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尘埃
خاکستر و خاک,阿公带我回家,Khakestar-o-khak,Terre et Cenders,Earth and Ashes,Soil and Ashes
导演:阿提克·拉希米
主演:Abdul Ghani
类型:电影地区:阿富汗,法国语言:达里语,普什图语年份:2004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亚国家阿富汗陷入连绵的战火之中。国家饱受摧残,人民流离失所。无情的轰炸摧毁了老人达斯塔戈(阿卜·拉贾尼 Abdul Ghani 饰)所在的村庄和家园,他的亲人几乎全部遇难,只有5岁的孙子亚辛(贾温·马德·何马翁 Jawan Mard Homayoun 饰)幸免于难,却也被爆炸声震聋了双耳。老人..详细 >
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幸运。
看到后20分钟时好揪心,不知道故事该如何结局。。
一个人物我都不认识,却能让人体会那种最深刻的悲伤。帝国坟场的意思是,埋葬了帝国,也埋葬了自己。
看了解说,太鸡儿文艺了,也没讲个啥,没啥剧情。
看不太懂🥹
2004年,其实已经被美国照顾了。没有宗教,没有塔利班,没有恐怖分子,有战火,有地雷,处处家破人亡,残垣断壁。感觉还是在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在无尽的荒野中,爷孙两人,无尽的悲痛。桥边店主好善良,本片一大亮点。去矿场等待过程中碰到的两三人,反映出阿富汗的一些问题。
他说坦克偷走了声音
有很多陈套之处,但心理刻画比较细腻合理,插入的几处想象性场景也还得当~
派出了战争的压抑残酷
3.5 场景很单一的情况下,中段大多剧情进展都很慢,全靠细节来维持这类苦难电影的质感和驱动力。失去听力的下一代意味着封闭住的心智,或许也不必再忍受炮火的轰鸣。但他追寻的“声音”全是来自死者的,再也没有来自生者世界的声响。多么哀恸的设想。结局没有觅得儿子,或许是被矿场的谎言遮蔽,或许是被苦难冲垮,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没把之前蓄积的那口气提振上来。
top
在当今能引发战争的原则大概有三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能源争夺,我们之所以拍战争电影,是为了揭示战争的残酷,从而避免战争。战争是极端环境,从而会产生英雄,什么是英雄?是一般人想要做到,而却做不到的人。英雄一定不会只是杀戮机器,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战争一定会使人类灭亡,但私欲作祟,国之亦然,人之亦然。重要台词1阿公我要回家2人要靠希望才能活下去
人間悲傷,到了那個時間點,巴米揚大佛也沒什麼意義了。死了是種解脫,活著的繼續受折磨。雖然你得感謝天讓你活下來,但真的是「好死不如賴活」嗎?
“坦克偷走了声音”。非常好的战争寓言,卡车带起漫天尘埃如同阿富汗无尽的硝烟,在轰炸中失聪的孙子,与好战的儿子反目的父亲,受辱而死的母亲,背着门板离开的人,骑驴奔波的摇摇鼓销售,在坦克“荫蔽”下日复一日等待的妇人,所有的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回回。在那条尘土飞扬的大道上,没有谁不是满载伤痛,“活着”竟如此沉重。
长达70分钟的等车,其中孙子也太能闹腾了,很烦人。好几个镜头是公公幻想儿媳裸体,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战争和献祭是一样的道理你知道声音去哪儿了吗?伤痛要不就是化成眼泪从你的眼中流出,要不就是化为利刃从你的口中吐出来,再不然就是变成不定时炸弹,哪天突然爆炸
忍石的导演
《细读经典》
2004阿富汗青年导演的战争电影,获奖无数。背景为19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位村庄和家人被轰炸的老人,带着在轰炸中仅存但失聪的5岁孙子,远赴矿区去找自己的儿子想告知厄运,却知儿子早已知而无言。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战争场面的电影,光由漫天黄沙、耄耋失家老人和天真失聪孩童已令人感伤,而小娃娃却不知自己已被炸聋,还以为其他一切都变成了哑巴——仿佛强国强人不知他者之痛,拼命为己快而霸凌他人。受害人写苦难,如何写,都是深刻意义的佳品。只是,世界霸者依旧长存。
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