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村拍电影了,这事早在几年前就听说了,不过那时候好像是叫什么《小王》吧,据说还是无声的,不是现在这个《新街口》。
北京的新街口我知道,就是一个卖盗版和假服装的集散地,虚假的繁荣在少男少女的钞票里暴露无遗。
但就这样,新街口还是挺火的,挺有名的。
因为它太假了。
这个电影的宣传招贴上有一句话:一个关于包子和避孕套的故事。
看到这样的话,我不得不佩服发行商的厚脸皮,一个吃的一个带的,一个管上面一个管下面的,完全不搭嘎的两回事怔给弄到一句话里面,就冲这包子与避孕套的故事,估计就能吸引很多登徒子伪影迷走进电影院,或是买盘盗版碟。
其实包子是食,套子是色,食色,性也。
这样的宣传点确实高明,厚脸皮的发行商还是抓住了观众的最低诉求的。
影片发生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北京,开始时雪村和几个哥们在北京动物园门口卖包子,也搞不清是城管交管,还是网管,反正是一帮人就追他们。
跑的和追的乱成一团,这时候音乐响起,是我们上学时运动会开幕时必放的音乐,这时候,雪村几人把手里拎的几袋包子抛向空中,同时慢镜头出现,雪村几个做出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有跳远的,有跳高的,还是跳马的,紧接着一个转体365度后空翻下,难度系数9。
0。
群众们开始拼命地捡包子,谁也不顾得观看这样免费的高难度比赛。
结果笸萝被拉走了,包子被群众吃了,后来雪村几个人觉得这样太他妈的不值了,回来跟群众要钱,要说人民群众就是老实啊,给了他们两毛人民币。
后来,他们的包子不在动物园卖了,改故宫博物院门口了,生意还特好,奇了怪了。
这就是雪村和他哥们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包子的故事。
故事大部分发生在一个叫大家乐的音乐餐厅里,曾志伟演老板,本来个就不高,还坐个轮椅,就一句台词,还带浓郁的香港风情。
雪村喜欢这里的一个女服务员,长得还算凑合,对不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但只可远观不可近瞧,这个女人一门心思往国外跑,为此傍上了一个常来的不知什么身份反正有本事把她弄出来的一脸长癞肥头大耳的男人。
而雪村已经被这个女人搞得五迷三道的了,智商基本是负数,雪村与她的故事,就是一个避孕套的故事。
整部电影下来,我看不出一点喜剧的效果来。
为什么要叫喜剧呢?
我实在搞不弄,看雪村在整部电影里那一脸找不着北的脸,我只能看出悲剧的效果来。
倒是插播的《血凝》老年迪斯科铁臂阿木童和“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给了我一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感觉。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那个还在拿着粮票换白面的日子里,雪村已经把他的全部精神寄托在了那个女的身上,卖包子只是为了养活自己,他的心也没有把包子放在心上,不像他的哥们板儿带则从卖包子上卖出了经济头脑,最后开起了链锁店,成了董事长(这也可能与板儿带没有性能力有关)。
雪村只知道卖包子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挨饿,不挨饿了就得去泡妞。
泡到妞了这生活才算完整。
影片的最后,卖包子的哥几个发财的发财,蹲监的蹲监。
雪村在女人要出国的头天晚上,终于有机会占便宜满足淫欲,可是女的坚决要求带套。
于是雪村冲入黑夜,在大岛茂那苦苦求来一个避孕套后,却在雨夜迷失在北京的一片子差不多一样的平房中,他打开了避孕套,吹了一口,拍了一下,恩,质量还行。。。
这时候镜头对准了那个女的,(注意:此处有情色内容)女人眼角划落泪水,也许,她在想:我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
据说吧,一个新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就像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一样,总是浸透了自己的影子,甚至,就是自己。
所以,我知道姜文在青春期是孤独的行走在晴空下空旷的北京;徐静蕾崇敬地放弃自我地爱过一个作家;陈染是病态的单亲的小孩儿;安妮宝贝喜欢棉布裙和白球鞋……不过,能被人看透的导演和作家,在我眼里总是第二等的,如果他们一直沉浸在自我的情境中无法超越,就会降到第三等,第四等,比如安妮宝贝;如果他们开始隐藏起自己来,关注更广阔和复杂的世相,也许就会进化为第一等,比如姜文。
据此划分,王安忆是现存的唯一的在作品中能将自己完美隐藏的女作家。
《新街口》是雪村的第一部电影。
看完后,印象深刻的是剧中的两个女主角。
其一,男主角暗恋的对象,美貌高挑,风流跋扈,在男人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她利用男人,借钱,办出国,洞悉男主角的深情却故意视而不见,却又偶尔温情流露……这种女人吧,简直就是女人的公敌啊,剧中另一个比较粗糙的女人就打过她,骂过她,倒是完美的代表了周边女人的态度,在其他女人看来,这种女人就是靠出卖身体,姿色来轻松获取利益的,这叫不要脸,人人得而诛之。
嘿嘿,可是在男人眼里呢,就是会看着她发呆,就是会为她打架,就是能不计回报的帮她(唯一计较的那个是男人眼里的性无能),就是能为她的一点点温情拍着屁股雀跃。
不过,做为导演,做为男主角,在结尾终于不免咸湿了一把……如果到此,虽然不免有点平庸,也不至于落下笑柄,但是,但是,这是人家的第一部电影嘛,哈哈,他让女主角在床上娇嗔地说出自己还是黄花大闺女的事实,真是强烈地震撼到我们啊……这样的安排会让所有男人女人鄙夷的,只有导演这样的,其貌不扬矮小邋遢无财无势空有一腔“柔情”的男人和小男生才能发出这样的yy大梦。
我本来以为演员是曾黎呢,号称“最被埋没的美女”,演这样的片子到也正常,只是某些特写显出了眼袋,让我小小的失望了一下,还想呢,美女也不过如此啊。
结尾美女秀身材,很完美的上空背影,小裤裤跟身体贴合的也很好,没有出现勒痕,让人嫉妒了一下。
结果一看职员表,不是曾黎,是范霞。
再来说女二号。
相貌平庸,性格粗暴,给她安排了一个劳教的历史,以合理化她的喝酒打架大馇子口音。
这是男人的另一类梦想,不是供在上面的圣女,而是能跟自己同甘共苦的老婆形象。
要皮实,粗糙,唯一的一点点温情要留给唯一的男人,还得是默默的,不耐烦表现的,全身心的奉献。
这里的全身心,是得从最简单的照顾生活,遮风挡雨,抵御危险女人,到为男人挡刀子,最后连命都搭上的那种。
男人呢,在面对这种女人的时候,要冷,要迟钝,要不懂,要面对女人最后的一个“亲一下”的要求还犹豫!
看豆瓣的影评,有人说这就是北京的女人啊?
还有人说,没错啊,这就是典型的“滚刀肉”一样的北京女人!
什么呀,这明明是东北女人吗!
这两个都是!
典型的两个极端的东北女人,或者又高又靓走南闯北,或者泼辣现实地在家跟男人打架……雪村么,还是比较熟悉东北女人一些。
查演员表,邹晓霞,二人转演员。
影片看完,男人很简单。
昨天晚上电视放的,没看全,但是能说的那么地道的京腔儿的电影不多了,特别亲切。
感觉就是80年代初的北京,许多场景都是故宫前门中山公园那边,那是我最爱的地方,小时候经常去看电影。
雪村是北京的吧?
京腔儿我好久没听那么地道了,演建国那个也相当的地道,板儿带和三儿实在是不行啊,尤其是三儿,东北调儿的啊,不是北京胡同丫头片子的调儿。
电影挺诚恳的,虽然80年代我也就几岁,但是看了电影觉得还原的挺好的,国营的,酸三色,糖葫芦,还有北京人那说话的劲儿,打群架,哈哈哈
前两天跟单位的时候,无意中看见FTP上有这么一部电影,名字挺熟悉,也很亲切-《新街口》。
于是,晚上值班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了看,一看不要紧,还真让这部电影给迷住了。
电影里面所说的话,人物的表情、动作、打扮等等都将这部电影要反映的内容很好的烘托了出来。
让人一看,感觉上世纪80年代北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其实我们评论一部电影的好与坏,那么较真,没必要!
电影就是电影,娱乐就是娱乐。
我觉得雪村这人挺有思想的,我估计他拍这部电影,目的肯定是要赚钱啊,可是要赚钱的话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题材来拍呢?
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啊,怎么着也反映了一个人的那种根性的思想及他本身与众不同的观念,或者是那种意识流似的的东西,亦或者是那种骨子里的叛逆精神。。。。
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反映了一个主题,就是:迷失和无奈!
我们没有力量改变这一切,但我们有权利表达这种状态,通过什么来表达,见仁见智!
雪村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用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
这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看完了也就完了,我们易于感动,善于遗忘。
电影看的是情怀,平心而论还是不错的,比想象的好,完全想象不出雪村这样一个长相猥琐的人能把电影拍的有模有样,还TM是男一号。
电影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逗比和屌丝气质也不是现代人专属,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办一张正规神经病证。
只是雪村不是导演科班出身,有些地方处理稍显粗糙,但绝对值得一看。
这也是一部60后看了触动,70后看了感动,80后看了骚动,90后看不懂,00后看了直接骂娘的好电影。
其实是找黄渤的电影的时候,看到这部,就顺便看的。
看完了之后,感觉整个故事让人不是那么舒畅,又说不好哪里不舒畅。
整个故事从服装道具化妆上来说,是尽力真还原那个年代。
但是,沈红点妆过于现代了,她的妆容不是那个年代的;故事的梗概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梗概,有很多情节确实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发生,但是感觉里面的人的气质又不是特别符合那个年代人的气质,每个人都感觉不像,而是在模仿;那个年代的人,即便是小混混也不是现在这种油滑;其实即便是小混混,不同年代的人气质也不一样。
具体也说不好,不过可以参照一些经典的影视剧看一下。
故事是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有高潮有铺垫;镜头也是用心设计过的,特别是开头那一段,看出来导演还是很认真的想表达些什么。
但是,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就没太看明白。
主线故事是建军追求沈红,各种奉献。
而沈红为了出国然后利用各种男人,最后甚至老民警也送命了;然后沈红以处-女之身出国,然后功成名就。。。。。。
为啥啊,这些男的都是智障吗,跟她打一夜牌就能满足。。。。。?
总觉得关于沈红,是不是导演有些话没说到位,或者故意省略?
为啥强调处-女这个事情啊,即便是用身体换资源了,观众也能理解吧。
如果不用身体换资源,那她凭啥啊,个人魅力?
而且,导演放在沈红身上的镜头.....怎么说,过于男性化视角了。
无论是睡在院子里那场戏,还是最后雨夜那场戏。
给人的感觉真的就是一个YY女神的混混的眼神,不怎么干净,还有贼心没贼胆,同时又在自我感动。
还有黄三儿和建国为啥要两个人单独去PK啊,导演也没交代他俩的心里状态。
根据导演的年龄,也许在他的个人经历中会听到过类似的传说,但是,如果想把故事讲给观众听,还是需要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吧。
他俩为了给三舅报仇,那也没必要就俩人单独去啊,别的兄弟也有份啊。
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让黄三儿吃盒饭,就不知道导演通过这段情节想表达什么啊?
还有板儿带,又是临阵脱逃,又是故意招惹兄弟喜欢的女人,然后还借沈红的口表达他不行。
这人还有啥优点啊?
他在故事中的作用是什么啊?
感觉他从头到尾其实就是一门心思赚钱。
就很诡异的一个角色,大导茂好歹还出钱、出人帮忙兄弟,给三舅报仇呢。
板儿带就自己活自己的。
这个电影就是看完了之后,能感觉导演想说点什么,但是又没太说明白。
如果说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下那个时代的人员群像吧,这些角色又不是那么的立体和精彩。
就是很涩的一个故事。
时代的潮流太快了,这些人估计很难静下心来反思,所以也就只能搞些这样的轻喜剧吧。
是这些人不善于做更为深刻的反思吗?
还是中国的这样的环境让人不能说过于明白的话呢?
或者是时代变化太快,让你恍若隔世,让你自己对自己都感到陌生?
歪歪者,YY也。
早就看了这片子,一直懒得说。
不值当,中庸之作都让人节省唾沫。
在表江博客上见她大惊小怪地评价北京姑娘,倒让我一乐,典型南方人的视角。
她那段话是这样的:里面的女的我很受不了,仿佛是代表了两种比较底层的北京女青年,一种是沈红那样的,有点像苗圃的劲,略有几分姿色,就以为自己倾国倾城了,傲得不知所以然,属于贱了八艘的男人喜欢的小辣椒类型,我看着就烦。
另一种就是纯地摊型的了,满口爷们爷们哥几个的,太粗糙了,即使能为你去拼命,那还叫女的吗。
看来北京老爷们的喜好还真是敢爱人之不爱,那《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万征说什么来着,就喜欢她这滚刀肉的架势,特经得起伤害。
额地娘啊啊。
姐姐不要喊娘,北方姑娘确实如此,很经得起摔打的,不经风雨咋见彩虹呢。
惟一值得我说的地方,让人又气又乐。
沈红利用男人对她的垂涎,弄到了钱,弄到了美国签证,她真诚纯洁的爱慕者雪村叔叔很痛苦,因为看到板儿带给了她钱,她为报答,穿着粉红睡衣陪板儿带过了一夜。。。
,没完呢,到最后,最后的最后,所有的男青年终极理想实现了,原来姑娘还是处女!
雪村肯定特得意,哎呀我这个包袱抖得多妙呀,前面大家都以为姑娘是一荡妇吧?
其实不是,其实不是,她是男人心目中纯洁的天使啊。
那个年月里,没海外关系,没学习特长,居然能出国,是很艰难的,沈红为此献出身体,大家也是理解的,一个胡同妞儿要想摆脱胡同冲上蓝天,付出一点代价,更增加追求理想的壮丽,挺美好一事儿,雪村导演为了他那点子可歌可泣的男人心理,偏要人家保住贞操,帮沈红办下签证的干部大叔,在她出国前一夜,跟沈红说:要不,你今天还是去我那儿过夜,明天直接去机场,咱们跟以前一样,玩儿一宿敲三家?
敲三家!
打扑克是多么光明多么正派的行为,干部叔叔用明白无误、口齿清楚的台词向观众表明,沈红是纯洁的,她没有用身体换护照,她是用扑克牌换来的理想!
那,她拿了板儿带的钱,陪板儿带过夜,是咋回事儿?
人家姑娘跟男主角解释啦,板儿带性无能呀,要不是我早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我才不会拿他的钱呢。。。
于是,沈红郑重地把贞操献给了最值得一献的清贫的追求者——雪村所饰演的男主角,虽然该男主角长相猥琐品行不佳,除了一颗色胆之外无一可取。
一看就是男人编的剧,男人导的演。
意淫的瞎话,满篇都是。
心底无私帮助美女不求报答的男人,恕在下眼拙,至今没发现。
以性骚扰女主播进行炒作的雪村导演自己能相信这个瞎话吗?
还有一处比较恶,雪村是东北人吧?
东北人都讨厌上海人吧?
雪村在剧里闲得乱扯淡,愣弄出一个走过场的上海裁缝,具备所有北方地区多年来口耳相传所塑造的上海人典型特征,角色形象与传说一般无二。
这雪村太无聊了,狭隘。
回家很晚了没有睡意就看CCTV6 看到这一段,激情一段刚要入港要求避孕然后满世界找套子然后下雨,找不回房间的路然后把套子吹起来拍了个响
就像<<青红>><<孔雀>>一样,<<新街口>>试图向我们重现一个时代的片断...在人们开始淡忘的时候.有人说拍得不真切太做作,我的记忆也不确切,好像就是这个味道吧.要在短短的90分钟里把那个年代的所有特色元素都表现出来实属不易,还要拍得有趣,一个非专业的导演难免会犯堆砌素材的毛病.在二十年之后的今天看那个年代的故事,觉得好"傻",但生活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么?回味,如果你有那个年代的记忆.唏嘘,如果你是如此的陌生.这就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感觉,黑暗中的90分钟.
这么矮挫的男猪,要坚持看完真不容易
没啥意思。。
国.DVD出了 等BD 或者找高清资源.
无聊到爆了,快进着看完的
记得多年前看过这部片子,最近不知怎的又被广大群众翻腾出来大肆讨论,也就跟着又凑了回热闹。很多片段都不记得了,但喜欢这种调调的片子倒是真的。
扔包子是个好策略
看过好几遍
每个人物都很鲜明 好像总有那么些个“沈红” 错都是因为长得漂亮。
20年后回望现在,不知又是什么心情
还挺好看,当初在电视台放的,很有点印象,现在想起又看了一遍。剧情是东拼西凑,想起一出是一出,差点火候。刚开始的天女散花还不错,中间投机倒把拍得很真实,后来有点散架了。主角挺苦逼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xODczMjQ=.html
女主角身材不错
剧情
还行吧~~~~嗯嗯..原来那个时候就有SM了...
看的挺乐的 范霞真漂亮
"你是裁缝吧,上海人都是裁缝"
没感觉。
还不错吧,没姜文的阳光好看。
太逗乐~~哈哈哈哈~~~
年代的隔阂!虽然很多看不懂,但还是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