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啊,珀西。
我们去狩猎。
”“什么?
”“蝴蝶啊。
”在亚眠,阳光强烈的日子,湖水绿得透明,香水樽般剔透。
酷儿们的第一集,Ben Whishaw的叙述覆盖面颇广,成长过程曾和女孩子作的尝试,身份的探索和无可回避,战争逼迫与生死直面,活在暗处的压抑还有如影随形的恐惧。
都讲得很清楚,却抵不过另一些细节生动:特伦斯的笑纹,睫毛,金发,他轮廓分明的下颌线。
当然还有他的眼睛,如果不是那天望得稍微久了一点点。
好像这块块拼图有种自然温暖的色彩,传染着一丝明媚。
“他的下颌线很好看,仿佛是制图的画的。
”短暂停顿,“仿佛就是我的手笔。
”镜头里的Whishaw, 让爱情突然间变得如此真实可信。
或者爱情本来就很可信,只是少有人能在少少篇幅里,用有限光影,给观众的空间泼上无尽浪漫的颜色。
爱情果真像珀西说的那样安静,从一个眼神提起。
然后,仿佛从无要事,却震撼得只在乎月台上的对方,记不起世界尚有战争。
本来已经接受,自此会天各一方再见不到,所以珀西其后将更加明了,特伦斯并非碰巧在那个月台。
当金发的男孩谈笑如常,似乎浑不在意珀西沉默的挥别。
车要开了。
原来他会过来牵起他的手,湖边阳光灿烂时未能吻下去的,在这片温暖的黑暗里完成。
抓紧窗沿的珀西,等待的几秒里,他的徘徊,诚惶诚恐:眼角眉梢可否不要只是场误会?
多得月台上的他英勇到最后,释放惶然般一吻,余生也已被解救得潇潇洒洒。
1917年潮湿的周五夜晚,珀西记得曾经热烈的天气。
那天游泳后两人在草地里一齐进睡。
从此以后乱世很远,耳边更近的是蝴蝶。
'So that's all right.'
第四集的最后的一句I'd miss you Alice之后短短一秒实在太精彩了,像是将这位同妻的矛盾的一生做成了一个微缩模型。
先是紧紧抿着的强颜欢笑的嘴角,然后是一瞬间怅然若失的眼神又很快变成如释重负般舒展开的表情。
多年的相伴让他对Michael充满依恋,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相伴对丈夫的了解,其实她心里对丈夫是否会离开早有答案,但是却不愿意接受这个答案。
但当Michael真的说出”我会想你的”决定离开时,她却有种如释重负的复杂心情,我想也许是不用再活在那种Michael依然需要我的自欺欺人中的解脱吧。
我刚刚看了第一集,本喵视角,讲述一战中两个青年Perce和Captain Leslie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就忍不住看了第二次。
因为第一次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哎哟喂,如果我的英文再好一点就好了,完全不想把视线从本喵的脸上移开。
为什么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讲述者的演技在一部纪录片里担当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但是话说回来,《Queers》又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纪录片。
它那么温暖,那么美好,那么...不冷静不客观,想想仿佛是我看过的最含情脉脉的纪录片。
暖黄色的灯光打在本喵的侧脸上,他时而压抑时而兴奋时而悲伤到难以控制的眼光透过镜头望向我们。
一场独白仿佛成了亲密老友间的呢喃。
他细细地述说着Perce1895年在火车站月台眼见着王尔德因为“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被捕的场面。
眼神的对接让他们一瞬间看清了彼此,他惊惧,他害怕自己最后落得同样的下场。
在那个恐同的年代,他与Captain Leslie的恋情注定无法善终。
但是故事的结尾,他又来到了火车站,见到了在月台上站着的Captain。
在一片黑暗之中,他握住了Perce的手,放到嘴边细细亲吻,留恋不舍。
“那一刻,没有火车,没有部队,没有战争,只有他的嘴唇紧贴在我的手指上。
”多么悲伤而美好,多么绝望而幸福的结局。
Captain Leslie为Perce创造了新的属于火车站的记忆,即便过了许多年,他对当时的细节依旧记得清清楚楚,他一提到这段,眼眶中依旧充满狂喜与爱恋。
“以爱为名,你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
说句题外话,Perce的爱人和哥哥竟分享了同一个名字。
本喵,哥哥,王尔德三个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同性恋者在一段故事中隔空相遇!
想到这个故事外的美丽的巧合,我简直都要热泪盈眶了。
It's always the eyesThat's how you knowA glance held just that little bit too longdragged off to one sidelike the trial of a very light in the dark-How do you chaps know one another?
-A certain liquidity of the eye.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更喜欢破烂熊字幕组翻译的片名“志爱”
本·卫肖、拉塞尔·托维、艾伦·卡明等携手出演BBC Four开发重磅LGBT题材新剧《酷儿们》(Queers,,暂译),该剧只有一季,共8集,每集都配有独白。
剧集将由《神探夏洛克》编剧马克·加蒂斯执导,并正在英国制作中。
由于该剧有BBC和老维克剧院共同参与。
在电视播放前 ,全8集每集15分钟的独白都将在7月话剧舞台率先表演。
独白将由加蒂斯在内的8位作者撰写,以展现过去100年中,英国历史里同志的生活和遭遇,展现历史。
本·卫肖会在《The Man on the Platform》一集中出演从一战战壕归来的士兵;小狼在《More Anger》一集出演上世纪80年代的同志演员;卡明出演反应同志婚姻的《Something Borrowed》一集。
[敦刻尔克]男主角菲昂·怀特海德等也将分别出演其它几集。
剧集将于今夏播出。
酷儿们,第一集:站台上的人,一闪流光的眼神,隐秘而伟大的相识;第二集:伟大的一天,我们甚至不需要那一点看似宽容的让步,因为这一点宽容即是冒犯;第三集:多点愤怒,如果只是面对天灾而非人祸,那么愤怒应该会少点;第四集:想念爱丽丝,爱丽丝!
你应该离开的……第五集:我想念战争,想念那场战争带来的某人;第六集:城市里最安全的地方,逃避一时,终需一战;第七集:完美绅士,快乐重要吗?
自由才重要;第八集:借来之物,如果爱一定要拘泥于形式或某种结果,那不如还你。
第一集The man on the platform 婉约深邃的情感和第四集Missing Alice 怅然成空的遗憾,细腻得直击人心,只是这种情感的共鸣最终在第七集的时候衰竭,走向不可抑制的诘问:为什么即使在LGBTQ这个本应代表包容的议题里,女性的声音仍旧弱势?
我当然能认同她对男装和男性身份的渴望,但这显然混淆了Les的自我身份认知/Les的刻板印象……你知道什么是解决办法吗?
多来几个女同角色吧!
文学性和电影性一样,都是不可言说只可意会,文学性不仅能浮现在文本中,也能呈现在电影里,话剧里,甚至在其他艺术形式里,文学性是与生俱来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是优美的文本和思考无缝融合的结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闪烁天生的矜贵。
中国的严肃文学都没有,所有畅销书肯定没有,死掉五十年作品还依然存世的文本不一定有,还活着的作家文本,却可能有,电影里,偶尔能看到,塔可夫斯基和基斯洛夫斯基,很明显,上承旧俄文学的灵魂,伍迪艾伦,和保罗奥斯特完全一路,却远远不及,欧容,菲利普加瑞尔,劳伦·冈泰,以及百分之九十的法国文艺片,全能看得到法国文学随性,自由,高级审美,和善于思辨的本质,英国最优秀的电影,则明显还是EM福斯特,伊夫林沃的魂牵梦萦。
阅读和观看时,缺乏文学性,就像一道大菜没放盐,也像美女毫无灵魂,难以下咽,俗不可耐;生活中没有文学性,则令人倍感贫瘠。
于是书本之外,看到一部英剧,倍感惊喜,《queers》,系列剧,八集,每集20分钟,只有一个主角,一个场景,主角在场景中对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此而已,这种极简的表演和拍摄方式,自然极考验表演者和导演的功力,同时,它更挑观众,这是个连抖音超过30秒的视频都嫌长的时代,谁能静下来看20分钟的独角戏?
而且,都是喋喋不休。
这却是一部极具文学性的剧,当所有乱人心智耀人眼球的形式感被完全剔除,只有旁白,只用旁白,文本的魅力被放至无限。
最喜欢第一集,本韦肖主演,他是一个战争归来的士兵,讲述自己的经历,他讲述在欧洲遭遇的相聚和死亡,他说同僚会看着他,问你这样的人怎么辨认出彼此,他说自己的童年,在车站上看到一个老人被逮捕,那老人的眼睛迅速掠过他,就像“一闪流光”,是的,这样的人,就靠“一闪流光”的眼神彼此确认,后来他才知道,那老人是王尔德,他接着讲述,他在战场上遇到了歆慕的人,头发像玉米金黄,他们在午后的野湖泊中游泳,休憩时,他看到阳光照射在那金黄的头发上,湿漉漉的水滴低落,他想向他靠近,对方却突然惊醒,说,我们回去吧。
战争再次爆发,他们被火车运送到四面八方,此去山长水远,命悬一线,站台上,他远远看到那一把金黄的头发,在与旁人聊天,眼神在他身上一掠,装作没看见,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直到火车再度启程,他听到窗边有人叫他名字,原来他跟着火车走,将他搭在窗台上的手握在掌中,轻轻一吻,叫了一声他的名字。
幕落。
令人落泪的文本,也是令人落泪的文学性,而其存在于一部电视剧中,更令人感动。
时常觉得世界的荒芜,那时内心的极度丰富与外在的不均衡,说到底,中国目前所提倡的文化,也是纯功能性的文化,无非是娱乐性消费,或承担了政治宣传功能,纯粹的提升心智或实现高级审美的文本作品,并不存在,更别提文学性这种注定更高寡的,网剧,抖音,网络小说改编,几乎占据了一切眼球制高点,无论国力提升到什么水准,注定从文化到经济,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追求精神丰富和自由的人,注定会在这片土壤里活得艰难,其实,追求文学性,就像追求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物质无关,沉迷于精神造物的人,本质上都无法与真实而灰色的世界兼容,正如妙玉的判词:过洁世同嫌,其实,过洁的人,又何曾不嫌世。
S01 The man on the platformBen Whishaw,一战故事,八集里面打头阵,看到现在最隽永动人的一个。
一战太惨烈,而以此为背景的爱情故事都平添几分摧人心肝的伤感。
法国,亚眠,战地医院,湖水,草坪,金盏花,罂粟,雾气蒙蒙的车站。
一个迷人的上尉,有着金色长睫,蓬松金发,浅浅酒窝,当他温柔的微笑,邀请你去狩猎蝴蝶,是多么难以拒绝,更何况周围是死亡围绕战火纷飞。
即使心知他是你的大司命,你也会牵住他的手。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他美好的像一个梦,仿佛是凭空的由阳光送来,是众神的宠儿,赤足的美少年,手持金箭,即使是林中狩猎,也是那么轻灵不沾尘,与血腥无关,只是追逐花的灵魂。
看着Ben这个忧郁的士兵,视力受损,心灵受创,说不定还有PTSD,一瞬间恍惚疑惑他是否沉浸于幻想。
看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疏离和沉迷转换,一时Captain一时Terrance,眼神一时滚烫一时冰凉,身不由己!
他纠结自己的出生,那个意外去世的兄长,自己贯了他的名字成为自己,身不由己;童年时偶遇雾气中狼狈的男子,对自身的了悟,仿佛是上天推了一把。
母亲忧伤的注视,男子挨的一巴掌,从此铭记在心中,谨慎度日,身不由己;遇上战争,走上屠场,身不由己;而遭遇爱和分离,更加是身不由己!
边缘人,queers,若不是颠沛流离途中,站台上,漆黑夜里,指尖上传来温柔一吻,更能用什么来慰籍平生!这是神无限的恩赐垂怜。
车行了,窗外只有雾气,他仿佛没有来过,剩下是悠悠岁月寂寂人生难测的前途和一颗惶恐的心。
爱神昭显了自己的面目,a certain liquidity of the eye,你得以一睹他的真容,他来无影去无踪 ,不过是人生站台一闪而过的身影。
Queers 松散的结构之下,其实是编剧有意为 LGBTQ 群体与群体之外的其他人找到了一种新的联系。
将视角放到更高的地位,看似 8 集毫不相干的不同主角的碎碎念,实际讲述了在各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中,LGBTQ 群体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影响了世界格局的一战二战,他们所冀盼的和平,和普通人无异,他们的付出,也不少于你和我。
1st Episode月台上的男人时间点放在一战背影的第一集无论是选角还是故事编排,我个人都觉得是8集里质量最高的。
故事编排工整,用主人公 Perce 人生中的两次月台之上的所见所闻,一方面勾画出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尔德事件,同时也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本喵贡献了超出以往的高水平表演,文弱书生的气质也着着实实适合代入这种看似柔弱、实际倔强的角色。
初始颇为碍眼的浓密的胡子 mustache 随着独白的深入,竟然也和角色浑然一体了。
用王尔德事件作为开篇绝不是偶然,因为事件不仅仅将 LGBT 群体由黑暗阴影之中第一次推向耀眼白光之下,更是人类性解放运动的开端。
“对于这种爱的名字,本世纪无人敢于提及。
然而它是一名年长男子对于一名年轻男子所产生的极其伟大的感情,就像大卫和乔纳森,就像柏拉图哲学理论的基础,就像你从米开朗琪罗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所发现的精神。
它是深刻的精神之爱,既纯洁又完美。
”虽然没有任何场景,但本喵极富感染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情克制和所述故事的细腻,让整个独白画面感非常强,犹如情景重现,细枝末叶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不知不觉在脑海里对王尔德的脸(未出镜)都有了一个更为具象的脸谱想像。
其中所描述的关于如何辨识同类,放之于任何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It's always the eyes. That's how you know. A glance held just that a little bit too long, dragged off to the one side, like the trail of a very light in the dark.眼神是最能辩明身份的。
多停留一秒、旋即抽神而去的目光,就如黑暗中那白日焰火般明了,两人心照不宣。
”2nd Episode出柜的好日子A Great Day Out 讲述了英国 LGBT 史上突破性的一刻,1994 年英国国会同意将同性恋合法年龄下调到 18 岁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就不算犯法。
本集 17 岁主角 Andrew 的扮演者是诺兰毁誉参半的新片 Dunkirk 的男主角 Fionn Whitehead,依然是借由普通人的口吻来讲述最激烈的革命。
在独白中 Andrew 所说的那一句“仅仅被人忍受是不够的”刺穿了英国国会这一妥协的荒谬之处。
I don't want to be tolerated. 当然了,有进步总是好的。
3rd Episode袖手旁观的愤怒小狼的盛世美颜在第 3 集镇场,用一个演员自我读白来折射出 80 年代令人绝望的 AIDS 大爆发,AIDS 的爆发在当时被视作比癌症更为严重的洪水猛兽,但真正令人绝望的是政府对此的不作为。
其所扮演的演员 Phil 以扮演绝症患者为生,究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怎么样的情绪,于个人可能更多的是会不会在痛苦中死去、死亡的过程会不会很快,又或者万一活了下来又会怎么样;但对于整个社会,可能更多的是对其不作为的愤怒。
4th Episode想念爱丽丝说到同性恋,同妻这个群体就不得不提及。
这是一个涉及到互相伤害、利益、世俗、情与欲的范畴。
无独有偶,BBC 最近也出了一个两集长度的《橘衫男子》,里面就有大量的关于同妻的描述。
你会觉得同妻所能获得的性生活很少,但实际并不然,真正将她们与快乐隔绝开来的是,是本来最能获得亲密的行为却在她们身上最大程度上烙下了伤痕,本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美好,却变成了冰冷身体的物理摩擦。
这种来自身边最亲密的人的打击,是最难痊愈的,有些人选择了忍气吞声,有些人选择了两败俱伤。
这一集所对应的则是 1954 年英国成为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应该如何处理“同性恋犯罪与卖淫”,经过 62 次会议、听取 200 个以上团体和人人所作的证词、长达 3 年的激烈讨论和质证,委员会主席 John Wolfenden 在 1957 正式向英国政府提交报告称“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以及“任何成年人之间、在相互允许的情况下、私下进行同性恋活动不应该被认为是犯罪”。
5th Episode战争缅怀者1967 年,英国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正式取消同性恋犯罪,规定年满 21 岁双方同意的同性恋行为不算犯罪。
同样是将同性恋去罪名化,你可以将这一集和第二集做个对比,相对于现代小孩对人权追求的强烈坚持,老一辈的人当时的态度看起来要消极得多。
6th Episode城市里最安全的一角这一集带着浓浓的二战情结,大背影是 1941 年德国纳粹发起的对英国首都伦敦实施战略轰炸,这一事件在《他们最好的》和动画电影《伦敦一家人》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在更大的和平需求面前,LGBTQ 群体的参与感并不比寻常人要弱。
7th Episode完美绅士这是整个系列里的第二爱,讲述了一个无奈的蕾丝边儿骗炮的悲伤故事。
我们权游里的铁姐儿 Gemma Whelan 在这里继续是汉气十足的铁T,将那种欲求亲密而不得的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若故事有一半属实,一根干蜡烛也能把男人可以做的事做完了,画面感太美我都不敢想了。
8th Episode借来之物这一集和第一集并列成为这个系列的最爱,因为我们亲爱的 Alan Cumming 说出了同性恋人那些细腻又温馨的细节,说到底,我们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而这一切得以温馨回忆的细节,都得益一个世纪以来前人不断地争取和努力之下达成的同性婚姻合法化(2013年英国)。
第一次相遇时,他闻起来有棉花糖和香皂的味道,一种合适得迷人的味道。
最喜欢最后一个。表演形式很适合舞台了。
按時間順序:1.1917---7.1929(跨性別者)---6.1941---4.1957(同妻)---5.1967---3.1987---2.1994---8.2016從最開始王爾德被捕,到最後可以名正言順地結婚,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纯独白真的欣赏不来
这种monologue最考验的就是本子和演员,这一部的话演员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但本子还是弱了点,主要是取了题材的巧,打算什么时候再把talking heads翻出来看一遍。Rebecca阿姨这大半年不声不响才录了一集小短剧,这种表演其实对她没什么挑战啊……
本喵的那集真的……专门又看了一遍把台词都抄下来了……本喵无可挑剔的演技在这部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有谁能做到对着镜头说话却像是真实地经过了一生一样……几乎就要信以为真 那个士兵 就是他自己
獨白表現形式,鏡頭基本聚焦演員臉部還放大再放大,對演員演技是個大考驗。可能被第一集小本帶偏了,8集裡面祗有他像跟朋友聊天,其他全是接受採訪的模樣,舞台劇似的表演放電視上就顯得浮誇了,對比下來小本演技是真的很好,走心,小動作特別能表現內心。英國LGBT發展之路,評分肯定虛高的了。
真是考验演员的演技
地球人已经失去演技了,英国人除外。
Fionn Whitehead好惊喜
爱情史诗
我天啊。。。英国贾樟柯吗
「Imagine that. Two men being allowed to do what they like - legal. No pretending.」「I like the way I'm able to be in the world.」
第一个故事太美了,画面感熏眼热
纪念同性恋去罪化50周年的BBC献礼剧,8位不同年代的公开出柜的同性恋演员出镜,坐在酒吧里,边喝酒边聊天,每集20分钟独白,个有侧重点和主题,导演打破第四堵墙,拼图式地还原英国同性恋平权运动下的个体命运。一旦习惯了演员对着你叨逼叨的设定,一旦用心去体会台词,就会越来越发现BBC文本功底和英国演员的台词功底有多深厚。
刷新了我对monologue的认知,以前不太喜欢这种题材,不过看过志爱发现坐在屏幕前听一个人独白20分钟竟然也可以是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最喜欢开篇Mark Gatiss写的那个故事,继绅士联盟caveman之后又一次见识到给提示monologue的功力,没有诡异的色彩,只是温柔讲述,小本入化的演绎下,我仿佛也看到那一闪流光的眼神,感受到那个靠蒸汽和黑夜成全的吻,真是非常动人的故事啊。Queers as folk, queers as art, they never stop loving and being loved.
其中几集时间感极其漫长(不是说不好)整体气氛营造非常不错。抽象得也很到位。哥请多写短剧和段子离剧情长片远点
有点点失望,这个失望不是针对剧集演绎本身,而是女性的失声,看每一集我都在期待画面会出现女性的讲述。共八集,六集围绕男性酷儿们的独白,以至于后面看这些给子在那叭叭都让我不麻烦,第四集终于出现女性角色,同妻身份的讲述,第七集出现女性,让我梦回《绅士杰克》,角色是演老李妹妹的演员?
小本那集真是看哭我😢
英国茶话会/ a certain liquidity of the eye
有的极好,有的特别不怎么样,综合一下三星。好奇编剧里面是不是一个女性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