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雪健和眼镜男坐在河边争执不休时,音乐缓缓而至,伴随着潺潺流水声,舒缓安逸悦人身心。
湖面靠近岸边的流水带着飘落的树叶儿,流动着,冬日的阳光洋洋洒洒地散落一地,令人倍感慵懒。
微风拂起了湖面,散开阵阵波纹,在阳光反射下,散发出层层银辉。
一地的美好~高秋江站在雪地里,让我想起了情书,女主角同样站在雪地上,仰头,镜头就此定格。
当然在此之前,她冲向远处,大喊:你好么?
我很好!
高秋江不停回忆着与石团长的过往,脸上泛起不自禁的微笑。
美好无比。
其实这部电视讲东方闻音和姜必达的那段可有可无,东方的出现无非是为了让姜必达留在新四军的一个设计桥段。
感人的倒是最后的最后,张克斯被人整到发疯后,在大礼堂演讲的那一出;姜必达和陈默涵在农场改造的那一出;最后姜必达高位功成身退的那一出;etc。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我也很喜欢《亮剑》,但有点不平衡为什么《历史的天空》几乎没有名声。。。
我觉得论剧情论演员阵容,《历》都要强于《亮》啊。。。
这确实是一部内容丰富情节精彩的战争剧,紧紧抓住了在战争和政治中各种关系的激烈碰撞和微妙变化.。
张丰毅、殷桃、李雪健等演员演技也很好,从姜大牙、陈墨涵、张普景到赵无妨、石云彪,甚至是江古碑,都演绎地十分到位,但我看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是陈墨涵带领他的七十九团投共后,国民党两位师长开的那个所谓的检讨会议,那简直就是一个推卸责任的推诿术范本啊。
会议由师座主持,一落座他就对七十九团投共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做了一个阐述,说“这是自勘乱以来最大的挫折,此举使得共匪如虎添翼还在其次,关键是对于我们军心撼动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是破坏勘乱,是杀无赦的死罪.”这是要脑袋的死罪啊,够严重的吧?!
这么严重的罪责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这时高师长直指文副师长,说:“文副师长就在79团反水前夕,你去汤山集视察过.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不能说没有失察之责吧?”意思是要不是你文副师长失察这个问题也就不会发生,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这时候文副师长的回答就挺让人玩味的,他说:“事前我没有看出来自然是有失察之责,但是陈墨涵的真实思想隐藏的如此之深,如果今天他仍然和我们坐在一起开会,又有谁敢说他不是党国的栋梁之材呢?况且在高师长的麾下,我是一个外来户,陈墨涵的提拔和任用和我毫无瓜葛.我想,要不是师座对他如此器重,以至于把79团交到他的手里,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结局了吧?”看看,他首先承认自己是有责任的,但是,就是这个但是,说的他这个失察好像是情有可原的了。
接着又来了一个况且,这一况且让人觉得他这个失察不仅根本算不得什么还直接把责任推回给了高副师长。
高明吧?!
师座一听,这个确实跟自己脱不了干系,但不能自己把责任担了呀,于是他说:“就算我们同有失察之责,可是当陈墨涵突围之际,你却越葅代疱,直接命令一旅长放慢速度,致使79团从二垄岗脱逃,恐怕也有作战不力的责任吧?”瞧瞧,他这话的意思是就算我和你同样有失察之责,但是你还有作战不力的责任呀,自然你的责任多一些。
文副师长一听,不乐意了,说:“这样看来是真要追究我文某人的责任了?至于为何放慢速度就地展开,一旅长,你说说看.” 一旅长证明那确实是不得已所为。
有人证明是不得已所为,文副师长底气大涨,又把责任推了回去说:“当事后诸葛亮都是最聪明的,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比如张家毓团长吧,如果还健在,也应该和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开会,可是他却被人暗杀了,被谁暗杀的呢?疑点最大的就是那个高秋江,对于这件事儿,师座是不是也要负一点责任啊?!”师座自然是打死也不承认这事跟自己有关,不仅不承认还说责任是文副师长的,说是张家毓是他最忠诚的下属,而高秋江与他水火不容,上峰要求彻查此事,去抓捕高秋江的行动是你文副师长,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不是你文副师长的责任吗? 这段话不仅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还用力又把责任往文副师长身上推了回去。
文副师长一听,不仅不觉得没有完成任务有责任还觉得自己失职失的理直气壮,他说:“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这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也是最好的结果了.诸位想想,咱且不说高秋江身手不凡,就是把她抓回来了,这不是逼着我们师座大义灭亲吗?要是我的人当场把她击毙了,谁知道师座会怎么想呢?那毕竟是你的同胞妹妹呀.所以有些事情最好是听其自然.,不要把事情做绝啊.”师座说现在是在讨论79团的事情,不要扯的太远.文副师长说:“任何事情都有关联的,高秋江暗杀张家毓,就是因为痛恨张家毓临战脱逃,才导致石云彪阵忙,如果石云彪没有战死,也就没有79团的离心离德,恐怕也就不会投向共军了.”看看,文副师长的意思是说说到底七十九军会投共原因还是出在你高师长的身上,你高师长才是主要事故责任人。。。。。。。
一旁坐着的一旅长见两位老大就这么把责任推过来推过去,眼看都要翻脸了,责任人还是没个结果,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关于战场上失利的问题,也不是我们一个部队的事儿,要论责任,我们谁也不能论清楚,我想,当务之急还是研讨一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两个责任人就这么就坡下驴,会议转移话题去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去了,检讨会议检讨出来的最后结果就是谁都没有责任。
这两位师长是真正把推诿术用到了极致啊。
只是我想:如果老蒋在现场看到这样的会议会不会当场气绝?
一个要掉脑袋的重大事件讨论到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看到这里真心觉得可笑。
但细想又笑不出来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会议又何尝不是在职场的我们身边发生着?
每当发生事故开跨部门会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这样的态度。
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是有责任,让人不好再指责,但是,每个人又都把自己的责任说的不值一提,主要责任都是别人的。
而且似乎每个人说的都还挺有道理,每次会议还都少不了像一旅长这样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每次会议开到后来也都草草了事了。
而下一次的下一次这样那样类似的事情又重复发生了。
这样的会议是不是你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
这样的推诿术你会用吗?
或者用过吗?
我真心希望所有人都不会用。
呵呵,我这影评写着写着好像也跑题了。
时隔二十年了,最近想起又刷了一遍。
我也很喜欢《亮剑》,但还是认为《历史的天空》才是最经典的,有内涵又好看,而且实际上观众也都喜欢,这可是当年获得飞天奖和金鹰奖的最佳长篇电视剧,观众投出来的。
只可惜题材太敏感,尺度太大重播次数少导致现在影响力不行。
国军中央军对非嫡系抗日军队的压榨还好,想想我党根据地的领导人有随波逐流的有教条死板的有平时口号震天一被俘虏就叛变的,甚至还有坏的流脓的投机分子和解放后变质的,还加上文革部分的,放在现在根本播不出来。
反应国共合作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最喜欢的一部。
李雪健的杨庭辉才是男主,一手把小农思想的乡勇姜大牙塑造和培养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优秀指挥官和党员。
《历史》难得的是对军事斗争一笔带过,而特别表现看似平和民主实则暗流涌动的两党党内斗争,这一点是与《亮剑》最根本的区别。
十几年后二刷,时不时感到冷汗直冒,姜大牙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夭折风险了。
《亮剑》评论常见对于小说文革阶段的忽略,对李云龙的结局颇多不忿,可看完《历史》不妨自问,能从34年一路走过来,一个李云龙身后又倒下了多少姜大牙?
英勇的工农革命军以及近代以来挽民族危亡于既倒的血性英雄们,不朽。
剧中不仅仅有姜大牙这个人物的成长史,还有光明磊落一根筋坚持原则的张普景;以前犯过错误有点胆小保守还有私心的窦玉泉;毫无气节心胸狭窄但是深爱东方文英的万古碑;善做思想工作团结同志以及负责地下工作的政委王兰田。
具有崇高威望,有点独断专行,爱护同志,坚持自己理想和理念,知道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来抗日。
人人都不是完人,都有自己缺点和优点。
这是真实的社会和当初革命斗爭的境况,有成长起来的共产党人,也有背判革命的背判者。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人的身上有热血 男人的身上有正邪 是你那温柔的一笑 把他的野性化解 从此就一步一个脚印 走出来自己的世界 男人的心中有渴望 男人的心中有情结 是你那远去的身影 把他的世界撕裂从此就一步一个回头 抚摸着昨天的岁月 男人啊 可以一挥手让恩恩怨怨烟消云灭 珍着藏着 那份深情 永远不会告别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优秀电视剧,很奇怪为什么当初的央视一套选择了播出<亮剑>也不愿意播出<历史的天空>.难道刻画出一个感人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就会让我们伟大的党所领导的八年抗战功绩无存,会让那些埋骨他乡的革命英烈难以安息? <历史的天空>是一部很优秀的小说,与<亮剑>相比,它更加注重的是"过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近乎流氓的小人物,历经战火与坎坷,成长为一名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过程. 很爱张丰毅的表演,野气,豪气,霸气,正气,把一个"不走正道"却又一身正气的"姜大牙"演活了.自古美女爱英雄,这样男人,怎能不爱! 很爱殷桃,尽管这位新四军里最美丽的女政委总是俊俏有余而英气不足,但我还是喜欢看她微笑时那两个甜甜的酒窝.当看见姜大牙像个孩子般痛苦流涕的时候,我相信,子弹带走的不仅仅是东方闻英年轻的生命,还有姜大牙的心.---"生个女儿,就叫东方红!"-这样的爱情,夫复何求! 石云彪,像高汉英那样猥琐懦弱的灵魂应该在他的面前自惭形愧.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侠骨柔情的真豪杰.他是爱高秋江的,但是他却更加牢记自己的职责,在那个黑太阳笼罩中国的年代,作为军人,他选择了为国尽忠,在沙场上马革裹尸还的悲壮,我想也是他最美的结局. 最后的结尾,将军脱下了伴随他戎马一生的军装,就像歌词里写的"男人啊,可以一挥手,让恩恩怨怨烟消云灭,却珍藏着那份深情,永远不会告别!" 07.10.5
之前没看过《历史的天空》,《亮剑》到看过好多遍。
可是《亮剑》里面没有李云龙的成长,也没有政治斗争,仅就电视剧来说,亮剑是被阉割的,而历史的天空至少是相对完整的。
为什么会看历史的天空呢,是因为一堂管理学的课上提到过,管理者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培养冲锋陷阵的人。
这里面的姜大牙就是这个成长过程,刚开始姜大牙只知道自己一个往前冲,后来杨司令批评到“我是让你带兵打仗,不是让你自己每次冲锋陷阵。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让我感动,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真的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改变成这样,真的不容易,每一个习惯的养成或者改掉毛病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很佩服姜大牙,更佩服他的正直,他的责任,他的坚强,他的执着,他的胆气。
人生像这样走一遭也值了。
第二不得不说政治斗争,中国人是绕不开这个话题的。
仅就这部电视剧来说吧,我感觉最厉害的是老窦。
大牙只是运气好一点,不然也会死的很惨,老朱是软骨头,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张政委是原则性极强的人,所以最后变疯了很正常。
回到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直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但我坚信,做一个正直,做一个有责任感,做一个忠于朋友,敢爱敢恨的人,这一辈不管怎么样都值得了。
看完了,荡气回肠到没有,但感觉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有所经历,有所作为,不然老了连写个回忆录都没有内容。
勇敢的去闯荡,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
历史看了再看,也看了一些人对里面人物的评价,绝大部分对万古碑这个角色极度的鄙视,我觉得如果仅当故事看也就罢了,但有些人偏激的从性格上将万和其他角色去比,在这要冒天下大不韪说几句公道话. 一、万古碑首先绝对是坚持革命道路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从他在根据地的资历来看也是个"老革命"了,按我党的标准在当时的中国他也算是个进步青年,至少他没有像李文彬那样,对他的立场无庸质疑. 二、万对姜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万是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试想如果是你对一个仗着自己能打,靠自己匹夫之勇(杨庭辉语)打几个小胜仗,整天老子,狗日的满天飞(东方语)的这么一个糙汉你会怎么想,尤其是那家伙还公然不把你放在眼里,想想看你的心情会如何,何况当时姜是准备投国军的,加入共产党的动机也有问题的,综合起来两人势必会不对板. 三、东方闻撄的问题我想是两人水火不容的根本,这也难怪,人之常情,"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历来是国人最不能容忍的两样,而且东方当时还不是谁的妻,自然是看谁有本事谁追到手.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万是文人,姜是武夫,追求的方式自然不同,至于东方后来选择谁那是她的问题,所以不能因为最后是姜和东方走到一起就显得万太小人,是破坏别人幸福的人,说不通啊. 四、至于说后来万在文革中要整倒姜必达,要泄私愤.从人心来说也难怪.大家不妨还是换位思考,你首先摆明看不起我,又抢了我的GF,后来你还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势力,挤走了我,还要让我主动服软,不然就背上一个心胸狭窄的骂名,试想要是个男人谁咽的下这口气?!所以到了文革就是一个报仇的时候.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人人都在犯错误,我又熬出了头,处在一个对你有生杀大权的位置上,面对你我会怎么做,肯定弄死你不用想.你们不要告诉我如果你是万古碑你会心胸开阔的原谅姜,理解他,和他和解. 综上几点就是我对万古碑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此而已.
比《亮剑》更喜欢的军事题材片,有了张丰毅的表演,电视比小说更好,人物形象丰满,姜大牙演的太爽了。
包括其他一些配角,都有出色的演绎,后期结束的较快,有点潦草,感觉是刻意淡化某些历史,不过到底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特点的片子。
与《亮剑》不同,全片对于战场上的敌人没有过于恶化,无论是日本人,gmd,还有抗美援朝的美国部队,并没有像其他类型片中,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反而是隐藏在身边的人,原来的同志,战友,才是危险的,可恶的,万古碑塑造的实在太好了,十足的小人形象。
开篇送回日本人的小女孩,后来和日军将军在山亭中的一聚,到最后和美国将军喝酒,讨论当年战斗中虽然痛心但正确的战略选择,无一不有英雄相惜的情怀,战争本身已经太过残酷,能在战争中抱有理智和人性更为不易。
李云龙就是一个打仗高手,而姜大牙则更像一个英雄,无奈原著的水平有限,后期可能也无力精改,但是比《亮剑》更完整的历史,更全面的人物成长过程。
必须爹味十足地给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学生说一点:多特么看点历史,少特么谈点虚无《无悔追踪》《风筝》,但凡能拍到建国后都是好样的
每天一问姚守岗今天死了么
小时候和爸妈一起看的电视剧。
战争场面太不入戏,整体而言一般
故事题材老套,情节太一般
是政治剧,重反思,细腻动人。张普景和东方闻英的死像惊雷,impressive and influential和《亮剑》侧重不同,但都是好剧Heroes never die.
还可以吧
及格分吧 拍的太仓促了
就记得毛阿姨那挣狞的歌声了……
张丰毅在《和平年代》时曾扬言:10年内没有人能演军人比他出色;10多年后张丰毅在《历史的天空》中的表演以让我着迷。
反应国共合作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最喜欢的一部。李雪健的杨庭辉才是男主,一手把小农思想的乡勇姜大牙塑造和培养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优秀指挥官和党员。《历史》难得的是对军事斗争一笔带过,而特别表现看似平和民主实则暗流涌动的两党党内斗争,这一点是与《亮剑》最根本的区别。十几年后二刷,时不时感到冷汗直冒,姜大牙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夭折风险了。《亮剑》评论常见对于小说文革阶段的忽略,对李云龙的结局颇多不忿,可看完《历史》不妨自问,能从34年一路走过来,一个李云龙身后又倒下了多少姜大牙?英勇的工农革命军以及近代以来挽民族危亡于既倒的血性英雄们,不朽。
x
什么都讲,什么都没讲好 敷衍了事
小时候觉得这剧挺好看的,现在到回来看没想到这么难看唯一的感受是殷桃真好看!!!!
孙松封神
难道我看的是不好看的版本?
姜大牙!
名为新四军,却真实再现了 central 苏区及十年的party内斗争场景。有些地方略显拖沓。最后一集有段说文解字的台词不错,那时还不认识张丰毅。居然是高希希导演的。
我真的看不了这种史实的剧。革命队伍里的政治斗争太让人心寒。张普景,万古碑,窦玉泉,李文彬,各个都是打着组织的名义,行使自己好恶的事。嘴里都是公正公开,眼里心里全是虚伪狗屁倒灶的烂思想。作战人员脑袋别再裤腰带上抗日,这帮杂碎竟在后方琢磨黑材料。不听他的,就憋着坏,想方设法告状。这种剧拍出来,虽然可以表现一定的真实,但是太容易造成坏印象了,我实在是爱不起来,只有咬牙切齿。
不思学业的结果就是复习了一天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