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小Q》当中的狗狗除了刚出生时萌的让人心化,大部分时候都沉稳安静到让人心疼,只因为它是导盲犬,它要经过专业训练,它要帮助主人出行、生活。
男主人公是一位顶级厨师,患疾病失明,不能接受现实,暴脾气,借酒消愁,甚至想到轻生。
导盲犬小Q的出现,帮助他打开心灵,重回工作生活轨道。
可以说,小Q给了男主人公新生。
导盲犬,没有宠物狗的活泼,没有警犬的神勇,但它们却是盲人最信赖的伙伴,它们是盲人的眼睛。
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导盲犬,服务盲人,走出房门,感受这个多彩世界,也希望社会给予盲人、导盲犬更多宽容与便利。
剧本太抓瞎——《小Q》
今天聊聊电影《小Q》。
片名Little Q (2019)。
这部中国香港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小说《再见了,可鲁》。
《再见了,可鲁》主要记录导盲犬“可鲁”从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的故事。
《小Q》则讲述了导盲犬小Q的一生。
导盲犬(seeing eye dog)是一种工作犬,经过训练后能够帮助盲人基本生活起居,它们习惯于颈圈、导盲牵引带和其他相关配件,懂得多种口令。
导盲犬和普通的宠物犬不同,导盲犬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劳动强度较大,需要聪明有责任心的狗狗才能胜任,所以常见犬种为金毛犬、拉布拉多犬。
导盲犬在国外有百余年历史,而在中国一直没有相关法规支撑,导盲犬出入公共场合总有些阻碍,直到2000年才在《残疾人保障法》里加入了导盲犬相关说明,2006年第一家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挂牌成立。
可见导盲犬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生事物,能有一部影片来介绍介绍导盲犬也是挺不错的。
小说《再见了,可鲁》是2003年的作品,放在当时,应该是一个比较时髦的事情。
电影《小Q》如果能够早个十几年出现,效果和分数应该比现在要好很多。
同样是改编自《再见了,可鲁》的电影,观众们对比一下日版的《导盲犬小Q》就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差距。
人的一生可以拥有很多部手机,而每部手机则只有一个主人,所以请你多陪陪你的手机。
同理,人的寿命远超小狗,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狗狗,而狗狗一生则只会认定一个主人,也请你多陪陪你的狗狗。
道理说起来都懂,但是做起来的时候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了。
日版《导盲犬小Q》剧情看似波澜不惊,其实都是讲生活中的细节林林总总都拍了出来,观众们看了就知道,这是有生活经历的故事。
这部《小Q》则一直在用力诠释“刻意”。
大量情节设置都在刻意煽情,刻意营造剧情反差,试图将眼药水挤到观众的眼睛里,达到催泪效果。
别看影片中有许多明星加盟,实则表演难度不如狗狗配合来的大。
只可惜,《小Q》在没有情的情况下却硬要煽情,浪费了小Q的卖力配合表演。
本来想给影片打5分,看在小Q面子上多给1分,打个6分吧。
如果有人感到感动,那也是想到了自己的狗子,而不是被这里的狗子打动。
就像玩浪漫一样,要在看似不经意间让对方有一种心动的感觉。
煽情也是如此,煽情要煽到点子上才行,否则就是在对着观众的脸喷防狼喷雾,没想到观众们久经沙场,都是带着防毒面具在看。
我也是养狗之人,《小Q》完全没有碰到让我感动的点。
情节设置就让人觉得很无语,问我感动不感动,反正我是一动不动。
既然李宝庭老先生争胜好强,死要面子活受罪,那么好嘞,就让他一个人继续犟下去呗。
导盲犬的需求缺口那么大,既然这里不需要帮助,就把帮助留给最需要的地方啊。
完全不需要让导盲犬来对李宝庭进行心理疏导,李宝庭需要的是一名心理医生。
小Q很可爱,剧本太抓瞎。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宠爱之后就不想再看有关小动物的电影了都是骗人眼泪的 无奈我内心太柔软没有更好看的片时 看么导盲犬的电影盲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看不见对待导盲犬各种虐狗真的是最衷心的动物在他寻死的那一刻救了他 也终于把他冷冰冰的心给融化了 就这样狗狗八岁了而男主心脏不好要去外国看病 分开的那一刻狗追车 虽然知道好假 但是眼泪还是不听话小Q做导盲犬之前的主人也长大了后接了他回去这就是真爱 她包容小Q每天都在等男主的状态陪着小Q等 更保护和爱他当中还有插曲部分就是狗被抓走了 他奋不顾身的去救他电影最后导盲犬病了 然后亲人们陪着他走最后的时光电影为了纪念导盲犬对人类的帮助和在人们生命中的重大意义动物与人类最好的朋友 相濡以沫三星
周末份电影《小Q》又是一部哭到噼里啪啦的电影,感觉情节演技都一般般但是还是很感动。
我觉得小狗真的是最忠诚的动物,我们一辈子可以养很多条狗,但是狗狗一辈子只有你。
养小狗是一种责任,选择了它就要对它一辈子负责。
狗狗真的很治愈真的萌化我的心,很想再次拥有一条自己喜欢的小狗,负责它一生,但是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又没时间,那么就定下目标努力赚钱养自己赚钱养一条属于自己的小狗吧,加油👊
首次写于2022.5.6也从来没想过,我居然有被飞机上随机播放的电影吸引到的一天orz在飞机上听不清声音,只断断续续看了一部分,于是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有声版”hhh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故事——导盲犬小Q和怪脾气主人李宝庭的生活轨迹。
讲真一开始李宝庭的设定真的很遭人烦,就像西蒙所说的一样,“小Q表现得很好了,为什么他还能这么不尊重它”。
换作是别人,面对他人的粗暴对待,估计早就想“离家出走”了。
但是小Q没有,或许是骨子里的善良,或许是身为一只导盲犬的觉悟,在李宝庭对它说“我没得选,但你有,你走吧”,它还是会选择陪在他的身边。
在小Q舍身救了李宝庭一命后,这个阴鸷怪脾气的主人终于渐渐对它有了改观。
从拼死拼活也要从狗贩子手里救下小Q,到经历心脏手术的重创之后还不忘对小Q的约定,这个角色总算是完成了“蜕变”。
不过我总感觉,李宝庭对小Q态度的转变有点仓促,可能这段是用概括性的视角去描绘的,没有具体展开,所以就……不过李宝庭的那句“如果它回头发现我走了,会不会生我的气”,以及小Q与李宝庭时隔数月重逢之后,在病入膏肓之时最后一次成为他的眼睛,这段剧情还蛮戳我。
其实一开始小Q还是预备役的时候,我还以为芷乔对它的“训练”是故意让它做错误动作,导致考核失败,从而能让小Q一直留在自己身边来着……好吧果然是我把人心想得太坏了hhh在结局中,小Q和主人李宝庭的双向等待,更加展现了他们对对方的感情。
哪怕芷乔对小Q说,“其实你不用等他了,你照顾了他这么久,也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来照顾你好不好”,哪怕小Q躺在地上一天天地衰老下去,李宝庭还是坚持说,“小Q对我真的付出了很多,所以,无论它还剩多少时间,我都会留在它身边”。
还有就是关于李宝庭的转变,在最后拍照的剧情里,已经全盲的他大大方方地伸出手来指着手机说“我来”,在对方回应他“你行不行啊”的时候,他也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情绪,只是不以为然地表示“为什么不行”,如果换作是开头那个阴鸷怪脾气的他,估计早就跳脚了hhh虽然中途人物的转变有些许生硬,某些剧情也莫名有点强行煽情,但总之也算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
个人很喜欢结尾那句话——“狗狗都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色,我想,它们是把最好的色彩,都留给了我们”,彩蛋里采访盲人的片段也很感人。
人都是在一次次离别中成长,也是在一次次失去和感悟中得到一些真理主人公把所有的热情都给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但眼疾对他也是致命的打击,小Q的存在对于主人公来说多少还是有些排斥和厌恶的吧,因为小Q的存在让她自己觉得有些无能吧但我看了这个片子还是觉得,出来主人公对小Q,的厌恶,其实心里还是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存在吧
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做了错事,妈妈打电话因为误按了手机铃声,变成了免打扰模式,后面接通电话时,妈妈恶狠狠地说我要跟你断绝母女关系……小时候很喜欢养猫、养狗,我妈很讨厌我搂着猫咪睡觉。
可我是我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对父母已经错过亲密关系建立的时期了,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很好地建立亲密关系,我只能将所有的信任、亲密建立在跟小猫小狗的亲密接触中。
结果我妈妈趁我不注意,把猫咪送人了,还骗我说猫咪自己走丢了,没再回来。
后面亲戚把猫咪还了回来,再后来我妈又偷偷地把猫咪送人了,后来就真的再也没见过那只猫咪。
很羡慕小Q,虽然刚跟李先生配对时,李先生因为眼睛失明,性格要强的李先生不愿向命运妥协,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意接受来自外界的帮助,不接受失控的人生,而对友善的导盲犬小Q拳脚相加。
看到这里时特别气愤,小Q明明是万里挑一,帮他走后面的路的,结果该被李先生虐待了。
剧情反转是在李先生绝望至极,想要自杀时,小Q在紧要关头将李先生扑倒,救了李先生一命。
虽然协会想把小Q收回去,但是考虑到李先生正是需要导盲犬帮助的时候,而且小Q即便是受到了李先生不公正的对待,但仍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李先生。
自此,小Q渐渐帮李先生走出绝望,重燃生命的希望,李先生也越来越珍惜小Q,带着小Q天南海北地旅游。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即便是失明了,也可以去旅游,用除了眼睛之外的其他感官系统,感受这个世界。
尤其在看到小Q想玩球,捡到了小朋友们乱扔的棒球,李先生见小Q那么喜欢球,竟童心散发,撒谎对小朋友说他是视障人事,不可能看到球这一段,觉得李先生因宠溺小Q变得特别可爱。
后来在一次出门时,李先生突发心脏病,小Q立马奔向友邻求助。
在友邻的帮助下,李先生因抢救及时而捡回来一条命。
但医生说李先生需要换一颗心脏,李先生决定出国做手术。
在李先生决定去做手术那天,小Q怎么都不舍得他走,无奈李先生将棒球抛向远处,趁小Q去捡球的功夫上车离开。
发现主人走了的小Q,立即放下球一路狂追李先生的车,直到追到路的尽头,被铁网拦下。
看到这段场景时,特别特别感动,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被抛弃的那种感觉,很心疼。
虽然小Q在李先生离开期间寄养在最初的小伙伴陈芷乔家,但她把自己最爱玩儿的球偷偷叼走埋好,看得很心酸。
她会每天去李先生经常带她去的地方等李先生回家,真的是一条忠犬。
而此时,小Q已经老了,渐渐地连走路都成问题,癌症在发现时已经扩散,可她依旧在等李先生回来。
要知道小动物是非常怕疼的,宠物医生一般在小动物得了绝症,被病痛折磨得很痛苦时,联系给小动物做安乐死,让他们走得安详些。
李先生回来时,小Q还想着带李先生去他经常带她去玩儿的公园里里坐坐,可是这时候的小Q已经走不动了……李先生也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尽可能更多地陪伴晚年的小Q……李先生被小Q驯化了,小Q也成为了李先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是养猫养狗之人,即便是小狗子吃了猫屎,即便是小狗子天天乱拉乱尿,亲爱的哥哥天天走狗屎运,但小狗子依然会坚持用吃了屎的臭嘴来舔我,虽然每次都会被我拒绝,虽然我们家的很多物件都在历劫,都经受了狗尿的洗礼,但我依然爱着他……不好意思,这爱的味道有点儿浓……希望每个有小动物陪伴的小伙伴们,认真敬畏地对待小动物,即便是他们调皮捣蛋,但是他们给了我们最忠诚的陪伴,哪怕是因为智商捉急好心做了坏事,他们依旧值得我好好对待,好好珍惜,好好去爱。
导盲犬与普通的家养宠物不同,是一种工作狗,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才能走上工作岗位。
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可以带领盲人出行。
它们会佩戴项圈、导盲牵引,也熟悉很多口令,在遇到障碍时,可以充分保证主人的安全。
片中的小Q是只拉布拉多狗,在出生之后,先送到自愿者家按照规定进行科学饲养。
然后,再去参加导盲犬考试。
在我国,多是用金毛猎犬和拉布拉多狗做为导盲犬。
一则是因为他们体型适中,适合主人牵引。
但我觉得更重的是,它们性情温和。
小Q在寄养家庭里,与小姑娘陈芷乔玩得不亦乐乎。
爱玩是狗狗们的天性吧?这么说来,导盲犬能够听从主人的指令,更是难能可贵。
顺便说下,扮演幼年陈芷乔的小演员与电视剧《知否知否》扮演小明兰的是同一个人。
小Q通过导盲犬考试,要与小芷乔分开去盲人配对工作那场戏,真是催泪。
泪珠顺着小姑娘的脸刷刷地流下来,令人动容。
人与动物相处,和人与人相处一样,都是日久生情。
如题如题不解释不解释,我就是喜欢。
。。。。。。。。。。。。。。。。。。。。。。。。。。。。。。。。。。。。。。。。。。。。。。。。。。。。。。。。。。。。。。。。。。。。。。。。。。。
,,,,,,,,,,,,,,,,,
#电光幻影# 《小Q》,细碎的平淡生活,不是繁华的期待,而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导盲犬的意义,说起来比狗狗本身的美好,更有一些苛刻的束缚,但是从情谊的相通到并肩作战的伙伴,那份感动也是带着莫大的付出的。
没有一只导盲犬是靠着撒娇卖萌和我们玩耍在一起成长的,他们选择与被选择,都从一开始成为了要肩负责任的那一个。
如果说,人的一生其实是自主选择的时候相对更多,那么导盲犬所承担的是被选择的期望,并且可能要背负终身。
关于那非常出名的石黑谦吾作品《再见了,可鲁》,成为了导盲犬系列影视剧创作的一个开启之窗。
我们对于导盲犬的认知被陆续打开,生活用一种样子给我们平铺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感动,把那最温柔最细腻的一抹付出呈现在了更多人的眼前。
如果说,这些作品在创作和展示初期,带给了我们一个新鲜的世界,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和叙述感深深的打动了对这个群体,无论人还是导盲犬所不了解的盲区,那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文化的推进,技术与生活的需求,导盲犬在社会里,在国家中的普及和需求被慢慢提升。
或者应该说,需求一直有,但是供不应求。
我们的生活里原本应该存在的一份子,往往因为技术上的困难,培养教育上的复杂,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非常难以推行。
买一只导盲犬的上岗,都需要无数人的精心准备和配合,需要狗狗自身的努力和选择,在无法语言沟通,只能心意相通,并且狗狗和小朋友一样的困难中努力让他们成长,到有了一天,他们真正可以成为陪伴,独当一面的分担,这个过程其实比影片中的讲述要更加困难。
电影《小Q》是港版模式。
于是影片整体风格其实安排的更合理更好一些,因为内地的导盲犬环境其实相对于香港来讲,会更难一点。
所以大背景的交代,给了导盲犬小Q更加自由的生长和发生发展的空间,更容易去写一个故事。
当然,也有莫名执着和不大合理的地方,比如导盲犬小Q被狗贩子抓走后,任达华主演的角色奋力寻找和为了小Q努力救它回来的部分,剧情设置没问题,就是演起来无限尬,剧情夸张感有点不知道怎么接,可是作为煽情来说,我还是要流眼泪的。
虽然我对任达华的感受始终停留在多年前的《浪漫杀手自由人》里,但是不可否认,这几年任达华先生接拍了很多很接地气的角色,市井或者乡土,有时候普普通通,有时候盈盈弱弱,感觉都好像不是他,可是演起来异常的有意思,尽管不是都让我喜欢,可是看起来还是想称赞。
这部《小Q》本来宣传和点映都准备了,我就是看的点映片,但是后期就碰到任达华先生的被刺伤事件,影片下了一阵子线,又复盘。
感觉后期宣传就没再跟上了,不记得排片多不多,看的人多不多。
有点可惜。
如果是说那这样一部影片去对比原著书籍,又或者和日版《导盲犬小Q的一生》对比,本片其实是弱势明显了一点。
但是作为中国版的调子,以及整个电影的整体铺展,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当然,剧情略散,因为主创可能想强调的事情太明显了,于是故事性的弱点一览无遗,有点可惜。
本片聚集了诸多明星,算是看大牌系列,我反正看的蛮开心的。
除了主演任达华,梁咏琪扮演任达华的妹妹,罗仲谦饰演训导者。
片中还有美丽的杨采妮、林文龙、郭晋安、刘永。
音乐配置是卢冠廷。
还是很有感觉的。
不过影片更适合做宣传片,纯商业感来说,槽点有点多。
或者我们想要的只是那一份温柔的分享。
这个世界,除了我们,还有它们。
而因为它们,可能让我们,成就了完整的人生。
导盲犬的故事不只局限在一部影片里,它们其实更应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被理解,被尊重,被谦让,被协助。
然而很难。
社会还要继续推进文化和文明的铺展,而对导盲犬的尊重和发展,其实才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一种成长。
只可惜,这简单的话题,总被世界理解的缓慢。
而我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遇见美好的画面。
不是每一只导盲犬都叫小Q,可是有一种小Q的执念和宿命,坚定了所有的导盲犬,陪伴在我们生活的左右。
没有理解,不见情谊。
有些人一辈子呼朋唤友,有些人一条路走到黑,而有些人,一生有特别的它,伴陪。
作者:小佛搞特
虽然可以理解为什么改编得这么抓马,毕竟抓马国人爱抓马了,但前面看着简直感觉像小姑娘被卖给有钱暴躁瞎老头做填房……狗换成年轻女演员就真的是《遇见你之前》了吧。《你是我的眼》响起来的瞬间我当场爆笑,要不要这么严丝合缝……不过袁澧林实在太靓太灿烂了,快抓紧时间给我演部青春片啊!
为了商业化让步太多了我被狗这样追过 刚开始它能和汽车比拼一下 但是它是追不了太久的 后来那条狗寿终到限的时候自动消失了,据说会找一个没人发现的地方静静等待结局,为了不让它所牵挂人因为它的逝去而伤感。
歌好多,狗狗很萌
2.9 5分给导盲犬,很感人,普及知识比电影本身意义重大。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残障群体。至于电影本身配乐过满,任达华宝刀未老,袁姗姗就不必出现了
香港电影跟内地现在也差不多,也就几个老人能看看,新一代甚至比内地还烂。
7.2评分哪里来的?要剧情没剧情,要内容没内容,狗狗一星。狗狗,全剧最佳。太尬了。。强行煽情真受不了。。不适合在影院看,不推。从配乐到演员再到拍摄风格有点没眼看,。。。
罗仲谦天天在家吃防腐剂吗。。。。。。看起来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好羡慕杨怡,好气
布丁的演技神了!!他妈的神了!!!什么叫凭演技单扛?这就叫凭演技单扛啊!!别说其他宠物片里的猫猫狗狗了,正经年轻演员也没几个比他演技好啊!!其实开始接触和破冰过程都有点尬,感觉李先生是个世界帝王一样大家都要讨好他,但是后面你是我的眼尬插入之后就好多了(不过这些也本来就是原版就有的煽情段落)但是有点担心它在内地的票房前景,因为感觉可能会被打上乳化以及乳「反爱狗人士」的可能性……
不過不失的改編 有的描寫寫得毫無意義
盗梦观影团 配乐真的很棒,三首歌都很喜欢;爱与陪伴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而本片对于寄养家庭和培训机构的介绍,使得该类话题探讨更有意义。我太喜欢华哥了,他身上的江湖气总是忍不住让人有好感,散场还和大家打招呼握手了。梁咏琪的角色比较脸谱化,反而对陈太太和结拜小姐妹更有好感,实名吹爆训练师Simon,太帅啦啊啊啊
强行煽情最为致命
适可而止太重要了,好感渐失
狗狗就是忠诚
最喜欢听里面他摸头喊傻闺女,它真的是傻的可爱,愿所有狗狗都有一个爱它的人
陪娃看的,国语太出戏,好大一部流水账,原以为的泪奔没有出现。
致敬这些服务型狗狗们,它们真的很辛苦。看的时候一直控制不住的流泪,是因为自己也养狗狗吧,真的无法想象它离开时的情景。
从开始就卯着劲儿了,我要感动你,我要温暖你。遗憾的是这个目的并没有达成,反而让人坐立难安。全片只有狗狗演的好,所有人类演员都很假。
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不及格的。画面镜头乃至剧情台词像极了公益广告。
看了这么多宠物狗电影,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忠犬八公。
因有期待,而略失望。原著书《再见了,可鲁》和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都很喜欢且收藏多年,然而这版《小Q》的故事只是借用原来的框架,剧情方面则大幅度地篡改:没有「小Q为何能成为导盲犬」的交代,关于导盲犬的训练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拍得好像什么狗都能成为导盲犬?)… 反而编排了各种过于戏剧化、刻意煽情的桥段,小女孩追车那段就挺尴尬,李宝庭自杀那段更是败笔(眼盲的他横穿过马路,差点撞到他的司机没留下半句话就走了、后面导致撞车,两个司机也安静地呆在车上,让他坐地上接电话),随后的狗贩戏也是看得想翻白眼…没想到使用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电影结束出字幕的采访反而更感动我。& 看完《小Q》后回去翻看《导盲犬小Q》的部分片段,最后小Q离世的段落又一次看得我眼眶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