评都会分析这部剧的悬念铺设、或者叙事的诡计,我觉得这部除了它是一个优秀的悬疑剧,它还是一部探讨人生的“鸡汤剧”。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本剧通过几组人物和人物关系,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你如何与过去告别?
当一段不堪的标签贴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该如何重新来过?
并且这个命题在故事的最后,给出了答案。
男主马特因为过失杀人,被贴上了杀人者的标签,他想要撕掉这个标签,与死者的父母和解,他想要跟妻子过上新生活,但却陷入到了仇恨的迷局之中; 马特的妻子奥利维亚因为做过妓女,还杀过人,为了撕掉这个标签,她伪装死亡,换了新的身份,却仍然被过去的人和事打扰; 女警官洛蕾娜背负着畏罪自杀的警察父亲的标签,在修道院孤独长大,并依然选择了警察这一行,她变得刚正不阿,似乎想替父亲弥补一些什么,以求得心灵慰藉,但却发现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个好警察,太难了; 面对过去,马特选择重新开始,奥利维亚选择掩盖,洛蕾娜选择直面惨淡,这三条线和人物动机,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题脉络。
而在围绕这三条主题脉络,又延伸出了更有冲突和对立性的人物。
马特(告别过去,重新开始)VS 丹尼斯的父亲(困在过去的仇恨之中,无法抽离,设局陷害) 奥利维亚(掩盖过去,在谎言中生活) VS 米基 (被好姐妹丢在过去里,悔恨、堕落、仇恨) 洛蕾娜(补救过去,勇敢面对) VS 阿圭拉 (抹掉过去,以一个好父亲的形象面对女儿) 这三组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把整个故事迷局和主题都撑了起来。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以马特的因开头,以马特的果结尾,中间包裹了马特妻子奥利维亚的故事,同时以洛蕾娜的查案线索补充整个故事的其他视角死角,整个故事的结构显得非常工整而又巧妙。
当然,这个故事的巧妙不只是叙事结构,更巧妙的是对于主题在多个维度的探讨。
1、曾经的你做错了一件事,并且伤害到别人,现在的你要去弥补?
还是永远活在悔恨之中?
在“告别过去”的主题深挖下,我们又看到马特和奥利维亚又变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马特希望通过的方式去弥补,所以他有时候会变成“丹尼尔”,抚慰丹尼尔的母亲,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最妙的人物就是丹尼尔的母亲,她为了让自己从丧子之痛中摆脱出来,与马特玩着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而奥利维亚因为要彻底跟过去告别,她对两个姐妹和女儿怀着深深的愧疚。
当然这个故事通过两人的结局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夫妻之间需要坦诚和信任,需要把各自的过去毫无保留地交给对方,让对方帮你一起扛,这才是真爱。
所以在故事的最后,他们各自完成了自我和解。
2、如果别人曾经伤害过你,你会选择活在仇恨之中,还是选择和解?
针对受害方,我们看到丹尼尔父母的二元对立关系,同时他们是夫妻,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更拧巴,一方选择和解,一方选择仇恨,而另一个受害人米基,这个人物的内心更复杂,她因为跟奥利维亚姐妹情深,一开始想原谅,但想到自己悲惨遭遇全都是拜奥利维亚所赐,且得不到信任和尊重,恶向胆边生,筹划了迷局中的关键环节。
同时,通过受害方的结局可以看出,本剧给出的答案就是:放下仇恨,执念只会摧毁自我。
困在仇恨里的人是没有未来,没有人生的。
3、这个世界有一些不堪的过去,有一帮势力希望它从未发生过,你会做清道夫,勇敢站出来揭发吗?
如果上面的两个问题讨论的是个体,那么这个问题讨论的是个体与外部大环境,拓开的面更大更广,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洛蕾娜,她小时候目睹了父亲的自杀,虽然剧中没有展开来讲,但我猜测她的父亲可能是替高层背了黑锅,变成了一个黑警,畏罪自杀的。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越发想去了解父亲的死因,作为以男性为主的国家暴力机构,她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不畏强权和压力,毅然决然敢去曝光那些社会名流高层的荒淫史,足见她的意志力。
而与之对立的人物就是以阿圭拉为代表的特殊犯罪科的调查人员,他们没有底线,除了帮高层“擦屁股”,还想维护自己在家人目前的高大形象,最后的结果就是越作死,越早死。
再来回看刚才提出的本剧的命题:你如何与过去告别?
当一段不堪的标签贴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该如何重新来过?
对于男主马特来说,他有三味“鸡精”熬成的鸡汤抚慰:
一味是丹尼尔母亲的原谅;
一味是妻子奥利维亚毫无保留的爱;
一味是洛蕾娜不随意贴标签,客观评判别人的品质;这三个女人救了这个男人,让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所以这部剧本质是妥妥的治愈系“鸡汤剧”!
用人性最恶的一面,讲述人性中有星星燎原希望的故事。
ps:顺便贴一下结局原片中的台词,这些给出了“如何告别过去”的答案和出口——你将学会在过去没有伤害的情况下,展望未来 你会找到治愈你以为永远不会消失的伤痛为了寻求解脱,你必须开辟你从未想过的道路与过去一点点断开联系,帮助那些想重新开始的人你会放下一切,你会考虑你能成为的一切你会决定用尽全力 拥抱新生活直到感觉你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你为之奋斗多年的一切然后你就会知道 你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 就能感到快乐也许 你只是把某些事埋在了心里!!!
我喜欢这个阴暗的彩蛋,人不可能一直活在鸡汤里,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人性的恶,总是在不经意间,那些恶,就像那些不堪的过去一样,怎么可能会被遗忘地一干二净,怎么可能会被连根拔掉,我们只能与它和谐相处,让它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尽量不要吵醒它…… 这才是这部剧很高明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个彩蛋,这部剧会减分不少,不然就像《摩天大楼》的结局一般,之前每个人的恶,一瞬间反转为每个人的善,非黑即白,泾渭分明,这样会让整个故事和人物的可信度大大减分。
因为bgm中出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JAMC,所以特地搬运了下全集出现的bgm。
实际上整部剧的bgm都特别符合我的口味!
希望有所帮助~(侵权删!
)信息源:https://www.dodmagazine.es/banda-sonora-el-inocente/第1集LCD Soundsystem - Oh BabyFunnelvision - Max Power第2集Pop Tops - Mammy BlueMorita Makoto - A deeper dreamThe Shins - Sleeping LessonsVelvet Dream - Ervin Trofimov第3集Marilyn Manson - Third day of a seven day binge第4集Turner Cody - Corner of my roomJay Price - Outlaw BluesGoldfrapp - Ohh la la第5集Jay Price - Im gonna haunt you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 Just like honeyDanny J. Grace - Shoot Up HillTristan Ivemy - Smoke and DaggersNick Rezo - Take a breathAngelo Badalamenti - Fall In love with meOlivier Lieb - Superload第6集Hooverphonic - Mad about youBlues Saraceno - Evil waysTimber Timber - Run From meBernard Viguie - Nigh will be long mademoiselleAaron Benward - Raise your solo cup第7集Sharon Van Etten - Beaten DownDon Julian - Last letterPop Tops - Mammy BlueErik Satie - Gnossiennes No. 1第8集Mogwai - I know you are but what am I?Jaqui - The Innocent
纯商业片,攒鸡毛凑掸子
半天刷完 只能说反转非常牛逼 每集用一个视角来讲述这个庞大的秘密 把每个人不可言说的过往细密地织进整个故事网。女性群像极有层次感 在泥泞里摸爬滚打的妓女姐妹情谊 在重重迷雾里拨云见日的坚信直觉富有正义感的金发女警 千姿百态 坚定果敢。
由始至终都是girl helps girl
故弄玄虚啦,加长版悬疑片而已。妓女相依为命姐妹情深那几集倒是会想到阿莫多瓦。现在回过头想,不正是爱泼斯坦岛吗?!
角色的塑造要靠念白,悬疑不过是叙事手段上的春秋笔法。敬所有女性角色。
难道没人觉得逻辑硬伤很多,桥段设置老套,演员表演雷雷吗……
和爱奇艺自制剧也没什么区别,抱抱女权的大腿,打打情色擦边球,用叙述性诡计来让大家继续下一集,打发过的周日就这样了。
金发女好像极乐迪斯科里那个喔太弱智了,太牵强了。电视剧形式本身做悬疑就太困难肮脏黯淡的西班牙式黄暴死西班牙人真喜欢黑色
无罪之最 El inocente (2021)
《看不见的客人》团队做的8集奈飞悬疑剧,各方面都不错,故事那叫一个庞大复杂,本老年痴呆不得不专门画了图来记人物关系,就这还经常陷入脸盲,眯着眼仔细辨认是不是同一个人。剧情的有些反转我挺喜欢,但是全看完了再琢磨,涉及某人的剧情都没什么用啊,还是那个意外杀人的男主,还是那对恨他的死者父母,绕一大圈子跟《看不见的客人》说的简直是同一个故事,连最后的人性反转都是一样的!which不得不说有点偷懒,予以谴责!
西班牙导演拍摄的悬疑、破案8集网剧《无罪之最》有是奈飞网络出品。导演拍过很受好评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和刚看的悬疑剧《东城梦魇》一样都很吸引人。 奈飞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收费流媒体平台,2020年市场占率位列全美第一。全球的付费用户数量飙升30%,超过了两亿。全年实现近250亿美元收入,利润近28亿美元(约合180亿人民币)。 网络平台播出不同于传统电视、影院,拍好的剧一次性投放,这就要求情节结构极具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奈飞主要靠订户费用赢利,不主要通过广告来挣钱。它一次性投放完,主要是改善用户的极致体验,让你一次看个爽,让你一次看个够。网络播出、家中观看、订户为主等制作与运营经验,是否会是未来视听产品营销的主流?值得研究、借鉴。
一部电影的内容拍成了8小时。一群女人集体拯救一个男人,包括拉拉,这男的除了长得帅没有任何优点。
就这能有八分?我要看吐了! 太多废镜头,废剧情,人物过多,铺垫不够,刻意增加紧凑感。用幼女黑网情节吸引观众,实际情节空洞的很。王家卫或者徐克有空的话,麻烦重拍一下!
为工作日丢失的睡眠再怒减一星
略悬浮 有点夸张
过誉了,故事谈不上吸引人,情节上也完全不及看不见的客人那么浑然天成,8集完全也是拖沓。
气死我了,就这质量怎么吹的神剧啊?如果我有罪,法律会制裁我,而不是让我在一周之内看到两部浪费时间的悬疑片
群友又会说我是喷子。很难再找到让我满意的欧美剧,对我来说本剧情核心在美剧界太常见。红日狂花/消失的爱人/看不见的客人混剪剧,反转生硬。尤其后期不合理剧情和“合理”反转,真正悬疑不是混剪叙事动态再剥丝抽茧解开疑团,而是制造悬念、营造氛围。美剧剧本要求比电影剧本高很多,因为美剧可发挥空间太大,引人入胜的点更多。导演光环太强大,并不具备美剧编剧能力,无法在角色剧情拓展同时保持电影般节奏。此多线叙事段位太低,刻意为之。6月7日改二星。
真的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只有情节需要,没有人物性格,对反转包袱近乎病态的痴迷让逻辑合理性沦为最次的考量,所带来的结果仅是某种降智思维下的任意解谜,实则观众有满腹的猜疑,但主创早已替习惯偷懒的他们完成了本应交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的低级娱乐思考。
这种机巧的编法看的真的乏力,第三集果断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