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布拉斯加

Nebraska,百万奖金梦(港)

主演:布鲁斯·邓恩,威尔·福特,朱恩·斯奎布,鲍勃·奥登科克,斯泰西·基齐,玛丽·路易丝·威尔逊,兰斯·霍华德,蒂姆·德里斯科尔,戴文·雷特瑞,安吉拉·迈克伊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3

 剧照

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3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4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5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6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7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8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19内布拉斯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内布拉斯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头子Woody(布鲁斯·邓恩 Bruce Dern 饰)收到一份广告,上面说他中了一百万大奖,对此他深信不疑,更决定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市步行到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去领奖。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多次劝阻未果,最终小儿子David(威尔·福特 Will Forte 饰)决定开车载着他到林肯去领奖。去林肯的路上他们经过了Woody的老家,便决定去拜访那些久未谋面的亲戚们。Woody一家在那里短暂停留的几天里,整个小镇的人都知道Woody中了大奖,Woody顿时成了镇上的红人,接踵而来的是他的那些老债主们。David也渐渐了解了Woody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新的了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赏金猎人祖母我欲为人第一季绝密档案:迷失世界晚安世界信号100家有喜旺第四季临沧的诱惑烈火男儿之了不起的消防兵恋爱假期水上飞行异星契约龙门驿站之生死阁晚安艾普儿泡菜珍惜每一分钟猫狗大乱斗绝世好爸风中的女王第一季女访客维齐尔枪侠漫画男孩第一季辣妹刺客everyday夏目友人帐第五季穿靴子的猫:萌猫三剑客地狱客栈:试播集猛鬼宝藏侠盗联盟北方灵魂乐

 长篇影评

 1 ) 挖掘老爸的历史

父亲是老酒鬼,又老年痴呆,口无遮拦。

儿子问他“当年为何要生我们”,父亲回答“因为我爱嘿咻,而你妈又是天主教徒。

要是一直嘿咻,最后总是会生几个”。

冻未条(挡不住)。

蛤?

(什么?

)三不五时(经常)。

老妈总是粗话不断。

有钱后,亲戚都来讨债。

挖掘老爸的历史。

以前离婚是犯罪。

帮老爸实现一直想实现但没能实现的简单的梦想,比如买台货车,要一个空气压缩机。

有些人的习惯几十年都不变。

旧日情人因为不肯轻易就范,所以败给了他的妻子。

 2 ) 气死你不偿命的老头

《Nebraska》温情、搞笑、讽刺、现实、家庭、爱情、梦想、人生;这些元素囊括其中,轻描淡写,但内心仍能感受到丝丝余味。

爱与陪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甚至觉得kate这么毒舌彪悍泼辣是因为她深爱这个谁都信又不懂拒绝的woody,她为了保护家人,守住这个家,人生风雨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她。

报社的大姐我相信她嫁给谁都会很幸福,这样的女人必须幸福,她看着woody开着经过,就像年轻姑娘看着自己初恋情人英雄般的模样,已湿了眼眶。

woody这个倔强寡言的老头,绝对是气死你不偿命的屌老头,关于找假牙的片段绝对让你气的肺疼,又笑破肚皮,哈哈。

这个老头真可爱。

别忘了爱与陪伴。

 3 ) 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抗争与衰老

垂暮的伍迪,年轻时在空军服役,退伍之后跟老友艾德合开了一家汽修厂,她一辈子好像都过得很失败,生意告吹、经常酗酒、奉子成婚、死要脸面,在他的生命旅程中就从没享受过“被关注”的待遇,他注定是个小人物。

也许他的执拗就源自于内心渴望的翻身,所以他坚持要去领奖,他主动告诉老友自己中了奖,伍迪不过是想享受被别人羡慕的滋味,他也想成为众人口中的谈资,成为那个“幸运儿伍迪”。

这部片中好像所有人都面临着生命的低谷,或者说这不过就是社会现实的真实映照。

一事无成的老年伍迪,感情受挫的普通职员戴维,处在工作漩涡里的大儿子罗尔斯,那一对被社会淘汰的表兄,甚至霍桑镇上那些见利忘义的无名鼠辈,都是一个个濒临社会边缘的失败者。

这样的人都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导演给我们描绘的,都是真实可见的场景。

不过有一群人在努力救赎着自己,顽强地和命运抗争,而有些人,这一生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地苟活着。

电影所讲述的,是与衰老有关的故事、是父子情的故事、是社会关系的故事、是命运抗争史的故事。

总之,它是让我看过不能忘却的故事。

其实无所谓好人坏人,也没有那么多煽情,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老去了有些未泯的事情,或者能实现或者不能实现,依然还会老去。

 4 ) 小人物的命运抗争

看了Nebraska, 也看了一些影评。

觉得片子表面上看是讲父子情,亲情,但实质上,父亲Woody是唯一的主角。

开场,父亲就在大马路上蹒跚寂寞地走着。

后来,我们知道他是为了领取一张百万美元彩票。

包括他儿子在内的很多人觉得他是老糊涂了,痴呆了,但我觉得,父亲平时如母亲所描述:I don't even know this son of bitches ever wanna be a millionaire, 但现在却如此执着,背后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

后来儿子答应父亲,与他一起奔赴Nebraska, 主线故事,与父亲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才真正展开。

我们看见父亲酗酒积习难改。

看到他看不惯墨西哥人经营洗车行生意,说他们didn't speak the right language. 我们听见父亲向儿子描述自己年轻时不过是奉子成婚,然后就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老两口天天吵,但是又害怕孤独不肯离弃。

经典的美国小人物。

随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父亲更深层的内心戏。

他在童年小镇巧遇“故知”,虽然儿子万分叮嘱别提领奖之事,但他还是忍不住说了。

或许我们可以继续责怪父亲老糊涂,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父亲眼神里突然充满了生气,貌似变了一个人。

他似乎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别人向他的生活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他眼神中纯粹的喜悦,让我们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鼓气勇气,主动想要成为个人物, be somebody, 对平庸的人生说不。

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古怪行为背后,藏着的是其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藏着的是一种不认命的执拗,虽然这种抗争与执拗来得太迟太晚。

我们看到他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天空。

当回到自己童年时的老宅后,第一件事也是跑到破碎的窗前仰望天空。

他貌似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充满希望的美好时刻。

在餐厅里,当食客们为他鼓掌时,我们觉得如此荒唐,但却能看到父亲是如此的感动,就像一个小学生第一次接受谢幕的掌声。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当父亲发现彩票被窃后,满脸绝望与压抑。

No body wants to die a loser. 这种苦衷在生命的终结处更显无奈。

他只不过是想买辆新卡车,留点钱给子女(Heisenberg?), 做个称职的父亲。

但为什么没人能够理解他?

所以,他还是继续偏执的走在领大奖的路上。

彩票最终如众人猜测的那样,只是一个scam. 父亲在车里低垂着脑袋,头上却带着一顶"Prize Winner"的帽子。

在这个反讽镜头前,我的泪水终于止不住了。

Alexander Payne, 你为什么要这么狠心?

当年在《后裔》里,你让刚知道妻子外遇的George Clooney在夏威夷欢快的配乐下绝望的奔跑,现在又来这一出,这简直是比给父亲戴上一顶"loser"的帽子还要更深的羞辱!

小角色的抗争终究以失败告终。

好在这这次公路旅行中,孩子们渐渐领悟到了父亲的意图,也愿意帮其圆梦。

无论是帮父亲“报仇“,还是最后让父亲开着新卡车在童年小镇parade. 母亲也在不断恶语吐槽之余,亲吻了这个“老糊涂”。

虽然父亲最后的抗争失败了,但却获得了家人的认可与尊重,也算是给这个黑色故事添上了几笔暖色。

 5 ) 爸,跟我回家(内含部分剧透 未看片的豆友谨慎选择呦)

这是一个最生活最原始最亲切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你拼命告诉自己不要哭但是看到老爷子最后一个幸福的表情依然潸然泪下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讲述父子情的故事,更是一个一生都在执着的追求理想的平凡的老人的故事。

Alexander Payne用这样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儿子不得已陪老爸去兑换一张明知道不会得奖的彩票)讲述了一个饱含了父子之情,夫妻之爱,兄弟之亲,朋友之义的故事。

Woody Grant是个正直善良慷慨但却又不懂拒绝的人,年轻时曾是空军机械师,练就一手好本领,退伍之后开了一家修车行。

在这期间即有他的风流韵事,也有生活中的各种琐事。

他的合伙人ED是个嫌贫爱富钻钱眼的人,在woody开始酗酒成性之后,以微薄的钱从woody手中买走了这家修车行,woody几乎等于净身出户,合伙人还拿走了他的压缩机,老人至今耿耿于怀。

所以,在收到一封通知他中了100万美元巨奖的广告信之后,他信以为真的执意要穿越3个州去的NEBRASKA的林肯领奖,希望得到奖金之后再买一台新的压缩机和货车。

这样一来,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一段回忆与现实的并奏之旅开始了。

在踏上旅途前,woody已经只身一人试图前往目的地,可是屡次被他人找回,甚至还被送往警局。

在车库的一场戏中,David对哥哥Ross说出了第一句对woody行为的真正解释“他不需要去养老院,他只是需要个活下去的理由。

”正是因为这个理由David不顾母亲的反对,依然同意带领父亲woody开始了前往NEBRASKA的旅程。

在路上woody在车子的窗口望着天空,就像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孩童一样,这时我开始觉得这个老头之前的倔强和讨厌突然变得有点固执的可爱了。

(在元首山的一幕,woody对几位总统雕塑的评价更突显了他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感。

)住宿的一晚,woody独自在铁路旁行走摔了跟头,额头划伤了缝了针,还丢了假牙,这时David告诉woody他们要改去霍桑的消息。

这里找假牙的一段小插曲很可爱,父子之间的感情开始慢慢升华,可是矛盾也日益突出了。

Grant父子俩到了Ray叔叔家后,见到了孤言寡语的Ray,想热情又有些尴尬的玛莎姑妈,和两个举止轻浮、缺乏教养又心怀不轨的堂兄。

在酒吧喝酒的一段中,儿子与父亲发生了一次较为激烈的争吵。

David控诉Woody酗酒毁了他,是woody酗酒的坏习惯导致自己曾经因为酗酒而造成的往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看似疯癫痴呆的老头,对彼时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从他对自己酗酒的认识中,我看到了一个不遮不挡、真性情却又不够圆滑的男人。

在后面的故事发展中,随着百万奖券的公开,真心的朋友带来了真诚的祝贺,还有不怀好意的小人想趁机敛财。

原来 亲情 友情,在金钱的映衬下可以宛如白雪一般纯洁可是也可以向棉絮一样残破不堪。

在家族大聚会的戏中,老兄弟们的一言不发死气沉沉和外面堂兄姑妈为了曾经的所谓“施舍”与兄弟俩火药味浓重的公然撕比大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整部电影里可以称得上第一个不算那么高潮的小高潮。

随着妈妈一番慷慨激昂的辩方控诉把堂兄姑妈驳的一言不发之后,我不禁思索;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各种各样、心怀鬼他的人在同一个场合工作,在同一个酒桌上指指嚷嚷,挥斥方遒。

表面上看起来永远是一团和气,好像谁跟你都是生死与共患难真情一样,可是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只为自己而活的自私的个体,到了必须自保的时候,谁还会像假装的那样真诚的对你。

友情在某些现实的映衬下竟是如此一文不值、贫贱不堪,这不正是生活的写照么。

墓地的戏中,妈妈的扮演者琼斯奎布把这一段长镜头和台词演绎的非常完美,从妈妈看似不满牢骚的絮叨之中,几乎全景展现了woody的家事和他儿时的生活。

David与报社女老板纳吉的对话更能看出woody年轻时的潇洒风流和woody与妻子之间虽然互相指责互相挖苦,但是彼此依然深深的爱着对方的真情。

然后到了兄弟俩为了父亲的心愿去ED家(其实并不是)的仓库偷那台压缩机。

明明是非常简单的情节,放在了已经铺垫的沉甸甸的Woody Grant的故事里,则显得那样温情。

尽管偷错了人家闹了个乌龙,可是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和兄弟之间不言而明的默契,成了整部电影中非常感人和温情的一处闪光。

ED要求woody归还旧债未果,两个心怀不轨的堂兄弟又蒙着头在酒吧外面把通知老人中奖的那封信抢走了,但他们立刻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一个骗人的广告,随手扔掉。

等到老人和儿子回到酒吧找那封信的时候,ED正在朗读信的内容,大家心目中的百万富翁一下子变成了笑柄。

Woody失落沧桑蹒跚的背影后,是David给ED一击狠狠的重拳。

故事在这里进行到另一个小高潮,这一圈不仅仅是给ED这样一个出卖朋友、见利忘义的人渣,更是一记响响的警钟,这一拳带着David的愤怒,更饱含着David对Woody全心全意的保护和爱。

在David的质问中,woody终于说出了自己执着的想要拿到这笔奖金的原因,其实是想给David和Ross留下一笔钱,不为别的“只想为你们留下点什么”。

看到这里,真是满眼眶的热泪。

这老头像中邪似得作疯找事,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为了给两个儿子留点自己的心意么!

可是,被众人看了笑话的Woody并没有打消执意去林肯领奖的念头。

故事终于揭晓了最终的答案,对,就跟我们预想的一样,这就是一次打水漂的旅行,怎么可能有天上掉金元宝的好事,就这样被一个最最普通的小老头捡到呢!

在故事的最后,David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远了woody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车换了一台小货车登记的是woody的名字,还买了一台新的压缩机。

穿行在霍桑的一段路中,David让Woody驾驶着自己的卡车,在众人的目光中,驶向回家的路,这时woody的脸上就像萦绕着天使一样的光,让人突然恍惚的觉得,这不是个疯癫痴呆的老头,而是一个刚刚拿了百万巨奖,开着新车的成功人士一样。

因为这是父亲的理想,一路走来为了他的理想他付出了太多,有成功有失败,所以这一次,一定要让父亲做一回人生的赢家!

我们可以想象在片子的最后,驶向蒙大拿的公路上的那辆轻卡,一位慈祥安和的老人,不再有不怀好意的朋友讽刺的言语,不再有兑奖失意的满心失落的目光,而是载着老伴爱意满满的吻,和儿子最崇敬的祝福和关怀,纵然回家的路漫漫且长,可是当他睁开双眼从窗口仰望,看到的外面,美利坚大地上中西部仿佛上帝的拥抱一般挚诚温暖的光,即便是一无所有,也能微笑地面对以后或许羁绊或许琐碎的生活和曾经或者暗殇或者辉煌的过往。

 6 ) 我的爷爷

在陈有道小姐的推荐下(yep, the name is official now :D),看了这部片儿。

在这短短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在最近各种纷纷扰扰中,意外地得到了很长时间没有过安抚和宁静。

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东西。

写情绪,写观察,写感想,但是几乎从来没有写过小说。

我的所有文字都是从自身出发,因为我一直相信,尽管经历不同,但是感受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通的。

通过反省自己,了解自己,我必然能更理解身边的人。

对于我来说,这种理解,这种人人心中所有,便是文学最珍贵的地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Nebraska这部电影很了不起。

从电影一半开始我就想起了爷爷。

两个老头儿经历虽然没有任何交集,但行为和思想却有高度的一致。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在这里我决定对电影的艺术性不多做探讨,而是借此机会自私地讲一讲爷爷。

相信大部分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都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不公。

土改,大跃进,革命,开放,又一次革命,最后才终于有了安定。

曾经热血的小少年,被当时那个不讲理的社会教会了太多太多。

现在,当年轻的我们问起来,也只道天凉好个秋。

童年时大部分假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过的。

爷爷中专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了,但是家里却有各种各样的书。

经典书目自然不用说,爷爷还对很多其它的科目有兴趣,所以还自学了化学,机械,等千奇百怪对于文科生来说不可理喻的东西。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教我背三字经。

有些事情,年幼的时候实在是感触不深,所以也记不很清。

只隐约记得爷爷的严格,和在那个时候看来的不苟言笑。

爷爷不爱看新闻,只对动物世界和天气预报最感兴趣。

每次一到八点,爷爷就早早的去睡了。

后来长大了,管的自然也少了,但爷爷却总是有机会就拉住我,给我讲他知道的各朝各代的历史故事。

某一年,爷爷在跟风下开始默默地想要投资炒股票,结果一不小心被声称是要投资三峡大坝的传销人员骗走了五千块钱。

家里人怪他没跟任何人商量,当然过了一阵自然也不了了之。

爷爷生过两次大病。

一次是心脏搭桥。

手术完成之后,胳膊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淤青,结果爷爷愣是谁也没说,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好起来。

另一次是结肠癌。

有将近一个月都拉血。

自己不说,还不让奶奶说,结果奶奶自然赶紧告诉了爸爸。

幸亏知道的及时,做了手术,但把家里所有人吓了个多半死。

我突然明白了爷爷这个人是通过后来的两件事儿。

事件一:某一次过年回家,爷爷说要拉着我和姐姐出去转转,于是去了家附近一个莫名其妙的雕塑公园。

为什么说莫名其妙呢?

因为说实在的没什么雕塑。

大冬天的,树们也全都光秃秃的。

但爷爷还是想要一块照相,然后就找路人帮忙。

结果爷爷突然就跟他们聊起天来,说这是我孙女和外孙女。

过年了也不知道去哪玩,就来公园转转。

孩子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赶紧趁来得及跟她们照个相。

其实到现在也没见过内张照片,实在很好奇当时的自己是怎样个表情。

事件二:上大学后的某个春节往家里打电话,跟家长逗贫了一番后他们把电话给了爷爷。

爷爷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爷爷对妞妞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你快乐。

”结果瞬间在寒风中哭成傻逼。

大概,就是这样。

读到这里可能觉得晕晕乎乎的,毫无逻辑性可言。

是啊,我没有在拍电影,我甚至不是在专心地讲故事。

就像爷爷要留些东西给我一样,我也在偷偷地留些东西给爷爷,说说那些属于每一个老人的倔强和温柔。

只是这样而已。

另:当音乐响起,画面停在长长的公路上的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部电影是黑白片?

这个问题也许又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的答案是,因为黑白最直接。

没有多彩的颜色的干扰之后,对剧情,人物特写等等的注意力就多出很多,人物的冲突反而更激烈,所以故事才更有力,才能抵达并驻扎在我们灵魂中更隐秘的地方。

 7 ) 小惊讶

目前看过的八部奥斯卡片里觉得最好的一部,虽然多半不会得奖,但是奥斯卡能把一文艺片拉进提名里,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都对屌丝电影感兴趣,一看到这片子选的演员和场景,心里就喜了。

在美国活了那么久,可以说这小镇还真与现实差不太远。

经济的萧条与农村人口的流失这种大问题完全通过画面间接表达,一点没说教感,佩恩确实有大师风范。

用公路片与略带荒诞的故事来讲固执老人最后的人生旅途这种主题和形式并不新鲜。

就个人而言,之前先为《The Straight Story》感动过,这一次就不太鸡冻。

但客观说来后来者毕竟成熟很多,涉及到的社会与人生态度丰富许多,而且没有大卫林奇的散乱。

故事其实挺残酷灰暗,幸好有温和的喜剧和温和的音乐来中和它。

严谨深刻不花哨是我最喜欢的导演风格,我总觉得从各种精心考虑中可以看到一个团队的认真态度。

拍电影也是分有心无心的。

然后不得不说一下摄影。

其实我真不是技术控,但是任何不用玩太多轨道和特效的摄影都让我觉得很佩服。

第一是知道很难,第二是相信无招胜有招。

大景深对于这片子而言还真不是装逼做样子看看,它的太多侧面描述都是通过广角和大景深来完成的,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唯美黑白构图自然不用说,这灯光也打得利落,比《一代宗师》的玲珑显得更为实在。

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画面与所有其他电影元素一样都应该为电影整体而服务。

喧宾夺主是不好的,空得只剩外壳更是不好的。

我真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可以讲这么多表扬它的话,可能是最近电影看少了需要整理下思路。

无论如何,这片进戛纳让我不惊讶,进奥斯卡就让我颇惊讶。

这是不是说明了好莱坞还没死完?

 8 ) 内布拉斯加

通篇都是一个老头用缓慢的步伐和语速和他儿子交流的内容,剧情缓慢到惊悚,但却出人意料的好看。

从头看到尾连厕所都不想去上。

看到老人说奖金想留给孩子们的时候,眼眶有点湿。

是的,这就是父母。

你们笑我傻,说我轻信别人,其实只是并没有什么能力的我希望给你们多留下一点东西。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少数特例。。

)有人说国外的父母不会给子女留遗产,比如说比尔盖茨blabla。

也许国外的一些父母确实这样做了,但他们在培养子女独立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好像跑题了。

总之值得一看。

 9 ) 背影

2013年奥斯汀电影节,左边坐着ryan,右边坐着johnathan,有小伙伴的陪伴,总算没有哭的那么低落,电影之后,主演的出现又是一大安慰,提醒着这只是电影,不用太投入,生活才是要紧事,即使真实的生活比电影也许残酷更多。

ryan问我在看那一段的时候哭了,想了想,应该是看见老伯走出自己旧房子的那一抹背影,想起了爷爷,于是瞬间我就泪奔了。。。。。

所以就偷用这个标题吧。

其实全片都是笑点,水瓶座的导演payne试图用这些笑点去掩盖那些残酷和忧伤,但是却又用了黑黑白白的色调提醒着观众,这不是一部喜剧片。

笑儿子的执着和孝顺,父亲的沉默和荒唐,也笑母亲的霸气和直率,父亲前女友的温暖和淡然;哭墓地的苍凉和故人,老房子的荒废和历史,也哭兄弟的势力和白痴,父亲的隐忍和压抑。

ryan又问我电影里的人物像美国人吗?

针对美国人的定义思考片刻之后,我说不像,因为双子座的儿子真的是孝顺到让人想哭,看着天枰座的父亲沉默的对待那些不公,很替他捉急,于是天蝎座的母亲爆发的那句“fuck yourself”真是太快人心,而那优雅却最终没有和父亲在一起的前女友让人不禁笑着感叹着无常。

johnathan说他不知道他有多少兄弟,就像父亲在墓地里默默的不说话悼念着那些未曾长大就逝去的兄弟。

那旧旧的老房子,承载着多少的回忆,旧默默的荒废了。

那没有大脑的白痴表兄弟又反映了多少真实的人生?

始终嗜酒蹒跚又不说话的父亲,压抑到不行。

幸好soundtrack不错,company不错,结局不错,于是这样灰蒙蒙的电影,我也愉快的看完了!

多年之后,我想我也许会忘记6点起床,8点上班,12点见客户,1点上课,2点开会,4点考试,9点错过omar,然后ryanspring说他是半个中国人,chris的朋友overdose去世,hector穿着蓝t恤,darwin的大眼睛,jobfair的中国人,toprac,fiano和emily。

但是,我一定会记得奥斯汀大大的paramount theatre的天花板是地毯做的。。。。。

以上

 10 ) 《内布拉斯加》:他的眼里没有“如果”

《内布拉斯加》:他的眼里没有“如果”文/姜小瑁2014-02-20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Payne)或许极少收获绝对的盛赞,但似乎也很少会遭到剧烈的贬低。

他的影片中很少有暴烈、喷发的情感,全凭一股小火慢炖的功力把故事熬到醇香。

台词的机敏和流畅更是让佩恩的影片有了一点“散文”的味道,娓娓道来,叙说平常。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观看佩恩的电影成了一种舒服、自在的享受。

《内布拉斯加》(Nebraska)的故事缘起于一封百万美元广告信和一位“倔得像头驴”的老头伍迪·格兰特(WoodyGrant)。

广告信上说,如果你的号码是中奖号码,你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美元的奖励。

不论是无心还是执意,老伍迪忽略了信上的“如果”两个字,坚信自己中了百万美元大奖。

不论两位儿子如何劝说,也不论老伴凯特·格兰特(KateGrant)如何揶揄,老伍迪都决定要到林肯去领回自己的奖金,哪怕是一个人沿着高速公路徒步前行。

与许多公路片一样,旅程的终点渐渐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标识;甚至谈旅程的“意义”也变成了刻板的上纲上线。

沿途、记忆、人生——旅程变成了一壶可供慢慢享用的清酒,迷醉或清醒,全凭个人的投入。

没有“如果”的生活会失掉很多元素——想象、企盼、懊悔与选择只是众多被过滤掉的元素的一瞥。

被洗刷掉“如果”的生活就像被剥掉糖衣的药片,没有了欺骗与自欺,只剩下它最本真的口感——这或许也是影片选择以黑白方式呈现的部分原因。

但对于《内布拉斯加》,或者对于亚历山大·佩恩的影片来说,这颗药丸绝非难以下咽的苦涩。

正如影片中无所不在的幽默、打趣与感伤一样,生活本身也是各种味道与情感的混溶。

《内布拉斯加》慢慢揭示的那些好看的、难堪的过往,与伍迪·格兰特额头上的皱纹似乎并无太大差异——那都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刨根问底,纠结脉络,于当下又有何意?

人入暮年,连新鲜的伤口和鲜血都被冲刷掉了激情的颜色;纠缠过往,不如关注身后来得实在——这是老伍迪·格兰特的固执,也是他最讨喜的闪光点。

《内布拉斯加》中的旅程是双向的:它既向未来展望,又向过往回溯。

但就算记忆挖掘在影片中占了如此大的比重,《内布拉斯加》全片仍然没有使用一个闪回镜头。

老伍迪的话语少之又少,他的过往大多是由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折射出来的:朋友/合伙人,一个桌子坐不下的亲戚,开报社的旧情人,原野上废弃的祖宅。

我们从众多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老伍迪断断续续的生平;它趋于平淡,它无大新奇,它可能是你我日常生活的交集。

镜头似乎也在配合时间的单向前进:既然生活只能是闷头向前,闪回不就成了非自然的干涉;既然暮年之人已经放弃了对“如果”的所有假想,关注当下与未来不才是于人、于己最大的恩惠。

对于老伍迪来说,当下与未来的方向只有一个——林肯,和广告信所承诺的百万美金。

这个几近空口言的百万美金承诺,是老伍迪在这个黑、白与不同度灰组成的世界中的唯一希望。

广告信被“打劫”后,他一个人坐在小黑屋里,以牛奶代酒,暗自感伤;在儿子大卫(David)提议去找信后立马来了精神,两眼放光;发现老友拿着广告信在酒吧揶揄自己后,只是默默取回这个被称为可笑和可悲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按原来的折痕折好,放进上衣的内口袋。

可笑和可悲的背后不是老伍迪的固执,而是他对两个儿子的亏欠与关爱;他想拿中奖的钱给自己买辆全新的卡车,虽然自己这个年龄已经差不多丧失了开车的能力,剩下的留给儿子们。

“我就是想给你们留下点东西”——在已经过了可以陶醉在“如果”想象中的年龄,对得起当下人是老伍迪活着的全部目的。

执拗的老伍迪直到广告信作废前都拒绝向这个年轻的世界屈服,最后,年轻的世界向他做出了妥协。

儿子大卫卖掉了自己的车,给父亲换了辆皮卡——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也足以满足老伍迪的小梦想;儿子还给父亲买了全新的空气压缩机——虽然这个东西完全没用,但也是对父亲过往的一种补偿。

影片中多次出现类似“多层框架”的构图:老伍迪望向远方,大卫望向父亲,而我们望向两代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牵连。

每代人都有自己固执的梦想,而通过这趟旅行,多层的守望终于变成了可以被表达与言说的现实。

当老伍迪开着儿子给买的皮卡从小镇穿过,好像这趟旅行揭示的人性丑陋都一笔勾销;他仍然有刀子嘴豆腐心的老伴,和从守望者变成守护者的儿子。

正如影片最后一组镜头所传达的那样,公路仍在延续,生活还在继续;人、事,不过是大大世界中的小小一隅。

影片品到这里,足以让人迷醉于其醇香。

 短评

为什么要拍成黑白片呢?

6分钟前
  • Jiang Xuefeng
  • 还行

父子还乡记

7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 我们都需要一个特殊事件来和自己和解 上一辈经历的那些是因为谁都年轻过

12分钟前
  • 梦鹿
  • 较差

额 这是得多有耐心 才能看完 说好?

15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

温情喜剧,关注老年人

18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首先它是讲亲情…没办法relate…其次他是讲来不及了以后才瞎折腾的卢瑟…更没办法relate…

21分钟前
  • Baristina
  • 较差

嗷嗷

25分钟前
  • 苏有朋老婆
  • 较差

老人要当小孩一样哄啊

27分钟前
  • leemajia
  • 还行

Cannes Day 9.记者场一天到晚都在哄笑,但是凭良心说,实在太平庸了。还要搞成黑白的怀旧风格,做足了面子,却没有里子。大家说父亲演技好,其实我也没有看出来。

28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老年人真的都是小孩子啦。我真的很怕自己没有当年他们哄我的那份耐心。但是拍成黑白不太懂诶,像强加一个ins滤镜🌚

30分钟前
  • 大密度蓝
  • 推荐

(不是节奏慢,而是根本没有节奏,)一个毫无跳跃性的故事,最终却死死地把你拽入其中。原本沉浸于各自生活的两代人,在这段漫无目的的旅途中,借着老一辈鲜为人知的过去,重新交织在一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对于没准明天就与世长辞的老人们来说,活在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

34分钟前
  • Ocap
  • 力荐

一段回忆过往的旅程!

36分钟前
  • adamhu
  • 推荐

同类电影中史崔特先生最赞

41分钟前
  • JH
  • 还行

一部比白开水还没滋没味的电影...

46分钟前
  • 橙子的店长日记
  • 较差

“爹,你嘎哈去啊?”“我去兑奖!”

51分钟前
  • 哲赤隆海
  • 推荐

现代的建筑调调搞成黑白是为了什么?剧情不吸引人

56分钟前
  • 道德放在哪里
  • 很差

连着两部都拍得暮气沉沉,一种近黄昏的焦虑。很难不做意识形态联想,片中提到的越战、经济危机之伤,一帮面无表情看橄榄球的老头怀念一款79年的老车——作为爱国主义宣传片,旧美国的遗产。不太受得了这种为了温情的怀旧,做成黑白也矫情。打动我的是讲到商业化带来的社会失信,和黑色幽默。

1小时前
  • 57
  • 还行

实在看不下去额看了30分钟就删掉了和评分差这么多怎么办

1小时前
  • 早睡早起
  • 较差

就怕以后我只要听到亚历山大·佩恩的名字,就会联想到美式主旋律的心灵鸡汤,他总是一再的自我重复,好在永远都是水准之上,虽然没什么长进,但也还没有失手的时候。一个荒诞讽刺的人情故事,还有一群演技内敛又极度生活化的演员,我只想说这群演员实在是太棒了,就连威尔·福特就有演技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视听贫乏,执着用黑白并不会让电影变得更好。整场旅行都只是在口述前史。角色算有趣,除了布鲁斯·邓恩的。

1小时前
  • Marc
  • 较差