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岛7月22日
Utøya 22. juli,恐袭夏令营(港),7月22日重生(台),U - July 22
导演:埃里克·普派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18
简介:在2011年的7月21日那天,650个年轻人正在于特岛上参加夏令营,他们刚刚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被一个全副武装的右翼激进份子炸毁,接着激进分子就来到了于特岛。影片将跟随一名叫卡佳(Kaja)的小女孩,在听到了激进分子的第一声枪响后,令人窒息的72分钟生存挣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于特岛惨..详细 >
政治极端份子制造暴恐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政府的处理和自我检讨、民主与法制原则、各方政治团体诉求和民众呼声、受害家庭各成员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恢复。影片在各方面都有提及且刻画很到位,很好的纪录片。
这么善良的女主……
6.5
看了导演的映后问答 受益匪浅
无感,被长镜头晃晕。
一年两部「722」事件改编电影入围欧三大,比起《22 July》,本片不讲道理,只是用单纯的长镜头来想象受难学生当时的处境,在和平时期这样的经历堪称「接近地狱」,给予观众们的感受或许比大语境大环境下的《22 July》更加深刻,另外一种创作想象是,未来改编自真实恐怖事件的VR电影也是一种选择,当然创作者会承担更大的「白左」们的舆论压力。
在我们东百,苹果手机不如诺基亚好使
数一数大概就十来个场景,每一个都很无趣,估计把宝都压在了反传统的结局上。
柏林主竞赛补番。长镜头完成得还不错(应该还是有几个特写是接点),景别控制很细致,那么多群演很考调度能力,不少时刻比较心理化,强调沉浸感(或许拍成VR就神作了吧……),通过1:1真实时间来让观众体验枪击案中的极度恐怖的气氛(屠杀72分钟,长镜头则是83分钟左右)。不过这种环境里小哥不忘撩妹,女主又作死,还是比较成问题(剧作其实不如[维多利亚]但是气氛还是要好一些……)准备等威尼斯主竞赛资源出差不多了再补绿草那部,2018年出两部同题材影片,比稿不说,本身就是很有症候性的。
女主就像故意送死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在哪
虽然演员演得很卖力,但是。。。。。。无fuck说
压迫感
挪威电影周看的,通过导演本人介绍知道为什么只从受害人没有从犯人角度去拍,主要剧情和案件的70多分钟保持一致,剧中的枪声也和犯人实际开的枪声一致。导演是记者出身,是想真实的去说这个事件。
看完的冲击大到我要深呼吸把自己丢到阳光下暴晒,才得以慢慢去掉了背上不停升起的寒气。此片并非一般观众熟悉的故事结构,它90分钟就是带你目睹,几年前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所经历的生死72分钟究竟是什么样。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不少,可是有多少能重新挑战人们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态度。
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少得可怜,也不清楚女主的行动目的。
紧张!基本以第一视角把整个事件经历了一遍。几乎可以感受到那种不知枪手会在何时何地出现的绝望感。但是对女主在这种情况下还到处乱跑的行为表示不是很能理解,即使是为了找妹妹,难道不应该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吗?
过于纪实,不能提示深层的思考和矛盾。只在影片中间提到挪威和欧洲不是民主政治,政府不尊重人民意见,政府放进来大量移民,结尾却把人民内部矛盾改为敌对矛盾。当然罪犯试图暴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其实认可罪犯的一些想法,但他依然应被重罚,即便有精神鉴定。
与另一部比平淡了一些
旁人根本无法体会的恐惧绝望以及对生的渴求,通过被害人视角展现一次恐怖袭击的全过程。女主从理性的寻找妹妹,奔跑,躲藏,到面对死亡,最后的崩溃,中枪,整个过程令人扎心。创伤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愿世界和平。
什么鬼片子,北欧的电影风格已经很难理解,这个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