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追了两天的《三八线》,从一开始吐槽儿女情长桥段的俗套狗血、特技的简陋粗鄙、韩军的全套中国演员阵容,到疑心会不会又是一部抗日神剧,到终于感动得热血沸腾、稀里哗啦。
对于我这种军迷来说,剧中的场景和故事都不意外陌生,朝鲜战争的历史是可以倒背如流的。
但是当片中的人物走出了惯常的脸谱化,而像《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那样变得有血有肉鲜活起来的时候,这个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领导的大视角和政治意义的宣讲,胆小怕死有情有义的小人物历经战火的成长和牺牲,才特别凸显人性的光辉。
这些小人物并没有抗日神剧的神力,他们随时在死去。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这世间没有不怕死的士兵,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尽管惧怕随时到来的死亡,却依然慷慨前行。
我很怕,但是我只能祈祷上苍给予勇气,去面对所有不能面对的一切。
看着看着我在想,难道自己又变得“主流”了?
于是去知乎查评价,这才发现这部剧从拍摄到播放各种艰难险阻,因为各种莫名原因备受宣传部门的压制,最后只能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还好,看来我仍然不是他们的“主流”!
ps八卦下:1、女主像极了《珍珠港》女主的风格。
2、这部片也终于强调战术素养,到了和战斗意志一样的层面。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看了第一集,2星给演员,辛苦辛苦!
其他话不说,大家都懂!
三八线也算是话题作了,最近终于上映,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大陆找不到网络片源,我是在youtube看的,今天上传到31集还是32集。
下面讲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夹杂着一些背景知识,不喜勿喷。
1,全片三个中心任务三条线,战士长顺,汽车兵金旺,医疗兵常芳,其中长顺戏份最多,金旺算副线,常芳算爱情戏,也有部分背景夹杂。
2,长顺和常芳的爱情戏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有点突兀,幸好篇幅不算太大,算是加强人物形象。
另外和爱情戏也挺有意思,栓子喜欢长顺的妹妹长青,长青喜欢指导员,指导员和护士长两情相悦,拍得很有节奏,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不至于太过抢戏。
3,张国强的形象演一个东北出身的渔猎户新战士很形象,就是形象“太好了”,简直一眼看去就是妥妥的有前途的大好青年,像基层军官干部而不像新兵,不过主角嘛。。。
4,前12集讲的是长顺的成长,战役原形应该是长津湖追击战和松骨峰战役,这两场战役在朝鲜战争前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剧情中内容有所简略,可以理解。
5,剧中对当时志愿军的描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收敛了很多,当时战况之惨烈远比剧中描写的严重,可以参考两部纪录片,B站有。
血与雪——长津湖战役全纪录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169816/铁在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6,因为天气恶劣,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执行任务中成建制,保持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这不仅仅是长津湖才有,几次战役一直都有。
志愿军英烈千古。
7,剧中对志愿军步兵战术有所还原,首先人海战术这种污蔑志愿军的说法可以歇歇了,剧中对三三制,小队穿插夜袭,步羌轮流射击保持火力等等细节描写都有还原。
武器还原也不错,比一些胡乱使用道具的抗日神剧强多了。
8,常芳的戏份里有一段对美军战俘黑人白人等级差异的描写,事实上当时美军等级差异很严重,黑人受歧视是社会现象,甚至在志愿军战俘营里都有表现,比如白人士兵拒绝和黑人士兵一起住,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黑人士兵战俘把同房的白人给活活掐死,把一个成年人掐死是很难的,可以想象当年这个问题的严重。
9,美军的空袭很厉害,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前线的战斗。
汽车兵损失是很惨重的,从东北出发的志愿军后勤汽车部队存活率甚至只有两成。
10,长顺是主角,但是全剧的灵魂绝对是指导员,甚至比连长更重要。
有文化,形象好,战术素养好,思想水平高,关心士兵,指导员绝对是好男人中的好男人。
至于连长和指导员表现的太基,这个就是编剧的问题了。。。
11,南韩军的朴少校好帅,形象也很丰满,算是比较正面的反派人物了,知道为什么而战,关心下属,有头脑有能力,可惜在当时大环境下注定悲剧。
12,萨苏采访志愿军老兵的文章中有一个细节,签署停战协定后未生效前,志愿军在停战时间前半小时(还是十几分钟内),蓄意攻击对面美军阵地,把之前几个月囤积的炮弹全部打了过去,美军猝不及防,根本没还手,因为有的老兵回忆当时直接出来站在外面看我军的炮火攻击。
攻击停止时,停战时间也到了。
结合中国自1848年以来的百年颓势,这次炮战的意义非凡。
我是很希望电视剧结局能拍这段的。
--5.6更新--13,很多人一直在讨论朝鲜战争,为什么要打云云,我觉得答案几十年前就很明确了,参见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即可。
“拿吃雪来说吧。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志愿军英烈千古。
14,朝鲜孤儿我党我军的纪律很严格,有老战士回忆当年收养了一个朝鲜孤儿,战后回国却不能带回去,留在朝鲜,几十年回朝鲜也找不到,成为老人心中的最大遗憾。
这位老人当年还是一级战斗英雄,七几年回朝鲜受到金日成接见的。
15,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姑娘当年朝鲜北部很多地方全村没有一个男丁,要么死了要么上前线了,整个村子的寡妇和小姑娘,驻扎的志愿军战士,大国战士气质好,有文化,思想觉悟高,整天帮着村民干活,嘘寒问暖,就有了不少整村的寡妇小姑娘强迫志愿军战士做羞羞的事情的案例……基本上就是现在韩粉小姑娘见到欧巴的感觉。
但这个是我军纪律严格禁止的,很多战士干部都受到了严格的处分。
有一个排长和一个当地姑娘基本是两情相悦,本来是可以成为佳话的,但是严格处理,被枪毙了。
二十年后解放军去北越支援,碰到北越人民军军官炫耀自己的老婆,二老婆,小老婆,三老婆,大惊失色,“共产党的干部有这作风的?
”其实当时北越也是类似,长年战乱导致女多男少,类似事情不少见。
所以说军队和军队之间战斗力和素质有差异是有原因的……16,“祖国需要你的胃”林虎将军在朝鲜战争时期是战斗机飞行员,他是中俄混血,白皮肤蓝眼睛。
苏联顾问第一次见到他,看见一个苏联人在和场兵打闹,过去严厉呵斥,结果发现对方根本听不懂俄语,才发现是个中国人。
苏联人为了表达歉意,请林虎去吃了一餐家乡风味,结果林虎对大列巴和俄罗斯红菜汤很不感冒,反而请苏联人吃了一次山东凉粉(林虎是山东人),令苏联顾问们印象深刻,从此林虎将军有了一个“凉粉斯基-凉粉诺维奇”的外号,一直叫了几十年。
一次出击,林虎的飞机被击落,本人被朝鲜村民发现。
因为语言不通,被当作美国飞行员捆了起来。
后来被赶到的苏联人解救,然后发现抓他的朝鲜人发现自己抓了个苏联飞行员,冰天雪地跪在地上赤裸上身,在负荆请罪。
有一个细节,处于一些理由,苏联人并没有透露他的中国身份。
苏联解体后,林虎将军任空军副司令员,主管和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交易。
苏联有一个习惯,在外交场合,正式会议前习惯现在酒场上压倒对方,增加自己的气势,这方面三哥深受其害。。。
林虎将军派了一个“瘦的跟竹竿似的”(俄罗斯人原话)的穿大校制服的军人去拼酒,喝的是伏特加和啤酒混合的“约尔什”,把对方一堆将军全部喝翻,气势自然就没了。
后来发现这位“约尔什”并不是空军军官,而是后勤的,以千杯不醉出名。
几年后中俄交易现代级,俄罗斯人惊讶的发现此公换了一身海军制服又来了。。。
先写这一些,有兴趣继续写。
公元1894年夏日的朝鲜大地上,有这么一群军人,他们蓝布包头,身穿号坎,手上拿着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亨利-马提尼、德国老毛瑟、法国哈乞开司和美国雷明顿,甚至装备着17响温策斯特以及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连发毛瑟枪这样的先进武器,装备的火炮、弹药数量甚至是他们对手数倍,囤积了如山的物资、粮饷,却毫无斗志,一溃千里,从牙山到仁川,从仁川到平壤,再从平壤一路溃退到了鸭绿江,最后,丢了大连、丢了旅顺、丢了威海、丢了整个北洋海军,最终丢掉了一个老大帝国咸同中兴以来几十年的虚火撑起来的最后一点颜面。
然后,是2亿两战争赔款,是3000万两赎辽费,是割让旅顺、割让琉球、割让澎湖列岛、割让整个台湾。
马关已过,接下来,是庚子,是戊戌、是辛亥,是随之而来的几十年的军阀割据、混战,是十年内战的尸山血海,是八年抗战的山河破碎,是国共内战的兄弟倪墙。
朝鲜,这个海东之地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小国度,从甲午那个年份开始,从此以后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影响着一个东亚大国的国运。
公元1950年初冬,又是在这个锦绣如画的三千里江山上,一群军服朴实无华的军人,他们手上拿着自己在长期的战争中缴或自对手的简陋武器,身上背着不多的弹药和口粮,有的人甚至还穿着南方地区的单衣。
他们从中朝边界的崇山峻岭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气魄,向人员装备、武器质量、火力密度均数倍于自己的对手发起了坚决的进攻,从温井到云山,从云山到清川江,从清川江到长津湖,从长津湖到平壤,从平壤到汉城,他们几乎用反向的脚步,把1894年那支军队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不过,这次不是溃败,而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最终,这支军队坚定的将这场战争的脚步定格在了开战前的起点:三八线上。
为了这个结果,这支军队付出了183108人阵亡,383000人受伤的巨大代价,今天有人说,为一个外国牺牲这么大不值得,特别是这个国家现在还很不“听话”。
我却不这么认为。
在我看来,这场战争既不是为苏联人,也不是为朝鲜人打的,而是为我们自己而战。
如果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觉醒往往来源于一次沉重的打击和挫败,那1894年的甲午,对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清脆的耳光。
而经过了数十年的挣扎和变革,付出了几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这个国家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体制,通过八年抗战使得民族觉醒,通过国共内战确立了发展方向,那么,1950年开始的这场朝鲜战争,无疑是这个涅槃重生的中央国度的一次立国之战。
正如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所言: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每每想起儿时听到祖辈们讲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长津湖边的冰雕,想起松骨峰上的搏杀,想起上甘岭猫耳洞里传出那首悠扬的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就会莫名的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入眠。
写了么多其实就是为了一点,希望各位在安坐办公室结束一天工作,在一家其乐融融享受家庭幸福,在深夜吃着薯条炸鸡玩着撸啊撸追着纸牌屋的时候,偶尔能想一想自己之所以能这样无忧无虑的浪费时间、虚掷光阴,正是那些现在许多仍埋骨他乡的忠魂的付出才换来的。
更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忘记那首耳熟能详的美丽歌曲中那句: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一个伟大的国家,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并再也不会跌倒下去!
我看到很多评论,对基本朝鲜战争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已经被各种公知大V洗脑的毫无人性毫无逻辑了,所以不得不转下这个好帖,让一些人好好清醒下自己的人性与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片2>一、三八线是条什么线?它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权的政治分治线吗?答:非也!三八线是1945年8月由美国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三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以北为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三八线是一条受降临时分界线,仅此而已。
说这条线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南北的政治分治线,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而且不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所承认。
换言之,三八线具有约束苏美军队的意义,却没有约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意义。
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参战的前提是“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而不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这是原因之一。
而美国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是打破这个约束的始作俑者。
二、朝鲜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吗?答:朝鲜战争是一场以民族统一为目的的内战,没有“侵略”不“侵略”之分。
正如中国国共内战既不能说国民党侵略了共产党,也不能说共产党侵略了国民党,美国内战既不能说南方侵略了北方,也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
美国军队直接介入朝鲜内战,才是名符其实的“侵略”行为。
三、联合国是否有权利干预朝鲜内战?答:没有权利。
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不是“世界政府”。
与一个国家的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干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权利和依据。
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就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武装干预朝鲜的决议是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而美国军队已经先斩后奏率先介入的情况下作出的,开了一个毫无道理的先例,是一个非法决议。
所以从朝鲜战争以后,再也没有“联合国军”名义的军事行动,就是这种方式已为历史进程所否定的反证。
尤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朝鲜南北方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出兵干预,不伦不类,无根无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粗暴践踏。
四、“联合国军”是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吗?答:不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概念产生于朝鲜战争之后,而且有其特定涵义和规范。
联合国成立之时,就设有军事观察员,并逐步形成了维和部队,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三,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人们把这三项原则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的原则,并称之为哈马舍尔德三原则。
哈马合尔德三原则是联合国传统维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80年代未期以前的维和行动,都是以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为基本依据的。
哈马吉尔德三原则对联合国近四十年的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秘书长啥马舍尔德之所以就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这三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建立时制定的《联合国宪章》没有关于维和行动的规定。
以哈马舍尔德原则为基础,传统维和行动大体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⑴维和行动由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组织.特殊情况下由联合国大会组织,具体由秘书长控制和指挥。
⑵维和行动必须征得冲突各方政府以及直接有关的各方的同意。
具体讲.维和部队的规模、进驻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进驻的地域等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特别是进驻国的同意。
⑶维和部队的军事人员由会员国自愿提供。
军事观察员不携带武器、维和部队携带轻型防御性武器⑷维和部队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
⑸严守中立。
不能支待一方反对另一方。
⑹不得干涉驻在国内部事务,不能介入内部冲突。
“联合国军”的决策和行动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
五、美国政府只有解决朝鲜问题而没有染指中国的意图吗?答:中国有句老话:察其言,观其行。
美国军队事实上已经侵犯了中国领土(台湾),介入了中国内战(出兵台湾即介入中国内战),而且其地面武装力量已经越过三八线直趋中国国门,“联合国军”总司令已经提出:“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不去利用鸭绿江的自然防御功能,那么这种西部低洼,东中部崎岖的地形是不适于我们的防御体系的。
这条江是整个朝鲜绝无仅有的天然屏障,但如果仅仅依赖于此作为唯一的天然防线,则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的防御能力都不足以维护韩国的领土完整。
……只是占领鸭绿江以南地区旋即停止推进,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一个可有效控制所有通向北朝鲜的路径的位置”。
而同时期,美国空军的炸弹已经落到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这已经不是意图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自己,都绝不会视为一种友好表示而只能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侵略行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先生也曾在其著作《大外交》中指出:“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与美军交战。
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1989年5月5日,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著有《漫长的战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与他的中国同行们交流时说:“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
如果苏联打到墨西哥,那么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
”六、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决策真正原因是什么?答: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在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侵犯,“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火已烧到中国边境城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中国政府再三警告言之有预有理有节先礼后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闻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发生的。
严肃一点的美国学者或军人──既或是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国军人,都不否认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合理性。
其次,对盟友和战友危难之际履行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弱者对付强者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自身的团结与互助,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首先应该对自己的战友和盟友负责!受人涓埃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道义火矩和优良传统,中朝两国人民在过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斗争曾经相濡以沫相互支援共挽民族危亡,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旗帜也浸染着朝鲜志士的鲜血,共同的境遇共同的命运使中朝两大民族同病相怜,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愿望使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
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毗邻民族能够比中朝两大民族更能深刻体验和感受唇亡齿寒之迫,户破堂危之急。
勿需对历史作太久远的回顾,灭亡了朝鲜的日本得寸进尺染指中国最终迫使中华民族发出“最后的吼声”,对中国人民就足具史鉴来者之功效。
七、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延缓了解放台湾吗?答:这种说法颠到了因果关系,中国军队出兵援朝是在美国军队进占台湾之后,阻碍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是美国军队。
这个因果关系应该不难分清。
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状况不佳,战后发展远不如大韩民国,是否证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错误的?答:没有道理。
打个比方,你向银行货款购房,银行是否因此就要对你终生的行为和经济状况负责?你购了房,银行得了利,你后来又把房卖了,银行是否必须为你的卖房行为负责?或者再打个比方,你见义勇为救了一个人,是否意味着你必须对此人此后所有行为负责?更何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安全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朝鲜人民既或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困难的日子里仍然享受着令世人羡慕的各种基本福利制度,劳动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了相当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九、有人说:“中国军队出兵援朝有合理性,但打过三八线就是侵略。
”这种说法有无道理?答:没有道理。
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寇能往,我亦能往!第二、除恶务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军队直捣柏林为中国军队作出了极好的榜样。
至于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是中国军队本事不够,家伙也不行,与该不该打过去没有关系!第三、三八线的本质涵义是只有约束美苏的意义,而无约束其它人的意义。
十、抗美援朝延缓了中国的国际交往,延缓了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答:此问与第七问一样,属因果颠倒。
再者,战争胜利鼓舞了人民斗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将军费降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下,同时还完成了清匪反霸,消灭百万国民党残余部队,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壮举。
应该说抗美援朝促进了新中国的建设。
至于对外开放交流,抗美援朝战争为三十年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安全环境。
没有志愿军将士用枪炮与霸权实现的交流,就没有后来在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对话。
没有“打”开路,就没有“和”临头!对强权者,敢战,方能言和!十一、有人将德国分治与朝鲜半岛分裂相提并论,有无法理依据?答:没有!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光要享受盟国分区占领的待遇,还要接受盟国的强行管制。
1945年6月5日,苏美英法在柏林签署了击败德国、对德分区占领和管制德国的三个宣言,决定了德国彻底的非武装化和非军事化的问题,明确了盟国有权在德国任何部分或全部驻扎军队及设置民事机构,行使最高权力。
同是也明确了盟国可以采取他们认为对于和平与安全所需要的步骤。
而朝鲜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朝鲜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理应获得独立自由和解放——这也是开罗宣言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大国为之作出的承诺,而不是占领、约束和强行管制,更不是再次受到侵略战争的戗害!十二、有人称,朝鲜战争中苏联占了大便宜,因而中国出兵参战是错误的,此话似乎有理?答:这是一个低智商问题,与当今时髦的市场经济理念格格不入──这与做生意的道理一样,大本钱挣大钱,小本钱挣小钱,不能因为有大本钱的挣了大钱,只有小本钱的连小钱也不挣了——更何况挣来的还未必是小钱。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出了大力,占的便宜不大,甚至还被人出卖权益,而美国人却占了大便宜,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抗战也是错误的?十三、美国即然出兵占领了中国台湾,为什么中国不出兵台湾而出兵朝鲜?答:又是一个低智商问题。
谁规定了别人打我头我也只能打他头的道理?德国轰炸英国的脑袋伦敦,邱吉尔却在打量人家“柔软的下腹部”。
同理,美国人卡中国人脖子,中国人就朝踢美国人的裤裆狠命一脚──如此而已!十四、有人占了中国的外蒙古,中国为什么不出兵?答:新中国接过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破产家业,同时也承担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留下的历史债务,而且也尽其可能清理得足够干净了。
新中国必须为已经取得的国家利益以及能够争取到的国家权益承担全责,世人没有理由要求他们能够清偿所有的历史债务——尤其是扔下这个破产家业再也不承但任何实际责任的前朝败家子!十五、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伤亡大于美军,所以美军是胜利者!答:不胜其理!即或此说前提成立,推论仍属荒谬。
评价战争胜负的首要前提是战争的目的达到与否及达到的程度,而不仅仅是人头账。
苏德战争德军伤亡低于苏军,是否可以认为德军是胜利者?越南战争越南军民伤亡200~300万,美军伤亡30余万,美国人是否敢说自己是胜利者?另外,中朝军队面对的是整个“联合国军”和韩军,做算术题时忽略这些被加数,是一种难以原谅的选择性遗忘!十六、毛泽东送儿子上前线是镀金。
答:既然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儿,将来再有战争或抗洪救灾之类的好事情时,建议首先安排出此语者自己或其儿女到炮火下或洪水中去镀它一金,或烈火焚身,或洪水没顶?新中国决定出兵入朝参战时,连许多身经百战的将帅都没有把握一定胜利,新中国领导人甚至还准备应付美国军队进入中国——“就当中国革命晚胜利几年”!如果有人硬要说毛泽东此时送子上前线是去“镀金”,那不是卯足了劲儿在夸毛泽东料事如神,硬把毛泽东再往神坛上推么?再者,如果毛泽东不送儿子上前线呢?你是否能够接受而不再赘言?你又会不会诅咒毛泽东让别人的孩子当炮灰,自家儿子在家躲清闲?横竖毛泽东都是一肚子私欲?而毛岸英就因为有毛泽东这个老子,横竖都该死,——哪怕他是为国捐躯?这还有理可讲么?不是天赋人权么?不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么?哪儿去啦?十七、为什么要用志愿军名义,是因为中国人胆小不敢向美国宣战!答:这是幼儿智力问题且有睁眼瞎之嫌!美利坚合众国正规军劈头盖脑挨了一顶臭揍,明知出招者乃货真价实训练有素的中国正规八路,却仍然忍气吞声不敢堂而皇之宣战接招,不光是胆小,且已气短。
至于中国人为何使用志愿军名义,那是中国人民高兴中国人民愿意,中国人民乐意在没有官方名义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的“自由意志”。
十八、中国军队有苏联撑腰,胜之不武!答:中国军队将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基本上凭的是手中的“万国牌武器”。
苏式武器是运动战后期四五次战役才开始陆续装备部队,苏联空军只掩护清川江以北部分交通线,且大规模参战是在五一年夏季以后,而此时战场大格局已经奠定。
另外,国民党军队有美国家伙撑腰还有力量优势,仍然败到了台湾?是不是败之很武?顺便说一句,美国军队有联合国旗号壮胆,却被迫与人议和,与之对等议和者还是一个根本不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实在是和之无脸!十九、中国军队打人海战术,胜之不武!答:战争是一种资源较量。
各打各的资源,穷人的资源是人,富人的资源是钱──钱能买来“火海战术”。
中国军队在“火海战术”下还能集中和机动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战争指导艺术高超的体现。
中国军队战略上是“人海战术”,战术上是“小兵群战术”,对此,前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对中国军队有极高评价。
二十、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应该多讲如何避免战争,而不应津津乐道于过去的战争。
答:同意!所以说“好战必亡”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极其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国家听。
“忘战必倾”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多的国家听。
具体地说,军事机器最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应津津乐道过去的战争,而要多听听“好战必亡”的道理;军事机器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太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多多回顾过去的战争,且须多念念“忘战必倾”的道理。
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再起。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家,只是一个观众,期待已久的三八线,在看到第二集就放弃了, 因为后面的剧情觉得猜都猜得到,以爱情为主,没想到小学的流动红旗是在抗美援朝中留下来的,真正的战争中真的会有吗???“战争是残酷的,会流血,”剧情中飞机轰炸在切了个镜头中结束了战斗,在同志口中我们观众知道了志愿军死伤惨重啊,场面有多惨,导演没交代,和美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十多集比起来,38集我觉得是剧组的钱不少啊,原本 期望中会还原差不多的三八线,唉,,,,观众要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真实的历史,一场不知名的战斗在中国军队喊口号中匆匆结束,战争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我们更多的是要直面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士兵心中的想法以及战争影响,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喜勿喷谢谢
一部号称是以比较真实的战争场面,描述那段历史的战争电视剧,除了前几集的战斗场面,还算值得一看之外。
整部电视剧,基本可以用垃圾来形容(看的时候需要不断快进跳跃)。
丑陋百出的剧情,晚上进攻,准备战斗之前却是大白天,运输线和运输大队又不止一个,反敌特明明已经圈中目标,但却无厘头放弃监视(为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让路)。
而且为了拍满38集,还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很久。
至于战争场面越拍越差,我也可以忍,尽管一个已经严重缺员的连队,不可能在重新恢复建制后,压根不可能,再被投入到朝鲜战争中(恢复建制需要时间比较长),尽管志愿军在一二次战役后,很多都更换了装备,尽管连有迫击炮(志愿军从来不缺这种武器),尽管三人小组曾经出现过,后来却不再出现。
但你不至于让老一连的人,都死光吧?
而且就算死,也得死得合情合理。
老连长(后来的营长),居然连通讯员都不带,自己一个人跑到一连,说了几句话就无厘头地,在阵地上被炸死,两个老班长嘢死得莫名其妙(运输班的开着着火的汽车爆炸,一班老班长,明明是晚上发现救助站被困,却非要等到大白天才去救人,不死你也得死)。
机枪班班长,已经成为二排排长了,居然还用前置平行式,而不是后置交叉式机枪布局,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编制完整的时候,排长敢这样做,不处分降职就是怪事),所以他也不得不死。
更郁闷的是,在最后一集,多次受伤的一连新连长(李长顺),及指导员及班长栓子,明明是在后方负责安防,却无厘头的组成三人狙击小组,奔赴前线做狙击手,而上级居然也根据编剧的意愿同意了(把一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及老兵班长都抽走,除非志愿军是脑袋灌水了,否则是不可能同意的,而且志愿军有的是兵,不需要在后方拉人)。
而且导演为了让他们斗死去,居然也快速的上演了一场狙击战(不好意思,栓子和指导员,改轮到你们牺牲了)。
谈判胜利了,和平了,小李子,连长你们也不能活下来,否则太对不起广大人民群众了,小李子送花给美女文工团员,居然跑到阵地上摘花(阵地上会有花吗?
),而连长居然也在这个时候,才告诉大家停火前,按照国际惯例,会疯狂地将炮弹,打向对方阵地。
结果为了叫小李子回来,他就不得不在导演的安排下,一起死在和平到来的时候。
(问题就是导演似乎也忘记了,一连已经是被安排到后方的 ,美军的火炮就是厉害非常,也你可能打到后方吧?
)好吧,好有一个金顺没死,导演当然不会放过他,所以当几个小孩,玩美军留下的手榴弹的时候,他就飞扑过去,死在导演的手下(美军的手榴弹,拉开保险后,只有不扔出去是不会爆炸的,你自己跑过去,把手榴弹抢过来就算了,居然还扔出去不远的地方,所以你不得不死)。
不过,导演还是有点值得表扬的地方,直到剧终的时候,一个女孩子都没有死,也没有受伤,估计是导演自己非常喜欢女孩子,基于怜香惜玉方面的考虑,不让她们死去吧。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死伤也是正常的,但你要反应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问题,但你得让那些百战不死的主角,合理地牺牲,而不是为了剧情需要,都安排在最后一战,全部死在大家面前吧?
爷爷曾是志愿军的一员,我也一直对这场战争比较感兴趣。
追剧比较少,这还是我第一部提前了很久就开始关注的电视剧。
给了5星。
背景很用心。
两水洞战斗基本符合史实,只是略微减少了一下战斗规模。
龙源峰阻击战的剧情基本上来源于38军在二次战役的战斗,真实松骨峰附近有一个龙源里,真实的历史中更有整个穿着华东地区的单衣的连队在潜伏阵地上被冻成冰雕。
第三次战役协助攻克汉城,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还有上甘岭的冷枪冷炮……每一段都不是凭空而来。
后勤和医疗不仅是电视剧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战争很重要的部分。
车队老班长的牺牲很是可惜。
收到广播《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那一段,志愿军空军的那一段。
我的泪点是不是有一点奇怪?
开头和结尾有一点点不给力,开头一股刘老根电视剧的味道,结尾呢,最后一集看到前一半还以为会是一个happy ending,结果最后差不多全都牺牲了……不管是志愿军、美军、南朝鲜军还是平民百姓,每个有台词的人物都有血有肉,少有脸谱的形象。
例外是那几个特务的,而且拍的有点拖沓,看得着急,占了很多时间,最后几集很多剧情却直接跳过了。
有女同胞出现的地方就会有感情戏,不过并不是很矫情那种,而是一直带着一种力量。
武器道具很赞。
初期的三八大盖、马克沁与捷克式,缴获的加兰德、汤姆森,后期的大转盘、莫辛纳甘、波波沙,而且不会像我的连长我的连那样用的都是改为7.62口径的民兵用枪。
谢尔曼坦克也是一大亮点。
志愿军出场电台是小八一,六十年代造。
近几年的国产影视里似乎只有集结号用了正确的(七一式报话机)。
棒子用的步话机倒确实在朝鲜战争中大量使用,志愿军当时还装备了它的上一代的仿制品(七零一报话机)。
截止目前评分8.9,还是三观正的比较多哈。
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北朝鲜今日的情况并不是六十多年前的先辈们可以预知的,而对于中国,借用彭老总一句话吧:“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
我一直以为豆瓣的评论相对客观真实,所以无聊追剧前会来这里先看看评分。
这部三八线就是被这里八点几的高分误导来看的。
因为演员年龄平均都四十往上了,让我一直没太提得起兴致。
看剧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所以我不就剧情人设啥的发表意见。
我就是很想吐槽一下里面混乱的语言:美国人跟美国人说英文,美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韩国人跟韩国人说中文,中国人跟韩国人一会儿说汉语一会儿说韩国话.......就~没~有~人觉得错乱吗?!
三星给死在战场上的中国士兵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但并不代表我认同这部作品。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