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12 优酷视频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遭到神风敢死队撞击受损回基地修复 司令部决定派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去运送两枚原子弹到天宁岛 封锁消息 不派护卫舰 原子弹运送完毕 船长请求护卫舰被拒绝 因为这是秘密任务 返回途中遭到日军潜艇鱼雷攻击 军舰被炸沉 船长命令弃舰 船长找到一艘救生艇 日军可以从潜艇听到说话信息 救生艇都很简陋 鲨鱼袭击水手 天上救援失事飞机的救援机没有看到水手们新船员去豪宅与女友求婚失败 女友父亲拒绝 船员送女友的钻戒被眼镜水手捡走未还 求婚水手与好友同一艘救生艇被鲨鱼撞翻脚被咬后死了 好友获救 捡到钻戒的水手归还戒指 好友去向朋友的女友求婚 女友怀了他哥们的孩子 但是好友不介意说愿意一起抚养 女友同意一白人水手与黑人厨子打架被宪兵抓走二人关在船上禁闭室 另一黑人厨子往训练长官馅饼里吐痰 打架的黑人被厨子朋友救出 白人大喊救命 黑人回去把他救出来此时爆炸使监狱门关闭二人都被关起来 军舰解体二人逃出 二人同在一艘救生艇 黑人失明训练军官命令只能长官和伤兵进入救生艇 军官让几个健壮水手登救生艇一起去找小岛扔下其他人不管一架飞机发现潜艇泄露的石油要炸潜艇结果发现遇难水手扔下飞机上物资并报告 上级拒绝救援说这是日军下的套目的是袭击救援军舰 上尉听到救援信息驾驶水上飞机停在海里让遇难船员登上机翼 船长没有上飞机而是让水手们上去因为位置有限 上尉通知司令部 司令部无奈派出几艘军舰救援轮机长吓唬新兵 家养鸽子不是和平鸽 自言自语的日本潜艇船长说自己受到了诅咒没有击沉过舰艇 回天鱼雷袭击了一艘军舰 日军船长以为袭击的是普通商船 日军船长说敌军也是人于是释放石油引起救援队注意高官因为牺牲的水手们太多怕媒体和民众要求彻查所以把船长当做替罪羊受审 日军船长来当证人 两位船长见面 互相原谅 因为这是战争 船长互相敬礼 日军船长好像活到2000年船长第一项罪名没及时弃船无罪 第二项没有z字形行驶被判有罪 民众给船长打匿名电话威胁 可悲 船长开枪自尽
二战美军印第安纳波里号,运送原子弹那艘被日本潜艇击沉的巡洋舰 它负责运送后来轰炸日本的原子弹,返程被日本潜艇击沉,一千多人落水,其中七八百人被鲨鱼吃掉。
在把货物卸到西太平洋的提尼安岛之后,这艘巡洋舰继续驶往关岛。
从那里,它穿过菲律宾海,前往海军在菲律宾群岛上建造的基地莱特。
但它未到达那里,这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海上灾难。
尽管这艘巡洋舰没有潜艇探测装备,舰长查尔斯.巴特勒.麦克沃伊提出的让驱逐舰护送的要求仍遭到拒绝。
上头告诉他,敌人潜艇实际上不会在沿途对巡洋舰构成威胁。
为了以防万一,上司下令他根据可见度和天气按自己的意愿让巡洋舰成之字形曲折前行。
7月29日深夜,天空云层密布,站在舰上一端几乎看不到另一端。
巡洋舰停止成之字形前进。
在上床睡觉之前,麦克沃伊留下话来,如果天气好转,就恢复曲折前行。
午夜时分,云层突然散开,月亮探出头来。
就在这一时刻,日本为数不多的仍在行动的潜艇之一1-58露出水面,发现了巡洋舰的位置。
潜艇共发射了6枚鱼雷。
第一枚炸掉了巡洋舰的舰首,第二枚猛地蹿入它的火药库和油箱。
仅仅过了12分钟,巡洋舰就下沉了。
在这狂乱的十几分钟内,船员至少发出了三条SOS求救信号。
大约300人与舰同沉。
还有大约900人——其中许多赤身裸体或者仅穿着内衣内裤——设法穿上救生衣,跳进大海。
包括舰长麦克沃伊在内的其他人上了几艘橡皮艇。
到了早上,他们满心以为自己将马上获救。
但一天过去了,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他们的木棉救生衣使他们能在海上漂流48小时。
他们必须把下颚抬高,以便保持呼吸。
毒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照在他们被石油和盐水侵蚀而溃烂的脸上。
由于四周都是海水,他们没有水喝。
鲨鱼在周围出没,鳍若隐若现,尖叫声不绝于耳。
到一场大规模的营救行动结束时,近1/4船员——317人——幸存下来。
美国海军在日本投降的同一天宣布“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失事沉没,这条消息没有成为标题新闻。
但传媒开始提出疑问。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海军的回答是把舰长麦克沃伊送上军事法庭。
他的罪名是在这个国家参战期间使这艘巡洋舰“承冒风险”。
为什么所有船员在海洋中求救无门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到这个时候,整件事似乎已经了结。
但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1958年,美联社编辑理查得.纽科姆写了一部关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灾难以及接下来麦克沃伊在军事法庭接受审判的畅销书,题为《弃船!
》。
哈泼-柯林斯出版公司明年元月将出版它的修订本。
幸存者经受了如此难以言表的苦难煎熬,以至于他们不愿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告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甚至不愿与其他生还者共同追忆。
但纽科姆却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这基本上是因为他本人曾是海军记者。
他的著作的出版对这些人来说是一种解脱,并导致他们在1960年第一次重新聚首。
这艘巡洋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贾尔斯.麦科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在那本书出版之后才有了聚会的念头的。
” 船员约翰.布拉德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
他回忆道:“有人大叫道:‘鲨鱼!
’我们看见了鲨鱼鳍在朝我们逼近……我亲眼看见有个人掉了队,被鲨鱼咬死了。
”
一看到凯奇,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但愿我想错了。
而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真的无法相信这是在2016年上档的电影,里面的特效连末日孤舰20%都比不上...从飞机的撞击,到军舰的出海,再到潜艇鱼雷发射,乃至最后沉船遭遇鲨鱼,这都是玩具啊...导演,别让我脑补好么?
脑补的话,我宁愿看文字。
看到最后,我知道导演是要传递一些东西,但是,真的要观念植入,是必须先营造感官场景体验的,整个观影过程都在诟病特效,如何让我接受最后对战争的批判?
唯一让我肃然起敬的是最后一辆救援飞机不接受返航命令,来了一句:我就是要降落!
因为忍受了太多弱效大白鲨,假的残肢,无法容忍的常理,终于来了一个超级认同的行动,的确很震撼!
以前很喜欢凯奇的,现在...
通过影片了解了一段美国历史,虽然制作有些粗糙,情节有些雷同,没有高潮,没有渲染。
但是自然不雕琢的向观众展现了那段历史。
这段美国最大的海难历史以舰长查尔斯•麦克维指挥失当,并且获罪结束。
虽然并没有严正惩罚,但对于查尔斯•麦克维舰长的打击非常大。
他也并没有为自己开脱,就向他说的,“我负责指挥全舰,我要对它的命运负责。
”在聆讯中他说“我知道自己无法推卸自己的指挥责任”在经历了无数的电话诅咒骚扰,查尔斯•麦克维舰长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2001年7月,查尔斯•麦克维终于昭雪。
人性,查尔斯•麦克维舰长勇于承担责任,漂浮在大海中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
士兵之间摒弃前嫌互相救助,飞行员违令海上降落救援遇难人员。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没能及时返航,高层没人过问,收到求救信号没人重视。
事后推卸负责,都是人性的悲哀。
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还是很细腻的,尤其是和日本舰长的两人对话,双方感情饱满,分寸拿捏的很好。
战争就是残酷的,身不由己的。
当然对于一些战争贩子,他们就是残酷的,嗜血的,是历史不可饶恕的罪人。
作为美国海军波特兰级巡洋舰的二号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以下简称“印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1945年7月15日,“印地”接到一项绝密命令——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零组件及核燃料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提尼安岛(又名天宁岛),正是这些材料组装成了后来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
在将货物送到提尼安后,“印地”又前往关岛,随后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启程前往莱特湾,却在中途(7月30日)遭遇日本帝国海军伊-58号潜水艇的袭击,船上1196名美军官兵仅有317名生还,有超过800人丧生,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灾难。
正是因为原子弹的打击,才迫使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然而为了平息媒体与公众对于的沉船事故的怒火,“印地”的舰长查尔斯•麦克维(Charles B. McVay)成了美国海军高层应对公众压力的“替罪羊”,他被美国军方以“没有下令舰只蛇形前进从而导致舰只被击中”为由送上军事法庭,最终在1968年含冤自杀。
直到2000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才宣布赦免麦克维船长的所有控告,使其沉冤得雪。
电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勇者无惧》正是改编自这段真实的历史,为我们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由美国总统全权指挥的自杀式绝密任务 电影开编展现的是发生在1945年3月31日的冲绳岛海战的情境,在这场海战中,一架日本战斗机在25英尺高空上向“印地”投下炸弹并撞上了主甲板左后部。
撞击没有给军舰造成严重损伤,但是那枚炸弹却穿过舰底在水中爆炸,导致舱室进水,9名舰员阵亡。
尽管如此,这艘巡洋舰还是依靠自己的动力横渡太平洋返回了梅尔岛海军船厂进行修理。
正是在这里,“印地”接到了由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并全权指挥的运送原子弹装配所需的铀和主要配件前往提尼安岛的绝密任务。
这项命令的危险之处在于,由于高度机密,为了保证隐秘而快速,美国海军决定不派护航,“印地”只能依靠自身快速的移动穿过日本潜艇出没的海域,最致命的是作为一艘巡洋舰,“印地”的火力注重对舰和对空,反潜能力差,根本无法抵御潜艇的进攻。
又由于“印地”执行的是绝密任务,它的名字不会出现在到达和离港舰只的名单中,这也使后来的搜救工作不能及时展开,这些都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菲律宾海上的沉船悲剧 “印地”于7月15日从旧金山出发,19日抵达珍珠港,26日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将那批绝密货物送到目的地提尼安岛,这次航行创下了在10天内航行5000英里的纪录。
随后“印地”又前往关岛,在7月28日,再次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赶赴莱特湾。
在“印地”出发前的24日,一艘护卫驱逐舰昂德希尔号(USS Underhill)刚在他们将要经过的航道上被日本潜艇击沉,美军的ULTRA密码破译系统截获的重要情报也显示一艘日本潜艇(后来证实就是击沉“印地”的伊-58号潜艇)正在关岛至莱特航线附近活动,但军方并没有把这些重要情况通知麦克维。
当时 “印地”以17节的速度航行,舰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在两天后就遇上了日军的潜艇。
7月30日凌晨,一艘日本潜艇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这正是日本伊-58号大型潜水艇,“印地”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它的目标。
电影着重介绍了日军潜艇上装配的一种新型鱼雷——回天鱼雷(Kaiten),这是一种由人手直接操舵的鱼雷,是日本海军于大战最后期的特攻作战中使用的自杀式兵器。
这种鱼雷就像水中的神风自杀战斗机,鱼雷内部可装载1名乘员,乘员可由小型潜望镜确认敌舰的位置并操纵鱼雷攻击目标,目的为增加对敌舰的命中率。
原本美军巡洋舰速度比日军潜艇快,躲过日军鱼雷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Z字形(也叫蛇形)航行,但因为回天鱼雷在发射之后仍然能够改变行进方向,巡洋舰无法躲过回天鱼雷的攻击。
为了防备日军潜艇鱼雷的攻击,麦克维原本按照常规采取Z字形航线,但因为对回天鱼雷的顾忌,在航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遇到迷雾而难以辨识方向,麦克维遂下令取消Z字形航线全速前进。
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印地”及其舰员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也是他日后倍受指责的主因。
7月30日凌晨0点14分,在日本伊-58号潜艇上的艇长桥本森千宣的命令下,伊-58号射出的第一枚鱼雷准确命中“印地”的右舷,伴随着一声声巨响,一共有六枚鱼雷准确命中“印地”船身,舰上火光熊熊,只经过短短12分钟,“印地”便在菲律宾海上沉没了。
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四昼夜 电影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重现“印地”沉船之后,舰上落水的官兵在菲律宾海上等待救援的那四个昼夜。
在“印地”被鱼雷击中翻覆之时,全舰1196名官兵中有294人阵亡并随船沉入海底,902人生还,而他们的食物仅能维持2天。
在沉船前“印地”总共发出三个“SOS”求救信号,美军高层还成功截获了伊-58号潜艇发出的他们击沉“印地”的电文,但这些都被高层忽视,海军没有因此展开救援工作。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这902名幸存者不得不在接下来的近4天里面对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嗜血成性的成群鲨鱼,在狂风巨浪中挣扎求生。
由于爆炸致使部分水兵带伤落水,他们身上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的鲨鱼群,在这4天里有数百条鲨鱼时刻围着他们打转。
从沉船中幸存下来的官兵成了鲨鱼的食物,海面上惨叫声不绝,鲜血染红了海水。
除了麦克维舰长,电影里也刻画了船上其他人物的故事。
因为受伤得不到医治,至死都未能与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见面的大副麦克沃特;爱上同一个女孩的麦克•德安东尼欧和布莱恩•史密斯威克;一时起意偷了麦克的钻戒,最后良心发现将钻戒交给布莱恩的阿尔文;自负却不得人心的斯坦迪逊中尉;因为打架一同被关禁闭,最后成了生死之交的加里森和康纳;因为船员们服务而疲劳过度而死的托马斯•康威牧师,众多的人物丰富了电影,但也削弱了主线故事,使电影故事的推进变得缓慢,这跟导演的功力有关,也是电影没能获得较高评价的原因。
直到8月2日星期二的上午11时,在海上漂浮四个昼夜的幸存官兵才被在菲律宾海上例行反潜巡逻任务的美国海军PV1侦察轰炸机发现。
下午3点30分,美国海军中尉亚德里安•马克思驾驶一架水上飞机到达现场,他把船员从从水里拖出来放到飞机上等待救援舰只的到来。
包括塞西尔号(APA-96)在内的由7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很快到达了现场,他们一同救起了321名幸存者,其中有4人在送往医院不久后死亡,仅剩下317人生还。
美国海军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的冤案 美国海军把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的消息掩盖了两个星期,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战争结束之后才对外公开。
为了平息众怒,海军高层将沉船身故的责任归罪于舰长查尔斯•麦克维的错误指挥,他们以“导致舰只沉没”的罪名将其送上军事法庭。
麦克维也成了二战中因战舰沉没而接受军事法庭审讯的唯一一位舰长。
审判在1945年12月开始,麦克维面临两项指控:一是没能及时下达弃舰命令;二是没有遵守命令采用Z字形航线而导致军舰处于危险之中。
对于第一项指控,调查员发现在“印地”被击中后,舰上的通讯瘫痪导致了无法通过广播告知船员弃舰,因此法庭认为麦克维“未能及时下达弃舰命令”的指控不成立。
1945年12月10日,此时已是战俘的日本伊-58潜水艇的艇长桥本森千宣被传唤到华盛顿作证。
对于第二项指控,麦克维承认自己对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沉没负有完全责任,但他指出没有遵守命令采用Z字形航线是因为这种规避鱼雷的行进方式对日军的回天鱼雷不起作用,而且当天晚上遇到迷雾,他当时认为应该尽快通过迷雾区,在雾散之后,再采取Z字型航行。
然而桥本森千宣却证实击中“印地”的是六枚普通鱼雷,只是他认为当时双方的距离太近,“印地” 即使采取Z字形航行,也无法避开鱼雷的袭击。
最终法庭裁定,因为没有下令采取Z字型航行而置船舰于危险境地,麦克维被判有罪。
舰长的自杀和迟来的昭雪 军事法庭给了麦克维较轻的处罚,推迟了他的晋升。
这一事件使他的海军生涯蒙上了污点,他被迫在1949年6月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因为这一审判结果,麦克维无法得到那些死难水兵亲属的原谅。
退役在家的他不停的接到打来辱骂他的电话,收到充满怨恨言语的信件,这些对他的指责让他无法自拔。
在他的妻子路易丝因肺癌去世之后,他终于因为无法独自面对外界的压力,在1968年11月6日换上他的海军制服,走到他位于康涅狄格的寓所前门廊,用一支手枪饮弹自尽。
多年来幸存的船员和麦克维的支持者一直都在谋求为麦克维恢复名誉。
他们找到了一些能够支持作为舰长麦克维有权不采取Z字形航线说法的证明文件;他们又找到另外一些证据表明海军方面在得知“印地”航行的海域上有一艘日本潜艇的情况下,未将这一消息及时通报麦克维,且忽视了“印地”倾覆前发出的三通求救信号。
但是这些努力都未能得到回应,事情一直没有进展。
电影中没有提到的是住在佛罗里达州的7年级学生亨特•斯科特(Hunter Scott)。
在1997年,他在看了电影《大白鲨》之后,对电影中提到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员的悲惨经历产生了兴趣,决心利用学校布置的社会调研的机会寻访“印地”悲剧的真相,于是他走访当年“印地”的幸存者,对沉船事故展开新的调查。
此时桥本森千宣也加入到幸存者队伍,亨特的调查活动最终被制作成了专题片在电视上播放,这些调查结果让公众对“印地”的悲剧有了新的认识。
2000年,美国国会终于批准了为麦克维昭雪的议案,这项议案经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签署后即时生效。
2001年7月,美国海军将一份免除麦克维责任的文件添加到海军档案中,为这一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冤案划上句号。
电影的幕后和评价 早在1991年,电视电影《鲨鱼的使命: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传奇故事》就已经重现过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故事,这部新片是这个海难故事首次被搬上银幕。
男主角尼古拉斯•凯奇近年戏路坎坷,接拍的多数电影都未能获得理想的票房和评价。
此次接拍本片,其实对于传奇人物查尔斯•麦克维舰长的塑造是非常到位的。
作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的身份和处境相当复杂,一方面正是他的船舰为美军带去后来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核弹;另一方面他又是沉船事故的受害者和责任人,因此扮演这一复杂人物,对演员的演技要求非常高。
尼古拉斯•凯奇很符合麦克维舰长的气质,因此他能将这一形象拿捏得恰到好处。
电影的缺点在于支线故事过多,杂七杂八的加入了一段兄弟三角情、一段黑人和白人水兵的矛盾、一个未见过儿子一面的父亲、一个自负的中尉、一个小偷等等可有可无的情节,其中麦克•德安东尼欧、布莱恩•史密斯威克二人和富家女克莱拉的三角恋故事更是显得喧宾夺主,严重拖沓了主线故事,使电影整体沉闷乏味和摇摆不定。
在众多二战电影之中,本片应该算是中等水平的作品。
热血丹心(微信号:goodman309)2017.2.12
天呐!
这竟然是2016年的电影,不是2006年,更不是1996年,可片中的特效却给人一种浓浓的廉价感!
好吧,这不是一部主要描述战争场景的电影,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被战争夺去的生命还没有因迟到的救援被大海夺去的多。
可是为什么要把水兵们在大海上遭遇鲨鱼的场景拍成惊悚片感觉?
相比同类型影片《坚不可摧》在海上求生部分就处理的很好。
最后一部分的庭审戏也没有拍出期待中剑拔弩张的力度,也许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无力。
片末两位舰长的对话是亮点:战争过后,原谅对手比原谅自己更容易。
画面拍的不错,但是没有多少震撼,送东西为什么不能空运呢?
何况这么重要的东西?
返程为什么不派护航呢?
奇葩的是被攻击了通讯联络居然被当成日军的欺骗信号?
没有敌我识别吗?
这是最基本的约定啊兄弟!
舰船航行最基本的定期通联制度有没有执行好?
军人的纪律也差的一笔,抽烟,赌博,打架,这样的美军难怪战绩不怎么滴。
日军指挥员等了好久没有人来救援,就第五天终于来了好几个靶子,日军潜艇却不知跑哪去了?
最后还交代,没有配声纳??
这些反潜设备不该是标配么?
全程就是鲨鱼、鲨鱼、还是鲨鱼!
本来可以拍的更好的。
特地为了评这部电影注册的账号。
这部电影是我看了之后最让我气愤的电影!
完全就是为了美日联盟拍的,最后快结局的我都不知道那个舰长为什么会哭?!
诚然麦克维为了自己逝去的战友,可以理解,但是那个日本鬼子说的“我们已经学会去原谅老对手,但愿有一天,我们可以原谅自己所做的事”我就不能理解了,典型的想糊弄我们国人,洗白日本人。
原谅自己所做的事?!
去你麻痹的吧,有本事让安倍别特么修宪啊!
是的,你们现在是美国的狗腿子,当然要说漂亮话去附和,去讨好,但是对我们中国曾经在你们手下吃的苦难却只字不提,你们特么两次核爆才死多少人?!
有我们南京大屠杀的多吗?!
还特么好意思哭,不是你们日本鬼子到处侵略,哪有核弹搞你们?!
竟然还有国人把鬼子说的台词搬上影评,这要是让开国那帮伟人看到,不特么一耳瓜子扇死你!
错了就是错了,侵略就是侵略,最后台词说给谁听了?
合着我们中国不原谅你们,就是我们小气了?!
真尼玛无语的电影,广电对这种想洗白日本人的电影就应该封杀!
别让它用小日本悔改的情节迷惑我们下面几代人,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暴行我们中国人要时刻警醒,永生不忘!!!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人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
而真相却永远是自己,没有人知道。
有一颗很好的心态,却永远躲不过自己的内心,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却宁愿去相信这便是事实,一心,就想着去安慰别人,解决别人所遇到的烦恼,却一直忘记,自己没曾接受过任何人的安慰……或许这便是天性,不需要任何一个人会有自己所遇到的遭遇。
忠诚不容亵渎军统一支特工分队,奉最高机密指令,在霸下镇蛰伏保护重要文物。
霸下镇保护文物的秘密有可能被日军发现的时候,这群特工奋勇杀敌。
事发之后,日军震慑。
任务即将完成,这群特工等来的不是勋章,却是被猜忌和被秘密清除的命令。
在忠诚受到亵渎,信仰发生危机后,特工奋起反抗,在共产党李从文大智大勇协助下,粉碎了国民党高层的阴谋,同时保住了重要文物。
本片属于翻拍片,因为相同题材的内容在1990年就以《虎鲨行动》的名字拍摄过。
说实话,如果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话,最好去看《虎鲨行动》,这部影片才是真实的还原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这段悲剧历程。
本片属于地地道道的烂片,完全是将这个题材浪费了,期待由小罗伯特.唐尼担任制片人的另一部相同题材电影。
①人物形象不突出②原来日军除了有神风飞机,还有神风鱼雷③驶离家乡,奔赴战场,金门大桥下的重型巡洋舰透着一股英勇气概④要求护航,被拒;发出求救,不理;出事了,背锅侠倒是找得快⑤美日军官的互相敬礼虚构过度⑥凯奇太久没有好电影了
很精彩,尤其是海上鲨鱼的那段,战争的年代总有许多悲剧
沒看歷史,本以為是戰爭,結果是被鯊魚吞噬⋯太慘了,連殺敵的機會都沒有⋯⋯唉⋯⋯菲律賓海域太恐怖了⋯⋯
照理说也是个感人的故事,但是和萨利机长一比,电影的质量就相差太大了。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审判本身,可表现的篇幅实在太短,海上漂流的情节太长,却也没有烘托出获救时的感人。
取舍之间做出抉择,在没有受到攻击前平安无事。被打破了这一切的人性本能就浮出水面。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一刻时候,面对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时候做出的每一件事都会改变很多事情。世态炎凉都是常有的事情,世事无常,世事难料
一直都喜欢这样的片子
这是电视电影吧…这特效,小时候恐龙纪录片的水花都比这个真(因为就是真的)
没拍好,很平淡。“本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船只在1945年7月于南太平洋被鱼雷击中,船上载有第一枚原子弹。 上船的1196名船员有大约300名随着船只死亡,其余的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面临着日晒、脱水、盐水浸蚀和鲨鱼攻击。只有317名水手被救,麦卡沃伊被送上军事法庭,半个世纪后才被免除罪过。”
尼古拉斯凯奇演的还是不错的 | 艾米丽·坦南特 Emily Tennant,艾米丽·坦南特 Emily Tennant
命令说过必须之字形规避鱼雷,没做,你错了!命令说飞机立即返航,没做,你对了!我操,不好拿捏啊。
历史值得尊重,英雄值得尊重!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关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片子,感觉不佳。尼古拉斯凯奇的气质不对,不知道为什么
麦克维舰长自杀时70岁,海军少将衔,令人叹息。之航无济于事。电影进程大体依据历史事件进程,细节上有偏差(如该舰是从关岛更换新舰员后航向莱特岛,电影似显示成从提尼安岛“卸货”后直接航向莱特岛),但是塞进去的个体故事如水兵富家女谈恋爱、种族歧视等很无聊,鲨群段落过长,重点反而潦草收场。
一个二战末期的舰长,被军事法庭宣判有罪,若干年后自杀的故事。又过了若干年,总统克林顿为其平反,接着,有了本片。
蛮好的故事,整稀碎
不好看,特效烂,除了是真实事件加点分以外没啥亮点。凯奇一如既往的无底线。
这么好的题材完全能拍成第二部风语者却被这5毛钱的特效毁了
除了给我补上了这点历史知识点之外,此片的摄影和编剧都偷懒至极。对比之前看到萨利机长,208秒的故事比这5天的历史都丰富立体得多。
好故事,可惜拍得不咋地,凯奇表演依旧很好,可惜了。
绝密押运沉怒海,食人政客赛白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