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是个人物群像姐姐是贵妃,对标贾元春
辣目洋子的大奶奶,负责搞笑的角色
塑料感满满的京城第一才女,二奶奶有点类似林黛玉弱弱的形象
金晨的三奶奶,也还可,对标凤姐,泼辣那一挂的。
男主对标贾宝玉和天真可爱的四妹妹(最好看的一个)
这是一会就要被女主敲晕的琵琶女
这是敲晕了人毫不慌张的女主角女主要为父报仇,拜了师父学艺,应该是学怎么怎么能蒙混过关伪装男儿身的技艺。
她师傅有三绝,女主只学了前两绝,为了验证自己学的怎么样,就跑到人家家里,打晕别人,代替别人去首辅家里登台了!
绝,真的绝!
被发现之后面不改色心不跳说是琵琶女的徒弟,拿了赏赐洋洋得意的回去炫耀。
看得我满头???
为了自己就随随便便敲晕别人,人家跟你也没仇啊,人在家中坐,突然就被女主敲晕了。
女主并没有安排后路什么的,直接大摇大摆进首辅家演奏。
首辅家!!!
就这样让女主混进来了?
我真的,这种脑子的女主,后期给她安排什么善良机智的人设,我一个字都信不起来,没眼看🙈🙈🙈然后女主被认出来也很搞笑恰好有个风来,恰好这风就吹女主于是就被大家认出来了。
然后就是男主,听人家谈了个琵琶就一见钟情了,逼着自己爹给人家赏赐,第二天又去琵琶女家直接要求见面。
所以古人一点都不含蓄是吗?
大家可以对比下贾宝玉跟蒋玉涵偷偷换了个汗巾子被他爹打的半死。
女主被师傅训斥之后站在桥上看风景刚好男主路过真巧(小声bb)男主之前听琵琶女说女主死了,以为是女主的👻,怕得要死还是想接近女主
直接被吓得蹲在地上扒着桥柱子还是要请女主喝茶还是喝酒,忘记了。
女主就骗他自己是👻,要想请她,就得去鬼门关,然后从桥上跳下去了。
接着男主也跳了。
我再次
好好的,大半夜的不想跟陌生男子走,非常可以,但是咱不能走路吗???
就算是女主为了拜托陌生男子跳河,但是男主刚刚还怕的站不起来,这会去鬼门关又不怕了,那么高的桥,说跳就跳。
这是想给男主立深情人设还是傻子人设。
然后女主回忆自己的身世。
女主爹被皇上判贪污,打了八十杖打死了,全家流放。
注意,是流放,不是全家死刑。
女主她娘接到消息直接喝药自尽,看到这里非常非常非常生气这肯定不是亲娘,说死就死,一点不想着女儿,女主那么小,有娘陪着可能还会活下去,她娘就这样把女主扔给朝廷来抄家的人。
最生气的是嬷嬷
她把自己的女儿推出去说是林府小姐,说女主是她女儿,关键是她说自己没有卖身契,来抄家的就真的没有关他们。
要报恩,你自己上啊!!!
干嘛把自己女儿推出去?!?!?!
真的是气死我了!
😡😡😡
剧情实在是一言难尽。
到底是轻喜,还是甜宠,还是宅斗,还是古偶?
于妈自己能搞明白吗?
1. 嬷嬷把自己女儿推出去替林少春,好歹也提前商议一下啊,当着传旨太监的面三个人拉拉扯扯的掩耳盗铃老母鸡换鸭,直接把传旨公公当死人啊。
看弹幕有说嬷嬷女儿心碎可能未来黑化的,有谁关心一下现场传旨公公的感受吗?
2. 隐姓埋名到戏班子唱戏的林少春,为了去相府露脸就把虞娘子打晕,戴了个屁都遮不住的面纱大摇大摆去相府表演了。
隐姓埋名是隐了个寂寞吗?
去相府露脸之后呢?
本来以为是要借机攀附然后暗中调查父亲死因,然后为父报仇。
结果一曲成名以后就没了费这么大阵仗,感情就是为了看一下相府大门朝哪边开?
还有相府看大门的都是饭桶吗,来的人都不验一下就可以进去?
万一要是来刺杀丞相的刺客呢?
3. 开篇介绍了,相府除了夫人,就剩下一个胆小的姨娘活了下来,别的姨娘都死了。
照常理推断,夫人应该也是《庶女有毒》里手段心机不下蒋柔的厉害角色,结果让人把眼镜都跌稀碎。
相府夫人露脸的几个剧情片段里,人设智商丝毫没比辣目洋子强哪去。
就这个智商水准的夫人,那些早死的姨娘恐怕真的都是得了头风病亡或者喝茶噎死的吧?
4. 林少春的爹户部侍郎是因克扣粮饷贪污银钱被廷杖而死,看似是被冤枉的,林少春的娘不为夫伸冤,也不管自己的女儿,直接喝一杯毒酒说要随夫而去,这个脑回路也是清奇的很了,没了老公女儿都不要了,临死还摆出一副母女情深的样子。。。
5. 头6集最受不了的就是,林少春明明身负血海深仇,本应隐姓埋名卧薪尝胆,结果大部分剧情是跟相府的纨绔四公子玩起了感情风筝的甜宠游戏,还处处要出风头,处处要展露头角。
父母大仇呢?
嬷嬷实在看不下去了,要去看自己千里之外的亲闺女,马上就站出来拦住嬷嬷说不忘大仇。
话音刚落,就又拉着情郎去开心了。
也不知道嬷嬷啥感想,嬷嬷亲闺女啥感想。
另外吊一下书袋,明朝自打胡惟庸之后不设相位,只有内阁首辅次辅和普通大学士们的组成为帝国最高决策机构,帝王家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给皇子们选妃很少选择达官显贵之家,而是多从小门小户人家择女。
明代官员文武泾渭分明,帝王最忌惮的就是边将结交权臣,还有外臣勾结内闱。
本剧居然能允许首辅的儿子在外掌握兵权女儿入宫当贵妃,皇帝是打算把天下都禅让给孙国舅吗?
于妈真的是越来越缺乏想象力了,骊歌行就有点黔驴技穷,这次干脆是放飞自我了,白瞎了几个挺好的演员。
一星但可以看的口水剧:本可以打二至三星,可是融红楼梦的梗实在是有点恶心人了。
1.人物无一可爱:辣目洋子被写成了个丑角,毫无个人性格魅力,打趣也不是这么个打法;金晨的角色那可差王熙凤十万八千里,纯坏而已;姚滴珠这个角色本来挺可爱的,拿得起放得下,怎么看预告好像又要去争男人了?
;女主嘴上说着要为父亲申冤,辛劳干了那么多年,结果既没有过人的胆识又没有一点谨慎,就算有人替了你你也还是罪臣之女吧,名字也不换一个,而且看预告好像最后被男主轻松解决了?
;男主毫无成长变化,当了官和没当时一模一样,我说你何必套宝玉的模子呢?
2.演员问题:男主丑,女主台词差。
3.制作问题:每次女主唱戏男主在台下看都要放同一首难听的口水戏腔歌是为什么?
滤镜黑黑的是为什么?
4.感情戏问题:这个男主讨厌死了,嬷嬷还说什么他爱你这件事没有错,捏妈,说了不愿意还死缠烂打是不是自私啊?
女主也磨磨唧唧,要拒绝不拒绝要答应不答的,看着也不像是有大事要干呐。
延禧攻略的感情线为什么成功(当然你也可以觉得它不成功,只是我个人觉得不错):第一,女主很干脆,她知道自己哪些感情是真的哪些是利用别人的手段,她说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尽管心里喜欢可拒绝了就不会回头。
第二,在人物塑造时承认男人的缺点,皇帝就是控制狂,傅恒就是沉浸在过去走不出来,没有谁是打扰了别人还称自己的喜欢没有错的。
国产剧里“绝情”的女主真的太少了。
5.轻喜剧但并不好笑:第一处所谓笑点拿美丑作笑料真的低俗到家了哈。
个人看来国产女性向电视剧大概分为三类:女尊向、闺蜜向、群像(人数>2,有宿舍向、公寓向、单位向、妯娌向、后宫向)。
女尊向:基本靠男人,武力值智商值通通不如男人,可又不是主动利用男人,个个用情颇深,这种算什么女尊啊?
闺蜜像:走gl路线,但和bl差远了,好兄弟的故事天高海阔,好闺蜜只能帮看男人帮打小三,还是男人有人格,女人只有刻板印象。
宿舍向、公寓向、单位向:往往打着“性格迥异的一群姐妹”的旗号,不过第一这些迥异的性格依然是人往模具里塞,根本没想好好挖掘女性的特质;第二,依然缺乏对女性关系如何形成、深入或破裂的探讨。
我们女人不是只会因为男人而撕破脸望周知。
妯娌向、后宫向:相比上一条,妯娌之间还多了一层更明显的利益关系,简称女人撕逼。
在我看来这类剧里最后结局不把男人杀光的都不算女性向哈。
总而言之,这个市场是越来越迎合女性的,但不是因为尊重你,而是因为你是冤大头。
不错,我也是冤大头,所以我要行使骂人的权利。
凭什么我天天被喂屎?
先说说优点吧: 1. 全员演技都还过得去(我说的过得去是说我看了不是十分尴尬,可以入戏……我觉得在于先生的戏里这点已经很难得了),尤其是群像戏的配角们,戏是真的好( 赛貂蝉掌柜的师傅,金晨,辣目洋子等演的嫂子,老爷,夫人,甚至弹琵琶的很多都是老戏骨,真的是好)2. 原音出演点个大大的赞(真的恶心国产清一色的配音,就算演员台词功底不是很好, 起码很有诚意)3. 没让我看到太多的背景特效,场地基本都是实景, 希望继续保持。
4. 女主人设全是比较出彩的,撇去逻辑和合理感不说,这个人设在古偶里很少见~强但不会是玛丽苏强,让人有点期待 5. 我看很多人说配色滤镜的事情,我觉得配色较于先生之前的剧来说,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非常高级,每一帧的构图也确实用了心的,随手一截感觉都是大片即视感……看着让人非常舒心缺点:1. 剧情和逻辑硬伤。
女主身怀天大的冤屈,卧薪尝胆十几年要报父仇,但是看不出来应该有的隐忍,谨小慎微,埋在心底的恨和伤痛……有点过于开朗了,我不知道是演技还是剧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都会人物OOC. PS: 我是真心不理解为了科举准备了十多年,临到考场才知道科举要脱衣服验明正身,最后没能参加科举这个设定……有些粉丝跟我杠,说这是新出台的规定,但很明显,知道的人很多,女主只要之前稍微去用心打听一下,就能收到风声。
我要是十几年的仇都系于这一场考试,肯定要用尽手段方方面面的去打听演练……而我们的女主在开考前还在顾着跟男主推拉……很明显,就是用来强行制造男女主戏份,推动感情发展的……看得出来编剧想塑造一个很能干的大女主形象,但是杂糅的元素过多: 学过功夫,会琵琶,会唱戏,懂规矩知礼仪,皇宫里出来的嬷嬷都挑不出来错,才华横溢,饱读诗书,能科举进三甲不是问题,甚至后来好像还会经商,宅斗……这哪里是人,简直就是女神!
可是这样的人为什么表现出来会是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对嬷嬷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半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2. 人物造型,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发型真的难看,比张叔平的一梳平就稍微好了一点,全靠白鹿等人的颜值在撑3. 众多角色的人设有点恶心到我。
尤其说一下男主。
我很讨厌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少爷,随便去招惹姑娘不顾后果的人设, 我记得金粉世家里的那个也是……你这边把深情说干净了,让人家姑娘动了心,话里话外说的漂亮,什么保持你自己,不用为我改变……结果你家里人一次又一次去为难人家,你半点事情都不做。
是男人,就该在表达爱意之前,把你这部分的阻碍先解决了,而不是不负责任的把人家女孩牵扯到泥潭里,只顾着自己享受爱情的甜蜜……金晨饰演的角色也是,为了掌家的权利,把人家姑娘清清白白的名声毁得一干二净,说不定终身嫁娶都有问题,实在是恶毒到极致……总的来说还是一部看下去比较吸引人的电视剧,但是说它有多好,算不上,三星撑死了……可惜了这个班底。
先不说男主的颜值是否和女主配一脸,自我感觉男主演的还是不错的,挺自然的 。
一直都挺喜欢白鹿的,演的女主也是挺贴合的 辣目洋子演的大奶奶,真的绝了,太搞笑了!
金晨演的三奶奶也是非常带感。
但是二奶奶那一部分的剧情也太狗血了,恕我不能接受!!
剧中人物的服装啥的也挺好看的 总之,有好有坏吧,,,,
实在无力吐槽了,看到一篇文章,实在符合我的观点,转发过了。
我是个搬运工。
无论编剧还是导演、制片方,能不能尊重一下观众???
不能带脑子看《玉楼春》,但凡带一点脑子,就觉得对不起自己智商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UFP15U0539K42Q.html
我为啥看这剧,我短评里有说,反正就是受骗了,剧我给看了。
看完真是,气的我胃疼,多好的服化道(《大明1566》如果有这服化道,它得封两回神),多好的导演(《庆余年》的导演哎,很会讲故事的),多好的摄影(摄影棚里愣是拍出了实景的氛围,好多画面构图意境优美,不比《琅琊榜》差),老戏骨+演技还算都过得去的年轻演员,结果,好家伙,全栽在傻B剧情上了,死丫头,你怎么还有脸当编剧?!!!!!!!!
————————————————————————在我开喷剧情之前,我先来说下服化道的问题,这剧的服化道,我个人是满意的,瑕疵肯定是有的,太素了,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皇族贵女们,满身上下没几样首饰,配上刻意调色的画面,每个人都活像时刻在奔丧,但总体来说问题不是很大,我也不是皇汉复辟的考据党,我对非正剧的服化道要求没这么高,何况这剧的服化道已经是吊打一众明朝戏了,尤其是《大明1566》,对,我就是要喷它,什么傻缺服化道,一个正剧,服化道这么差也是祸害团队。
其次是演员,老演员绝对是宝藏,扮演老爷的张垒和扮演太太的温峥嵘,当年都是正剧练出来的,没有短板。
年轻演员,总体来说,表现都过得去,可能个别几个台词有时说的不太好,含混,口条不顺,不过倒不至于太拉胯,配上古偶的设定,这样已经可以了。
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演员选的呀,颜值委实参差了一些,主要角色里,除了老爷,姨娘,二奶奶,三奶奶,贵妃,女主,嫁给富商的女儿有德,师傅,可以算是赏心悦目外,其他人的颜值,基本都是丫头、小厮级别的,无姿色,无记忆点,无福气,三无长相。
老爷的四个儿子,老三虽然搞笑,但真的太丑了,老大算是长得最好的,老二,路人脸,老四,一脸动过刀子的样子。
所以看剧的时候,弹幕会弹出来“怀疑老爷被绿了”的话,就真不奇怪了。
另外,哭戏。
白鹿虽然时常台词说不利落,但哭戏感染力不错;辣目洋子,我刮目相看,没想到该搞笑时不含糊,哭起来也很能让人共情;老爷,大大的表扬啊,哭戏一绝,眼波氤氲,眉目含情,哭起来梨花带雨,一个老头子,时常哭的惹人怜惜,也是啧啧,这时就要喷一喷男主的哭戏了,哭的很用力,但太用力了,五官老挤在一起,像个窝瓜,最后一集,老爷喝毒酒倒下交替男主的皮影戏,画面一会子凄美,一会子惊悚,对比太惨烈了。
毕竟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生活剧,这是个古偶剧,颜值和哭相还是要要求一下的,老爷哭的我见犹怜,老大却像咆哮教主附体(马景涛虽然爱咆哮,脸长得却不含糊),老二哭起来依旧像个面瘫(哭初恋情人那段),老三,抬走吧,太丑了,哭不哭无所谓,而老四,直接窝瓜成精了,好家伙,建议大家搜一下窝瓜那个图,跟最后一集男主哭起来简直一模一样。
————————————————————————下面,我要开始喷剧情了。
先喷主线。
这个剧的主线剧情就是女主为父申冤报仇,她申冤报仇的方法是什么呢?
是栖身戏班子里唱戏学本事去科考。
我真的,黑人问号脸!
这剧虽然没明确明朝背景,但不论是服化道,还是抄袭自《红楼梦》的框架,还是里面的“首辅”,“阁老”的称呼,那就是杂糅明朝好嘛,明朝的科考多严啊,女主一个优伶出身(别说她没入籍,农人经个商都会被打上商籍,长期从事了什么事就是什么籍,跑不掉的),地位在社会上就是下九流,跟娼妓半斤八两,不能参加科举的好么!
退一步说,就算女主身份没问题,院试、乡试都没参加过,童生,秀才,举人也没考过,居然可以在京城直接参加会试,就离了大谱,就仿若如今没有小学,初中学籍,直接跑去参加高中升学考一样离谱,再说了,明朝会试是要联保来验证身份的,一个举人想到京城参加会试,需要所在地廪生担保,相熟考生互保,一个人身份出问题或者作弊,全部连坐,so科考怎么可能是想考就能参加的考试?
更不论考试还要搜身,女主自认学识出众,居然连科举流程都不晓得,到门口了才知道进不去,剧情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好么!
再说明代科考考三门,经义,写作和策论,不考诗词书画,女主整天在诗社里秀诗气是没有用的,得会八股,会破题才行。
哎,接着说主线,科考一途没戏之后,女主又走选秀路线,我就更是,地铁老爷爷看手机了,明朝选秀,明确得良籍,非医,非巫,非商,非工,更别替贱籍。
流程跟科考差不多,户籍查的很严,毕竟是要进宫服侍的人,完全没有冒充的可能,女主连科举都进不去,更别提秀女了,剧情的基本逻辑已经完全脱缰了。
然后,女主的父亲被昭雪,她嫁给了男主,然后就开始追查父亲被冤枉的真凶,按照之前和之后各种细节铺垫,比如孙逊授意贾逢源伪造女主父亲案件的卷宗诬陷想翻案的陆明,比如孙逊对儿子和女儿婚事安排的功利,又比如设计卖给梁京冠藏有藏银的宅子等,明显或多或少暗示了孙逊是幕后黑手,但问题是这剧又是轻喜剧的走向,如果设定孙逊是幕后大BOSS,那男女主必然是悲剧收场啊,两人互有杀父之仇,在一起就得天打雷劈了呀。
所以拍着拍着发现主线矛盾,后三集突然改剧情,导致台词对不上口型,假死逻辑更是无语,举个不太恰当但大家一看就懂的例子,假如普京大帝想搞废内政部长,他不走司法系统,也不动用嫡系克格勃,他跟梅德韦杰夫说,“老梅,你去死遁一下查清楚”,且不说梅德韦杰夫有没有高于克格勃的侦察能力,单就一个小小的部长,哪里来的能力让大帝忌惮到授意总理假死??
明朝是内阁总理制,皇帝管事的不多,内阁是管理全国政务和官员的机构,内阁首辅相当于总理,基本就是全国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明朝除个别奇葩的皇帝外,首辅和内阁完全可以拿捏皇帝,想想严嵩,张居正,高拱,再不济徐阶,这些首辅哪个不是权势熏天,导致皇帝天天吃瘪,这样一个机构的老大首辅想掀翻任意一个官员,他需要配合皇帝假死?
何况剧里并没有渲染梁京冠的势力有多大,除了一个小小的新科进士贾逢源跟在他身边当狗腿,还有就是太妃盗墓一案里有几个官员在他的暗示下跟着诬陷孙世杰,梁京冠有什么地方可被忌惮?
皇帝更是想贬他就贬他,想踢他滚出京城他就只能灰溜溜的滚出京城,皇帝拿捏他跟玩似的。
再说皇帝费老鼻子劲折腾首辅假死2年,最后一集说只是为了“38万两”,哈,我就乐了,我查了一下,清朝乾隆时期,国库收入差不多7000万两上下,巨贪和珅,贪多少,差不多8亿两,相当于国库一年收入的十几倍,所以即使为了天降的那么多钱,嘉庆说什么也要搞死和珅就很合理,但明朝万历年间,国库收入大概在每年2000万两左右,剧里皇帝就为了38万两,不到国库收入的1/50,折腾首辅,折腾首辅几个当官的儿子,折腾朝廷稳定2年,逻辑何在?
一个大公司老总为了十几年前一笔不算很大的账差点把管理层搞散架,是吃饱了撑的,得了失心疯么?
————————————————————————接着喷支线。
看我上面喷主线喷这么多,其实剧里主线剧情很少,几乎剧情都被感情支线占用了,都是些啥呢,大爷和二爷两个人的扯不清的三角恋至少耽误20集得有的,两个女儿的感情问题也折腾个6、7集,男主多出来的公主第三者起码也折腾不下3集,连老爷都有1集多在回忆初恋,这几段感情戏里,除了辣目洋子的大奶奶,金晨的三奶奶和三爷在制造全剧唯一可以称得上“轻喜”的笑点,老爷的初恋那段负责虽然行为很陈世美但感情戏很唯美的画面外,桃夭, 姚滴珠 , 苏映雪的部分,都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看着就很烦,尤其是桃夭的戏份,剧情为桃夭浪费那么多时间,最后结尾却匆忙的赶着投胎,时间分布很不合理。
另外说下公主那条线,知道明朝的公主过的大多并不好么,就比清朝的公主好那么一丢丢,毕竟不需要去和亲,但明朝规定,驸马不可以入朝为官,所以但凡有点追求的青年才俊都不会愿意聘驸马,所以公主嫁的人通常都不怎么样,皇帝的女儿都不如何好,何况皇帝的姐妹,呵,还想要首辅家当官的儿子休妻聘她,以为是唐朝的公主,想怎么样怎么样!
几个菜啊,剧情醉成这样。
而女主的支线呢,就是在无尽展示女主的金手指又多粗,比如,一国总理当巡视员的儿子被悍匪绑架了,总理不找警察,不找国安,他让妻子去找唱过戏的儿媳想办法,怎么,女主是哆啦爱梦,有口袋?
还是一休,脑袋没毛?
还是蝙蝠侠,出门开飞车?
又比如,女主想揭穿桃夭的虚假,她去找公公帮忙演戏,哈,首辅是戏子么?
时间很多吗?
明朝的官员,闲的那种,一年公休最多也不过50天,每天早8晚4,像首辅这种有早朝的,早3点到晚不知道几点,每天在家的时间,除了休息恐怕仅够吃饭,哪有空闲时间配合儿媳演戏?
你去跟你当总理的公公说,“我有办法让你大儿子的小三现原形,你配合我演戏吧”,你看总理理你个肺!
女主的金手指开的随心所欲,毫无逻辑,以至于看着一点都不爽,超级无聊。
感情部分的支线,它们完全没有存在这么长篇幅的任何理由,砍一半都嫌累赘,全剧就是因为它们占用了太多的集数,完全不符合轻喜剧的定位,而又因为主线的弱智,朝堂戏如稚童嬉闹,跟谋略也搭不上关系,再加上女主从头到尾开的那些粗壮但没有任何逻辑支撑的金手指,爽也没有对比,压根爽不起来。
所有全剧就是喜不喜,悲不悲,整一四不像。
再再再配色死丫头不知道哪根筋的审美搭上了的“奔丧色”的滤镜,和着并不好看的剧情,分分钟想给观众送走,观众只是想休闲,观众不是想投胎!
看了两集,不是任何人的粉丝,单纯冲着于正这个名字去看的,毕竟他所有的剧我都会打开,至于能坚持多久就有观后效了[允悲]追完的不少,放弃的也不少[允悲][允悲][允悲][允悲]现在来说说玉楼春观感。
服化一直都是在线并优良的,人物造型很有古代感觉,色调舒服古雅,情境氛围感拉满。
情节还是熟悉的配方[偷笑]人物来说,没什么抓人眼球的,各自都是在舒适区演戏,所以就没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的惊艳角色。
白鹿我差点没认出来,不知道是妆容和滤镜太过古典清淡还是其他原因,第一面不如从前造型。
男主太幼了,这是年下恋吗?
都两集了,男女朋友目前对手戏不多,故事也不够精彩,而且有融梗的老套路,后续口碑热度起不来也就这样了[二哈]其实热剧的第一面感觉非常重要,服化挣热度已经用过一次了,还是要剧情给力呀!
最近新剧非常多,节奏太慢的剧很难杀出来吧。
我还是等等多几集再看看吧。
还有,这剧是定位喜剧吗?
那为什么是如此清淡的滤镜?
有点违和感[允悲]
最近一直在看《玉楼春》,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桃夭的手段了得,其实孙逊和孙夫人根本就看不上桃夭这号的人物,第一次桃夭出场的时候,孙逊就极力反对,就这么一个小蹄子,还想要在我们孙吴两家的联姻里面横插一脚?
今天就是吴月红是头猪,你孙世杰也不能休妻,做梦都别想的那种。
孙逊看多了朝堂纷争,对于这样的小虾米,索性没有伤害到大家族的利益和根基,所以置之不理;孙夫人是不忍心自己的儿子受罪,要不然当初桃夭上门的时候,孙逊直接一不做二不休报个官,说桃夭要挟朝廷命官,像陈伯远去贾逢源家里的时候一样,发配边疆不得了,孙逊是觉得这样的女人都不配自己出手。
而且桃夭肚子里面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孙世杰的;几个月之后,孩子生出来了,桃夭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桃夭真的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桃夭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海王,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其实不是,桃夭只不过是一条大鱼而已。
桃夭低估了大家族的政治联姻,利益关系的稳固 桃夭不过是想要自己的生活过得舒坦一点,有钱一点,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桃夭最初以为陈伯远是一个皇商,在对自己假装穷困潦倒;直到上了船的时候,桃夭还以为对方是在装穷试探自己呢,结果最后的时候才发现,对方是真的穷。
也就是只有桃夭这样心术不正的人才会胡乱相信别人了吧,相信对方说自己穷是假的,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桃夭其实太小看大家族的政治联姻了,吴月红的父亲是将军吴达,如果吴月红没有这样显赫的家世,如果吴月红是林小娘那样的人物,桃夭冤枉了也就冤枉了;但是桃夭的背后无人撑腰,靠使着那些下三滥的手段称霸孙家,孙夫人见得多了,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孙吴两家的婚姻是指腹为婚,这就说明吴达和孙逊关系是很不错,而且拥有很大的利益纠葛,而且是从二十年多年前就开始的,要不然这样的指腹为婚也不能够,所以桃夭今日冤枉的是一个普通的姨娘还好,但是如果愿望的是吴月红,孙夫人为了家宅安宁,也不会帮桃夭出这个头。
桃夭低估了吴月红和孙世杰关系的转变 桃夭后来重新回到了孙府的时候,其实孙世杰和吴月红的关系已经有了好转。
吴月红在林少春的组织之下,外出去教女人们练武,就在吴月红的日日教导之下,那些灾民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赚钱,这样吴月红不仅仅自己做了好事,而且还打发了自己的时间,其实是一举两得,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孙世杰在隔壁教书,吴月红在这边练武,孙世杰一个读书人,内心深处像明镜一般,觉得吴月红做的都是好事情,觉得吴月红在为朝廷分忧,内心深处对于吴月红的赞叹又多了几分。
以前的时候,孙世杰喜欢的一直是自己想象中的洛神的形象,柔柔弱弱,千娇百媚;但是经历了桃夭的离开,经历了桃夭的 拜金之后,孙世杰彻底明白了桃夭给自己的,那不是爱情,那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不管孙世杰什么时候回过头,吴月红总是站在原地,不管风里雨里,吴月红就在等着孙世杰的回心转意,等着孙世杰爱自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很需要爱的,所以桃夭低估了吴月红和孙世杰关系的转变,也高估了自己。
桃夭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海王,其实自己不过是一条鱼 电视剧真的是有很多的bug,我不知道桃夭骗了那么多人的钱,为什么自己还那么穷;而且桃夭在和孙世杰在一起的时候,曾经拿了三倍银两赎回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承诺养人家一家人,所以一个霸道女总裁就给自己赎了一下身之后就没钱了吗?
更加可笑的是,桃夭在和陈伯远走之前,还给了自己的丫头一大块银子,我估摸着得有一百两吧,结果陈伯远被要账的时候,桃夭慌了神了?
怎么着我桃夭姐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几个要账的就把桃夭给吓唬住了吗?
真的是....一个好的坏人不好塑造啊。
桃夭以为自己是一个海王,结果自己只不过是一条鱼而已;桃夭千算万算,自己还是一条水塘里面的鱼儿,随着等着被钓,准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结果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放进了池子里面。
爱一个人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全心全意的话,对方一定能够感受到的;爱是一件相互的事情,希望我们此生都能够得到所爱。
看了个片段,李家小姐被故意泼了一身茶水,然后去换衣服,被许凤翘陷害,害的自己的名声被毁了,连带着毁了李家的名声,这个许凤翘,什么时候死啊!!!!!!
可怜的李家小姐,唉,单纯善良果然是原罪啊。。。。。。
另外我听说这部剧是喜剧??????
唉。。。。。。
剧本的创作者你们是来真的吗??????
这么编剧好吗??????
看了第一集,有点懵逼。。这确定不是红楼梦的设定???然后。。我想说剪辑是真的烂啊。。祝寿那个地方镜头剪的闪的我眼睛疼,一集40分钟,后面25分钟都在拖沓中。。慢镜头。。。水时长的多余镜头真的有毒。。
我忍了好多集,就想看到底哪里反转了,结果这一忍就忍到了大结局,我真的不懂编剧。真的。男主女主这都已经不是大开金手指了,他俩根本就是金手指本指吧,他俩出马,什么阻碍都能直接摆平,没有一点波澜。绝。于妈你下次写不出来剧本,还是找枪手代笔吧,别霍霍观众了。
一个玉楼,一个红楼,中间大概差了数不清的知否。
喜欢白鹿,有些细节拍的很好,背景音乐一起,有点想哭呢
平静的剧情
前半段还好,虽然是爽文的套路处处透着不合理,红楼梦梁祝罗密欧朱丽叶杂糅,但是拿着看漫画的心态来面对,至少节奏还不错。中后期从出嫁的大姐姐开始,剧情就一路走到了番外篇,明明早就存在了少春和公公之间杀父之仇的悬疑,非要拖到结尾潦草做局强行完结。全剧最惨男主孙玉楼,媳妇做什么局都不知会他,看似每天都在撒狗粮,俩人却好像幼稚园过家家,感情浮于表面,没有信任可言。孙逊这个角色演的好,前面表现的很立体,但结尾也不过被拿来当个欺骗观众的工具人罢了,皇帝真要杀一人还需要做局吗梁京冠未免面子也太大了(狗头)噢最后一看是于妈的戏,行吧,能理解了。至少摄影水平还是在线的。
还挺喜欢这部的,虽然白鹿又老又丑。于妈新作又扑街了,其实还挺好看的,可以窥见红楼梦的影子。开头有点老套,林少春嫁进孙家之前都没什么意思,中段以后孙家儿女的故事很精彩,剧情节奏快不拖沓,最后几集进程太快了我还以为孙逊真的死了
像是知否,但节奏差太多,不停插叙,故事讲得乱的要命,所有人的脸都惨白的像是摸了两斤面粉,喜剧元素太跳脱又破坏了古典服化道的意境,一集弃
说不好哪里差了点,但就觉得差了点,不足以吸引人一直看下去。可能也是对这类题材厌倦了,女主角再怎么“智慧”,也不过是困在笼子里的金丝雀罢了
坚持看完了这部剧,就是想看看女主角有多厉害。女主角想做的事,哪怕是上天入地,件件都能成功,而且所有人所有事都能听她安排,看得我一愣一愣的。编剧想写大女主也不是这个写法吧,也太随心所欲了,一切如同儿戏。个人比较喜欢姚滴珠和孙俊豪这一对。
同一批演员,骊歌行即视感…那个剧太差,这个完全一个套路啊…阴间滤镜
本以为是古代世俗生活画卷,实际则单薄得可怜。完美继承了李少红版《红楼梦》的阴恻滤镜,但人物脸蛋儿还不如人家好看呢!
金晨
百戏班是个什么神奇组织…
金手指全开
骗花,比骊歌行还差劲,骊歌行好歹还有可看的地方。于妈你还是买ip吧,原创不行
少春和虞娘子比试弹琵琶还蛮燃的。女主情商好高啊,输给虞夫人是故意的吧!
喜欢看辣目洋子,金晨,男女主一般 爱看里面其它几房的人物
制作比较靠谱的服化道和场景让我有看下去的感觉。整部剧的滤镜还是比较自然的,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好辨认。三奶奶觉得嘴有点歪,四奶奶的川字纹拱得好高,那个滴珠倒是大方豪气。剧情嘛,就那样,见仁见智。
女主聪明、情商高,当爽文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