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十分现代的一部作品,从主题到设计,从声光到背景音乐,皆是触手可及的鲜活想法。但无奈故事壳子有些薄弱,不管是爱情还是社会不公,都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挖掘,电影只是围绕在一份深沉的感伤,冥想和诗意表达之中。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关于那些被遗忘和被忽略的,我们不缺记录,也不缺分析和反思,但又有多少人带着诗人之眼去埋葬他们的灵魂呢? - Regal UA East Hampton (10/12/2019)
难看至极。除了美丽的海洋搭配迷离的电子音乐有点意思,其他就是彻底的学生作品!而且连优等生都不算!视听语言干瘪,调度平庸,剪辑混乱,剧本又是女导演最爱的人鬼情未了浪漫言情剧,结尾硬加上QQ空间留言一样的高中生男女告白语。呕。超现实元素嫁接到第三世界国家语境真是,国际评委所要的“深度”、“内涵”、“美感”都来了。再佐以黑人、女星、包办婚姻、阶级矛盾。。。西方评论家啧啧称奇的谈资就是这么来的。哇,有被恶心到。评委会烂透了。
沙漠中正在建造的未来主义建筑,与周围原始,未开发的生存状态并置,非洲的High And Low。水与光都可以捕捉到某种流动性的幽灵(Moreover, Divine),如同阿彼察邦作品中的“风”以及塔可夫斯基的火,酒吧中的灯球投下绿色的光芒,有如无数灵魂。但《大西洋》并非空间主导或影像的不确定性,正如影片结尾一幕,确认了自己身份的Ada,迪欧普永远放不下某种坚硬的“主体”意识,从而并没有让摄影机以静观或主观的方式参与其中,而是仅仅是一个掩盖存在的,功能性的机器,比起影像装置,它更像是吵闹而嘈杂的第三世界情节剧,如同马克思的“单一经济决定论”,直接颠覆了影片的若干美学可能。
Une esthétique brute. 2019.10.7 夜重看,依旧喜欢这部电影。
4-
豹子一般的电影,它是不断变换的海浪,无人的房间、被风鼓起的窗帘(关于人类的一切都过于合理了点
女导演的初女作,想像力不錯。得戛納評委会大獎有些過誉了。
#3PYIFF
4.5 别人回来都是为了讨钱,而我回来是为了你(暴风哭泣。不同类型元素嫁接出魔幻诗意,如此浪漫又悲伤。遗憾在于最后说得有点太明白了。
如坐针毡,就这能拿评审团大奖?
首次接触塞内加尔这种西非电影。起初单纯的以为讲述的是一个伤痕爱情故事,后来加入当地的宗教元素,还有鬼魂附体等等灵异事件,让我摸不透主题。和泰国的《蝠鲼》同样走起迷幻灯光学。夯实内容,丰富精神内核,少些形式主义才是这类电影的出路。
#獄中看#
视觉的处理很难让人信服。
通灵式民工讨薪 硬拗(全程都在想:大家知道徐锦江演《倚天屠龙记》白眼都是靠自己翻的吗!
找不到支点。
魔幻的大海摄影让我记忆深刻。但是翻白眼这个……有点接受不能啊。
惊艳处女作,民间故事现代笔触,颠簸的船员渴望长眠,梦幻泡影海面吞没又见证一切
艺术电影的套路和标准还是没有突破,尽管这是一部非洲艺术电影但仍镜头语言还是太欧洲了,虽然确实有很多细腻的角度但直给的象征直给的主题直给的人物弧光都太直白了。ps:第一次出现魔幻场景时真是吓到我了。
2019.12.10
#Cannes2019主竞赛(3/4)极具风格化的视听,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与配乐。在斜阳下深蓝的海面与棕黄漫尘中鼎力的建筑,仿佛这个地方像是逃不出去的牢笼。即使乘船偷渡也会遭遇风浪的阻挠,最后被困住的人们还要遭受古老的封建。不过人物调度上乏善可陈、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