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中午出去吃饭,饭后消食散步时看到了贩卖DVD的小贩。
于是一次买回10多张电影。
都是以前落下的功课,还有一些本次奥斯卡的获奖影片。
把大片儿们都留在了姑姑家里,留着下周过来再享受。
然后我只带走了一张《亲密》。
曾经在影院的宣传页中看过一点简单介绍剧情的字,大概是讲一个办公室恋情的故事。
配上DVD上暖而压抑的色调,男女主人公的眼神,在印上“岸西”两个字,对于片子的定位已经有了谱。
汤少的车里,局促的空间,拥挤着5个人。
汤少是另外四个的老板,每天把他们依次送到家。
这次也一样。
两个吵架的年轻员工珠珠和阿松先下了车,但是他们之间的一点小情愫已初见端倪。
球叔下了车。
阿佩坐到副驾驶。
车里的人少了,空气却反而似乎不够用了。
两人情绪紧张,心思游离。
汤少的车甚至闯了红灯。
到了阿佩家楼下,汤少终于说出了酝酿了一路的话。
他说要把她“介绍”到更好的公司,那里有更好的福利,更好的环境,更好的老板。
阿佩委屈、气愤、失望,“你要炒我?
”。
汤少眼神中是无奈还有些焦躁。
没等她下车,他重新启动了车子,开到了附近的花园。
两人对望眼神变得开始迷离的时候,汤少的电话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是汤少的老婆。
阿佩生气弃车离去,步行向家的方向走。
汤少的车子缓缓的跟在后面,直到目送着阿佩回到家里,汤少才离开。
看到这里可以明白,阿佩迷恋上了这个已婚男人,知道没有结果却无法自拔,而这种迷恋不知道算不算爱。
算又怎样。
汤少似乎对阿佩也萌生了感情,或多或少,或许没有。
但那点到为止的小暧昧,却怎么解释都是有道理的。
想起很多讲婚外恋+办公室恋情的作品,总是把人们演的太肆无忌惮,把爱情演得太轰轰烈烈。
似乎为了爱情真的伟大的可以付出一切,尽管最后的结果可能未必圆满。
其实人是懂得克制的。
即使不为道德而克制,也会为自我保护而克制。
所以,克制和若有若无的爱情融合,就有了暧昧 - 位于爱情旁边看似安全的地带。
后面开始用倒叙的方式,一点点的交代阿佩、汤少、阿佩和汤少。
还有那些游离于主要剧情却又关键的人物:汤少妻子、爱着阿佩母亲的医生(曾志伟)、与阿佩萍水相逢后成为朋友的出租车司机(许志安)。
故事的主线是阿佩对汤少的暗恋,支线里分布着各种若有若无的小暧昧、或真爱情。
X月前,大家喝醉的喝醉,护花的护花,回家的回家,只剩汤少和阿佩。
汤少喝了很多酒,于是求阿佩帮忙开车,阿佩欣然应允。
替汤少开车时,她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幸福表情。
暗恋别人的人,是不是都很容易得到满足呢。
汤少因为喝醉,眼神变的温柔了起来;阿佩因为此时拥有着小小的幸福,也显得格外可爱。
我觉得他们接下来也许会对彼此说些什么,不可能是表白,只能是含蓄而温暖的话。
然后进一步理解或退一步解释都有理的那种。
就在这时,卡碟了,距离结束还有20多分钟。
挺faint的一件事。
不过《亲密》本身就是一部给人无穷想象空间的片子,没看完就没看完吧,就算看完结局也是要去想象的,而且凭着前面的基调推测,结局注定就是不完美 - 涉及到三个人的爱情,结局不可能完美。
从头到尾都没有听到汤少表达过对阿佩的感情,只有眼神里某几个刹那间的流露而已。
而阿佩对汤少的喜欢又究竟能有多少呢?
谁又能说清。
在车里狭小的空间里,看似亲密,日久生情。
其实那可能只是用于慰藉孤独、弥补爱情饥渴的东西 - 暧昧,仅此而已。
NO.1 细节。
岸西出品的一大特色电影中没有有着鲜明性格派的正派,反派,甚至没有灰色地带就好像揉进生活的影像每个人都那么鲜活,鲜得都快出汁了我特别有感觉的是 “珠珠”这个人物好像曾经看到很多人的综合体场景a 在汤少的车里和男朋友打电话一边讲一边“直播”身边的人的反应明明不认识,搞得大家都很尴尬顺带说句,那个小松的反应也让人想拍大腿想发出“就是这样啊”的声音场景b还是在汤少车里好像有意无意讲出小松的八卦别人本来根本没注意还要反过来强调“你们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提起”场景c在西餐厅和阿佩苛刻的评价身边的人,并且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是因为自己有某些利益的冲突,心里不爽场景d在西餐厅看到上司过来,马上显示出不同于平时的敏捷又是招呼上司,又是陪上司夫人去卫生间顺便又利索的招呼身边的同志记得买单面面俱到NO.2 人生若只如初见。
喜欢倒叙,特别是这样的故事电影的最后,简洁利落的在倒叙中结束两个人萌动的最初,不论道德,只论感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失为一件美好的事情NO.3 卡司。
想看这部片,因为岸西和林嘉欣纠结了很久是因为郑伊健老实说,一直没觉得他长得帅,演技也麻麻,一直觉得他是那个古惑仔风潮里红起来的一波但是这部片子,郑伊健竟变成最大的惊喜松松垮垮的脸,金丝框眼镜,规规矩矩的三七分很真实的演绎,没有了之前浮夸的耍帅偶像做回凡人,也可以做得很好看到一些网友评价这部片子像白开水一样真是说对了,就是一杯白开水一杯可有可无的白开水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同一个办公室,面对温儒尔雅的男上司,初来乍到的青涩女生会不会情愫暗生,喜欢上男上司呢?
我想,阿佩是很难回答自己心中的这个问题。
对于顶头上司汤少,她沉默寡言,却又把一丝游离的眼神环绕着这个中年儒雅的男子,久而久之,那种暧昧的情愫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况,因为工作的缘故,阿佩和老于世故的的球叔、沉默寡言的松仔、八卦贪玩的珠珠一道每日乘坐汤少的车子上下班,一天八小时拥挤在一个屋檐下之外,上下班的路程又拥挤在一个狭小逼仄的空间里,朝夕相闻,偶尔鬓角相磨,岂不能在青涩的女生心里投下了一丝的涟漪,荡漾成一个男子的身影,在心中晃晃悠悠,磨也磨不去。
由此,相思成了灾,刻骨铭心之余,却又不声不响的脉脉窥伺,这人世间最难理解和了解的情感,总是如此的折磨灼人。
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值得多少期待,倒是那一程的车途,在暗黄的路灯下,透过车窗玻璃看两个人的表情,倒是值得几许玩味了。
阿佩如此的腼腆,和八卦得一惊一乍的珠珠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沉默寡言的松仔又和老于世故的球叔呈现另外一个对比,可见多少玩味其中。
叽叽喳喳的珠珠八卦之后,便是众人持久的沉默,于是车子穿隧道,绕山路,一程又一程,车上的人逐渐少了,最后就剩下了阿佩和汤少。
汤少心里怎么想?
阿佩不知道,可阿佩似乎能够感应了那一丝脉脉温情。
在汤少醉倒的副驾上,阿佩看着路上滑轮的少年,缓缓的对着汤少诉说她梦境里的那些往事,偶尔也有汤少的身影掠过,那些逐渐沉底的情愫又被一丝一丝的勾起来,在暗黄的路灯下,在酡醉的汤少面前,阿佩诉说着,浅水微澜一般,便有一丝的水晕逐渐的荡开,化作涟漪,化作银钩挂萝帐,犹如一杯迷醉的酒,浓得化不开了。
可惜,一连串的手机铃声,忽然就打破了这沉寂,就好像平静的水面忽然就投入了一块石头,喷的一声,幻想破灭,现实迫近。
故事讲得可真另类呀,从现在往回走,似乎人生一切的遗憾随着时光的倒流,就能一步一步的走回来了。
可真的这样吗?谁又能说得清楚,于是,八个倒叙的场景,八个故事的桥段,一连串的串起了阿佩的遗憾。
原来忽然就能明白,人生咋能没遗憾呢?
没有遗憾,岂不太不完美了。
所以,无论是台风里等待汤少的阿佩,看着呼啸而过的车辆被淋得落落汤汤,还是两个人因大楼失火在楼顶上的对话,一切都昭示了暧昧的发生,遗憾的不能避免了。
忽然明白,汤少很害怕,于是把镜头拉到故事的开头,当车里只剩下了汤少和阿佩时,汤少让阿佩自动离职,并向她推荐到另外一家更好的公司,阿佩坚决不从命,由此两人破裂,一段并未表露的情感夭折于成家男人的暗暗害怕了。
汤少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家有室,岂能又承担得起一个女生对自己的垂垂爱慕之情?
所以那一切的一切,他心知肚明却又装聋作哑,但一切似乎要爆发的时候,他害怕于将来的无法收拾的局面,所以壮士断腕,让阿佩离去。
可就算阿佩走了,汤少就果真忘记一干二净吗?
或许吧,谁说不可能,世界上还有比时光更好的疗伤机器吗?
时光走远,伤痕平复,留下了只是淡淡的遗憾和忧伤而已。
看夕阳西下里,玩味了几许的惆怅来,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惆怅和哀伤却也不是能够割舍的情调。
这人世间的情呀,爱呀,可真烦恼的很,犹可谓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的惆怅。
林嘉欣的阿佩可真好,有大家闺秀的淑静,又有妙龄女子的青涩,渐而忽闪而过的路灯里却又透出了一丝女性的温蕴和伤感来。
我爱极了她那忽明忽暗的忽闪的蕴育,在不动声色当中就将一个女子的情感隐忍的潜伏在心里,不说话,一个眼神就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瞥之余的惊艳让人顿有惊鸿一瞥之感,可真正的好来,无法言说。
其实电影还真的不怎样,可就是喜欢看林嘉欣,看她坐在车里不说话,看她的自言自语,看她女孩如水一般的情怀,看她脉脉不得语的浓情解春风。
香港影坛自从老一辈林青霞、郑裕玲、刘嘉玲、张曼玉、杨紫琼等逐渐淡出影坛,而梅艳芳、肥肥等却又香消玉殒,李嘉欣、周慧敏却又一入侯门深似海,张柏芝、阿娇等中生代等陷于艳照门之泥沼难以自拔,实在很难找出一个能够扛起香港电影女性代表的旗帜性人物来,勉强一点的说,我倒认为林嘉欣愈发出落得气质逼人。
虽然她算不得什么玉女掌门人,确实典型的耐看型,愈看愈觉得美丽非凡的那一类女性了。
出生在温哥华的林嘉欣出道时参演了天王级人物张国荣先生的遗作《异度空间》而崭露头角,后来又与天王级的歌王张学友在《男人四十》里大有本色的精彩表现而逐渐脱颖而出,成为香港进来不多的实力派女性演员之一。
成名之后戏路逐渐拓宽,在黑帮片《阿嫂》里饰演黑帮老大的遗孀,与技术流郑丹瑞、方中信等互相抗衡,在爱情惊悚片《安娜与安娜》里与大陆阳光型男陆毅大飙对手戏,在动作犯罪类型的《绑架》里和另外以为天后级人物刘若英则惺惺相惜,在同性恋爱情题材片《花吃了那女孩》里又给人另类的表演,接着暧昧爱情新作《亲密》里和曾今的帅哥《郑伊健》情愫暗生,让人垂怜叹息。
所以,就算不喜欢《亲密》也所谓,只要有林嘉欣,就好。
说个并非题外话的话:本片导演是岸西,这个女子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电影《甜蜜蜜》知道的人可不少,岸西就是本片的编剧。
她非导演见长,而已写男女情感,著小资文艺化生活状态才是最好的,本片是她的第一部影片。
总的来说片子真的很慢,慢到孑然独立,完全不理你,可我觉着挺不错港片的慢和日系的慢有所不同,日系习惯于小心翼翼地讲故事,让你觉得他很费力地在字字斟酌,很花心思地隐含些小情景在里面,比如菊次郎的夏天,比如很火的入殓师。
我看的时候觉得屁股很吃力,好像身上有某根神经是松不下来的,说好听了可以叫屏气凝神吧可是这类型的港片完全是随性的,想起一出是一出,觉察不到很强的编排感,就像聊天。
我记得推荐人看北村的玻璃,友说感觉太乱,没什么章理,还是北京故事好。
其实都好,“1234”是好,“哎,对了,内什么”也是好,听人讲故事而已另外,这种昏昏沉沉的暧昧,加上林嘉欣的声音,实在让人回味。
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声音,我完全明白,但她对我来说特别,无论样子还是声音,总让我闻到蛋糕的香气,甚是宜人啊这电影真是拍给有心人看的,暧昧是潜规则,不能再走近就只有离开补一句,我是真的讨厌伊面!!!
和一个异性朋友一起看的这部电影。
痴迷于这样的镜头节奏——柔和中欲言又止。
两个人,这样的距离,我很难逃避那种好感,如果对方是我喜欢的类型。
有的时候和某些人说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
也许,这就是喜欢了。
渴望拥抱的刺猬,用着晦涩的语言试探着对方。
如果我身边是她,我愿意去表达,然而身边不是。
身后有一个女孩向她男伴抱怨看不懂。
我微微一笑,速食面泛滥的今天,还有多少去细腻地体味彼此的温存。
可惜我做不到,我能读懂郑伊健在剧中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词条。
但,我选择了维持现状。
责任是什么?
勇气又是什么?
我愿意在风暴里淋湿自己,然而依然和自己纠缠不清。
他选择什么?
他还是不愿去选择。
她又在等待什么?
她又能够等到什么?
看不懂的观众,我们无需去强求。
而看懂的人们:每个人若有所思和若有所失。
甜蜜蜜和男人四十都看過,再加上親密,似乎岸西很喜歡表達苦澀的感情,無論甜蜜蜜裡因為時間地點不對而兜轉的愛情,男人四十裡中年教師的掙扎,和親密的婚外戀。
比較之下,覺得林嘉欣還是在男人四十裡演得最好,那種荳蔻年華的情懷,神態舉止也拿捏得很好,演得恰如其分。
但在親密裡,林嘉欣對於飾演第三者就顯得沒那麼手到拿來了,尤其是第一幕,她坐在車裡,跟情人在一起,卻因為心裡的苦澀不安而顯得很無奈,那張往車外看的臉,憂鬱卻顯得不太自然,有一點做作的感覺。
如果她每天都跟情人一起,應該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而不會刻意地把悲傷寫在臉上吧,這太引人注目了。
如果我是她身邊的同事,大抵會忍不住問問她為何心事重重,愁眉深鎖了。
也許是導演故意要希望製造的唯美的效果,但在我看來似乎不怎麼成功。
鄭伊健的戲份相對來說應該比較少,這部戲是從林嘉欣的角度去描述她心裡的掙扎和不安的。
個人覺得他在第一幕裡表現得最好,有激動有矜持。
其中一個畫面是他下了車,站在外面看著河、背對著坐在車裡的林嘉欣,很真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知道這位演員的真實背景,有點覺得他演不出一個已有妻兒的男人背著家庭的包袱的那種應有的穩重和滄桑。
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就是他們的婚外情到底發展到甚麼地步?
戲中很清楚地描述林嘉欣對鄭伊健的款款深情,但卻不多見鄭伊健的明確態度,也許他們只不過是處於一種曖昧的狀態?
又或者,二人就止於情感的交流?
電影沒有很完整直接地交代二人的感情交流,但這樣感覺卻更接近現實,讓電影變得讓人回味。
故事故意用了倒敘的手法,也讓人看完以後會把錄影帶倒過來想著事情的發展經過,是比較特別的表達方式。
其中一句對白說得很對:「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盤數要計的。
」乍聽是市井的味道,從女主角口中說出,就帶有很無奈的感覺,但這句話確實是不容否定的。
鄭伊健和他的妻子兩個人在一起,以及他和林嘉欣兩個人在一起,都得計一盤數,林嘉欣願意計下去,是鄭伊健不想糾纏於兩個算盤了。
又,球叔(駱應均)的一句「放左工一條心番屋企」,聽起來是故意安排的對男主角的提醒,也是對各位觀眾表達的一種價值觀吧。
原本婚姻是可以這般簡單的。
這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女导演岸西创作执导的电影《亲密》,大部分场景都是在车内完成的。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车戏,一辆车从凸面镜中驶过,随即看到车内整整齐齐地坐着五个人。
很快,镜头就由车体外部给到坐在后排座位上的女主角阿佩,这时候阿佩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状,这个表情暗示她并不仅仅作为一个乘客的身份在这辆车上,这一幕也就给了阿佩和这一辆汽车联结的情感纽带。
这一辆车不是随机的一辆,这个人也不是随机的乘客。
当车里的同事们逐个下车,阿佩和汤少在车内独处的时候,镜头一直在前方给阿佩完整的正面特写,而属于汤少的镜头则只存在于后视镜中,景别和拍摄角度的不同,说明了此时的二人并不在同一个思维环境中,汤少是作为一个司机存在,而阿佩之于这辆车,“思索者”的身份是先于其乘客身份的。
随后,阿佩惊觉汤少闯了红灯并提示后,两人开始同框,出现在正面近景里,这时二人才重新将车作为环境,回到同一思维中,为接下来的对话或情感发展作铺垫。
特写镜头在对话场景中是必不可少的,而车戏中特写中对人物“站位”的安排,男女在面对所谓情感的抉择的画面里,应该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位置编排:强势一方在左,弱势一方在右。
所以,在倒叙中二人的结局(也就是开场),镜头一直从正面拍摄二人同框的画面时,汤少总是位于左方,因为他是主动放弃的那一方,而到了倒叙中二人的情感开始(也就是影片的尾声),则是借由汤少醉酒阿佩代替其司机位置在左侧,因为她是情感主动的一方。
当然,根据剧情的需要,各个人物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他们忽左忽右,有时是进攻的一方有时是防守的一方,男主角更多地出现在画面的偏防守位置,因为他情感上并不主动,也由于他纠结的烦恼最多的缘故。
影片中另一场重要的车戏中,阿佩与出租车司机在暴雨天抛了锚的车内对话,镜头一直以正反打的方式拍摄两人一前一后的位置,这是标准的作为乘客与司机的关系站位,一直到结束也没有变化,以示二人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关系,并没有情感产生。
然而,这场戏的最后,阿佩在大雨中下车,凝视着疾驰而过的一辆车,这辆车代表的是汤少,出租车司机此时下车,与阿佩同框,共同看着画外,这时他们才产生了情感上的互动,才有了后来阴差阳错的推进。
爱情片中的车戏,不难看出,导演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随意为之的。
镜头语言或人物站位通常根据两人的情感关系变化随之产生,为了不使观众对主角的这些变化漠不关心,反之能够为之动容,在车戏上的处理通常较其他类型的电影更为细腻,仿佛自己就是坐在车上的旁观者。
密闭空间。
满载的私家车,taxi,餐厅,细微的情感像病毒一样在狭小的空间中蔓延开来。
以倒叙的手法展开几个小的篇幅,每一个人的亲密,存在于距离的靠近。
所谓微妙的恋情,似乎只存在于阿佩的臆想。
再看不出什么了。
不只是婴儿肥而已。
无法掩饰我自身对林嘉欣的不喜欢,其实看起来也是沉静的人。
在很多人眼里是漂亮的人,皮肤白皙,唇红齿白,但我就是觉得她脸好大,嘴特丑,所有表情都让人不舒服。
而且觉得她每个神态都特别做,说话跟没气儿一样听得很没底,不踏实。
真的真的不只是婴儿肥而已。
其他的。
个人觉得这片子很一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大名气。
听林嘉欣讲话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另外,岸西的名字很好听。
过去看过法国版的《亲密》。
名字其实是反讽的,应该叫做陌生。
肉体动作片,非常冷的色情。
是很典型的讲西方世界中产阶级之间由于物的私有而导致的人的疏离。
疏离的太久了,开始吟咏孤独,再往后就有了抑郁症和片中那种比较极端的情境。
身体的靠近,反复的进入、出去,仍不能带来心灵的交集。
“这是在干什么” 是影片在大量直白的性交镜头背后的疑问。
岸西的《亲密》也有同样的判断。
用近来表现远。
我惊于身为文字工作者的岸西这么敏感于空间环境。
影片从一开始就在非常逼仄的空间里,用精简的五个人,极简短、极日常的对话,很琐碎的表现出一种状态。
逼仄的空间迫生出两段情爱,一对儿在显,一对儿在隐。
与法国版的《亲密》不同,打真军?
不!
身为一部爱情片,岸西吝惜到连一点点肢体接触都不给男女主角。
然而,任何有过压抑密恋的人都可痛苦体认这其中的真实性。
事件的选取普通到再普通。
一次加班,一次电梯同行,几次回家车行,吃饭时的偶遇,对着打瞌睡男人女子的独白……岸西自己不做全知叙述者,也让观众和主人公的同事站在一条平线上,仅能看到只言片语,猜测、懵懂、毫不知情,最正常不过的两个人,什么关系?
上下级关系。
个中辛酸只能当事人自己体味——“秘密的”——这是种黑色的亲密,混杂着精神上虐恋的色彩,一旦破产,灰飞烟灭,就那般不真实。
据说《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原剧本结尾被悲观的菲利普•考夫曼写的很灰暗,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男女主人公又蹒跚着挪去记忆消除诊所,还是在说那些话,他是个混蛋,帮我把他删掉……而导演却将结局定在了这之前的一个时间点,某次记忆消除后,仍年轻的两个人又在火车上相遇,就像上次一样,他们又对对方产生了兴趣——爱情的开始总是并行着希望,火车隆隆开走,驶向某个我们不知道,或不想知道的将来。
也因之,我很喜欢《亲密》的倒叙方式,从结尾的情爱死灭成灰封闭在一个不透气的骨灰盒子里,一点一点倒退着开阔来,到刚开始那种互相垂慕——岸西别有用意的安排在一场火灾逃生而至天台上——“逃生”?
“天台”?
岸西那种女性的敏锐和隐喻让我心头一颤。
在夏日清朗的天气里,两个人在香港城市里难得大面见天的高层楼顶,不咸不淡地说着话,为了解闷,她哼唱了舒伯特的《鳟鱼》,他默默听着。
警报解除走下楼去,一回头的那一眼。
那种开阔,那种希望,那种灵魂对接的一刻。
一段平常的办公室禁恋被讲述的如此回转抑郁,让人倍觉叹息。
2008年 于 北京
办公室恋情。
整片连一个接吻的镜头都没有,却从第一个片段到最后一个片段都透露着暧昧。
剧中的汤少和阿佩,都是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的男女,却处处显山露水,让人一眼击破。
郑伊健和林嘉欣两人的演技实在不错,演员也是喜欢看的演员,所以虽然沉闷得很,但也不失为一部可爱的都市文艺片。
文艺片的毛病通常是台词太多,情节太少……还玩了一把倒叙。
因为剧中人物一直都只是办公司和回家的私家车上,令我一直对这个片子的分类产生疑问,难道它可以属于公路片?
还有,汤少的车牌是NB924还是NB946(忘记了),还真是牛逼啊!
汗……
看不懂的公路电影
喜欢剧情和配乐
绝口不提爱你,未必没有情谊。
略显平淡
3星半吧~我还蛮喜欢的~~
“相濡以沫,还是相忘江湖?”
莫名其妙
2月14
不愧为金牌编剧。幕后阵容也很强大。
讨厌倒转时光。从来没有像这部电影里那么厌倦林嘉欣的笑以及声音。没有偏见,就是不舒服。唯独摄像师还不错。剧情真不好,表达的不够深刻。很失望。
上班族
灰常受不了林嘉欣。。剧本好,但找错演员了吧。
抽丝破茧的倒叙拍摄手法很有意思,有点小温情。林嘉欣亮了
暧昧无退路
忍着看完,还以为最后会有什么surprise。原来最大的surprise就是没有surprise。
暴雨和餐厅那两场戏不错
到底没表达出来啊
143
整体无聊。但是爱情里那些小细节在别人看来总是无聊的,于自己却暗潮汹涌惊心动魄。
太含蓄了,所以有些地方交待不够。对演员的要求较高,林嘉欣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