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乌鸦
The White Crow,芭蕾舞王雷里耶夫(港),白乌鸦:纽瑞耶夫传奇(台)
导演:拉尔夫·费因斯
主演:奥列格·伊万科,拉尔夫·费因斯,路易斯·霍夫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谢尔盖·波卢宁,奥利维尔·雷堡汀,拉斐尔·佩尔索纳,丘尔潘·哈马托娃,扎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塞尔维亚语言:俄语,英语,法语年份:2018
简介:才情旷世、桀骜不驯的苏联芭蕾舞巨星雷里耶夫,是兼具自信、欲望与野心的白鸦,坦然放荡于双性之间。影片将他在西伯利亚铁路呱呱坠地,以至在巴黎 演出期间投奔西方的经历前后交接;在恩师普希金眷顾训练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芭蕾舞男星。赖夫费恩斯(《狄更斯的隐密情人》,38 届)演而优则导,舞坛新星奥力伊凡高首次担纲,配搭“芭..详细 >
作为传记还是不太合格,需要事后去自己查资料。
怎么这么少人看过这片子
三条线交叉剪辑莫名其妙,想丰富叙事但是根本把握不好。棒读台词。画面勉强吧,试图做到冷静克制但只做到了疏远
第一次看到电影里的主人公在伦勃朗的浪子回头前驻足。想起多年前在这幅画前停滞沦陷的我。
自大又自卑,热情又粗鲁,有些艺术家是真的很讨人嫌的,看见我熟悉的人的影子。拉尔夫·费因斯蜀黍居然俄语说得挺好的。
比较失望。选角没什么问题,我倒觉得男主演的还不错,努里耶夫的坏脾气演的非常自然,长得也和本人挺像的更有代入感。当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选Polunin更理想,不过这毕竟还是个电影不能只考虑舞蹈部分。最大的问题是完全分不清主次,夹杂了很多根本无关紧要的内容:Clara的戏份除了为最后的叛逃服务以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大篇幅描绘努里耶夫的童年然而其实什么都没讲清楚,还有强行安排的绿帽情节(这点最不能忍,因为这个直接减一星)。人物塑造完全侧重于西方视角的“追求自由”上,而他身上的民族烙印却基本被忽略,叛逃时因母亲产生的情感挣扎也是轻描淡写。一比较下来《最后的舞者》其实很不错了,至少对主人公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的挣扎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
西式自由=自私 政治色彩有点浓厚
如果不是第一次跳芭蕾舞那场戏,可能整部电影就失去意义了
自私,偏激,美貌,天才,叛逃,搞男又搞女(德国全裸小男友是《暗黑》的男主),1993年死于艾滋病。从生到死离经叛道。
拉尔夫·费因斯导演的居然,怎么说呢,时间2个小时说明还是手艺差点意思,控制不好电影的节奏和取舍,于是显得很冗长。剧情略简单,就是你一看就猜出来原委,猜出来结局的片子,追求自由的这个点也重复了无数多次让人对于情节产生了疲劳,作为故事核心的男主所作所为非但没有让人感觉多么惊世骇俗,反而一切都显得很平庸,这点非常失败,大量毫无意义的舞蹈场面浪费时间也没有展现出他舞艺超群,同类型片很多,比如《黑天鹅》起码在舞蹈上有非常多刺激观众的直观展现的精彩桥段,这部电影虽然说是舞蹈传记类但舞蹈环节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失败。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岁数大了,感觉胖了许多,但是小时候嘬奶嘴儿造成的翘唇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片名可以跟Red Sparrow那部结成兄妹。基本一样的题材。剧情有时很扯。但西方不会宣传。
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表达逃离 自私即自由 让我们只爱自己
倒不是想象中那种无脑黑苏联但拍得很笨。有一段男主和教他英语的德国小哥说,他们repress我。德国小哥说,他们oppress你。男主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德国小哥说,对,你应该用oppress这个词。我想了一会这两个词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
把野心写在脸上的人。有本事才能有脾气,或者说没有先来后到之序,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好。
剧情平平,演员平平,叙事手法平平。
一直在强调男主天赋过人,但表现在哪里呢?只有大家一次次地原谅他的无理,这就能体现他天赋过人了吗?还有影片前半部分剪辑真的跟💩一样,乱糟糟的,男主除了笑就是一副司马脸,要我是他身边的人,管他多天赋过人,总要教他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体统,男主真的是我见过的最自卑自大自负自私的人
发现最近对电影变得苛刻起来。
我喜欢 摄影好 蔡司ultra 16老镜头的技术缺陷一比较就太明显了 紫边一塌糊涂
芭蕾、性向、个性(特立独行),这三个人物行为动机的支点,只有最后一个表现得还行。据说男主本身也是舞者?但是怎么头身比捉急,气质松垮,尤其跟旁边的正牌叛逆巨星宁宁比起来,演努大神真的没啥说服力。反而跟我厂穆勒神似,说是苏联叛逃球员比较可信…
片子拍得太差了。比BBC 一个关于努里耶夫的纪录片Dance to Freedom都差多了。表演差,剧情苍白,剪辑混乱,对白愚蠢,舞蹈部分……算了,这一个关于芭蕾的电影根本就舍不得让观众看一眼芭蕾。费因斯作导演毫无才华,对人物和故事没有什么理解力。很差的电影,BBC的电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