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可以很笃定的告诉别人,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从上海回到家乡。
在我的plan A里,有一个从初中开始谈恋爱,走过四年异国恋的初恋。
我读书很拼,凡事很努力,在台湾做交换生,给在英国的他写用中华民国信封寄出的信;很顺利的毕业,通过管培生的面试,在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从一个小城市出来,在上海也有自己能上班的地方,一开始的工资就不低。
男朋友从英国毕业,和我一起在上海开始新的生活,我们租了靠近浦东的一个青年公寓,他负责每个月的房租,三室一厅,晚上我们会在做饭一起吃,周末我们去就近的大超市,生活好像欣欣向荣,有我爱的人,有我感兴趣的事业。
但亦如《荼蘼》里欣欣向荣的如薇,我也遇到了我的人生危机。
可能一帆风顺,所以人生出现的挫折是,男朋友家里的产业遭到巨大的挫折,而当时的我一心想结束8年的恋爱,想走入婚姻的殿堂。
毫无生活经验的我,觉得在上海我们不可能结婚,于是和他说,回家乡,恰好当时家乡一个上市企业,招一个总裁助理,和他家里的产业属于一个行业,我觉得我可以回家,有爸爸妈妈的保护,然后事业也会开始,等他回家乡,我们就可以结婚。
殊不知,回家以后的我,面对的是更多的诱惑,在经过了6个月的自我膨胀后,民企的人力资源给了我一记重拳,告诉我的目标薪酬和实际薪酬差了三倍。
而我也在这6个月里,遇到家里条件甚好的男同事,而男友家里的经济危机和背负的债务,也让我觉得结婚遥遥无期。
我换了工作,进了银行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任务很大,压力很大,不懂得拒绝应酬,也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和男友吵架,彼此水火不容。
我没有做好一个女朋友的本分,没有给予在上海发展不顺的他,该有的关心和理解,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孤独,也许是恋爱的太顺,以至于我们好不珍惜的挥霍这么多年情感的积累。
突然有一天,在我们在一起刚刚过完8年庆祝的几个月后,发生了一次毫无征兆的争吵,我任性的说分手,而他突然就同意,于是越来越作,说了彼此都很伤害对方的言语。
他说,我就是,突然不喜欢你了。
那个整整喜欢了8年的人,突然说我不要你了。
然后,没有一点音讯的,消失在生活里。
就像有彦和如薇的5年,说没有就没有了。
爱的越久,痛的越深,也倔强的越厉害。
在分手后的三个月里,我每天还要坐在柜台,面对不同的客户,时常业务办着办着眼泪就流出来,我甚至在为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问一位看起来养尊处优的贵妇阿姨,请问你在你的25岁,有没有什么挫折让你过不下去。
阿姨说,小女孩,你们真的已经很幸福了,我们那个年代,要什么没有什么,我跑出国,吃过的苦,真的难以想象。
回到家,我不开灯,径直向沙发躺过去,蜷缩着抱着腿,在黑暗里从6点哭到10点,我爸爸妈妈会在10点以后回家,所以我一定要赶紧洗完澡马上关上门假装睡觉,然后继续哭到12点,第二天上班。
有一次我忍不住,打给他妈妈,那个我爱屋及乌已经甚是尊重的阿姨,但是母亲总是最爱自己的孩子,她没有安慰在电话里已经哭崩了的我,反而说了一些深深刺痛我的话,让我对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怀疑,因为我曾经幼稚的想,努力工作,一起面对债务,一起打造我们的人生,我甚至觉得只要我们领证就好,像如薇说的,我们一定要在一起,我们一定要赢。
整整三个月,我觉得整个人生都崩坏了,我的世界没有任何初恋的回应,我发过去的信息,我想要的见面,都是冷冰冰的拒绝。
太痛了,因为之前的感情,是所有人都羡慕的感情,是我为之生存的梦想啊,我的梦想是,我要是他,最优秀的女朋友。
再后来,有朋友看不下去,给我介绍男朋友,他年长我许多,经历过的故事也奇奇怪怪,爱过人,伤过人,被人爱, 也被人抛弃过,他接送我上班,带我见不同的朋友,我在朋友圈发一本书的封面,上面写着,爱,就是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饭,他说,走吧,我们晚上去吃火锅。
那个深夜还会继续哭的我,白天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能忍住不哭。
我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还会好好生活,只是失去了挚爱。
在新年跨年的时候,他说,我们把我们的新生活交叉在一起好吗?
我在人声鼎沸的欢呼中,哭着说,好的。
他也许不知道,我在和所有的过去的道别,那个,我永远深爱的,但是就是丢掉了的梦想。
我喜欢新男友从不过问我的过去,也喜欢他的父母,儒雅有教养,生活好似一切井井有条的重新开始,我迫不及待的开始,甚至不让自己过多的思考这段感情自己投入的深浅,我不想再哭,只要不哭了就好。
直到有一天,在我订婚的前一个月,接到那个我魂牵梦绕,但有异常陌生的电话,那个初恋男朋友,说,我突然发现我放不下你,我后悔了,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当时的我多想说,好,就算你伤了一百次,一千次,你一向我招手,我还是会想要拥抱你。
可是,当时我说,下个月,我要订婚了。
婚礼的地点选在巴厘岛,一开始老公不答应,后来我说,结婚的对象可以换,但是结婚的地点不能改,他说,你愿意,我奉陪。
在碧海蓝天之下,生命中的挚友都集中在那个玻璃教堂中,我对着大海宣誓,只是,对象不是那个最初的,那个我做梦都想和他有一个海岛婚礼的人。
婚礼前,初恋给我发信息,一切都很好喽?
我说不是你,差了一点点。
现在的生活过得波澜不惊,婚后也容易有矛盾和吵架,因为我工作忙,也时常会爆发争执,前男友时常会联系,但是也像泡淡了的茶,会压抑自己的情感。
所以我常在想,如果我没有从上海回家乡,如果平凡的我们在上海相依为命,熬过最艰难的那起步的几个月,步入正轨,会不会我们还在一起,然后经过两年的工作,最后也能结婚。
在梦里我时常追逐最初的梦,抱着他,怎么也不肯放手。
如果我有plan B该多好,该多好,该多好。
直到荼蘼最后的结局里,不管AB都有了完美的结局,在看似苟延残喘的生活里,还是能怡然自得一些痛苦后的幸福,彼此相爱的人最终还是可以赢,赢得很艰难,但是结果是没有失去最初的梦想啊。
我们靠牺牲,成就了对方,成就了家庭,牺牲惨烈,但有家在就好。
又或者,在看似繁华过后,释然放手,那个深爱的人也不一定要拥有,失去就是最大的获得,去羡慕他所拥有的家庭生活,但这样的男人不一定是现在强大的自己还会喜欢的。
而现在喜欢的,也会在某个地方突然say hi。
唯一相同的,是不管哪种人生,都在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一步步失去之后,获得怡然自得的结果,没有好坏,只有成熟的绽放。
所以突然想起,生活中一定没有了初恋的轰轰烈烈,但是也有平平淡淡的幸福,家人相亲相爱,彼此扶持,喝醉了的老公常常抱着我说个没完,公婆很尊重我,父母催着我生baby,为了换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努力的学习准备考试。
还是会收到初恋的短信,没有了太强烈的需要他回复,或者对他一往情深的幻想,就觉得像是认识了很多年的朋友,没有想象,无需占有,相互尊重,因为彼此年少无知,失去了最初的美好,但人生没有给我们ab面,只能这样继续走下去,我们都会在自己的生活里继续成长,带着失去过的懊悔,和珍惜所有的经验。
一直难以面对自己的过去,在看《荼蘼》的时候一点点对照自己的心境变化,才敢写下这些文字,算对自己一个交代,承认错误,承认失去,承认牺牲,承认获取,承认成熟。
无论是在上海的我,或者是在这个小城市的我,只要是努力变得更好的我,都会赢。
此时此刻的我坐在电脑前,老公的朋友们在外面继续吃火锅,喝红酒,他突然推门进来,和我说,老婆你想不想我啊,我很想你哦,然后傻傻的出去了,而我想和过去好好say goodbye,有个小baby,踹了踹我的肚皮,提醒我,可以休息,睡觉吧。
晚安。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继续好下去。
天涯有个著名的高楼,《我要回到1997年了,真是舍不得你们》,一个人声称要穿越回过去,底下纷纷回帖,让楼主去给XX年XX时刻的自己带个话。
2008年的帖子,转眼就要十年了,楼还在不停加盖,经久不衰。
这么无聊蛋疼的帖子,当年却看得我泪眼婆娑鼻涕邋遢,我记得自己整整一个下午坐那一动不动爬完了300多页三万多层楼,难过到一句话都不想讲,但也搞不清楚具体在难过什么,可能是对人类悲苦命运的无奈吧。
你就看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后悔、遗憾、错过和过错,每个人都想回到过去把自己的列车扳到另外一条轨道:告诉当年的那个自己不要爱上某某某,告诉自己不要接受某工作,告诉自己在那一刻不要离开爸妈而抱憾终身,告诉爸爸在X月X号那天不要开夜车,不要丢下我和妈妈……每一条留言短短的几句话,背后都是一个夹杂着血泪的故事。
记得有个妹子恳切的请楼主回去告诉自己选另外一个专业,底下有个回复说:但你又怎么知道选了那个专业不会有新的后悔呢?
是,当你在一个岔路口改变了轨道,还会有下一个岔路口,下下个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会创造一个你自己的平行世界,但注定每个平行世界都不可能完美,就像是两个世界里的郑如薇,不管是Plan A 还是Plan B,她们都后悔了:上海滩那个穿着prada的女强人获得了光鲜亮丽,却想要放弃一切回到台湾夺回当初的挚爱,台湾这个被柴米油盐弄成黄脸婆的普通主妇,从老公裤兜里掏出的开房发票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么多年纠结的她甚至决定不惜抛夫弃子,重新来过。
然后呢?
当然哪个都不可能得逞。
当初郑如薇踌躇满志信誓旦旦:“既然做了决定,就不后悔。
”其实不是我们选择不后悔,而是生活压根就没给我们后悔的权利。
不只是后悔的权利,连委屈的权利,甚至妥协求全的权利,都没有。
发现意外怀孕的时候,郑如薇几乎绝望地控诉:“我都已经退到Plan B了,为什么还要再让我退到Plan C!”生活就是我们忙于计划时发生的一场意外,一个又一个“没想到”,一个又一个的“突如其来”,让最初那个金光闪闪的Plan a早已走了样。
岂止是Plan C,还有Plan D,Plan E,Plan F………所以我们感慨“走的太远,忘了为什么要出发”,所以我们自问“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所以我们只能沧桑地唱着“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但心中却“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也许是前面太写实太虐心,最后编剧给我们端上来一碗鸡汤,俩个郑如薇各得其所——“恭喜,你们都对了”。
但现实里,其实更多的是“恭喜,你们都错了”。
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平行世界的你会过上你满意的生活,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不论怎么选,你都会对那条没有选的路心怀不甘,充满期待。
所以,去他的Plan ABC,先学会总经理的第一条:别看你失去的,只专注在你拥有的。
不管手上拿到什么牌,都要抱着一种决不妥协把手上的牌打好的决心。
老老实实践行这一点,人生的苦和难应该就能减掉大半吧。
只有我觉得这种鸡汤很毒吗?
不管选A还选B,女人只有没有男人或家庭就是失败?
说什么这个剧写出了独立女性的,我只觉得恶心,哪里独立?
只要女主想依从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就不断被暗示这叫自私、任性,"你什么时候才要放弃去上海?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今天是汤有彦要去上海,谁会认为他应该为了女人或家庭留下来?
同样的情景下,谁都知道只有女人会被谴责。
在plan B中,你明明通过女主的痛苦传达出了女性在这种处境下的委屈,她的奉献牺牲居然只是用一个五周年炮来打发?
而且还没打成,呵呵,男人真他妈好当。
这种恶心的视角,让我对徐誉庭非常失望。
plan A中女主事业有成,有能力有自信,凭什么因为放弃了一个男人,就要后悔、觉得自己是失败的?
这个转折根本就转的太硬太牵强,不合女主性格,她难道不应该是在有钱有事业的情况下,想怎么过就怎么过,活的有尊严有自我,就算一定非要给她遇到一个男人然后结婚(反正女人怎样都要结婚才叫有好结局嘛,呵呵),那也完全可以是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男人,甚至她完全有能力周旋于多个情人之间。
不要跟我说什么乱不乱,男的有钱还不是能养一堆情妇,女人有本事你又管得着吗?
怎么样都能过得比plan B爽上一百倍,凭啥她最后居然是后悔、孤单寂寞、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困在台北没有嫁给汤有彦全家帮他全家擦屁股很失败?
傻逼编剧,亏我那么喜欢李大仁。
没看完第六集的时候,我觉得郑如微的B方案糟糕透顶,唠叨又没那么在乎她的婆婆,自私冷漠的小姑,消磨在日常琐碎里的爱情,和脾气日渐差劲没那么爱她的杨有彦。
这个选择真的对么?
放弃梦想,放弃对工作的追求,放弃去上海闯一闯的野心,留下来,甘心替男友照顾生病的父亲,离开职场,每日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付出再多牺牲再多也在时间的无涯里磨损,不被重视与尊重。
有几个情节看得我好气。
给孩子买菠萝面包的时候被嫌弃不会安排时间,孩子生病了被责怪照顾不好孩子,给婆婆买衣服被数落乱花钱,甚至,生孩子的时候小姑还搞自杀,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忍着阵痛去医院,羊水流了一腿……看到这些,我又气,又怕,隐隐觉得,如果嫁人,嫁给自己认为对的人嫁给自己以为的爱情,也不过如此。
那么为什么还要服从世俗认为对的事情,一定要结婚生子呢?
与之相比,方案A去上海则更让我认同。
即使遇见复仇的上司,无奈流产,每天加班到深夜,没人陪着吃晚餐,我也觉得这种生活很好,一个人,再大的委屈都能消解,怕只怕来自最爱的人给的委屈,为了他你连委屈都不能讲,没有委屈的权利。
很心酸,无法排解。
可是看完第六集,看到她以为丈夫和别的女人出轨开房,结果却是丈夫给她的结婚五周年纪念惊喜,看到他说七千块不能浪费的时候,我真是啼笑皆非。
看到她的婆婆说完她乱花钱又急不可耐的试衣服给她看的时候,我几乎莞尔一笑。
看到她难过的时候还有儿子陪着抱住她,虽然是小小的身躯,却也给了她极大的勇气和安全感。
看到她小姑终于意识到她的辛苦,主动向她道歉。
原来,那些看似委屈的情节背后还有这样的转折,原来,生活就是这样让你哭着笑出来,又或者笑着流出泪。
方案A或者方案B,都有它们各自让人值得拥有的闪光点,也各有它们让人气的要放弃的时候。
编剧想告诉我们的,是不是说,无论你选择单身还是结婚,生活都是有他的AB面,你不能像听磁带一样只放自己喜欢的一面,还得去接受另一面,你不那么喜欢甚至让你难过想哭的一面。
无论你选择单身还是结婚,都有开心的时候,也都有难过的时候,不能在难过的时候想放弃,想回头,想重新开始。
就像你饿的快死的时候,你选择吃眼前的咸鱼,那么,就不要嫌弃咸鱼这么咸,害得你口干。
毕竟,做出了选择,就不能再回头怪自己当初选的路了。
继续往前走,留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发现自己选择的美妙之处,这样,即使你后悔了,也能用那些美好的回忆安慰自己,这个选择,至少是你唯一能选的最好的选择,你才不会陷入无止尽的痛苦循环中。
以及,最后的结局我很喜欢,非常符合台湾言情的感觉,和大叔在一起我更喜欢哈哈。
虽然我知道即使他们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磨合的过程,根本不会是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这么简单的完了,但我已经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学会去接受它,就像接受我自己的不完美一样,这种感觉,很好。
1.人生哪有那么多planABC,人生没有回头路,一定要努力过好当下。
2.不要轻易向生活妥协,妥协未必会换来理解。
3.牺牲不一定换来成全,受惠人并不会因此而感激。
4.女性一定要独立自主,努力工作的女性魅力四射。
5.一定要学会一个人吃晚餐。
6.不要太过失望,生活总会归于平凡。
7.菠萝面包和雪菜肉丝面都一样有滋有味百吃不腻。
8.结婚一定一定要擦亮眼睛找个对的人。
9.好马不吃回头草。
10.不是每个planA都能如此顺风顺水。
11.planABC都不是绝对的,人生有更多选择,更多分岔路口。
12.schedule不一定永远适用,因为意外随时会来。
13.无论哪个方案,都一定要带好套。
14.不要后悔,要相信现在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15.我一定想履行planA。
看完了描绘人生ab面的高分台剧《荼靡》,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条需要自己执着努力的路,不分宽窄,不分曲折,如果不认真对待,即使方向再宽广顺遂,都会走得不顺心。
先说说女主角的人生分岔点,男友在和她去上海奋斗之前,爸爸遭遇了车祸,方案a是女主独自去赴上海的工作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方案b是女主留下来陪伴男主照顾父母家人,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
台剧抓心的能力很强,我边看边开弹幕,也去了豆瓣观摩,就是想知道和我一起看剧的人是怎么想的。
不少人一味嫌弃男主角,说他没用,配不上女主角,到结尾的时候看到一大堆弹幕说编剧导演是傻了么,怎么可以不把方案a写赢,方案b感觉那么窝囊,一点都没有自我意识……其实这部剧给我的感觉是大反转,在一开始女主选择ab面的时候,我坚定地站在方案a的立场上,并且和其他大部分观众一起,讨厌懦弱无能的男主角,为上天对他们一次次地考验感到心酸和同情。
可在剧情进行到中段时,我的想法有了改变,因为看到方案b里的女主角,真的非常非常努力,既要照顾好家人和孩子,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协助老公,付出的心力一点都不比方案a少,甚至更多。
近一两年总是看到很多“大女人主义“倡导者冒出来大声呼喊,唤醒了不少女性对独立和理想的追求,让更多优秀的女性浮出水面,放飞自我。
但每次看完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我都有种怪怪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太“哗众取宠”了,鼓励女性自立自强是对的,千百年来的束缚是应该要大力挣脱,但不应该去亵渎最起码的美德,比如孝顺,比如爱家。
荼靡的女主角是个很有能力的姑娘,无论是开餐厅的女强人,还是忙里忙外的家庭主妇,都做得很好。
这也正是故事主线告诉我们的,只要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不管最后选择了a还是b,都是对的。
但她也有缺点,对于自己的选择没什么自信,不断地反复问另一个方案,是不是对方赢了,并时常陷入后悔的懊恼当中,影响现世的生活。
男主角虽然能力有限,也有些愚孝,说实话对太太不是很好,但这就是非常接地气的一个普通男生的画像,算不上渣。
不管a或者b他都没有出轨,在内心深处他也懂得感恩,即使面对命运一次次的打压,依然很坚强地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撑起负担整个家庭的责任。
在人生的分岔路,他也给了女主角最大空间的选择权,单方面地要求他坚守,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好话,而且已经被“大女人主义”们充分洗脑,不全然站在a面立场,几乎就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可,但我还是要把心里话说出来。
无论是穿越古装片,还是现代励志片,更多观众都偏爱超有个性的女主角,无论她们做出多么自私,自大,不顾他人感受的决定和行为,都被认为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得到很多人的颂扬,然后全盘否定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难道独立就可以不顾家人了吗?
难道追求理想就可以不顾他人感受了吗?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很多10万+的网文都越来越没礼貌了,就因为大家现实压力大,这些文章成了我们发泄的出口。
但我一直在想,只有泼妇骂街般的文章才能发泄怨气么?
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否则就是恶性循环,后果非常严重。
因为我算是比较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人,很多朋友都会留言鼓励我,其中不少人已经有了幸福的家庭,可感觉多了老公孩子,就不方便追求自我了,言语之中多有遗憾。
真的,不用太过遗憾,要坚信,无论哪种选择都充满了乐趣。
你选择了一种普世价值观的活法,少了点不平凡,却也少了社会舆论压力,多了小家庭的温暖,在稳定中发现幸福。
而我选择这种有些特别的活法,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潇洒,要面对收入和状态不稳定的不安,还有来自家人和工作的压力,有时我也和荼靡的女主一样摇摆,不断在想自己的方案b,假如24岁时真能找到好对象结婚生子,那我的人生应该会是另一种模样,可以和家人一起环游世界,不是比自己出发更有意思吗?
实现理想从来就不只有一种方法。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做了决定都不要后悔,即使真的错了也要自己负责。
这是很小的时候爸爸教会我的。
虽然因为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缘分,我选择了方案a,但我很坚定地相信,即使我选了方案b,生活也会很有趣精彩,一点都不会因为所谓的“无法实现自我”而感到遗憾,因为方案b里的自我,就是可以安心陪伴家人,和老公孩子过着温馨小生活的自己。
幸福都是需要自己努力经营的无论你走的是哪一条路
我想起纸牌屋第三季还是第四季最后一集Claire拉着箱子要离开,她最后对Francis说I'm leaving you——因为发现自己开始依附对方存在,总统不再是两个人的总统。
郑如薇的问题在于吃相太难看,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然后失恋戏码喝大了半夜找上司然后堕胎。
得亏好命,上司不懂“爱情”还留下一笔巨款当然我没看到有没有助她成功一臂之力。
就是汤友彦说的只考虑自己要或不要,甚至看到现在这部剧也都在意淫另一个更好plan的存在,第一集我还是喜欢的有代入感。
其实什么样的人生都不会更好到天上去,也不会有辣莫糟。
如果这两条线不走的这么极端,就是原原本本地展现生活的部分无奈和哪怕再细小的幸福可能会更吸引我。
就是最高的离婚里头两个人出去吃红薯,还有后来回忆两个人出去吃红薯,然后电车里偷偷地久违地亲一口。
至于说寂寞跟孤单,能解决一个是一个不想解决就放着不管。
不然没爹没妈去上海随便“上上课”一出手就买房的孤单人生是有多让人扼腕?
这是多少次你一个人吃晚餐了?
为了不想一个人吃晚餐,你会选择另一种生活吗?
这是台剧《荼靡》里杨丞琳面临的选择。
女主没爸没妈,娘家人离台北十万八千里,从小一个人生活养成的独立伴随着她的一生。
她原本的计划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有那么一点点不平凡,所以当可以外调去上海工作时,她既兴奋又期待,可是男朋友怎么办?
值得庆幸的是,她貌似遇见了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男主为了他向上海的工作室投了简历,可就在两个人准备去上海开展新生活时,意外又出现了。
男主的爸爸出了车祸,下不了床,责任心满满的男主不可能丢下老爸老妈去追寻自己的幸福。
所以问题来了,女主到底要一个人去上海追寻事业,还是留在台北坚守家庭。
有时候人真的会在很想知道答案之后再做决定,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一旦选择就没有退路。
巧妙的是,电视剧用了双线索,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两种选择后不同的人生轨迹。
不得不承认,这部剧超出了我对台剧的固有印象。
这部剧短小精悍,一共6集,每集90分钟;平行剪辑,再也不是家长里短;给杨丞琳演技点赞。
这一切还得感谢这部剧的编剧徐誉庭,前几年的《我可能不会爱你》同样出自他手。
上一次,他让林依晨从傻白甜变成了知性女人,这一次他让杨丞琳从只会大喊大叫变成了内心戏女王。
留在台北的女主意外怀了孕,婆家让她辞职专心在家养胎。
你们都知道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名曰养胎,实则养家,不仅包揽一切家务活,还要调节和小姑子的关系。
跟老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甚至老公会看着某个职场女性的背影对她说:“哎这真的很象你以前的样子。
”但是这样的日子毕竟还有欢乐,可以一家人围坐着吃年夜饭,可以一睁眼就能看见老公和孩子。
这是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她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温暖。
一个人在上海工作,不眠不休工作三天三夜是常事,一个人吃晚餐也是常事,就算哪天死在家里估计都不会有人知道。
但这样的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动力。
女主甚至结识了很厉害的总经理,后来还发展成P友。
其实说到底,就是两个寂寞的人凑在一起吃晚餐而已。
总经理是她的老师,不仅是床上的老师,更重要的是明确未来的老师。
他教会女主很多能够迅速成长的方法。
当然,女主也明白这种微妙的关系最终不会有结果。
到了第四集的时候,最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挺着大肚子的女主一个人来到医院生产,因为男主的妹妹刚好在那一晚闹离婚割腕了。
她带着换洗衣服,一个人挪进医院,羊水破了,她哆哆嗦嗦站在原地不敢动,忽然时空静止了,只能听见哒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那个当初选择去上海追求事业的女主自信满满得从她的身边走过。
选了方案A留在台北的女主狼狈不堪,选了方案B打拼事业的女主明艳动人,但导演和编剧绝不是让我们接受非A即B的设定。
因为那个看似明艳的方案B其实经历了不亚于方案A的痛苦,虽然剧里只是用“不想一个人吃晚餐”来概括,但实际上何止如此。
这部剧真的有毒,它明明让你看的生理不适,让你看的愤愤不平,让你看的细思极恐,但你还是忍不住的想要知道结局,就像你想要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一样。
因为陪伴,我们常常忍受不了孤独,因为忍受不了孤独,我们往往选择妥协,因为妥协,我们又开始向往独立,但却忘记自己原本就是现在所向往的模样。
所以,要是有个人能提前告诉我选择的答案该多好。
好了,编剧和导演,你们成功了。
说到底,人本来就是生而孤独,那些陪伴你的人往往只能成为你遇见的缘分。
有时候因为有了他们,你的某一段旅途会显得格外难忘和甜蜜,但没有他们的路,才是常态。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汪涵的采访,他说:“孤独是内心强大到不需要任何人跟你交流,你都可以跟天地精神独往来,孤独是内心已经充盈了幸福,才不会被一片落叶挑拨情绪。
”不愿意妥协就不要妥协,选择了A就不要在不如意的时候想到如果是B会怎样,如果你做了任何自认为是委屈了自己的选择,那日后你不好受,你身边的人也不好受。
关注微博:@制冷少女MC
01|不觉得男女主任何一方的决定是自私的。
本来他们就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注定了两个人做事逻辑是不一样。
汤为了郑可以远离家乡投递上海的简历也可以放弃扎哈事务所的offer继续留在郑身边,在他的世界里是可以为了爱人放弃很多外物的,因此他不可能继续去上海而不亲自照顾事故的家人,正因为汤觉得可以为爱放弃所以他才说郑不够爱。
郑对待便利店里遗落在脚边的钱包和陌人生的提醒,是不关注不捡起回答不是自己的,并扭头就准备回自己的世界,后面郑想要争取去上海的工作机会,没有犹豫过要不要为了避免异地而放弃,第一直觉的行为是积极争取,争取去上海的工作机会,也争取让男朋友和自己一起去上海发展,从等等这些点不难看出对待问题郑更理智冷静,郑的思考逻辑是两个人去上海有更好的发展可以雇专人照顾汤的爸爸,理性大于感性的两全之策罢了。
腾讯04|B线是什么家庭剧啊这是血压升高器,郑如薇是有什么自我奉献的圣母情结吗,汤的母亲妹妹自私自利到了极点,郑还在那儿委屈自己照顾别人,人家要回来住就打发你回自己老家,人家不回来住了你有吭哧吭哧回来陪她,还不说自己做的要说是没赶上车,服了。
腾讯05|16年也不算久远啊,A的感情线这么狗血。
汤自己劈腿居然还有脸大老远赶来上海当年觉得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郑,这俩人的人设都太奇怪了吧,按开头的性格铺垫来说,还以为汤是特地过来好好说分手的,奇葩,郑的人物也很奇怪。
(郑挽留汤失败后我就在心里默默祈祷总经理千万不要出现,虽然明白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陪伴会好受一点,但是这个人如果不是非常亲密的朋友的话,一个人抗过来更好,也是一种成长和锻炼。
但是事与愿违,这个安排狗血又烂俗)总经理事业能力强是事实但是你自己也去他家看到过不同的半裸的女人,是什么样的男的还不清楚吗,一次喝完酒后找上门,被分手喝酒后又半夜打给他,Excuse me?
do也就算了,还不做安全措施,你俩没事儿吧?
郑估计已经最糊涂了,总经理约过那么多女人这点基本的道德和保护没有吗?
简直离谱。
(是看《不够善良的我们》等更新的过程看到推荐来看的这部。
之前也打开过好几次每次看了一两集就看不下去了,这次坚持了多几集,好失望)。
腾讯08|生产这里看的拳头👊🏻握紧了,好恶心的一家人,除了汤爸没一个不自私的。
腾讯12|所以这部剧想表达什么,表达女性在两性关系里在婚姻里在家庭里一定要妥协要退让要牺牲要委曲求全才能获的微不足道的一点幸福吗?
蛮好笑的,编剧对幸福的定义真无语。
方案A,郑想当汤的三没成功,总经理又来联系郑,郑屁颠的去找总经理两人Happy ending.方案B,郑和汤过着所谓的小吵小闹小拌嘴的寻常夫妻生活,以为的出轨开房是为结婚纪念日准备。
不会觉得这样的结局就是双HE了吧,如薇之前受的苦和委屈都当不存在是吧?
还有到底有多爱男主啊,最后要这么给他洗,A的出轨不存在是汤先撞见郑跟总经理才无缝接轨的,真好笑,就算在恋爱关系里在婚姻存续状态下汤没出轨,他们全家人做的那些自私自利的事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别想洗过去,爱男护男的剧本滚啊!
01我发誓我的精神味蕾里,只有辛拉面。
这种选择的执念到底怎么生成,我已经记不清了。
只是每次走在超市的泡面货架前,都会下意识地避开了所谓的上架新品或是打折促销,直直地拿走了那包艳辣红的辛拉面。
在选择泡面君这个领域里,我是笃定且坚持的。
杨丞琳在最近的一部台湾电视剧《荼蘼》里,则饰演了一个总点雪菜肉丝面的女生郑如薇。
这部剧讲的也是“面”,关于人生的A.B面。
“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
”电视剧嘛,命运都在编剧手里,也尽兴地满足了这句台词,郑如薇同时拥有了两种人生,在方案A里独自打拼到倒下时会梦到方案B里满头冒烟的中年妇女,在方案B的产房里失望痛哭时会来到方案A的城市里轻舔寂寞。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选择,都有你躲不开的后悔。
我一直怀疑,选择对于人生的走向是否真的有效。
不然为何你每次都会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一个念想,都影响你这辈子的发型。
这是个类似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打开盒子之前,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猫“既死又活”的状态,而等你知道时,一切都已经被选择,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而我觉得,大部人,大部分时候,都会像那只既死又活的猫,心底藏着一种叠加的静分状态,外表再坚强独立也会有深夜痛哭的时候,看起来温顺柔弱也可能暗藏叛逆因子。
选择无疑是种武器,一种看起来能够掌握主动的权利与自由,它至少能带来了改变。
《荼蘼》中的郑如薇,对自己的平凡人生有着“稍微”的不满意,于是方案A里的她选择离开台湾到上海发展,选择一条能够主动改善这些不满的道路。
02我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是来深圳读大学。
与其说是选择,不过是填入志愿表格的一个选项。
因为我记得整个高三,我都没有浏览过任何广东省内的任何高校,反而对着上海的一众学府保持憧憬。
当我拿到成绩单开始填志愿时,还没说出心底意愿,我爸已经将他的决定告诉我。
他罗列了一堆诸如深圳是个特区、那里有亲戚、高铁开通了随时可以回来喝个早茶的这类好处,让我去相信这个选择是对的。
没错,我们都会喜欢依赖一些证据再去下决定,比如经验、常识、星座以及每日幸运色。
这样的选择会令人心安笃定很多,至少你再回头时,总是有迹可循。
除了高铁一直没开通,回家还是要三四个小时外,我爸当年口中的那些好处我几乎是享受到了,也因为在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里学习生活,让我的视野和机会都成倍增长,从搞乐队到搞文创,后来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主且独立的。
但最近几年,我经常听到的一种说辞是,文艺青年还是要北上,资源平台还是北京上海好。
虽然这样,在国外兜了一圈回来,我还是选择了在深圳落脚,有着某着死磕的任性。
即便我不可能知道那个如果去了上海读书的自己会怎样,会有怎样的朋友,每天吃的是不是鸭血粉丝和小杨生煎,但就像剧中的郑如薇说的,“一定要过得比另一个方案里的自己好。
”好像非得证明一些什么,才能对得起现在的选择。
03在爱尔兰读书时,班里只有六个人。
在我还在苦苦挣扎在及格边缘,读到发苦发涩只为求能顺利拿到学位时。
我的西班牙同学却中途退学了,即便他曾经是《Vogue》的专栏写手,混迹在各大电影节,采访过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他仍然认为,现在音乐才是他的向往与期待,选择退出反而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当然大部分人,都还没能升级到可以选择“不选择”的段数。
我们不是要为选择去做一些牺牲,就是要为这个选择去做出妥协。
就像大家说着这个城市的房价要疯了,你还是想与那些拥有共同志趣的人听完一场SigurRós,再吃一碗辛拉面。
有的时候,我们会把用过的力,花过的时间换成选择的筹码。
似乎我读了这么多书,必须要值回票价。
大学的时候有个从潮汕来的室友,学习用功,每天都是伴着图书馆闭馆音乐回来的。
勤奋往往只是一种习惯,排名、成绩,到最后明明可以进入大企业的她,还是回了潮州。
从刚开学时,我就听她说了,毕业还是想回家乡,住在爸妈附近,到一家只需要步行就能去到的公司上班,每天能吃到热腾腾的牛肉粿条。
我很是羡慕她的幸运,一种对待自我选择的信任与坚持。
不像我们买个淘宝,第一眼看的还是有没有“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个信条。
毕业之后的三年人生,应该是很多人都在焦虑和怀疑的妊娠期,尴尬的地位,不轻又不熟的年纪里,像手持炸弹的都市浪人,不知漂往哪里。
我回国前的工作舒适、简单,只需开发10%的脑容量就能完成每日清单。
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始终像空荡荡地漏气宇宙,你可以看到自己那个上限的生活,正在悄悄输入懒惰,输入悲观,输入失望与狡诈。
“咨询”过再多的建议,仍然像少了一个冲动的系统开关。
最后给予我这个力气的,是一种恐惧。
未来不再是二十岁时那种冒着热气的期待,被时间追赶的焦虑胜过了一切的动力,可以将想像连根拔起。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那个声音如此强烈,像宿醉的猎人酝酿的一记枪声,“我不要这样胆小的自己。
”终于,我走向了经理的办公室,选择了辞职。
在爱尔兰时,辛拉面卖80分一包,要到市中心的亚洲行才能买到。
回来后,楼下超市有25块的五连包,看电视剧时吃是最幸福的。
《荼蘼》里的郑如薇,无论在方案A还是方案B里,都在吃着雪菜肉丝面,再多的选择,也不及一种天真的执着。
我可能依然会相信直觉,它起码比较诚实。
这个剧 看完要抑郁了
反正不管是plan A还是B,哪怕有C,D,怎么选都是个遗憾。倒不如选择了就不要回头。往前走,努力经营当下的生活。
不管在哪个平行世界,有自信的人都不会过得不好。
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让属于你的幸福走向你。
选择什么就会放弃什么 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想要稍微的不平凡 就别管是方案A或者B 勇往直前 不回头就好
难得不狗血,画风清新的台湾偶像剧。如果人生的选择题可以多选或者知道结果之后再选那该多好啊。这部电视剧就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选择不同的结果,其实不论哪一种选择都会面临不一样的困难。
Plan A or Plan B?换我,我选Plan A…
汤爸爸好人,教出来一双儿女自私 怯懦 ,真的很像汤妈妈
其实就是想说,无论选择了哪条路,都会有艰辛和收获,人生原本就是充满了酸甜苦辣咸的,本来想扣一星,念在给了PLAN A一个还算可以的结局,喜欢A的原因,可能就是生活中绝对不会出现这样长得帅还会教你各种东西并且留一箱子软妹币在你家的总经理的!
就这?为啥独立事业女性要被写这么惨,编剧咋这么大恶意?自己PUA自己,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种剧在湾湾受到追捧?
结局有毒,一开始以为编剧仇男,最后发现本质仇女,硬生生被喂屎
怎么办 我好生气看到第5集 放各自快乐不好吗 累 太累 不看了
生活就是这样啊,没有合而为一,两全其美的事情。活得潇洒的自然孤独,活得热闹的自然会有羁绊。贪恋妈妈那一口温暖合口味的餐饭,还希望妈妈不唠叨,哪有这么好的事呢。所以选择很重要,更重要是选择之后的认定,坚持,与修正。#方案A、方案B都不惨,说A惨的是不用选择,羡慕B的是没得选择#
无关A或者B,看人对不对而已。从原来的无良笑花到现在的荼靡,杨丞琳毫无疑问是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很久不看台剧,讲真这部还不错,理想照进现实,会有些反思。看完前五集,我想,如果是我,一定会选择PlanA,因为不管怎样,人生至少灿烂的活过。看完第六集,哦,原来编剧是想说,不管你选择PlanA或PlanB,总会有得有失,每种人生,只要自己懂得经营,都可以得到幸福。Anyway,我还是喜欢PlanA的结局。
即使是作为粉丝也要感叹杨丞琳这些年的变化,不管是演技还是气质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时间在她身上沉淀出一种倔强又清新的美。她用她的方式,默默的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对于演戏,杨其实是有天赋的,但十年前的她绝对演不了郑如薇。而现在,剧里的表现真的不用我废话了吧。第三集演技盛宴。
不太懂荼靡这个名字的含义,反倒是英文名plan a and plan b让人觉得更贴切。出发点还挺好的,可惜格局一直很局限:你的人生仕途会如何?你的爱情会怎样?绝非是一个去上海,还是留在台湾的选择就能决定的。我没有看到这部剧想告诉观众选择会带来什么,最后两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好像反而说明了两个选择最后都无所谓了...
我想这部剧是在告诉我们 不要过度的美化和怀念过去 好好过好当下 好的坏的都能承受才是人生 最后两集有点烂尾了像是编剧匆匆忙忙收尾 强行给两个时空的如微happyending
人生怎么过都辛苦。 请给我一个总经理!
对不起,我真的不懂。上海难道找不到新男人吗,何况没男人会死吗???女人一定要靠婚姻和家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吗。对我而言不存在什么方案ab啊太好选了。而且剧情好看在哪里啊,冗长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