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午夜看完《死亡录像》。
西班牙的一部片子。
看开头的时候混乱的镜头差点看不下去,结果后面的内容还有点小惊喜: 一直都是晃动的,迫近现场的摄影镜头。
用一个摄影记者的视角带领观者亲临危机事件的现场。
被警察包围隔离的住宅楼,像疯狗一样发狂的被传染者,被咬得献血淋淋岌岌可危的警察和消防员。
一系列突发的惊心动魄的事件让困在楼里的所有人惊恐慌乱。
女记者不断的催促身后的摄影师,快拍,都拍下来……直到所有的人都被感染,直到最后一丝光亮的幻灭,镜头前一片黧黑,回响在耳边的仍是那句“快拍,全都拍下来……”
最喜欢的恐怖片是《死亡录像》。
一般这种室内追逐恐怖片,需要设置一个被困于室内的理由,比如丧尸太多了把房子围起来了。
这个片子另辟蹊径,设置了一个外界很安全,屋内很危险的设定。
怎么使该设定圆滑?
什么情况下会让人在安全的地方被困?
片子的答案是,为避免病毒泄露,政府封锁了这栋小楼。
这个设定听起来还是有点平庸,不过又是资本主义国家日常黑政府的片子罢了。
但是平庸的设定也能拍得牛逼。
当同样被困在楼内的警观叔叔用枪指着屋内所有人时,背后是武装直升机打进来的高亮探照灯,白晃晃的大功率灯光使叔叔的模样变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个黑色的,僵硬的剪影。
而屋内群众的性命第一次受到真正的威胁,那威胁逃也逃不掉,比丧尸致命,比丧尸更无法反抗。
坐在屏幕前的我大气不敢出,汗毛倒立。
从小看恐怖片长大我,从早期的香港僵尸片,到后来的美国恶心片,日韩鬼片似乎我已经有了很强的免疫力,但这次竟然被这部片子吓到了《死亡录像》,拍得太TMD好看了,一个字“爽”,与之前的《厄夜丛林》也就是《女巫布莱尔》一样,都是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其实就是伪纪录片,让你感觉像是真实的记录某些东西,但都是实现设定好的,我非常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恐怖。
而且我发现在语言上《女巫布莱尔》与《死亡录像》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草根语言特多,很多脏话,粗话,加了晃动的镜头,这样就更增添了真实性,看得真的很过瘾,不知为什么有些人就这么反感DV拍摄的东西呢?
看不习惯晃动的镜头?
我看你们都比那些画质优美,构图完整的大片宠坏了吧?
唉,太不懂得欣赏了,我觉得晃得很爽啊,而且晃的很有逻辑,又不是文艺片那种刻意的晃,艺术是可以用很多表现手法来呈现的,不一定美才叫艺术,懂不?
刚刚看完了,浑身发冷.屋里有暖气,可是还是很冷.西班牙的电影看得不多,真正有印象的也就是<潘神的迷宫>,看后心里感觉很不一样,说不上来怎么不一样,反正感觉就是很棒,跟好莱坞不一样的一种棒.<死亡录像>看完后心里这种感觉加剧了,甚至膨胀.心里发冷,说不上来是因为恐惧还是什么,说恐惧吧,似乎没有必要,虽然是记实的手法,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假的,说吓到人了吧,是被吓了那么几下,但没有象<午夜凶铃>看到贞子鬼模鬼样地爬来爬去的吓人.但是心里到底还是有个声音在回响:这片子真TMD太酷了,it's amazing!!!来说说酷的地方:首先片子拍得极为紧凑,几乎没有冷场,没有看到介绍的观众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现情况变得不妙了,一切都开始混乱起来,等到你想喘口气搞明白时,占据影片近半段的高潮开始了,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我的观影经历几乎就是这样,刚开始上某著名网站,看到此片的发布,然后有人说此片被评了高分,是恐怖片的翘楚,俺心理想,那当然要下来看看,以俺这样急脾气的人看片后居然要暂停下来喘喘气,那情节的安排真是要赞一个~~~第二个酷的地方就是我的标题了,这帮子把俗套子拍成经典的天才们啊,把电影玩到了如此的境地,实属大师的级别了.说俗套子,是指电影的情节.电影的情节其实很简单:多年前的一个女孩被梵蒂冈教会(此处似乎没有说得很细)发现中了心魔,经过研究后送往医院,根据其后的一篇报道,似乎是女孩子半夜失踪了,然而医院否认他们放走了女孩.根据影片的情节来看,似乎是某个医生把那个女孩子带走了,他的目的也许是为了拯救她,于是把她带到某处的顶楼进行研究,并每天记下研究记录.后来医生的记录是说,这女孩所携带的东东不仅具有抗药性,甚至还能变异,于是他判断这种病毒具有传染性,如果传出,后果极为可怕,于是医生的想法是他应该除去这个女孩,并且消除那女孩存在过的所有证据.之后的情况我们只能自己想象了,也许医生在准备消除那女孩的时候被吃掉了,也许pablo在举着摄像机向阁楼拍摄时被已变成怪物的医生所袭击.也许医生就存在于这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住客之中.我自己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因为阁楼上的那个袭击pablo的显然不是最后的那个干瘦怪物,那他似乎应该是医生吧.而且所有的居民中除了一个医院的实习生之外好象也没有懂得医学的人了,更不用提可以研究女孩的教授了.简单说来,片子的情节很简单,也许某天楼下小女孩的狗狗淘气跑到了楼上,被病毒感染了,跑回去后病得越发严重了,而且还传给了小女孩,也许还有那个疯老太太,但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我们听到阁楼上磁带里医生说了,受感染后的症状跟流感很相似.这也就解释了楼下小女孩的妈妈一直坚信自己女儿不过是得了"扁桃腺炎"有些发烧了而已.之后妈妈把狗狗送到了兽医那里,狗狗犯病了,被报告给政府,于是开始封闭整栋大楼.另一条线是"当我们熟睡时"的电视报道小组,两个人,一个主持人,一个摄影师.要报道的是当人们熟睡时这个城市发生的事情.今天晚上要录制消防队的生活.先是消防队员们吃饭,打球,然后接到紧急通报,有个住宅的老太太不停的尖叫,于是小组跟着那两个消防人员进了大楼,然后大楼被政府封掉,恐怖之夜开始了.这片子要是正常按照顺序来拍的话恐怕趣味全无,想象一个好莱坞的套路:楼下的邻居们议论纷纷,感觉楼上的住客有点怪,还时不时地有动静传出.然后小狗狗跑上去,又奇奇怪怪地跑下来,妈妈把狗狗送进了医院,然后小女孩得病了,晚上楼上传出了尖叫声,邻居们报了警,消防队员带着采访进来,警察也来了,政府得到通知,封锁大楼,恐怖开始.这样拍的话,那片子就是最通常不过的一部血腥恐怖片,无任何出乎意料而言,而且对于病毒的起源之说恐怕会被观众骂得一无是处:原来又是着魔和梵蒂冈啊,又是血又是叫的,就是生化危机的楼内封锁版啊.然而片子从电视小组的采访开始,一步步进入危机主题似乎高明了很多.记实的手法好象真是只是在拍电视节目,后面当两个逃命时,为了让摄影机继续工作有个理由,硬是把大楼的电都断掉了,感觉编导费了点苦心,效果不错,比较能说得通.片子由于是以摄影师的角度去拍,所以有些细节无法做出描述确实有点遗憾.比如说那老妇人中弹后怎么复活成怪物,那些人被咬后追上记者,而后又退回去,是商量好的吗,被咬的怪物具有分析能力吗,他们彼此之间有合作吗,被消防队员拧断脖子后的怪物还能继续存活吗?
这些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不知道也许会更好.最后楼上的怪物估计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是很多观众的恶梦了.效果做的真是不错,不过怪物都怪成那样了,还穿个小内裤真是让人小小地可笑了一下.当女主角被怪物拖走成为最后一个被消灭的人时,画面一片漆黑,然后响起了女主角的一句话,"TMD,pablo,我们必须拍下所有的东西".让人感觉很讽刺,是啊,摄影机是拍下了所有的东西,可是人呢,也都没了.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可以成为年轻导演(非天才)的教科书了.以前人家说电影要想吸引人无非是三个因素,第一是故事,第二是故事,第三还是故事.我说,电影要想吸引人无非也是三个因素,第一是故事,第二的情节安排,第三是把故事编成精彩的情节的天才编导们.
看的时候发现21年上映的泰国恐怖片《灵媒》无论是在拍摄手法—伪纪录片,还是在最后结尾的高潮部分的处理都与其非常类似,即摄像机夜视镜头下的恐怖直播。
传染病导致人类丧尸化,这个设定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烂熟化了,但是在零几年那会儿应该还是属于新潮的。
在某种程度上,《死亡录像》给后来的恐怖类电影带来了很多启发。
电影2/3的剧情并不算恐怖,我这种胆小鬼都能接受的程度。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怪物”都是可知的,可被预测的异化后的人类,顶多是血腥点,对中国人来说可能算不上真正的吊诡和恐怖。
不过电影最后10分钟还是可以满足大家对恐怖和刺激的追求的,不要错过。
关于剧情和人物设定,在这部恐怖片中我反而解读出了一种“温情”。
警察因为杀人内疚最后被咬了还拖住小女孩;居民实习医主动救助伤患;记者一直坚持记录真相; 光头的消防警察遇到一个感染者干掉一个还一路护着俩记者; 进来的防疫检测人员被咬了主动把自己关起来;然后那个开始看起来很油腻的中年男人,在只剩下几个人的情况下居然能保持情绪稳定,能想出来逃离通道。
在片尾,男女记者来到了最恐怖的顶层阁楼,在照明设施被破坏,只有男记者有摄像头夜视的情况下,他选择的是去保护处在黑暗中的女记者,嗯,虽然在面对boss的时候大家都团灭了,但是还是说,该有的安全感是有的。
确切说,导演是个很加泰罗尼亚的人女主角是个地道的马德里人拍录象的PABLO, 是南美的.真的,在现场,可怕死了. 午夜12点半看完出来,500米的路不敢走回家. 更多人害怕是因为,他们自己就住在片子里那样的一座至少100年的老房子里.看了REC的 记录片, 看到他们是怎么做这个片子的。
女主演没有剧本的全部,她一整个月,一直穿着同一件衣服,挂满血浆,没几天就臭了.比较搞笑的是,在电影院里 后面的观众一直说:"哈,中国人,中国人." 我很笃定那女人是个日本的. 看了记录,果然,男人是中国的,女人是日本的。
那鱼眼皮~~ 不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最后,看被删减镜头,看到消防局的女工作人员 告诉司机去 RAMBLA DE CATALUNYA 34号,于是我和朋友就去那座房子看了看. 原来就在我住的地方2个街区之近!!!
站在那个门口还感觉到阴风阵阵的~~ 不过旁边的老太太好心地说:"你别怕,电影里的都是编的,这座房子都拍了好多戏了"
我觉得真的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哥们的身世有的网友说是若干年前的小女孩中了心魔,被医生带出来研究可是我觉得像是一个宗教狂为了维护信仰,将对立宗教的圣女劫持,然后将她弄成怪物,让她生不如死,不能转世,圣女变魔女。
这片子不能用恐怖来形容根本是令人窒息。
---作为“丧尸粉”,我也算“阅丧尸无数”了跟中国僵尸比,外国丧尸更现实中国僵尸多来自于怪力乱神,收服它们只虚一眉道长小施法术而外国丧尸虽也是想象出来的但我们能从病毒的症状看见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非典病毒等真实病毒的影子。
因此外国丧尸更真实,看着更让人感同身受的末日危机感。
-看得最多的要数美国丧尸以《活死人之夜》《活死人之地》《活死人黎明》《生化危机系列》为代表的美国丧尸片,更体现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总有一个人特别神勇、特别聪慧并且有超强体能,而且长得奇帅(酷、美)无比,带领人民群众杀出一条血路。
这类影片恐怕两个手都数不过来,美国人民总是一次又一次,大无畏的献身给丧尸,死了很多无辜的美国人民之后,英雄就会一次又一次拯救全人类。
有时看多了,真的分不清哪部是哪部而且名字还都差不多英国的《僵尸肖恩》则以英伦幽默的喜剧片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丧尸电影。
这是一部让人既紧张有开心的丧尸片,与众不同。
现实中,丧尸病毒不会散布全球,但是丧尸文化却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这不,西班牙电影人也开始以丧尸为主题拍了这部《死亡录像》。
之所以说本片“不一样”可以从几方面谈谈:1、不一样摄的录手法。
本片独辟蹊径以记者实拍的模式开展故事。
纪实手法让本片更真实。
手提摄影的拍摄方式,一方面真实,一方面让观众看得头昏目眩,心情也跟着镜头一样起伏不定。
那种眩晕,就好似晕车的感觉。
最令人窒息的要数最后摄影灯碎裂,只能开着夜视灯的段落。
在未知黑暗里,等待主角和我们的又是什么?
2、不一样的演员。
本片没有俊男美女,能看得上眼的也就女记者和光头消防员了,当然他们在片中的美丽程度在美国丧尸片里顶多演个丧尸(开个玩笑)。
这是一部纪实电影,普通生活里的人物怎么可能各个美丽呢?
我刚看完,全然记不清人物具体长相,只记得女记者之前的喋喋不休和后面惊恐的叫喊,健壮的消防员束手无策的神情,居民们的恐慌……这栋大厦里的人们,彻底凌乱了。
是的,他们毕竟是凡人。
本片,逼得我这样一个看惯了美国救世主情结电影的凡人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丧尸事件发生的自己住的大厦里,我又怎么可能不凌乱呢?
3、不一样的结局。
在这八十多分钟里,大厦外强大的警力让我我一直有一种期待,期待会跳出一个正气凌然的家伙,带领到家走向光明……可是越到后面,我发现这群人确实很忪,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就被丧尸咬到了,被丧尸咬过的人也不会顽强拼搏一下,直接把自己锁起来等尸变,最后一个连女记者也被未知生物拖走。
这让我意识到,对救世主的期待不过是我美国片看多了之后产生的思维定势。
集体死亡的结局令人绝望,女主持人最后的画面,让人窒息……这是之前不可能料想到的。
---ps:1、我觉得这片子里的人,一定不是丧尸粉。
你看他们打丧尸的手法就不对,要么掐脖子,要么勒脖子,要么死拽着,要么拳头打脸……太业余了。
丧尸片的经典名言:“打爆它的头!
”僵尸粉都知道!
在科学日渐发达,疯子科学家日渐增多的今天,丧尸出现也不是没可能,亲们,学一点技巧,能防身!
2、因为这片子感觉太真实了,我看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会想到丧尸病毒如果在中国爆发会怎么样??
我不敢想,也想不出来会不会有英雄来救我,或者我会不会变得很神勇或者我根本就是被吓死的夜半三更,就发这么多!
洗洗睡了!
从观赏的角度说,《死亡录像》比《女巫布莱尔》紧凑多了,至少后者打起烟雾弹那是相当过分。
也许看过的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听过壮举的人倒是极多,以致片子更像是被名声所累。
在这年头,《死亡录像》还是可以作为推荐的,只需要具备西式恐怖片的不多体验,现在不光人咬人不新鲜,死人咬人也就那个样,一切只因为它是恐怖片。
以不剧泄为前提,故事就是采访二人组,一出镜女记者、一扛摄像机的,跟拍消防队员的行动,到了一公寓楼展开营救行动。
故事迅速地展开,没啥好前因后果,要有点提交代就是靠剧中人物的眼观耳闻。
好不好可以看过再说,差点忘了讲,这里推荐的一大原因就是《死亡录像》的片长够短,你看看就知道了(不建议RMVB,看RIP加外挂字幕吧)。
影片的带入感很强,摄像机将观众带到了那幢惊骇的楼里,犹如置身其中的恐慌者,KTV也将它和玩DV的《科洛弗档案》列在一起进行了分析。
比起以往借助化妆打光布景音效所设置的恐怖片,《死亡录像》的手法很简单,作为恐怖的一种娱乐方式,它就像个“探索与发现”式的电视节目。
相比于揭秘解谜,电影总是要玩得好一些,弄个开放点的结局,这些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063210/
第一次看豪梅的电影,就是这部风靡全球的「死亡录像」,所以从而激发了我对豪梅的电影有所兴趣,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而且可以说的是「死亡录像」是豪梅至今公认最好的电影。
「死亡录像」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是他破格独尊的电影拍摄手法--DV,这种摄影方式被早期的经典之作「女巫布莱尔」运用过,而其低成本拍摄赚回十倍的票房成绩,曾轰动一时,其实最早运用这种拍摄手法并不是它,而是一部八十年代的德国惊悚片「食人族」,而此片因制作效果过于逼真也曾被禁于影坛,后来也消声若迹,现在这部「死亡录像」再次将这种DV手法在全球推至极峰。
影片除了有血腥的卖弄和丧尸连连的镜头恐吓之余,其实若果是细心的人会留意到,本片的出色之处共有三点:第一就是前面所说的DV拍摄法,所做出的真实感非常惊悚,记得我被一幕吓到了;第二就是封闭的公寓;试图想象在一栋封死的大楼被层层危尸袭击恐怖还是大街是一群汹涌丧尸袭击要来得恐怖?答案必定为前者。
人往往会在一个空间里创造一定的私人空间,越狭窄就越想渴望,反之,越大的空间行动更为自如轻松,影片便是创造了那么一个拥有紧迫感的布景,所有人悲剧地被认为隔离之物,丧尸便嗜血于整栋窄小的公寓,狭窄的逃生走廊让观众在视察环境中感觉非常的不适;第三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光线;细心的朋友们就会察觉到影片从开头的灯光到慢慢后来只有摄影机的大灯直到结尾仅仅一盏夜视灯的照明,如此过来的光线体验让人越来越具有压抑感.这种感觉从来到那所公寓便开始了,公寓后来彻底地停电,摄影师只凭机灯照亮通道,这时已经只剩两个人,公寓的层层走廊去来何物,你甚至不能猜透黑暗中会出现什么,听着记者和摄影师的跑步声和呼吸声,观众一定会越来越感到紧张压迫,整部影片呼吸也更加的急促,狭窄的走廊昏暗的光线,时而传来尖叫声,恐惧直迫观众,几乎窒息。
里头有一幕完成了高潮,那两个找到钥匙的人跑去顶楼,这时群尸汹涌,心跳立即加速,越来越快,丧尸快要来到顶楼,记者把门打开,摄影机猛一旋转,门迅速把差点近来的丧尸锁到外面,很刺激的一幕。
最后摄影机的灯被无形物敲坏,慌张的呼吸声连连不断,夜视灯开了之后,记者紧紧抱着摄影师,镜头照出记者慌张神情和不断张大的瞳孔,还有急促的呼吸,这时屋里怪物找到了他们,进行了黑暗中的袭击,镜头摇晃得厉害,尖叫声和物体敲击声,摄影机摔在了地上,记者在镜头前慢慢往前爬,突然安静,记者被拖进了无尽的黑暗伴随惨烈的尖叫,片子从光到暗的演变促使影片恐惧更上一层。
影片的故事算是比较新,虽然情节上也是俗套的丧尸攻击,但破格摄影手法与一流的视觉空间技术为恐怖片真实性浓度加剧,甚至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无处不在,可以说本片为经典恐怖片的历史添上浓厚的一笔。
2012.Nov.2821:53
完全一扫我当初看女巫布莱尔的挫败感!这个起码会叫你跟住剧情发展,那个都要催眠死了。
我看我以后都不想看恐怖片了,年纪大了心脏不好都静音看的,剧情很弱骗小孩的,恶心镜头更让人抓狂。
构思(以录像形式讲述)不错,但题材太普通,也不够吓人。
抖来抖去的,就最后的内裤MM有点吓人
疯子一样的女主,没被丧尸吓到先被这女主烦死了。
真的是直播。吓死人了。就是个丧尸电影。
晃动的镜头让我眼睛疼,西班牙语让我耳朵疼~~汗~~
个人观点,实话实说,可能是先入为主,对这部山寨生化没有好感
晃的头疼..
从头“搞笑”到尾 低成本烂片
前40分钟可以忽略,后面的除了惊叫,血腥就是咬来咬去的僵尸,一点不恐怖
西班牙人的大嗓门怎么能让怪异生命存活
可吓死爹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扛着个摄像机
为了有几个镜头让我惊了一下。
太贴近生活 又是伪记录拍摄 不得不说 黑马 绝对的黑马~~~~
难看,镜头晃得我头都晕了,人么又吵得要命。
比苜蓿地有层次
看不下去
晃得眼花 第一次看DV类 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