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心
Stille hjerte,Silent Heart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主演:格茜塔·诺比,帕普丽卡·斯汀,达妮察·丘尔契奇,莫滕·格伦沃德,皮鲁·埃斯贝克,彦斯·阿尔比努斯,维加·布罗,Oskar Sælan Halskov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语言:丹麦语年份:2014
简介:骄傲的女主人埃丝特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病,身体每况愈下,因此她决定吞药自杀,独自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她告知了每一个人,将大家聚在他们偏远的住地共度周末。大家最初也都同意支持埃丝特这个不容易的决定,但随着周末的进行,事情的解决渐渐变弱,堆积的冲突被激起,各自的秘密也被揭露。详细 >
作为人类而生存的尊严比如同行尸走肉般存续的肉体更为可贵,在步向死亡的时候,失去尊严的羞辱远比失去生命本身更让人痛苦。能在选择拥抱死亡的时候,得到所爱的人的帮助和支持真的是莫大的幸福,因为这需要生者不顾及世俗的眼光、道德和法律的束缚,同时克服自己的自私,给与最大的尊重和无私的爱。
描写一个骄傲女性从诊出绝症到死亡的全过程,对内心挣扎着力甚微,在静默中展现其生命的力量。最爱众人围绕圣诞树跳舞,而后分享一根大麻的场景,仿佛所有涌动的暗流都在这刻消弭,所有对生命的不舍和对生活的迷恋都获得了解脱。室内剧和群戏手法很伯格曼,剧情和观感很北欧版Amour。
可能是我的心过于坚硬,感触不大。
当一个人面对生死关头时,都不可能完全的从容和冷静。电影把爱和孝摆到首位,而世俗的三观、道德、法律都退居其次。就像小女儿进屋前扔进湖里的那把钥匙一样,妈妈做了一个不回头的决定。当你要失去一个珍贵的东西的时候,多少时间你也做不好准备。影片的最末,父亲一个人走出了屋子。无比震撼。
奥古斯特对片子的掌控力越来越弱了
3.5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告别亲人,以及如何有尊严地死去。在三里屯CHAO见到了导演奥古斯特,非常喜欢这个要拍电影到一百岁的丹麦老头子(●—●)
反思“孝道”,是不是尊重长辈真正意思?而不是你强加的。影片也诠释了母亲的“大爱”,一部来源于生活的电影,却没有高于生活。
#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片就让人哭成狗,到底是啥意思?事实证明,亲情与死亡的永恒主题,只要沉得住气,不卑不亢,娓娓道来,依然能触及人的软肋。剪辑有些粗糙,但配乐很加分
想起在油管上的看的一段安乐死视频 做出这个决定要面对多少反对牵绊和理解 要揭露多少关系偏见和秘密 “我唯一不同的就是我知道我离开的时间” 客厅一起抽大麻的戏简直太棒了 pilou一如既往演的好
题材很棒。居然没看哭,可能是昨晚看了《水形物语》之后妈妈的嘴型总让我有点出戏?(匿
丧
大女儿的戏份很有意思
见名起义 压抑充斥满场 解读对死亡的诠释意义 钦佩老人如此心胸 让一个看似平凡的周末不再平凡 两个女儿最大的爱 就是尊重妈妈的选择 即便心痛
中规中矩,但能在电影院把人看哭。
实在看不下去,太过平淡的电影。虽不是烂片,但还是不忍给到三星。
【2017北影节-05】沉默的心,蓝港。故事的形式是熟悉的群戏,多个带着不同背景的角色推动情节,带来冲突;而内核还是讨论如何面对死亡和爱,爱到底是顺从呢?还是尊重还是控制和占有?面对死亡的态度是逃避,还是留有尊严的,自己选择结束的时间和方式?这部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什么都懂,什么都似曾相识,二女儿演得真好,里面的细节真戳,跟着哭了好几次
很平淡的故事,意料之中的走向,但万幸的是不刻意不煽情和恰到好处的戛然而止。电影就在眼泪打转很久终于落下来的时候,升起了字幕,全场灯亮了,来不及拭去。“一天过得太久,一年又过的太快”
#丹麦电影月chao 关于安乐死的探讨 室内戏的浓度刚刚好 一家三代一起吸大麻那段氛围很奇妙 不过末尾为了完成戏剧化设置反而有些破坏了之前酝酿好的氛围(以及这一天还陪导演本导逛了秀水街和太古里 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