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 对主题挖得挺深的了。
人物构建很有意思,这段有点剧透所以放在剧透线下面了。
--有一点点剧透--Searle在阳光之下拥抱自身的渺小Icarus飞船电脑代表人类工业成就Capa从珍视生命(跟家人打一个小时电话)到珍视更大的生命(最终时刻)Corazon对植物园的照料象征人类命运/生存必须的氧气Kaneda父性与牺牲精神/接纳,学习或继承了Searle对阳光的膜拜Cassie母性与拯救精神/最终直接救下了Capa从而间接拯救了人类Trey责任和逃避责任/或者是另一种承担Mace责任和承担责任/或者是另一种逃避/生存必须的水(海浪使我平静,计算机冷却剂也是水)Harvey人性的软弱Pinbacker在近乎神迹的阳光面前丧失自我扑向上帝企图成为最后的选民
让我们试试看,在太阳将我们翅膀上的蜡融化之前,我们到底可以飞的多高。
Subranhmanyan Chandrasekhar (198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我是平贝克,伊卡鲁斯1号的舰长我们放弃了任务,太阳濒临垂死边缘我们现有的科技,我们所有的希望我们的梦想,全都是痴人说梦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惊觉我们...如沙尘般渺小,微不足道,我们终将归于尘土全听天命,等着祂决定,几时要我们死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挑战上帝时间是在未来恒冬的地球,太阳这颗恒星的寿命已经接近他的终点。
人类已经有许多世代未再能享受阳光普照的日子,没有了阳光,生命也跟着逐渐枯萎。
而恒星的 火炬一旦熄灭,万物俱将随之死寂。
于是地球上的科学家集结了所有地球上的资源做出一个质量相等于曼哈顿岛的核弹,要发射进太阳里再重新点燃一次恒星的生 命。
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的尝试,七年前就曾经派出一艘名为伊卡鲁斯1号的宇宙飞船去执行过一次任务,然而到了接近太阳附近时却失去联络,任务未能完成。
伊卡鲁 斯2号将携带人类最后的希望出发,地球是否能重见光明,伊卡鲁斯1号失联的原因为何?
原本就相当艰巨的伊卡鲁斯任务将面临更加凶险的危机。
.让我们先回到数千年前的那个克里特小岛上…戴德罗斯是希腊的鲁班,是当时的巧手巨匠。
迈诺斯国王将怪牛米诺陶驯服后,请戴德罗斯建造了一座迷宫将它困住。
为了不让迷宫的机密泄漏出去,戴德罗斯与他的儿子伊卡鲁斯也就因此关在岛上的高塔里不得离去,于是戴德罗斯父子用食物将海鸟诱入高塔里,收集羽毛并用蜡粘制了两对羽翼。
在飞离克里特岛之前,戴德罗斯告诫了伊卡鲁斯关于飞行安全和翅膀的使用说明...其实只有两条,那就是:不能飞太高,离太阳太近蜡会被高温融化﹔不能飞太低,离海面太近羽毛会被海水溅湿。
伊卡鲁斯肯定是记性不好,连两条规则都记漏了一条,又或许是因为在获得了这个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的制空权之下,飞翔的喜悦取代了只是单纯逃离生天的事实。
于是伊卡鲁斯不顾一切向上展翅,终致羽翼散碎,亡身大海。
飞行是诸神的特权,戴德罗斯以智能和技艺挑战了神的领域,而伊卡鲁斯用勇气和冒险粉碎了父亲的心。
在许多形象的解读中,伊卡鲁斯被视为是一个以不相称的知识去冒犯神明和不接受父亲规劝的愚昧象征。
然而这个形象太贴近于不断以科技来扮演上帝的人类,于是伊卡鲁斯的形象慢慢有了比较美丽的色彩。
太阳浩劫由闻名遐迩的英国导演Danny Boyle执导,其实我并不特别喜欢或讨厌Danny Boyle,许多人视之为经典或当成Cult片的猜火车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对于毁灭倒数28天,或甚至于许多人讨厌的海滩,我倒觉得都还OK!!因此当 太阳浩劫上映时,我并没有特别想去看的念头。
何况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的末世恐慌加上环保议题的发酵,这种热中于毁灭地球让人类享受一下绝望感然后再被拯救的刺激的电影已经多不胜数了,而且这里面甚至还 没有一部可以称的上是优秀的电影,因此太阳浩劫在如此缺乏大明星的参与演出,又无强力的宣传,甚至灾难情节也不耸动,票房和观众评价也就大不如预期了。
然而太阳浩劫其实并非是一部灾难片。
许多对本片的负面评价,我猜想大多是出自于错误的观影期待,虽然八位航天员确实肩负着地球存亡的使命,但太阳浩劫并非像是世界末日之流的科幻灾难片,因此 缺乏令人热血澎拜的英雄,更没有令人流泪感伤的别离,当然太阳毁灭也不是什么向2001致敬的科幻经典,不是的,至于有人以异形1,撕裂地平线的科幻惊悚 类型来解释影片后半段的剧情,我也觉得那也只是表面的相似罢了.事实上这部片不是别的,他完完全全的就是片中作为宇宙飞船名字的伊卡鲁斯神话原型的再生版。
我一向喜欢神话与科幻交织的题材,如星野之宣的2001夜物语,就如同结合经典科幻片2001年太空漫游和1001夜物语的书名,星野之宣借用了许多神话的题材和形式,描写了一则又一则美丽动人的太空诗篇.读来非常过瘾。
太阳浩劫则借用了伊卡鲁斯的神话,但不只是表面形式的借用,不只是名称的借用,包含伊卡鲁斯神话的各个面向的探讨和意义都一一浮现于本片。
有人批评到这部电影里面的科学常识有问题,例如地球上没有任何可以耐得住太阳表面温度的物质,当然也不可能制造的出这样的宇宙飞船,而穷极地球上所有的物质也无法制造出可以影响太阳的炸弹,这简直像是想用根小火柴去让森林大火烧的更旺些一样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然而我想这就像没有人去探讨过伊卡鲁斯之翼是否能符合科学,因为那不是伊卡鲁斯故事的重点,科学同样也不是太阳浩劫的重点。
太阳浩劫其实是一部寓言手法的 电影,他拍的像诗般的优美,虽然他以科幻的题材来包装,不过讲的是古老的神话故事。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来看,科幻是现代的神话﹔而神话是古代的科幻。
人们藉 着这种幻想来解决自己做不到的事,来解决宇宙生成和殒落之谜,而其实最终解决的是人类自己的问题。
伊卡鲁斯的神话描述的是一种追寻的至高境界,一种挑战的极限,太阳对于人类是何等硕大而不可逼视的存在,他是万物生命的泉源,对于人类而言,他就是神的象 征。
去接近太阳,妄想与太阳同等高度,或是去改变太阳就是一种僭神,理所当然的会遭到诅咒。
所以不管是神话或是本片都是一种宿命的悲剧,同时又包含着殉道 的美丽,这是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这也决定了伊卡鲁斯船上所有人终将殒落的宿命。
为了外层空间的心理分析我作了好几项感觉剥夺实验在黑暗的飘浮太空舱里测试结果黑暗的重点是...你飘浮在其中你和黑暗会壁垒分明因为黑暗是没有亮光,是虚无但亮光会环绕你与你合而为一金田你看见什么?
瑟尔,叫他快点!
金田,你看见什么?
瑟尔,听到请回答金田?
然而当人们在批评伊卡鲁斯的愚昧时,其实是充满着父权思想的。
伊卡鲁斯因眩惑于太阳的美丽,或想要挑战飞行的极限,因而不顾父亲的劝导越飞越高,终于被太阳融化了蜡翼而坠海。
这是身为人,身为儿子愚昧而不可取的骄傲。
影片中的舰长和心理医生也是耴伊卡鲁斯一样对太阳怀抱着相同程度的迷恋。
因为地球长期缺乏足够阳光的照明,因而当航天员可以直接接触如此充沛的阳光时,心 理医生瑟尔如同上瘾般的渴求阳光,甚至希望被日光所包围吞噬。
事实上,太阳对于地球就是如同上帝般的存在,而长期的日照不足的地球和人类就如同被神遗弃的 子民一般。
光芒、太阳,在许多人类的典籍中是与神的形象描写形影不离的。
而宗教、神权,同时也是沿袭了父权社会的架构。
也因此伊卡鲁斯挑战的并不只是身为人父的戴德罗斯的权威,同时也是挑战了天父的权威。
这才是伊卡鲁斯的真正形象--人类的形象即使毁灭也要走自己的道路。
而批判伊卡鲁斯的声音则不仅仅是父权思想的声音,同时也充满着宗教上的偏执,而这个形象就是来自于伊卡鲁斯1号的舰长---平贝克。
你是天使吗?
时辰已到?
我等了好久你是谁?
我是谁?
迟早有一天会只剩下一个人存活着然后那一刻会消逝人类将灭亡完全没有我们存在过的痕迹只有星尘最后一个人,单独与上帝同在我是那个人吗?
平贝克在影片中成为阻挠人类去接近太阳,去改变太阳的代表形象。
影片将他描写成因崩溃而疯狂,自认成为代上帝行动的使者,破坏了伊卡鲁斯1号和2号,使投 弹行动差点失败。
许多影评认为平贝克的行动原因交代不清,成为本片的败笔。
不过我的看法是,太阳浩劫的平贝克并不像撕烈地平线等如鬼魅般的角色,他其实是 一种抽象、超现实的形象,他体无完肤而能活着,并且还活了六七年。
他在百分之百的阳光照射下尚能逃离观测室,并且还未曾因此失明。
这其实都早已超过人类的 极限已到了不合理甚至诡异的程度,而每当平贝克出现的段落也总是以一种影像讯号干扰的方式呈现,如果要以此将平贝克解释为船员的集体疯狂所产生的错觉,似 乎也能和导演的暗示手法相符合。
因为平贝克既不是鬼魅,然而他又不是人,平贝克的存在可以解释为人类所能达到极限的障碍,其实是来自于人类的自我设 限。
他可能是产生于伊卡鲁斯2号船员自己的意识当中,也因此他的形象始终是暧昧而模糊不清,而越是接近任务的终点时,越是接近太阳时,他的存在就越强。
形 体也因而越加的清楚。
平贝克是人在对神性的景仰中所产生的扭曲。
是以当卡帕第一次看到平贝克时,他仿佛是诞生于光之中,而且是一种扭曲的光。
平贝克所代表的形象正是父权思想与宗教经常抨击伊卡鲁斯神话的这个面向人类是否该挑战神的领域,改变自然,改变环境。
人类能否驾驭自己创造出来的科技 而不毁灭自己??
这一直是近代科技发展时常遇到的争论,影片中也充满着这样的辨证,伊卡鲁斯1号代表的是否定的那一方,而伊卡鲁斯2号则是代表着肯定的那 一方。
例如在观测室中以祈祷般的姿势甘愿被日光焚毁的伊卡鲁斯1号船员十足的透露着宗教色彩,而相对的伊卡鲁斯2号船员的描写则具有许多人性的弱点与光 辉…伊卡鲁斯2号舰长与心理医生的殉难虽然也带着宗教色彩,但却是同时为了拯救同伴,而非如伊卡鲁斯1号疯狂般的自杀行为,从这里或许可以解释为,太阳浩劫不见得是完全反宗教的角度,他所反的是不理性,偏执而自我设限的宗教伊卡鲁斯1号中在观测室中被强烈日光焚烧以祈祷姿势死去的船员们图片解说:在影片中不断以模糊不清的形象出现的平贝克,我认为不是像撕烈地平线之类的恐怖幽灵。
相反的,他其实是象征着人类反科学、不理性的幽灵,而以一种超现实的手法、超现实的面貌呈现。
伊卡鲁斯1号和2号就是宗教和科学的两相对比,而影片中负责核弹的物理学家卡帕也就是本片科学部分主要象征人物。
由Cillian Murphy出饰的核能物理学家卡帕外表看起来似乎有些过于稚嫩,可以说是全片最年轻的角色,与他在本片所担任的重任似乎有些不太符合,然而这正是显示了 他的身分角色其实就是伊卡鲁斯的象征.也因此最后的战争是在Capa与平贝克身上,这不但是宗教与科学的战争,同时也是父与子的战争。
图片解说:影片中不断的出现这种镜头--在巨大的太阳中人类身影的强烈对比,是一种崇拜、宗教意味的构图,也是影片中不断提及的宗教与科学、父与子、神与人的辩证关系。
太阳、平贝克,象征着神、父权与宗教…地球、Capa则代表着人类、儿子与科学…而大量的眼睛特写,也是一种凝视、迷恋的表现,在太阳浩劫中则是描写人对神性的仰望,对神的渴求…戴德罗斯给伊卡鲁斯的两则戒命不能飞的太高也不能飞的太低,飞的太高会被太阳的热力融化翅膀上的蜡,飞的太低则会被海水溅湿羽毛这两种死法也呈现在伊卡鲁斯2号的船员上。
在黑暗的宇宙中,一边是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一边是可以将人瞬间焚毁超高温的太阳光。
唯一能安稳飞翔的方式,就是不偏不倚的躲在遮蔽屏之后,而所有事情的 开端,就是因为崔伊漏算了遮蔽屏的角度,有如没有保持飞行高度而被太阳融化蜡翼的伊卡鲁斯一般,悲剧也就从此处开始上演。
而其后舰长,心理医生死于直接曝晒在毫无遮蔽的强烈日光底下,卡帕跟凯西更是直接目睹小型太阳的诞生,置身于其中宇其直接合而为一,而副舰长--通信官死 于外层空间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梅西则是在拯救舰上的计算机时冻死于主机板的冷却水之中,这也都与伊卡鲁斯的神话做了巧妙的连结。
伊卡鲁斯2号的船员或冲动暴怒、或胆怯求生、或崩溃失误、或冷酷牺牲同伴我们虽然看到许多人性缺失,但也看到许多人性的温暖。
这是太阳浩劫中想努力描 述的,跟全能者、至高者比起来人类或许是有缺陷的、不理想的受造物,然而人的可贵并非在于他是不是完满,而在于他能彼此扶持,为对方牺牲,这也是他们之所 以能去执行任务的原因。
伊卡鲁斯并非只是个单纯莽撞不懂事的小男孩,他并不是一时贪玩而高飞,就如同通信官一样,伊卡鲁斯也会胆怯害怕。
然而他依旧振翅飞 向太阳,尽管那羽翼在他触及太阳之前必将散碎焚毁,伊卡鲁斯的勇气并非盲目的勇气,而是在明知各种艰难险阻下仍要挑战仍要尝试仍要追寻的勇气。
图片解说:这张剧照所呈现的卡帕有十足希腊神话的味道,不论是构图、服装、色调都仿佛是希腊神话中想要伸手探及太阳的伊卡鲁斯一般。
经过重重的难关之后,伊卡鲁斯的船员或死于强烈太阳光的照射,或在低温中冻死,或因自责崩溃而自杀,或被似鬼似人的平贝克所杀…最终最终由最具有伊卡鲁斯 特质的卡帕—外型的稚嫩和核物里专家(人类所使用最接近神的能力)驾驶着核弹头直接冲入太阳。
而他自然也必须要跟代表宗教中偏执那一方的平贝克做最后的搏 斗,打败来自人类自身的障碍,人类才能真正触及这个神的高度这是本片所相信的真理。
图片解说:新的恒星在伊卡鲁斯面前诞生等到引爆恒星炸弹的时候刚开始不会有什么改变接着会闪现一线火花持续一段时间,在太空中盘旋然后就会一分为二那些火花会继续分裂一而再,再而三引发超乎想象的连串爆炸小规模的创世大爆炸新恒星在垂死的恒星中诞生我觉得一定很美不会,我不怕伊卡鲁斯终于真正的飞进了太阳,他不但飞进了太阳,并且在在一颗小型的太阳的诞生中合为一体,这是一颗新生的太阳,是地球自己的太阳,而他就成为这太阳其 中的一份子。
丹尼鲍伊改写了伊卡鲁斯的神话,用现代的观点重新书写了一篇科幻寓言。
这是新时代的观点,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恐怕也是悖神、骄傲的观点。
图片解说:伊卡鲁斯终于真正的触及了太阳事实上,在核融合产生那一剎那,卡帕就应该已经不存在了,也无所谓触不触及太阳这回事,也因此由影片这样的表现来看,更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一部科幻片。
许多的部分都是以一种诗意的笔调,神话寓言笔调,这也是本片真正的基调。
太阳浩劫或许不如许多人以为的精采刺激,然而他的摄影绝美,配乐绝佳。
而许多如诗句般的对白轻轻吐出时,让本片呈现一种安详静谧又壮丽如诗的氛围。
我很难忘记自愿留在即将失去任何生存条件的伊卡鲁斯1号的心理医生瑟尔为卡帕穿上唯一的一件的宇宙飞行服时,对卡帕说的「嘿,卡帕 我们只是星尘嘛」那样的豁达自在也更难忘记,当伊卡鲁斯2号即将离去,而瑟尔坐在1号观测室中准备接受无遮蔽的太阳光洗礼,宇宙飞船此时背景音里传来凯西温暖的语音瑟尔,我们都会想念你的瑟尔?
我们要走了我们爱你瑟尔不愿意死于太空中的冰冷黑暗,他宁愿与日光合而为一,见证那壮丽震撼而神性的一刻,在临终前凯西温柔的语音,是那样的令人感动,温柔的包围着瑟尔,使得他与一旁伊卡鲁斯1号船员的死法有了根本上的差异。
时间是伊卡鲁斯1号即将进入太阳风暴范围之前,卡帕正在通信室里录下最后要给家人的留言,等到家人收到时,他们任务或许成功了,或许失败了,此刻谁也不知 道。
但进入太阳风暴范围后,就无法再通信了,此时梅西在通信室外等得焦急,卡拉珊正巡视完的她的氧气植物园,通信官在听着太空中的音乐,而瑟尔刚做完他的 日光浴,水星还未进入可观测范围。
一切是如此的平静安详,甚至让人感受不到那任务的艰巨迫切,也未察觉危机已迫在眉睫。
这段最后平静的留言就成为了影片结束的旁白:时间到了若你们有一天早上起床时发现天气特别晴朗那就表示我们成功了好了我言尽于此仅管看起来终究是痴人说梦话,人类如何能影响太阳,如何能抵达太阳前而不被焚烧殆尽,然而或许为那坠落的男孩圆梦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温柔吧!!后记007 Die Another Day也是同样使用了伊卡鲁斯的故事,片中可代替太阳的人造卫星即是叫做伊卡鲁斯。
不只如此,最后被烧融的飞机也是直接将伊卡鲁斯故事的表面形式直接转 移,当然最重要的,是那个自称孤儿但其实是北韩文将军儿子的Gustav Graves。
Gustav Graves拥有过于疯狂难以驾驭的野心,甚至最后不惜手刃父亲来达到目的,也是子犯父、人扮神的比喻,而最终自然招致败亡。
这是典型的以父权思想来解释 看待这则神话的作品(当然007本来也就是传统的男性价值本位),刚好是与本片对立的另一种观点,观众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做一下比对。
可能我的科学素质不够吧,我觉的整个来说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太空电影,细节上做的也不含糊,各位可能说的太重了!
IMDB上的电影评分是一个有趣好用的东西,合意的时候可以拿来佐证观点,不合意了就用来藐视权威。
对我而言,《阳光浩劫》属于前者。
一部开门见山的电影,直接以太空舱内的镜头开场,前十分钟就交待清楚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太阳正在衰败,地球日渐寒冷,为了活下去,人类派出了带着核弹的太空船,寄望于船上的科学家将核弹投掷进太阳内引爆,为这颗恒星提供新一轮动力,从而拯救地球。
这是派出去的第二艘船,船上的核弹也是聚集地球能量的最后一枚,简言之,这个任务,不成功便成仁。
看不出新意的剧情简介,好莱坞常拍常新的科幻题材,类似的影片包括《绝世天劫》,《The Core》,宽容一点还可以加上《后天》和《独立日》……一次前途叵测的太空航行,一群担负着巨大使命的科学家。
依照惯常的套路,他们一定会遭遇艰险磨难,产生矛盾争执,并展现这样那样的人性光辉。
留给观众的猜测,无非是这群人的死法和死亡的先后顺序。
是的没错,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然而我想说,无论你最初的猜测是什么, 这部电影都会有超出你想象的地方。
参照导演Danny Boyle的前作《猜火车》和《28天后》,你就该知道他不是一个完成任务就满足的家伙。
以图形示意,本片不是正弦曲线的一个正数区间,也不是水涨船高的二元一次方程,而是平均起伏的波浪线。
分量相差无几的高潮点被均匀的安排在了影片的不同时间,始终不变的惊悚主线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丰满升华,临近尾声也不显疲态。
前四分之三是中规中矩的层层深入,后四分之一则是出人意料的激烈对抗,这片子不仅是科幻,更是科幻的科幻,导演终究没有放弃他残酷莫测的个人风格。
有限的经验让我没有办法用单纯的心思去看待这位导演的作品,同样一部集合了杨紫琼,真田广之,Chris Evans和Cillian Murphy的电影也不该过于单纯。
面对毁灭,人类究竟是应该听从自然的安排乖乖灭亡还是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努力生存?
一个各司其职的团体,究竟何时该民主何时该专制?
困境中,拯救地球和挽救同伴生命之间到底哪个更重要?
如果说放弃同伴生命是情非得以,那么为了完成任务主动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应当?
不是把人留在危险的地方自生自灭,而是亲自动手了结。
很多有意思的切入点,影片也全都给出了利落但不代表一定正确的答案。
同理以上疑问也可以有两种意义,一是它们只是为了增加电影趣味性而设置的矛盾冲突,二是它们确实体现了导演深层次的思考。
好吧,三是两者皆是。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这是一部很好的游走于观众和评论界之间的电影,通俗却别具深意,只看观者如何理解。
简单或复杂?
我选择了复杂。
Chris Evans,观影初始我曾以为这是他的又一部《神奇四侠》,然事实却大相径庭。
他饰演了片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Robert,目标明确不择手段,必要时不惜牺牲他人以及自己,冲动却值得信任。
对这个角色的认知很难用一言半语说清,他不是好人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彻底的将个人利益融合进了集体利益的个体,有时冷酷的不近人情,有时却勇敢的让人唏嘘,表现十分突出。
Cillian Murphy,无人生还结局中的最后一人。
如果说Chris身上承载的是理性,他则代表了感性。
作为唯一能够引爆核弹的物理专家,他作出了偏离航道的决定,然后看着众人为了保护他一个个死去。
虽然不是他的错,可当只剩下他一人时,结果如何已经没有选择。
影片的最后,终于第一次拍到了地球。
积雪的大地,一对母子遥望天际,太阳终于重现光芒。
镜头拉远,蛋壳般的悉尼歌剧院出现,典型的科幻片警示。
只是,未来会如何,究竟何人能知晓?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认为电影硬伤是影响电影观看的关键。
例如太阳到底会不会熄灭,扔核弹能不能重新制造太阳,人工智能的飞船到底有多智能,飞船被烧坏这件事能不能避免。
细究起来肯定bug很多,但其实并不关键,电影需要关注的唯一逻辑是电影的内在逻辑,也就是故事的发展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展现了导演希望展现的主题,这是电影的完成度。
电影前半段讨论的是高压、封闭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段的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
既有美队的暴躁失控,也有舵手的操作失误。
我们能从情节中感受到高压的影响,这也是我最欣赏电影的地方。
但是从寻找一号飞船开始,电影的逻辑就开始崩塌了。
为什么要找一号飞船?
电影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要双保险,因为不确定一个核弹能不能成功。
电影结局是什么?
电影结局是墨菲开着二号飞船的核弹撞上了太阳。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墨菲不去找一号飞船,直接开着二号飞船撞太阳,啥事没有,完美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安全返回。
大家发现问题没有?
正如美队所说,你墨菲不没事闲的去找一号飞船,我们啥事都没有。
当然,墨菲可以开脱说是舵手自己操作失误,包括一号飞船船长是内鬼等等。
但是从电影的内在逻辑角度,没事闲的去找一号飞船确实是矛盾的根源。
正是因为墨菲等人是主动前往的,所以当这些船员牺牲的时候,观众并没有觉得他们伟大,而是会产生“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想法。
可以说,“主动前往”的行为消解了牺牲的神圣性,因为牺牲变得可以避免。
再来谈谈电影的核心主题:人与神的对抗。
一号船长种种不合理的举动,使得不少观众认为这是一种幻觉。
既然是幻觉,就要有是幻觉的觉悟。
飞船对接是谁做的手脚?
舵手吗?
舵手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手脚呢?
这合乎舵手的人物性格吗?
杨紫琼又是谁杀的呢?
你会发现,如果按照幻觉的角度,剧情变得更不合理了。
当然了,你可以认为一号船长已经进化了,作为太阳之子,他只靠阳光就能活下来,所以各种超人行为也就变得不奇怪了。
但是电影有对一号 “ 船长超进化”的任何描写吗?
没有吧。
这些需要观众脑补,需要添加额外设定。
一般而言,对于所有电影来说,常识问题是不需要解释的,例如人要吃饭喝水。
在科幻片的领域,一些公认的科幻技术也不需要解释,例如未来科技很先进靠语音就能操控飞船等等。
但是,“船长超进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别。
当然了,并不是说不允许超自然的存在。
比如在奇幻电影中,在一个人人都会魔法的魔法世界,超自然当然也可以变为一种常识。
但问题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是一个科幻片,是一个基于现实的高科技电影。
我们看不到任何“船长超进化”的科学解释,哪怕是不合理的科学解释都没有。
为了解释船长为什么能被太阳直射而不死,观众们需要自行补充设定。
这种补充已经超越了“电影文本本身”,近乎达到了独立创作同人作品的程度。
船长这个人物暴露了电影内在逻辑的缺失,也成为了这个电影真正的硬伤。
电影的硬伤会让观众出戏,观众将不再关注所谓的电影情节,而是开始情不自禁的思考:这个船长哪来的?
他为什么这么强?
为什么其他人拿船长没有办法?
船长难道不应该已经死了吗?
当片尾最后墨菲与太阳同归于尽时,本应作为高潮情节的结尾,观众看起来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没有人会关注所谓的人与神的对抗,没有人会关注所谓的“用蜡制作的翅膀靠近太阳被融化 ” 之类的神话故事,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都被转移了,而转移的根本原因就是导演给电影带来的硬伤。
这绝不是导演风格的问题,当然了,你可以说这是电影流派,例如大卫林奇的电影也没有逻辑,但是他从电影的开头就让观众放弃了逻辑,只让观众关注纯粹的心理感受。
《太阳浩劫》不是的,在最开始它甚至还有一些悬疑色彩,而悬疑是需要观众带脑子、带逻辑的。
你不能电影前半段是希区柯克,电影后半段是大卫林奇,这个游戏不是这么玩的。
所以没有借口,这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导演没有能力写好一篇作文,驾驭不了这个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完成度缺失。
看这个电影之前我一直很忐忑,就怕danny boyle继续犯傻,毁了这么个有噱头的题材,然后让我不得不加深对他的厌恶。
毕竟我们都不愿意厌恶这个曾经天才过的家伙。
看过了电影之后,我唯一可以言喻的感想只是“震撼”。
估计之前那些给出恶评的人原因可能只有两个:1。
你从没喜欢过danny boyle的电影。
2。
你没有真正到设备过硬的影院里看。
**** 作为半个sci-fi饭,我得说,sunshine并不是一部出色的类型电影,严格地讲,此片甚至很难说有多sci-fi。
但我就喜欢扭曲的东西。
不过,DB同学对sci-fi的热情恐怕也只是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么个爱好广泛什么都想试一把的轻浮分子。
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看此片的同学们,请你们也不要抱着看一部科幻片的心态去看Sunshine。
剧情。
恩。
坐在我后排看片的一对男女孜孜不倦地发出“咋没有情节”之类的感叹。
好吧,如果想看情节,为什么要看danny boyle呢?
从此人第一次做导演开始,他就只关心一件事:style。
非genre,非niche,非fashion,非artisan,就是style。
所以我想不如删除这项考量标准好了。
我承认,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剧本,比如第一个危险的舱外任务居然就派了船上责任最重大的俩人去执行,实在不合逻辑;再比如这个神一样什么都知道的电脑居然在发现船上多了一个外人时都不报警,改变航向但没有调整隔热罩方向时也不提醒一下……而最后那个僵尸一样的伊卡洛斯I船长追杀capa的情节总让我想起28 days later,顿时把一部sci-fi电影变成了僵尸题材b级片……实在是有点无厘头。
如果剧情这项真算分,恐怕要不及格了。
角色。
剥开华丽的sci-fi外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八个人,密闭的空间,不到24小时的时间,极限条件下,每个人产生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乍听上去几乎是dogme95的调调。
算是相当有意思的尝试了。
然而接下去怎样呢?
理性淡然的船长真田广之,爱植物超过爱人类的杨紫琼,心理素质极差的英国电影超级甘草麻脸亚裔男,do-the-right-thing帅哥Chris Evans,善感又坚强的双鱼女rose byrne,超级怕死的实用主义大副,迷恋阳光到严重晒伤最后被晒死的拉丁男,最后剩下的总是莫名其妙背负上全人类希望的reluctant hero……没有一个角色有新意,这一点让人非常怀念《猜火车》的孩子们,个个栩栩如生,各有各的腔调,至今回想起来还都历历在目。
其实sunshine本可以更好,比如晒伤狂人墨镜男本可以是点睛之笔,总觉得它会有点什么奇怪的personality大爆发,但是刚刚对他感兴趣此人就voluntary地死了;比如capa的角色可以再扭曲一点,不要这么英雄腔;比如僵尸船长的角色可以去掉,然后让它的故事在随便哪个伊卡洛斯II船员身上重演……所以,总体看来最多能得个刚及格的6分。
视觉。
Sunshine带给我的视觉震撼非语言能形容,10分满分的话我会给出11分。
引用某些记者很喜欢用的一个词语,美到令人血脉贲张。
其中很大一部分当然来自惊人的特效,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力量。
剩下的,比如长时间倾斜的镜头,大光圈的运用,流畅的舱内曲线,常常有意地失焦,伊卡洛斯I上船员照片迅速的闪回,包括那个让我想到fake plastic tree的MV的船内单车运动画面,都太令人兴奋了。
至于有关太阳的部分,那些注视着阳光的镜头,真的比嗑药还high。
此外,DB同学玩了一次创新——这个鲜艳色彩狂人好像突然冷静了,大量地采用冷色系,并在演员面部加了很多阴影,尽量掩盖掉演员本身的美,让他们通过眼神最终迷倒观众,which is proved to be一个妙招。
唯一的暖色只有两处:橙色太阳和“黄金甲”。
前者是最残酷的杀手,却无比温暖美丽而平和;后者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唯一一根可以使人获救的稻草,也是使命的象征,因此不负众望地沉重、愚笨、累赘,但它会在关键时刻出现,虽然经常严重不够用。
音乐。
Underworld的杰作,日后必将又出现一张很受追捧的电影原声经典。
当然,这跟danny boyle同学一贯出色的音乐品位脱不了关系。
英伦电子乐搭配隔热板的振颤,真tmd迷幻。
另外,ending credits那首avenue of hope真是百听不厌。
10分。
表演。
不出所料的好。
除了意料之中的cillian murphy再一次出色完成了表演任务以外,每一位演员都相当出色,大概跟拍片之前被danny boyle同学禁闭在伦敦郊区锻炼意志力的野蛮集训有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hris Evans,他原本是全体演员阵容中最好莱坞、最商业、最嫩、最不靠谱的一个,没想到却成了片中最大的惊喜,几乎他的每一场戏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要命的是他还很帅。
真是没有办法把眼前的他跟《神奇四侠》里那个只会摆pose追mm的霹雳火联系起来。
只不过跟以前《猜火车》班底的集体演技大爆发相比还是有差距。
8分。
综上所述,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此片平均分为8分。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是好莱坞制造,尽管耗资庞大,但Sunshine仍是一部非常个人化的独立电影。
没有外星人。
没有星球大战。
没有主流明星。
没有英雄主义。
没有用刻意的幽默和黄段子强调角色的所谓“人性”;没有愚蠢的所谓美式乐观主义。
没有类似人类必胜的propaganda……但与其他独立电影不同的是,此片只适合在大银幕看,而且越大越好。
如果你是看碟或者BT的,那么你看到的跟我看到的一定是两部不同的电影。
(比如真田广之就义的那个镜头,壮丽的画面加上到位的音乐,让我这个著名的特效鄙视者足足35秒没喘气,心脏提到嗓子眼,双手捂着脸颊以防面部抽筋——对着DVD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情况。
)这样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规格的独立电影,实在很怪胎。
可想而知爱它的人恨它的人一定都不少,反而很难得到不爱不恨的中庸评价。
也正因为此片如此个人化,那些与DB同学每一个小趣味合拍的人,现在一定知道我在讲什么,因为我们曾经一起面对着大银幕上这部近乎tailor-made的美丽电影心潮澎湃。
至于对于danny boyle的打分,几乎可以这样总结:作为一个与arthur rimbaud同学同月同日生的人,他和所有天平男一样,是最有可能成为伟大诗人的人,但永远不会成为伟大的storyteller。
其实吧 我对变态杀人狂口中的上帝很感兴趣,就像盗墓笔记一直也没让我们看见的“终极”这样的感觉。
我非常的迷恋丹尼鲍尔猜火车、浅坟 时候的那种风格。
而似乎跟Ewan决裂了之后,他就变得贴近商业化了,惊变二十八天,127小时,这些也都挺好看。
但是,那种独具一格的镜头语言就削弱了。
太阳浩劫也很精彩,开始一上来看见这帮演员,加上这个架空设定,我真的有点傻眼,很讨厌的题材,讨厌的演员风格。
但是后面确实精彩。
还能说什么呢。。
你现在不错、但我更怀念曾经的你。
那个时候,不完美,却光芒四射。
Sunshine.2007翻译成太阳浩劫很贴切,反而直译太过空泛了。
虽然基于老片,现在看本应该是少了很多震撼和惊喜了,原本是的。
然而这比地心引力更让人脚趾屈伸神经紧绷的是突如其来无可选择的身临其境——对人类来说毁灭性的环境:绝对高温(直接气化),绝对低温(太空中,还有冷却液里),真空环境,直视光源。
这从视觉体验的层次上碾压了新片木星上行,Awesome。
任务,或者说太阳系本身的灾难,从客观上引申到人性上。
我们,人类,可以拯救自己本身。
同样,人类也会毁了自己。
在宗教题材的代入上,导演太过极端的批评了宗教,特别是直指基督。
应该这样理解,宗教在人类绝境给了一些暂时失去自我认知的人以信仰,同时在和平时代让很多并不清楚生存意义的人以规范,这是积极的。
但到了人类存亡关头,毫无疑问信徒会剧烈的挣扎:是拯救人类?
还是让人类毁灭回归上帝(具体到剧情)?
里面的船副很好的表达了导演的观点:人,都自私。
经常内斗,但人类存亡是人类之大义,没有任何疑问。
其实这个争执是没有必要的,导演在人类表达太过充实的情况下过少的表现人类接近太阳所产生的渺小,进而失望绝望,最后以上帝来给予自己慰藉,走入歧途。
从这样的剖析上,上帝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信徒。
因为还不具备进去相应的科技,就被迫去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
但在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所以,争执可解。
最后还有一个微小的点,再次表明了一个世界第一强国,和一个内里有点自卑的国家的明显差异:在西方电影(包括但不限于好莱坞,英国,西班牙等),部分时候女人是素颜的,也是真实的(包括丑态),然而。。
嗯。
所以为什么但凡这种片子,出现的亚洲人都是日本人,因为日本人活在现实。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很多事情,不是你“说”,而是我们“想”。
night
故事讲的太乱,画面太乱,有些镜头简直都看不出来在干什么!
直到最后才给了一个飞船的全貌,之前对它的外观构造基本就是一头雾水。
那个发疯的前船长,一直搞不清楚他的心理动机,虽然看上去好像在讲一个很有深度的哲学,其实讲故事的水平太差,难怪评分不到7分。
科幻电影,首先是一部电影,只不过是一个有科幻内容的电影,而讲一个合格的故事是一部电影的基本要素。
还有,那个刻意扭曲前船长出现画面的处理实在是……求莫名堂!
有些情节故意虐观众的心理。
一直不能理解,那些科学家为什么就那么痴迷太阳强光?
就像吸了鸦片一样,明知道太阳光过强会伤害甚至烧焦自己的身体,但就是像抵制不住鸦片的诱惑一样要在观察室一个劲儿地调高透光率?
即使你们很久没晒过温暖的太阳了,即使重新点燃太阳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但你们是人类最杰出科学家的代表,连这点理智都没有吗?
借着拯救末日地球的华丽外衣,大玩科幻、惊悚、人性、环保、宗教等等热门话题,是当前商业电影很受人待见的游戏模式。
从伊卡鲁斯2号决定偏离既定航线去救援7年前失事的伊卡鲁斯1号时,就能预知影片中的男女老少将不可避免的陆续挂掉。
这种只需20分钟就能猜到结局的电影自然不必在剧情上有所奢求,但人物塑造却是本片真真正正的软肋了。
像幽闭的太空舱绝对是书写复杂人性的绝佳场所,可惜的是,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也只能顾此失彼流于形式,尤其是几位亚洲角色,不是挂得太早就是死得太潦草,让人意犹未尽的说。
从视效角度上看,本片绝对有其过人之处——区区4000万美金的预算,就能打造出如此惊艳的太空奇观和气势恢弘的太空船,不得不佩服导演丹尼·保尔的省钱功力。
至于以多达500组CGI视效场景打造的太阳画面,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本片是向《2001太空漫游》致敬吗?关于宇宙,上帝,生死的探寻,不过叙事过于混乱了。
蛋疼片。。。720P高清画质得2星。。。
前面一个小时都蛮好啊,最后怎么突然变太空有鬼了,而且不是黑洞边缘那种充满铺垫的有鬼,生生毁了一部好片。
又是一部很垃的片子···纯粹冲着科幻片这个标签去的···
在电影院里面看应该不错
全片就是我们一起看呀看太阳
特效做的太好了,特别喜欢在观察室看太阳的那些画面感觉,太阳真的很温暖但是却又很危险。
2007/4/11
现代高科技版《后羿射日》,可惜开头的科幻片到后面变成了廉价惊悚片。
剧情无聊,硬伤太多
意外惊喜之作!逼近太阳失翅陨灭的伊卡洛斯,消逝于光芒万丈。万国性格一览。虽然Danny Boyle还是一贯的不肯好好把一个主题贯彻始终,飞向太空没多久就变成了心慌方,随后甚至还拿出十分钟28天式结局。我大概是属于对他风格买账的那类,伯乐型导演,3部成就Ewan,2部成就基仔。
电影资料馆的音效比较震撼,其他一般……
剧情上有很多地方说不通,关键的情节拍得太模糊容易造成脱节,而且确实拍得太闷。当然最失败的是后半段莫名其妙的僵尸1号船船长,本来可以给四星的。严格来说这还是幽闭空间的太空片,科幻核心没什么能拿出来讨论的,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重大事件的时候,到底应该独裁还是民主?配乐和氛围加分
最后落入俗套
稀烂
难看
Sunshine 2007 720p BluRay DD5.1 x264-SbR
后半段人死的一塌糊涂!
残念啊
节奏把握得出乎意料的好,没想到真田广之英文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