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我这个对影视剧极端挑剔的人也觉得很好看的,它适合在冬天有暖气的屋子里细细品味,整部剧让人感到有绵绵不断的暖意在四周流淌。
好电视剧为什么好?
现在很多电视剧为什么让人看不下去?
我经常在琢磨这个问题。
看《空镜子》时,我也不断在想。
是因为两姐妹和父母那朴实而又自然的对话吗?
那每一句,每一个反应都是那么真实,简直就是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家常唠嗑一样,让你甚至觉得那都不是准备好的台词,全是他们真的在聊天。
是看似简单但总也猜不到下一步的剧情吗?
孙燕遇到树林,他们会结婚吗?
也可能会也可能走不到一起,果然无疾而终,翟志刚人还挺不错,对孙燕很好,她这次可要幸福了,慢着,这人好像性格有问题,完了,要出事,果然,唉,马黎明想和孙燕一夜情,可别上当啊,嗯,不错,没上当,哎呀,这次情绪渲染这么到位,时机这么好,孙燕逃不掉了,真没想到燕还是悬崖勒马了,不错,张波人真好啊,正派,理智,被孙丽伤了一次,离了才好,这次要是能和孙燕在一起,可真是两个好人的结合,一定幸福,可惜可惜,说喜欢人家笑,说人家好,就是不和燕在一起,太遗憾了,杨树林都幸福了,孙燕的幸福在哪呢,什么,老婆死了,这下好了,还是在一起吧,有个孩子也没什么,孙燕那么好,孩子肯定也能接受她,不过能想到这孩子肯定会排斥燕,果然,这样不行,非要在一起,以后和孩子很多矛盾也可能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算了算了,看看还会出现谁,真没了,好吧,杨树林和孙燕互相还是心里有对方的,这次能成吗?
终于终于,孩子接受了新妈妈,燕终于幸福了。
看吧看吧,貌似平平淡淡的剧情,其实也有那么多想不到,其实就像人生一样,平凡人的一生又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呢,可是它就是让人猜不到下一步。
六七歲七八歲看的電視劇 記不清劇情 卻總能想起好人好夢帶給人那種觸動心靈的感覺 重看空鏡子 昏黃的鏡頭下 把擁有最複雜情感的人的生活狀態的縮影都放在裡面 驚奇的同時又真實得抻動人心 劇中的幾位男主角馬黎明 翟志剛 潘樹林 張波 姐倆爸孫廣田每個角色都耐人尋味 值得反覆品讀推敲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 馬黎明對妹妹是怎樣的感情 是發現平淡才是真尋求對生活的安穩抑或是刺激 是為了挑戰姐姐讓姐姐回到自己身邊 是為了證實奶奶的話 實現奶奶的心願 是心疼憐憫妹妹 還是恍惚間的純粹的愛...看不透我怎麼覺得翟志剛小心眼愛面子斤斤計較虛偽但還沒有想像中的壞哈哈 除了流產那段 不是男人 最後悟的很透 一起學習
孫燕我覺得是一個傻呵呵很善良很貼心能幹 好學 堅持做自己不服輸很大氣用力生活的那麼一個女人 她羨慕麗 殊不知自己也有資本值得被羨慕 對翟志剛果斷放手 再見時忘卻曾經受到的傷害還能平靜的安慰對方 對張波勇敢表示愛(雖然不能理解 這麼穩重的人怎麼會對姐夫有想法)對潘樹林幾次放棄又決定牽手的決心(老喜歡這一對可惜一開始沒堅持走下去 不過可能當時沒分開 婚後也不一定幸福 兜兜轉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馬黎明和姐姐這對志趣相投的青梅竹馬經歷最純粹的愛情悸動 到互相幫助到最後利用合作 是真愛 但是緣分還差了點吧 可惜了
幾個場景總能想起來 大的廣告牌 人來車往 胡同和白塔寺、紅牆 那面梳妝台的鏡子 老爸指著西藏的照片只有潘樹林一眼認出老爸......還有恰到好處的配樂 一切生活的不能再生活 卻又文藝十足
鏡子 空鏡子 到底代表什麼 從鏡中人應該能摸出點門道吧 母女 姐妹 夫妻 天空 幾次不丟棄的執念.....劇給了相對小說完美的結局真好... 生活已經夠辛苦不想給觀眾帶來壓抑哈哈用燕兒最後的幾句話結尾生活要好好過 相互幫助相互愛護 這樣不好麼這樣,才好 下一次看希望會有新的感悟 請用力生活!
歡迎重溫的和我交流!
和經典不說再見 感恩 致敬!
小时候看过这个剧,就记住了片头曲、翟志刚和马奶奶说的孙丽是凤姐。
小时候自然是看不懂这个剧的,所以记忆很模糊,2021年再来看这个剧,发现这个剧真的很赞。
看之前我就有两个疑问,一是空镜子是什么意思?
二是这部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看完了以后,感觉还是没看懂啊,只有一些模糊的想法。
片头曲感觉是有点深意的。
好多镜子,映照着孙燕姐俩。
“空镜子”是说镜花水月?
说姐俩折腾半生最后都离婚?
她俩都没有得到爱情?
孙丽得到过的,马黎明、张波都是真心爱她,只是她不知足,太势利,所以最终她失去了所以真心爱她的人?
傍个老外最终还是离婚?
那就是说,孙丽的一生是镜中花?
她很漂亮,性格强势,做事果断,很招人喜欢。
但我对她这个角色真是没啥好感。
一开始她嫌弃马黎明也还正常,后来跟张波都结婚生女了,她要去国外,张波也支持。
结果到了国外,她崇洋媚外的心更重了,在国外待了几年再回到北京,嫌弃这嫌弃那,觉得中国哪哪都不如美利坚,整个一公知。
不过她这种想法在那个时代还是比较普遍的。
她最后是迷失了自己吧。
陶虹其实很漂亮啊,她演孙燕,孙燕的容貌不见得会被孙丽压下去。
但是姐俩性格差太远了,孙丽泼辣强势,孙燕太包子。
看孙燕和翟志刚的婚姻生活真是血压都上来了,小时候看这个剧对翟志刚印象深刻,简直是心理阴影。
孙燕比孙丽更讨喜,性格又软,长得也好看,笑起来真的是“银铃般的笑声”。
这剧主题呢,想半天还是不懂。
这剧情节、人物、演技、服装道具,都可以吹一波。
陈数、王千源在剧中都还是酱油,王千源那个角色真是绝,虽然就出场一两回,但是看过就不会忘记,陈数那时候还没改变容貌。
孙燕姐俩经常路过一道红墙,墙后面是白塔——孙家是住二环里的,皇城根下的人家。
后来拆迁了,楼房能看到西山。
还有马黎明和张波,俩演员一个叫冠军一个叫亚军,也挺好玩。
看到最后跟着主角一起哭,一起发问:善良有什么用?
善良为什么得不到幸福?
其实,善良不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姐妹俩不同的境遇并非完全是性格不同带来的结果。
显然,喜欢姐姐的两个男人其实本质上都是利己型人格,这一点从马黎明骗钱以及张波不照顾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当然也可能是孙丽给他们上了一课)。
所以,他们会觉得孙燕太好了(相对于姐姐而言孙燕对他们毫无威胁),但是却不会因为这个比较得来的结果爱上孙燕。
潘树林这一类淳朴真诚的人,本质上就不可能爱上孙丽那样的人,所以他根本不会把孙燕跟姐姐比。
善良、真心的人和善良、真心的人在一起,你对我好一分,我对你好十分,日子越过越甜。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孙丽的积极进取。
姐妹俩是两个极端,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结果,大多数人处于姐妹之间,遇上的人也不是非黑即白,命运也就多种多样。
我们只能说,我们只能做自己,因为我们也做不了别人。
让自私的人善良和让善良的人自私都不太可能。
做人不可以没有底线,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不变通,不放弃学习和进步,其余的就交给命运吧。
听说当年这剧也是万人空巷,在各地电视台重播了上百次。
可惜我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候。
作为21世纪生人,我们这代人没有这类电视剧看,权当考古挖到宝了。
1、关于剧名——为什么是空镜子?
首集马奶奶提及晴雯,接着又开始嘀咕《好了歌》。
之后《红楼梦》成为全剧的间奏曲,借马家祖孙之口频频闪现。
用《红楼梦》解释《空镜子》,镜子里虚虚虚实实,红楼中的真真假假;我仅把空镜子看作生活的索隐。
剧中有大量强调标题的镜中戏。
细数一共四处景有镜子的元素。
姐妹闺房里的镜子
孙家姐妹的卧室潘树林家的水壶提手构成的镜框
前景是水壶的提手还有孙燕初婚和二婚家中各有一面镜子
第一次结婚
第二次结婚每一面镜子里都是孙燕当时看似牢不可破的稳定关系。
和姐姐守望相助的血缘关系,和潘树林渐入佳境的恋爱关系,两段婚姻中浓情蜜意的夫妻关系。
在“空”的语境下,无形的命运之手开始昭示故事的结局,孙燕与这三个人注定分道扬镳。
恋爱不欢而散,初婚以绝望告终,姐姐也远走异乡。
镜中人总是转瞬成空,她的爱恨悲欢成了世界盲目意志的一面镜子。
故事必然是个幻灭过程,一出跌宕的悲剧。
二、关于角色的争议和结局的改编——1、孙丽开放奔放但有序。
能肆意的拥抱情感,也能淡定的迎接代价。
这个人物贵在没有哭哭啼啼,她的每一步似乎都很坚决。
如果说情感独立热衷事业是大女主的标配,那么孙丽对女人X欲的提问 对男人性能力的质疑更是时下罕见。
姐俩无话不谈他不会为了真爱等待一个入狱的男人,也不会为了孩子放弃大好前程。
她永远不愿甘当客体。
当一个女人开始冲破丈夫和孩子,一批观众开始不适了,说她抛夫弃子,好高骛远,可试想留守在家的是她和孩子,一个奔前程的丈夫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她的问题在于对恋情和婚姻不忠。
当然诡异的还是在结尾,她居然为了外国小男友打电话回家哭鼻子。
一批大观众感叹孙丽恶有恶报,把那几滴眼泪放大成对她浪荡的惩罚。
而另一批观众看到的可能是悲凉,电话那头只是姐姐的一次情场失手,电话这头妹妹却已经在一段失败的婚礼里消耗完了整个青春。
如果这段剧情是孙丽浪荡的天谴;那对照孙燕委屈自己接纳了所谓的缘分,能算福报吗。
有钱无家皆为瞎混,相夫教子方为幸福,这恐怕是强词夺理。
妙的是,它给了不同受众不同发现的余地,故事的逻辑延伸至过去未来,再次与几代人接轨了。
2、马黎明【对不起我深受时下电视剧的毒茬已久,以为男二永远是忍辱负重,万年备胎。
】马黎明可太复杂了,他一往情深但绝非良人。
其实他才是全剧最不幸的人,幼年父母相继离去,青年入狱,人生充斥着动荡和爱而不得。
可他的态度是尽量舒坦的活着,和奶奶苦中作乐。
与已婚的爱人偷......很多人说,他和孙丽棋逢对手,相互背叛伤害,本质上是一样的人。
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彼此相似、相爱,但并不适合一起过日子。
出狱后,马黎明就活成了一位注视者,一种赤裸的酒神精神。
他参与故事,但不再影响故事走向;他依然游走在姐妹之间,但只是个旁观者。
他成了站在高处的局外人,是姐妹命定的遭遇和考验。
无时无刻不在揭示生活的背面,那些在生存和欲望面前的无尽恐惧。
3、孙燕是个好女孩,但不傻【她就是生活本身,编剧把她献给了观众。
】他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一个最优解,但有一套严格的自我规训。
她的这套自我规训,严格但标准颇低。
结合下文的例子,总结三点:对自己的家人要好;人品没问题;对婚姻忠诚。
(潘树林曾对她姐无理;翟志刚后期人品稀烂。
江波婚内也是找了别人,这让她很破碎。
至于马黎明,她很了解,浪荡子第,忠诚信誉度为0。
)⑴和姐姐,孙燕肯定是爱姐姐的。
姐妹看似有比较有竞争。
但戏里不可动摇,她们是彼此最重要的人,交换秘密,无话不谈。
⑵和潘树林,一个老实男人的恋爱邀约,她没拒绝。
潘树林莽撞,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潘树林对姐姐的无理。
⑶和翟志刚,一个喜欢了她多年的男人的结婚邀约,她没拒绝。
翟志刚不育且心胸狭隘她原谅了,但她没原谅翟志刚的险恶自私。
⑷和姐夫,孙燕觉得这个男人总归比潘和翟强,稳重大气有文化,而且肯定不羊痿。
她以为姐夫离婚了,她排队在第一位。
没料姐夫早就有了候选人了。
(孙燕第一次有了爱情受阻的感觉,之前的分手离婚她都思虑在先,但这次她没料到姐夫是她规则以外的人。
)⑸和马黎明,孙燕明确知道这是她规则以为的男人。
马做朋友还算义气。
做恋人肯定不够专一。
孙燕是要找过日子的人,她拒绝纯粹的睡觉邀约。
她总在考虑能不能,而忽略了自身想不想。
马奶奶说孙丽是王熙凤,孙燕是傻大姐。
但“王熙凤”是享荣华富贵的主子;“傻大姐”是个做粗活的下等丫头。
“刁”也并非“坏”;“傻”和“善”更不能混为一谈。
旁人总说孙燕是个好姑娘,这个“好姑娘”的代价是,利他不利己。
好人没好命的潜规则,让性格悲剧同样和命运悲剧一样不可规避。
姐姐的能力明明比她强,却每次都是她在帮姐姐。
给姐姐当约会的挡箭牌;帮姐姐秘密手术;帮姐姐照顾父母和带孩子.....在医院,自己流产了还在安慰责怪她的丈夫。
自己过得一团糟,却同情姐夫孤身一人,给人家免费当保姆。
直到最后,去努力当好一个后妈。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孙燕,他们的运气似乎总不是太好,常常露出又傻又惨的笑。
大多数人都爱和他们相处,不经意提供的情绪价值,几次无关紧要的利用。
自私的说,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人。
如果世界的艰难有总和,这样的人会替我们承担更多。
如果我们把她的好,当成傻,那么我们就是纯粹的坏。
关于孙燕的结局。
孙燕和潘树林完成了破镜重圆吗?
我相信剧中呈现的结局不是真的,它不符合题意。
陶虹老师在一个采访上说,结尾是后来改的,为了温暖观众,关照当时的价值观,他们选择为悲剧蒙上面纱,向苦涩的现实发糖。
补充一下,孙燕和潘树林的复合历程,强调了飞鸟倦归林的宿命感,还有后妈成正果的社会认同。
这个凭借机缘搭建的结局,其实是很合理的。
只是企图用二婚偿还一位好姑娘的不幸。
我作为来自2023的观众,实在难以接受。
如果非要这种委曲求全的结局,我宁愿相信 故事只是在一场看似圆满的情境下掐灭,这不是happy end,是留白,是开放式结局;她和潘的结果,回归到“空”,我们终究不得而知。
老北京四合院发生的故事,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北京。
以至于长大后对白塔寺的情怀也是这部电视剧。
这是一部没有狗血剧情,没有矫揉造作和资本运作的佳作。
全员演技在线,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真实,仿佛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每年冬天都会重温,孙燕的笑容在寒冷的冬天里多了一丝丝温暖,也是最喜欢的京味儿电视剧,没有之一。
真实、感动,空镜子里的每个人物都很自然鲜活,人生有时候就像一个圈,兜兜转转的就又回去了。
认真做自己,保持善良。
孙燕,单纯善良,她一直在做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她说“如果我这样做我就不是我了”。
自己的婚姻,姐姐的感情经历都在影响着她,她逐渐变得成熟,也很少像以前那样傻笑。
后来兜兜转转也是神了。
孙丽,聪明漂亮有野心,也许像张波说的她是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都当傻子,事实证明张波也不是傻子。
孙丽也是在做自己吧,这就是她的性格,不过也把大多数人眼中的幸福安稳给作没了。
张波,好男人典范啊,聪明有能力有风度,不过再好的性格也经不起孙丽那样磨。
潘树林,脾气真的有点大!
冲动是魔鬼,不过很有男子气概,也挺长情的,和孙燕挺配。
翟志刚这种小肚鸡肠阴阳怪气的男人真是太可怕又可恨了,可是这就是他的性格,看的气人,不过他最后一句话挺有道理的“结婚就是要比自个儿过日子的时候过得更好,如果结婚了反而更委屈更憋屈,这婚还不如不结”。
孙家爸爸妈妈戏份也很精彩,长久的婚姻都是要互相忍耐与磨合的,要给对方空间与尊重。
全剧终
多好啊
超级好看
一巴掌给翟志刚
很喜欢的一部剧,陶虹,牛莉,许亚军,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最喜欢陶虹演的孙燕,一笑起来阳光透明,感染力十足,看着她傻呵呵笑着生活,笑着烦恼,笑着无措,最后笑着平实下来,笑着圆满。
这个人物是个平凡的人,从小没有漂亮的容貌和聪明的智商,却有个样样出色的姐姐,从下在羡慕下长大,过普通的生活。
一个优点就是善良和傻呵呵的天真,剧中经常在她困惑时出现许多空镜,在人生转折时出现许多让人深思的情景。
剧情在曲折中前进,两姐妹对生活的选择每每让人感慨沉思。
孙丽和马黎明这两个角色间的相爱相杀也是特别动人,尤其马黎明,混不在意中带着深情执念,玩世不恭中是英俊洒脱,当年,让我都爱上了这个角色。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的恋爱和婚姻。
这故事换做韩剧讲,那必定是漂亮坏姐姐抢了妹妹的青梅竹马,平凡善良的妹妹因祸得福遇上了高富帅,高富帅对妹妹一片痴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故事换做日剧讲,应该是漂亮姐姐看似放荡不羁,却被一个更放荡的男人欺骗,一蹶不振;平凡妹妹在历经几个男人后幡然醒悟,自己搞事业搞的红红火火,还帮助姐姐站起来,两姐妹相帮互助闯天涯。
到了国产剧这里,善良的平凡妹妹兜兜转转嫁给了当初的那个老实人,自私的漂亮姐姐也感受到了善良人的可贵之处,一家人其乐融融。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剧情。
但我非常喜欢陶虹的演绎,把妹妹那种卑微的恋爱观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相貌平平,渴望恋爱、婚姻,希望有一个忠诚老实的男人可以依靠,对待生活乐观豁达,对待别人赤忱亲切,可看似优秀的男人永远看不上这样的女人,一个一个只是把她当作所谓的好朋友知心人,这就是现实,可以说,发生在很多这样的女人身边。
姐姐呢,自持貌美,虽然自私自利,但男人永远对她念念不忘,虽然编剧硬是把她写抛弃了,但现实中,这样的女人总会有新的男人爱上她,会过得非常好。
我希望电视剧能在妹妹拒绝离异的潘树林、姐姐远赴美国那里就结束,任何女人的一生都不应该被绑定在男人身上、家庭身上,她们活着的意义也不是找对象、找依靠,人生苦短,半边天的人生也要照样精彩。
周蕾在讨论sentimentality的书中曾援引过席勒的话:感伤是一种对于失去和时光流逝的认知,并在诗歌抒情的想象中得到最完整的表达。
现在再看《空镜子》这部快20年前的作品,我们的观看无可避免地是一种回望。
全剧的色调都带着一种像褪了色的黄晕,而《空镜子》本身也是一部关于记忆与怀缅的作品,首先离去的是姐姐孙丽,她在出国后的行为越来越难被传统的家人接受,后来马黎明爱看红楼梦的奶奶去世,孙家父亲去世,他们居住的胡同也面临拆迁,白塔寺旁的日常生活不再。
剧中有很多远景镜头,我们常常隔着车辆来来往往的马路看着孙燕偶遇她生命中的男人们,在林荫大道的尽头看着男女主角们向我们漫步过来。
那些属于记忆里的影像渐渐靠近我们,又烟消云散。
我相信孙丽最爱的男人始终是青梅竹马的马黎明。
其他男人对她来说是前进的路标,只有马黎明代表着她的过去。
在他们那个胡同的世界里,也只有马黎明明白她的价值观,但他们正因此才不能在一起:他们都不是愿意一生不变的人。
所以马黎明声称他坑孙丽美国丈夫的钱是因为太爱她大概也是谎话,孙丽是一只自由的鸟,如果马黎明因为嫉恨和占有欲来行动,他爱她什么呢?
他们都是自私的,也因此得以互相理解。
我最喜欢马黎明的一场戏是他在车里给孙丽打越洋电话,因为信号不好一直听不清楚,他跳下车跑到路边试图接通,眼睛里写满了焦灼和茫然。
也许就在这时候他知道了,他们之间的那条线不会永远坚固下去。
相形之下,妹妹孙燕的感情世界是混沌的。
她模糊地向往过姐姐明媚的生活,万方的原著中也明确地写到了她的性压抑。
姐姐精明而美丽,妹妹却总是在自身经验和想象中的完美的差距中迷失。
她试图当一个温驯的妻子,扮演过外甥临时的母亲,她在这种尝试中寻求着美满,却总得到一场空。
或许孙燕主动追求得太少了,她总是接受着生活给她的安排,可母亲那辈人不也在这种被动中过了一辈子吗?
母亲怎么就能熬过来呢?
全剧中,孙家父母不知算不算得上和美的婚姻是一条暗线,直到最后也说不清老一辈的感情中有多少委曲求全。
孙丽决绝地拒绝过这种日子,孙燕渴望这种日子之外的浪漫,却似乎永远不得其法。
马黎明说过,孙燕是个善良的人,她对生活永远有着美好的、理想化的向往,也或许正因为这点,她永远在失望。
电视剧对小说的结局进行了温情的改写,让姐姐对妹妹最后得到的美满表示羡慕。
妹妹和她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潘树林终成眷属了,孙家也过上了三代同堂的生活,形成一个看似完美的“家”的坐标。
在最后,观众像孙丽一样,是孙燕美好生活的旁观者。
整个青年时代都在尽心尽力经营自己的理想生活的孙燕,终于离过上想象中那种充满爱的小日子越来越近。
和她一比,孙丽和马黎明倒像是白花了半生在孤零零地漂泊。
此处不得不说姜武对于潘树林的演绎给孙燕的幸福加了很多分,毕竟原著中两人的结合和浪漫爱确实没有多少关系。
姜武的潘树林是一个有点傻气、直性子、需要女人来照顾的男人,和孙燕曾经渴慕的知识分子理想型实在是南辕北辙,但他也踏实、讲义气、对爱人绝对忠诚,孙燕最后爱上他是可信的。
不过这种爱也不再是像她年轻时那样对于姐夫张波崇拜式的爱慕了,这种爱是生根于日常生活的,它更像是孙燕对于父母一代感情的延续——在父亲走后,是孙燕的婚姻使家庭重新完整。
最近随着《三十而已》的热播,不少媒体人也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空镜子》。
如果只看剧情走向,同样着眼于城市女性生活的两部剧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婚姻不幸、出轨、单身焦虑,而《空镜子》里面小姨子暗恋姐夫的情节甚至更有狗血之嫌。
据说在当年找女演员出演孙丽这种“反面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即使在今天,国产剧中像孙丽这样对性持绝对开放态度、不以固定关系为目标、甩掉过不止一个爱人、光明正大地以自我为中心的女主角依然非常少见,在各种评论区中,批评她的声音也仍然占大多数。
(同情翟志刚的可能都要比同情孙丽的多,毕竟性无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三十而已》的新颖当然不在于它的情节(钟晓芹有些像孙燕 王漫妮就是不那么果断又没有一线户口的孙丽),而在于宣发团队联动微博热搜和短视频平台进行的火热鉴婊打小三运动。
在女性的情感和自我意识危机都已经成为各类商家和自媒体再开发的焦虑热点的当下,《空镜子》中道德审判的留白才显得意味深长。
剧中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攻击过孙丽,但他们也全都承认,她有可爱迷人的一面。
孙丽不惜抛弃一切也要奔向的目的地——美国——也是带有一些时代特色的欲望具体化呈现。
在以家庭为中心的逻辑中,大学毕业的白领孙丽最开始是令双亲骄傲的美丽女儿,但她的野心却使她最终变成了“抛家弃子”的异数。
马黎明的奶奶早说过,孙丽就是生在当代的王熙凤,她绝不会只甘于做某人的妻子或母亲。
虽然让孙丽说出那句似乎不太符合她性格的“我真羡慕你”的确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但在阖家欢笑的结局里,她是唯一一个即将远行的局外人。
她是和美的饭桌上的缺口,人们大可认为她是永远不知满足的自私者,但她的追求也映出了日复一日家庭生活中的某种空虚。
许多人都说《空镜子》的叙事是散文诗式的。
家庭生活的诗意在于它的易逝,也在于它的永恒——家庭中的人会去世、会离开、会彼此欺骗和背叛,家庭的模式也会更新,但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在一次次所谓的危机之后却依然坚挺地存在着。
在剧中,孙燕和潘树林取代孙家父母成为了孙丽所将思念的“家”的港湾;张波发现孙丽不是良配后,立刻和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从《空镜子》到《小欢喜》、《三十而已》,不变的是人们关于家的焦虑与牵绊,也正是这种矛盾的感情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现在的家庭剧擅长把戏剧冲突堆得又多又满,或许是因为真正令人难以面对的是这些冲突散去之后的一地鸡毛和虚空。
《空镜子》中没有提到孙丽在国外漂泊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张波为什么曾经默许了孙燕照顾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讲过从等待着孙燕的婚前,到生出重病儿子的第二次婚姻后,总是徘徊在街头的翟志刚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正因为这些留白,全剧的结尾才不会被当作简单流俗的大团圆。
团聚后是再一次的离别,是充满思念和牵挂的漫长日夜。
悠长的回忆会渐渐模糊;胡同会渐渐被酒吧喝咖啡的的人流挤满,或者被高楼取代;但林荫大道上会有新的爱人挽着手行走,公交车站旁也总会有年轻的人们等待着奔向更好的生活。
2020年,孙燕和孙丽也该和许许多多的亲人们一样,因为疫情带来的种种议题吵吵闹闹,也彼此挂念。
太阳底下不曾有过新鲜事,琐碎的往事也只有在回忆中才显得完美,这样想来,在孙燕的旁白中落幕的幸福结局或许也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但这又有什么错呢。
在全剧的开头,马奶奶念着《好了歌》,正因为忘不了俗世的欲望,我们才是凡人。
带一点怀念,带一点渴望,生活的时钟就这样继续转了下去。
小陶虹真的很美!
姐姐妹妹的生活
为什么现在就拍不出这样生活化的片儿了呢?
也不是说结尾给升华了吧,但就是这整个主题还是挺高远的。甚至说其实没有对比没有优劣只是万千生活选择中的两种,无所谓歌颂什么,但确实蛮细节的在人物思索与选择中。故事片段搁一起让我觉得很狗血但仔细想想也自洽,狗血的片段全靠众人演技撑着。演的是真好!莫名其妙陶虹姜武好配啊~许亚军是真帅绝了!!!
片头曲好恐怖
真是剧情太拖沓点了,还有看不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女的
我妈贼爱看。。。。。。。。。。。。
似乎冬天永远过不完 镜头配乐挺文艺的 感觉不错
小陶虹一直以来,演技非常细腻,不知道,这么一个细腻的演员怎么会找徐峥那货。最后一集,孙丽怎么会羡慕孙燕,柴米油盐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女人与其感动别人做后妈,不如用尽一切资源提升自己。
上帝知道谁是谁非
最烦就是陶虹
折射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百态!
没有想象中好看,乱七八糟的。
被嫌弃的孙燕的一生
孙丽太高傲精明孙燕儿淳朴傻呵呵,孙燕儿妈势利眼老太太配了内敛的老头儿,里面情侣夫妻配到一起有好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还有很多生活大智慧。从一而终哀怨的背景音乐配上孙燕儿爽朗的笑声觉得好忧伤啊平淡的幸福来过又走了。
烂尾 扇面还行 后面毁三观 这编剧三观令人发指 估计是个心理变态的玩意
从小就喜欢陶红
为燕子鸣不平,她值得更好的。7分。
原先还有这么好的生活剧,家常得真实,接地气,也窝一口气
偌大的北京城太冷了,一别一见就是世事更迭。以为自己会更喜欢孙丽,能够永远活出自我,舍弃一切向前看;看完却发现最向往的是燕儿,在踏踏实实中把日子过明白,心里如揣一副明镜。短短20集,仿佛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生离死别,甜蜜破碎。那时候孙丽还伴着Whitney Houston的歌曲起舞,孙燕因为《泰坦尼克号》中哭得不能自已,麦当劳还卖翟志刚儿子想要喝的奶昔。“互相帮助 互相爱护 这样多好啊 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