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生代导演的处女作来说,《愤怒的小孩》剧本打磨的比较用心,很多桥段的设置巧妙且有趣,真正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没有传统国产儿童片中刻板的“说教味”,也没有将孩子们的行为过度“成人化”,更没有想当然的将孩子们的智商“低幼化”,可以说是一部考虑了孩子的兴趣,又兼顾了大人的感受,通俗幽默、生动温馨的合家欢式儿童喜剧片。
《愤怒的小孩》融入了警匪、罪案、公路等各种类型片的元素,讲述了两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智斗笨贼的故事,有那么一点像好莱坞的经典儿童喜剧《小鬼当家》,但其实与《小鬼当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小鬼当家》中的小孩是在一个被封闭的屋内与屋外的笨贼斗智斗勇,而《愤怒的小孩》则是小孩选择走出封闭的屋内在开放式的户外展示自己的勇敢与智慧。
两个逃跑的孩子反抗的不局限于追捕他们的几个坏蛋,同时也括他们的父母、警察、乃至整个社会。
在轻松搞笑的故事背后其实是在呼唤现代社会中亲情与家庭的回归。
虽然影片的整个大的故事构架看起来有点俗套,但细节的设置颇有新意,片中孙小傲利用各种手段聪明的躲过了大楼与小区保安的监控从被反锁的家中逃出那一场戏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虽然是小成本的电影,但《愤怒的小孩》很懂得用巧劲,无需大场面和大特效,单靠一些爆笑桥段和让人捧腹的台词,也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
不过影片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有一群优秀的大小明星出演或是客串,陈坤饰演的刑警队长被孩子们的小聪明所蒙蔽,张嘉译继续成功男人形象却在孩子面前卖萌装可爱,范伟则成了一个想着找老伴的空巢老人,陶泽如的演技更是让人称赞,十余位明星让片中的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个性鲜活,可以说《愤怒的小孩》既有内容也有卖相。
所以这让人忍不住阴谋论的设想一下,《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有多少是属于黄建新的功劳,又有多少属于是黄雷自己的能耐呢?
如果黄雷的爸爸不是黄建新,一个粗出茅庐的新导演又怎么可能在自己的低成本电影处女作中邀请到这么多的明星出演和客串呢?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恰恰是对影片本身质量的肯定。
有一个名导父亲坐镇可以协助的把控和提升影片的质量,但毕竟影片的资金有限,影片没什么大场面的镜头,特效镜头少,也制作一般。
有好创意、好题材和好故事是不错,但还需要更精良的制作。
从故事大纲来看,《愤怒的小孩》可谓绝对的三观不正——一对常年在国外,疏于照顾自己的小孩的父母,请了一个五大三粗的保姆在家照顾小孩和年迈的爷爷,由于做的菜实在太难吃,又对父母屡次食言不回来看自己感到不忿,小孩终于愤怒暴走,开始了一段公路片常见旅程……我看到这样的剧情简介,觉得替那些带着小孩去看电影的父母捏了一把汗:如果真让小孩看了去学,那不是就学坏了嘛?
这几乎是中国所有家长和管理者们都特别在意的一件事,似乎他们认为,电影的剧情是会被现实模仿的。
诚然,的确有这样的事,但其实少之又少;但如果电影因为现实的关系畏手畏脚,丧失了想象力,那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没有的想象力,电影还能算是人类造梦的工具吗?
所以,“有不爽就离家出走”,这一点是存在于《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当中,不必带入现实。
基于这一点,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调皮的小孩能学足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的表现,用各种“间谍”手段躲过摄像头,成功的逃出家中。
这位愤怒的小孩的冒险地集中于北京和天津,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他结识了一个女王样的小女孩,而这小女孩则被两位过分卡通化、穿着类似于东京涩谷系小帮派的的愣头青反派开着日军最爱的三轮摩托车追捕,《愤怒的小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部电影比较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细节设置,虽然小孩离家出走能碰见这么多事、坏人坏得太动漫了显然不合常理,但它好看就好看在不合常理:如果真的跟现实一样离家出走就被拐到山西小煤矿里做童工或者卖到深山老林里或者砍掉手脚去要饭,那这就不是喜剧片而是现实主义悲情大片而且也不可能在电影院见到了。
《愤怒的小孩》还是能让大家笑着看完的,特别是陶泽如饰演的面馆老板,一个曾经当过兵、穿着抗美援朝的T恤,一言不发古板正经的孤寡老年人看见小孩的欣喜,和小孩在一起的快乐,以及小孩走了之后的那种落寞,都让我感同身受。
此外,片中的两位小演员王一鸣和肖逾榛也演得很有灵气,担当得起各自的角色。
主要讨观众喜爱、走喜剧风格的男孩在全片的幽默感十足,面对摄像头摆出的各种挤眉弄眼的段落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在电影里表现,不过扮演警察的陈坤面对摄像画面的无奈感,那一幕却让我笑了很久;走冷酷御姐甚至带着点女王气质路线的女孩是全片的一个很大的惊喜,她那个角色是一个从小就被坏人带走,帮坏人做坏事的身份,所以既要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和世故,也需要一点点小孩本身的天真与单纯。
这样的层次感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成年演员也有难处,但这个叫肖逾榛的小女孩却演得令人意料之外的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样一部儿童电影而言,《愤怒的小孩》是足够有趣的;在有趣之余,又能让大人们思考一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夕阳红之恋等等社会问题,也算是做足功课了。
文:郎启波粗略一算,如果撇开动画片不计的话,国产儿童电影似乎已久很久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出现已久很多年了。
再放开至华语电影的话,较劲的称得上真正儿童电影的也差不多是朱延平的《好小子》系列;对于内地观众而言,还能有印象的是1960、1970年代人记忆中的《小兵张嘎》了,不过这样的电影已久不适宜当下。
再后来,每年似乎都有一些儿童电影上映,但大多拍完就没了踪迹,要么局部上映,要么根本就不适宜儿童。
要想做好一部儿童电影,其实要远比做一部商业成功的大片更加不易,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既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同样也能给成年观众以启迪或重拾童心的机会,而这样的要求——对于当下急功近利的影视圈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而言,黄雷的这部《愤怒的小孩》便可以获得足够的热烈的掌声,非但作为一位年轻导演,还又是其电影处女作,很显然,黄雷已经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刚过去的2012年,我在负责《微博有鬼第二季》项目的时候,李承鹏编剧导演的《可以在一起》作为其中一部微电影,主题便是“每个人都有过一个离家出走的梦”,前者和黄雷这部《愤怒的小孩》的立意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未看影片前,你或许会感到疑惑不解,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黄雷为什么能够吸引到张嘉译、陈坤、江珊、范伟、陶泽如、刘仪伟、张译等大牌演员明星参演《愤怒的小孩》;如果你得知黄雷是黄建新儿子的身份后,你可能又会去想这是不是黄建新的面子或功劳;而一旦你看完影片后,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咔们都心甘情愿去做了“绿叶”,甚至,就连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亦甘心做了片尾的超级大彩蛋。
撇开人情世故,一定还有导演的诚意和故事本身打动了他们。
说这是一部适宜全家观影的电影并不为过,孩子看到属于自己的欢乐,而大人,尤其做家长的,还会感悟到一些如何和孩子相处之道,在各种孩童教育的书籍泛滥的年代,其实孩子的需求也挺简单的,更多的时候是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想复杂了,又或者我们根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或将父母对于自己孩童时代的某些并不合适的教育方式继承了下来。
那么,就带上孩子去看看《愤怒的小孩》吧,从今天起,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伴你的孩子,学会做他们的朋友,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愤怒的小孩》趣味儿童片 不傻是关键文 式微这是一部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及格绰绰有余,公平一点说可以打到7分,因为它拥有中国儿童片最缺乏的东西——趣味。
必须得承认,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纵观中国的儿童电影,除了早年间被几代人奉为经典的《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系列外,能称得上佳作的实在寥寥无几。
尤其是近年来的儿童片,教育意味颇浓,从策划到拍摄、从表演到宣发,怎一个乏善可陈了得。
《愤怒的小孩》是一个异类,这部儿童片完全按照《小鬼当家》的路数上走,可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文章。
严格遵循类型原则,挖空心思制造妙趣横生的戏剧点。
此外,编导非常尊重观众的智商,没有因为它是儿童片,就真拍得像给三岁小孩看的,这一点也是以往儿童片常被诟病的地方。
中国儿童片的一个误区是往往把故事弄得极其小儿科,美其名曰为了照顾孩子们的接受心理。
事实上,大多数儿童片都是高智商电影,法国的《小淘气尼古拉》、美国的《强棒奶娃》都令大人们叫绝。
儿童片绝非只有儿童可以看,最应该成为典型的合家欢电影。
《愤怒的小孩》戏里强调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心,戏外讲的是要尊重观众的智商,仅此一点,就值得以后的儿童片学习了。
当然,观众对儿童片的基本诉求是一定要有个人见人爱的小主角,本片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找的王一鸣小盆友极其讨喜,除了卖萌、机智格外讨喜,还有杀手锏,他的笑容无比灿烂,能让观看影片的大人们忍不住想将其“据为己有”。
有了乖巧的小主角,接下来就是笨贼要足够笨,影片中胖贼和瘦贼的搭配虽然不新鲜,但笑料足,被小孩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俩笨贼最应该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疯狂的石头》昔日的成功已经证实借鉴国外经典电影的创意是可取的,不怕偷师,怕的是明明本事不够,还死活不承认的主儿。
《泰囧》的成功也印证了遵循类型片创作规律是可能诞生奇迹的。
希望《愤怒的小孩》创造中国儿童片的新奇迹。
电影的整体拍摄手法其实很低龄,完全不适合大人看,与国外那种《小鬼当家》类的电影完全是不能比拟的。
或许在小朋友的眼中这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也说不定,但问题它不是在少儿频道播放的,我也就跟着凑了下热闹,尤其是看到这样的明星阵容,都是老戏骨啊。
看完以后,彻底失望。
这两个小朋友,王一鸣是熟悉的面孔,虽然他演戏并不紧张,可怎么看总是缺乏真正的那种童真,有些过于商业,这点可以对比下释小龙和郝邵文。
肖逾榛则一直有一种演戏的感觉存在着,这样就怎么看都怎么别扭。
影片中的这些大人们,完全是在配合小孩子演戏啊,比如张嘉译在电视上告诉儿子银行卡的秘密,那个手势加上嘴型,我还真的以为有什么特殊含义,谁料道,居然真的就说两遍110,我的老天爷,尴尬不尴尬啊?
而马上又和张子栋两个人饰演的笨笨的反派坏蛋,用一句形容,那就是《举起手来》里面的日本鬼子,完全就是傻到家了啊。
这样的装傻充楞的表演形式,在我看来确实是毫无笑点可言的,我不知道孩子们会怎么看,但是我的话,我会在看电影的时候告诉孩子们,真正的坏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远远比这个片子中表现出来的更可怕!
电影中还有个特别不好的地方,老高头带着两个小孩一起喝酒,甚至还把小男孩直接喝醉了,我没有明白为什么这电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应该来说,这是要被禁止的吧。
春节临近,央视大篇幅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每每看到那些留守儿童期盼父母的眼神,内心中都为之震颤。
同样的童年,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城里的孩子能有父母陪着看电影度寒假喜庆的迎大年,而农村的孩子却不能跟父母团聚显得是那么的令人心疼。
《愤怒的小孩》是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一部轻松欢乐题材的电影,影片虽然轻松但笔者却看得沉重。
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运,这命运从一出生就开始注定。
出身不同人生际遇就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质极其丰富但却缺乏亲子之情的逆反孩子选择逃跑的故事,影片的主创却让孩子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寻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诚信考验,更不要说挫败坏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绝对对得起孩子们的期望。
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丰裕的,然而却离爸妈越来越远。
成长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爱、在一起比物质更重要。
因此,哪怕父母已经不在,可是兰兰却仍然执着地想要回到当初的家。
那张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仅是一种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抛弃的亲情。
本片作为春节期间唯一的儿童类贺岁喜剧片,都值得年轻父母们携老扶幼走进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难得的老中少全家凑到一起的去乐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
成年人以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便会开心,这样的想法往往错的离谱。
观众看到了众多明星为几个孩子甘当绿叶,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张译、陶泽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众星捧月一般,联袂参与这部儿童电影,共同衬托出两位小明星的纯真表演,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段当代儿童的美好回忆。
在年终岁尾用一场欢乐的游行来制造些节日气氛确实也应时应景,对于被管制了一年的孩子们来说,来看一看同龄人的精彩故事也多少让自己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欢乐。
在追逐票房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应该更多些象《愤怒的小孩》这样,有诚意,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优秀儿童电影。
《愤怒的小孩》另一个方面试图探讨影视题材回归儿童思维本身。
儿童电影最怕的是一群大人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揣测、臆想儿童的思维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导致成片与儿童的思维大相径庭。
然而此片似乎在刻意的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也让所有的观影者用孩子思维看待孩子的童年。
巧的是2013年的开年有种育儿影视剧盛行的风向,寒假电影贺岁档拥挤不堪,但是佳作甚少。
而湖南卫视正播放的《小儿难养》的电视剧似乎戳中现代人软肋,养育一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是城市人的矫情,因为从下一代前瞻性的考虑,这孩子还真不能随便放养。
《愤怒的小孩》拿两个孩子来比较,孙小傲是爷爷带着,而父母远去俄罗斯淘金,按理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但这个留守的孩子寂寞和孤独。
而兰兰却是被父母由于贫穷而遗弃卖给他人,于是被拐卖儿童份子控制,做乞丐和下套子骗人,兰兰岁数不小,却经历磨难很多。
兰兰渴望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似乎与孙小傲截然相反,但两个孩子却患难见真情,在被追逐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见识。
放养和温室培育,都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和气质,一个人一生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溜达,这是不是一个悲剧?
小儿难养,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中国人的观念是望子成龙,从开始怀孕便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于是不断的投入,父母有了孩子以后几乎都没有各自的空间,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孩子。
其实父母依然继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无论从现实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断奶。
影片《愤怒的小孩》集中很多明星奶爸奶妈张嘉译、范伟、陈坤和刘德华,目的就是一起来关注祖国的未来,甘当孩子们的绿叶,为他们的人生安全和养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身体力行的支持。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可能作为演艺圈明星父母他们与孩子的感情和剧中的孙小傲差不多,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爱也属于正常,但时间长了,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因为老人带孩子容易让孩子在人格上永远只能是个孩子,而不能坚强的成长起来。
所以《愤怒的小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至少它聚焦了儿童们的现实世界,目前拐卖孩子的事非常猖狂,而留守儿童们的故事也不少,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要想让孩子培养勇敢坚强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们,有些人虽然岁数不小,但人格上的成熟是非常迟缓的,这严重影响其三观的形成,有个健康的理想和信念。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养育好下一代,我们拿什么来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壮大?
养育孩子是个科学又需要倾注大量感情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孩子正确的三观的确不容忽视。
虽然《愤怒的小孩》没有更深入的去表现成年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的出走更让父母三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小傲一样出走,他又会怎么办?
所以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成长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培育孩子应付困难的办法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这孩子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分析,所以儿童电影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都已经到五了,多则票房几亿少则也接近亿元大关,所以孩子们的钱很好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孩子的一个悲哀。
《家有儿女》、《西游记》、《还珠格格》等长寿剧都是依靠孩子们给力维持下去,所以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宠爱不能解决一切。
中国近几年的电影市场,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几乎没有像模像样的儿童电影。
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越发开放,商业性加强,制片方逐利所致;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巨大,原有的对儿童的理解和教育功能早已不敷使用,因此拍摄当代中国儿童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所以,当我看到一部纯正、好玩,贴近当下中国儿童生活现状,而且标准的商业电影时,那种激动和兴奋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
我说的,正是由黄雷执导,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等多位明星,众星捧月的儿童题材贺岁片——《愤怒的小孩》。
其实对于生于七十年代的笔者来说,童年时代对中国儿童片的记忆始终是美好的,在那个年代,我们有《霹雳贝贝》、《宇宙餐厅》、《泉水叮咚》等等,跟我们的成长经历相符的优秀国产儿童片。
但是回望近十年,除了“喜羊羊”系列之外,似乎已经找不出真正适合中国儿童的本土电影了,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当代中国儿童只能跟着父母,一起看与他们世界毫不相关,甚至会造成不好影响的电影。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愤怒的小孩》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全新的儿童片,中国版的《小鬼当家》,故事简单却不愚蠢,更暗中讽刺了当下中国父母忙于事业,忽视了对孩子陪伴的基本要求。
“愤怒”二字用的尤其好,即代表了片中出走儿童的状态,又贴合时下流行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而且片中重要的道具弹弓更是无比贴题。
不只是对于儿童观众,对于成年观众,同样有吸引力。
影片剧情并不复杂,从一个孩子的离家出走开始,引入另一个小女孩,以及追杀小女孩的笨贼。
接下来就是线性叙事的过关斩将过程。
但是好在每一部的追与逃的过程,紧张感与趣味感十足,更不失童趣再加上节奏酣畅淋漓,全片看下来丝毫不觉得累赘,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
《愤怒的小孩》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回归儿童思维本身。
儿童电影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当然,一群大人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揣测、臆想儿童的思维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导致成片与真正的观众——儿童们有巨大差距。
《愤怒的小孩》完全没有这方面问题,当然这也归功于王一鸣、肖逾榛两位童星纯真、自然的演出。
尤其是王一鸣,古灵精怪之余,还有几分天然萌的表情,在片中有一段模仿MJ的舞步,却又纯熟老练,令人震惊。
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张译、陶泽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众星捧月一般,联袂参与这部儿童电影,共同衬托出两位小明星的纯真表演,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段当代儿童的美好回忆。
在追逐票房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应该更多些象《愤怒的小孩》这样,有诚意,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优秀儿童电影。
最后,小小剧透一下,影片最后的彩蛋,是几乎可以媲美《泰囧》里范冰冰女神亮相的惊艳哦!
影片刚一开场,大牌云集的全家福就让人觉得影片阵容很是强大,张嘉译、江珊、范伟再加上舞蹈神童王一鸣,随着片头字幕的打出,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董立范等明星位列演员名单里,如果再算上最大的彩蛋刘德华,这阵容足以让大多数电影羡慕不已,绝对是中国的儿童片难得一见的超级阵容。
明星虽多,但绝对没有抢走两位小主演的风头,群星捧月下的男孩王一鸣和女孩肖逾榛,我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两位小演员的表演,但两个人演得自然又不失童趣,可爱中透着机灵,尤其是王一鸣在片头处的“完美失踪”和为两个匪徒跳舞的段落堪称影片最大的亮点,在林妙可、张子枫之后,中国影视业又多了两个可以立得住台的童星了。
众位明星出场,皆有其亮点之处,其中造型突出的有刘仪伟的滑稽老大、陈坤的帅气刑警,表演精彩的有陶泽如的刀工绝活,范伟的幽默台词,相当吸引眼球,明星来助阵绝不是简单的打酱油,正如片名所言,“愤怒的小孩”大人是糊弄不住的,不拿出点真本事怎么行,陶泽如旗下的“津门五侠”摆pose亮相的时候,仿佛是周星驰的《功夫》一般,民间高手一出手,必有回响!
有好人就得有坏人,尤其要坏得有趣坏得卡通坏得有特色,影片中两个笨蛋匪徒很赞的竖立了自己的型格,胖匪徒是马上又演的,这位音乐人这次算是跨界突破演出,而演瘦匪徒的张子栋则最为出彩,以前喜欢看话剧《开心麻花》,就对这位张子栋印象颇深,他的肢体语言就是极大的笑点,后来《决战刹马镇》里他和包贝尔演的两个笨蛋相当亮眼,演“偷鸡”的他那句“俺们村是金光闪闪紫气冉冉”记忆犹新,这次《愤怒的小孩》里“我想考研究生”的台词经他那张嘴说出来,味道也重口味了一些,张子栋有自己独特的喜剧天分,以后未尝不能成为一个黄渤,期待他再放光彩。
现在的人70后、80后什么的分得很清楚,在90后开始进入社会,00后也有着典型的时代痕迹,常听到家长的感慨,说现在的小孩不好管,知道的太多了。
资讯发达让现在的小孩变得更神奇,他们也有着每个时代小孩的勇敢、善良,或者是聪明、机智,同时有着更高的情商,还有数不清的“花招”,网络上很火的糗百上这种故事多不胜数,在这部电影里,王一鸣所演的“愤怒的小孩”明白自己要什么,甚至也知道爷爷想有个新老伴,还有着对别人的关怀,现在的小孩不是让人难懂,而是他们懂得太多,如果家长还把这样的小孩当好糊弄的小孩,那真是无知了。
导演黄雷是个新导演,电影拍得精致并有新意,这正是目前儿童片所要的,小孩子去电影院都是家长陪同的,如果一个电影能让家长也看得津津有味,这才对得起一家三口的电影票钱,《愤怒的小孩》用每个人都会喜欢的趣味性故事达到了合家欢的目标,这不是讨喜,而是一个惊喜。
这一年的贺岁档很沉重。
冯小刚的1942,李安的少年派,争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或现实或梦幻的吃人的故事。
《愤怒的小孩》的导演没有大牌名导的倾诉欲,并没有拿觉得能上大银幕就有了社会性质的话语权,总想表达点什么看法或意见,让大家或认可或争议。
这只是一部全家福式的喜剧电影,别无其它。
它想做并且做到的,只是让你在这90分钟内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全家人乐开怀的团圆和温馨。
这是一部中国式的《小鬼当家》,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人曾无数次的想把《小鬼当家》保质保量接地气儿的移植到中国,但均未能成功。
有些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有些则直接是因为主创智商太低或是低估了观众的智商,有些是地气儿接的量太大导致过份山寨。
这一部,应该是真正像模像样拿得出手的唯一一部。
从演员阵容上看,是奔着《建国大业》的小一号规模来的,但凡有那么一两句台词的,但凡是个喘气儿的背影,都是各种电影电视剧的男女一号。
哪怕是结尾字幕,刘德华也得出来发两句牢骚。
什么抻面的、送快递的,张嘉译、江珊陈、陈坤、范伟、 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明星大腕们都愿意零片酬的来轧上那么几个镜头或几场重场戏。
这应该得益于监制黄建新的好人缘和影响号召力,以及对剧本和主创的认可。
《霍元甲》、《投名状》、《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的编剧郭俊立,《建国大业》《梅兰芳》《鬼子来了》的摄影赵晓时,《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导演黄建新作监制,这是一个成熟的班底来磨一个纯开怀一笑的时尚家庭贺岁喜剧。
片中笑点十足,饰演男主角的小朋友丝毫没有被明星绿叶抢去风头,反而HOLD得住全场,傲气十足。
而片中的饰演反派的两位演员也十分亮眼,诙谐幽默、搞怪笨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众绿叶们的点缀也使得两朵小红花越发抢眼出彩儿。
从技术角度上讲,班底及制作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从智商角度上讲,对于剧情的逻辑性以及情节的设置都十分的合理和顺畅。
而情节立意上看,导演的大方向坚定,以家庭情感为中心,时尚、搞笑、高科技、与盗匪周旋等等元素均是为人物情感服务,最终与观众情愿达成共鸣,才能成为一部不被观众笑过就忘的影片。
而由张嘉译饰演的爸爸、江珊饰演的妈妈及范伟饰演的爷爷,以其恰到好处的戏份和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特点营造出了温馨而相亲相爱的一家氛围也极好的迎合了贺岁档的主题。
而人物及剧情的设置也完全是简单生动的动画片式人物设置,可谓真人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有点夸张有点扯!陪儿子看的,感觉真还不错,他连续看了五六遍,大爱。适合孩子观看。
黄导儿子的处女作。算不低能不脑残的儿童片了。
好幼稚
其实挺期待这样的小成本电影的 不过确实有点亮点 大牌云集啊 这搞一下 那搞一下的 凑合看吧
呵呵。一星给子栋
作为一部儿童片,堪称中国的小鬼当家了,笑史了。支持国产,我给你五颗星!噗
来看萝莉的
众星客串的儿童片。陈坤、范伟、陶泽如、张嘉译、江珊等,他们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导演黄雷的父亲名叫黄建新吧。作为儿童片,不算差,喜剧效果也还可以,但到底不过是一部平庸的处女作。黄雷照着这个水准走下去,拍拍CCTV6的电视电影还是可以的。
刘德华演的真好
六公主,烂片播得不比神片少
还算搞笑
3---
我实在是不知道这种装出来的可爱和二货样有什么好看的。她们竟然说笑的差点儿忍不住;说特别好玩儿?!有那样二货的贼吗,有那样聪明的满大街晃荡的孩纸吗?!会跳迈克尔的舞就演电影?!
你在侮辱我和我国成年人的智商?!
这是一个很轻松的儿童喜剧,虽然两个小孩子的表演比较一般,故事显得套路,笑点也比较不行,但能看出来主创是花了一点心思在塑造几个主要角色的,通过一些很小巧的方式去展现了小男主的聪明和善良,同时也让他这一路上的遭遇充满了波澜,不但惩治了儿童拐卖团伙,还让父母明白了,不管多忙,都是要顾家的,只有真情的陪伴,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不过影片的巧合太多,反派塑造的有些简单和尴尬,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真的都太小儿科了,让这个本可以更加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披上了一层魔幻色彩,也让本片更多会适合孩子观看。
电影两星半,小萝莉加一星。三星半。
操着浓重京腔的黑社会打杂的那位······乍眼一看以为是苗胖子 ╮(╯▽╰)╭
作为一部大陆给儿童拍的电影,真是很不错了!!!大腕们轮流露个脸打酱油,主角的小男孩调皮捣蛋但是不做作,小姑娘身世坎坷差点就做作了。刘德华演的板砖,比在富春山居图里演的好太多啦!最后想说told you,兰兰就是去当童养媳的!!!
For little kids only.
虽然明星很多,但是剧情比较幼齿,浪费了一众卡司,不知道小朋友喜不喜欢,浅显的涉及到贩卖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