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多言》是男主角詹姆斯·甘多菲尼去世前倒数第二部电影,影片结尾处字幕写着“献给吉姆”。
是一部平实近人、温情动人的“话痨体”爱情电影,前半段风趣幽默令我嘴角上扬,后半段却不禁陷入深思和困惑,你是否也会因别人的一席话,而开始看不清你面前的那个人,可你明明自以为很了解他了啊。
片中很多幽默的对话、真实的细节,也很喜欢两个角色及其之间的感情,令人心安。
该片最大的卖点就致敬6.19去世的James,在多伦多电影节也是官方推荐。
说是最后一部,不过IMDB还有一片"Animal Rescue"正在后期制作将于2014上映 (改名The Drop, 发行12 September 2014)。
仁兄大银幕多为意大利罪犯类配角,从昆塔还是编剧时1993的true romance里的西西里疯狂杀手出名,当然大多数人只会注意该片的超豪华阵容Christian Slater,Dennis Hopper,Val Kilmer,Gary Oldman,Brad Pitt,Christopher Walken,Samuel L. Jackson。
出演太多酱油意大利黑手党后,却在小荧屏的The Sopranos电视剧中以黑帮老大身份带领一群小弟横扫99-03金球艾美各大奖项。
去年的音乐片Not Fade Away里出演歌手的父亲非常到位,最后患癌症去世。
同年在老Pitt Killing Them Softly里客串一把不复当年勇的老杀手,被Pitt狠狠的挖苦一番,加上本片形象,的确是肥胖累及心脏的常见症状,最终也死于心脏病。
片中女主说的很对,大家都多多注意饮食健康啊。
抱着致敬的心态跑去看了试映,观众真不少,绝大多数是40-50左右,俺去得晚找座位时看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上有个包包,就问左面的大婶是不是空位,她很不好意思的把包扔地上让给俺座位,坐下后发现右手一大叔喝着大杯可乐,加上左手大婶吃着大桶爆米花,整的我肚子咕咕叫,也有点纳闷,一般不都是一人一桶一杯,或者买超大的俩人分享吗。
影片开场没多久,这种造型的中年男女主角实在诱惑不了俺,就去寻周公了,不知多久后被鼾声惊醒,原来右手大叔在发飙。
安静的影院中,异常响亮,周围也笑声一片。
于是打起精神看片,演员的表演其实很好,就是故事太平常,除了对白很美式幽默。
最大矛盾冲突也就那么点事而已,实在是太妇女之友或者啥啥知音体了。
女士们看的起劲,男人们多是面朝天花板的长途汽车坐姿。
关于内涵,咱这年龄还差那么一点,没法感同身受中年大叔大婶的小清新,不过或许步入中年后家庭生活就是这样的。
最后散场大家一起鼓掌致敬,我穿上外套后让右手大叔先走,这位站起来和主角一样胖胖的大叔突然弯腰把地下的包捡起来,又伸出大手牵起了我左手大婶,然后俩人一人拎着包,一人抱着大桶爆米花,手牵手的走在我前面出了影院。
我突然明白原来人家是老夫老妻,可笑俺坐到他们中间去了,现在想想那些一对对的中老年观众们,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无须多言,就算平时磕磕绊绊吵吵闹闹甚至不愿意坐在一起,尽管男人不喜欢这样的家庭片,但是仍然陪着老婆看电影,依然要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Enough Said。
中年大叔大妈们总是文艺导演们的最爱。
人到中年,男人大肚,女人上皱。
曾经的天长地久,在日日相处后,优点变为缺年,缺点却被无限放大。
美国是个自由国家,即使生了小孩子,大不了就共享嘛,离了后对孩子的抚养义务还是在的。
两个人相爱,结婚,一路走个几十年,没个共同的兴趣点,爱好,真正的包容与习性,真的好难一路走下去。
虽然老美们的结婚年龄都在三十打上,但离婚率一直是挺高的。
两个人的事,的确不应掺太多的其他不相关的东西进去,喜欢就是喜欢,开心就是开心,两人如果连吃饭的一个动作都容忍不了,为什么还要勉强在一起?
老吉姆的前妻是个诗人,没错,还能靠写诗维生的人艺术家,自然和我们的天天呆音像资料室的保管员不大搭得上。
他前妻对老吉姆的体型,手艺,打死也不买床头柜的生活各各习惯都看不惯。
女主人公也是个挑剔的人,不是我的观点,估计导演也是这样认为,片中的女人都是不是挑这个就挑那个,闺密挑佣人,女主角挑顾客,前妻挑厨艺。
当然,男人们都不是吃空气大的,不合就分呗,女主角的前夫还找了个小十来岁懂得欣赏他的二任,老吉姆换了个喜欢他的幽默没那么强势的女人,唯一没分的还是那个最后懂得了退让的闺密。
其实嘛,日子要过下去,还是看两个人的包容心。
谁没个小毛病,只是为了对方,你能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眼睛尽量放在他好的方面。
当然,如果象老吉姆般,和他前妻是话不投机关句多,每一件事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反正是不同世界的人,那么分了可能对大家都好。
早在很久之前,我就拥有了——“靠在一起,一部电影,一个下午,这就叫幸福”的心态。
周遭的同龄人,几乎都会将自己的周末排的满满,或是去K歌,或是相约打牌娱乐,或是三五姐妹一同shopping。
以上的这些,只给带给我片刻的欢愉,可真正的幸福感却在疲惫之后,丝毫不见踪影。
我记得在豆瓣读过一篇关于射手座的文章,“表面热情内心孤独”,我对这样的表述感到了深深的共鸣。
我不是想说射手座有多么高深莫测,可那种无人能懂的感觉,一直陪伴着我到如今。
有人会说,地球上那么多人,怎么会担心你遇不到懂你的那个?
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家庭的离婚率高的吓人,多半缘于他们对感情的冲动性。
我爱你,我很爱你,所以I wanna marry you. 我受够了你,我们没法生活在一起,所以We should get a divorce.我很欣赏这样随性的生活方式,如果真的是双不合脚的鞋,丢掉又何妨?
按摩师Eva和前夫离婚的原因电影中并无交代,只是在女儿上大学之前的聚餐上,两人仍旧因为过往的鸡毛蒜皮喋喋不休。
”你买太多cookie回来,会让我发胖!
“”我买回来又没有逼你吃!
“”买回来不吃为什么要买?
“诸如此类。
前夫的现任轻描淡写说了一句:”管住自己的嘴巴就好了啊。
“让Eva生生被羞辱,我从没想过在这些小事上去包容你,所以我们真的不适合在一起。
在面对James这个体态肥胖,满脸胡渣的老男人时,Eva却不再挑剔太多。
Funny就很好,capable to cook也不错,sexy in bed真是再好不过了。
最棒的是,we really have much to talk about.这也算是人生中,一件很幸运的事吧?
当彼此都从一段令人疲惫不堪的感情里走出来,不能要求再多,只求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吃饭,上床,做爱。
我不在乎你有大肚腩,也不在乎你的怪癖是爱买漱口水,更不在乎你究竟有没有床头柜,上面有没有堆满东西。
I only care for the comfortable feeling when we gather together.不要企图从别人口中打听他的过去,更不用说是前妻的口中。
把他当做一个全新的人,要自己去发现他的一切,好的坏的,都需要自己看见的。
Eva差点因为James前妻的对他的埋怨而失去这个胖男人,幸好在电影的结尾,他们彼此都没有放弃。
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彼此相视无言,那一刻,他们才真的懂了对方。
幸福是什么?
如果是你问我,我会告诉你,幸福就是,让我安静地坐在你身旁。
不必开口问我喜欢你哪一点,我想说的是,全部。
这是一部温情和幽默的成人喜剧片子,爱与不爱,对与不对,可能最关键就在于合适与不合适……在被伤害后人都会本能的更加小心谨慎,但若做的过头,可能真的就会错过被爱机会。
所以,无需多言,放手去爱吧!
很治愈很细腻很聪明的一部片子,里面的配乐都很棒,有几个小细节导演把握的恰到好处,男主居然不在了,为了大爱的二当家值得给四星!
女主在一个party上面认识了一男一女,刚好他们是一对ex。
男的是个胖子,不是典型帅哥,年纪也不小了;女的是个诗人,外表看来很完美。
女主同时和诗人做生意进而做朋友,和胖男的第一次约会也很开心顺利。
随着两边接触机会的增多,矛盾就来了:女主认识到的胖男是一个幽默风趣的男士,而从女诗人口中听到的却全部都是各种缺点。
如何是好?
女主选择了沉默,任由事情继续发展,最后4人终于碰面的一刻,要多尴尬就有多尴尬,而女主所做的一切,真的伤了胖男的心。
虽然俗套,但是真实。
幸好,胖男和女主都是互相喜欢对方的,女主最后勇敢地再去找胖男,又坐在屋檐下谈天说地,胖男继续说他自己风格的笑话,过去的不快都过去了,一个眼神,一个笑容,感情是要自己用心去感受去维系的,无须多言,一起尽在不言中!
看本片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一次機會體驗何謂真正的自由。
天朝人大都以為自由來自制度。
不錯,沒有黨禁,報禁的國家才是真正自由的國家。
但是,國家自由了並不意味著人就自由了。
人自不自由還要取決於你有沒有自由的能力。
本片的女人就是一個沒有自由能力的人,因此她聽從於別人,讓他人影響自己。
很奇怪的是,她在指導女兒的朋友時看起來是一個完全能夠掌控自己的人,但一到自己的份上,她完全失去了自主能力。
最後,就是失去了一個好男人,一份也許是這輩子可能遇到的最好的緣分。
最後我看她開車到人家門口去我都覺得害臊,事情明明就回不去了,還去死乞白賴要回來?
就這點不和我的邏輯。
It makes me wonder how a relationship start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I can't help imagine what life would be like for a couple in 10 or 20 or... years time. Is it the truth that the right person for you is gonna be not so right sooner or later?Maybe oneday I would find out answers for that.
女儿即将上大学的单亲妈妈Eva在派对上分别认识了一男一女——Albert和Marianne。
他们互相都很有好感,于是同样是女儿将离巢的Albert成了她的恋人,而Marianne则成为她的闺蜜。
看起来Eva逐渐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生活步入正轨,直到有一天她猛然意识到Albert和Marianne原来是离了婚的夫妻。
Albert和Marianne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和Eva的关系,而问题是Eva在发现此事后也没有向两人摊牌。
为什么?
她嘴上说是因为不想失去Marianne这个朋友(Marianne的才气和成就是她所羡慕的)甚至Marianne需要她,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出于私心——她想多从Marianne那里打听到关于Albert的更多消息和习性,尤其是刺探两人为什么会离婚。
这可不是出于什么近乎疯狂的想知道对方一切的爱慕,而是在二次选择人生伴侣时一种自我保护的慎重。
结果,在Marianne不断的吐槽和抱怨中,Albert以前的种种癖好甚至优点现在不知不觉的都变了味,而缺点更是被无限放大。
她开始迟疑,开始挑刺,直到有一天,不出意外的,事情败露了。
Albert深感被骗和失望,选择离她而去。
此时她才发现,原来她是那么喜欢这个男人;她没有探问自己的内心,却任由别人的观点遮住了眼睛。
“Enough said”,无须多言,片名的意思应该正是指不要听太多评论,而要用心感受吧。
短短90分钟的爱情轻喜剧,导演关注了子女长大成人离家后父母的情感冲击(孤单、空虚感),探讨了人到中年在二次择偶时(没有山盟海誓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的分量和意义,展示了我们如何轻易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而对同样的人和事产生不同的看法,刻画了一位母亲无意中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来养的现象。
主题是到位了,风格也够“轻”快,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喜”点不足。
像主角被揭穿一幕作为全片的高潮,完全可以戏剧性再强一些。
这一点,另一位女性导演兼编剧Nancy Meyers几年前的作品《It's Complicated》(《爱很复杂》)就做得更好。
不过这两部片在最后都给女主角的爱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起码让观众们能会心一笑的走出电影院。
小时候浸淫在Woody Allen片场的Nicole Holofcener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尤其是她那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悟,在影评界颇受赞誉,烂番茄的新鲜度常在80%以上。
本片是她的第5部电影,全部自编自导,也全部跟Catherine Keener合作。
不过Keener这次的戏份并不多(虽然一如既往的给力),主角则是两大电视界明星——《宋飞传》(《Seinfeld》)中的Julia Louis-Dreyfus和《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中的James Gandolfini。
于是我们看到50岁的肤浅易怒略带神经质的Elaine Benes和躁狂抑郁集慈父和黑帮老大为一身的Tony Soprano像高中生般小心翼翼的谈了场恋爱。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靠谱,但多亏两位主演真实细腻的演绎,使得观影时的感觉要和谐的多。
最终,Louis-Dreyfus喜获自己的第一个电影类重要奖项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音乐喜剧类),而Gandolfini则拿到了演员工会奖和评论家选择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Gandolfini的突然去世而蒙上了阴影。
Gandolfini是在2013年6月在罗马度假时因心脏病发而猝死在浴室的;本片中女主角还曾拿他的体型开玩笑,事后看来很不合时宜。
3个月后本片上映,那一天原本是他的生日。
片末的字幕将这部他生前倒数第二部作品献给他。
他的家乡新泽西则为这位三次艾美奖获得者降半旗致哀,并把一条主干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早晨看的这部片子,惬意的时候总是喜欢看看温情的电影,而且是一定要有阳光的电影。
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年电影,但我看这部片子完全不会觉得无聊。
我时常在想,选择另一半的时候,如果两者不可兼得,应该更重视外在还是内在?
后来发现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Albert明显是很难让人一见钟情的类型,Eva在派对上对他也没有看上眼,但她之后谈论起Albert是却说:和他聊得越多,我越觉得他性感。
看到这儿的时候深深感到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对光鲜外表不懈追求,但可爱的人格也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Eva和Albert的感情发展得很迅速,约会、开玩笑、啪啪啪,一切都很甜蜜、浪漫。
但却有个要命的不稳定因素,Eva和Albert的前妻Marianne成为了朋友。
这位成功的诗人不停地向Eva抱怨她的前夫有多么胖多么懒多么无聊,搞得Eva还以为她前夫是个渣到爆的男人。
结果,前夫居然就是Albert。
尽管Eva一直在否认,但她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Marianne的影响,开始在一些小事上挑Albert的刺,让Albert感到尴尬和不解。
为什么Marianne所描述的和Eva所接触到的Albert是截然不同样子呢?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形状,也许和这个人不契合,和另一个人却能不留缝隙。
我遇到事情一般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遇到Marianne这样喋喋不休的样子会感到反感,毕竟Albert是她曾经选择的男人,他们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一起养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结果却只能看到前夫不尽如人意的样子。
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否定。
但我真的很喜欢Marianne的花园,被精心照料,健康并且生机勃勃。
对于Eva的转变我还是可以理解的,或多或少,每个人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不就是互相影响着活的吗?
后来Eva发现她前夫对别人谈论她时,也是抱怨指责,而在她看来,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原来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他人。
她最终还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在小秘密败露后跑到Albert家道歉,希望得到原谅。
Albert说他觉得很老套但还是得说You broke my heart时,我真是觉得他太可爱了。
虽然还是分手了,但我觉得他们的处理方式真的很好,很成熟。
虽然双方都还很有感情,但无法处理好问题,就理智的分开一段时间。
冷静过后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得到成长,这才是正确处理一段感情的方式。
如果有缘,还会再聚。
嗯,在感恩节Eva和Albert再次见面,他们还喜欢着对方。
无需多言或许是想告诉我们不要不停地去抱怨、指责或者听别人抱怨、指责,最好的方式自己去面对、感受。
片子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态度,还有,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还能无所顾忌地追求爱和幸福,把自己看成独立的人格和个体,是件很棒的事。
第一次写观影日志,随意一点随意一点。
看了五分钟,觉得应该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场。很喜欢这种轻松的轻喜剧,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剧情,絮絮叨叨的生活片段真实的再现了一群中年人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危机”和感情。电影用很轻松的语气告诉了所有人不要别人的意见而左右了自己的意愿,坚定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幸福。朱丽娅和甘多菲尼演得超好!
音乐太美。也许面对的问题太一样所以哭到不行。enough said because i know you love me and i love you.最近五星给好多。
标题是无需多言,实际从头说到尾
托尼科莱特一如既往的有趣,甘多菲尼还可以,然而其他人演得什么玩意儿?这么尴尬的对白当然是Enough Said啊…More than enough…way more……just……shut up!
2018年第一片。简单的爱情温馨小品,所以发现问题就应该说出来,尽早说出来。
一般
Gandolfini那角色的专业,cool cool cool.
甘多菲尼遗作
好讨厌女主超夸张的面部表情。能坦然带着现任老婆和前妻吃饭仨人还吃的有说有笑真是。。心大啊。
网上好评如潮,我看了觉得不咋地呀。是想说中年单身中产的真爱,我看了只觉得他们的感情生活好无聊。
BOSS ;_;
中年发福男女的爱情,不怎么喜欢,表情动作略夸张,情感表达还不错,最后两人还是觉得离不开对方,在一起了吧
7.0 这种描绘中产阶级生活的独立喜剧已经发展成一个亚类型了,离不开爱、亲情、友情和成长这些主题;虽然挺喜欢这个类型,可是此类型的电影在风格以及题材上的创新还是太少,多少让人有些疲倦。
格局有些过小,一句话说白了,就是彼之砒霜 吾之蜜糖。ps,现实中一对朋友俩人形象和电影里几乎一样,男的秃头肥胖,女的消瘦刻薄。。。。
一群TV怪咖的爱情小品,Lovely~当看到Eva try to be funny and kind in daily life 却屡遭误解时,真的会想去抱抱她,所以为Dreyfus最终没能拿到金球奖而可惜,但不影响自己愉快的将这部电影收入年度十大
What is love?
嫁到米国去的一姐们写过中美中产阶级恋爱行为之对比的博客,讲述周遭早身的大叔大妈打扮得帅气逼人花枝招展出门“耍朋友”,但同年龄同状态的中国大叔大妈只好广场交谊以舞会友。情爱不保鲜是早衰的源头。
成人爱情童话。谁说不可以。
少女的情怀你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