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是不是人权的一部分?
女权独立于人权,是否是为了强调女权的重要性?
另外,我真的不懂女主为什么只向造黄谣的男主复仇,而不向潜规则的上司复仇?
是因为阶级大于性别?
“I hate him ,but he’s hardly worth the effort .”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自我安慰,不敢向更强者挥刀的借口。
“I don’t believe in women’s rights because I don’t think there’s such a thing. I believe there are human rights. Denying someone’s human rights isn’t a reason to join a movement or go on a march, write a book,carry a placard.”这句话刚开始听起来有点道理, 但细想更像是不了解女权历史的看客的外行话。
果不其然,一看幕后工作人员名单,是男编剧男导演捏!
小学,有一次在洗手间做值日,朋友去外面打水的几分钟,隔间里出来一个男人,一边冲我走过来一边开始解腰带,幸好朋友及时回来拉我走开了。
另一次,一个叔叔在学校问我六年级怎么走,带他上楼的时候他的手已经伸进我的衣服,幸好有一对双胞胎是我的朋友,一直出于敏感跟在后面,再次让我躲过一劫。
大学,数不过来究竟有多少,出去玩第一次认识的男生以各种理由花言巧语步步为营,让我晚上不要回家;应聘工作不管面对的男人年老年轻,总归是有想要软硬兼施的人,想以上位者逼我就范。
每当我把这些林林总总封印起来,生活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饭桌上男人们欢谈的黄色笑话,陌生人的暧昧打扰,每次经历,都会让我把过往种种再复盘一遍。
那种汗毛竖立的后怕。
如果不是自己幸运,可能已经遍体鳞伤。
正如麦德林所说,这些笑话永远不可能是第一次讲,生活中,他们已经重复了十遍二十遍三十遍。
那这些野蛮禽兽的行为,难道被我遇到的都是第一次吗?
我想一定不会,他们一定也轻车熟路地进行了无数次,而其他的对象,未必有我这样的好运气。
每每想到这里,心如刀绞、哦,忘了说,小学那个出现在男厕所的男人,是我同班同学的爸爸。
我想起工作中被一个男上司困在屋里骚扰的情景,不小心推门进来的同事慌张的说着对不起急急忙忙掩门而去,他有没有对别人讲像道格拉斯那样的笑话,他们笑了吗?
我呢,我有没有像麦德林这样反击?
而那些说着自己不是禽兽的,衣冠楚楚自以为是骑士的男人,他们如果真如道格拉斯所说,有那么多,那从我小时候第一次经历这些开始,他们在哪里?
还是他们就是那些会掩门而去的“好心人”,只是他们作为禽兽的倒影,一时间竟认不清自己。
那些肮脏的笑话,烟酒气的餐桌,像沼泽一样总是想把女性拖进去,狠狠缠住,驯服,无论什么身份地位的女性,在他们眼里都好像一盘珍馐,吃干抹静供他们炫耀回味。
真正会维护你的男人只会在角色转换,变为丈夫,父亲,兄弟的时候才会化身骑士,拯救你于水火。
在那之前,只有伪装者和不善伪装的禽兽而已。
“以前都好好的,怎么现在就不能讲了?
”但愿,永远,不能。
普遍与隐忍,团结与分裂,“约会”与面试,试探与警惕,玩笑与黄谣,“胜利”与“胜利”......说好听点,是男女之间的认知差异导致的。
讲直白点,是权力的春药让Toby借着面试的由头肆意践踏Madeline的自尊与底线;是Douglas意识到Madeline的恐惧,不仅讽刺一番后离去,还在往后的无数场合里,造黄谣;是Sheila身为记者却沦为父权夫权的伥鬼,是整个一层又一层的腐蚀,把女性围困在其中,要么成为帮凶,要么成为弃子。
没有所谓的中立,沉默也是帮凶!
胜利,一个人的胜利并不意味着集体的胜利,那是Madeline倚靠她的智商经验,且赌上自己的未来才赢来的。
她们,路还很长!
我们,路还很长!
【道格拉斯被取消了·英国ITV·2024】中文又没有被动语态,搞不懂为何非得把cancel culture译为“取消文化”,难道不是“封杀文化”更好懂吗?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推出的迷你剧,电视台新闻主播酒后失言,在铲事过程中,手忙脚乱地试图控制舆论走向,却戳破了节目组黑暗的秘密。
像两部不同的剧集混在一起。
前半部主角是《唐顿庄园》大家长休·博纳维尔扮演的祸从口出的男主播,故事主线是处理几乎微不足道的“被取消”威胁,讥讽“取消文化”(好吧)和“觉醒过度”,要知道,在媒体及自媒体重重高压处处雷区的当下,制作一部“取消文化”的喜剧本身就有被“取消”的风险。
而它却敢于在年轻一代的玻璃心上走钢丝,拿这群每天为人称代词首鼠两端的人开玩笑,因为冒犯,所以可笑。
后半部交棒给男主的搭档女主播,画风突变,从“取消”转向me too,成了一部复仇剧,用爽剧的方式处理女性在一个由色迷迷的男人所主导的行业里所遭受的创伤后遗症。
凯伦·吉兰贡献了演艺生涯的最佳表演,第三集的紧张气氛简直激发出观众的生理恐惧。
而故事主旨却与开篇大相径庭。
正是这一转向引发了大国观众共情的潮涌。
性骚扰和黄谣,从来都是如此酸臭却如此光明正大、如此普遍又如此隐蔽,难以被证明、被界定、被缉拿归案的无成本加害,而且找不到报复和惩戒手段,而《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的爽点正是将其模糊暧昧、隐约阴暗用现代语汇彻底现形,不止榨出男人皮袍下的奸小猥琐,更是揭出父权制下系统性的魑魅魍魉。
剧中男主拒绝“厌女”指认,却抢戴“性别歧视”帽子,以及为了救场,电视台绞尽脑汁要编出一个“介于冒犯女性和迷人性感之间”的笑话,都是男人们钻话语空子,进而逃责并巩固自己权力地位的伎俩。
正如布尔迪厄所言:性骚扰并不总是以性占有为目的,有时它的目标是单纯的控制,在纯粹状态下进行统治。
(054)
"You don't get an award for not being shitty.The world is full of men not like Toby. I truly believe that.There are whole admits out there of men not like Toby.But here's the thing.Here's the question.If there are so many of you,where are you? where the hell are you all the time?
In your case,turning around and walking away,and thinking of the jokes you can tell your mate.""Terrified,I was.I was terrified.And you saw that I was terrified ,and you just turned your back and you walked away……HI'm I can take,I hate him,but he's hardly worth the effect.But you,you was supposed to be my friend.”好喜欢最后一集主持人对女主说,这是全体女性的胜利,但女主只是说,不这是我一个人的胜利。
五星好剧,太棒了!
道格拉斯绝非善茬,现实世界中道格拉斯式的人物不少,自我感觉良好但却又不自信,本身并没有什么大恶,看得清社会明潜规则,懂得明哲保身,没有基本原则和主见,有贼心没贼胆,还能经常能点流于表面的做些善事或好事,偶尔会与恶行擦擦边(最典型的表现是 明明知道麦德琳在擦边撩骚从不拒绝),这类人大体上被外人称为好好先生。
然而,这类人最大的恶在于:他们明明知道恶的存在,却能做到视而不见,甚至理所应当,以别砸到自己头上就行为原则,自已从不敢做恶,但时不时还会意淫一下,甚至会羡慕施恶者,时常会拿着对恶的一知半截理解去讨好周遭或刷存在感,道格拉斯老是喜欢讲那几个笑话来贬低别人标榜自己并讨好其它人。
道格拉斯属于典型的闷骚性人格,既想要体面的形象,对恶趣又有着十足的羡慕与渴望,生活中畏手畏脚,在家人面前无法做到真实,自我感觉良好但又处处觉得不够自信,例如片头主持结束后,故意询问各方自己对数字表述的是否正确,其实不过是一种极度渴望肯定和被赞许的献宝表现,当得知 麦德琳 真的上网核实后又一脸的惊讶,是典型的活在虚伪世界的人。
好多人喜欢标榜 “我一生善良,但人间疾苦没一件放过我,而那些....",但实际情况是你所谓的善良不过是象只鸵鸟一样埋着头,抑或是做个冷漠旁观者,大多只是从众如流而已,生活中总想有人站出来维权,而自己只愿意为正确付出片言之语的努力。
麦德琳绝非善茬,她是一个有主见、有性格、有能力、有心机、有演技五边形女斗士!
在男权主导的世界里,一位女性如果没有五边形能力大抵上只能被边缘和配角化,所以当身为观众的你准备拿起道德大棒敲打这个心机婊时,有没有想过,如果她真被潜规则或者坚守贞操导致没得到这份工作时,又有谁会在乎她?
不要告诉我,条条大路通罗马,身为男性大多数人一身能有几次事业出头的机会?
所以 麦德琳 从头至尾的确就是一个心机女,但她的原则和底线确保了她的人设完整性,至于手段,能在这个腌臜的社会混的人,又有几个手是干净的,大多数人不都认为三十六计是智慧?
所以没有什么好鄙视的。
在男权的世界中,女性是一张纸,盖一个印是贞洁,盖多个印就是荡妇,却从不乎纸的完整性,并且大多人羡慕章子。
网友绝非善茬,现实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上层建筑对下层普通人都选择无视。
但网络的存在,却给了大家力量,这种吃瓜不嫌事大的亿万网民共同凝聚出来的巨浪真没有人能够抵抗得了,表面上网暴是种野蛮,实则不过是无序民意的原始雏形,一切全凭感觉,象是回到了人类原始的状态,喜欢的就是好的,不喜欢的坚决拍死,无需担心道德的束缚。
目前网络舆情的力量才诞生20多年,所以显的相当稚嫩、粗曝和无序,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友普遍人知提高,这种力量绝对会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
本剧用女权说人权,在 麦德琳 反击的同时,剧中还塑造了其它弱势人群角色,有印度裔(助理),伊斯兰裔(笑话策划),底层人(司机)... ,这些人在主管和上层人眼里甚至连名字都不配被记住,象工具一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任何存在感。
与 麦德琳 不同的是,这些人几乎没有正常的渠道或者能力和可能去要求平权,所以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手段也就变成了理所应当,所以当有些人在谴责 麦德琳 时想想这些普通人个个本份又当如何?
剧中这些弱势人群几乎是默契式的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把 道格拉斯 打回原形!
至于 编辑托比、妻子希拉与经纪人班特利 这些人,在本剧中根本不是重点,他们已经把自己活成了标签化的形象,太常见了也太容易被甄别善恶了。
一边看一边拍手称快,但却完全笑不出来,看到最后一集,我和朋友都哇地一声哭了。
短短四集能看到很多现实因素,这里面的台词没有一句是那种振聋发聩的排比金句,但句句都很戳人,剧情太典了,完全不像是魔法特(男)写出来的剧本,典到我忍不住记录一下感受,其实写出来就是剧透,会严重影响观剧体验,希望没看剧的朋友一定先去看剧!!
上位对下位者碾压式的围剿酒店房间里制片人Toby一边自豪地说我是女权主义者,一边有技巧有节奏地逐步突破她的底线,这场服从性测试的戏压迫感和窒息感巨巨巨强!
男性权力语言有多好使呢不管宋江多苦口婆心,道格拉斯只要和麦德琳聊几句就能立马被拿捏,那些似是而非的措辞、逾矩又合理的肢体接触,我惊讶于麦德琳怎么有如此高超的PUA技巧啊,最后看到👆🏻房间那场戏才懂,她只不过是“以Toby之道,还道格拉斯之身”而已,原来她曾经就是被every dirty trick压迫服从的啊!!!
现在的她有多驾轻就熟,以前的她就有多terrified,真是深深共情了职场女性一路走来的艰难了😭“无性不欢”的喜剧创作每个梗都离不开生殖器,准确的说是女性生殖器。
哪怕被在场所有人反驳,哪怕被男主女儿吐槽“让女性感到性威胁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他还是无比自信且喋喋不休地解释那些黄色笑点。
这一刻真的幻视了影视剧和生活中不得不听的dirty talk了,好多喜剧创作者(男)真的是离开胯下那点东西就没法创作喜剧了。
沉默的帮凶可能比主谋更可恨尤其是这个帮凶还是女主职业理想的标杆、引路人、童年时期的偶像的时候,那种灭顶的恨意比陌生人更剧烈。
道格拉斯一看到门上挂的“请勿打扰”立马明白了上司的意图,所以即使看出了女主的恐慌,却还是转身走开。
他默认女主会以色侍人获得工作,甚至推了一把这种行为“不管你付出什么代价,这个工作真的很值得”好一个心照不宣的、天然团结的、坚不可摧的男性同盟呀😊兄弟的错,不是错,女人的行为,哪怕是臆想中的行为,也值得一提再提,值得侃侃而谈,值得成为博兄弟一笑的谈资。
女权是战斗!
这两年批皮“女性主义”的作品看吐了,这部剧的结尾我是最喜欢的!
女主在第一次被问“你是女权主义者吗”的时候不置可否,但最后的倒酒行为说明一切,“不是写书,举标语,写女权blog”,我坚信的不是女权,是人权,是战斗行为!
女主在接任首席主播后,主持人说“这是一场全体女性的胜利”,女主略带不满说“我认为这是我一个人的胜利”,笑死🤣,这些“拔高境界式”的总结真的烦。
始作俑者Toby依然大权在握,这个社会甚至这个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都根本没有被撼动。
录音棚那段彩排仅限内部可见,真正的恶行并没有被公布。
唯一cancelled的道格拉斯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塌房,因为最后曝光的那段影片不是婚礼上的笑话,只是录音棚外面那段不正当的工作对话而已。
这算的什么全体女性的胜利?
其实结尾我觉得已经是相当理想化了,就算混到麦德琳这个级别网红主播,想破除性别压迫都很难,更别提全体女性了,所以这种非碾压一切的爽剧式复仇,才更让人喜欢,因为这就是现实。
Karen gillan的演技虽然里面演员演得都很好,但岳母大人的演技值得被单独拉出来狠狠点赞!!
这个角色还挺难演的,又要演出有气势有自信的攻击性,又要演出背后的委屈和心酸,好几次眼中带泪的微笑看得我想哭。
岳母好棒,多演,爱看!
一些妙到毫巅的真笑点有两个笑点是印象特别深的1,宋江不信女主没睡过他老公,说“你看起来不像是没睡过他”,女主——
2,robust的妙用Toby在酒店面试时,多次问到女主“够不够robust”来试探底线,我搜索了下,感觉结合上下文robust应该理解成“抗压能力强的”,然后结尾女主扬长而去就用了他这个词——
看到这里真的爽死魔法特用事实证明,不聊胯下那点事,也可以写好喜剧!
我收回之前看DW对魔法特的吐槽哈哈哈哈最后,求代餐!
多一些这样的剧砸给我!!!!!
我更倾向将道格拉斯的垮台解释为一场玛德琳对他的漫长的复仇。
最后玛德琳代替他登上海伊艺术节与Kristy对谈,Kristy将她的成功等同于全女性的成功,这让玛德琳觉得有些微妙地不满,包括和托比在酒店房间就女权主义者的争论,玛德琳也只是说I suppose to be,还有她对道格拉斯的可以说是长年的心理+话术的操纵,将道格拉斯变成一个完全顺从于玛德琳的人,玛德琳可以让他顺服,也可以让他暴怒,她并不像一个普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形象更像一个个人主义者斗士,所以她的形象相当尖锐,相当明显的伪善,过于让人感到压迫的聪慧,极尽自私自利,让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细想起来,她就要有这种让人反感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利用所有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狠劲,并且不为此感到羞耻,她才能精彩地逼迫道格拉斯自己扇自己耳刮子。
除此以外,故事将批判重心放在道格拉斯,这样一个只是说些日常的、无伤大雅的,但其实就是厌女的笑话的人,进而延伸到对于道格拉斯所代表的众多无辜男性,他们似乎没有对女性实施某种显而易见的暴力,他们只是坐享男权的隐形福利,旁观女性的困境,甚至嘲弄女性的困境,他们只是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只是动动嘴皮子、眨眨眼睛,所以道格拉斯才会对玛德琳怒吼,为什么你的反击对象是我,而不是那个托比。
玛德琳,正因为她是一个个人主义者,道格拉斯不仅只是对她的困境袖手旁观了,而且还是作为她所仰慕的星星袖手旁观了,让她受到重大打击的直接原因是个人情感上的,她似乎不屑非要将其升华到自己是代表这样的女性所做的一种复仇,她有一种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较真和克制,这在她和托比的对峙中也可以瞥见一番。
这一点,女性专注于个人经历和情感,并将其作为行为动机——突然想到一点,玛德琳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仰慕道格拉斯——似乎时常被解读成某种“妇人之仁”的狭隘,似乎等同于一种需要唾弃的自私。
然而现实是,像托比那种总是喊着口号,觉得自己是在为某个群体行动,还有道格拉斯脱口而出的我们的观众根本不懂真相,这些男人似乎很擅长从大局观出发,然而现实是,如若他们有权,他们利用大局观去贬低、愚弄他人,从而稳定自己的位置;倘若他们没有权,则依附某个大局观而获得智慧的荣光,哪怕那很虚无。
反而是玛德琳这种专注自身,使她闪耀出某种在我看来是谦逊和理性的光辉。
但即便她是无意的,但她确实反映出了女性普遍的一种孤立无援:从极端恶男那里受到直接的伤害,从普遍置身事外男——自己的至亲、伴侣和朋友——那里间接地感到孤立和无助,而且后者更为细微、绵长,且难以抵御,在日常中普遍存在。
当女性突然明显地感知到这种正发生的普遍日常,且任何一个她仰慕、依恋的男性都是其中一份子时,将是一种很沉重的绝望。
扯掉男人厭女的外衣,只剩下無能與懦弱。
這部劇,將男性說教與陽剛氣質的毒性濃縮呈現,它就像是一個腫瘤,起初你以為它是良性腫瘤,卻慢慢地惡化成毀滅性的存在。
你捨不得切除它,因為它曾是你身上的一塊肉。
當「覺醒文化」被 Z 世代快速標籤化,混入家庭、職場、社會,成為代際衝突,當兩個世代都以「偽善」為日常行為準則,厭女的腫瘤就能在生活中繼續寄生,無聲地擴散。
這個故事,又精準,又精彩。
它將 BOYS CLUB 的厭女文化為鉤子,用這個 CLUB 的默認守則—— 對她們「蕩婦羞辱」就能獲得男子氣概的認同讓一樁「不可考證」的懸案,由兇手親自完成兇案重演。
這個故事,不複雜,也不簡單。
因為它說的,不只是「如何讓一個女性社會性死亡」,而是厭女文化如何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寸日常。
那些「玩笑」、「故事」、「面試」, Madeline 經歷的每一幕,是每一個 Madeline 在現實裡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
就像《Barbie》裡說的那樣:厭女文化沒有因社會進步而消失,反而隨著進步,進化出了更時髦的偽裝——「女權男」外衣。
要取消(Cancel)的不只是某一位厭女男性,而是整個社會對男子氣概的偏執迷戀。
不再妄圖披上「時髦的女權外套」就萬事大吉;不再認為懂幾個女權術語就能免責;不再假裝「我支持妳的選擇」就等於尊重。
我們不要再讓女人需要「喝酒壯膽」才能對抗男性;我們要讓男人能坦然表露自己的脆弱,而不被笑話;我們要讓女人能恣意做她想做的任何事,而不會被造黃謠。
真正的社會進步,不是讓男人說「我懂妳」,而是讓所有人都不必再「壯膽」去爭取基本的尊嚴。
点此收听:111. 最佳英剧《道格拉斯被取消了》|1-3月追剧小结也可以在苹果Podcast、Spotify、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豆瓣 等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道格拉斯被取消了》。
这是主播们在3月初相继看过这部剧后的同样反应,“如果去年有看到,年终盘点必然前三,甚至第一。
”真的很遗憾,就连每年看200多部剧的图钉也没有发现(因为当时烂番茄没更新条目),外媒各种电视剧榜单也没上,甚至英国本土《卫报》的“50部最佳电视剧”也没有它,完完全全错过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看过,比如吉尔伯老师去年就已在豆瓣标记)不过幸好,在被我们发现、在群内口口相传并写文章按头安利后,再到@秃炮怪美剧集结站 等越来越多人在社媒上分享后,它也终于登上了豆瓣的热门剧集榜单,时至今日豆瓣“看过”它的人已逾4000,评分从原来的8.9上升到了9.2。
Anyway,为了弥补去年没有推荐的遗憾,我们特意为它录制了一期长节目。
建议看过剧再听。
指路微博@FreezingWolf 和@饼干茶字幕组。
感谢译制。
- 时间戳 -00:36 为什么我们都错过了道格拉斯?
03:43 又是怎么发现的道格拉斯:原来它有这么多噱头06:19 录制播客的过程中,道格拉斯开始红了?
09:03 《道格拉斯被取消了》到底是怎样的剧,你会如何向人推荐?
——剧透线——13:02 前两集讨论:what's the joke?27:50 麦德林“摆布”道格拉斯的5个小技巧32:52 第三集剧情讨论45:56 第四集剧情讨论53:14 笑话公布以后59:04 影视剧中的新视角:为什么是道格拉斯?
69:30 Trust me you will be fine70:33 是爽剧,还是圆满结局?
76:00 “我以为是我的胜利”是否隐藏了魔法特的“私货”表达?
81:46 补充优点——88:23 第一季度追剧小结:常见副作用,混沌少年时,时光之轮,胜与败,乐活姐妹,Pitt,柏林急诊室/Berlin ER,极乐凶间,奥斯汀小姐,1923- 收听 -在苹果Podcast、Spotify、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豆瓣 等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出品: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美剧、英剧、小语种剧重度爱好者们的播客。
解决剧迷的终极问题:值得看吗?
好看在哪?
展开讲讲。
微信、微博、豆瓣、小红书:英美剧漫游指南听众群:关注公众号并回复“killingTV”
一个性别歧视笑话引发的灾难,新闻界也太无聊了
有没有可能道格拉斯就是不放心才上去查看,叫麦德林下来喝酒的呢,前面几句话都在劝她一起下去,所谓看到她害怕,那这就是在帮她了啊,是后面看到房间门挂了请勿打扰才走的,他是误以为麦德林决定被潜才走的吧,麦德林这时候也完全可以向他求助。第三集看得特别不舒服,她有那么多机会可以走,再想要这工作也不至于吧。很多地方都根本说不通
不必用成为男人的方式来报复男人当她必须成为他才能取得胜利那终究,还是他们赢了
什么东西 不过一眼定编剧...烂得很有特点
故弄玄虚,所有人都是脑残,按最愚蠢的选项行事,每一步都不合理;只有女主是神,能预测全局。明明说着女性不需要靠男人,剧情推进却靠多番性挑逗,完全小仙女臆想。
是不是豆瓣上女权题材的剧都自动加两分 啥瘠薄玩意
看完第三集真的要emo很久,对女生来说那种场合下暂时什么都没发生,但恐惧接下来可能要发生什么是一种精神折磨
不知道在演些什么。现实世界中在上司房间搞这一出,即使上司害怕你告他而让你进公司也不会给你什么好职位。而且在新闻界混了半辈子的男主真会在彩排时发推特?好小儿科的剧本
过誉了
豆瓣特产评分
如鲠在喉的不适:1. 老白男作为白月光 role model(He, I can take. But you, are different)。这种长期的崇拜爱意扭曲成恨之恶女叙事,满足了谁的ego?2. 妻子形象刻画扁平丑陋,与女主极致的敌对关系也显得没有必要,衬托女主的光辉不需要工具人恶毒女二。3. 看似女权题材,实则异常浅薄,甚至走到女权的反面。
女主很恶心,全剧只有道格拉斯和他老婆算是正常人,剧里面稍微有点笔墨描写的女权主义者,一个就是女主,大神经病,一个就是道格拉斯,他女儿,小神经病,编剧到底是什么成分?半夜在男上司的那个房间里面碰到女同事,然后她最后还拿到了工作,在背后吐槽已经很客气了。还有说道格拉斯鼓励女主献身的,人家鼓励啥了?要是真觉得有问题,很害怕,那不正应该向别人求助或者彻底报警吗?!报警了然后私下再谈这个把柄岂不是更实?那你啥都不做在正常人眼里就是明打算潜规则了,那人家也只能客气客气说点啥这也是值得巴拉巴拉
第四集的人权发言也太典了,想吃了苍蝇一样
信息量非常大 读懂老外这样语焉不详的对话好累。可惜最后一幕又变回英式情景剧的模样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女主吐字好差啊
能感觉到编剧很努力在用精巧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女权,但从第2集就能看出男编剧的思维局限。他想要用这一集和第3集形成结构对照,做出男女权力位置互换的效果,但他不知道的是,女性之所以会在第3集的境况里陷入无助,不仅仅是因为上下级权力关系的绝对压制,更是因为女性从小到大一直被教育要懂礼貌、识人眼色、温良恭敬、避免冲突,这种长期的思维模式会让女性习惯性陷入被动地位,表现为难以拒绝、不知所措、下意识回避等,after all我们受到的教育里不包含面对巧言令色下套的男上司要如何应对;而同样的设定在第2集中是说不通的,一个国宝级男主持人会随便几句话就被说动了?再扣一星给女主走回来对男主说你曾是我崇拜的对象,都复仇到这个份上了还要捧男一脚是什么男编剧的臆想..整体而言只是一个女权男为讨好女性观众的爽片罢了。
所有人刻板印象;所有人都在假大空;所有人都是egomaniac;魔法特一定很得意吧?搞一个虚伪又自命不凡来教育所有人的本子
moffat is really not as witty as he thinks he is… 有限场景里靠密集台词弥补内容的剧集,谜语人卖关子了四集最终的落点在父权社会里的bystander,轻飘得有点摸不着头脑like is this all there is… 全剧最有力的只有一句you looked terrified
很特别的角度,但几个关键的设置太理想化,男主发twitter、男主听从女主的安排、女儿对男主的刺激,都很反人性。唯一亮点在于特别的角度,当标杆沦为沉默的螺旋还洋洋得意,甚至不沉默加之二度伤害,现实中这种标杆的确太多了
虽然道格拉斯的笑话很恶臭很有代表性,但酒店面试那里,她有100次机会走出房间,偶像和boss都不是好东西,什么工作值得她忍那么久?肯定不是梦想。是病态。整部剧台词和表演很精彩,但逻辑实在是不通,导致这个所谓的复仇,很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