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起先就是因为罗文姬女士,老奶奶可太可爱了。
电影开始前稍微了解到这部电影是讲日本侵略军所残害的韩国慰安妇的故事,但没想到电影本身如此让人百感交集。
我国在二战中也被小日ben侵略过,作为中国人无疑不对这段历史感到气愤,恨的牙痒痒,我国也有《二十二》这样的纪录片,至今我都不敢看。
然而无比讽刺的是,日本至今没有认罪,就像电影中的台词:“说一句对不起,就这么难吗?
”所以面对日本这个国家,作为个人而言,是反感的。
甚至他们的教材,还企图篡改侵略的真相,真的太无耻了。
回归电影本身,罗文姬女士的演绎让这个电影稍微减轻了点故事本身的沉重感,我们能看到一位13岁备受日军蹂躏的少女走到现在,是以一个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过去。
她充满坚定,对自己的过去不再逃避,以至于在自己母亲坟前大声哭泣说:“这段过去就真的这么不堪吗,妈妈,或许你是为了弟弟的前途,这次我要为了自己,为了正心(同曾为慰安妇的朋友)”
看电影的时候几次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被罗文姬演绎的角色罗玉粉所打动,特别是的在美国听证会后,日本代表还用钱来羞辱她,罗玉粉反过来用日语进行反击,既让人感到爽,也让人无比难受,这几句日语刻在了一个被说这个语言的野兽残害的脑海里,一辈子都无法忘记这段地狱般的日子。
在电影最后,罗玉粉努力锻炼身体说,我才不能死呢,我要活到200岁,让他们看看。
在中国也是一样,她们等不到道歉,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会成长起来,终有一天要让侵略者道歉。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Calling for peace and love for all time.
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讲述了慰安妇,但没有一味沉痛。
前半部可能就是罗奶奶的晚年生活,在市场边开这个生意不温不火的裁缝铺、巡街挑刺、顺道治愈了干吃方便面的高中生,朴主任那个高中生弟弟说罗奶奶是怕孤单,才一直管闲事,去信访局…罗奶奶她在市场挑刺,也杜绝了无数安全隐患,会有固定和闺蜜的约会时间,担心闺蜜身体情况,开始学英语。
后半部,一张报纸登出她隐藏了半辈子的身份,也是被家人抛弃的原因,曾经是🇯🇵慰安妇。
大伙唏嘘和平常找茬判若两人的她,开始同情,罗奶奶并没因此在众人面前有所变化,在母亲坟头说了当年没听到的话。
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当年在13岁的女儿经历这样的苦难,不对,是在地狱里走一遭后,没有安慰心疼,反而是觉得耻辱,要女儿把这些事烂在肚子里。
可是啊,为了帮对她而言最重要的闺蜜达成愿望,向这个世界说出守了大半辈子的承诺。
现在生活在美国的弟弟甚至不愿和她相认。
好想抱抱罗玉粉女士,无法自主选择家庭出身,但朋友和想要和什么样的人接触可以。
比如换了阿兹海默症的闺蜜、比如朴主任和他的弟弟…她藏了大半辈子的苦难,说出来了,可笑的是罗奶奶在议会发言完,居然有日本人想用钱买她闭嘴。
她自学了英语,说的不止是英语,更是她死守半辈子的秘密,怎么会停下来。
罗奶奶在第一场演讲之后,是一场接一场的飞的,护照章子盖满、开始锻炼身体、英语变得流利…这些不都是为了让做错事的人承认错误。
安倍向韩国慰安妇道歉了,可我们的呢?
还要欠到什么时候,从三十三到二十二,我们在等,他们也在等,好气!
现在,我要郑重其事的给大家推荐一部韩国电影《我能说 I can speak》。
先来谈谈韩国电影,我承认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总是看不起韩国棒子,觉得我们大天朝物产丰富,岂是这等蕞尔小国所能比的?
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个国家除了用韩剧来吸引怀春的少女之外一无是处,再加上韩剧中韩星极其相似的面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大错特错,啪啪啪打脸停不下来的那种错。
当我看《隐秘而伟大》中看到一个作为偶像爱豆的金秀贤(《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居然毫无偶像包袱扮演一个随地大小便的傻子居然还演的惟妙惟肖的时候(同样是扮演傻子,《海派甜心》里罗志祥根本无法与金秀贤扮演的相提并论),我就知道了我犯了和清末大多数清流人物一样的错误。
我不禁反思,是什么给了我勇气来让我看不起我们的这个邻邦?
又是什么给了我自信让我如此的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就算我们嘲讽韩国明星一张脸,但我们不能不对他们明星的敬业态度肃然起敬,尤其是对比起国内一些天价“小鲜肉”不仅耍大牌还毫无演技等专业素质。
回到电影,起初是被主演吸引,女主是小时候天天看的《搞笑一家人》里面的奶奶,想到小学时候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着这个韩剧傻乐呵,没少被爸妈说教;而男主就是前几年大火的犯罪累韩剧《信号》的男主。
当我看到画面如此明艳的海报的时候还以为这会是一个像《搞笑一家人》一样的喜剧,而在电影的前半段也确实如此,在寝室笑到出省,而随着电影的进行,身世大揭密,奶奶的身份是二战时期的慰安妇,然后泪点就来了,一下子回到了当初看《忠犬八公的故事》时候的状态,眼泪止不住的流。
提到慰安妇,就不得不提到暑假的《二十二》。
讲道理,这个片子上映之前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一定要去看,为了让有良心的中国导演能继续关注中国的少数群体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是当电影真正上映的时候我却害怕了。
慰安妇,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提起那段被日本侵略的历史无一不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现在亲自披甲上阵血洗日本一解心头之恨。
然而提到慰安妇,作为一个女生,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与一种即使无法感同身受也会痛彻心扉的感觉,就像张纯如女士在写完《南京大屠杀》后自杀一样,这种痛苦的感情根本无处宣泄。
而韩国这部《我能说》并没有采用像《二十二》那种回忆或者像其他直接展示日本罪行的电影一样,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说《二十二》或者其他这种类型电影不好的意思,只是想说《我能说》采用了一种并不会让你从头压抑到尾的方式,反而有一些在嬉笑怒骂之间体会人生百态的感觉。
这样,或许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引起更多的人对沉痛问题的关注。
毕竟大多数看电影是为了娱乐自己,太过于沉重确实会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需要再次声明的是,像《二十二》这种类型的影片也有存在的必要,历史本就是残酷的,但若是有其他的方式去讲述,那这种方式也未尝不能存在。
最后再说一说日本侵华问题,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自相残杀的例子数不胜数,往近里说,清朝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就连被我们捧上天的曾国藩灭灭太平天国后也选择了屠城,杀的人也并不在少数,那为什么非要对日本杀中国人如此念念不忘呢?
首先,我认为,曾国藩屠过城并不是日本就可以对中国人大杀特杀的理由,其次,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杀敌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这并不是事后否认的理由。
现在我们所说的要铭记被侵略的历史并不是要我们以后伺机报复,而是要吸取教训避免今后重蹈覆辙,就像我看不起韩国,这一点本身就是毫无理由的蠢念头。
归根结底啊,无论对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该充满敬畏,埋头发展完善自我才是硬道理啊!
以上,仅为我看完这部电影的一点点感想。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留给我们的更为深刻的思绪,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不论朝鲜抑或中国的那段苦难的经历,刻在我们先辈身上的经历。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是我们继续前行,捍卫正义的坚实动力。
这类题材本不是我喜欢的,豆瓣分奇高,估计也是因为占了慰安 妇题材的光。
前奏隆长,讲了半天,没整明白要表现什么。
用了 许多零碎的片段,来塑造人物。
有一处细节,罗玉粉遇到闺蜜的 女儿,躲躲掩掩,后来再次遇到,就没有躲藏。
自己一开始没明 白为什么,后来细想,原来她可能不愿意学外语去证实自己慰安 妇的过去,躲避闺蜜女儿其实就是躲避自己的过去。
但是剧中没 有交代清楚,模棱两可。
还有就是罗玉粉的弟弟,一开始不愿意 与姐姐相认,再后来双方拥抱,自己一直也没弄明白,他们之间 裂痕的前因后果,完全缺乏交代。
剧情感觉就是有点支离破碎, 主线不明朗。
只是人物塑造可圈可点。
当电影的片尾滚动字幕从我眼前划过的时候,我忽而恍了神。
蕴于这份恍惚之中的,是对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那段朴民载与罗玉粉之间的忘年交际,那段关乎慰安妇的厚重的苦难,那份苦难过后坚定维护我能说的权利的意志,无一不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感怀与动容。
影片在欢笑间开始。
“鬼怪奶奶”罗玉粉多年来专注于举报社区里发生的不法行为,频率之高足以让明珍区政府的每一工作人员闻风丧胆。
但当重原则的“冷面公务员”朴民载来到此处,剧情便被改写。
犹如火星撞地球的二人很自然地开始了冤家的旅途。
但在机缘巧合之下,朴民载却又成了渴望学习英语的罗奶奶的英文老师,二人的关系便也由冤家转化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影片在真相的揭露中上升。
鬼怪奶奶罗玉粉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出席关于慰安妇的听证会,将日军残暴行径公证于众。
原本历经挫折的忘年之交渐渐在更深的理解中回温。
罗奶奶在社区也获得了相应的真诚的支持。
影片中人们的距离变得更加靠近,联系得更加紧密。
影片在罗奶奶的过往与演讲中达到高潮。
在那苦难年代中,罗奶奶与闺蜜间的生死之交,那份深沉的心心相依,带来了那份对于我能说权利的坚定捍卫。
演讲时露出的伤口,慰安妇们那声泪俱下的指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情谊的坚固,那段历史的苦楚,是让如罗奶奶一般的慰安妇们为了捍卫那迟到的尊严,不堪回首却又坚持回首那段苦楚的信念来源。
历史在如罗奶奶一般的人身上留下太过残忍的印记,这是至死也挥不去的梦魇。
更让我们感怀的,抵抗奴性的回击,对于我能说权利的捍卫,也同样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凿的事实依据。
留给我们的更为深刻的思绪,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不论朝鲜抑或中国的那段苦难的经历,刻在我们先辈身上的经历。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是我们继续前行,捍卫正义的坚实动力。
Calling for peace and love for all time.
很好奇,,现在的日本人看到这些自己国家的先人曾经干下的事情所导致的惨剧,会作何感想?
不止慰安妇,还有走到哪儿奸杀到哪儿,残杀俘虏平民万人坑,造成的悲惨世界,看一次,痛一次,想一次,恨一次很多见识长远,开阔大度的国人对日本人没有任何偏见,也可能是非己亲历甚至较亲日,,他们觉得曾经的是历史,现在已经是和平时代,我们应该放下成见重新认识很抱歉,我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记仇的人。
我只是为曾经遭受了侵虐战争中泯灭人性的屠杀、奸淫的先辈不忍,,,对为了保卫国家付出一切,以血肉之躯将这群毫无人性的牲畜从国土赶走的先辈感到心痛,实在万分感激且自豪,没有他们必然没有今天的我们,,我不能享受着如今美好的生活时,忘记他们吃的苦受的伤,淡淡的说都过去了,日本是很好的日本,日本人也是很好的日本人,抱歉我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有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应有的代价,所以国人的怒火至今尚未平息在这件事上我尤其偏激,我国如有亲日之人,除国籍吧,千千万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靠一身血肉赶走侵略者的先辈们,我怕他们气的从地里跳出来是的,战争是大势所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我们谴责痛恨的是泯灭人性的侵虐行为,,而不是战争本身,甚至不是侵虐行为,,而是,惨无人道的行为!!
这种行为反射出一种极为可怕的思想——除我族人,皆为异端!
否则怎么解释在战争中,不把他国人命当一回事的行为???
有一种心理疾病,是由于在战争中杀敌而形成的,哪怕是敌人,在他们的心目中那也是和自己一样的同类,鲜活的生命。
可日本人,对于他们而言,其他国家的人就像是鸡鸭猪,像畜生,所以他们以前不会有不忍,而今不会有内疚等人性化行为,这说明他们不是人吗?
不是的,这说明我们对于日本人而言,不是人
想找一部温情喜剧来看,所以选了罗文姬奶奶的这部电影,一开始以为是年轻人和老人戏剧性矛盾地碰撞和化解,顺带解决玉粉奶奶和远在LA弟弟的矛盾、朴主任和叛逆高中生弟弟的矛盾、区政府和待拆迁商业街的矛盾……直到1小时12分,正心奶奶失忆前的信交到玉粉奶奶手里,就猜到了是慰安妇题材,至此主题升华,开始催泪,一切都说得通了,为什么玉粉奶奶几年前就要开始学英语,和正心奶奶一辈子感情都那么好。
如珍珠嫂所说,她的心肯定是千疮百孔的,她真是个残忍的人啊,这么长的岁月,就一个人,该有多辛苦……历史是严肃的,但并不妨碍将其表现得温情动人。
生活和命运对她的前半生如此的残忍,但是她在后半生的生活了里有幸运的拥有了珍贵的友谊和一群温暖的人陪伴,所以她的生活忙忙碌碌,直直去去,每日和地痞流氓还有区政府的公务员斗智斗勇,为了统一市场的人们操着无比巨大的心,虽然过去一切的终于呈现在大众眼前,她惶恐、害怕,但当朴主任远远的喊出“How are you?”,她如梦中惊醒般答到“I am fine,thank you and you?”时,她又回到了那个什么都不怕爱管闲事的市场里的罗玉芬,她重重的咳了一声,勇敢的站向前,,嫌弃自己的衣服,向世人揭露日军对她犯下的罪行,就好像平日里在市场上管东管西一样勇敢、果断
真实自有他的力量,好莱坞似的加甜加盐的方式反而削弱真实本身,这是韩影在处理苦难题材方式的“弱点”。为了让更多人看见?可能电影很难有其他媒介所带来的广度和速度。
罗文姬女士
戰鬥力五分鐘
慰安妇的话题太沉重,许多人会潜意识地会抗拒观看,但这个话题不该被逃避更不能被遗忘。为了将观众“哄”进电影院,导演以喜剧开场,将核心话题层层包裹步步推进,可谓煞费苦心。而电影在不忘历史的同时也保持了积极向前的乐观顽强,的确让人泪中带笑了。
boring 佩服片子本身
三块内容:上访/举报、学英语、慰安妇,我想说三者之间拼接感很强很强啊。这个让我想起朗读者:恋爱/读书、审判、狱中通信,这也是三块,但是有很强的连接啊。
电影院抽泣声明明很多 一出来妆都补好了韩国妹子有点6
太der了
在慰安妇这个问题上,韩国从国家到社会到公益团体再到个人,他们从来竭尽全力、据理力争,相应的,日本对韩国的态度是其所侵略亚洲几个国家里最“怂”的。反观我们,还记得《二十二》那些老人的生存现状吗?……有些事,不是单单靠国力就简简单单解决的。我们所做的,配得上她们所经历的苦难了吗
用着沉重的主题讲了个杂乱无章的无脑爽文。
我找不到主线了。
社会意义与演员表现远大于电影本身。
拖拉
中段开始就一直在流眼泪,根本止不住。男主去道歉奶奶第一句话是问他有没有吃饭,呜呜呜我真的哭疯。后面有一段稍微有一点拖沓和没必要但是不重要。喜剧元素和如此厚重深刻的历史结合并不突兀,反而很增彩。和超市大婶相拥哭泣那里我真的是号啕大哭。反而结尾和弟弟相认并没感触,也很难感受弟弟的谅解和歉意。那段历史到现在依然很难见光。更正历史的责任是需要传承的,这是我们的义务,把那些罪行公之于众,只是为了一个公道,只是为了铭记那段屈辱历史。揭露历史和伤疤需要好大的勇气,她们用自己千疮百孔的心来温暖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才是最难过的,明明历史在我们眼前却要一遍遍重复申诉寻找证据。引用短评“为什么如此沉重的主题需要商业化?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人看见知道发生过什么”罗文姬女士绝对是韩国国宝。
哭成狗……奶奶演技太好了
整部电影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还是很有新意的,可惜结尾去美国的情节有些浮于表面的煽情了。故事很好地表达了慰安妇个体的悲剧性,以及由此而发的对社会的质问,但没有深入探究其原因,或者不敢揭开更加真实而黑暗的内幕吧。
商业片模式讲严肃故事,是韩国电影的长处之一。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作品,《三块广告牌》也一样(即便马导并不是美国人)。像这种国家活该拥有这样的好剧本。
絲毫沒有get到淚點在哪,也沒什麼驚喜。羅奶奶演技贊,李帝勳講英文台詞的時候反而情感不達標。人物太多太亂想要囊括的面太多,力度反而拔了空。1031천장관
一般般
并不喜欢。很多人因为主题和表现方式的反差觉得惊喜吧。沉重隐伤的表现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