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这部电影,通过金先生杀害全家的事件,将观众引入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就是在职场中,老好人往往是被淘汰的那个人。
在电影的开始,我们看到,金先生回到家里的一幕,母亲在看电视,媳妇在准备晚饭,儿子虽然腿不好,但是也是乖巧懂事的,吃饭的时候母亲给儿子夹菜,通过这一幕,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极为和谐幸福的一家人,这让很多人对金先生杀害自己的家人感到不解。
再看我们的女主,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女主上班坐地铁,转公交,赶电梯,可见每天的上班路上都是无比的艰辛,但是每天依然在努力奋斗,从她与警察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她从初中就不说家乡话,就为了以后能在首尔上班,可见她是多么想能在首尔扎根下来,看她租的房子,都是偏远地方,邻居都是酒鬼之类的人,可见女主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但是依然想过好生活。
即使女主再努力的工作,也很难得到同事的认可,看同事对她的评价,完全就是一种不在乎的态度,还说不自然,这也许就是当地人对外地的歧视吧,后面来的新实习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努力工作,但是同事却评价很高,在办公室中,也只有金先生对她态度最好,可惜金先生却被开掉了,可见,在韩国企业办公室中如果都是老好人,是要被淘汰的。
还有电影的结局,一直都以为是金先生杀了同事,最后却在地下找到了尸体,警察也去了女主住的地方,电影结局中警察为什么要包庇女主,其实我感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警察也比较同情女主,知道女主来首尔生活的不容易,如果继续追查下去,女主这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也想让女主能重新生活下去。
二、男主本身也是职场的人,如果继续追查下去,也很有难度,索性就这样定案,帮了女主,自己也可以升职,这样也最好。
这部电影能得到6分的评价实属不易,整个电影的情节还是相当精彩的,也给我们展示的办公室职场的残酷性,正是同事之间的这种冷漠杀害了金先生,即使这样,女主还是要去面试,还是要去再找下一份工作,可见,只有自己主动去适应这个才会,才能在职场中继续发展。
老实人在职场永远都是一头老黄牛。
1、女主能力不行,实习生半年转正但她五个月依然是实习生证明其能力没有达到公司标准,其中空降兵快速完成工作内容而她只达到别人的一半进度,之所以还留着可以考虑为一方面是廉价劳动力可以随意压榨,另一方面面试找一个合适的人也需要时间。
2、与同事间的关系相处,同样两个实习生一个刚来就相处融洽,而她性格偏执内向,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商相比较而言太低,过分关注别人的看法,片中体现竖起耳朵听别人窃窃私语,与金锤头看作是同类的命运共同体,在金锤头杀人后激发其意识。
太过于偏执,期望太高以至于无法接受落差,职场更欢迎事半功倍的人才,而事倍功半的升值空间绝对低。
另外体现一条,职场中可能你有作为有实力但却不会吹牛逼顺人情就容易被人踩在头上,自己亲身体验,前领导无论学历能力都不尽人意,凭借社会经验丰富,因为一张会吹牛逼的嘴混的很开,然而活儿都是我们做的,成果都是他的,大理论一套一套的,实际行动虚得不行,偏偏这样的人领导喜欢,弊端是走不长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总有傻子醒悟的一天,而他在傻子醒悟之前早就捞得差不多转身离开。
看到办公室这三个字,我曾天真的以为它只是一部讲述了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之间的日常故事,却没想到居然是一部惊悚片,还惊悚的这么彻底。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杀人案而是那个女实习生。
看多了韩剧韩影多少会对韩国的就业问题有些了解。
在韩国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正规公司的实习机会是那样的让人开心,这个女生也不列外,她希望能好好的表现进而成为正式员工,于是她也那么做了,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可是仍然得不到其他正式员工的认可,只有科长才会鼓励她,安慰她,所以她对科长感激着,因此在办公室意外的看到那个据说已经畏罪潜逃的科长时却并未向警察举报,这也是她自认为的唯一能帮科长做的事情。
即便得不到其他同事的认可她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出色的工作仍然有希望正式转正的吧,可这一切又被一个空降兵打破了,这个空降兵长的比她漂亮学历也比她高,和同事相处的也很愉快,更让她生气的是居然人事主管都对那个人另眼相看,这然她有了深深的危机感,所以她小心翼翼的改变策略希望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却在看到转正名单后土崩瓦解。
于是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平再加上心里的愤恨,让她举起了手中的屠刀,这把屠刀收割了她曾经期望的能好好相处的同事们的生命。
她最终变成了和那个科长一样的人。
我不知道这部挂着惊悚片题材的影片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只是我为这个女孩的命运感到悲哀,她曾经也那么天真热爱生活,却最终由于同事们的冷漠无情、公司领导的不公平待遇而走上了歧途。
所以这个女孩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她个人的不幸呢,还是社会的不幸?
我想,这也是影片留给观众以反思的地方了吧。
拿我自己说吧,如今在职场也摸爬滚打了六七年了。
看此片的时候已经第N次辞职,处于待业状态。
而且这一次已经打算转行了。
因为这六七年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
自己却付出了很多精力时间。
甚至当时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导致自己长时间焦虑,多梦,失眠。
对未来丧失信心。
电影中女主的喜怒哀乐我都能感同身受。
甚至结合自己的情况,我比她更悲催。
她应该是专科或者普通本科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学历普通,家庭背景普通,样貌普通。
这些和我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我已经是快三十的老鸟了。
我所从事行业如今也不太看重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更看重的是完成的业绩,比起专业能力,更需要营销能力。
我又不太善于销售。
所以已经不适合,也不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了。
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我比女主苦逼多了。
但我从没有精神崩溃到杀人。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么?
哪怕一次次被现实打趴下,口袋里所剩无几,甚至还有负债,那不还得重新振作起来吗?
这个社会虽然诸多不公,竞争十分残酷,但只要勤劳奋斗不还是能过上相对还不错的生活。
中日韩职场确实残酷,可大多数人不还是逆来顺受着。
在我因为工作,因为收入,跟媳妇激烈争吵,情绪最崩溃,近乎失去理智时。
拿着菜刀扬言要了解了自己时,终究也没下得了手。
从那以后我知道自己没有决心和勇气去死。
那就活着吧。
回想当年本科毕业时的踌躇满志,对生活,对工作都充满了热情,到现在的圆滑,世故,冷漠。
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奉劝各位一点,读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
有能力就往更高学历读,读到博士更好。
相信我,博士的下限很高。
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另外,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很有必要。
另外,工作固然重要,因为要用工资来生活。
但千万别为了工作想不开,伤害自己和别人。
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很重要。
2019.9.5 办公室的压力站在山的一角,远望着海的那边,或者躺在沙滩上倾听海浪悄悄拍打沙滩的声音。
这一切仅仅是在想象,仅仅在向往,尤其对一个在办公室里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奢侈。
在如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争先恐后的社会,如果稍微放纵自己、消遣时光,那么就会落后别人。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拼命的人们,时代进步说是要解放人类的自由,其实是更加束缚人类的自由的梦想,而是为更好的生活去拼搏。
往往这样的逻辑与发展,我们会陷入困境,陷入恶性循环,陷入心理的折磨。
好久没有看韩国电影。
最近,看了一步韩国电影《办公室》。
镜头转入以为办公室男白领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身体与心理双倍压力让他动手杀了家里人,然后报复职场上的同事。
然而同一个办公室也有另外一个实习生,很努力,每一件事都是尽心尽力,但是仍然得不到大家的赏识。
最后,精神出了问题,情感双相症让她在白天扮演小心翼翼的实习生,在晚上却干着杀人狂魔的勾当。
暂且不说同事的闲言碎语,女主角的心理问题很严重。
就因为同事的闲言碎语,因为升职无望,因为竞争力差,所以她强忍自己,直到崩溃的那一刻。
再者,在同一片屋檐下,同事的勾心斗角是让女主角走向绝望的激发器。
法家说过,人性本恶。
而人与人之间如果多几分信任与温暖,那么这个社会不知道好多少。
有时候,审视自己,去发现自己是否有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去发现自己好久没有释放压力。
在一个办公室下,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帮助,就算是没有帮助也不应该恶语相向。
如果发现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我可以和这位同事去谈谈,或者视而不见,甚至是用运动去释放自己的情绪。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我也想说,我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取悦别人。
这是做自己的骨气,更是让自己强大的尊重。
因上海电影节的播出,在UME看完了这部电影。
有些疑点想提问来着,却看到豆瓣评分竟然只有5.8???
不知道是不是在电脑屏幕前观影,所以无论是感受还是投入度都不够的缘故。
在电影院伴随着全程无尿点的尖叫和散场后的热烈讨论,度过非常紧张揪心的两个小时。
我想,5.8确实是不太公平。
1. 关于办公室里人物不算那么丰满,但是足以构成仇恨。
办公室的仇恨可能就起于一两句闲言碎语,有意无意的排挤,说好一起吃饭却被支开挂断电话。
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工作,压力不断累计,下班高峰地铁上每个人的眼神都空洞失焦。
所以电影在对上班族的刻画上并没有什么过失,只会发脾气把压力向下推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boss,偷奸耍滑谄媚的leader,混世过日不求拔尖的同事...一切的压力推向了“老实人”,他们一边勤恳工作,却一边饮着最苦的苦水,他们并不能过滤这种不满和仇恨,而是隐藏了所有的情绪。
这些看起来那样平和无害的老实人,和能够在杀人后冷静把沾血的刀洗干净的人,是同一种人。
2. 郑代理是谁杀的?
对第一个被杀的郑代理,他的打火机成为了boss被杀的线索,可以推断这两人应该是被同一人杀掉的。
那么由此看来,金炳国只是杀完了全家之后,回到公司自杀,办公室的人全部为女主一人所杀。
但鉴于郑代理杀完后是从天花上掉下来的,所以把他这么大个人拖到天花上也得费不少力气,所以也不能排除郑代理是金炳国所杀。
但这样的话,打火机就成了bug,金炳国至少跟女主见面一次把火机交给她。
3. 为什么被杀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到金炳国?
猜测是因为金炳国的案件深入人心,对金炳国也有愧疚的地方吧,到临死关头都带着对金炳国的偏见,认为是他。
4. 结局突兀?
其实仔细想来结局反而蛮有意思。
在郑代理的葬礼上,boss斥责警察说:警察也应该有绩效考核,淘汰垃圾。
办案途中,局长也在车里支开了驾驶员,告诉警察,要年底考核了。
在于女主的聊天过程中,女主说很早没说家乡话了,只想来首尔工作,警察则说道,在哪里工作都是工作,警察也是一样。
可见,警察的圈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办公室?
警察在让下属警察盯住女主的时候,就已经怀疑女主,在去到女主家,听到邻居的描述后,更加肯定一系列案件为女主所为。
没想到的是最后在女主和职场男搏斗的时候,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开枪打死了职场男。
自此,知道真相的人,除了警察,全部死了。
死无对证,剩下的故事,归罪于谁,全有活着的女主和警察说了算。
局长与警察的电话里,则透露警察打死职场男,面对过度自卫的风险。
不如直接怪罪于职场男,这样开枪就是保卫女主的正当射击。
知道真相的警察虽有挣扎,但何不让事情就此轻松了结,还能过了年底考评,拿个好成绩。
于是风浪过去,杀了一整个办公室的女主却安然躺在医院里,过两天就出院。
故事最后,警察探望女主,警察拿出刀子,跟女主一番谈话,心里已经确定女主就是杀手。
而女主则对他说:听说你要升职了,恭喜啊。
这就是这个片子最大的讽刺所在。
警察因为开枪打死了职场男而加官进爵,即使知道真正的凶手就躺在面前,却选择无视真相。
女主自然也心知肚明警察知道自己是凶手,却笃定警察为自保而不会再追究。
因此这句”恭喜“,更像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警告。
毕竟大家都明白你现在躺在医院里,有我的选择性包庇;我现在升职到更高的警官,有你的选择性不告发。
互相牵制,却两人都不吃亏,你还是可以不蹲大牢,我也可以步步高升,于是大家都管好嘴巴,好自为之。
生活的真实往往就是这样,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升官发财,不是警察叔叔就得刚正不阿,也更没有警察捉住凶手绳子于法的圆满大结局,更多的故事是不明不白的替死鬼,和心知肚明却选择不言语。
这是职场,也是人性。
电话接通,女主找到了下一份工作。
这部电影确实比较难看懂!
我也试着解析一下。
首先要看明白电影,谁杀了谁!
电影画面很多都是点到为止,夹着很多镜头的切换,所以搞不清楚金先生杀了人,还是女主杀了人!!
所以要借助警察的视角1:金先生杀了自己全家,最后跑到公司,死在了配电间。
而且散发出了臭味,可见已经死去多时了。
(据此可知,后面死的人,都与金先生无关)2:其他死者(均是被女主杀死的,越到后,凶手越清晰)第一个死者,看到的是金先生。
最后被吊死在了天花板第二个死者,没有看到凶手,死在了过道第三个死者,也就是死在卫生间那个,初看是金先生,后面又变成了女主。
第四个死者,女主爆发杀死了她,并扔下了楼。
3:一个重要的隐喻是,金先生曾递给女主那把刀,金先生说你我都是一样的人,你比我更需要这把刀。
女主歇斯底里的喊道,我哪里像你了?
-可见故事里描述了2个遭受职场欺负的人,金先生被辞退后,杀死了自己的家人,最后悲哀的死在了配电间。
而女主,在金先生死后,受到巨大刺激(金先生似乎是唯一对他比较关心的人)。
她没有选择独自承受痛苦,而是黑化后报复了那些她自认欺负自己的人!!
她和金先生是一类人,他们都兢兢业业,却受到不公的待遇。
干最多的活,却得不到认可,奖赏,甚至随时被公司抛弃。
她和金先生也不是一类人,金先生致死都没有反抗是自己痛苦的真正原因,而是牺牲了自己和家庭。
而她最终选择了反抗。
人生即使如此,承受它是那样痛苦,反抗它是那样惨烈!
韩国这类电影,有着极高的性价比。
通过镜头对人物情感高潮和故事情节转合的细微刻画,暗示丰富且极具现实意义的主旨。
如果让老美们来拍《办公室》,估计又是一部悬疑惊悚的烧钱大制作。
这部电影先是冲着朴星雄去的。
之前看了他的《杀人委托》表示想欣赏欣赏他演正派的突破,然而观影下来发没有所谓的正反派,他个人还是带着杀人变态的微笑,社会里的阴暗还是被韩国电影还原的鲜血淋漓。
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影片整个构思成本并不低。
影片一开始,喝咖啡的金先生看上去更像是喝着机油的工作机器。
金先生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片中他的家人一贯冷漠,同住屋檐下却各自呆滞地干自己的事情,几乎零交流的氛围,显示出金先生日常的生活状态。
除了面临精神崩溃而动手杀死全家以外,实在是想不出金先生这样做的其他理由。
然而这个杀人事件成为整个影片的铺垫和办公室里每个人的心魔。
在就职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办公室欺凌现象,貌似是整个社会无时不刻都在上演的戏码。
对于实习生来说,转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从小城市来到首尔的公司实习,更像是背水一战。
女主李未来的名字像是故意的讽刺,来到办公室的5个月里,女主承受着正式员工们的排挤,员工聚餐大家故意把她支开,拨打电话过去直接被挂断。
办公室里,实习生也绝对没有参加例会的资格。
尖酸刻薄的领导指派下来的重重压力,最后都是落在老实人的肩上。
即使是这样的环境,留下看似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对于未来生活的未知和茫然,让女主盲目地伸出不顾一切的手抓紧现实。
办公室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
麻木的人们在同事去世之后继续麻木。
公司里,上一层的人压着下一层的人,他们一边辱骂着一边理所应当的搭着顺风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的人却被其他人视为另类的可怜虫?整个办公室的病态其实很现实,很常态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
没错,事实的确不理想。
女主工作能力不强,相貌不出众,老实内向的性格不讨好。
但她小心翼翼地礼貌和每日深夜加班的努力,不至于让5个月的心血得不到回报。
新来的实习生嘴甜人美,最要命的是工作能力还高,领导的用人计划书让她转正的梦想最终幻灭。
死心之后,她终于也拿起了那把复仇之刀。
在我看来这部片很大的bug在于半开放结局(看到最后懒得用脑了),但是大部分认为凶手就是女主。
女主和科长是一类人,没有背景,努力工作,但不太会为人处世,不合群,被周围同事孤立,固执,不知道领导要什么, 只是一味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
虽然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只是程度上还是差很多的。
因为女主和科长性格上的相似,在公司中的遭遇就注定会以一个程序展开,同时女主受了科长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将自己和科长完全归于同类,而被害人因为对科长有一定的负罪感,又对他杀害全家后逃出的事实感到恐惧,在这些心理作用的推动下,被害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把科长和女主两人的影像重叠了。
目前看到分析最多的是这样,我也很认可,毕竟懒得动脑得来的就是这样,而且在看第二遍虽然也用了脑的情况下,还是觉得分析有理。
可能也是先入为主的同化了。
作为韩国凶暴/血腥类电影代表作《黄海》和《追击者》的编剧,洪元灿在他的这部导演处女作中,很取巧的给自己降低了难度,并没有在他擅长的血腥犯罪题材上下功夫,而是将影片空间浓缩在一个较小的格局里,通过惊悚和悬疑氛围的营造来讲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职场菜鸟的血腥进化史,将大城市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通过一场骇人的复仇来实体化。
高雅星,这个当年被“汉江怪物”吞进嘴里的孩子,在本片里经历了一次毛骨悚然的聚变,为我们展现了在各种压力下崩溃后的可怜少女,是如何成为“统治”职场的老鸟的。
(难能可贵的是,高雅星是少数没有整容的韩国女演员吧.....)裴晟祐,有着一张天然的邪恶脸,是韩国善于饰演变态大反派演员中的翘楚。
影片以他锤杀全家作为开端,在这里我们惊喜的看到了《黄海》的影子,可惜一个惊艳的开局后,导演让故事进入心理惊悚范畴,让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在一片平静中等待着暴风的来临,并让幽灵般的裴晟祐贯穿全片。
导演用现代职场中的残酷竞争与事业压力作为杀人诱因,是比较让人信服的。
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里,剧中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失踪的金经理则在这些人的心里穿梭。
在影片最初,警方判定锤杀全家的金经理仍然在写字楼内,这就给观众一个直接的暗示:接下来,这个男人要完成复仇。
似乎让影片进入较为传统的血腥复仇套路,并且也是导演比较擅长的。
但调皮的导演很快调整了方向,我们等待的杀戮并没有那么及时的到来。
镜头的视角转向实习生未来身上,这个从小怀揣首尔梦的小姑娘,在职场的漩涡中逐渐迷失,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新主线。
直到最后,我们发现,其实金先生、未来以及警察,都是属于同一类人。
他们并不精明,在工作上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但在其他人眼里却是不合群的一类人,也不是领导眼中的提拔对象。
警察最后虽然知道未来就是凶手,但迫于自己的升职和荣誉以及内心里和未来的那一丝共鸣,他选择了关上门,离开。
在大都市的职场里,这种压抑的环境处处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绷之中。
而影片就像一颗悬在办公室内的炸弹,提醒着你,说不定你身边就有那么一个已经精神分裂了的同事......疑惑与争论关于这部影片最大的争论,或许就是金先生到底杀人没有!
影片在很多地方并没有交代清楚,反而是处处丢包袱。
基本情况是:女主未来有精神分裂,以及销售团队的人都会产生幻觉。
其中有几个地方很诡异:1、闹钟,闹钟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案发后未来在整理金先生桌面时,此时闹钟没有电池,指针是停在九点。
闹钟停止,没有电池第二次是未来与金先生的一次对话时(在金先生杀人前),此时闹钟在走动,时间也是九点(但在电影时间上,这是闹钟第一次出现)。
闹钟在走动第三次则是在男经理被杀的那晚,他看见闹钟后,把它扔到了金先生之前的桌上,闹钟时间还是九点,但没有走动。
闹钟停止第四次是男经理发现刚刚被自己扔开的闹钟,竟然在走动(这里还给了一个特写)
闹钟开始走动为何四次闹钟的时间都是统一的九点?
2、男经理之死, 男经理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当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是金先生和男经理在一起。
但在警察赶到大楼时,我们发现就未来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
并且值班的门卫说,未来在九点的时候离开了,而那个时候正是金先生和男经理在一起的时间(闹钟的特写有交代)。
所以更加倾向于金先生杀死了他。
3、如果金先生杀死了男经理,为何不继续杀掉后面的几个人?
而最后他被发现早已经死在了地下室里。
我的解释是,在最初警察盘问男经理时,我们知道,他和金经理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关乎下一次的升迁。
所以,金先生很可能只想杀他一个人,在死前完成一个小心愿。
而后面的那些人则是未来所杀。
这次上班真的把命交出去了
气氛特别好,就是角色太傻,一个比一个傻
剧本一般,情节设计惊悚,表演很赞。
【抖音上的“N分钟看完某某影剧”短视频系列】
★★☆ 最近以来最失望的一部 洪元灿自己怎么能容忍这样bug如此多的剧本???情景设置和人物关系矛盾确实真实且贴近生活 高能还挺到位的 但是正常来说随手一查就能查出问题不至于抓不到真凶吧 难道只是为了日常黑警察?
晚上不要一个人加班!!!
全程拖沓,该高潮没高潮,也不惊悚,浪费我时间。。。。
将被压迫的职场女性的压力和怨气通过暴力化的手段发泄出来,很好的构思;但无奈叙事太差以及将精神分裂玩得太混乱,十分影响观感。两星。
中高档次的悬疑片,6分过低了啦~
太喜欢这类电影了,整个过程十分刺激,不过从第一个人死的时候实习生就在办公室这点就能看出点端倪了。
不是很喜欢的类型 剧情有bug
已下载高清2.55G
每个人都很大压力 精神分裂加悬疑太好看了 很不错的拍摄手法可以借鉴
漏洞好多,算是拍出了惊悚感,但是故事还是欠缺逻辑,没有微博推荐说的那么带感吧。
看过
这片子评分过低,无论从对悬疑的铺垫上还是对人物心理的剖析上都做得很好。剧情上并没有太多bug(毕竟有些手段是为了烘托气)。女主从未想过什么完美的犯罪,作案自然漏洞百出,但重点是有个背锅的男配在,还有误杀男配的警察来帮她洗脱罪名。公平正义从来都不是职场上的信条,莫大的讽刺。【四星】
没有能力,没有自信的来源,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宣泄的出口,很好,一部讽刺韩国警察的悬疑片子出来了,好看。
明明是一部紧张刺激的好片子,不知为何豆瓣分数这样低。金经理、实习生和警察应该都是同一类人,刻苦用功做事,但却不受待见,那种压抑的工作氛围,经历过的才会懂。正如那句影评“而影片就像一颗悬在办公室内的炸弹,提醒着你,说不定你身边就有那么一个已经精神分裂了的同事......”
该片继承了韩国犯罪电影一贯的残酷黑暗,将故事设定在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职场无疑更为讽刺。上欺中,中欺下,下一怒杀人,这个循环中没有赢家,人们何苦为难人们?难道这就是无解的人性之哀?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