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像是我人生中的另一个死期,毕业降至,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意兴阑珊之时随手点开的电影,心猿意马的看着.第一次落泪,在charlie卖掉她的车,她焦急的跟他争吵,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苦苦撑着这个家和这个不着调满脑子都是幻想的父亲,她头也不回的摔门出去.被感动的时候,那个词叫做共鸣,其实物理学上有个词叫共振,那是因为,某些情节和感情投射到了你曾经的某个片断,你感同身受.于是这个吵架的桥段,投射到我和父亲争吵的年代,整整好几个月没讲话,那种'我是你唯一的女儿,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的委屈.第二个桥段便是紧跟着,charlie卖掉大提琴,那个我先卖掉我妈妈也不会卖的大提琴,赎回了那辆破车.我当然要流眼泪.接着又意兴阑珊的看着,一度我甚至以为编剧最后会让他们真的挖到宝藏,向全世界那些持有固见的人宣告说,你看,你不去追随你心目中的梦想,看你失去了什么.Costco,各种不靠谱,警察夺门而入,charlie抱起米兰达告诉她说,"我读了很多为人传记,我也想在这一生中做一些伟大的事,然后我意识到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呆在这儿,告诉警察,都是我逼你做这些的,我非常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突然那么羡慕charlie,无论如何,他有一个"我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米兰达,我这么绝望的觉得,这个潜在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生命.--对这个荒诞的父亲致以敬意,对米兰达致以更深的敬意
非常有想象力的电影,情节跳跃,如同肥皂泡在天空灰啊灰。
叙事舒缓有力。
配乐也很不错,想起《亚力桑德拉之梦》,都是一片光怪陆离,一片绚丽。
很久很久看的了,现在突然想到,给自己的单子上加上一笔。
一个一事无成的爸爸,要给孩子留下一点什么。
这个孩子,也是一无所有,所以,任着老爹闹腾,还加上自己一份。
好爸爸。
然后?
然后,这个爸爸在最后一步牺牲了。
还好,他的女儿找到了那些作为遗产留下来的金子。
总觉的这是一个绝望的美国梦。
十一月,气温骤降,北方大雪,南方大雨,已经闹了很久的甲流让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与人群保持着距离。
立冬刚过,天空再次呈现日全食般的奇观,白昼如夜,雷雨交加,有人欢呼着世界末日来了,而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个世界病了。
生活一如既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前随手翻看《古诗源》,念着“帝力于我何有哉”,还是睡不着,不如看电影吧。
打算继续靠恐怖片来振奋日益麻木的精神,可是跟这个越来越可怕的世界相比,还有什么恐怖片能让人真正感到恐怖呢?
点了根烟,胡思乱想了一会儿,然后,《加州之王》就宛如一束温暖的加州阳光,射进了午夜的小阁楼。
一个是从十四岁就开始独立生存的女儿米兰达,一个刚从精神病院出院的父亲查理,这对父女,像这个世界上无数对父女一样,却又是独一无二的组合。
他们的故事从一个梦开始,到回归到梦一般的现实,片中角色在九十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并不刺激却意味深长的冒险之旅,观众也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过了一段心路历程,继而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自己。
据说“加州”的名字来自于16世纪时期一本西班牙文骑士传奇小说,一个名叫马托雷尔·加尔巴的作家用他天才的想象力虚构了一个叫做“卡拉菲亚”的地方。
这个与世隔绝的传奇之地到处是黄金,热爱自由的亚马逊人和各种各样古怪的野兽居住在洞穴里,宛如天堂般祥和。
查理的角色定位很像是向往自由的亚马逊人与古怪野兽的混合体。
面对疯狂的父亲,米兰达既没有苦大仇深的表情,也没有任劳任怨的姿态。
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支撑这个家,养活自己和父亲。
查理一心想着找到宝藏,给女儿一个真实的美好的未来,让自己对女儿的爱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
米兰达从反对父亲寻宝,到帮忙一起勘测现场,挖掘洞穴,再到正告父亲一切不过是个传说,直到最终成为一个见证传奇,相信传说的人,她最后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因为那一箱黄金,也不是光着身子站在海岸上的中国男人,而是为了她的父亲查理。
她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当时没能跟父亲一起跳进那个通往地下河的洞穴。
她知道查理在那里一定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部拍摄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的小成本独立制作再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时间换不来质量,时间只是用来验证质量的,因为我们的确看过太多号称十年磨一剑的泛泛之作。
有人批评迈克尔·道格拉斯在该片中的表现,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种无知的亵渎。
道格拉斯在该片中扮演的分明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个神经病,而是一个神。
他的表演迥然不同以往,这是理所应当,也是恰如其分的。
尽管跟老戏骨配戏有很大压力,但是埃文·蕾切尔·伍德还是成功塑造了米兰达这个角色,我相信这个女儿无疑将成为无数女儿中的经典之一。
寻宝,父女情,梦想照进现实……这些早已被拍到烂俗的题材,经过导演兼编剧,也是原著作者麦克·卡希尔的处理,重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在这个大片泛滥的时代,类似该片的独立电影无疑起到了守护心灵的作用。
宝藏存不存在其实无关紧要,至少我们已经收获了勇气和爱,这就足够了。
曾经我们都有着寻找宝藏的梦想,如今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只靠一张彩票活着,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被人当成疯子的人,为了找到传说中的宝藏,痴心不改,奋不顾身,我们忍不住感慨:在这个世界做一个疯子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叛逆高调,不拘一格。
从某种意义来说,用中文译做:亡命之徒。
如此说来竟也生出了些悲怆的意味。
你看古文便是如此简明传神,只一个徒字,就有两手空空的怅然。
而确为此亡命。
那便沦为世人讥笑的对象。
他们不是傲然义士不是铮铮志士,而是同样不顾性命却不是为高风亮节不为天下苍生。
他们没有那么高姿态,没有道德优越感,也自然没有那么高尚。
他们或许在每一个角落,只为一个信念而不顾一切,他们孑然一身遗世孤立,模样高傲而自由却不奢望别人能认同他的轻狂。
纵然是荒谬可笑的,道家朴素辩证也告诉了我们荒谬是相对的。
相对于亡命之徒的恣意,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机械地生活木然冷漠的人们,可曾是可敬的?始终羡慕只身打马走天下的人们,抛却一切不顾一切只是放手一搏,为了一个信仰。
加州之王的偏执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疯子,可那是他的信仰。
是啊,是信仰。
生活的穷困潦倒抹杀不了亡命之徒的自命不凡。
即使过程艰难而惨烈,即使最后死不瞑目,他们仍是洒脱而骄傲的,因为有信仰,信仰哪怕只是一个理念。
而如今我们在夹缝中苟且生存,不为明天不为未来,没有面对黑暗是内心的支柱。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年代,我愿尊称您为,加州之王。
亡命之徒,或者说有信仰的疯子们,但愿你旅途漫长。
电影回答了:父爱应该是什么样子?
父女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
即使她爸爸是个疯子。
父亲,这个词,代表了力量:执着甚至偏执,一种自信,一种自以为是,一种我说了算的东西。
几个镜头很好1,老爸泡女警察的两个镜头:老爸根本不理会警察的问话(因为他明知无法回答,明知他在违规),直接真诚赞美警察眼睛颜色,在她没有意识到以前,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像罚单一样插在警车上,扬长而去。
女儿在旁边那个吃惊啊。。。。
2,洗碗机的几个镜头:女儿一直希望有一个洗碗机,所以几乎沉迷与那个COSTA里的自动洗碗机;电影最后打开洗碗机全黄金色,才回忆电影里老爸从地下河出来的时候,抱了一个盒子,放在了洗碗机里。
也明白他写了条子,让女儿去买下那台洗碗机;PS,打字的时候,老把洗碗机,打成希望机
Charlie在圣克莱塔行为健康院疗养了两年后,终于获准出院。
两年间,Charlie的精神趋于正常,却开始痴迷于一批古老的西班牙宝藏,还把自己的女儿Miranda也拖下了水。
在艰难的寻宝历程中,父女二人冲突不断,纠结多年的矛盾开始爆发,但是父女之间的亲情渐渐冰释,越发浓烈。
最终,能否找到宝藏并不重要,亲情的回归才是这一路最大的收获。
非常好的电影!
不仅仅是励志那么简单,主人公实现梦想当然可以鼓励很多正在追逐梦想的人,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追逐梦想的路上,你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人默默为你付出。
你的使命不是去做梦,没有人比谁天上就拥有去做梦的机会,做梦是需要成本,是需要别人忍让的,它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个人不懈的努力,还来自于身边很多人的很多爱,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而不仅仅是做梦者的唯一想法。
学会理解做梦者的心态和理想,也要做梦者学会理解他身边的人的理想和心态,这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
别人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不要给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了,更不要把你的抱怨泼到人家身上。
说真的,你做梦,别人没有必要受你的拖累。
O(∩_∩)O哈哈
看完整个电影,电影中那个充满激情,满脑子疯狂幻想,富于才干的父亲,让我想起来我生活的乡村两个被大家视为精神病的人。
一个是我爸爸的同事,和我家也有亲戚关系。
我叫他伯伯。
人到中年时,突然看了一些当时被视为“黄色书籍”的杂志,竟然买了一些当时视为有些淫邪的白色三角内裤,然后逼迫老婆穿上。
有关他的疯狂的事迹,我只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一件,其它的不得而知。
只知道后来他接受精神治疗,每天服用药物,人也变得越来越虚胖和沉默。
另一个精神病患者则是不知受了什么影响,突然将自己家砖瓦房子拆除,然后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外面粉刷了泥巴和干草的房子。
当然新建的房子比原来拆除的更为丑陋,以致人们认为他肯定是疯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觉得理解了这两个人。
他们都是敏感的人,肯定是受了什么影响,了解了还有另外的世界,想凭借一己之力也想复制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但是他们囿于自己的知识和整个社会环境(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的人见识过什么东西呢?
),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却又靠着心里那混沌的想法想实现自己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法,怎么不被当时的人视为神经病呢?
他们俩也许一个只是想看看书中那穿着性感内裤的女人,一个想住书中描绘的金碧辉煌的大厦。
可是在当时封闭的乡村,这怎么可能呢?
也许他们不像电影中的父亲为自己的疯狂举动找到了一个关于爱的很好的动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实现头脑中那些疯狂的想象和想法。
可惜,在那个电视都不太普及的年代,他们能做什么呢?
至少现在我觉得他们肯定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只是两个在黑暗中挣扎的敏感的灵魂而已。
<加州之王>的故事在一个环境很单一的小镇里展开,虽然有时间跨度和历史渊源,但是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都很简单,空间范围也有限。
这让整部电影脉络清晰,情节饱满,同时也非常单调。
有一些细节本来可以更精简,带给人瞬间惊喜,在这部《加州之王》里却显得太重了。
比如,大提琴和二手车,其分量相当于一个配角。
摄影非常讲究,但是有点喧宾夺主。
有关主角父女的特写,尤其是半侧面特写非常多,并非每一镜头都有表演意义或支持剧情必要。
镜头导致两个深刻印象:Michael Douglas表演非常精彩!
Evan Rachel Wood特别漂亮!!
同样,因为环境单一、主题重点比较平庸-还是理想化的寻梦和亲情,情节也没有过多的野心,影片的很多细节和引用显得意义不大。
比如那些二维活动插画,传教士的经历,疯人院的过去,乐手的身份背景等等...和后来整个故事的发展只有一个因果关系,没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小区新邻居和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和主角父女单调的人际关系有一种明显的对比意图,但是,在《加州之王》中,这一类有点社会指向的情节少的可怜,使主要人物过分隔离了现实。
和现实保持距离,虽然加重了童话色调,却容易丧失情感基础。
结尾和开头的新闻呼应不错,感情重心也有一个比较踏实的交代,但是和通篇带来的感受一样: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特意营造了一种童话色彩,穿插了不少动人的细节,也有温馨的搞笑、出色的表演。
但是,加州之王还远远不能比肩《大鱼》或者《天使艾米莉》,就更广阔的人文和社会意识上,还缺少寓意~~~即使和我前两天刚看完的同样童话色彩的《鹰与鲨鱼》(Eagle vs Shark,07年的新西兰影片)比起来,也显得单纯有余,力道不够。
电视上居然译作“怪人寻宝”。不过也差不多。女主角那时候看起来就很早熟啊。跟《西部世界》里差不多,虽然相差了十年。再次让我看到美国人的愚蠢的真实
记住了EVAN Rachel Wood
表面是感人肺腑的亲情 内核是美国梦 喜欢这个解读
做个神经还是很可爱的
一团散沙
最后几个广东人是亮点!!!
有点无聊,女主好看
查理找到第一个金币的时候我就知道编剧想干什么了。看完就一个感觉,“哦”。爱喝心灵鸡汤之类的小清新们一定喜欢。我这种木头人是开不出花了。
感觉编剧想表现快乐,演员也想展现快乐,但就像吸毒了的人拍出来的作品一样,普通人很难有共呜
感觉像在模仿《大鱼》却不及它。
总有些电影我无法理解
还行,但不至于上8分拉,mtime
Michael Douglas太可爱了。但是电影部分情节涉嫌侮辱华人。
lovely charlie后半生的魔法师
当主人公不停的转述托雷斯神父的冒险历程时,其实是在试图复兴那个已经被荒谬的、刻板的当代资本主义建成世界所尘封的加利福尼亚精神。而这种对昔日的美国精神的缅怀与向往在那一群裸体中国人登岸时瞬时爆发。
太搞笑了。
最爱这个阶段的Evan Rachel Wood!可惜一去不复返了~T T
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它定义了工作;重要的不是能否找到宝藏,而是寻找过程中重塑了冒险精神。问题是这平民励志故事本身却仍未能逃脱俗套的藩篱,角色关系到性格构设甚至老爹的疯疯癫癫都似曾相识,要不是某些诗意镜头的确带动了情绪,以及蕾切尔伍德闪靓二十风华正茂,不可能给进四颗星。以创作手法的推陈出新去匹配讲述核心角色的超越世俗,还要推荐那部……暗杀坂本龙马。
too bloody simple
过于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